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人教版 (4)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人教版 (4)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62-63页的内容。‎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组成,以及整十数加减一位数的算法基础上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平时的观察和了解,知道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掌握的还比较好,大部分学生已有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经历在实际情景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运用直观手段帮助学生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口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让学生学会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归结为10以内加减法,树立转化意识。‎ ‎3、在观察、比较、合作交流中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独立思考的意识,感受算法的多样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 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算理。‎ 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 ‎ ‎ ‎ 课程标准认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为这节课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纪小、好动、好奇心强。教学过程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教学中可运用直观手段,让学生自己在动手操作中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便于学生打好口算基础,形成口算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我积极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题示标 ‎1、孩子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瞧,它是谁呀? 大头儿子听说我们班孩子可能干了了,他想和我们班的孩子一起闯关做游戏,你们高兴吗?让我们和大头儿子一起扬帆起航吧!第一关(杨帆起航)‎ 口答:‎ ‎2个十是( ), 5个十是( )。‎ ‎30里面有( )个十。  60里面有( )个十。   ‎ ‎ 真棒!祝贺大家闯关成功。请你仔细观察20、50、30、60这几个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个位都是“0”)。‎ 像这样,个位上是0的数叫整十数,这节课就来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动画人物大头儿子引入闯关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 2、出示学习目标 一起来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指名读】(1)学会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 2)能正确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师:心中有目标,学习有方向,让我们和大头儿子朝着目标快乐航行吧! 第二关(快乐航行)。‎ ‎【设计意图: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出示例题主题图。‎ 师:从这幅图上你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一个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 ‎ 【设计意图:通过主题图,将学生带入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去,激发学习兴趣,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 ‎2.教学10+20。‎ 师:要想知道一共有多少本书?该怎样列式呢?‎ 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10+20=30.‎ 师:你们真了不起,一下子就说出了结果。那么,你是怎么算的,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可以借助小棒或者计数器)‎ 交流汇报计算方法。‎ ‎1、我使用数数的方法:10、20、30.‎ ‎ 2、我是这样想的; 因为1+2=3,所以10+20=30。 ‎ ‎ 3.数的组成:10和20组成30。‎ ‎ 同学们可真不简单,想出了这么多的算法。那我们算的结果对吗?下面我们用摆小棒的方法验证一下。 (摆小棒)‎ ‎ 师:先在左边摆一捆小棒,表示1个十,再在右边摆2捆小棒表示2个十,合起来是3捆小棒,就是30.‎ 谁能把刚才摆小棒的过程说一遍?(指名上台边摆边说:先摆一捆,再摆2捆,合起来是3捆小棒。1个十加2个十是3个十,3个十就是30.)‎ 师:说的太好了!既清楚又完整。谁能像他这样说一说? ‎ 师板书:1个十加2个十得3个十,3个十就是30.‎ 师:刚才我们用摆小棒的方法学会了10+20=30,计数器知道了,也想过来帮忙。(拨计数器)‎ ‎ 1、小组合作:同桌两人合作,一个边拨边说,另一个认真听,随时做好补充。 ‎ ‎ 2、指名边拨珠边说过程。(先在十位上拨一颗珠子,表示1个十,再在十位上拨2颗珠子,表示2个十,合起来是3个十,就是30)‎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操作、自主探索、思考和合作交流中了解到算法多样化 ,引导学生对不同算法进行比较、评价,做到“理清法明”,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 ‎3、总结算法。‎ ‎ 刚才我们通过数数、摆小棒、拨计数器的方法学会了整十数加整十数,现在老师想出几道题考考大家,有信心吗?