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本第39课-人教部编版(共18张PPT)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本第39课-人教部编版(共18张PPT)

《中华经典素读范本》 三年级下册 第 39 课 内容一 《 孝经 》 第九章 内容二 国风 · 王风 · 扬之水 内容一 《 孝经 》 第九章 温故揭题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 《 孝经 》 的第七、八章,了解到了英明的君主应该以孝治天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 圣治章第九 》 。 尝试初读 曾子曰:“敢问圣人之德,无以加于孝乎?” 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 xìng ),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则周公其人也。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是以四海之内,各以其职来祭。夫( fú )圣人之德,又何以加于孝乎? “故亲生之膝下,以养父母日严。圣人因严以教敬,因亲以教爱。圣人之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其所因者,本也。父子之道,天性也,君臣之义也。父母生之,续莫大焉。君亲临之,厚莫重焉。 故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 bèi )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以顺则逆,民无则焉。不在于善,而皆在于凶德,虽得之,君子不贵也。君子则不然,言思可道,行思可乐,德义可尊,作事可法,容止可观,进退可度,以临其民。是以其民畏而爱之,则而象之。故能成其德教,而行其政令。 《 诗 》 云:‘淑人君子,其仪不忒( tè )。’” 分步练读 · 文白对读 曾子曰:“敢问圣人之德,无以加于孝乎?”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 翻译:曾子说:“请问,圣人的德行中难道没有比孝道更重要的吗?” 孔子说:“天地间千万种生物,最贵重的是人。人的行为中,孝行最重要。孝行中,尊敬父亲最重要。 “严父莫大于配天,则周公其人也。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是以四海之内,各以其职来祭。夫圣人之德,又何以加于孝乎? 翻译:从前,周公祭祀上天时以始祖后稷配享,在明堂祭祀五帝时以其父文王配享。所以天下诸侯归心,都进献贡品前来助祭。因此,圣人的德行,哪里有比孝行更伟大的呢? “故亲生之膝下,以养父母日严。圣人因严以教敬,因亲以教爱。圣人之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其所因者,本也。 翻译:“和父母亲昵是小时候就自然形成的,长大了奉养父母会日益尊敬父母。圣人由这样的尊敬来教导人们敬畏,由这样的亲昵来教导人们懂得爱。因此,圣人不需要采取严厉的措施,教化就能成功,天下就能太平。他所凭借的就是孝道这一道德的根本。 “父子之道,天性也,君臣之义也。父母生之,续莫大焉。君亲临之,厚莫重焉。故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以顺则逆,民无则焉。不在于善,而皆在于凶德,虽得之,君子不贵也。 翻译: “父慈子孝,是天性使然,也是君臣相处的内义。父母生养了自己,自己再传宗接代,是孝道中最要紧的事。父亲对自己既慈爱又有君王般的威严,是最厚重的恩义了。所以不爱自己的父母而去爱别人父母,是违背道德的;不尊敬自己的父母而去尊敬别人父母,是违背礼义的。自己违背道德礼义,却要求百姓顺从,只会造成逆乱,使百姓没有榜样。不为善,却用昏乱无道的手段治国,这样的人即使一时得意,君子也会看不起他。 “君子则不然,言思可道,行思可乐,德义可尊,作事可法,容止可观,进退可度,以临其民。是以其民畏而爱之,则而象之。故能成其德教,而行其政令。 《 诗 》 云:‘淑人君子,其仪不忒。’” 翻译: “君子就不是这样。君子说的话是经过思考的,所以被人称道;行为是经过思考的,所以令人满意;君子的德义被人尊崇,做事可让人效法,容貌举止合乎规矩,进退动静都有分寸。这样的君子来统领民众,民众就会对他既敬畏又爱戴,以他为榜样去效法他。所以能使德教成功,使政令畅行。 《 诗经 》 中说:‘善人君子,他的仪容举止毫无差错。’” · 素解文意 这一章由曾子的提问,引出孔子对孝道的更深一层的论说:首先阐明天地万物中人是最尊贵的,而人的行为中最重要的是孝,孝道中最重要的是尊崇父亲,尊崇父亲的孝行中最重要的是能以先父配享上天。通过层层推论,最终点明行孝以治天下的光辉榜样是圣人周公。 中间的几段主要讲圣人君子如何顺应人们孝敬父母的自然之性,来推行其教化和政令,使社会得到治理,然后说明何为悖礼悖德之举及其危害。 最后一段主要讲在位君子的一切言谈举止都要合于德义,给民众作出榜样,就能成就道德教化,从而顺畅地推行政令。“淑人君子,其仪不忒”出自 《 诗经 · 曹风 · 鸤鸠 》 ,意思是善人君子的仪容举止不会有丝毫差错。 链接: 《 北宫文子论威仪 》 多形式熟读文本 熟读成诵 · 陈琴歌诀乐读法再读 · 镂空记忆背诵 本课总结 内容二 国风 · 王风 · 扬之水 温故揭题 用镂空法背诵 《 孝经 · 圣治章第九 》 。 解诗题 激扬 的河水带不走一束束厚重的柴草,就像在漫长的戍边日子中,始终无法回家的诗人自己。 正诗音 · 标注易读错字词 彼其( jì )之 子 · 标注入声字 明诗意 · 文白对读 扬之水,不流束薪。 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 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扬之水,不流束楚。 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甫。 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河水激扬,却流不动一束柴薪。 那个人啊,不和我一起守卫申。 多么思念啊,何时才能回家乡! 河水激扬,却流不动一束荆楚。 那个人啊,不和我一起守卫吕。 多么思念啊,何时才能回家乡! 扬之水,不流束蒲。 彼其之子,不与我戍许。 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河水激扬,却流不动一束蒲柳。 那个人啊,不和我一起守卫许。 多么思念啊,何时才能回家乡! · 字词释义 ①扬:激扬。②束薪:一捆柴 。 ③ 彼:那。其:语助词。④戍:防守。申:国名,申国 。 ⑤ 楚:荆条。⑥甫:即吕,吕国 。 ⑦ 蒲:蒲柳。⑧许:许国。 品诗味 全诗是以戍边战士的口吻来写的。全诗三章,诗人写了三种河水冲流不走的事物,一开始是一捆捆点燃篝火的柴,后来换成一捆捆较细的荆条,再换成一捆捆造箭用的蒲柳短棒,可见其怨思之情是一层层在加深加重的。诗人又写了戍守申、甫、许的情景,这三地都相隔不远,可能是调兵换防,正因为辗转调戍,所以更能引发边卒心中积郁的思归之怨,从而一唱三叹,反复吟咏。 积累将士思乡盼归 的诗词名句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 。 —— 汉乐府 《 悲歌 》 不知何处吹芦管 , 一夜征人尽望乡 。 —— 李益 《 夜上受降城闻笛 》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 —— 范仲淹 《 渔家傲 · 秋思 》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 ——《 诗经 · 小雅 · 采薇 》 背诗句 · 复沓式读诗 · 陈琴歌诀乐读法再读 · 镂空记忆背诵 想诗境、悟诗情 本课诗歌带有鲜明的口语化倾向,风格亲切淳朴,加之一唱三叹中蕴含的思归之情、不平之鸣,千载之下仍有极强的感染力。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