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秋天》教案 (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秋天》教案 (1)

‎《秋天》精品教案 一、文本教学解读 ‎ ‎《秋天》是一篇介绍秋天的短文,描写了秋天到来时天气、树叶、天空及大雁活动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全文注音并配以插图,旨在让学生借助拼音识字、朗读及认识事物。‎ ‎1.识写生字。‎ 课文共55个汉字,其中10个生字要求认读,4个要求会写。‎ ‎10个生字中,“了、片、大、飞、个”等字已在前面的教学中出现过,是熟字,宜用“再认”的方式认读;其余生字,宜用“拼读”的方式认读。‎ 认读“秋、气、大、会”4个字,宜将字的音、形、义结合起来,先借助拼音读一读,再用字组词说一说,最后根据字形记一记。例如“秋”字,先认读“秋天”,再用“秋”组成“秋风、秋雨、秋月、中秋”等词语,最后用“拆合法”记一记“秋”的字形,“禾+火”合成“秋”,意思是“谷物成熟”。“会”宜借助熟字“人+云”识记,并认识偏旁“人”字头。‎ 认读“树、叶、飞”3个字,宜借助课文插图,读一读生字、认一认事物,将识字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再借助熟字“木、口”,认识“木”字旁、“口”字旁。‎ 认读“片、个”2个字,可以组成“一片、一个”,说一说:一片雪花、一片树叶、一个孩子、一个汉字等,表示单数,再组成“一片片、一个个”,再说一说:一片片雪花、一片片草地、一个个孩子、一个个汉字等,表示多数。‎ 认读“了”字,这是一个轻声字,宜整体认读“凉了、黄了、落了、来了”等词语,熟读为主。‎ ‎“了、子、人、大”4个要书写的字都是独体字。在掌握横、竖、撇、捺写法的基础上,重点学习“横撇”的写法。教师需要边示范边提示书写要领:横笔略上斜,撇笔不宜长。要求学生练熟新笔画后再书写整字,教师示范并提示:“了”,横笔略上斜,撇笔不宜长;弯钩沿中线,不能一直线。“子”,“了”字加一横,横笔略长在中线;“人”,撇从中线起,捺从撇上出,撇尖与捺脚,同在一条线;“大”不是在“人”字写完后加一横,而有特别的写法,即:长横在中线,竖撇横中穿,捺从交叉下方出,收笔略比撇尖低。‎ ‎2.朗读课文。‎ 在识字的基础上,应让学生自己尝试朗读课文。重点指导:读准轻声字“了”,应在熟读中形成“轻而短”的发声技能;读准“一”字的变调,应根据注音读正确、读熟练,此处不讲变调规则。‎ 针对学生自读中出现的问题,运用“跟读”与“问读”的方法,帮助学生将句子读正确、读连贯。跟读:学生跟着教师朗读,从分句到整句、从一句到几句,逐步扩大跟读句子的长度,读熟课文。问读: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读出相应的词句,在问读中学习根据句子的意思正确停顿,积累朗读经验。例如:什么从树上落下来?一片片叶子从哪儿落下来?‎ ‎3.背诵积累。‎ 在正确、连贯地朗读基础上,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背诵课文。‎ ‎《秋天》语句长短不一,且分成3个段落,学生背诵时的难点在于“长”。教学时宜“化长为短”,先根据所写的事物分别背诵,再按顺序将短句串联起来,背诵全文。‎ 还可以借插图分层背诵。借助插图,按照从近到远(或从地面到天空)的顺序,分两个层面进行背诵。近处的事物:天气、树叶、叶子;远处的事物:天空、大雁、雁阵。‎ 需要提醒的是,学生的背诵方法不局限于上述方法,应该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背诵。‎ ‎4.迁移运用。‎ ‎《秋天》用通俗易懂的语句,描写了秋天里事物的变化,从这些变化中认识了秋天这个 季节的特点。常用的句式是“什么怎么样”,比如“天气凉了”“树叶黄了”等。这样的认识方式和表达句式,学生可以迁移到对秋天的认识中。教学时可以借用课文中的另一侧插图“松鼠储粮图”,引导学生用“什么怎么样”的句式,说说秋天的变化:高粱;果树;松鼠。跟着教师阅读其他文本,用相同的句式反复地进行说话训练。而后,可以鼓励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秋天还有哪些事物也发生了变化,运用这样的句式自由说话。这样的说话活动,既丰富了学生对秋天的认识,又丰富了学生的语句积累。 ‎ 二、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10个生字。‎ ‎2.学写汉字“了、子、人、大”。‎ ‎3.学习把句子读正确、读通顺,背诵课文。‎ ‎4.借助图文阅读,丰富对秋天的认识。‎ 教学重点:‎ ‎1、认识10个汉字,会认会写“了、子、人、大”四个字。‎ ‎2、能正确、顺畅地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进行语言训练,在朗读中了解秋天的一些变化。‎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认读字词,认识事物 ‎1.