‎ ‎30+20 40+30 20+40 50+10‎ 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那么在计算整十数加整十数时,有没有更好、更快的方法呢?‎ 生1:因为3+2=5 所以30+20=50‎ 生2: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再在后面添个零。‎ 师:你的眼睛可真亮,真是一个善于发现的孩子。这种方法挺好。那今后在计算整十数加整十数时,可以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计算。‎ 师:下面我们来一组开火车的游戏,哪列火车开得又快又稳?‎ ‎10+50 40+30 60+30 10+10 20+40 70+20‎ 大家表现得真好,那同学们再来想一想,30本书已经发下去了20本,现在还剩下多少本?该怎样列式呢?(指名说算式)‎ ‎3.教学30-20。‎ 板书 30-20=10,谁来说说你又是怎么算的?同桌讨论。‎ 交流汇报:‎ 生1:3个十减去1个十得2个十,2个十就是20.‎ 生2:我是用看减想加的办法算出来的,因为10+20=30,所以30-10=20‎ 生3:3-2=1,30-20=10‎ ‎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让学生运用知识的迁移,自主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快乐。】‎ ‎ 咱们班的孩子可真厉害,老师没有讲,你们就会算了。其实整十数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和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口算方法是一样的。那老师再出几道题,敢不敢接受挑战?‎ ‎30-10 50-10 60-30 80—40‎ 哇,你们可真棒,老师太爱你们了。大头儿子看大家表现得这么好,决定带你们去数学乐园逛一逛。‎ ‎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 1、看图列式。‎ ‎ ‎ 你能根据图意列出一道加法和两道减法算式吗?‎ 怎么能很快的算出两个减法算式的结果?(根据加法算式,就可以很快的算出来)你们真能干,掌声送给他!‎ 下面看看大头儿子想去哪里?他想过河,你们能帮助大头儿子过河吗?‎ ‎2、算一算。‎ 教科书62页做一做第2题。比比谁,算的最认真,写得最漂亮。‎ ‎ 通过帮大头儿子过河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时,只要把十位上的数相加减,个位上写上0就可以了。‎ ‎3、摘苹果 ‎ 原来大头儿子过河是为了给大家摘苹果。谁答对了苹果就送给谁。‎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轻松的游戏中,及时巩固计算的方法,提高计算的能力。】 ‎ 四、畅谈收获 同学们在数学乐园里玩的开心吗?学习数学本身就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同学们,回想这节课的内容你都有哪些收获? ‎ ‎ 【让孩子们结合板书内容,畅谈收获。学会梳理、总结课堂知识。】‎ 五、当堂检测 同学们的收获可真多,大头儿子想检测一下大家学习的结果怎么样?敢接受挑战吗?请打开书63页做第一题,比一比谁写得最漂亮!‎ 1、 算一算。‎ ‎20+30= 30+40= 50+30= 80+10=‎ ‎50-20= 70-40= 80-30= 90-80=‎ ‎2、填一填。‎ ‎ ‎ 观察这两道算式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计算方法一样吗?‎ 孩子们真是太了不起了,老师为你们点赞,为了奖励大家,老师准备了3个小礼物,谁答对了就奖给谁。‎ ‎【设计意图: 学生独立在数学书上完成,做完一题,对改一题。了解知识掌握的情况,及时订正。】‎ ‎3、猜一猜。‎ ‎ 这节课我们和大头儿子一起收获了这么多知识,又收获了这么多礼物,大家高兴吗?你们的快乐就是老师最大的幸福。‎ 教学反思:‎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是两位数计算的起始课,是学生进行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所以是计算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整堂课,我尽量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教学分四个层次:第一,让学生进行闯关游戏,通过游戏复习旧知,做好铺垫。第二,创设情境,通过教材提供的情景图,让学生先提出问题,然后出示算式,呈现多种口算方法后,并进行优化。第三,让学生讨论、动手操作理解和掌握算法。第四,脱离直观手段,让学生思考算法,算出得数。 ‎ ‎ 从学生的参与程度来讲,课堂上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并乐于解决问题,学习积极性很高。如: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我让学生探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算法,并引导学生动手摆小棒、拨计数器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 在课堂练习中通过练习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法归结为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同时在比较中发现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与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的计数单位不同,强调“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的末尾要添写0”,除此之外还比较了整十数加一位数与整十数加整十数算法的不同,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算理。这样有利于学生今后正确的计算,不易造成知识的混淆。教学环节虽然进行的很顺利,教学目标也顺利完成了,但是有问题还是值得深思。‎ ‎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孩子们都可以正确的算出结果,可是,当我问到“你是怎么想的”的时候,仍有个别孩子都会计算,但是不敢表达。说明了学生说的少了,应该让学生多说。‎ 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