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参考(全册)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参考(全册)

“你我他”阅读 你是妈妈, 他是爸爸, 我是乖巧的小娃娃。 妈妈对我说: “孩子,孩子,你是妈妈的好娃娃。” 爸爸对我说: “娃娃,娃娃,妈妈对你说的啥?” 我对爸爸说: “爸爸,爸爸,妈妈说我是她的好娃娃。” “天地人”三才之道 “天地人”来源于《周易·说卦》,天地人被视为宇宙系统中最为重要的三大 要素,它们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才”是指本质,“三才”是三方面具有实 质的内容,在《周易》中具体指天、地、人。“三才之道”就是天道、地道和人 道了。“天道”是阴和阳,“地道”是柔和刚,“人道”是仁和义。“三才之道”的 探讨和论述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相当广泛,在古人启蒙读物《三字经》中也有“三 才者,天地人”的说法。民间春联也有:“福禄寿三星拱照,天地人一体同春”。 由此可见,“天地人”三才之道在我国经几千年而流传不衰,对传统文化有深远 影响。 《a o e》资料袋 a、o、e 的发音方法发ɑ时,嘴张大,舌位最低,舌面中部微微 隆起。发 o 时,舌头略向后缩,舌面后部隆起,口微开,唇略圆。发 e 时的口腔大小、舌位高低与 o 大体相同,只是嘴角向两边展开。 普通话的声调普通话共有四个声调。“ˉ”是第一声,叫阴平声。 发音时,声带绷到最紧,始终没有明显变化,保持音高。“′”是第二 声,叫阳平声。发音时,声带从不松不紧开始,逐渐绷紧,到最紧为 止,声音由不低不高升到最高。“ˇ”是第三声,叫上声(“上”在这 里读 shǎng)。发音时,声带从略微有些紧张开始,立刻松弛下来, 稍稍延长,然后迅速绷紧,但没有绷到最紧。上声的音长在普通话四 个声调中是最长的。“`”是第四声,叫去声。发音时,声带从紧开 始,到完全松弛为止。声音由高到低。去声的音长在普通话四个声调 中是最短的。 故事 这是一个美丽的村庄,绿草如茵,小溪清澈。有一天,太阳公公 还没爬上山坡,一位小姑娘就站在小溪边唱起了ɑ字歌大公鸡听到了 歌声也跟着唱起来它们的歌声引来了大白鹅,伴随着优美的歌声,大 白鹅在水中翩翩起舞。它跳着跳着,发现了自己在溪水中的美丽的倒 影,便不由自主地哼起歌来。几只刚学会游水的小鸭子听到歌声也都 往这边赶过来,它们也来参加这场清晨音乐会呢! 歌诀 ɑ的头上戴小帽, 读音不同要记牢。 一声平,二声扬, 三声拐弯四声降。 《乌鸦喝水》同音字形近字组词 【同音字组词】 可(可以、可能) 渴(渴望、口渴) 办(办理、办公) 半(半路、半天) 【形近字组词】 乌(乌云、乌黑) 鸟(鸟雀、飞鸟) 喝(喝水、吃喝) 渴(口渴、解渴) 渐(逐渐、渐进) 惭(惭愧、羞愧) 《乌鸦喝水》教材简说 乌鸦是又黑又丑的鸟。然而,在中国许多抒情诗里,每每给乌鸦 以赞美,如,“寒鸦数点”,“暮鸦栖未定”。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乌鸦 有许多值得骄傲的地方。在第二组的学习中,我们谈到乌鸦反哺的故 事,对乌鸦懂得孝敬“老人”这一点,深感敬佩。在本课,我们又将 从乌鸦喝水的故事中,认识它聪明能干的一个侧面。 本课内容通俗易懂,很适合学生阅读。“瓶子旁边要是没有小石 子,乌鸦该怎么办呢?”课后的这一问题,给我们留下了广阔的思考 空间。 《乌鸦喝水》词语造句 【渴】 ⑴我口渴了,想喝水。 ⑵骆驼在沙漠里很耐渴。 【到处】 ⑴春天来了,公园里到处是盛开的鲜花。 ⑵叔叔下岗了,到处找工作。 【喝】 ⑴我家喝上了纯净水。 ⑵不劳动,我们只有去喝西北风。 【渐渐】 ⑴秋天,天气渐渐转凉了。 ⑵太阳落山了,天渐渐黑下来。 【办法】 ⑴只要认真想一想,总会有办法的。 ⑵他们讨论了一个夜晚,还是没找到办法。 3 口耳目 导学案设计 课题 口耳目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 明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根据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规律进行识字教学。 本课是象形字归类识字,生字结构比较简单,学生容易理解和识记。因此, 本课教学设计努力遵循新课程理念中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方式,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观察简化字和古代象 形字、实物的相似之处,从而自主探寻字理、发现规律、认识字形、明白字 义,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 课前准 备 1.生字、生词卡片。(学生) 2.人体图片、各部位卡片、生字词卡片、课件、学习卡片。(教师) 课时安 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 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猜字 导入,激 发兴趣 1.教师出示“口”的字卡, 组织学生开展游戏活动 “猜猜我是谁”。 1.学生看老师手中的字卡, 猜字,早就认识的同学说出 你是怎样认识这个字的。 1.看一看,猜一猜,说 一说你是怎么猜到的。 (用时:5 分钟) 2.教师在黑板上贴出一 个小女孩的图片,将 “口”字贴在女孩的嘴 旁边。引导学生观察嘴 和生字“口”,交流发 现。 3.教师小结,并简介象形 字:古人把事物的特点 用简单的线条画出来, 就产生了象形字。 2.学生观察图画中女孩的 嘴和“口”,说一说自己的 发现:“口”的字形就像人 张开的嘴。 3.学生认真听老师讲述,如 果自己对象形字也有所了 解,也可以说一说。 这是( )字。 二、图文 结合,合 作识字 (用时: 15 钟) 1.教师出示“目”“耳” “手”“足”的字卡, 引导学生猜测它们分别 对应哪些人体器官。 2.教师总结学生的猜测, 给出正确字音,并领读 生字。 3.教师出示 4 个生字的 字理演变图,组织学生 展开小组对比观察活 动:这 4 个生字分别和 我们人体哪一个器官对 1.学生看老师手中的字卡, 猜字,早就认识的同学说出 你是怎样认识这个字的,并 大声领读。 2.学生大声朗读生字,注 意:“足”是平舌音,“手” 是翘舌音。 3.学生先观察字形,再观察 对应的人体器官,找一找字 形和图形之间的联系。再仔 细观察字理演变图,知道生 字的演变过程。 2.找一找两个字宝宝 的不同之处,用笔圈出 来。 口 目 手 中 日 毛 3.读一读,你发现了什 么?再看一看,你又有 什么发现? 木 十 目 石 应,根据字理演变图说 依据。 4.教师组织学生展开汇 报交流,要求学生说出 字形和图形之间有联系 的地方,教师相机进行 点拨。说清楚之后,再 将 4 张字卡分别贴在人 物对应的人体器官旁 边。 5.教师引导学生对照人 体器官朗读生字,同时 组词或说句子。 6.教师引导学生再次展 开小组合作:除了看字 理识字外,你还有哪些 方法能帮助大家准确记 住这 4 个字呢? 7.教师组织学生展开游 戏活动,学生指自己身 上“耳、目、手、足” 等器官,说一说这些器 4.学生汇报:“耳”字的外 边是耳朵的轮廓,两横表示 耳郭里边的纹理。“目”字 的形状像人的眼睛,其中外 框表示眼睛的形状,里边两 横表示眼珠。“手”像张开 的五根手指。“足”像正在 行走的人。 5.学生用“口,人口的口” 或者“口,口水,我一看见 肉就流口水”的形式交流。 6.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先选 择一两个字独立思考,再和 小组同伴说一说自己的想 法。 7.学生一边指器官一边说 一说,例如:这是我的小小 手,它能帮我梳头发;这是 我的耳朵,它可以让我听到 好听的音乐…… 4.我会扩词。 目( )( )( ) 足( )( )( ) 手( )( )( ) 耳( )( )( ) 口( )( )( ) 5.照样子说一说。 小小嘴巴,口口口; 大大眼睛,________; 圆圆耳朵,________; 胖胖脚丫,________; 灵巧双手,________。 官能做哪些事情。 三、重点 观察,指 导书写 (用时: 10 分钟) 1.教师指导学生观察书 中要求会写的生字,交 流自己的发现。 2.教师利用课件逐一展 示田字格各部分名称, 引导学生进行复习。 3.教师指导学生观察 4 个要求会写的生字,再 展开交流:你觉得哪个 生字最难写?相机范 写,并指导学生认识“横 折”“撇”和“弯钩”。 4.教师指导学生在书中 练习书写生字,然后进 行点评。 1.学生观察交流:生字都写 在田字格中。 2.学生观察课件演示,复 习: 3.学生仔细观察生字笔画, 要注意“口”的第二笔是横 折,“目”的第二笔是横折 钩。“手”的最后一笔是弯 钩。“耳”最后一笔是斜着 的横。边观察边做书空练 习。 4.学生先观察例字,再描 红,最后练习书写,根据老 师的点评修改自己写的字。 6.看着田字格,用小手 指一指各部分,说一说 它们的名字。 7.读一读,说一说。 “口”的第二笔是 ______; “目”的第二笔是 ______; “手”的最后一笔是 ______。 四、学习 韵文,认 识“站” “坐” (用时: 1.教师请学生台前做 “站”和“坐”的动作, 引导学生根据同学的动 作猜字。 2.教师指导学生反复朗 1.学生认真观察同伴的动 作,猜出“站”字和“坐” 字。 2.学生读生字,注意“站” 是翘舌音,“坐”是平舌音, 8.用给出的字组词,再 说一句完整的话。 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站: 10 分钟) 读字卡,并请全班同学 都做这两个动作。 3.教师相机利用课件出 示本课韵文,指导学生 朗读。 4.教师请四名同学台前 示范,指导学生做出标 准的“站”“坐”“走” “卧”的姿势。 再根据老师的提示做动作。 3.学生朗读“站如松,坐如 钟。行如风,卧如弓”。读 准“站”和“坐”的字音。 4.示范的同学按照老师要 求,认真做好动作,其余同 学一边观察一边模仿。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口耳目》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 识字。 要认读的 7 个生字中,“足、坐”是平舌音,“手、站”是翘舌音。教师要 让学生用上生字进行日常表达,在语境中正音,激发学生认读的兴趣。 (1)看图说话正音。引导学生看图,说说图画的意思。可以说说图中人物在干什 么,如,“两个小女孩站在花丛边欣赏美丽的花。”“一位小女孩用手指着一朵花 说:‘这朵花也要开放了!’”“小男孩走过来挥着手和她们打招呼。”随机出示生 字“口、耳、目、手、足”,再引导学生用上生字说一句话。 (2)组词正音。如“手”的读音是翘舌音,要重点正音。教师可以让学生举起手, 边认指手的各部位边说词语,如“手心、手掌、手背、手指、手腕、手臂”。还 可以教师边做搓手的动作边说词语,启发学生做做说说,如“招手、挥手、拍手、 摇手、握手”。让学生在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中认读正音。 充分利用身体部位和生活经验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1)图文结合,理解字义,识记字形。“口、耳、目、手、足”的字形与每个身体 部位的形状有一定的相似度。教师可以出示“手、足、口、耳、目”的图片,让 学生将实物、图片与汉字联系起来,发现汉字字形和各身体部位的关系,进一步 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借助俗语识记。“坐、站”两个字结构相对复杂,可以请学生圈出生字,借助 课文插图、动作演示和语境初步理解“站如松,坐如钟”,识记“站、坐”两个 生字。 (3)组词识记。可用熟字组成新词,引导学生转换语境认读,如“人口、手上、 坐下”。 2. 写字。 这是学生第二次练习写字,教学时仍然要重视写字习惯的培养:要求学生在 动笔前先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写得不端正,就在后面写字时改进,养成少 用橡皮擦的习惯。 结合“口、目、耳、手”的书写,认识横折、撇、弯钩 3 个笔画。教师可 运用折铁丝的方法来教新笔画横折、弯钩。将形状类似横折、弯钩的铁丝伸直成 一直线,再弯曲成横折、弯钩,让学生形象感知这两个笔画,应一笔写完。 本课 4 个字书写要点: 二、课文学习 1. 朗读指导。 课文以两句大家耳熟能详的俗语,分别指向人的立坐行卧,告诉学生要养成 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朗读指导时主要突出两点:读准字音,在朗读中体会句子 的含义。 正确朗读俗语。“站”和“松”处于同一句,前者是翘舌音,后者是平舌音; “坐”和“钟”处于同一句,前者是平舌音,后者是翘舌音。这两处连起来读时 学生有一定的难度,由于学生还没有学拼音,因此教师应多示范,多带读,在读 中模仿,并注意连读和停顿。 读出韵味,体现含义。两句俗语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师可以通过带读,重点 突出“松、钟、风、弓”,读中感受坐立行卧应有的精气神。 2. 理解运用。 在语境中理解课文。可以让学生看图读句子,借助课文插图,想想说说“站 如松”“坐如钟”的意思,同时理解“如”就是“像”的意思。还可以引导学生 联系生活来感受,如让学生观察松树树干的笔直挺拔、挺立不动的样子,再回忆 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人“站如松”,如“解放军叔叔站岗,双手握着枪昂首挺胸”, 也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参加升旗仪式时自己一动不动地望着国旗的样子。在 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选择仿说“坐、行、卧”。 3. 课后练习。 课后练习旨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身体部位的作用,发展学生的语言 表达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做做说说,在实践中巩固运用这些汉字。交流中 可呈现相对应的生字,为今后学习带有口字旁、目字旁、提手旁、足字旁的形声 字做铺垫。 三、实践活动 1. 找找与“手、足、口、目、耳”相关的生活用品,说出名称。 2. 调查体育活动课或体育比赛中,哪些运动项目主要靠手,哪些运动项目主要 靠脚。 《口耳目》教材解析 本课是看图识字,让学生认识简单的身体部位。课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 一幅含有生字的图画,画面展示了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对应的 5 个生字都是他 们熟悉的身体部位名称。第二部分提供了与身体部位有关的两句俗语,呈现生字 “站、坐”,并以两幅京剧人物形象,让学生形象地感知坐、立的规范,引导他 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口耳目》课外知识 ◆关于“口耳目”的成语 口是心非 苦口婆心 心直口快 赞不绝口 耳目一新 洗耳恭听 面红耳赤 如雷贯耳 目不识丁 一目十行 头晕目眩 一叶障目 ◆儿歌欣赏 人有两个宝 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 双手会做事,大脑能思考。 动手不动脑,事情做不好。 动手又动脑,才能有创造。 《四季》学法指导 1.初读:读准字音,感知内容:即慢速地、大声地读。 2.再读:整体感知,加深印象:即速度稍微加快读。 3.三读:圈圈划划,识记生字:即把本课要求识记的生字划出来。 4.四读:试读课文,巩固生字:即能够把课文较通顺、流利地读出 来。 《四季》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⑴初读课文,自学生字。可以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新词,借助拼音 读准生字的音。自己喜爱的部分可以多读几遍。 ⑵本课十一个生字中,“说、是”是翘舌音,“圆”是整体认读音节, 要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识记字形,可先让学生学习本课的新偏旁“月、 雨、口、禾”,然后让学生感知本课生字的字形,并自主识记,教师 要给学生提供互相交流识字方法的机会。以下识字方法供参考: ①形象识记:“叶”。 ②加一加:+火=秋月+土=肚。 ③比一比,记一记:让学生找一找与本课生字相像的熟字,在比较中 加深记忆。如,是—足;惊—就。 ⑶教师可运用课件或折铁丝演示来教学“、乙”:显示“、乙”两个 笔画,逐渐伸直成一笔,再弯曲成“、乙”,让学生形象感知这两个 笔画均为一笔写成。 2.写字: 指导书写时,先让学生读读“七、儿、九、无”,再找找这四个 字的共同笔画。要在学生对字形有了印象的基础上指导写字。 七:可以编口诀记忆形和义:“十字一竖向右弯,它比十要少上三。” 儿:起笔为竖撇。 九:第二笔为“横折弯钩”。 无:与“天”不同,最后一笔是“”。 教师可以通过板书让学生体会“、乙”这两种笔画折角运笔用力的大 小,提醒学生折角要写得圆润。 二、朗读感悟 1、让学生在反复读课文的基础上,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课文所写 的事物是每个季节有代表性的事物。如,草芽是春天特有的,雪人是 冬天特有的。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每个季节还有哪些代表性 事物,让学生认识四季,感受四季的美好。 2.熟读成诵。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朗读:个人读、同桌对读、小组 轮流读、分角色读、做动作读……通过朗读表现学生自己的感受。如, “草芽尖尖”可读得轻细,表现出草芽的柔嫩;谷穗“鞠着躬说”, 可读出谦虚的感觉;“雪人大肚子一挺”,可以做挺肚子的动作,以表 现雪人顽皮的样子。对学生的创造,教师应充分给予鼓励。 3.“是”这样的句式在课文中出现了三次。可在学生朗读感悟的基 础上,用这样的句式练习说话。 三、实践活动 1.课前,让学生利用假日去观察秋天的景物。课中,让学生汇报自 己的观察所得,说说秋季的景物。 2.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然后,把自己最喜欢 的季节画一画,最后全班交流。 四、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2课时。 五、资料袋 四季花 一月水仙清水养, 二月杏花伸出墙, 三月桃花红艳艳, 四月杜鹃满山冈, 五月牡丹笑盈盈, 六月栀子戴头上, 七月荷花别样红, 八月桂花甜又香, 九月菊花傲秋风, 十月芙蓉迎寒霜, 十一月山茶初开放, 十二月梅花雪里香。 《四季》教学游戏 【阅读游戏】 〖游戏一:采荷叶〗 目的:认读课文中的11个生字。 准备:将荷叶形的卡片粘贴在黑板上。 方法:老师:“你们想得到这些美丽的荷叶吗?要得到荷叶,可 得读出荷叶下躲着的生字宝宝哟!”学生采荷叶,读生字,大家跟读。 〖游戏二:出偏旁,对生字〗 目的:巩固本课生字的认记。 准备:本课生字的偏旁卡片。 方法:老师说出生字的偏旁,学生抢答出带有该偏旁的新学的生 字。比如,师:“我出‘禾’字旁!”生:“我对‘秋’,‘秋天’ 的‘秋’。”师:“我出‘月’字旁!”生:“我对‘肚’,‘大肚 子’的‘肚’。” 〖游戏三:堆雪人〗 目的:巩固拼音和生字的认记。 准备:雪娃娃图片,身上写有本课生字的拼音。 方法:让学生把相关生字贴到拼音下面。如果贴对了,全班学生 齐读该生字3遍。 雪娃娃样例 【阅读游戏】 〖游戏一:招兵买马〗 目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进行适当的拓展训练。 准备:草芽、荷叶、谷穗、雪人的头饰;句式“是春天(夏天、 秋天、冬天)”。 方法:1.第一次招兵买马。老师:“哪位小朋友读‘春天’这段 读得最有感情,他就会获得草芽的头饰!”请学生读书,根据表现发 放草芽头饰。依此读“夏天、秋天、冬天”的相关段落,发放头饰。 获得草芽、荷叶、谷穗、雪人头饰的同学分别组建“草芽队”“荷叶 队”“谷穗队”“雪人队”,并且招兵买马扩大队伍(将喜欢读同一 段落的同学吸收为本组队员)。然后由队长引导队员有感情地朗读相 应段落,开展组际挑战。 2.第二次招兵买马。出示拓展句式“,我是春天(夏天、秋天、 冬天)”,再由队长组织面向全体同学的招兵买马,将能补充同一句 式的同学招入自己的小队。比如,生说:“桃花笑红了脸,我是春天。” 该生可以进入“草芽队”。最后比较,招收兵马最多的小队获胜。 〖游戏二:课本剧表演〗 目的:增强对四季的体验。 准备:分配小草、小鸟、荷叶、青蛙、谷穗、雪人等角色,请他 们各自做准备。 方法:选定角色的同学,加上合理的想象,同伙伴合作,进行表 演。比如: 师:“春天来了!” 生1(边演边说):“小草揉揉眼睛,伸伸懒腰,慢慢地摇晃着 身子从土里钻出来了。” 生2(边演边说):“小鸟叽叽喳喳地叫着,拍着翅膀绕着小草 飞来飞去。” 师:“夏天来了……” 〖游戏三:课中操〗 目的:课中休息;对课文内容作适当的扩展学习。 准备:儿歌《四季花》,“一月水仙清水养,二月杏花伸出墙, 三月桃花红艳艳,四月杜鹃满山冈,五月牡丹笑盈盈,六月栀子戴头 上,七月荷花别样红,八月桂花甜又香,九月菊花傲秋风,十月芙蓉 迎寒霜,十一月山茶初开放,十二月梅花雪里香”。 方法:学生可以一边做拍手操,一边读儿歌,也可以自由表演。 《四季》教材简说 这是一首富有童趣的诗歌。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 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四季的特征。 诗歌采用拟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语言亲切、生动,读来琅琅上口, 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四幅插图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便于学生 观察和想象。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 《四季》词语造句 【尖尖】 1.小鸡的嘴尖尖的。 2.他戴了一顶尖尖的帽子。 【说】 1.不要急,你慢慢说。 2.我对妈妈说:“刚才奶奶打电话来了”。 【圆圆】 1.小明有一双圆圆的大眼睛。 2.这块石头圆圆的,表面很光滑。 【顽皮】 1.我家有一只顽皮的小狗。 2.王刚虽然很顽皮,但学习从来不马虎。 【是】 1.他跑得浑身是汗。 2.这本书的作者是鲁迅。 【春天】 1.我喜欢百合花盛开的春天。 2.春天到了,小燕子飞回来了。 【夏天】 1.夏天,我常到海边游泳。 2.炎热的夏天,常常下雷阵雨。 【秋天】 1.春天播种,秋天收获。 2.秋天到了,大雁飞到南方去过冬。 【冬天】 1.北方的冬天,天气很冷。 2.冬天,梧桐树上的叶子落光了。 【挺】 1.那个小男孩在家里一直挺懂事的。 2.夏天的晚上,邻居的胖爷爷总爱摇着扇儿,挺着肚皮在小区里散 步。 《天地人》教学建议 一、识字 本课 6 个生字以三字一组分两行的方式呈现,易于学生朗读、记忆。针对 课文编排的特点,建议教学时以 3 个字为一组进行教学。第一组可以充分借助 课文插图,让学生说说图意,在看图说话中引出“天地人”3 个字。第二组可以 通过师生对话引出“你我他”,把识字和日常表达结合起来,充分借助日常用语 进行听读、正音。 本课要认的 6 个生字中,“人”的声母是卷舌音,“你、我”是第三声,单 个字读要注意读到位。由于学生还未学习拼音,建议借助图片、听读、创设情境 交流等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读准字音。 (1)图片示范正音。可以依次出示一组相关图片,如“老人、年轻人、男人、 女人”,教师手举对应的生字“人”示范读,学生跟读,理解字义。 (2)场景听读正音。如,借助生活场景认读“地”,教师可以用枚举法展示各种 生活场景:铺满土的叫土地;铺满沙的是沙地;长满草的是草地;铺满雪花的是雪地。 教师手举生字卡片“地”,听学生的发音,并及时正音。 (3)日常交流正音。“你我他”是日常交流用语,可以衔接入学教育的内容,创 设交流氛围。如教师一手举生字“你”,问“你叫什么名字”,并把生字卡片“你” 递交给学生;一手举生字“我”,说“我是你们的语文老师”。出示生字“他”,指 学生问“他叫什么名字”,并把生字卡片“他”递给这名学生。在交流递送生字 卡片的过程中正音识记生字。 本课要求识记 6 个生字。“天、人”结构较简单,“地、我”结构相对复杂, “你、他”带有相同的部件。教学中可以借助图片、动作、生活场景等,形象化 地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感受汉字的趣味性。 (1)生活语境识字。 本课 6 个生字都是常用字,我们可以呈现各种生活中带有生字的图片,通 过不同语境帮助学生识记、认读生字。 (2)比较识字。比较“地”和“他”,说说不同在哪里。 (3)动作猜字。辨认“天”和“人”,可以根据字形请学生上台演示动作,其他 同学猜汉字。 学有余力的话,可以结合生活,积累“天地、他人”等词语。 二、课文学习 1. 朗读指导。 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朗读课文,因此读正确是本次朗读教学的主要内容。 由于学生还没有学拼音,因此教师要重视正确示范和听音纠正。教师示范朗 读时,要把声调读清楚,特别注意“你、我”的声调都是第三声,三字连读时, “你”要读成半上,与第二声相似,“我”的声调要读完整。 本篇课文内容比较简单,仅呈现了 6 个汉字,中间没有标点符号。朗读时, 教师应结合内容理解,引导学生一组三字连贯读,要避免 6 个汉字一字一顿地 读。 2. 理解运用。 在语境中理解运用。“天地人”的教学在借助插图理解的基础上,可以结合 语境带学生读一读,在新语境中进一步理解字义。如: 晴天、阴天、雨天 草地、菜地、雪地 男人、女人、老人 “你我他”的教学可以三人小组互相交流,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拿着 生字卡片进行自我介绍、询问他人的方式,在交流中巩固生字,如,“我叫李小 明。”“你叫什么名字?”“他是你的同桌同学吗?” 