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4 古诗三首 此教学重在指导学生在初读诗歌的过程中,扫清字词认读障碍, 将诗歌读通读顺,并能够解决字词的意思,为理解诗歌内容做好铺垫 教学以诗人的行踪为线索,引导学生跟随他一起边走边赏秋色,让学 生巧妙地融人到了诗歌意境中,既受到了审美熏陶,同时也准确感知 了诗人的情感。让学生有效实现了认知内化,同时,通过句式说话训 练的形式,自然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了学生探究苏轼眼中的 秋天是怎样的强烈欲望。教学重在让学生在读中扫清字词障碍,达到 将诗歌读通、读顺的学习目的,同时,对诗歌中描述的画面建立粗浅 的认知。 5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成功之处: 教师在教学中设计了不同形式的读,让读贯穿在课堂的全过程。 让学生在每次读的过程中都有收获,如: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品悟课 文中所蕴含的感情,并且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读得入情入境,和主 人公一同走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去感受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 泥道上的那份快乐和欢愉,以及对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由衷的喜爱 之情。 学会认真细致的观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是每一个学生 学会学习必备的能力。通过本文作者仔细观察而使自己有了新发现, 作者抓住水泥道的变化,描写了雨后水泥道的变化,特别是对铺满金 色巴掌的水泥道的描写更是形象,文章写得很美,使学生受到了美的 熏陶,同时,又使学生真正懂得细致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前提,这样就 非常自然地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变化的兴趣,去发现生 活中的美。 不足之处: 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要尽力做到用微笑来面对学生。不放过 每一个可以锻炼学生的机会,把学习的权利还给了学生,这样充分体 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 6 秋天的雨 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实 验教材第五册第三单元,是一篇精读课文,这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 写秋天。作者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 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丰收的景象,还有深 秋各种动物、准备过冬的情景,给我们带来了一个美丽、丰收、欢乐 的秋天。由于执教的是课文的第一课时,主要是从秋天的雨带来色彩 中去引导学生感受秋天的美丽、丰收、欢乐。 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方面是这样预设的: .1、随文识字,认读轻声词语,理解“频频点头”“五彩缤纷” 等词语,能仿照课文第二段的句子,说几句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想象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赞美 之情。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看到的秋天。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秋天 的美。教学重点:品读课文第二段,理解“五彩缤纷”。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下面来和大家交流一 下执教后个人的感受和反思: 一、把握整体,局部突破。 开课时通过听课文,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进文本整体感知内 容,为本节课的教学做铺垫。紧接着让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激发学 生想要阅读文本的欲望。在通读全文后,以“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 秋天的雨”为题,引导学生将每个自然段的开头一句话找出来组成一 首优美的小诗,在音乐的陪衬下,让孩子进行朗读。在下面的教学中, 让孩子自主选择最想去哪个地方看看景色,从而带着学生细细欣赏了 枫树、田野、果园中的果树和菊花的优美景色,各个击破,也充分调 动了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想象阅读,方法引领 三年级的孩子很难仅仅通过阅读而体会、感悟文字背后秋天优 美的风景。所以在阅读中指导中,当学到“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 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这个版块时, 记得当时有个学生把“飘哇飘哇”读得特别慢,我便向他询问这样读 的原因,并让其他同学也像他一样,一边想象画面一边读。再一听, 学生都能把“飘哇飘哇”的样子读出来了。再加上,之前布置作业让 孩子们搜集有关秋天的图片,在班里让孩子们欣赏了一番,在学习这 篇课文的时候,相信孩子们在美美地朗读课文时,脑海中将会出现一 幕幕极富秋季特色的优美图片。 三、内化知识,读写结合 《秋天的雨》这篇课文都是用优美的语言文字堆砌起来的,所以 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这些优美的词句,并在有意无意的 过程中进行内化。例如:在让学生感受秋天色彩美、多的时候,说到 秋天有那么多的颜色便水到渠成地理解了“五彩缤纷”的意思,并及 时丰富学生的语言库,又顺势积累了其他表示颜色多的词语,如:五 彩斑斓、绚丽多彩等。引导学生一遍遍地朗读、感悟中,学生也自然 而然积累了不少句子。除了在朗读的过程中进行指导和积累之外,我 还结合本文的重点句式“它把什么颜色送给谁,像什么”进行了说话 的迁移训练,以达到内化语言知识、运用语言的目的。 四、质疑发难,咬文嚼字 为了让学生体会到“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 来了秋天的凉爽”中“邮”用词的准确性,我在课堂上把“邮”换成 了“带”,接着向学生质疑发难:“如果老师把这个‘邮’换成‘带’ 好不好?”学生能够体会到“带”不及“邮”好,可惜的是,学生在 分析“邮”为什么比“带”好的时候,分析得不够到位,也在反思老 师是不是引导得不够到位,感悟得不够深刻。