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八课《古诗二首》教案 (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八课《古诗二首》教案 (2)

第四单元 ‎8 古诗二首 ‎【教学导航】‎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古诗,能背诵并默写诗文。‎ 2. 初步理解古诗的意境及蕴含的哲理。‎ ‎【过程与方法】‎ 简单概括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在合作中初步理解古诗的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联系生活去感受和领悟。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创设情境,抓住重点词句,利用画面和音乐等帮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的意境。 三、教学时间 2课时 四、教学准备:‎ 课前预习古诗,试着理解诗意,查阅相关资料。‎ ‎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在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就教我们背过好多古诗,上学以后我们也学了很多古诗,古诗已经是我们的好朋友了。那你们能说说这位好朋友有什么特点吗?(学生回答,师板书:每首四句或八句,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字数相同。)‎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古诗《登鹳雀楼》。‎ 二、预习探究,合作交流。‎ ‎1 出示整首诗文。‎ 师: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相信每个人都能把这首诗读的正确、流利,现在就给你们一个展示的机会,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古诗?‎ ‎(这里读的时候要注意提示本诗题目的读法:登/鹳雀楼)‎ ‎2. 师:请大家想一想,学习一首古诗,我们要学习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整理并板书在旁边:了解作者、诵读、理解诗意、背诵、默写。‎ ‎3 .提出合作时的要求:‎ 今天我们就围绕着几个方面,通过小组合作来学习《登鹳雀楼》这首诗。在学习中,大家要积极发言,把自己的想法拿出来和大家交流。同时将重点内容记录下来,并选出一名中心发言人。最后咱们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最有收获。‎ 三、全班交流,展示成果。‎ ‎1. 请一组派代表介绍作者情况。大致了解一下内容即可:王之涣字季凌,绛州人。唐朝著名诗人。但作品在《全唐诗》中只流传六首。擅长描写边塞风光。如《凉州词》。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常有鹳雀栖息,因此得名。‎ ‎2. 请一组派代表谈谈对诗意的理解。只要求整体感知诗意即可,不要逐字逐句的解释。重点指导学生体会诗的深刻内涵及意境。‎ ‎3 .指导诵读。‎ ‎(1)师:我们已经大体了解了诗的意思,下面就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古诗,请大家边读边想象,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指名学生朗读,其他人边听边想象画面。读完后请学生自由谈想象的画面及感受。‎ ‎(2)师:谁能带着这种感受给大家读一下前两句古诗?‎ 再指名读前两句,指导学生读出黄河的宏大气势。借助课件里的画面和音乐,让学生体会前两句所描绘的画面的雄伟和壮丽。再请学生配乐朗诵。‎ 师:诗人站在鹳雀楼上,极目远望,见到远处雄伟的高山,辉煌的落日,听着耳边传来的黄河的怒吼,望着脚下波涛汹涌的河水,不觉吟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播放这个画面的同时,我逐一示意了四名学生朗诵这两句诗文)‎ 诗人看着眼前这波澜壮阔雄伟壮丽的景色,突然感悟到了一个深刻的哲理,又缓缓吟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又示意了三名学生朗诵后两句。‎ ‎(3)师:现在就让我们跟随诗人一起,站在鹳雀楼上,感受一下当时的情景,完整的朗诵一遍这首古诗。‎ 这里我请几名学生展示配乐朗诵,根据每人朗读时的不同特点进行评价。最后齐读一遍全诗。‎ 四 、指导背诵。‎ 请两名学生试着背诵这首古诗。‎ 说一说怎样可以很快的背下来?向学生渗透:理解记忆的方法和“熟读成诵”的道理。‎ 学生自由背诵。‎ 在班内展示背诵。‎ 五、作业设计。‎ ‎1 默写《登鹳雀楼》。‎ ‎2 搜集王之涣的《凉州词》,试着背下来。 ‎ 第二课时 ‎ 一、引入    1.背诵《登鹳雀楼》。今天再来学习一首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诗《望庐山瀑布》。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去过庐山吗?出示课件,领略一下庐山的美景。    2.还学过李白的那些诗?解题:庐山是江西省九江市的一座名山,自古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赞誉。本文就是唐朝大诗人李白隐居在这儿,所做的一首赞美庐山瀑布的诗。   二、学习古诗   1.出读古诗,自学生字。   (1)读准字音。‎ (2) 识记生字。‎ (3) 自读和生字有关的词。‎ ‎(4)开火车、巩固生字。(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的方法;同时利用开火车的小游戏来巩固识字)    2.再现庐山美景,欣赏配乐朗读。    3.谁愿意试读?纠正字音。    4.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律美。    出示诗的停顿及重音,讲析: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男女对读、小组读、齐读。    5.感悟诗境 ‎ ‎  (1)品读一、二两行诗。    A、结合书上注释理解“香炉”“遥”“挂”。    B、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香炉峰上团团雾气,在阳光的照射下,成了紫色的云霞。瀑布像是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川之间。)    C、“挂”字?好在哪里?边读边看课件体会。(“挂”字很妙,它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景象。谁将这巨物“挂”起来呢?所以这个“挂”字也包含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力的赞颂。)    D、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律美。   (2)品读三、四行诗。    A、说说诗句意思。    B、课件出示庐山瀑布的录象,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庐山瀑布飞泻直下的壮观景象吧。    谁能够用朗读的方法告诉大家水流得很快?要求学生朗读时能够突出“飞”、“直”、“落”三个字。)    C、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D、重点理解“飞”“直下”,为什么用了“飞”字?好在哪里?(把瀑布奔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写出山之高,之陡峭,又可见水流之急。)    E、瀑布真的有“三千尺”高吗?这是什么修辞方法?    6.体会诗人情感。    启发:如果你是诗人,站在这飞瀑的下面,会有怎样的心情?引导学生体会诗  人的感情。(生谈感受)    带着你们这种感受,请你们放声朗读吧。(配乐,师适时指导)    三、小练笔:展开合理的想象,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四、小结:我们的“诗仙”李白仅用短短28字就高度凝练地将瀑布那雄伟的气势描述了出来,真是功力不凡。最后,让我们再一次一起背诵这首传世佳作吧!(生全体背诵。) ‎ ‎【教学板书】‎ ‎              望庐山瀑布                   香炉 紫烟                   瀑布 前川 ‎ ‎            见感   飞流 三千尺  雄伟壮观                  银河 落九天 ‎【教学反思】‎ 古诗教学要在读、背、识字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诗意,在本学段的古诗教学中我注意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意境,体会感情,领悟内涵。在丰富语言积累的同时,培养良好的语感,提高审美修养。在教学中体现学习古诗时的读中悟、悟中读,使学生眼中有画心中有情。‎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