引导学生理解感受“你我他”之间的关系,可以采用三人小组互相交流的形 式,但要重在生字的识记、认读,避免将这一实践活动变成口语交际。教学时, 可以为三人小组准备一套“你我他”的生字卡片,引导学生以选生字、递送卡片 的方式促进对生字的识记认读和理解运用。 《天地人》教材解析 本课是识字单元的开篇,以国画为背景,展现了 6 个汉字,引导学生认识世 界、了解世界。第一组 3 个字向我们呈现了画面中 3 个主要的事物"天地人"。" 天"覆盖万物,"地"负载万物,天地之间以"人"为贵。第二组生字"你我他"是生活 中常用的 3 个人称代词,不仅反映中华文化对"人"的重视,还表现为人与人之间 的平等交往。这 6 个生字是生活中常用的汉字,要紧密联系生活来学习。 5 对韵歌 导学案设计 课题 对韵歌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 明 识字写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突出这一重点, 突破这一难点,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在设计本课教学时,力图通过师生做反 义词游戏,把学生带入识字情境中,初步感知“对韵”独特的语言形式。运用 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借助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扎实有效的教学情境,提 高识字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课前准 备 1.搜集对韵歌。(师生) 2.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制作生字卡片。(学生) 3.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 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 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游 戏导 入,激 趣促学 (用时: 3 分钟) 1.游戏规则:教师说 一个词语,学生边拍 手边说出它的反义 词。如:老师说“天”, 学生说“地”。 2.教师在几组反义 词中间分别加上 “对”字,让学生再 次朗读。 1.学生拍手说反义词。 预设:长——短 黑 ——白 轻——重 2.学生朗读变化后的 词,初步感知对韵歌 的形式。 3.学生朗读课文题目, 进入新知学习。 1.写一写反义词,我填得最准。 天——( ) 大——( ) 多——( ) 3.教师导入新课,板 书课文题目。 二、初 读韵 文,整 体感知 (用时: 8 分钟) 1.教师播放课文朗 读动漫。 2.鼓励学生借助拼 音自己读一读这首 对韵歌。 3.检查并指导学生 朗读。 1.学生认真聆听,感知 对韵歌独特的语言形 式。 2.学生借助拼音采用 同桌互读、小组轮流 读等多种方式自由读 对韵歌。 3.学生朗读展示。 2.读一读,我读得最棒。 三、创 设情 境,集 中识字 (用时: 12 分 钟) 1.课件出示带有音 节的生字,请学生试 读。 提示:哪个字最容易 读错?哪个字最难 读? 2.指导学生同桌间 把难读的字读一读。 3.教师指导学生,通 过课件,逐字读生 字。 4.屏幕出示所有生 1.学生当小老师指导 读。 预设:“虫”是翘舌 音。 “风”“虫”是后鼻 音。 2.同桌间互相交流,认 读生字。 3.学生开火车读生字。 4.小组长出示卡片,组 织学习。 (1)学生自己认读生 3.连一连,我识字最行。 fēnɡ 风 yún 云 chónɡ 鸟 niǎo 虫 字。指导小组学习。 5.教师分组检查自 学情况。 字。 (2)小组长拿生字卡片 考本组成员。 (3)读对了竖起大拇指 夸夸他,读错了帮助 他。 5.被选到的学生小组 成员齐认读生字。 四、重 点指 导,强 化识字 (用时: 8 分钟) 1.学习“云”和“山”。 (1)课件出示“云”和 “山”。提问:由这 两个字的形状,你想 到了什么?你发现 了什么? (2)提问:你能说出几 个带有“云”的词 吗? (3)出示“绿意浓浓的 柳树”和“桃花盛开” 的图片。指导学生欣 赏、组词并进行简单 说话练习。 1.学生汇报。 (1)都像它本来的形 状。“云”上面的一 横,就像浮在天上的 云。 (2)汇报带有“云”的 词语。 预设:云朵、云彩。 (3)学生组词并进行说 话练习。 预设一,学生组词: 柳树、柳枝、柳叶、 柳芽、桃树、桃花…… 预设二,说话练习: 4.做一做,我知识最强。 (1)“云”是( )结构的字,偏 旁是( ),组词:( )。 (2)“山”是( )结构的字,偏 旁是( ),组词:( )。 (3)“虫”的偏旁是( ),组 词:( )、( )、( )。 5.选一选,我眼睛最亮。 山( )水( ) A.美 B.清 C.青 D.秀 2.学习“清”和“秀” 字。 (1)课件出示一幅山 清水秀的风景画。用 本课学过的词语怎 样形容这座山?怎 样形容这里的水? (2)出示成语。指导朗 读。 3.学习“山”字。 (1)课件播放“山”的 字理图。 (2)出示“山”字。 (3)扩词练习。 绿绿的柳树真美啊! 粉红的桃花可真漂 亮! 2.学生汇报。 (1)学生思考后汇报: 用“山清”形容山, 用“水秀”形容水。 (2)朗读“山清水秀”。 学生个别读,齐读。 3.学生汇报。 (1)看到了“山”的形 状。 (2)交流识记“山”的 字形。 (3)学生组词:泰山、 灵山、山上。 五、回 文朗 读,巩 固识字 (用时: 3 分钟) 1.指导学生齐读课 文,读准字音。 2.鼓励学生用自己 喜欢的方式朗读。 1.学生齐读课文。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 方式朗读。 (1)拍着手读。 (2)同桌一人一句读。 (3)加上小动作读。 6.学生分男女生朗读课文。 六、生 字游 戏,指 导书写 (用时: 6 分钟) 1.课件出示“巧摘苹 果”游戏。要求:读 准每个苹果上的生 字并组词。 2.指导书写“云” “虫”“山”。 (1)指导学生识记字 形。(重点指导“云” 字的第三笔、“虫” 字的第五笔和“山” 字的第二笔) (2)指导反馈。 1.学生进行摘苹果游 戏。 2.书写交流。 (1)观察字在田字格中 的位置,交流书写注 意点。 云:第三笔是撇折。 虫:第五笔是提。 山:第二笔是竖折。 (2)同桌、全班互相交 流,指导书写过程的 优点和不足,并改正。 7.写一写,我的字最美。 “虫”字的第五笔是( ),“虫” 字我能写得最漂亮。 《对韵歌》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 识字。 本课 7 个生字中 6 个字是对韵歌中呈现的事物名称。“花”是第一次出现的 上下结构的字。“虫”是翘舌音,需重点正音。南方地区的学生受方言的发音影 响,容易把“风”读错, 教师需要重点示范。由于学生还未学习拼音,主要靠多 种形式的示范朗读来正音。教学时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趣味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 和背诵中帮助学生读准字音。 (1)示范朗读,跟读正音。对韵歌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师可以创设朗 读的氛围,播放录音或教师范读,然后学生跟着读,再模仿边拍手边读韵文,在 诵读中掌握字音。 (2)合作对读,认读生字。7 个生字都出现在前两句的单字对中,特别是 6 个生 字是两两相对的事物名称。教师可以借助生字卡片,与一位学生示范边对对子边 找生字,然后引导学生同桌对对子。通过师生、生生找生字对对子,既认读生字, 又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识记字形,理解字义。 (1)图文对照,理解字义。“鸟”字可回顾前一课的连线练习感受象形的特点,在 此基础上,教师呈现象形字“云、雨、风、虫”的图片及古今汉字,引导学生小 组合作,找到对应的图片和字。再引导学生结合字形,理解字义。 (2)抓特点,形象化识记。引导学生在整体识记汉字的基础上,抓住每个生字的 特点来识记。如,“雨”的四个点好像雨点从云朵里飘落下来;“风”中间的撇和 点就像刮风的情景;“鸟”中间的一点好像它的眼睛,促进字形识记,字义理解。 (3)组词拓展。如“花”,可以列举“玫瑰花、荷花、桂花、牡丹花、菊花、梨花” 等词语,还可以列举生活中样子像花的词语“浪花、雪花、棉花、火花、礼花” 等,在拓展中识记。其他词语列举: 云:乌云、白云、彩云 雨:暴雨、毛毛雨、雷雨 风:东风、南风、北风 可以结合生活,积累由熟字组成的新词,如“风雨、风云、对手、水花、火花、 山花、花鸟”。 2. 写字。 结合“虫、云、山”的书写,认识提、撇折、竖折 3 个新笔画。教师在示 范时,要边示范书写,边说新笔画名称,让学生也跟着书空,帮助学生巩固笔画 名称,记住笔顺。 本课 3 个字书写要点: 二、课文学习 这是一篇节奏明快的对韵歌,读出节奏韵味是本课朗读的重点。同时在朗读 中引导学生感受对子间的对应关系,感受对韵歌呈现的美景。 1. 朗读指导。 教师在范读时,可以把对应的事物名称略读重一点儿,“对”字轻读,让学 生从教师的范读中感受汉语言的音韵美。可以引导学生采用拍手读、同桌对读、 男女生对读等多种方式诵读。示范朗读时,要把声调读清楚,特别关注“风、虫、 红”的韵母是后鼻音。在听读、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同桌之间诵读,读准字音。 2. 理解运用。 借助图画,感受对应关系。本课分单字对和双字对两种形式,分句朗读理解 时,可根据课文内容出示相应的图画,引导学生发现对子间的关系。还可根据同 一类别组成新词读一读,如“云雨、风雪、花鸟、山清水秀、桃红柳绿”。 图文对照,想象理解。最后一句双字对,是本篇韵文学习的难点。对于“山 清水秀、柳绿桃红”这两个词语的内涵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可以借助简笔画、图 片或微课分别呈现。让学生看着图,说说画中的美景和自己的感受。教师重点点 拨“清”和“秀”。 通过单字对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了对子间的相互对应,教学双字对时可以 将“山清、水秀、柳绿、桃红”拆成“山、水、清、秀”等单个生字,借助生字 卡片,引导学生单个认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尝试对单字对。例如,“山”对 “水”、“清”对“秀”、“柳”对“桃”、“绿”对“红”,最后将生字组合成词语。 对对子与成语、对联和古诗的关系十分密切。教师可以充分联系学生已有的积累, 在古诗、对联中寻找对子,尝试在不同的语境中诵读对子。 《对韵歌》教材解析 本课是根据启蒙读物《声律启蒙》和《笠翁对韵》编写而成的韵文,音韵和 谐,朗朗上口。课文以自然景物为题材,借助对韵歌的形式,让学生在识字的同 时初步感受汉语的音韵节奏,提升学习语文的兴趣。《对韵歌》共 3 句。第一、 二两句以单字对的形式,包罗自然现象“云、雨、雪、风”和动植物“花、树、 鸟、虫”。第三句是双字对的形式,呈现山清水秀和柳绿桃红的美丽景色。整篇 课文就是一幅美丽的画卷。 《小小的船》学习资料 《小小的船》词语积累 青青的 白白的 红红的 黄黄的 黑黑的 宽宽的 大大的 高高的 尖尖的 细细的 软软的 硬硬的 平平的 圆圆的 长长的 《小小的船》朗读指导 1.这篇韵文最大的特色在于用了许多叠词描写景物的形状和色彩。在 指导朗读时,可先引导学生观察课件中美丽的插图,读好有修饰的词 语,如,“弯弯的月儿”、“蓝蓝的天”,进而读好诗句,读好韵文。 2.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韵文所描绘的画面,让头脑中的画面丰满 生动起来,在轻柔的《小小的船》的音乐伴奏下有感而发,读出韵味。 3.小组合作学习,可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边读边 做动作。 《小小的船》词语解释 【弯弯的】 很弯很弯的意思。造句:弯弯的小路伸向远方。 【闪闪】 一会儿明,一会儿暗,形容光亮四射、闪烁不定。造句:金币闪闪发 光。 【蓝蓝】 蓝的颜色,本课指天空的颜色很蓝很蓝。造句:海鸥在蓝蓝的海面上 飞翔。 《小小的船》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 【形近字】 见(见面、见识)蓝(蓝色、蓝天) 贝(宝贝、贝壳)篮(篮球、竹篮) 【同音字】 坐(坐车、坐立不安)电(电话、电灯) 座(座谈、高朋满座)店(商店、店员) 【同音字】 看:kān(看门、看守)只:zhī( 只身、只字片言) kàn(看望、看见)zhǐ(只好、只争朝夕) 《小小的船》近义词反义词 【反义词】 弯──直 坐──站 里──外 天──地 《小小的船》词语造句 【小小的】 1.他小小的年纪,却敢见义勇为,真了不起。 2.小小的病菌危害极大。 【弯弯的】 1.村边有一条弯弯的小路。 2.王老师的眉毛弯弯的,眼睛大大的。 【闪闪的】 1.闪闪的灯光下,传来孩子们阵阵的欢笑声。 2.闪闪的霓虹灯引人注目。 【蓝蓝的】 1.轮船离开港口驶向蓝蓝的大海。 2.海鸥在蓝蓝的海面上盘旋。 【看见】 1.在野生动物园里,我看见成群的老虎和狮子。 2.早晨,我看见老师,说:“老师,你早!” 【只】 1.放学后,大家都走了,教室只剩下他一个人。 2.昨天在操场上,我只看见很多人在踢球,没看见你。 【坐】 1.小红把位子让给刚上车的老奶奶坐。 2.上课时身体要坐正。 《小小的船》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⑴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中,“船、弯、看、见、闪、蓝”是前鼻音; “船、闪、只”是翘舌音,要指导学生读准这些生字的字音(可以将 生字隐藏在课件中的小星星里面,以“说说这些星星叫什么名字”的 方式呈现生字)。 ⑵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记生字,如: 会意识记:“土”代表地,两“人”背靠背坐在地上──坐。 熟字加偏旁:“人” “门”=“闪”。 组词识记:见──再见、看见、见面。 找反义词:弯──直;坐──立。(可在课件中用动画演示) 有些字不宜拆分识记,如,“船、弯、蓝、看”,要整体识记字形。 ⑶结合“闪”的教学,学习偏旁“门”。 ⑷生字的巩固。将本课生字编成一段短文(没认过的字要注音),让 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复习巩固生字,如: 星期天,我和妈妈去划船。我看见湖水很蓝很蓝,湖面在阳光的照耀 下闪着金光,可漂亮了。我坐在小船里,看见湖边的游人特别多,有 弯着腰的老爷爷,有可爱的小妹妹,还有高鼻子的外国朋友呢…… 2.写字: 写字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下笔前,让学生学会观 察生字的特点,找出需要注意的地方,再让学生在自己描红的基础上 对要书写的字进行比较,发现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如,“白、田、 电”这三个字的“口”都要写得上宽下略窄。“田”要写得略宽一些, “电”中的“口”要扁一些。“见”字的第四笔是竖弯钩,起笔时要 低于撇。 二、朗读感悟 1.这篇韵文最大的特色在于用了许多叠词描写景物的形状和色彩。 在指导朗读时,可先引导学生观察课件中美丽的插图,读好有修饰的 词语,如,“弯弯的月儿”、“蓝蓝的天”,进而读好诗句,读好韵文。 2.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韵文所描绘的画面,让脑中的画面丰满 生动起来,在轻柔的《小小的船》的音乐伴奏下有感而发,读出韵味。 3.小组合作学习,可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边读 边做动作。 三、课后练习 启发想象,完成课后练习。要启发学生由描写的对象的色彩、形 状等方面去想象。如,“弯弯的月亮像镰刀”、“蓝蓝的天空像大海”、 “闪闪的星星像宝石”,鼓励学生说出与别的同学不一样的内容。还 可给学生更大的想象空间,让学生自由地选择形象鲜明的事物,说说 “像”。 四、实践活动 1.课前让学生了解有关月亮的传说或故事。 2.让学生观看一段有关月球知识的录像。 3.组织小小辩论会:月亮上面真的有嫦娥吗? 五、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1~2课时。 六、资料袋 〖月球知识〗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是距离我们最近的天体。月球本身并不发光, 只反射太阳光。 月球的表面是由平原、山峰和山谷组成的荒漠,还有许多由于太 空物体高速撞击月球表面而形成的陨石坑。月球上没有供人类呼吸的 空气。 《小小的船》教材简说 这是一篇韵文。课文以优美的语言、形象的比喻,描绘了一幅奇 妙的夜景图──月儿是小船,“我”正坐在“船”上看着蓝蓝的天空 和闪闪的星星……想象奇特,易于激发儿童朗读的兴趣,驱遣他们的 想象。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朗读、背诵课文和识字、写字。 《小小的船》综合学习资料 详细介绍:教学要求: 1.复习生字、新词,训练朗读。 2.激发想像,陶冶情操。 教(学)具: 幻灯、录音、剪贴画板、水彩笔、白纸。 教学过程: 一、揭题。今天我们继续学“小小的 chuán”。 1.“船”的写法,读法训练。强化“舟”的“/”。 2.读题训练:读好“小小的”中的轻声音李。 二、学学练练。 1.什么像小小的船? 弯弯的月儿,对,我们也画个弯弯的月儿。(师生一起画) 2.互评:画出了“弯弯”的样子吗?弯弯的月儿有什么特点? 3.练习“尖”。弯弯的月儿两头尖,请在月儿尖的地方写上“尖”字。 4.联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是弯弯的: 香蕉桥洞小山小河小船眼睛、嘴巴 (师生画画说说) 5.朗读训练。 (1)“我”在小小小的船里坐——怎么个坐法?我们边“坐”边读。 (让孩子在座位上“研究”各种坐姿,边玩边读) (2)想象。坐在月亮船上,可能看见什么? “闪闪的星星”、“白白的云”、“长长的火箭”。向下看,还可以看见 什么?“长城、黄河、长江……”。 (3)“只看见”,什么叫“只”看见?——(其他都没看见) 只看见什么?“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4)练习叠词:星是“闪闪的”,天是“蓝蓝的”,船儿是“小小的” 你还能说出这类词吗?红红的太阳,绿绿的小草,轻轻的白云。 三、读读演演。 1.轮读评比。每个小朋友读一句,读出“弯弯的月儿”的可爱,读出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的快乐。 2.读读演演。加上动作,表情朗读,配上《小小的船》的乐曲。 3.唱唱演演。表演《小小的船》。 四、欣赏。 1.在音乐中出示各种快乐的幻灯画画——“我坐在弯弯的小船里”, 边读边欣赏。 2.在音乐中作画,或在教师准备的拼板上拼图案。 《小小的船》词语解释 【弯弯的】 很弯很弯的意思。造句:弯弯的小路伸向远方。 【闪闪】 一会儿明,一会儿暗,形容光亮四射、闪烁不定。造句:金币闪闪发 光。 【蓝蓝】 蓝的颜色,本课指天空的颜色很蓝很蓝。造句:海鸥在蓝蓝的海面上 飞翔。 《影子》学习资料 《影子》词语解释 【影子】(yǐng zi): 因挡住光线而投射的暗影。课文中是指人的身子挡住光线后形成的黑 影。 【朋友】(péng yǒu): 互相有交情,关系非常好的人。除情人或亲属之外彼此有交情的人。 【常常】(cháng cháng): 时常,经常。表示行为、动作发生的次数多,而且时间相隔不久。 【跟着】(gēn zhe) 跟随,跟在后面。 【陪着】(péi zhe) 伴随,陪伴。 《影子》词语造句 【常常】 1.在家,我常常帮妈妈扫地。 2.为了工作,老师常常放弃休息。 【前】 1.饭前便后要洗手。 2.旗手走在队伍前面。 【后】 1.山后是一个果园,种了许多桃树、梨树。 2.她走得慢,落在大家后头了。 【左】 1.他用左手打乒乓球。 2.路的左边是一个超市。 【右】 1.马路上,行人应靠右走。 2.李小亮坐在我的右边。 【朋友】 1.我和小方是好朋友。 2.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跟】 1.你这个人真奇怪,老跟着我干什么? 2.我们紧紧地跟在老师后面,向山下冲去。 【陪】 1.我陪妈妈到医院去看病。 2.小台灯陪着爸爸工作到深夜。 《影子》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 常常──时常、经常 跟着──随着 【反义词】 前──后 左──右 好──坏 朋友──敌人 《影子》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 【形近字】 左(左手、旁门左道) 右(右派、座右铭) 【同音字】 进(进行、齐头并进)金(金黄、金色) 近(远近、不近人情)斤(斤两、公斤) 【多音字】 着:zhāo(高着、这一着历害) zháo(着凉、歪打正着) zhe(热闹着呢) zhuó(着重、大处着眼) 《影子》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 【形近字】 左(左手、旁门左道) 右(右派、座右铭) 【同音字】 进(进行、齐头并进) 近(远近、不近人情) 金(金黄、金色) 斤(斤两、公斤) 【多音字】 着:zhāo(高着、这一着历害) zháo(着凉、歪打正着) zhe(热闹着呢) zhuó(着重、大处着眼) 《影子》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⑴本课11个生字中,“前、跟”是前鼻音,“影、常、朋”是后鼻音, “常、着”是翘舌音,要注意引导学生读准字音。 ⑵在识记生字过程中,既要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记字形,又要提倡整 体识记。如,“影、前、常、黑”等字不宜拆分成部件来记,整体识 记反而更好。“狗、跟”可利用形旁表义的特点来认记;还可联系以 前学过的熟字认识“着、朋”。 ⑶结合“狗、它”的教学,认识偏旁“犭”和“宀”。 ⑷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巩固生字。 摘果子:将生字贴在果树上,学生摘下自己认识的“果子”即奖励五 角星一颗。 找朋友:教师出示生字的汉语拼音,请学生以最快的速度从自己手里 的字卡中找到相应的生字,并读出来。 找字组词:教师出示“看”,让学生从本课生字中找出与“看”字形 相似的字,再分别口头组词。 还可利用同桌互考、小组开火车等方法复习生字。 2.写字。 ⑴新笔画“竖折折钩”是本课写字教学的重点。教师可利用一截彩色 电线,由“竖”弯成“竖折折钩”,在动态的演示中帮助学生了解笔 画形状,知道是一笔写成的。本课要求书写的三个字中有两个字有“竖 折折钩”这一新笔画,要求学生先找一找,然后再用铅笔描红。 ⑵在指导书写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分辨“鸟”与“马”的区别。“飞” 字中的“横斜钩”(原名称叫做横折弯钩)要与“九”字里的“横折 弯钩”区别比较。这个笔画不容易写好,教师要加强示范指导。 ⑶四人小组互评,夸夸自己(或他人)写的字。 ⑷用“马、飞、鸟”三个字口头组词,将一些常见的、学生易于理解 的词语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读一读,如,马上、马车、飞机、小鸟。 二、朗读感悟 1.本课语句生动有趣,两小节的句式结构相似,比较简单,可采用 自由读、个别读、同桌对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熟读课文。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可让学生边表演边朗读,神情兼备,形式 多样,充分展示课文活泼、俏皮的语言风格。 三、课后练习 以自己为中心,说说前面是谁,后面是谁,左面是谁,右面是谁。 四、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课后仔细观察。什么情况下影子在前?什么情况下影子 在后?什么情况下影子在左?什么情况下影子在右?互相交流,并做 做“踩影子”的游戏。 五、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 2 课时。 六、教学设计举例 片断:趣味揭题;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趣味揭题 ⑴同学们看看你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然后同桌说一说:我的左边 是()右边是(),他们都是我的好朋友。 ⑵除了前后左右的同学以外,你还有一个好朋友,你知道它是谁吗? (引导学生答出“影子”) ⑶请你变换不同方向,看看当太阳在你前面时,你的影子在哪里?当 太阳在你的后面时,你的影子又在哪呢?你有办法把你的影子甩掉 吗?(学生分小组实验后汇报,教师板书课题。)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⑴现在,请同学们轻声地读读课文,想想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你还 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⑵谁来读读第一节,要读出喜欢影子的语气。 ⑶指导朗读。 七、资料袋 杯弓蛇影 古时候,有一个叫乐广的人。有一天,乐广请他的朋友在家里喝 酒。那个朋友在喝酒的时候,突然看见自己的酒杯里有一条小蛇的影 子在晃动,他心里很厌恶,可还是把酒喝了下去。喝了之后,心里一 直不自在,放心不下。回到家中就生起病来。 隔了几天,乐广听到那个朋友生病的消息,了解了他得病的原因。 乐广心里想:“酒杯里是绝对不会有蛇的!”于是,他就跑到那天喝酒 的地方去察看。原来,在大厅墙上挂着一把弓。那把弓的影子,恰巧 落在那个朋友放过酒杯的地方。乐广就跑到那个朋友家里,把这件事 说给他听。那个人明白了原因以后,病就立刻好了。后来人们就用“杯 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影子》教材简说 影子“就像一条小黑狗”,“它是我的好朋友”。