认读“秋天”,识记“秋”字。‎ ‎(1)出示“秋天”:谁能根据拼音读一读这个词语?谁能用“秋”字组成不同的词语?‎ ‎(2)“秋”可以拆成哪两个字?这两个字合起来表示什么意思呢?‎ 要点:“秋”由“禾”和“火”合成,表示谷物成熟。‎ ‎2.凭借经验,自由认读。‎ 出示“气、大、会”:(1)你认识哪个字?请领着大家读一读。(2)谁能用这个字组一个词?(3)你有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 提示:“会”是由“人+云”合成,认识偏旁“人字头”,“人”字作偏旁时变“扁”了。‎ ‎3.借助插图,认读“树、叶、飞”。‎ ‎(1)出示课文插图:谁能说一说图中的事物?‎ 要点:树木、叶子、飞翔的大雁。‎ ‎(2)熟读生字“树、叶、飞”。‎ ‎(3)比较一下“树”与“木”、“叶”与“口”,你有什么发现吗?‎ 要点:“木、口”分别是“树、叶”的组成部分,称为“木”字旁、“口”字旁,作偏旁时变“瘦”了。‎ ‎4.比较多少,认读“片、个”。‎ ‎(1)出示:一片叶子、一个汉字。谁能读一读?还可以用“一片、一个”表示哪些事物?‎ ‎(2)出示:一片片叶子、一个个汉字。谁能读一读?这与“一片叶子、一个汉字”有什么不同?‎ 要点:“一片、一个”表示单个;“一片片、一个个”表示很多。‎ ‎(3)游戏:老师来说“一”,你们来说“多”。‎ 举例:一只大雁——一只只大雁;一群大雁——一群群大雁;一棵大树——一棵棵大树;一片树林——一片片树林。‎ 板块二 正确连贯地朗读课文 ‎1.教读轻声。‎ ‎(1)出示“了”字。这是一个特别的字,没有四声,怎么读呢?‎ 要点:轻声字的朗读要领是“轻而短”;教师示范,学生跟读。‎ ‎(2)出示带“了”的词语:凉了、黄了、来了。谁会读这些词语?哪些词语也带“了”字?‎ ‎2.教读变调。‎ ‎(1)出示“一”字。这个字会读吗?‎ ‎(2)出示带“一”的词串:一片片叶子、一群大雁、一会儿、排成个“一”字。比较一下两种读法,你觉得哪一种好听?‎ 提示:教师先用“不变调”的方式朗读,再用变调的方式朗读;比较后总结:变调更好听;教师领读,直至熟练自如、顺口顺耳。‎ ‎3.尝试自读。‎ ‎(1)请你自己朗读课文,一句一句地读正确。‎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4.指导朗读。‎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第l、第2两个自然段,教师先一个分句一个分句地领着学生朗读,再一个整句一个整句地朗读。‎ 第3自然段,教师示范读出惊喜的语气,学生模仿朗读。‎ ‎(2)师问生答,读顺长句。‎ 什么从树上落下来?——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一片片叶子从哪儿落下来?——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怎么样?一会儿又怎么样?——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 板块三 多种方式,背诵课文 ‎1.秋天来了,事物都会悄悄地发生变化。请你根据事物的变化,将句子说完整。‎ 天气 ;大雁 ;叶子 ;天空 ;‎ 树叶 ;秋天 ;‎ 要点:说出这些事物的特点,例:天气凉了。‎ ‎2.出示课文插图。课文是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秋天的。请你看图,课文是怎么排列顺序呢?‎ 要点:课文按照从近到远的顺序介绍。‎ ‎3.现在请你对照插图,按照从近到远的顺序,完整地介绍一下秋天。‎ 要点:天气——树叶——叶子——天空——大雁——秋天。‎ ‎4.请你练习背诵课文,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板块四 图文阅读,话题交流 ‎1.借用插图接着说。‎ 出示插图“松鼠储粮”。秋天来了,还有哪些事物也发生了变化?请你接着说:秋天来了,什么怎么样。‎ 要点:秋天来了,高粱红了;秋天来了,苹果熟了;秋天来了,松鼠储藏食物了……‎ ‎2.跟着老师边读边说。‎ 请你跟老师朗读另一篇《秋天》,说说作者写了哪些秋天的事物,各有什么变化。‎ 要点:田野里的稻子、棉花、高粱;果园里的苹果、石榴、枣子。预示着这是一个丰收的秋天。‎ ‎3.联系生活继续说。‎ 秋天来了,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也发生了变化?请你继续说:秋天到了,什么怎么样了。‎ 要点:秋天到了,稻子黄了;秋天到了,棉花白了等,鼓励学生能用句式连着说。‎ 板块五 认识横撇,学写汉字 ‎1.认识横撇,熟练书写。‎ 教师边示范边提示书写要领;要求练熟新笔画后再书写整字。‎ ‎2.范写“了”,学写“子”。‎ 教师示范并提示“了”的书写要领;比较“了”与“子”,练习书写“子”:“了”字加一横,横笔略长在中线。‎ ‎3.范写“人”,学写“大”。‎ 教师示范书写“人”,并提示书写要领;学生比较“大”与“人”的书写区别;学生练习书写“大”字。‎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