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整十数加减一位数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第五单元整十数加减一位数

1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 教学内容 教材第 36~37 页,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 教学提示 学生在第三单元已掌握了 100 以内数的认识和读写。本节课是让学 生掌握对 100 以内的整十数加减一位数,并会熟练的进行相关的口算 练习。  教学目标 1.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准确的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3.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 重点、难点 重点 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 根据 100 以内的组成知识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并能准确计算。 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小红花。 学生准备:练习本,小棒 35 根。 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讲故事导入新课: 师:我这里有 30 朵红花,又做了 5 朵,同学们帮老师算算,老 师手里现在有多少朵红花呢? 生:回答 30+5。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 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和渴望解决问题的愿望。可以先让先说一说 自己是怎样算的,借此了解学生对整十数加一位数算法的掌握程度以 便合理的组织教学。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整十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1)情景演示 师:多媒体出示把 30 朵红花和 5 朵红花合在一起的情境图。 引导学生认识到:30 和 5 合在一起应该用加法计算。板书写出 算式为:30+5。 引导学生探究 30+5 这个算式的计算过程 1 学生用小棒在桌子上摆一摆,30 根加上 5 根等于 35 根。 2 教师讲解:30 是 3 个十,5 是 5 个一,3 个十和 5 个一合起来 是 35. 3 板书:30+5=35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情景图形象地认识到 30 是表示 3 个十,5 表示 5 个一。并通过自己动手摆一摆的活动,理解 30 加 5 等于 35 的 计算原理。 (2)了解加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1.加法算式中加号前后的两个数都叫做加数,得数叫做和。。 2、让学生同桌之间互相说说,加深识记。 3.运用相应的方法学习相应的减法知识。 (1)情景演示 师:继续演示情境图,将面前的 35 朵红花,拿走 5 朵,问学生 还剩几朵?。 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理解的? 1 学生根据情景演示明白 35 朵拿去 5 朵,应该用减法 2 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减法算式 35-5 教师总结:从 35 朵中拿去 5 朵应该用减法计算列示为 35-5。 ③教师教师讲解: 3 个十和 5 个一,减去 5 个一,用减法计算 列式为:35-5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教师讲解的方式引导学生根据刚才已 学知识探究减法算式的计算方法。 (2)了解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1.减法算式中减号前边的数叫做被减数,减号后的数叫做减数。 得数叫做差。 2、让学生同桌之间互相说说,加深识记。 三、巩固新知 教材 37 页,练一练 1。 1、 学生自主练习 2、 全班交流(重点交流算法) 80+9= 3+70= 60+5= 43-3= 58-8= 94-4= 四、达标反馈 1、 加数 加数 和 60 5 65 8 40 48 被减数 减数 差 57 7 50 76 6 70 2、买一件上衣和一双袜子要花多少元钱? 上衣 60 元 袜子 8 元 60+8=68(元) 3 箱子里有 20 个鸡蛋,地上还有 5 个鸡蛋,一共有几个鸡蛋? 20+5=25(个) 4 对口练习 A:5 个十加 3 个一, B:50+3=53 …… 课堂小结: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整十数加减一位 数的计算,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额问题,你还有什么不懂的 问题?可以在小组中交流一下,也可以问老师。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交流,明确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方法。当 堂解决所学知识。 六、布置作业 1、口算 20+4= 30+3= 40+5= 70+4= 50+6= 29-9= 77-7= 76-6= 85-5= 2、45 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4 个十和 5 个一 是( ) 3、38 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3 个十和 8 个一 是( ) 4、加数是 50 另一个加数是 5,它们的和是( ) 5、被减数是 36 减数是 6,它们的差是( ) 6、7 个十加 3 个一列式为( ) 7、妈妈买来 35 个苹果,吃了 5 个还剩( )个。 8、一箱酸奶有 20 瓶,又买来 4 瓶,一共有( )瓶酸奶。 答案:1、24、33、45、74、56、20、70、70、80 2、4、5、45、 3、3、8、38 4、55、 5、30 6、70+3=73 7、30 8、24  板书设计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1、30+5=35 3 个十和 5 个一合起来是 35 2、35-5=30 3、30+5=35 35-5=30 加 加 和 被 减 差 数 数 减 数 数 加数 加数 和 被减数 减数 差  数学资料包 (一)资料链接 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习惯充当知识的传授 角色,习惯于把知识结论直接的告诉学生,从而使学生养成总是 以接受学习的方式面对所学内容和学习过程的习惯。这种教学的 最大弊端就是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严重忽视了学生 优良学习品质的培养,更为严重的是他们已经不会自己学习,当 他们需要创造性的分析、解决问题时,他们不会思考甚至不愿去 思考。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培养小学生数学的 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尤为重要。 “自主探究学习” 是指学生自 我成为主体的学习,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操纵控制自己的学习。 与他主学习、被动学习、依赖性学习相对立。自主探究性学习具 有以下人格特征:积极探索的自觉性、自强不息的独立性、多元 思维的灵活性和自我实现的实践性。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是《新课程标准》一个显著的特征,也是一个基本要求,《新课程 标准》中研究性学习的开设和开展,进一步充分说明培养学生自 主探究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作为学生自 主探究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今后 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数 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因素,帮助他们在自 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 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局长保罗·郎 格朗说:“未来文盲,不再是不认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 习的人。” 这足以证明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是在学校学习的需要, 更加是一个人对认知新事物接受新知识的必备素质。苏霍姆林斯 基说过:“在儿童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希望自己 是一个探索者、发现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特别强烈。”那么,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呢,结合教学的 实际我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 究兴趣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倍加 注意。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 生的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而强 烈的求知欲可使学生积极地去自主探究学习、自主探索。情境的 创设关键在于情,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浓的情导入新课, 形成问题。问题可由教师在情境中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但 是,提出的问题要体现知识的重点,这样不但能提高全体学生的 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数学资源 1、 先写出得数,再将算式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25-5= 37-7= 10+9= 20+4= 20+9= 2、 一本故事书有 67 页,已经看了 7 页,还有多少页没有看? 3、 一年级 2 班有 64 名同学有 4 名同学没有戴红领巾,有多少 名同学戴了红领巾? 4、一个加法算式,它们的和是 35,其中一个加数是 5,另一个加 数是多少? 答案:1、20 30 19 24 29 10+9< 25-5<20+4<20+9< 37-7 2、67-7=60(页) 3、64-4=60(人) 4、35-5=30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