本课以简洁、生 动、形象的语言,向孩子们介绍了“影子”和“人”总是“形影不离” 这一重要特点,读起来亲切上口,活泼俏皮,非常符合儿童年龄特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朗读和背诵课文。 《影子》词语解释 【影子】(yǐng zi): 因挡住光线而投射的暗影。课文中是指人的身子挡住光线后形成的黑 影。 【朋友】(péng yǒu): 互相有交情,关系非常好的人。除情人或亲属之外彼此有交情的人。 【常常】(cháng cháng): 时常,经常。表示行为、动作发生的次数多,而且时间相隔不久。 【跟着】(gēn zhe) 跟随,跟在后面。 【陪着】(péi zhe) 伴随,陪伴。 《影子》词语造句 【常常】 1.在家,我常常帮妈妈扫地。 2.为了工作,老师常常放弃休息。 【前】 1.饭前便后要洗手。 2.旗手走在队伍前面。 【后】 1.山后是一个果园,种了许多桃树、梨树。 2.她走得慢,落在大家后头了。 【左】 1.他用左手打乒乓球。 2.路的左边是一个超市。 【右】 1.马路上,行人应靠右走。 2.李小亮坐在我的右边。 【朋友】 1.我和小方是好朋友。 2.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跟】 1.你这个人真奇怪,老跟着我干什么? 2.我们紧紧地跟在老师后面,向山下冲去。 【陪】 1.我陪妈妈到医院去看病。 2.小台灯陪着爸爸工作到深夜。 《日月明》学法指导 教师可组织学生围绕“有趣的汉字”这一主题开展实践活动。 首先,引导学生完成课后“读读想想”的练习,仿照课文将这四 组字编成一段小韵文。然后,引导学生自由组合,与好朋友一起复习 前面学过的汉字。 其次,让学生试着找出汉字有趣的地方,或画画,或出字谜,或 学着课文的样子编编韵文。总之,用各种方式将汉字的有趣之处表现 出来。 最后,开个交流会,让学生将自己的成果展示出来。 《日月明》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⑴本课除“力、手”之外,其他生字均为会意字,字形与字义联系紧 密,字义比较容易理解。因此,识字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字音以及了解 会意字的构字特点上。 ⑵字音教学要强调前鼻音(鲜、尘、尖、男、林、森)和后鼻音(从、 明、众)的区别,平舌音(森、从)和翘舌音(众、尘)的区别。 ⑶教学中要放手让学生读韵文、认生字,引导学生发现生字的构字规 律,进而记住字形,猜测字义。 ⑷“力、手、明”这三个字比较常见,可以安排口头组词练习。 2.写字: 本课的写字教学重点是指导钩的写法。可以让学生先观察要写的 字,再让学生观察老师的范写,重点要突出钩的运笔,提醒学生比较 “力”中的横折钩与“月”中的横折钩的不同;然后让学生按笔顺描 红;最后要求学生把字写漂亮。 二、朗读感悟 1.本课的韵文语言简洁、节奏明快、音韵和谐,十分适合儿童朗读。 在教学中可以采取自由读、对读、边拍手边读等多种形式反复读,在 读中不断和生字见面,巩固生字。 2.要多读韵文,熟读成诵。在读的过程中发现会意字的构字规律, 感受识汉字的乐趣。 三、课后练习 本课课后练习中安排了一项“读读想想”,目的是进一步扩展学 生对会意字的认识,通过读词语了解四个字的意思,激发学生对祖国 语言文字的喜爱之情。结合这项练习,可以组织学生围绕“有趣的汉 字”这一主题开展实践活动。 四、实践活动 可以将“读读想想”中的四个汉字,仿照课文的形式编成韵文; 可以在自己认识的汉字中寻找会意字并编成儿歌;还可以讲一讲有趣 的汉字故事等。在学生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可以开一个展示会。 五、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2课时。 《日月明》词语造句 【明】 1.入夜,大桥上灯火通明。 2.这个人来历不明,应提高警惕。 【鲜】 1.这种鲜牛奶质量很好。 2.这是刚摘下的草莓,尝尝鲜吧。 【尘土】 这里很久没有人来过,地上积了一层厚厚的尘土。 【森林】 1.这片原始森林保护得很好。 2.森林里住着许多小动物。 4 日月水火 导学案设计 课题 日月水火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 明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领域提出的要求是“喜欢 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基于以上理论,本课的设计力求贴 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作为教学活动重点,以情感为基础, 以识字为主线,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并采用字理识字,猜谜识字,看 图识字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感受到识字的乐趣,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课前准 备 1.制作象形字图片、多媒体课件。(教师) 2.制作本课生字卡片。(师生) 课时安 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 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创 设情 境,激 发兴趣 (用时:5 分钟) 1.游戏引入:教师集中出 示 8 张象形字图片,引导 学生观察画面,并交流画 面内容,结合自己的感受 说一句或几句完整的话。 2.教师以“这些不仅仅是 一幅幅图画,还是一个个 汉字呢”导入新课。 1.学生仔细观察每一张图 片,看清图片上画的分别 是:太阳、月亮、水、火、 山、石头、田地、禾苗。 没见过“田地”“禾苗” 的同学,要认真听其他同 学的介绍。 2.学生根据老师的描述观 察老师手中的图片,大致 猜猜是什么字。 1.选择喜欢的图,说一 个完整的句子。 二、借 助图 画,学 习生字 (用时: 20分钟) 1.教师为每组同学发放 8 张字理图片,引导学生展 开小组讨论,猜测图片表 示的是哪一个字。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汇 报,要求学生不仅说出猜 出的字,更要说出猜测的 理由。 3.教师逐一播放 8 个字的 演变动画,验证学生的猜 测。验证成功后领读生 字,学生如有疑问,则进 行讲解。 4.教师组织学生再次展 开小组合作,借助手中的 字理图片读准生字的字 音,并请组长整理易错字 音。 5.教师组织组长汇报难 读易错的字音,集中板书 在黑板上,范读、领读、 开火车读。 1.学生根据图形自由猜 字,如果猜出来的字认识, 就大声读一读,如果猜出 来的字不认识,就把它写 在图形旁边。 2.学生汇报,可以采用“我 猜出的字是____,因为 ____”的句式。 3.学生仔细观察动画演 示,如果你猜对了,就跟 着动画大声读出这个字, 如果你猜错了,就仔细听 听老师是怎样讲的。 4.小组合作:先对照图片 自读生字,圈出读不准的 字音,再向小组同伴请教, 最后组长记录同伴容易读 错的字音,提供给老师。 5.学生认真倾听老师和同 学的范读,还是读不准的 就看看生字对应的图画。 6.学生根据教师出示的图 2.哪些生字能组成词语 朋友?连一连。 日 水 火 山 山 田 月 石 3.大声朗读下面的词 语,遇到不认识的字向 老师或同学请教。 日子 日光 红日 月亮 月光 月牙 口水 风水 汽水 红火 火苗 大火 大山 上山 冰山 田地 禾苗 石头 4.把下列词语补充完 整,用上本课新学的 字。 风和( )丽 ( )上浇油 ( )清( )秀 6.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游 戏巩固活动。 (1)看图读字。 (2)图字对照读字。 (3)直接读字。 7.教师引导学生运用 8 个 生字,联系生活说一句话 或一段话。 片或文字,快而准地抢读。 注意“水”“石”和“山” 都是翘舌音。 7.学生自由表达,例如: 看着妈妈做的鸡腿,我的 口水都流出来了。 三、观 察临 摹,指 导书写 (用时: 10分钟) 1.引导学生认识笔画 “捺”和“点”,并在田 字格内示范写法。 2.教师播放“日”“田” “禾”“火”笔顺动画, 引导学生观察了解每一 个生字的笔顺规则。 3.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 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 置,重点指导“禾”字和 “火”字。 4.教师组织学生练写生 字。巡视指导。 5.教师利用投影仪展示 1.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 读出名称,并练习书空, 掌握两个笔画的书写要 领。 2.学生认真观察笔顺动 画,一边观察一边书空练 习。掌握不准的请老师再 播放一次。 3.学生仔细观察 12 页的生 字书写内容,看清楚每一 个笔画占田字格什么位 置,看不清楚时请教老师 或同学。 4.先描红,再练写一个。 5.大声说出这些笔画的 名称。 (1)“日”的第二笔是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田”的第二笔是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3)“禾”的第一笔是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学生书写成果,师生点 评。 5.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的书 写,说一说哪一笔写得好, 哪一笔需要重新写。 (4)“火”的第一笔是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6.比一比,组词语。 日( )田( ) 目( )口( ) 禾( )火( ) 木( )人( ) 四 、 拓 展 应 用 , 布 置 作 业 (用时:5 分钟) 1.教师利用课件出示教 材 12 页的 6 幅图片,引 导学生猜测对应的汉字。 2.布置作业:在家长的帮 助下找一找能用图画表 示的汉字。 1.学生观察图画,自由猜 测,完成教材 12 页的“猜 一猜,连一连”。 2.学生利用网络或者图书 馆查找资料,把图画打印 出来或者画下来。 7.学生完成教材 12 页 的“猜一猜,连一连”。 8.我找到的字是____, 它的图画是: 《日月水火》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 识字。 本课 8 个生字均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字,学生并不陌生。其中“日、水、 山、石”是翘舌音,教师要借助不同的语境、不同的方式,重点指导学生读准字 音。 (1)拓展语境正音。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语境来认读,在不同语境中读准生字。 如,“日”本义是指太阳,直接与太阳相关的词有“日光、日出”等,根据“日” 延伸表示时间的词有“日记、日期”等。又如“石”,可以借助图片认读正音, 如“沙石、鹅卵石”,了解用石头做的物品有“石凳、石墙”等。 (2)交际沟通正音。“山、水”与风景有着密切联系。可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家乡的 山水。如,“我的家乡有一座玉皇山,特别秀丽。”“杭州西湖水碧绿碧绿的,非 常美丽。”借助日常交流进行正音。 还可以利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1)生活识字。“日、月、水、火、山、石、田”这 7 个汉字与生活联系密切,有 的学生学前已认识,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历,说说在什么地方 看到过这些字,还可以让会认的同学教大家认读。“禾”,城市的孩子见过的不多, 也较少单用,可以出示图片来帮助理解。 (2)字理识字。借助图片,了解字义,识记汉字。本课图文对应呈现的 8 个象形 字结构比较简单,在图片的帮助下学生容易理解和识记。教学中可以重点引导学 生观察图画,发现字形与字义之间的联系,在图文对照中理解字义,结合字义识 记字形,了解象形字的构字规律。如“日”,可以先出示实物图画,让学生看一 看,说一说;接着出示汉字“日”,根据图片的意思知道“日”指的就是“太阳”, “太阳”也可以用一个“日”字来表示。学有余力的话还可以出示“日”字演变 过程的不同字体,了解“日”字的演变过程,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字义,识记字形, 最后通过组词等方式,在运用中进一步理解字义。 (3)游戏识字。可以将生字、对应的甲骨文汉字、图画分成 3 组,分发 3 组卡片, 请学生找到相应的“朋友”,说说“朋友”间的相似处。启发学生发现汉字与图 画之间的联系。可以告诉学生,有一些汉字就是从图变化而来的。我们看到字就 可以想到这一事物,了解字的意思,这些字就是象形字。 可以用熟字组成新词的方法,引导学生巩固生字,如“日月、水手、山石、 水田、火山、山地、田地、上山”。 2. 写字。 教学时要注意写字习惯的培养。要求学生在动笔前先仔细观察田字格的范字, 注意写在格子中间,养成少用橡皮擦的习惯。 结合“日、田、禾、火”的书写,认识笔画捺、点,可先用卡片认识笔画并 指导写法。“日”与“田”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它们在字形上的区别。 “日”窄窄长长的,上下一样宽;“田”宽宽扁扁的,上大下略小。 本课 4 个字书写要点: 二、课文学习 1. 朗读指导。 教师可以根据归类朗读课文。教师带读时,可以在行与行之间留有停顿,也 可以采用师生接读的方式,如“日—月”“水—火”,让学生在读中感受这些事物 之间的联系。 2. 理解运用。 本课生字既是典型的象形字,又是生活中常用的汉字。教学时,在学生充分 观察图画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自己发现汉字与图画的关系,从而理解字义;还可 以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说说在哪儿见过这些字;也可以让学生尝试组成词 语说句子。在运用中进一步巩固识字效果。如: 日 日出 爸爸带我看过海上日出。 月 月儿 弯弯的月儿像小船。 还可以在同一个句子中用上同一行的两个字,体现两者的关系,如: 田里的禾苗绿油油的。 山上有一块圆圆的大石头。 3. 课后练习。 课后练习又列举了“兔、鸟、竹、羊、木、网”6 个象形字,引导学生借助 已有的学习基础,运用观察、想象等方法自主学习,进一步感受象形字形义结合 的特点。可以让学生先尝试自主学习,完成连线,再说说图画与汉字之间的相像 之处。 三、实践活动 看图猜读。 《日月水火》教材解析 本课采用象形字识字的方法,旨在让学生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激发识字的 兴趣。课文呈现了生活中常见的 8 个象形字,每个字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展示,揭 示了象形字观物取象、以象示意的特点。图片与汉字对照,便于学生理解字义, 识记字形,初步了解象形的造字方法,感受古人造字的智慧。 《比尾巴》学法指导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看图轻声读儿歌,要求读准字音,想想这首儿歌告诉我们什么。 2.各自轻声读儿歌。 3.检查生字的读音。 shuí dechánghǎo xiànghóu zisōngshǔbiǎn 谁 的长好像猴子松 鼠 扁 4.指名四位小朋友分节读儿歌。(正音) 5.讨论:这首儿歌告诉我们什么? 二、读课文,理清文路 1.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本次参加比尾巴的队员,用 “——”划出。 2.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句式表述。(生边说边贴各种动物图片) 句式参考: ⑴参加比尾巴的有( )、有( )、有( )、有( )、有( )、还有( )。 ⑵参加比尾巴的有( )、()、()、()、()和()。 ⑶()、()、()、()、()和()参加了这次比尾巴。 《比尾巴》教材简说 在孩子的眼中,小动物是他们最亲近的朋友。本课用三问三答的 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同时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图。 课文那琅琅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的语言,能激起学生朗读 的欲望,还能引起学生观察其他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教学难点是读好文中的问 句。 《比尾巴》朗读指导 语言通俗易懂,以三问三答形式出现,让我们仿佛看到两个小朋 友正在做猜谜游戏。因此,在朗读时,可安排学生: 1.本文可用多种形式对读。 2.在朗读指导中,要着重指导学生读好问句。可先引导学生读准句 子中易错的字,如“谁”,再提醒学生读好轻声词“尾巴”。 3.让学生看图读(背)课文,加深对动物尾巴的认识,一边读一边 想象,或一边读一边做动作,读出活泼的语气。 《比尾巴》词语解释 【扁】(biǎn): 指物体宽而薄。 【谁】(shuí): 哪个人或哪些人。 【短】(duǎn): 指两端距离小。 【尾巴】(wěi ba) 指鸟、兽、虫、鱼等动物身体末端的突出部分。 【好看】(hǎo kàn) 美观,看着舒服。 《比尾巴》词语造句 【最】 1.刘青是我们班跑得最快的。 2.我和小丽是最好的朋友。 【比】 1.他的力气比我大。 2.我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好像】 1.他们俩长得好像双胞胎姐妹。 2.看他的样子好像很着急。 【好看】 1.这件衣服真好看。 2.这部电视剧很好看,吸引了很多观众。 【谁】 1.妈妈问:“这个花瓶是谁打破的?”。 2.昨天,你和谁一块儿到公园去的? 《比尾巴》课文理解 全文共四小节,每三句为一节。 三问三答相互对应的形式与图意紧密结合,第一节有3个问句, 让学生知道句子后面的特点是问号,读问句时,语调要上扬。这小节 中“长”和“短”要结合起来理解。借助图可以知道两个词的意思相 反。“好像”在句子中是打比方的意思,是说两样东西的样子相似。 “一把”在这里是表示数量的词。通过再次看图,就能知道“好像一 把伞”是说松鼠的大尾巴毛茸茸的很蓬松,翘起来,好像打开的一把 伞。 第二节是第一节的回答,知道了猴子的尾巴长,兔子的尾巴短, 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在朗读时,要注意读出对话的语气。读问句 语调要往上扬,读答句时,语调要平缓、肯定。根据本课句子的特点 可以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练习朗读,逐步学会朗读问话的句子。第三 节又是三个问句,句子中的“扁”是指鸭子的尾巴的形状。“最好看” 是最漂亮的意思。第四节的回答与第三节相对应,写出了公鸡的尾巴 弯。鸭子的尾巴扁。孔雀的尾巴最好看。 《画》中心思想 这首诗是写画中山水花鸟的优美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这幅画和对 生活的热爱之情。 《画》教学游戏 【识字游戏】 〖游戏一:找朋友游戏〗 目的:巩固11个生字的认记,复习课文中出现的几组反义词。 准备:生字卡片,音节卡片。 方法1:学生齐唱《找朋友》歌;老师把生字卡片与音节卡片随意发 给小朋友;拿到卡片的学生出来边唱边跳,伴着歌声,拿着生字卡片 或拼音卡片的同学跳到一起;大家齐读生字,并组词。 方法2:老师出示卡片“远、近”,说“你发现了什么?”请学生探 究这一组词语的特点,然后把生字卡片“远、近、有、无、来、去、 早、晚、高、低、黑、白、笑、哭”等发给学生,请他们继续做找朋 友(找反义词)的游戏。 〖游戏二:敲敲门,认一认〗 目的:巩固本课“色、听、声、春、还、人、惊”等生字的认记。 准备:教师事先在小黑板上画好房屋,用纸剪几扇小门贴在房子上, 门后写要认的生字;若干小红星。 方法:先请一位学生上前开门认生字。生齐(做敲门动作):“咚咚咚, 咚咚咚,里面是个啥?”生1(打开一扇门)答:“里面是个‘色’。” 全体同学齐读:“‘色’,‘色’,‘颜色’的‘色’!”(如果条件不允许, 可以不给生字组词。) 学生认完所有的生字,奖给他1颗小红星,然后换一个学生继续游戏, 但开门的顺序必须与前面的同学不一样。 【阅读游戏】 游戏:小组朗读对抗赛。 目的:提高朗读能力。 准备:初读课文。 方法:老师把全班同学分为甲乙两队,两队同学相向而坐,形成两军 对垒的阵势。活动开始,先由甲队第一名队员和队长打招呼,然后站 起来:“我请乙队×××来对答!”乙队被叫到的同学则与他进行接读比 赛。再由乙队的第一名队员和队长打招呼,站起来:“我来挑战甲队 的×××同学。”甲队被叫到的同学同他进行接读比赛。如此按顺序进 行游戏。挑战成功的小组(出错较少的小组)获得“勇敢星”。 《画》教材简说 本课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 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课文扣住“画”这个谜 底,抓住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能使学生有滋有味地循 图读文,感悟诗中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而受到美的熏陶。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难点是了解诗意。 《画》教法建议 1.谜语导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⑴先让学生说谜语,老师和同学猜。 ⑵教师说谜语,同学们猜。 2.学习诗句时,前两行内容教师引导学习,通过总结学法后,后两 行诗句内容采取自学,不但讨论学,学生汇报的形式巩固学法,课上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画》词语解释及近义词反义词 【远】 走路走得长。 【色】 颜色,本课指画中山的颜色。 【去】 过去的意思。 【还】 仍然、照样的意思。 【惊】 惊吓、害怕的意思。 【近义词】 远──遥 【反义词】 远──近 无──有 高──矮、低 来──去、往 笑──哭 白──黑 晚──早 《画》诗句分析 1.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这两句讲的是画上的山和水。远处看山,常常是模糊不清的,看 不出是什么颜色;画上的山的颜色却很清楚。近处听流水,应当能听 到声音的;但画面上的流水,人在近处也听不到声音。 2.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这两句,讲的是画面上的花和鸟。花儿在春天里盛开,春天过去, 花儿就凋谢了;但是画上的花儿,不管在什么季节,也照样开着。人 走近停在枝头的鸟儿,它就会受惊飞走;但画上的鸟,人走近了,它 也不会受惊,不会飞走。这都表现出一幅山水画的特点。 《雨点儿》学法指导 一、创设情境,体验感悟 和同桌分角色朗读文中的对话,并相互评价:哪里读得好,为什 么要这样读?(如"你要到哪里去?"这一句,不同的理解完全可有不同 的的读法,可以读出大人关心小孩的语气,也可以读出声音大而急的 焦急的语气,还可以读出好奇的语气等等。) 可以通过图片或电脑课件展示雨过天晴,满眼是红艳艳的花,绿 油油的草,水珠在花瓣、叶片上滚动,蜻蜓、蝴蝶在花丛中飞舞。种 子开始发芽、长叶、开花,田野里冒出了各色的野花,嫩绿的小芽的 画面。学生看着画面内容,有感情的朗读第五小节,试着读出意境, 读出韵味,将内心对雨点儿或喜爱,或感激,或佩服……的情感自然 而然地释放于朗读之中。 可以戴上头饰表演:小花、小草得到雨点儿的滋润,它们会对雨 点儿说些什么? 小组之间合作排练,再选一、两组向全班小朋友交流,最后集体 评价。 二、悟中品 1.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想怎么读就怎么读。 2.全班交流,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样读。交流中,学生学会评价自 己,互相评价。 (朗读是学生对课文理解认识的外表化表现,应该带有浓厚的个性化 色彩。) 《雨点儿》教材简说 本课是一篇科学童话。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 生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雨水滋润了万物,花儿更红了,草 儿更绿了。 识字、写字、朗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通过读课文使学生 知道雨水和植物生长的关系。 《雨点儿》识字写字教学建议 1.识字: ⑴本课生字中,“清”是后鼻音,要予以强调,“数”是翘舌音,“彩” 是平舌音,“点”“飘”拼读时不要漏掉介母“i”。 ⑵教师要调动学生识记生字的积极性,运用多种方法识字: 熟字加偏旁:清、问、回 熟字换偏旁:菜—彩 漂—飘 熟字换部件:穿—空 “数、点、落、答”等字适宜整体识记。 ⑶巩固认字的方法: ①可以借助电脑课件,做“生字与音节找朋友”的游戏。图画“小雨 点儿”身上写着音节,图画“大雨点儿”身上写着生字,把“小雨点 儿”和“大雨点儿”连一连。 ②给“大雨点儿”身上的字找朋友(扩词)。 2.写字: “方、半、巴”三个字都是独体字。注意指导学生观察这三个字 在田字格里的位置以及笔画的高低长短,把字写匀称。 方:注意强调笔顺。为使字写得美观,可以抓住这几点:第一笔 点、第三笔的起笔与收笔、第四笔起笔的位置都在竖中线上。 半:第三笔横较短,第四笔是长横,最后一笔竖要写在竖中线上。 巴:注意强调笔顺。最后一笔不能写得太短。 《雨点儿》词语解释 【飘落】(piāoluò): 慢慢轻轻地落下来。这个词可以用演示纸片飘落的方法,学生自 然懂得“飘落”就是飘着降下来,再用“飘落”练习说话:“小雪花 从天上飘落下来”,“树叶从树枝上飘落下来”等。 【数不清】(shǔbùqīng) 多很多,多得数都数不清。 《雨点儿》词语造句 【数不清】 1.草原上牛羊多得数不清。 2.