也看到了和水老师班级 学生的差距。 反思语文课堂,老师还没有很好地对学生进行年级定位,也许 第一次带中段,教学方法还没来得及进行变更。说实话,和其他老师 同上一节课的压力也不小,同一篇课文,班级学生不同的听讲习惯、 朗读水平、认知能力、语言发展水平的演绎,之间的差距一目了然。 在本班的教学中,发现学生朗读方面的确存在进步,但是和其他班级 相比,发现读得好的人还不够多,学习的榜样比较匮乏,朗读方面的 指导还须落实在平时的每一节课,每一篇课文中。 7* 听听,秋的声音 本单元都是以“秋天”为主题来组织的,《听听,秋的声音》是 本单元中一篇和秋天有关的现代诗,而且是一篇略读课文. 在讲这一课时,我是按照以下思路开始授课的. 一、创设情境 ,发挥想象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 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在上课伊始, 我就播放了一组有关秋天的图片,使学生在优美的情境中初步感受到 秋天的各种景色,感受到秋天的美,并鼓励学生仔细看图,想象画面, 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朗读欣赏,感受诗情 这首试的前三小节结构一样,先让学生自由读,再指名读。说说 都写了秋天的哪些声音,哪些是具体描写秋天声音的拟声词。在学生 读到“大树抖抖手臂,刷刷,是和黄叶道别的话音”时,老师问,如 果你就是大树你准备怎么同黄叶道别?这一问题旨在让学生移情入 境,体会诗境,使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产生情感共鸣。而第二、三 小节老师放手让学生去自由度,并和小伙伴合作,演一演蟋蟀和阳台、 大雁和人们是怎样道别。这样既让学生在合作中训练了语言,发展了 思维,又激发了学生情感,因而朗读指导不用花什么力气就水到渠成 了。 三、想象创作,读写小诗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 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装的创造潜能, 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在学生朗诵全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仿写课文,创作小诗,这一 环节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找了很多秋天的 图片音像资料,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想像图画有哪些秋的 声音,秋天的声音像什么,并仿照课文中的句式说。学生有的说:“听 听秋的声音,蜜蜂振动翅膀,嗡嗡,是和花朵告别的声音。”有的说: “秋风吹动树叶,刷啦刷啦,是秋姑娘发来的电报。”……学生的思 维被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又如同一片火花去点燃另一片。在这学生思 维的兴奋上让学生给自己的画配一首小诗,学生就发挥了令人惊异的 创造潜能。 总之,教完这课以后,我的收获颇多。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教师应注重学生的语感,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开辟各种途径,开发 学生的创造潜能。感觉不足的地方是前三小节是一个整体,让学生放 在一起读要好的多,而我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是一节一节的读,这 样浪费了时间,最后的配乐听读课文没有时间进行。这是需要注意的 地方。 习作 写日记 第一次试上之后,我心中对目标的定位很清晰了,但是在细节环 节上,还是理不出头绪。 对于我之前课堂上设计的游戏环节,我听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 一种声音告诉我,这个环节要完全摈弃,写日记教学不能上得像作文 指导课,不能让学生的日记千篇一律?另一种声音告诉我,游戏环节 可以,能够给学生提供素材,让学生能快速找到想写的内容。综合两 种声音,我觉得“游戏环节”是把“双刃剑”,端看自己如何把握。 前思后想,决定把游戏环节放在导入部分,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说出 自己的感受,而不是游戏过程,以感受真实为出发点导入新课,进入 写日记教学。 教学设计的定位是孩子们刚刚接触日记,因而,日记格式的教 学也不能忽略。以例文为抓手,带着孩子们认真阅读过后,谈谈自己 的发现。在孩子们的交流中,逐步呈现出:日记的格式、日记的内容 等。然后抓住“内容”,让孩子们畅谈,日记可以写写哪些内容,最 后归纳总结。 接下来,就是让孩子们动手写一写,这节课,最想写的话,在 课堂上完成一篇日记。这个过程,大概是 15 分钟左右。之后,就是 当堂点评。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了星级标准,只要达到了要求,就可 以得到星。 在孩子们写好日记并点评过后,对写日记有了新的体会,此时, 让他们说说“写日记”的好处,水到渠成。整节课的教学也进入尾声, 拓展说说,日记还可以有哪些不同的表现形式,鼓励孩子们坚持每天 写日记。 将整节课的教学环节梳理出来了,但是,每个环节如何落实, 也是令人焦灼的。改好教学设计之后,又将配套课件重新制作好,准 备按照这个设计来试上,在上课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上完课之后,同事们告诉我,这次的教学,目标定位准确,环 节设计清晰,是可行的。但是,就是具体细节问题还需要自己去优化 设计。我也感觉到,课堂上,孩子们交流的部分还是不够活跃,思维 有些局限,该如何发散孩子们的思维,如何引导他们去思考,是我下 一次教学的方向。 改进教学,我在路上…… 语文园地二 教学中,我针对内容努力创设自主探究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利 用已有的学习经验进行词语认知的交流与拓展,进行句子的仿写及应 用文体的写作。在此过程中我真正做到了适度“退位”,只在学生需 要点拨、指导的关键时刻才予以讲解归纳。这样,孩子们真正发挥了 自觉学习的主动性,不再由老师牵引着被动学习,因而他们才能轻松 地实现认知构建。与此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注重予以必要的 规范指导,让他们不仅更好地掌握了汉字书写要领,同时掌握了多种 理解词义的方法。但是,在本节课教学中,由于担心学生不能更好地 掌握理解词语的方法,我的讲解还是稍微多了一点。因而从某种程度 上说,弱化了学生的主角地位,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是要 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交流,从面真正提升他们自主感悟与运用 语言文字的能力。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