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19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混合运算 北京版 (3)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混合运算 学科 数学 学段 第一学段 年级 二年级 教材 义务教育教科书 教材分析 “混合运算”是在学生学习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新内容,教材创设了“购物”的问题情境,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在有加法和乘法,无论乘法在前和在后都要先算乘法,通过活动结合具体情境,在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逐步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加减、乘除的两步式题,调研6个孩子, 5个孩子都是在按照已有的混合运算的方法,从左往右算,只有一个孩子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可以看出学生的原有知识掌握较好,对新的知识了解的少。 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我对教材的理解及对学生的理解,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混合算式的过程,进而理解混合运算的意义,确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进行计算。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掌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进行计算。 3.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与判断,学会与他人分享与辨析。 4.通过对问题的研究,解决,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不带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含有含有两级运算(不带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关联旧知,暴露问题: 1.计算下面各题 2×3+7 7+2×3 (1)学生动笔计算 (2)集体交流 生1:2×3+7=13 7+2×3=27 (3)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有学生知道应先算乘,再算加。由此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借助情境,理解问题 (一)出示主题图 1.观察,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2.根据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能当时解决的当时解决) 问题:买3和牛奶和一盒饼干,一共要花多少钱/ (二)讨论探究,研究计算方法 1.学生解决问题(要求利用画图的方式说明自己的想法) 2.组内交流想法,指名板演 (三)汇报、交流 预1: 预2 2 + 2 + 2+7=13(元) 2 ×3=6(元) 6 +7=13(元) 7+2 + 2 + 2=13(元) (学生介绍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引导学生提问 师课件演示: 2 + 2 + 2+7=13(元) 2 × 3 + 7=13(元) 7+2 + 2 + 2=13(元) 7+2 × 3 =13(元) 问:2×3求的是什么?先算什么?为什么? 三、巩固应用 1.计算下面各题 38+2×5 20+48÷6 (1)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说想法,互相质疑、解疑 2.总结计算方法 师:让我们静静的回头想一想,我们是怎样计算的 (1)学生思考 (2)同桌交流 (3)集体交流(混合运算,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3.说一说,用2×8+20能解决什么问题? 4. 自己创造一个算式,并说说用这个算式能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 四、课堂小结:说说你本节课的收获。 五、作业 试着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或画下来,形成一篇数学日记或一个绘本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 我认为本教学设计具与以往教学设计相比,有如下特点: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的需求,变注重知识获得的结果为知识获得的过程,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索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常说的:“‘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是人为规定的”,那么这个“人为规定”的依据是什么呢?在教学中怎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呢?在教学中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让学生体会所列出的综合算式,自身想象的运算顺序与算式表现出来的运算顺序之间的矛盾。学生在解决矛盾过程中,理解运算顺序。而不是以人为规定的方式掌握此知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