天上的星星亮晶晶,数也数不清。 【云彩】 1.天空中的云彩象一朵朵白莲花。 2.飞机在一块块云彩中穿行。 【飘落】 1.秋天来了,树叶随风飘落。 2.鹅毛似的雪花静悄悄地从天上飘落下来。 【半空】 几个大气球飘在半空中。 【问】 1.小明喜欢动脑筋,常常问为什么。 2.老师问大家:“这是谁的书?” 【回答】 1.小强的回答令爸爸很满意。 2.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回答老师的提问。 【地方】 1.你从什么地方来的? 2.这篇文章有两个地方写得很精彩。 介母 音节中处于韵头地位的音素,即主要元音前的元音,如 hua(花) 中的 u,就是介母。介母因介于声母和韵母之间而得名。本课出现的 介母是 u。 关于“雨”的知识 1.天天下雨的地方 大气中经常含有水汽,那是由海洋、河湖、土壤和植物等的水分 蒸发而来的。当水汽到达饱和点时,空气变冷,在不同温度的影响下, 会凝结成云、雾、雨、雪和雹等。 世界降水量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有的地方,雨下得特别多,甚至天天在下雨。 我国四川西部,山岭起伏,那里的峨嵋山是大陆上多雨的地方, 有“西蜀漏天”之称。 台湾省的山脉,南北绵延,位于基隆河发源地的迎风高地上的火 烧寮,是我国最多雨的地方,平均年降水量是6500毫米。191 2年出现过8408毫米的记录。每年,夏季风、台风从海洋吹来, 到达山坡后,被迫上升,容易凝云播雨。基隆因为多雨而得到了“雨 港”的称号。 世界最多雨的地方在威尔里尔和乞拉朋齐。夏威夷群岛的威尔里 尔,年平均降水量达11680毫米;而印度的乞拉朋齐,1861 年曾出现年降水量20447毫米的纪录。1960年8月到196 1年7月,出现了26461.2毫米的最高记录。 世界的一些地方,雨常常倾盆而下,带来灾害。年降水量达10 00毫米的地方,已经相当湿润了。可是,印度洋上的留尼汪岛,1 952年3月15日到16日测到了24小时降水量1870毫米 的最高纪录。 美国弗吉尼亚州,1969年飓风袭击时,测到5小时的降水量 达787.4毫米。西印度群岛中瓜德罗普岛的巴尔斯特,1970 年11月26日测到一分钟的降水量达31.2毫米。 有些地方年降水量不大,却常常下着雨。智利南部的巴希亚·菲 利克斯,平均每年有325天在下雨。1961年这一年,只有17 天没有下过雨。它处在西风带内,长年从太平洋带来大量水汽,受到 地形的抬升,形成阴雨天气。 还有天天下雨的地方呢!如巴西的巴拉城,每天都要下几次雨。 更奇怪的是,每次下雨都有固定的时间。因此,当地居民有个习惯, 谈论时间不用钟表或太阳,而是用雨。他们不说上午几点钟、下午几 点钟,而是说第几次雨后。 巴拉圭的巴拉那河一带,每天都是蒙蒙细雨,下个不停。这儿的 雨形成原因与一般不同,是由于在离巴拉那河不远的地方有个大瀑布, 那里不停地刮着大风,风把水雾带到高空,凝结成雨。说来也巧,这 雨老是降落在那个地方。 2.终年无雨的地方 提起少雨的地方,人们就会想起沙漠来。那里水汽少,雨水也少。 水是生命的源泉,水比黄金还宝贵。 塔里木盆地是我国雨水最少的地方。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南部的若 羌,年平均降水量只有5毫米。这里四周高山环绕,离海洋很远,湿 空气很难到达。 非洲撒哈拉大沙漠中部,一连几年都不下雨,阳光灼照,空气干 燥,被称为沙漠中的沙漠。 中亚土库曼和乌兹别克,也是多沙漠的地方。那里常常有这种情 况:天空在下雨,地面上见不到一滴雨水。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 那里的空气十分干燥,好不容易云层凝雨,它们还没落到地面,就在 半空中被蒸发掉啦!这种“高空下雨,低空无雨”的景象,人们叫它 “干雨”。 北非的哈尔夫旱谷,曾经一连有八九年没下过雨。 南美洲秘鲁和智利沿海一带,因为有寒流和从深海涌上来的冷水 流的影响,又位于高山的背风带,因此,年平均降水量还不到3毫米, 连年不雨也是常事。有趣的是,这里有个“观雨团”组织,可见雨是 多么稀罕了。 智利的阿塔卡马沙漠,1845年到1936年止,有91年没 有下过雨,是世界的“旱极”。 沙漠地区由于干燥,至今还没有人定居下来。可是世界上却有着 “不雨城”和几乎不雨的城市。 秘鲁的利马,一年平均降雨37毫米,下的都是一种蒙蒙的毛毛 雨,叫“加鲁亚”。这种雨只能使大地稍稍湿润,而街道上从来不会 出现一个小水洼。1949年4月,利马下了一次真正的雨,足足有 一小时。人们惊慌地度过了这一次“灾难”。因为那里所有的房屋屋 顶只是用来遮蔽太阳光的,不能防雨。雨的突然降临,使许多房屋的 房顶都坍塌了,墙上的灰粉被冲掉,屋子里成了“游泳池”。 四季是怎样形成的 秋来夏往,冬去春回,年复一年,四季永远这样循环着。这种四 季冷暖的周而复始是怎样形成的呢? 我们都有烤火取暖的体验。当我们正对着炉火时,感觉特别烤人; 斜对着时,就不那么热了。此外,注意观察的同学,会发现这样一个 现象:朝南的房间,冬天充满阳光,而夏天阳光却射不到室内。这说 明太阳的高度在变化:冬天低,阳光斜射;夏天高,阳光直射。想想 这些现象的道理,与天气冷暖变化联系起来,四季变化形成的原因就 不难理解了。 太阳高度周期性的变化,造成周期性的直射和斜射。太阳高度为 什么会有周期性的变化呢? 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地轴始终与轨道面倾斜成 66 度 33 分的夹角。由于地轴的倾斜,当地球处在轨道上不同位置时,地球表 面不同地点的太阳高度是不同的。太阳高度大的时候,太阳直射,热 量集中,就好像正对着火炉一样;而且太阳在空中经过的路径长,日 照时间长,昼长夜短,必然气温高,这就是夏季。反之,太阳高度小 时,阳光斜射地面,热量分散,相当于斜对着火炉;而且太阳在空中 所经路径短,日照时间短,昼短夜长,气温则低;由冬季到夏季,太 阳高度由低变高。同样道理,太阳高度的变化影响着昼夜的长短和温 度的高低,分别形成了秋季和春季。 由于地球永不停歇地侧着身子,围绕太阳这个大火炉运转,这种 冷暖便不停地交替着,从而形成了寒来暑往的四季。 声母的发音 声母的发音有“本音”和“呼读音”的区别。本音是声母本来的 音,声母的本音不响亮,又轻又短,几乎听不到。把本音读响亮一点, 称为呼读音。为了便于教学,一般教呼读音。但在教学中应强调声母 要读得又轻又短。 对子歌 上对下, 小对大。 前对后, 左对右。 多对少, 老对少。 来对去, 男对女。 黑对白, 里对外。 高对低, 粗对细。 天对地, 地对天。 日月对山川。 祥云对瑞雪, 暮雨对朝烟。 北斗七星三四点, 南山万寿十千年。 松对柏, 柳对花。 紫萼对红葩。 葡萄对橄榄, 石竹对山茶。 翠麦摇风千顷浪, 红桃映日万川霞。 a、o、e 学习内容: 教材第 20--21 页。 学习目标: 1.学会a、o、e 3 个单韵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知道单韵母有 4 个声调,认识声调符号,能直接读出带调a、o、e 的音。 3.认识书写汉语拼音的四线格,学习使用四线格。 学习重点: 准确掌握单韵母 a、o、e 发音及书写方法。 学习难点: 准确掌握单韵母 a、o、e 发音及书写方法。 教学准备: 本课课件及带声调a、o、e 的字母卡片;画有四线格的小黑板。 课时安排:2 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汉语拼音。 学会了汉语拼音,只要汉字注有音,我们就能读了。 (出示字母卡片 a、o、e)其实,这三个汉语拼音我们小朋友们都会读。 1.请大家想想,感冒了到医院去看病,医生让你张开嘴,看看发炎了没有, 医生让你怎么做?(拟声)啊——(板书:a) 2.(出示字母卡片 o)大家有没有听到过公鸡叫,它是怎么叫的?(拟声) 哦——(板书:o) 3.(出示字母卡片 e)有时候,吃得太饱了,会怎么样啊?有时会打(拟声) “呃——”(板书:e) 板书字母:a、o、e。 二、初读课文,学习新知 1.学习单韵母 a。 (1)看图引出单韵母a,板书“a”。 (2)教师示范发a的音,边读边讲发音方法,讲解发音要领,并做示范。 嘴张大,舌头居中,舌位低,嘴唇呈自然状态(不圆唇),发音过程中口形不能 变动。 学生观察、模仿,体会发音要领。学生反复练读。可以利用插图,借助“啊” 读准a的音;编成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发音方法,“张大嘴巴aaa。 (3)再引导学生看图:小女孩的头部像a的形,小女孩张大嘴巴发的就是 a的音。教儿歌,帮助学生记忆a的音和形。 (4)学生反复练习发a的音。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单个练习(开小火车, 指名读)。 2.学习单韵母o(方法同上) 注意教发o音时,讲要领,做示范。 发“o”音时,嘴半开半闭,嘴唇圆拢,舌尖向后缩,舌面后部隆起。发音 方法,把“喔喔”的音拉长,口形舌位不变,接着呼气发音,就能发出正确的字 母音了。拢圆嘴巴 o o o 3.学习单韵母e(方法同上) 注意教发音时,讲要领,做示范。这韵母不是鹅的音,是第一声“e”,鹅是 第二声。发音时,口形要变扁,半开半闭,舌头后缩,舌根稍微抬高一些,嘴角 往两边咧开,露出牙齿。嘴巴扁小 e ee。 二、学习a、o、e 四个声调的发音 1.这三个单韵母 a、o、e 的发音一共有 4 声。我们一起来做手势,练习读a、 o、e 的四声。 一声高高平又平, 二声就像上山路, 三声下坡又上坡, 四声就像下山路。 2.教师每念一句口诀,就念一个字母的声调并板书。依此念完 3 个字母的 4 个声调。 aāáǎà oōóǒò eēéěè 3.采取多种方式检查学生对声调的掌握 (1)每一组小组念一个声调; (2)交叉抽查学生念不同声调; (3)同桌学生互相检查; (4)一位学生念不同声调,一位学生在黑板上写字母,并标上声调。 三、趣味操练,巩固新知 1.帮助学生记忆发音方法的顺口溜, 张大嘴巴aaa,拢圆嘴巴 o o o,嘴巴扁小 e ee。 2.声调符号的认识及读法。 “-”是第一声,“/”是第二声,“ˇ”是第三声,“”是第四声一声平,二 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 四、拓展延伸 1.教师领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 2.让学生读卡片上不带调韵母,说字母形状。 3.读带调韵母,自读,指名读。 五、小结 我们今天学会了 a、o、e 三个单韵母的读音、认清了字母形,掌握了四个声 调。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复习巩固 a、o、e 三个字母的读音及四个声调练习。 1.读书, 2.读卡片, 3.自读, 4.指名读, 5.同桌互相读 二、初读课文,学习新知 1.认识四线(从上到下)三格(上、中、下)。 2.“a”的书写。 (1)“a”占中格,两笔写成,笔顺是:先写“”,从第二线下一点儿的地方 起笔向左贴上第二线写半圆,下面贴上第三线,到第三线上一点儿的地方收笔, 充满中格。第二笔“”,从第二线挨着左半圆的起点起笔向下写竖,与左半圆下 方相接后向右弯。 (2)教师写一个完整字母作示范后,学生练写。 3.“o”的书写 (1)这个 o 有点像个圆,有点象竖起来的鸡蛋。我们从从左上起笔,一口 气把它写完,把这个圆封口。这个 o 只有一笔。大家一起写。 (2)学生练习、老师检查 4.“e”的书写 (1)先写中间的一横,接着连写半圆。这个 e 也只有一笔,一口气写完。 (2)学生练习、老师检查。 我们今天学习了单韵母 a、o、e 的写法,最后读了这 3 个单韵母的声调。 三、趣味操练,巩固新知 1.请 3 位小朋友到黑板上把这 3 个字母写下来。大家要注意看小朋友的笔画 的顺序对不对。 2.用拼音卡片复习三个单韵母读音及带调韵母读音 3.读书,教师范读后,让学生练习读,可先带领学生找到书上的字母位置, 明确读书顺序,自读,再指名读。 四、拓展延伸 做字母卡片,然后读给其他同学听。 aāáǎà oōóǒò eēéěè 五、小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单韵母 a、o、e 的写法,最后读了这 3 个单韵母的声调。 j q x 学习内容: 教材第 30-31 页。 学习目标 1.学会j、q、x3 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初步掌握ü上两点省写规则。 3.学会j、q、x与单韵母拼读音节及带调拼读音节,准确拼读j、q、x 开头的三拼音节。 4.认识 5 个字,会读儿歌。 学习重点: 重点是学会 j、q、x 三个声母,认清形、读准音,能正确书写。学会 j、q、 x 与ü相拼两点省略的规则。 学习难点: 难点是 j、q、x 与ü相拼时,ü上两点省略。 教学准备: 本课生字、词语卡片及课件 课时安排:2 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次课,我们学了 g、k、h(出示字母卡,抽查学生读、写的掌握情况。) 这次课我们学习 j、q、x。 二、初读课文,学习新知 1.字母 j 的发音 (1)观察图片,上面画着什么呀?一只母鸡,“母鸡”的“鸡”,声母发 j。 (2)教师讲解发音要领:发 j 时,声带不颤动。教师示范读,学生跟读。 (3)学生练习读,相互纠正,教师巡视。 2.声母 j 的书写 (1)哪个小朋友能说说,字母“j”先写哪笔,再写哪笔,几笔写成?占哪 个格? (2)写一写:我们一起来写字母 j。上面是一点,下面象一个勾子。分两 笔写成,先在第一格中间写一个圆点,然后从第二根线起,写竖弯勾,一直写到 第三格。 (3)学生练习写,相互纠正,教师巡视。 3.学习声母 q 的发音 (1)学生观看气球图片,了解“气球”的“气”,声母发 q。 (2)教师讲解发音要领:发 q 时,送出的气流较强。“气球”的“气”,声 母发 q,气球的肚子里有气,发出的声音就大一点。教师示范读,学生跟读。 (3)学生练习读,相互纠正,教师巡视。 4.声母 q 的书写 (1)教师板书,让学生跟着学习 q 的书写顺序。 分两笔写成,先在第二格写半圆,然后写从第二根线起写一竖,把这个圆 给封起来,一直写到第三格。 (2)学生练习写,相互纠正,教师巡视。 5.声母 x 的发音 (1)小朋友,请看图。图上有什么呀?一个西瓜。“西瓜”的“西”,声母 发 x。 (2)教师讲解:发音要领:发 x 时虽有气流冲出,但气流比发 q 时的气流 弱。教师示范读,学生跟读。 (3)学生练习读,相互纠正,教师巡视。 6.字母 x 的书写 b、我们一起来写字母 x。从第二根线起,先写左斜“/”,一直写到第三根 线,再写右斜“\”,一直写到第三根线。要注意这两根斜线一定要写一样长短, 不能一根长一根短。 c、学生练习写。 三、趣味操练,巩固新知 1.读一读教材第 31 页的内容。 2.练习书写 j q x。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 小鱼娃高高兴兴地来到拼音乐园,它一会儿跟 b 捉迷藏,一会儿和 d 比跑步, 玩得可高兴啦!后来,它看见三个新朋友 j q x,小鱼娃忙说:“j q x 三位好朋 友,我们一起做游戏,好吗?”j q x 说:“做游戏当然好,但我们有个条件, 你跟我们在一起,必须摘下帽子。”小鱼娃很想和 j q x 玩,它二话没说,连忙 摘下帽子,拉着 j q x 的手去玩了。听到这里。小朋友,你们发现了什么? 二、学习 j、q、x 与 ia 的三音拼读 (1)出示 j—i—jia q---i--a—qia x x x---i--a—xia (2)学生自由拼读。指名拼读。 三、学习 j、q、x 与ü的拼读 1.课件出示音节:j —ü—j u q —ü—q u x —ü—x u 2.引导小朋友,读一读,拼一拼,看看发现了什么。 3.交流各自的意见。 4.引导学生,揭示规则 (1)j q x 不和 u 相拼。 (2)j q x 与ü相拼时ü上两点要省略。 (3)j q x 与ü相拼时ü上两点去掉后忍然读ü,千万不能读成 u。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拼读音节: xià qí xǐ yī fú dā jī mù 下棋洗衣服搭积木 先自由读→指名读→同桌互读→齐读。 2.学念儿歌。 (1)尝试念儿歌。 请小朋友自己试着读一读,看看哪几个音节是我们认识的? 指名学生认读标红色音节的字。起(qǐ )喜(xǐ)鸡(jī ) 在儿歌中鸡(jī )藏在哪里呢? 教学“鸡”,指名读,齐读。给“鸡”找朋友。 (2)范读儿歌。 (3)连起来读儿歌。 (4)配动作记儿歌。 四、小结。 z c s 学习内容: 教材第32-33页。 学习目标: 1.学会 z、c、s 三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读准 z、c、s 与单韵母相拼的音节。 3.学会 zi、ci、si 三个整体认读音节,会读它们的四声。 4.++认识5个生字,会读儿歌。 学习重点: 声母 z、c、s 的发音及 z、c、s 与韵母拼读音节。 学习难点: z、c、s 的发音及 z、c、s 与韵母的拼读。 教学用具: 本课课件及相应的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上次课,我们学了 j、q、x(出示字母卡,抽查学生读、写的掌握情况。) 这次课我们学习 z、c、s。 二、初读课文,学习新知 1.声母 z 的发音 (1)观察图片,说一说图上的小女孩在写什么? 是字母 z。写字的“字”,声母发 z,“儿子”的“子”,声母也发 z。 (2)教师讲解发音要领:发 z 时,舌尖向前平伸,抵住上齿背,憋住气,然 后舌尖稍稍离开,形成狭缝,让气流从中挤出来,声带不颤动。 (3)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4)学生练习读,相互纠正,教师巡视。 2.声母 z 的书写 (1)字母 z 有点象2。分两笔写成,先在第二根线写一横,然后向左折,写 到第三根线。接着在第三根线写一横。 (2)学生练习写,相互纠正,教师巡视。 3.声母 c 的发音。 (1)小刺猬,身上长了很多刺,“刺”的声母发 c。大家一起来发 c。 (2)教师讲解发音要领:c 的发音部位、方法跟 z 大体相同,只是吐出的 气流较强。 (3)学生练习读,相互纠正,教师巡视。 4.声母 c 的书写 (1)哪位小朋友能说说,你怎么写“c”?字母“c”先写哪笔,再写哪笔, 几笔写成?占哪个格? 从第二根线偏下一点的地方,也就是第二格的右上角开始写,向左边写一个 半圆,一直写到第三根线,第二格右下角的地方,用一笔一口气写成。 (2)学生练习写,相互纠正,教师巡视。 5.学习声母 s 的发音。 (1)图上有一只蚕,它吐出长长的丝,“吐丝”的“丝”,声母发 s。 (2)教师讲解发音要领:发 s 时,舌尖向前平伸,靠近上齿背,形成一条 狭缝,让气流从中挤出来,声带不颤动。 (3)学生练习读,相互纠正,教师巡视。 6.字母 s 的书写 (1)从第二格的右上角起笔,先向左,写一个半圆,接着,向右,写一个 半圆。注意这两个半圆都在第二格里,上下顶着第二根、第三根线。 (2)学生练习写,相互纠正,教师巡视。 三、学习整体认读音节 zi、ci、si 1.读准音 (1)听老师读声母 z、c、s 和整体认读音节 zi、ci、si,比较它们有什么 不同?(声母轻短,整体认读音节声音响亮,读长些) (2)学生练读,先跟着老师读,然后在学习小组中交流发音的体会。 (3)检查发音情况:齐读、开火车读、学习小组互读,师巡视,相机指导。 (4)zi、ci、si 这三个音节,我们也叫它们整体认读音节。和 yi、wu、yu 一样,它们可以直接给汉字注音。它们都是两个字母被牢牢地绑在一起,不能分 开,所以也不能拼读,要直接整体认记。 2.练读 zi、ci、si 的四声。 zī-zí-zǐ-zì cī-cí-cǐ-cì sī-sí-sǐ-sì (3)巩固练习 1.看书观察 z c s 在四线三格里的位置,字母是几笔写成的。 2.生说“z c s”的写法,并进行练写,师巡视。 (4)小结。 第二课时 三、复习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又认识了声母家族中的三个成员,还学会了拼读一些音节,大 家还记得吗?让我们来说一说吧。 2.复习整体认读音节 zi、ci、si 3.过渡:今天 z、c、s 把它们的好朋友也带来了,让我们来和它们交个朋 友吧! 二、学习 z、c、s 与其它韵母的拼读 1.z、c、s 与 a 的拼读 (1)zā-zá-zǎ-zà (2)cā-cá-cǎ-cà (3)sā-sá-sǎ-sà (4)拿出拼音节卡片 za、ca、sa,复习 z、c、s 与 a 的拼读,并练习四个 声调。 2.学习 z、c、s 与 e 的拼读 (1)zē-zé-zě-zè (2)cē-cé-cě-cè (3)sē-sé-sě-sè (4)拿出拼音节卡片 ze、ce、se,复习 z、c、s 与 e 的拼读,并练习四个 声调。 3.学习 z、c、s 与 u 的拼读 (1)zū-zú-zǔ-zù (2)cū-cú-cǔ-cù (3)sū-sú-sǔ-sù (4)拿出拼音节卡片 zu、cu、su,复习 z、c、s 与 u 的拼读,并练习四个 声调。 4.学习 z、c、s 与 uo 的三音拼读 (1)zuō- zuó- zuǒ- zuò (2)cuō- cuó- cuǒ- cuò (3)suō- suó- suǒ- suò (4)拿出三拼音节卡片 zuo、cuo、suo,复习 z、c、s 与 uo 的拼读。 三、趣味操练,巩固新知 课件出示儿歌,学生试读儿歌,要求: 1.不会读的字用记号标出来。 2.想想:读了儿歌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 3.师生共同质疑。如:“了”的两种读音;题目“过桥”上的引号;“一” 的不同调号等。 1.学习生字,注意读准三拼音“做、错、过”。 2.在老师的带领下读儿歌,注意读准字音。 3.在儿歌中画出生字读一读,读会了就读给自己的学习伙伴听。 4.学习小组讨论怎样记住生字。集体交流:区别“了”和“乐”的音形义。 5.熟读儿歌,同桌互读、小组读、指名读、做动作表演读。 四、小结 这次课我们学习了 z、c、s 三个声母的发音及书写。 g k h 学习内容: 教材第 28-29 页。 学习目标: 1.学会g、k、h3 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读准g、k、h与单韵母相拼的音节。 3.初步掌握三拼连读的拼音方法。 4.认识 5 个生字,会读儿歌。 学习重点: 声母 j、q、x 的发音及 j、q、x 与韵母拼读音节。 学习难点: j、q、x 的发音及 j、q、x 与韵母的拼读。 教学准备: 配合学习g、k、h发音的录音带;g、k、h的字母卡片及课件。 课时安排: 2 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次课,我们学了 d、t、n、l(出示字母卡,抽查学生读、写的掌握情况。) 这次课我们学习 g k h。 二、初读课文,学习新知 1.声母 g 的发音。 (1)指导看图。提问:图上画的什么?谁能给小朋友讲一讲鸽子。 (2)出示声母g。谁认识?请读对的同学当老师示范发音,让学生模仿、 感悟,体会发音要领。(教师指导把鸽子的“鸽”读轻一点、短一点,就是 g 音。 可以边读边讲解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3)指名试读 2.声母 g 的书写。 (1)声母 g 有点象数字 9,刚才这幅画上,鸽子叨着的橄榄枝的形状也象 g。 我们来看看 g 怎么写。它的左上角是个半圆。分两笔写成,先在第二格写半圆, 然后写竖弯勾,一直写到第三格。 (2)学生练习写,相互纠正,教师巡视。 3.学习声母 k 的发音 (1)蝌蚪的“蝌”,声母发 k。还有口渴的“渴”,声母也发 k。大家一起来 发 k。 (2) 发音要领:发 k 时有气流冲出。 (3)教师示范读,学生跟读。 (4)学生练习读,相互纠正,教师巡视。 4.声母 k 的书写 (1)先写左边,从第一格中间偏上点的位置开始写一竖,写到第三根线。 (2)接着,从第二根线的下面开始,向左斜,写“/”,写到第二格的中间, 跟刚才写的一竖连在一起。 (3)然后接着刚才写的左斜“/”,向右斜,写“”,写到第三根线为止。 分三笔写成。 四、学生练习写,相互纠正,教师巡视。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在四线格中书写g、k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g、k音、形 二、再读课文,学习新知 1.字母 h 的发音 (1)图上有两位小朋友,她们在干什么呀?她们在喝水。 (2)“喝水”的“喝”的声母发 h。“禾苗”的“禾”声母也发 h。大家一起 来发 h。 (3)教师示范读,学生跟读。 (4)发音要领:发 h 时虽有气流冲出,但气流比发 k 时的气流弱。 (5)学生练习读,相互纠正,教师巡视。 2.声母 h 的书写 (1)声母 h 有点象一张有靠背的椅子。从第一格中间偏上一点的地方开始 写一竖,一直写到第三根线。再在第二格写半个拱形。注意这半个拱形是连着左 边的一竖写的。 (2)学生练习写,相互纠正,教师巡视。 三、学习三音拼读 1.看图,右边画着西瓜,“瓜”的音节是guā,guā是怎样拼出来的?它和 我们前面学的声母和韵母相拼的音节有什么不同? 2.再看图示,g是声母,u叫介母,a是韵母,小女孩猛推g、u、ā三个 卡片,提示把三个字母快速连读,拼成音节guā。 3.教师示范拼读。(声母g读得轻短些,介母u要快读,韵母ā读得响亮些) 4.g k h 与 uo 的三音拼读同上。 5.练习拼读三拼音节。 带调音节练习,还可以和两拼音节对比练习,帮助学生学会三拼连读的方法。 四、读儿歌,读词认字 1.带调拼读书中红色的音节,重点巩固三拼连读的拼音方法; 2.读谜语,猜一猜,能说出为什么是“手”; 3.联系“能写会算还会画”看图读词,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和轻声; 4.认读五个生字,注意区别画—花、个—哥每组字的声调。 五、小结 叶圣陶简介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1894--1968),名绍钧,江苏苏州人, 著名作家、教育家,父亲在地主家做帐房,家境清苦。1907 年考入 草桥中学,毕业后在一个初等小学当教员。1914 年被排挤出学校, 闭居期间作文言小说发表在《礼拜六》等杂志上。1915 年秋到上海 商务印书馆附设的尚公学校教国文,并为商务印书馆编小学国文课本。 1917 年应聘到吴县甪直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任教,他称甪直为自己的 第二故乡。1921 年与沈雁冰、郑振铎等人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 在 20 年代陆续出版了《隔膜》、《火灾》、《线下》、《城中》、《未厌集》 等短篇小说集,以及长篇小说《倪焕之》。早期小说大多描写知识分 子和小市民的灰色生活,代表作品如《潘先生在难中》等;后转向摄 取与时代斗争有关的重大题材,如《夜》、《倪焕之》等,较为深刻地 反映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前后的社会现实。他的小说呈现出朴实冷 隽的艺术格调。“九·一八”事变之后,积极参加爱国抗日活动,发表 了《多收了三五斗》等著名的短篇小说,技巧日臻圆熟。抗日战争爆 发后,辗转到四川工作和生活,写作以散文和文艺评论为主。主要散 文集有《脚步集》、《未厌居习作》,《西川集》,《小记十篇》等。他的 散文感情朴实,意趣隽永,语言洁净,大多具有厚实的社会内容。《藕 与莼菜》、《五月卅一日急雨中》、《牵牛花》、《春联儿》等是他散文中 各具特色的名篇。 叶圣陶还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童话集《稻草人》展现 了劳动人民的苦难,但有时气氛显得低沉和悲哀,稍后的童话集《古 代英雄的石像》着重表现人民群众团结抗暴的集体力量。他的童话构 思新颖独特,描写细腻逼真,富于现实内容。鲁迅说,叶圣陶的“《稻 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的”(《表·译者的话》)。 叶圣陶从 1921 年起在上海、杭州、北京等地中学和大学任教。1923 年起从事编辑出版工作,曾任商务印书馆、开明书店编辑,主编过《文 学周报》、《小说月报》、《中学生》等多种重要刊物,发现、培养和举 荐过巴金、丁玲、戴望舒等作家。他还出版不少诗集、评论集和论著, 编辑过几十种中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致力于文化 教育的领导工作,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中央文史 馆馆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作者林焕彰简介 作者林焕彰,台湾宜兰人,祖籍福建,1939 年 8 月 16 日在礁溪 乡农村出生。20 世纪 70 年代起开始儿童文学写作和研究,已出版著 作 40 多种,作品被译成英、日、德、法等多种外文发表。主要著作 有《孤独的时刻》《林焕彰儿童诗选》等。曾获中山文艺奖、陈伯吹 儿童文学奖、冰心图书新作奖等。现任中国海峡两岸儿童文学研究会 理事长、世界华文儿童文学资料馆馆、儿童文学家杂志社发行人兼总 编辑。 作者薛卫民简介 性 别:男 出生年月:1959/8 民 族:汉族 吉林伊通人。中共党员。1982 年毕业于四平师范学院中文系。 历任中共伊通县委宣传部新闻科干事,《松辽文学》杂志编辑,吉林 省作家协会文学院教务主任,《作家之路》副主编、主编,副编审。 现在吉林省作家协会从事专业创作,文学创作一级职称。先后出版有 诗集、儿童诗集、散文集《含笑的花蕾》、《快乐的小动物》、《森林城 的霓虹灯》、《白玫瑰·三角帆》、《寂寞的风景》、《为一片绿叶而歌》、 《彩绘新童谣》(分《摇篮曲》、《呀呀语》、《蹦蹦谣》、《拉手歌》四 集)、《裸语》等。《幽默童诗》获首届冰心儿童图书新作奖,《夜来香》 获上海第六届儿童文学园丁奖优秀作品奖,《布荒》获吉林省首届青 年文学奖,《快乐的小动物》获全国第二届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奖,《为 一片绿叶而歌》获全国第四届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奖,《彩绘新童谣》 (四集)获第十届中国图书奖、吉林省长白山图书一等奖。 薛卫民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书: 儿童诗集 《为一片绿叶而歌》 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1997 年出 版,获中国作家协会第四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薛卫民对孩子影响最大的文章: 儿童诗 《地球万岁》 入选全国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第八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 年版。被多家网站推荐介绍。 薛卫民对儿童文学创作的感受: 儿童文学是快乐的文学,阅读儿童文学快乐,创作儿童文学更快 乐。那是一种纯净的快乐,让人向上、向善、向雅,能与上帝相通的 快乐。 薛卫民对小作家挑战大作家活动的感悟和意见: 大作家不一定就大,小作家不一定就小,比如抬头望夜空,那大 的不一定就是大星星,那小的不一定就是小星星。《儿童文学》搞的 这个活动很好,它为热爱文学创作的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平 台和零距离体验的机会。 作者金波简介 金波(1935——),河北冀县人。儿童文学作家、副教授。著有 诗集《回声》、《红苹果》,散文诗集《妈妈的故事》等。 母子情爱是儿童文学创作中常见的主题,金波在开掘和表现时, 带上鲜明的个性特点。在本文中,他把这种母子情爱的表露,宣泄放 在孩子们游戏的场合里。 诗人把倾吐对母亲的挚爱之情和游戏结合起来了,一方面,显得 有了淡淡的情节,饶有情趣;另一方面,能够比较充分地显示孩子们 富有幻想的特点,还表现出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是孩子们所共有的, 打破了一个人沉思默想的格局。 诗人对孩子的飘忽不定、多变化、不那么连贯的心理特征表现得 很真切,他是用孩子的心来写孩子的。 美在《江南》 《江南》是一首选自《汉乐府》的古诗,描绘的是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 诗句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插图色彩鲜明,形象逼真,展现了一幅荡舟采莲、莲 叶田田、鱼戏莲叶的美丽画卷。可谓有景、有情、有韵,孩子们读来心情愉快, 朗朗上口,便于在读中陶冶儿童美的情操。根据课文特点,提出以下教学建议: 一、揭题激趣,感受美。 新课一开始,教师可凭借多媒体课件出示采莲图给学生看,请小朋友说说图 上画了些什么?你喜欢这幅图吗?为什么喜欢?待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可充满 感情地对学生说:“江南是个好地方,这里的孩子可以划着小船,来到湖面上采 莲,看活泼可爱的小鱼在莲叶间游玩嬉戏,大家想去吗?”小朋友们都喜欢去, 有的孩子会问:“怎么去?”教师顺势引导:“古人把采莲的情景写了一首诗,题 目叫《江南》,我们学好这首诗,不就去了一次采莲吗?”这一环节通过多媒体 课件展示的实在情境和教师绘声绘色描述的语言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把学 生们带入了课文,初步感受到了江南水乡的美景。 二、整体感知,再现美。 指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时候,可借助课文的插图。这一环节的教学可 这样设计: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1、自由读读诗句,说说课文写了什么?2、仔 细看看图画,说说图上画了什么?3、边读课文边看图,说说古诗中的哪些句子 能在图上找到?让学生结合诗句进行看图。交流讨论问题时引导学生联系前两行 诗句,观察小姑娘是怎样采莲的。周围的荷叶、荷花长得怎么样。再联系诗的后 五行,进一步观察莲叶间的小鱼是怎样游动的。在观察的基础上,把看到的画面 和诗句的内容连起来说一说,获得一个整体的印象。这样训练,学生的脑中会再 现出美丽的采莲画面,也就体会出了诗句中蕴含的美。 三、推敲词句,体会美。 经过上两个环节的训练,学生获得的美感是大概的、整体的。要让学生细细 体会诗句的美,还得通过细读课文,品词析句来完成。全诗共两句话,教学第一 句时,抓住“何田田”理解莲叶茂盛鲜亮的特点。教师让学生读课文后提问:什 么叫“何田田”?再看图,教师引导:现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湖的莲叶, 你想说些什么?学生会说,“莲叶真多呀!”“莲叶真美呀!”“莲叶又大又绿!”“满 湖的莲叶又大又绿,绿油油的,像一把把大伞,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在学生 交流后,教师引导朗读:“小朋友们说得真美。老师好像也划着小船,到了湖面 上。我们一起来把第一句读一读,看看能不能把莲叶的大,莲叶的绿,莲叶的美 读出来。”鼓励同学站起来,配上动作读。通过师生齐读,同桌互读,互评等形 式多样的练习,学生入情入境的表情,放彩的眼神,稚纯的语音,各异的动作, “何田田”一词在学生的脑海中已形象可感,这就悟出了文字间蕴含的美。教学 第二句时,抓住一个“戏”来细细推敲。教师首先进行这样的过渡引导:“莲叶 长得这么绿,这么好,莲花开了,结了莲子儿。采莲的人们划着小船,高高兴兴 地采收莲蓬。河里的小鱼呀,也乐开了。你看到小鱼了吗?”待学生看课件出示 的图后,让他们用一两句话,把湖里的小鱼的姿态说一说,他们会说:“小鱼真 可爱!”“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真可爱!”“小鱼正在水里你追我,我追你,它们在 做游戏呢!”教师根据回答板书“戏”字,请学生说出它的意思。然后提问:“莲 叶东,莲叶西,莲叶南,莲叶北”是什么意思?充分讨论后,教师口述鱼儿嬉戏 的情景,让学生表演一条条快活的小鱼,尽情“游来游去”。学生边表演边入情 入境地诵读,那洋溢喜悦的小脸,活泼可爱的动作,一下子把课堂推向了高潮。 鱼儿嬉戏的动态美、人们采莲时愉快的心情在这一品一议、一演一读中得到表现 得淋漓尽致。 解读《江南》 《江南》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之东, 鱼戏莲之西, 鱼戏莲之南, 鱼戏莲之北。 初读此诗,不但未能看到它的佳妙,反倒觉得诗中的“鱼戏莲之东,鱼戏莲 之西,鱼戏莲之南,鱼戏莲之北”,罗里啰嗦,似有重复之嫌。再度揣摩,骤然 发现:此诗之妙恰恰就在这看似拙朴之中。“鱼戏莲之东,鱼戏莲之西,鱼戏莲 之南,鱼戏莲之北”,乃“互文见义”的手法。它着意省去了眼见莲下的鱼儿忽 东、忽西、忽南、忽北而发出惊叹的采莲姑娘。 你看,就在那水面轻荡的小船之上,有一群欢乐的采莲女孩儿。她们边唱边 劳动。忽然,一位正在采莲的女孩儿发现了“鱼戏莲叶间”的情景,并发出了一 声惊叫。霎时间,船上的姑娘七嘴八舌,相继发出了“鱼戏莲之东!”“鱼戏莲之 西!”“鱼戏莲之南!”“鱼戏莲之北”的惊呼。于是,由惊喜发现而引发的叫声不 绝于耳,场面的热闹和劳动的欢悦,跃然纸上。手法的高妙,令人拍案叫绝。尤 其是在“鱼戏莲叶间”之后的那个冒号,从文面上标明了诗句的前引后发,足见 编者用心之良苦与高妙。 我们的先人不但早就知道最好的诗应该是“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 之意,见于言外。”(梅尧臣语)的道理,而且知道用省略“闲言助字”之法,提 掇出紧关物色的字样,形成画面的迭加,文意的辐射。读罢此诗,让人觉得:这 首汉代民歌就如同汉代的石雕一般,它不拘泥于细致、繁琐的刻画,而着意于捕 捉描写对象内在精神。在质朴、简练之中,不乏画龙点睛的精妙。 (教学反思参考 1)项链 《项链》是一篇语言优美的课文,通过课文对大海的描述要让学生产生对大 自然的喜爱之情,在课堂教学中继续利用随文识字、看拼音识字等方法学习生字, 学习课文时有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情境,通过图片让学生展开想象,感受大 海的美丽,激发孩子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朗读的部分要让孩子分层读课文,首先集体初读课文, 读熟文中生字词,其次跟着老师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最后分小组有感情的赛读课 文,让学生更深的体会大海之美。 上课时要抓住孩子的年龄特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创设愉悦,和谐的 学习气氛,一年级的孩子对很多事情还充满着好奇之心,需要激发孩子想知道, 想了解,想探索的欲望,在解读课文过程中合作探究学习字词,包括分析字的笔 顺结构,多音字等,从而更深的加强孩子在课堂上对生字词的记忆。 (教学反思参考 1)口耳目 1.激发学生识字的愿望。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采用多种有趣的形式识字,如请学生猜一猜, 指一指,连一连,给生字编儿歌等,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识记生字,使得本 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 2.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 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本节课伊 始,我没有直接给孩子们讲什么是象形字,而是采用拼图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己猜 想哪个身体部位和哪个字相连,然后同桌合作认一认。让学生在这种轻松的教学 环境下识字与交流,把学生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获取,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 的积极性。 (教学反思参考 1)四季 我个人认为一年级是规范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初始阶段,要充分利用 课堂教学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所以,平时教学中,我要求学生认真听、 会听,说话要完整、简单、明白,为学生的语言基本功打好基础。 在教学《四季》之前,我发现这篇课文采用拟人的手法,语言亲切、生动, 而且配以适当的图片,能启迪学生的想象空间,很适合对学生进行看图说话、模 仿课文写话等方面的口语训练。所以在预设教学环节时,我将这两个活动穿插在 教学过场中。在课后反思中,发现这两个活动还是非常有效的。 在教学中,边指导学生阅读,边引导学生认真观图,想象课文插图上的“小 鸟、青蛙、谷穗、雪人”还会说些什么?如:在教学第一小结时,启迪孩子们: “小鸟扇着翅膀除了说‘我是春天’之外,它还会说些什么呢?”孩子略加思考 之后,纷纷举手,有的说:“哇!春天真美丽!”“好红的花,绿的草呀。”“我喜 欢春天。”“终于可以出来透透气了。”……语言虽然简洁,但生动、有趣。 在学完课文之后,我本打算引导学生来模仿课文写《四季》,但考虑到学生第一 次接触,认知、年龄等方面的因素,所以改为“谈谈自己喜欢的季节。”“你喜欢 哪个季节?为什么?”孩子们交流的也非常热烈,有的说:“我喜欢夏天,不仅 可以听到青蛙叫,还可以听到蝉叫,我还跟哥哥去捕过蝉。”有的说“我喜欢秋 天,因为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有各种水果,我最喜欢吃水果了。”……在进行了 说话练习之后,再来指导学生将想象的画面画下来,学生兴趣盎然。 不足之处:本课教学虽然能激发学生说的欲望,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但也 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1、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语言还不够完整、简洁,需教 师引导;2、听说习惯仍需努力,不认真听别人发言、别人发言时乱插话等细节 方面仍需努力。3、个别孩子不主动参与交流。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更严密 地组织活动,带动每个孩子积极进行口语训练。 (教学反思参考 1)天地人 本节课设计重点体现在真正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识字,在快乐活动中识字。 1.多种方法识记,提高识字效率。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也是教学的难点。本节课以 6 个生字的识记为重点,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 思考识记生字的方法。在汇报的过程中,识字的方法变得多元化;在教师点拨的 过程中,识字的方法变得有效化。 2.教学目标中提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这种喜欢和愿望需要老 师在平时的教育中去激发和培养。比如在教学生字时,用生字卡片,让孩子们三 到四个人为一小组进行合作,想办法记字。创设情境识字。将情境带入课堂,将 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更多的活动空间。 (教学反思参考 1)对韵歌 1.采用学生喜爱的教学形式,充分利用多样灵活的识字载体,调动学生的多种感 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到汉字表意的丰富,提高了识字效率,扎实有 效地完成识字任务。 2.多种形式、扎实有效的读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在一次次读书、一次次交 流中落实到具体的语言文字上,使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 3.去“对”字,把“山清水秀”“柳绿桃红”变成新的创新形式。这不但有效地 帮助学生理解词义,而且潜移默化中激发了学生积累成语、诵读成语的兴趣,可 谓一举多得。 (教学反思参考 1)小书包 《小书包》由 6 个词语和一首轻快、活泼的儿歌组成。儿歌节奏明快,浅显 易懂,不仅展示了 “小书包”里的各种文具,还告诉学生这些学习用品是他们 读书写字的好伙伴,陪伴着他们的学习。从而引导学生要好好爱护这些“小伙 伴”,养成整理、爱惜文具的好习惯。 本课教学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猜谜语,激发兴趣 课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开课时, 以学生喜欢的猜谜语的形式引出小书包里的文具等学习用品,这样从学生的生活 实际入手,学生不仅认识这些学习用具,而且学在生活中自己识字,为学生理解 课文内容作好铺垫。 二、多样识字,扎实写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一学段要求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 字的愿望。一年级的孩子还没有自主识字的能力,为了给孩子们构建识字的意识, 培养学生识字的良好习惯,在识字教学中,针对不同类型、不同特征的生字,结 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创设各种有趣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 习活动,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字,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猜字谜等方 法,从而提高识字效率,让学生享受“学语文、用语文”的乐趣。 写字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笔顺、结构,然后范写,再让学生描红临写, 最后展示评价,给学生了正面的引导,孩子们都开始练字,只要发现老师书写不 规范的地方就直接指出,来看来孩子们真正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 三、动手实践,有序表达 经常听到家长说:孩子不会整理书包,书包里乱得像“纸篓”,家长只好每 天帮他整理书包。小学生这种毛病形成的原因就是因为在学前期家长包办一切, 未能培养起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所以,课堂上,开展了“整理书包”的游戏, 以培养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同时并引导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书包的。建议 学生用“先……接着……然后……最后……”这样的句式来说话。通过活动让孩子们 明白,书包内该放些什么、每天怎样整理书包,并知道整理书包的重要性,学习 整理书包,培养初步的责任意识。 四、存在不足之处 1.但由于一年级的学生说话时用词不够准确,语言表达不完整,针对这点,今后 还要加强口语交际训练,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2.在组织学生学习朗诵儿歌时,能够注重提醒学生对儿歌的情感处理,但是对于 儿歌、诗歌类的朗诵方式还需提高,完整但过于平淡。 (教学反思参考 1)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首美妙精巧、充满儿童情趣和幻想的儿童 诗。每当读到它,我就会想起小时候学习这首儿歌的情景。我们那个胖胖的,嗓 门特大的启蒙老师,拿着一本书,坐在讲台边,悠闲地挥舞着教鞭,要我们一遍 一遍的读,直读得滚瓜烂熟。读着读着,我的小小的心灵里就生出了许多的想象: 在晴朗的夜晚,蓝蓝的天空里有一弯月儿,周围是一闪一闪跳动的星星……时间 过去二十年,现在每当我读起这首儿歌,眼前就浮现出美妙的景象,心里就会响 起美丽的旋律,这些都得益于我的启蒙老师,那时没有先进的教学设备,只靠着 一张嘴,一支笔,而生发的教育魅力却能穿越时空,归根结底,让一首童谣如此 根深蒂固地根植于人心的方法却只有一个——朗读。 孩子在品读的过程中,我让品味叠词“弯弯的”“小小的”等的韵味,初步 感受到诗歌语言的美,并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诗句,再创设情景,我用动情的语言, 引导学生闭上眼睛,随着音乐轻轻的晃动身体,展开想象的翅膀,充分体验儿歌 的内容,感受美的意境。学生在美妙的音乐中享受着,当我叫孩子睁开眼睛时, 孩子们都告诉我他们刚刚飞出教室,飞上蓝天,我又趁势提问:“你看见了什么?” 有的同学说:“看见了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有的同学说:“我看见我坐在月亮 船上。”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展开议论,此时我并没有让学生想象的翅膀, 而是进行语言训练,“闪闪的星星像_____,蓝蓝的天空像________。”充分利用孩 子的想象进行语言训练。最了后,我让学生再一次美美地诵读这首儿歌,此时, 下课铃响起来了…… 回顾整堂课,教学目标都比较好的达到,教学重点得到了突出,想象美读的 难点也基本得以突破,但也留下不少遗憾,比如在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上,相对 于识字的时间,品读的时间稍稍仓促,在引导孩子说话的时候,当孩子说到“闪 闪的星星像月亮。”时,没有很好地指导孩子纠正,在教具的制作上,没有很好 地注意细节,导致一些字体偏小,操作起来不是很方便。 经过这一番梳理,让我更加明白:教师的教学理念要清晰,对教学的设计要 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这些想法和做法是适合此时此地的孩子们的。每一个教学 环节的设计都要围绕着教学目标,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实施都应有一定的指向性, 如此,才能说是有效的课堂。 (教学反思参考 1)影子 走进新课改实验班的课堂,你会亲身感觉到新课程理念正在被教师们所实践, 课堂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过去师讲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已悄然退场,随之而生的 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教互学的感人场景。我校杨丽玲老师的语文课令人耳 目一新,感受颇深。 一、导入新课,生动有趣 杨老师执教的是《影子》一课,课前,教师带领学生到校园里做踩影子的游 戏。上课铃声响,教师将同学们收扰于教室。趁着学生兴趣正浓,教师抓住进机, 谈话引题,“刚才我们做了踩影子的游戏,在玩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学 生争先恐后地回答:“有太阳才有影子”“我穿的是绿衣服影子却是黑的”“我跑 影子跑,我停影子停,影子总是跟着我”“影子时前时后,时左时右,时长时短” 等等,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揭示出课文的内容。流畅的简笔画,秀 丽的字迹,吸引着学生,也感染着听课的教师。课堂生机勃勃,学生兴趣盎然, 求知欲望强烈。 二、认字自悟,形式多样 课中,教师改变过去师教生写的死记硬背识字方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用形式多样的认字方式,让学生在自悟中认字学文。如:“看图认字,表演认字, 文中认字,抢答认字,看图猜字”等,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生动活泼。 三、朗读感悟,全员参与 教师采用范读、生齐读、分男分读、指名读、合作读、找朋友读等多种朗读 形式,体现了读通、读懂、读熟、读出感情的朗读层次,在读中感悟儿歌,使学 生学会了边读边想,在朗读与思考中培养了阅读能力。 四、实验领悟,合作交流 教师注重在课堂上让学生亲自实验,学生6人一组,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实验探索,课堂呈现出一派生动的活跃气氛。汇报时学生们说:“我用手电筒从 左照物体,影子在右边,影子比较长”、“我从上照,影子在下面,影子比较短” 等学生用自己的“眼睛”“亲自”获取知识,其乐无穷。 五、表演升华,体验快乐 课堂进入尾声,教师再次激趣说:“现在我们来做一项更有趣的手影游戏,看 谁表演得最好”学生们又一次活跃起来了。他们纷纷上台表演,一双双小手变成 了小鸟,小燕子、花蝴蝶、小狗、斑马、大公鸡、大灰狼。学生们一边说,一边 比划,那丰富的联想,形象逼真的表演,闪现出小小艺术家心灵手巧的聪明智慧。 孩子们沉浸在快乐之中,营造了一个民主、合作、愉悦的学习氛围,师生双方达 成到了情感的交融,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新课程以一股清新的风吹进了课堂,听课如沐春风,听课的感觉像春天。 (教学反思参考 1)日月明 中国的汉字非常有意思,很多都是由两个字合起来的,本篇课文就根据汉字 构字规律所编写的一首非常有趣的儿歌,读来朗朗上口。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必 须彻底摒弃单调的认读、繁琐的分析,巧妙地借助教材这一载体,精心设计多种 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朗读中自主识字,在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 1、创设情境愉悦地识字。《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识字写字”方面提出的 要求是“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此,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要力求 做到入情入境,牢牢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在实际教学中, 我通过看图、游戏等一系列识字活动,让学生在宽松、自然的状态下进入情境, 进入课文,去发现构字规律,掌握汉字结构,从而感悟汉字文化,积累语言文字。 2、以读为本读中感悟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 阅读实践。教学中,我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主动地去读,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读懂意思;兴致勃勃地去读,读出情感。以达到在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中认识汉 字,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 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3、小组交流合作探究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 展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 上,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以独立或随机组合的方式组成学习小组, 选择自己已经知道或者含糊不清的一些生字的意思,在小伙伴中进行交流,形成 人人争当小老师的局面。这样,同学之间互帮互学,深化了对知识的认识;大胆 交流,提高了交往能力。他们的团体合作意识被调动起来了,从而充分体验合作 的愉快。 4、提炼生活仿作创新提炼生活,想象模仿,是实现学生与文本对话的保证。教 学《日月明》之前,我引导学生当一回“小小调查员”,通过电脑、电视、画报、 儿歌等多种途径去了解汉字的特点,让他们在学习课文之前,就对课文内容有个 初步的了解,巧妙地架设起文本与生活的桥梁。在教学《日月明》时,我以课文 为凭借,由浅入深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识字经验,模仿课文中的句 式,进行语文训练,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丰富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开 启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灵活地处理教材,能较好地拓展语文教学的空间,有利 于让学生在广阔的生活中学语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在努力实践着让学 生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也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学反思参考 1)比尾巴 《比尾巴》是一首琅琅上口的儿歌,教案设计安排四个板块:自由读文、了 解大意;随文识字、介绍方法;看图学文、感情朗读;写字指导、拓展提高。但 这首儿歌很简单,孩子们一会儿就会背了,学生虽然觉得这篇课文有趣,会背之 后也就没有新鲜感可言。因此,我把课文延伸到课外,提出:“你们还知道哪些 动物尾巴的特点吗? 话音刚落,孩子们就滔滔不绝地讲开了,不但讲了尾巴的样子,有的还一 个劲地讲述尾巴的作用。比如小壁虎的尾巴,能长出新的尾巴。还有的补充松鼠 尾巴的用途:松鼠的尾巴在下雨的时候能当伞用,冬天当被子盖,从高处往下跳 时还可当降落伞用。看孩子们兴致勃勃,就因势利导要求孩子们借助课件自编儿 歌。学生表现非常精彩。有的编:谁的耳朵尖,谁的耳朵圆?谁的耳朵像把扇? 兔子的耳朵尖,熊猫的耳朵圆,大象的耳朵像把扇。谁的尾巴细?有的编:谁的 尾巴卷?谁的尾巴像把小剪刀?水牛的尾巴细。小狗的尾巴卷。燕子的尾巴像把 小剪刀。 阅读教学不应该只想到阅读课文,应该更多地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想象空 间。当孩子们带着对比尾巴喜悦的感受,学完这首诗歌时,老师也为此获得了更 多地信息和满足。 (教学反思参考 1)江南 课始,我出示中国地图,由我们泰州(江北)引出江南,让学生搞清楚江南 的具体方位,接着借助多媒体课件引领学生领略一下江南的美丽风光,然后说说 江南哪儿最美?这样学生就能让学生身临其境,激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充分感 受到江南的美,他们不由得陶醉其中,为下文的教学打下基础。 这篇课文不像我们平时学的现代儿歌那么容易理解,对于一年级刚刚接触到 课文的小朋友来说要理解这样一片乐府诗是非常困难的,但如果不理解课文,学 生就难以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只有让学生体会到诗的意境,感悟到语言的凝练之 美,才能有感情的朗读,所以这节课我重在培养孩子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全诗共两句话,教学第一句时,先出示图,让学生认识莲花、莲叶、莲蓬, 再让学生知道这儿的莲蓬特别多,从而引出“江南可采莲”,而“莲叶何田田“是 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学生不理解“何田田”,所以我借助图片让学生想 象莲叶的样子及莲叶茂盛的特点,这样孩子们就有点明白了,接着通过指名读、 做动作朗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学生入情入境的表情,放彩的眼神,稚纯的语音, “何田田”一词在学生的脑海中已形象可感,这就悟出了文字间蕴含的美。再有 课文要想熟读成诵,就必须反复地读。但我不提倡机械的反复读,因为这样做会 大大降低学生读书的兴趣,严重压制他们身心的发展。低年级学生的表现欲很强, 在指导背诵上,可以采用表演背的方法,对于这个学生应该很感兴趣,这样课堂 气氛就比较活跃,就可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第二个长句的教学中,我先出示图引导学生想想小鱼在荷塘里会干些什 么?学生顿时来了精神,纷纷举手发言,这样就能给孩子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让 他们放飞思想,尽情遨游,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接着再出示这样一个句式:荷 塘里,鱼儿有的像在( ),有的像在( ),还有的像在( )……,它们玩得( )。 这样又可以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真是一举两得。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所 以我接着让孩子从书中找出小鱼游戏的诗句并划出来,再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 学生自己感悟鱼儿游玩时的快乐、自在,这样孩子自然而然就体会到“戏”的妙 用了。 我觉得低年级孩子的思维方式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所以在教学时,我 结合他们的年龄特征,使用具体生动的语言,再让学生带上小鱼头饰,配上动作, 结合诗文中具体可感知的意像,引导学生再次朗读、背诵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 解。最后我还引导学生背一背自己知道的关于描写江南景色的诗文,并播放《忆 江南》这个视频,把本课学到的知识进行拓展。 (教学反思参考 1)画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画》这首古诗的教学不同于高年级,重点是引导小学 生在识字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多层次地读,在朗读中感知、感悟与品味, 范文之教学反思:《画》教学反思。下面将我在《画》这篇课文的教学反思如下: 1、读一读,初步感知 揭示课题后,我出示画面,放配乐朗读录音,为学生创设情境,并结合录音 朗读,指出读好古诗首要的是字音要读准,其次要读出节奏,读出古诗的韵味。 接着我让学生自由选择一种方法把课文读正确。学生或自己拼读,或同桌互读互 查读音,或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再逐个拼读过关等形式进行自读尝试。随后我组 织学生试读古诗并进行评议,在评议中纠正个别读错的字音。在学生的评议中我 借机出示本课生字,帮助学生掌握生字的读音。 2、做一做,感悟诗境 首先让学生看画面,我示范朗读,从而吸引学生的朗读兴趣在学生反复朗读 后渐渐进入诗的意境时,我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并根据个人的感悟作出相应的动作。 如读到“远看”学生把手放在额前,仿佛眺望远处,“近看”则低头下看,“花还 在”做花开的样子,“水无声”学生则自摆双手或与同桌对摆单手。这样学生在 看图、听读、伴读、表演中不知不觉悟出诗境而且也能因熟读而成诵。 3、演一演,拓展延伸 学生会背诵之后,我又指图说“谁来当个小诗人,边表演边给这幅画面配上 诗?”学生的情绪高涨,都想当小诗人体会做诗人的乐趣。于是我让学生各自作 准备,进一步激发读、诵乐趣。最后学生们纷纷走上讲台,又是演又是背,演的 尽情尽兴,背得韵味十足。 (教学反思参考 1)秋天 1.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和体会秋天的景物特征,通过 看拼音读、拼音汉字结合读、看汉字读、利用分段读、选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等多 种形式,调动学生的读书热情,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秋天的美丽,激发学生发现 美、寻找美的情趣,培养学生爱美的情操。 2.我在教学中采用了“随文识字”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学生们兴 趣盎然,纷纷说出了自己识记生字的好办法。教师通过字理识字,展现了丰富的 字理图,例如对“片”“大”的教学,增强了对生字的直观性、整体性认识,“秋” 字的字理故事激发了学生对汉字的喜爱之情,充分发挥了字理教学的重要作用。 (教学反思参考 1)雨点儿 在执教完《雨点儿》一课后,我发现在课上有两点考虑不充分,而耽误了时 间,影响了教学效果: 一、儿化音的指导。 受环境影响,平时学生无论在家还是在学校与人交流时,很少用到儿化音, 所以在学习《雨点儿》一课时,为了指导学生读好“雨点儿”一词花费了不少时 间,但效果并不显著。毕竟习惯一旦成形,再纠正就困难的多了。但在课上,我 有些急功近利,总想着一下就帮孩子们改正过来,所以这一环节较拖拉,浪费了 不少时间,其实这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完全可以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渗透此方面 的训练。 二、备学生不充分,没有提前化解难点。 《雨点儿》一文虽然篇幅不长,但朗读并不容易。首先文中有几处长句子: “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长出了红的花, 绿的草。”学生开始不知道怎么停顿,所以开始大部分孩子这几处都没有读好。 这是课前我所没有预设到的,没想到这几处是学生朗读的难点。等发现问题解决 问题之后又浪费了不少时间。 所以,要想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教师课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备课:备教材、 备学生,预设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突发事件。只有准备充分了,才能合理利用每一 分钟,从而达到堂堂高效。 (教学反思参考 1)青蛙写诗 《青蛙写诗》是一首轻快的儿童诗。作为新教材的新篇目,突出想象这一主 题,语言富有童趣,十分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今天,我进行了《青蛙写诗》第一课时的讲授。本课时以识字教学为重点,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通过这节课的讲授,一些感悟涌上心头,希 望可以和各位老师共勉。 首先,要把握学生特点,构建快乐课堂。一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这与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不谋而合,他们对图形、色彩、音乐的感知力比较敏锐。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充分把握这一特点,设计符合学生兴趣的课程,学生 学兴趣浓厚,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在讲授“四点底”这个偏旁时, 利用文章中的小雨点儿创设情境,拖动课件中的小雨点儿图案,摆成四点底的形 状,并配以儿歌“小雨点儿排好队,领头点左甩头,后面点右甩头,写在底部四 点底”,学生自然认清偏旁形状、记住偏旁名称,进而认识一串带有四点底的字。 学生在学这一部分内容时,十分好奇小雨点儿是怎么排队变成偏旁的,注意力自 然集中,情绪饱满,课堂也充满欢乐的氛围。 此外,还要重视学生阅读,培养语文素养。阅读教学作为语文学的重要环节, 每一位老师都要重视起来。开展一年级阅读教学要关注“读准确”,要把朗读有 意识地安排到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读字、读词、读句子、读段落、读文章, 层层递进,建立充满琅琅读书声的课堂。在《青蛙写诗》一课中,小青蛙写诗时 有很多小伙伴帮助它,小伙伴说了什么呢?我利用教师范读、齐读、男女生读、 扮演角色读等多种方式开展朗读教学,有效巩固所学生字,让学生读正确,在潜 移默化中提高学生阅读素养。但在本课第五小节的朗读指导中,我还有部分问题 需要加强。第五小节主要由一个“呱”字组成,中间由逗号、句号、省略号间隔 开,可见,标点符号在第五小节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加强 引导学生读准标点,体味不同标点的不同作用,从而鼓励学生进行思考,看到标 点符号后怎样停顿、怎样读出不同语气。不仅授之以鱼,更授之以渔。 (教学反思参考 2)项链 《项链》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通过描写大海的景色, 使我们感受到浪花的可爱、大海的美丽。在上这堂公开课结束时,老师们对我的 评价还不错。但是,我知道课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所以,现在我对这堂公开 课进行下反思总结,争取在以后的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年级小学生的语言正处于发展阶段,他们掌握的语言材料不多,不易完整 地表达他们的意思,更难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先引导学生学习本课生字,再引 导学生读课文中的语句,在反复熟读的基础上,教给他们回答问题的方法。 一、成功之处 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真正地动了起来。首先,小组讨论是基础,让全班同学 自主合作小组讨论,积极互相合作,多鼓励,多肯定,这个平时必须下到功夫, 让他们习惯成自然。 其次,就是小班化教学模式的运用。教师要兼顾到每个学 生,争取让每位学生都要参与到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不足之处 这次公开课之后,评课老师们指出了我的最大不足,我觉得也是我目前最大 的问题,那就是对学生的肯定不足。我们低年级学生本身就喜欢得到老师的肯定 和表扬,若不肯定自然会将其自信心更加削弱。以后最主要的方向,便是努力去 想办法去肯定学生,鼓励学生,在课堂实践中,去摸索出适合我们低年级学生的 教学方法。 总之,有了老师们的帮助,自己的不断总结反思,以后我将再接再厉,争取 能够取得更大的进步。 (教学反思参考 2)口耳目 我在教学识字的环节中我采用:看图读字——比形认字——识记生字的识字 方法。我先和学生一起学习了两三个生字,渗透了学习识字的方法,激发学生兴 趣,为其余生字的教学埋下伏笔。其他生字我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观察,在 合作交流中学会倾听他人发言,从中吸取他人的记字经验学习新字。 在识记字形的环节中我采用比较法教学“日”与“目”。学生观察“日”与“目” 的字形时,发现“日”字里面是一横,“目”字里面是两横,比较之后为了让学 生加深记忆,我提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学过这两个字,你能不能联系生活实际 加深对“日”与“目”的记忆,让学生思考了片刻,丁俊君同学主动站起来说: “老师,‘日’表示太阳,你看,天上太阳不就是一个吗?所以‘日’字里面只 有一横。‘目’表示眼睛,人与动物的眼睛有两只,所以‘目’字里面就有两横。” 这位同学自告奋勇的举动,恰如其分的解说,赢得其他同学自发的热烈的掌声。 教“禾”的字形时,王军举着小手说:木头的“木”加一撇就是禾苗的“禾”。 有的同学编儿歌,有的同学编谜语,有的同学做加减法识记生字等等。 这节课我真的被小小的一年级同学给折服了,折服于他们善于观察周围事物 的能力,折服于他们那种无所畏惧的精神。想一想,我所做的就是给了学生一个 机会,学生就给了我如此多的惊喜,我真是“不劳而获”啊。 (教学反思参考 2)四季 《四季》是一首简短有趣的儿歌。教学本课时,我参照了教参与许多教学实 例,并对自己设计的教学方案数易其稿,最终敲定教学方案。我认为针对一年级 的特点,我的教学有如下优点。 1、符合一年级教学要求,以识字读文为教学主要目标组织教学,突出了低年级 教学特点。 2、设计了许多有趣的游戏环节,学生能在游戏中进行识字熟记字形的学习,既 保证了学习目标的完成,也能针对学生年龄特点使学习变得生动有趣。 3、识字环节中,让学生体验到由易到难的渐进程序,越学越有成就感。 4、学生在课堂中体会到了合作学习,互相指导纠错的好处。读课文给同桌听, 同桌互相检查生字是否会读,会正确组词,是适合低年级合作学习的模式。 5、在看图学文中,针对学生特点,以指导感情朗读,带动作朗读为主,带动学 生从读中感悟文意。 6、课件设计有一定新意,画面美观,设计与教学方案紧密相扣,实用性较强。 不足之处有: 1、教师上课生字与课文教学侧重点不好把握。教学生字环节设计最后一节应以 词语形式出现。 2、缺少课间休息环节。 (教学反思参考 2)天地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 识字的愿望。要想让学生获得浓厚的识字兴趣,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以后的识字活 动中,这一节的识字体验尤为重要。然而,刚入校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尚未 形成,学习注意力维持时间尚短,学习兴趣容易被激发,也容易消散。因此,识 字教学必须建立在“趣味”的基础上,借助多种活动进行。 教学中我主要设计的识字方法有: 天:(1)联想识字。独体字,“大”字多一横就是“天”,“夫”字不出头也 是“天”。 (2)字理识字。象形字,出示图片,古时候“天”字像正面站着的“人” 形,用方框突出了人的头,引申为头顶以上的天空。 (3)组词识字:天上、每天、 天真。 地:(1)熟字加偏旁识字。左右结构,“也”字左边加个“土”。 (2)“加一 加”的方法识字。左边是“土”,右边是“也”,合起来就是“地”。 (3)组词 识字。大地、地面、土地。 他:(1)熟字加偏旁识字。左右结构,“也”字左边加个“亻”。 (2)“加一 加”的方法识字。左边是“亻”,右边是“也”,合起来就是“他”。 (3)组词 识字。他们、他人、他乡。(4)形近字比较识字。“地”和“他”的右边都是“也”, 字的左边不同,“他”与人有关,所以是“亻”,“地”与土有关,所以是“土”。 人:(1)数笔画识字。独体字,第一笔是撇,第二笔是捺。 (2)字理识字。象 形字,出示图片,古时候“人”字像一个人的侧视形象,头、臂、身、腿、足齐 全,突出了人直立行走和有手的特点。 (3)猜字谜识字。“天下一绝”或者“春 节放假三天”。 (4)组词识字。大人、人民、人们。 我:(1)联想识字。独体字,“找”字头上多一“撇”。 (2)组词识字。我们、 我的、我家。 你:(1)部件组合法识字。左右结构,“亻”加“尔”。 (2)组词识字。你的、 你们、你家。 这些识字方法刚开始使用时效果还不错,但等学生好奇劲过了以后,效果就 不那么明显了,针对此次课堂的情况我觉得一年级的孩子还是更喜欢在游戏中识 字,以后会在语文教学中多开发游戏识字项目,让孩子们在玩中就把识字目标完 成。 (教学反思参考 2)对韵歌 《对韵歌》是孩子们上一年级接触的第一首小儿歌,它的风格是通俗易懂, 简洁明快。儿歌里有七个二类字,三个一类字。班里大部分孩子都上过学前班, 儿歌里的二类字他们基本都认识,所以这节课的难点在于如何吸引孩子们的注意 力并让他们学到一些新的东西。 在设计教案的时候我把重点放到了识字教学上,并且让识字的形式多样化, 更加贴近孩子们的实际生活。我的识字教学环节一共用了三种方法。一、复习旧 知,在教学“对”这个字的时候我问孩子们在哪里见过或听过这个字,有的孩子 说在报纸上,有的孩子说作业全部正确老师会打对勾等等,在说的过程中我发现 孩子们的思维打开了,积极性也提高了。二、甲骨文猜字法,我把云、雨、鸟和 虫的甲骨文出示出来,让孩子们猜一猜每一个甲骨文相对应的汉字,并说一说自 己的理由,有一个孩子在说“鸟”字的时候说上面是小鸟的头,里面是它的眼睛, 下面是小鸟的身体和腿,孩子在学习汉字结构的同时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三、谜语猜字,在讲风字的时候我跟孩子们说我们还有一个生字宝宝有点害羞, 你们猜到它的名字它会出来呢,谜语很简单,但是孩子们一听猜谜语,一个个精 神都来了,保证了课堂效率。 改版后的课本要求一年级每节课写字的时间不少于十分钟,我的识字教学环 节用了十分钟左右,但是没有达到我想要的效果。原因有两点,一是我在跟孩子 们讲虫字的结构的时候让孩子们说写这个字的时候哪些地方容易出错,孩子们说 完以后我没有再次强调,导致书写的时候有些同学记住这一点忘了另外一点。二 是我找了两个同学的字在展台上展示过以后,只让孩子们评价了一下,并没有让 他们再次修改,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没有让孩子们再次地修改, 所以虫字的写法没有得到及时的巩固。 我很感谢帮我听课修改教案的老师们,作为一个新教师,在刚刚讲课的时候 我有些手足无措,但是姐姐们耐心地引导我,热心地给我出主意,教我许多教学 上的方法,一节课凝聚了一个组老师的力量,感恩东关团队,我会继续加油,为 东关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反思参考 2)小书包 本节课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爱惜自己的文具,提高孩子的自理能 力,培养孩子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现在很多孩子自理能力较差, 对于自己的学习用品、玩具等都不知道如何整理。因此,老师教学时可在课堂上 开展整理小书包的活动,活动目标是:1.熟悉、了解书包及常见文具用品的名称 与用途,在操作中学习有条理地整理小书包。2.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做小学生的 愉快感。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谜语导入增强学生的学习情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字记字,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增添了快乐。以多种形式的 阅读及扩词训练,引导学生积累词语。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学生口头表达能 力的培养。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使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成 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反思参考 2)小小的船 上完《小小的船》一课后,我细细反思,认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一、注重激发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节课我从猜 谜语入手,来调动学生的兴趣。我在出示课题的同时,从关键字“船”入手,教 学生感悟在“船”的前面加上“小小的”是什么感觉,让学生学会轻轻地读课题, 把它读的小小的,美美的,轻轻的,引发其深入理解课文的热望,使其觉得亲切 自然,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注重识字教学。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识字教学是一个重点,也是一 个难点。在巩固生字和指导书写环节,我把学生看作识字的主体,把识字的主动 权还给学生,努力调动学生的感知和积极性,引导学生:“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 的?”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实践证明,在掌握一定的识字技巧后,学生潜在的创 造能量会得到很好的发挥,想出许多好的识字方法,如加一加,猜一猜等。而在 指导书写环节,我注重学生观察能力和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让他们从小养成认 真写字,正确写字的好习惯。 三、注重朗读感悟。课文的朗读作为语文教学的永恒主题,应贯穿在教学的 全过程。在本课教学中,我遵循新课标提出的以“朗读为主”,从读正确,到读 通顺,再到美读,最后熟读成诵,步步升入,升华情感,享受朗读的快乐。 四、注重拓展想象。遥远的星空总会给人无数美好的遐想,特别在充满童真 的儿童心目中,那就是一首美丽的诗。在本文的教学中,启发他们想象“弯弯的 月儿像小船,那么蓝蓝的天空像什么?闪闪的星星呢?”此时,学生一个个的创 新思维,便像旭日东升、霞光万道,发散在各自的想象世界之中,进一步激发他 们对美丽夜空的向往,和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当然,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1、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忽视 了学生语言的完整性,没有强调学生说完整的话;2、激励性的语言过于单调, 虽说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但老师表现不够幽默。 (教学反思参考 2)影子 1、在教学中,我注意了从生活现象入手,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感性的情景进行教学, 不仅有效地利用了生活资源,在课堂中营造了浓厚的生活氛围,而且把学习语文 与认识事物紧密结合起来,调动了学习热情,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小 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之间互相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小组的学习交流,学生 解决了问题,获得了知识,体验了成功。 3、自主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质疑,更有效 地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培养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思维能力。 它不仅让孩子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而且激发起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激活 了课堂教学氛围。 (教学反思参考 2)日月明 首先,因为本课都是一些会意字,在备课时认为学生借助韵文在读书过程中 就能明白会意字的构字特点,所以对于本课的生字并没有进行详细的讲解高估了 学生的实际水平。 其次,在处理本课生字上与以往相比过于仓促,学生认读时间短、形式单一, 以至于拿出某个生字,还有部分学生不认识。 鉴于以上不足,再来教学这样的会意字,我会做好以下工作: 1、首先结合韵文让学生明白会意字的构字特点,:以“明”为例,先引导学生了 解“日”“月”所表达的事物,再进一步引导太阳也好,月亮也好,它们都会发 光,给人带来光明,所以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就成了“明”。 2、结合汉字字形“表意”的特点进行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会意字最 大的特点就是字形表意,例如:“休”字,一人靠在树上歇歇脚,就是“休”字。 联系字义识记和分辨字形这种方法比较简便,经过一段时间的示范引导,学生就 能基本掌握。学生掌握了这种方法,他们就能自主识字,提高识字能力。 3、拓展延伸。汉字是非常有意思的,但对孩子来说,却是非常抽象的,如何将 抽象的字符变得有意思起来,在结合汉字的构字特点、基本规律的同时,增强识 记的趣味性是非常有必要的。《日月明》这一课,学完文中的会意字,还可以拓 展想一想:自己认识的、熟悉的还有哪些类似的字。如:三口品,三日晶等等。 识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对于枯燥的事物,人们的情绪总是消极和被动的。如 果孩子们一味地被动识字,不仅识字的效率低,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思维 的发展。因此,我想一定要在起步阶段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 充分调动起儿童识字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去体验识字的乐趣,只有这样,学生 才能乐于识字,主动识字。 (教学反思参考 2)比尾巴 关于课前备课:我们级部选择了课题之后,曾经多次集体研讨备课,最后将 课的整体环节设计确定下来:导入新课、识记生字、朗读感悟、拓展延伸、总结 全文,一切很自然的就形成在自己的脑海中,剩下的问题就是怎样把每一个环节 很自然的衔接起来,成为一体。我借鉴了网络上的一些设计,用运动会的流程来 实现环节之间的衔接,宣布运动员入场引出动物的名字;宣布比赛项目引出问句; 宣布比赛结果引出答句。孩子对于小动物本来就很有兴趣,而且运动会孩子也经 历过,对于运动会的大体流程孩子也不陌生,所以这样的设计,比较符合孩子的 生活实际。 在解决生字的问题上,我决定采用小老师领读、交流方法,对比识记等方式 来落实识字目标。本节课的写字环节我安排的是书写“云和公”,练写巩固“撇 折”。另外还设计“( )的尾巴( )”这样的练习,拓展孩子的思维,锻炼 孩子的表达能力。 课前对于这样的设计还比较满意。但课堂是门遗憾的艺术,我的课堂同样不可避 免地留下了一些遗憾: 一、因为自己内心有些浮躁,有些环节是施而不实,孩子们还没有真正地进 入,就被我又拖到了下个环节。比如:在识字环节,比较“把和巴”时,就没有 很好地引导孩子通过观察找规律识记,结果孩子还把“巴”读成“尾”,说明了 识记效果不理想。 二、在指导孩子朗读问句、答句时,有些乱,指导的层次性不够强,评价不 够到位,孩子的朗读兴趣没有平时课堂上那么浓,朗读能力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提 升。 三、由于事先准备不够充分,再加上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有限。所以时间掌 握的不好,后面的写字环节还没有得到落实。 我深知高效的课堂不是一时就能造就的,功夫应下在平时每一节课,今后我 会多学多钻,不断努力的。 (教学反思参考 2)江南 在教学第一课时时,我主要抓住孩子们对诗歌的整体把握,知道诗中描绘的 是怎么样一幅场景,以及对“莲叶何田田”及“戏”字等重点词句的解读。 首先,让孩子在已学拼音的基础上,自由练读诗句,并提出练读要求:将自 己识读有困难的字圈出来,重点练读。然后在小组间比一比谁的朗读最标准,声 音响亮且落落大方, 充分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逐句教学的过程中,主要采用图文 结合的方式,通过大量的图片让学生视觉感知荷塘的美丽,体会“莲叶何田田” 的中莲叶的多与美。并经由播放动画“鱼戏莲叶间”,让孩子们在动态中感知鱼 儿的自由自在与悠然自得。最后,如何才能让孩子们准确记住诗中的四个方位词, 我采用的方式是动作配合。每个小朋友伸出自己的小手,分别向“东、西、南、 北”不同的方向作小鱼状“游走”,经过多次的动作游戏练习,孩子们都能在教 室内准确辨别和掌握各个方向,同时也感受到了鱼儿们的快乐。总的来说,这是 我自己上得比较生动的一课,课堂气氛也较为活跃。 然而,当我听完师傅华老师的展示课后,发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还是有 很多。 华老师的课堂,生动活泼、意境优美,充满着童真童趣。简笔绘画带出问题: 猜猜老师画的是什么,世界上最长的江是哪条?充分勾起了孩子们的好奇心,调 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引出课题。手绘图片贴出意境:在孩子们读课文的同 时,从莲叶到莲花,从莲花到莲藕再到小鱼,一幅美丽的鱼戏荷塘图就展现在了 我们眼前,整个教室顿时鲜亮了起来!看着生动的图片,配上悠扬的音乐,孩子 们韵味十足的朗读将每一位老师都带入了那热闹而美丽的荷塘深处。识字教学生 动实用:长江里水多,“三点水”加“工”就快速地记住了“江”的字形;鱼儿 的图片与生字“鱼”结合教学,让孩子在学习象形字“鱼”的同时,脑海中有了 形象的记忆。游戏辨向、学以致用:请小朋友们做一回小鱼,快乐地游向“东、 西、南、北”不同的方向,在游戏中体会鱼儿的欢快。 这种细致认真的备课精神,多种教学手法的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教学基本 功的扎实韧劲,我都应该虚心请教、认真学习。并努力从关注自我成长中走出, 还给学生一个真正自主、完整的课堂。 (教学反思参考 2)画 今天教学阅读课文第一篇《画》。这是一首谜语诗。早读时我领着学生读了两 遍。一上课,我给学生出了两个简单的谜语“千条线,万条线,掉进河里看不见。” 学生猜出是“雨水”。“上边毛,下边毛,中间有颗黑葡萄。”通过猜谜语,学 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这时,我用很小的声音在给大家出个谜语“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学生一下子就猜出是“画”。趁着学 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给这首古诗编动作,学生兴趣盎然,编出来向远看的动 作,近处侧耳倾听的动作,春天过去了花还在盛开的动作。人走近了,人赶鸟, 鸟仍不走的动作。通过这些灵动的动作的配合,学生上课想玩儿一样轻松有趣。 我鼓励动作做得好的学生在讲台前带着全班学生读课文、背课文,做动作。 完成了读书课文任务后,又让学生用手指着字读了两遍。抽出文中要认识的 12 个生字,学生通过学前班的学习,加上古诗朗读时的学习,这些字基本都认识。 我又加了“画”这个生字让学生学,想想如何记住这些字,学生用了加一加,比 一比等方法进行记忆。效果较好。 接着我又复习了前边所学的反义词,让学生找找本课中的反义词,学生迅速 找出了“远——近”“有——无”“来——去”三组反义词。教学中,通过复习 铺垫,学生基本能很快通过自主学习,自主阅读得到新知。 在这节课即将结束的时候,我让学生总结这节课都有哪些收获时,学生说认 识了 12 个生字,会读会背课文,能从文中找出三组反义词等。我也接着对反义 词进行了拓展练习“黑——白“”晚——早“”前——后“等。通过调动学生学 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在轻松愉悦中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教学反思参考 2)秋天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在教学设计的初始,我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感受秋天的特点。教 学中采用“集中识字”的方法,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培养学生独立识记生字的能 力,发挥小组合作的重要作用,教师随机引导,通过字理识字、猜谜语识字等拓 展识字方法,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在巩固识字效果阶段,注重运用多种游戏形式, 让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得到了快乐。阅读教学中,注重对借助课文插图想象画面、 抓住关键词语积累背诵等学习方法的指导。 课后我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观察秋天的美丽景色,可以通过“说一说、画一 画、写一写”的方式来表达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教学反思参考 2)雨点儿 《雨点儿》是一篇科学童话,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 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雨水滋润了万物,花儿更红了,草儿更绿了。课文 用了拟人的方法,让学生感悟雨点能给大自然带来无限生机,激发学生对大自然 的喜爱。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 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 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充分尊重学生 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一年 级的基本任务是识字学词,读通读顺读好课文,并注意积累语言。 首先,把识字融入到句子教学中。 我遵循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把识字解词、读句学文有机地结合起来。 如在学习第一句: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这句话中有很多的词语: 数不清、云彩、飘落等,我把这些词语的学习放在句子教学中穿插进行,巧妙地 连接,这样既不会断了文章情感学习的线,也使词语教学不显得枯燥乏味,从而 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与生字反复见面,从整体上把 握字形。同时在课上注意渗透一些识字知识和识字方法,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 的方法来认识汉字,培养了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感悟课文的过程中,我重点让学生理解两个词语:“数不清” 和“飘落” 当学生读到“数不清的雨点从云彩里飘落下来。”一句时,我问学生:“课文里 说什么数不清?你们还知道什么东西也是数不清的”?学生纷纷举手说出不同 的答案。有的说“落叶”有的说“星星”还有的说“头发、羽毛”等。在学生理 解“飘落”一词后,能仿照文中的句子进行说话练习。如:“秋天到了,树叶从 树上飘落下来。”“冬天到了,雪花从天上飘落下来。”这样,学生不但理解了 词语,而且还学会运用这些词语。收到预期的效果。 其次,注重朗读的体验和朗读的指导 开课伊始,放手让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请学生说说:读了课文知道了些什 么?学生的生活体验、认知水平是有差异的,在设计中教师不设定统一的感知目 标,而是放手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后交流,知道什么说什么,了解多少说多少。这 样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交流互补,感知由模糊到清晰,由量变到质变。设计还 让学生把自己的学习成果表达出来,与他人分享,就是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学习 的价值,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主人翁意识。 (教学反思参考 2)青蛙写诗 《青蛙写诗》,文中以物拟人,生动地描绘了青蛙在下雨天“呱呱呱”叫着作 诗的情景,本节课以此为情节学习生字,同时初步认识和了解三种标点符号。教 材内容富于童趣,富于想象,富于创造,同时也为教师创造性教学留下广阔的空 间。 依据教材及学生学习特点,我对本课教学设计以鲜明的图画、生动的诗歌为识 字载体,将阅读和识字教学相融合。立足学生丰富的生活,引导学生掌握汉字的 构字规律,运用多种方法饶有趣味的、形象生动的识字。充分优化教学资源,树 立大语文观念,对教材进行了适当拓展延伸,丰富教学内容。 回忆上课的过程,有很多时候课前预设同课上生成是不相符的,它需要灵活的 教学机智来很好地完成。 1、和学生互动自然,和谐。课堂上尊重了每一个学生,尽力体现了教师的爱, 以情感人。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说的机会。 2、识字教学落实得较好,巧妙地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培养了学生主动识字、 自主识字的兴趣和愿望。 3、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朗读,创设多情境体验、想象、感悟,学生学得生 动活泼,读得有感情。 不足:从这节课的教学来看,我认为合作学习没有引起我的重视,更没有发挥 应有的作用,在教学生字的过程中,可以让同桌互相考考认字情况,也可以共同 讨论识字方法。我以前总认为他们太小,不会合作和讨论,所以这样的教学环节 安排的少,但我想老师要是不引导,孩子就永远不会,有时我太低估孩子的能力, 其实他们经常给我带来惊喜,所以我今后要多为孩子们创造展示能力的机会。课 堂巩固生字的时间太少,个别学生掌握不好,如果前面在说记忆方法时再少用一 些时间,后面就会多一些巩固的时间,这一点是老师没有调控好,以后要避免类 似的事情发生。总之,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会不断总结自己,提高自己。 (教学反思参考 3)项链 小学语文新课标提出:“小学语文课程是一门关于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 践性课程。”这就说明小学语文教学最终归宿是指向于语言文字运用。因此,在 教学中,我们要细读文本,恰当地选择好文本中的语言训练点,培养学生运用语 言的能力。下面就结合《项链》一课的教学谈谈体会。 一、巧抓叠词 叠音词是重复同一个音节所构造的词,具有形象性、确切性和音乐性的特点。 《项链》一课,运用到叠音词:“蓝蓝的、黄黄的、小小的”,这三个叠音词使大 海、沙滩、海螺和贝壳的特征更加形象,表达的意思也更加确切。这样表达,读 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另外,还表达了作者 对大海、沙滩、海螺和贝壳那种喜爱之情。之前在《四季》一课进行过练习,本 节课只是进行练习巩固一下,检测学生对叠词掌握情况。 二、巧学“的”字用法 《项链》一课课后题第二题就是让学生学会“的”字用法。从“金黄的、雪 白的、快活的”这三个词语中让学生谈发现,引出“的”字用法,以此扩展“地、 得”的用法,只是渗透不做深入讲解。让学生在练习中明白“的”后面搭配的词 语是事物,即名词,他们在修饰事物的颜色、特点、样子等特征。 三、巧用“又……又……” 《项链》一课在第一自然段出现了“又宽又远”“又长又软”这两个词语,这 个语言训练点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为了增加孩子们的词汇量, 能正确运用词语,由此我进行了训练,孩子们积极踊跃,“又大又圆、又细又长…..” 正在我们说的很开心的时候,一个孩子说出了“又大又小”这个词,其他孩子也 没有质疑,认为是正确的,我说:“你在哪里见过又大又小的东西?”孩子们搜 肠刮肚,也没有找到,他们明白了没有这样的事物,这样的词语也是不存在的。 为了巩固,引导学生发现教室里的事物,“教室里有又细又长的什么?”“教室里 还有又……又……的什么?”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快活地说着自己的答案。通 过这样的环节,对“又……又……”这一结构的词语,学生不仅已经会准确填写, 而且还在不经意间学会了运用。 总而言之,在教学中我们要用足教材,深挖文本中的语言训练点,落实到位, 让学生做到一课一得,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会更有实效,才能把语文课上出“语文 味”来。 (教学反思参考 3)口耳目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教是为了达到不教。”这课完全可以放手大胆的让学生 自己学习生字,让学生们自己感受到独立学习的快乐,为以后的自主学习打下良 好的基础。 我在课堂上大胆地进行生字教学。我重点选择了有代表性的“目”字,先看 图说目,一方面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说话能力;接着看图比 字,告诉学生这是古代人写的字,进而比较古字和图的相似处,让学生初步了解 象形字的由来:古人根据图画画出来的,因而字和图画很像;最后出示演变到现 在的目字,比较目和目图的相似处。“目”教学完后,我让学生自己学习其他的 象形字,教师在旁边辅导学生学习。当学生感受到了象形字的奇妙后,为了更加 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字的热爱,我又给学生讲了仓颉造字的传说。从学生们的眼神 中我感受到了学生们内心的渴望--- 去认识、了解更多的语言文字。 上完这节课后,我认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不错。尤 其是口头组词,可以看出学生的知识储备非常丰富的。但是这节课离自己设想的 预期效果还是有点差距,留下了一丝遗憾。 教学相长,我以后会更加努力学习相关教学理论和探索教学策略,来指导自己 的教学实践。 (教学反思参考 3)四季 《四季》是新教材中一篇有趣的课文,它以儿歌的形式,通过四季代表性事 物的描述,表现了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文章语言亲切生动、文字优美, 并且四幅插图色彩艳丽,适合朗读且能很好地体现新课标理念。 一、实施教学时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设计 1、以学生有层次的读课文,代替教师的讲解: 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一系列有层次的读。初读正音──再读认字──熟读理解 ──选读朗诵,通过变换各种形式进行朗读,帮助学生尽快地熟悉课文,理解和 运用语言。 2、在情境中识字,提高生字的复现率: 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引导孩子去读:读图上的字、读词组、读句子、读 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汉字不断地自然复现,每次的出现又有一定的层次──从有 拼音到无拼音,无意中使汉字得到巩固。 3、以情带学,自然地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引导孩子去欣赏四季优美的图片,接着让学生说说 自己喜欢哪个季节和喜欢的理由,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情感体验拉近与课文之间 的距离;然后设置如下情境: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季节中的一处景观或其它事物 自己编儿歌进行扩展练习,使学生体验大自然的美丽和奇妙。 二、经过了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却并没有想象中的好,存在着不足需要在今后 的教学中吸取教训 1、过分注重朗读教学: 本次教学中的较大失误,是上《四季》之前就高估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对学 生的朗读水平没有做到真正的心中有数。以至教学时没有真正让学生通过有层次 的读课文来理解课文,运用语言。 2、课堂环节不紧凑,未能真正做到抓住学生的兴趣教学: 学生对读的不感兴趣,再加上本节课的其它环节不能及时跟上辅助,使得教 学节奏过慢,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语言的兴趣,更谈不上让学生在情境中 识字。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一年级教学的年龄特点与教材特点,在课堂教学设 计与课堂教学实效的结合上下更多的功夫。 (教学反思参考 3)天地人 本节课设计重点体现“三务实”,即思想务实、设计务实、过程务实。真正 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识字,在快乐活动中识字。 1.多种方法识记,提高识字效率。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也是教学的难点。本节课以 6 个生字的识记为重点,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 思考识记生字的方法。在汇报的过程中,识字的方法变得多元化;在教师点拨的 过程中,识字的方法变得有效化。 2.《语文课程标准》在低年级的教学目标中提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 愿望。这种喜欢和愿望需要老师在平时的教育中去激发和培养。比如在教学生字 时,用生字卡片,让孩子们三到四个人为一小组进行合作,想办法记字。播放《你、 我、他》视频童谣,创设情境识字。将情境带入课堂,将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 更多的活动空间。 (教学反思参考 3)对韵歌 《对韵歌》是以对对子的小韵文出现的,读来琅琅上口。教学这首诗歌前我 先带领学生复习音节,因为学生已有前面几课的拼音储备,所以我采用各用形式, 放手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练习拼读音节。例如:采用“识字带拼音”的方法拼读音 节,以更好的帮助学生通过熟字认识字母和音节,学习拼读。 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能 力,再次学习《对韵歌》时,通过初步渗透《对韵歌》“意思相对,字数相同” 的基本特点,让学生逐渐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教学《对韵歌》时,我采用多种 形式让学生在反复地朗读中识字,并在读中感悟,同时借助多媒体调动学生学习 的积极性,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和自然现象。 遗憾的是本次教学设计的内容过多,时间把握不到位,可以在学生了解韵文 内容后升华主题---我们应如何爱护大自然,最后教师总结以此结束本课教学。 (教学反思参考 3)小书包 在本节课中,我以谜语导入增强学生的学习情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如: (1)小黑人儿细又长,穿着木头花衣裳。画画写字它全会,就是不会把歌唱。 (铅笔) (2)像糖不是糖,有长也有方,帮你改错字,它可不怕脏。(橡皮) (3)小方盒,薄又薄,里面知识可真多!(书) (4)有方有圆,有高有矮,肚里有笔,书包中藏。(笔袋)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字记字,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增添了快乐。以多种形 式的阅读及扩词训练,引导学生积累词语。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学生口头表 达能力的培养。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使学生在课堂上真 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反思参考 3)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一课是叶圣陶先生的一篇小韵文,语言优美,琅琅上口;形象 生动,富于想象;韵律和谐,富有音乐节奏感。在教学中,我时时刻刻关注着: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一理念, 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猜谜激趣,导入新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趣味识字; 品读课文,像想中创新。并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发 挥学生的想像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感。上完课后,我觉得颇有感悟。 一、走近生活,创设体验情境 "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为了实现语文的生活 化,导入新课时,我让学生交流平时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样的?"一石激起千层浪。 "一只只小手"唰"地举起在桌子上,有的说:"我看到的月亮"像香蕉""像月饼""像 大玉盘""像个半圆""像眉毛"……学生的答案千奇百怪,这些都是学生已有的生活 积累,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加强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我认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感情得到升 华。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读,才能读出情,读出趣呢?在本课的教学当中,我 设置了这样的情境:先放儿歌《小小的船》学生听的很有趣,这时,我问:“你 们喜欢这首歌吗?想学吗?这恰巧是我们要学的课文。”学生非常高兴,兴趣被 调动起来。在读的过程中,我灵活变换形式朗读,有范读、自由读、齐读、男女 生比赛读、闭着眼睛想像读等等。学“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一句时,我就采用 了比较读的方式,用原句与“弯的月儿小的船”比较,问学生:“你觉得哪句话 好?”学生一一说,认为只有一个弯字不美,显得别扭,弯弯的好听,能想象出 它的样子。我让他们反复读,在我的范读引导和自己的感悟下读的好极了,脸上 洋溢着笑容。 三、读与思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不断提高学生读的水平时,我想语文课仅仅靠读不行,还应引导学生思考。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可见,语文教学中,读与思相辅相成, 我常常鼓励提问的孩子,有问才有思。在《小小的船》一课的教学中,我先让学 生到诗歌中去寻求问题,提出问题。通过朗读、思考、查找资料,师生共同解决 问题,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训练。 四、重视体验,让个性飞扬 在教学时,我注意引导学生用心去思考祖国语言文字,用"心去咀嚼语言文字 的美,去体验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这种体验,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而 应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自己去感悟体验。如引导学生比较读句子 1“弯弯 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2“弯的月儿小的船,小的船儿两头尖。” (读一读,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学生在比较读中感 悟了语言的美,月儿的可爱。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我鼓励学生发表议论,用 个性化的语言发表见解。有的同学说:蓝蓝的天空像大海。有的同学说弯弯的月 儿小小的船多美啊!有的同学说:闪闪的星星就像一双双眼睛"……孩子们不知不 觉陶醉在天真,烂漫的世界中。 (教学反思参考 3)影子 《影子》是一首以生活现象为题材的儿童诗。影子是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 是人类形影不离的朋友,课文以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孩子们介绍了“影 子”和“人”总是“形影不离”这一重要特点。 课前,我利用投影仪让孩子们玩做手影的游戏。活泼的小狗、展翅的雄鹰、 鸟妈妈喂食小鸟……孩子们用灵巧的双手摆弄出一个个俏皮可爱的影子。(通过游 戏激发孩子们对影子的亲切感,为学习课文奠定感情基础。) 我(故作疑惑):你们的小手怎么跑到大屏幕上去了,而且还能变出这么多有 趣的图案来? 孩子们(迫不及待、七嘴八舌):这是影子;这是手影…… 哈哈,果然中了我的圈套,给你们玩游戏,就等你们这句话呢。我暗喜。 我:那你们知道为什么会有影子吗? 孩子们根据以往的生活经验各抒己见,也能说出些关于影子的大概来。 我:你们喜欢影子吗?为什么? 生 1:喜欢,因为影子很可爱。生 2:喜欢,因为影子很活泼。生 3:喜欢, 因为影子很调皮。生 4:我很喜欢影子,因为影子常常跟着我,就像一条小黑狗。 生 5:喜欢,因为影子是我的好朋友。(显然,生 4、生 5 课前作了充分的预习, 能用文中的句子来回答。但是句子虽然生动,对于孩子来说,还是有点抽象,理 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我:大家都很喜欢影子,有些小朋友还跟影子成了好朋友,真让人羡慕。影 子跟你一起出门的时候,他会走在你的哪一边呢? 我叫了四个学生回答,刚好是四个喜欢“求异”的孩子,他们给我的答案各 不相同,有前、有后、有左、有右。这正是我想要的最理想的答案。 我:看来影子真的很调皮,你的影子朋友为什么走在你的前(后、左、右) 边? 四个孩子都被这个问题难倒了。边上很多小朋友跃跃欲试地想帮他们,但都 不能把问题解释清楚。 在备课中,我已经预料到这会成为本课教学的难点。原本设计了一个在户外 “踩影子”的游戏,把课文内容化抽象为直观,让孩子们边玩边观察、思考,边 玩边理解课文内容。可那几日,天不作美,太阳公公天天躲着我们。怎么办?把 我所知道的知识直接灌输给他们?显然,这样做有悖于新课程提出的“积极倡导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理念。在孩子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被充分调动 的关键时刻,他们需要一大片天空来放飞思维的风筝,我如何给他们创造一个探 究的空间呢?灵机一动,我在课堂中央拉开一张桌子,拉上所有窗帘,打开一盏 日光灯,让一个孩子站了上去,我让站在上面的孩子转身,其他的孩子则仔细观 察影子位子的变化。通过这个活动,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能把刚才的问题解释清楚 了。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作为教师,应该寻找一切有利的 条件、设施,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创造自由探究的氛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 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创造。让学生在积极主动 的自我发现、自我实践中学知识,培养创新思维 (教学反思参考 3)比尾巴 本学期我上的公开课是一年级语文课文第 6 课《比尾巴》。在孩子的眼中,小 动物是他们最亲近的朋友。本课采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的尾巴特 点,而且配有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图。课文语言简明易懂,琅琅上口,极富儿童情 趣,能引起学生学习、朗读的欲望,还能引起学生观察其它动物尾巴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每个环节的衔接,并且用适当的语言把它们串起来, 如,一开始,我采用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今天动物园里可热 闹了!小动物们要开展一项比赛,邀请每个小朋友做裁判。究竟是一项什么比赛 呢?”一下子把同学们的吸引力给集中了,同学们的眼睛“嗖”的一下全盯住我, 很想知道答案。在读课文的时候,我先给学生一个问题:到底有哪些动物来“比 尾巴”呢?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读了课文去解决问题。到了最后的时候, 我用这样的语句穿插:“同学们学得很认真,老师决定奖励你们!”学生眼前一亮, 我不失时机地马上说:“送一首很好听的歌曲给你们。” 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要指导学生读好问句。在教学时,除了老师 范读、录音范读之外,我还根据问句的特点,指导学生把句子最后的一个字音扬 上去,还用了一个往上的手势给予提示,让学生自己练习,同座位互相学习等办 法去解决难点。新课标的要求是要学科综合,我在教学当中也注意和美术与音乐 结合。在学习各种动物名称时,我及时出现相应的动物图案,让学生字词和动物 样子结合起来,整体认识。课件还配有歌曲,一边看着漂亮的动画一边拍手唱歌, 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更高涨了。 (教学反思参考 3)江南 1.识字:第一课时中,通过同桌对读正音、交流识字方法、开火车组词来认识生 字,但没有做到每个字都让学生说一句话;第二课时,通过带拼音全班齐读生字、 小组合作读生字卡、识字游戏等方式复习巩固。大部分学生能掌握生字,少数学 生不能认读“莲、南”,nl 不分。 2.写字:第一课时,学写“东、西”,“东”的第四笔容易错写为点,有几个学 生能自觉发现“西”和“四”的相似,也能区分。书写时,竖弯容易错写成竖折。 时间分配不当,课堂上实际写字的时间不足。 3.诵读:第二课时的读比第一课时多,设计了小组赛读、分角色读、带动作读、 吟诵品读等方式。但读得还不够多样,环节设计不够紧密。部分学生误将“莲叶 何田田”读成“荷叶何田田”。尚须要强化识记,加强诵读,读中理解,熟读成 诵。 4.拓展:介绍了《采莲曲》《小池》等古诗,其中意外发现《小池》是学生幼儿 园学过的。这个环节充分暴露了我的问题:不信任学生。我一开始应该先询问学 生知不知道其他关于莲花的古诗。由于担心一年级学生知识面窄,我在教学中有 “满堂灌”的倾向,这节课我讲的时间起码占了一半,没有留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给学生,没有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5.调控:不时有学生开小差、搞小动作,我有时不能发现,可见我对学生的关注 不够全面,没有留意到每一个学生,同时,也说明我的课堂还不够生动有趣,不 能完全吸引学生。 (教学反思参考 3)画 今天教学生学习谜语诗《画》,我从课文的插图入手,指导学生按照由远到近 的顺序观图,学生认真地观图能将图中山、水 、花 、鸟 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之后读了古诗,圈出本课要求认识 的生字,理解为什么谜底是一幅画和现实生 活 的山、水、花、鸟作比较,使学生明白为什么是一幅画,孩子们精彩的表述 使我觉得现在的孩子真是越来越聪明,孩子们对山的描述用到了连绵起伏,对春 天 的桃花更是大加赞美 ,从说一句完整地话到连贯的几句话孩子们都不在话下。 最后指导学生读古诗,学生读得有滋有味,读得摇头晃脑,进入诗中所描述的情 景。 一、巧用教材块状编排,激发学生学习情趣 整堂课下来,老师教得得心应手,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 果。这得益于老师理念的转变。教学过程展现的是一种平等对话的过程,是师生 双方共同发生转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人是真理的化身,而每个学生和 老师都有被理解的权利。所以,老师以一个参加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开展具有相 互作用的对话和活动 ,变知识的单向传授为师生互动学习,让课堂学习成为有 趣 的游戏和活动,老师和同学 成为学习上的亲密伙伴 。 如何转变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寓教于乐呢?我想到了 一个新的点子──块状编排。块状编排的灵感来自于语文 园地的“我会读”“我 会认”“我会连”“我会说”……这些充满了自信 的标题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愿 望 ,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充分的空间。不难看出,“我会读”──“我的 发现”──“我会想”──“我会写”,这四个学习块是一个有层次有梯度的学 习链接。从把文本读正确,让学生走进文本与其进行对话,凸现一年级识字为重 点的学习目标定位,到构建学生学习古诗的知识系统,引发学生以更高的学习激 情投入到古诗诵读活动中去。把课上得有情趣必然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 情感是在认识过程产生的,认识越深刻,情感体验也越强烈、越深厚。真正的学 习兴趣是在知道一点、会一点的时候产生的,是在越来越明白、越来越会的过程 中巩固、加强的。 所以,在教学中,千方百计地让每位学生取得他们他们能够取得的成功 , 让每个人 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比知识更重要!关注学情,紧密联系学生的 认识实际,想办法激励他们的学习热情,保护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他们产生学习 创造的愿望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 二、重视课外诵读积淀,培养学生学习的志趣 古诗,像一条静静流淌的小河 ,沿着时光绵延,把悠长岁月中天灵物华沉 淀的点点精粹送到孩子们身边 。古诗更是一种心灵的沟通。为了让诗歌和生活 融合在一起,让孩子浸润传统文化的精神 甘露,我们班启动了中华诵古诗文经 典的基本熏陶和修养的活动。两个月来,孩子们已经诵读了二十多篇。现在,教 室里最多见的就是孩子们围在一起摇头晃脑地吟诵,老师的个人主页上,画纸上, 留下了孩子们自己心底焕发出的诗情画意。可以说,古诗教学在我们班已经不再 是一种负担,学生在课外汲取的诗歌营养经过老师在“诵读和阅读课”的展示, 经过“小诗人”的评选,经过“古诗大点兵”等一系列活动情境的驱动,让孩子 们尽情地读起来、动起来,把学生的生命 力量引出来。这“动”,决不是表面的 热闹,而是视界的敞亮,精神的漫游,思想 的翱翔,心灵的舒展,理性的顿悟, 智慧的迸发。 总之,是个体生命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当每个孩子都深深地卷入经典诗文 的时候,你还担心他们在课堂上不“亲临现场”,你还担心他们不“对话交流 ”, 你还担心他们不“动态生成”……如此,生命才能活泼地舒展开来,学习才能成 为有意义的生活。语文课程是一个情感的世界,是一个诗意的世界,是一个丰富 的生命世界。从教材、尤其是从学生已有的经验 出发,寻找 出一个连接着课程 内容和学生生活的“知识储存库”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 和探究,就能使 教学成为一条融汇知识、能力、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主线,就能够激 活学生对文本的通灵感悟 ,与文本发生“内在的对话”,这样,文本所蕴涵的智 慧的光芒、思想的火花就会把学生生命的灵气燃烧起来,由此丰富学生的生命体 验,催发学生生长和发展。作业展现出来的创造力更让我坚信了这一点。 (教学反思参考 3)秋天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教学要求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 愿望。在教学中,教师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汉字的方法与规 律。例如“树”“叶”的教学,将部首教学与生字教学结合起来,渗透了根据形 声字特点识记生字的方法。在学习“飞、大、片”时,充分发挥了字理识字的优 势,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字理、字义,“大”和“飞”的字理图增强了生字在学 生头脑中的整体印象。 巧妙的识字教学方式,解决了识字教学“枯燥乏味”的问题。通过转换学习 角度,降低了识字难度,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在丰富多彩的识字方法的熏陶下, 学生感受到学习汉字的乐趣,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无限魅力,会越来越喜欢汉 字,并能逐渐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进而提高独立识字的能力。 (教学反思参考 3)雨点儿 这节课,我把识字、朗读作为教学的重点,通过读课文使学生知道雨水和植物生 长的关系,作为教学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无论读生字、还是记生字、朗 读方面都体现自主精神,学生认记生字的方法多种多样。在课堂上,我把学生获 得的一点成功给予鼓励,学生学得愉快。 我在教学《雨点儿》这课时,采用了自主、合作的学习方法,通过自读自悟, 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提供学生机会,提供学生展示的舞台,让学 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再来回顾自己的课堂,我觉得有以下几点收获:1、在 理解"数不清"这个词语时,我创设了一个小小的情景,即我在黑板上先画了一朵 云,然后在云底下画大小雨点,学生自然而然地跟着数了起来,最后我用点代替 雨点儿在黑板上快速地点点,学生数不过来时,我再引出:"雨点儿多得数不完" 学生很自然地接上来"数不清"。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经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很 容易地就理解了词语。接着,让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还有什么是数不清的,效 果就出来了。2、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我认为书是学生读懂的,而不是老师讲懂的。新课标在目标定位中强调指出: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在 第二自然段的教学中,我充分运用读的手段,通过自由读,指名读,引读,分角 色读,表演读等朗读方式,引导学生在读中熟悉课文,理解课文,在读中学会朗 读,学会合作。一句话,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明理,在读中得法。3、设计开放 性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更好地生成语言。在本课教学中,我问:" 如果你是雨点儿,你会做什么?",在品读课文时,我又问:"如果你是花草,你 会对雨点儿说什么?"一连串开放性的问题,学生们在学习课文中,合理想象, 多向探究,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学生在说到如果自己是雨点儿,我去干旱的地方 可以减轻干旱";有的说"要是我是大雨点儿,我要到农民伯伯的庄稼地里去 浇灌禾苗"......谁说一年级的孩子还太小不懂事,他们的话却真的让人感动 不足之处:有个别学生在朗读方面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如:在朗读时没有读 好儿化音。"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话没有读好。通过反思,我体会到:在教 学中,一、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要耐心地引导学生;三:要给予学 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 (教学反思参考 3)青蛙写诗 课文是一首短小精悍,生动有趣的小诗。课文生动地描绘了青蛙在下雨天“呱 呱呱”叫着作诗的情景。这首诗除了要求认识 14 个生字,会写 7 个生字外,还 要让学生初步认识和了解逗号、句号、省略号,体会标点符号的作用。 在本节课教学时,我考虑再三,决定先将青蛙写的诗去掉所有的标点符号展 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观察青蛙最初写的诗有什么特点,与以往学过的诗有什么 不同,然后再通过朗读来感受没有标点的诗会给人带来怎样的感受。在没有标点 的“呱呱呱……”诗文中,学生读起来比较枯燥,并且显得乱糟糟的。此时,学 生感受到标点符号所起的作用。让后老师结合课文出示带有标点符号的诗句,学 生读起来就出现了韵律感,自然也就顺口了,学生读起来立时变得快乐起来,“呱 呱,呱呱呱……”不绝于耳,甚至在课下还当成游戏去做。由“枯燥”到“快乐”, 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有了切身的感受,理解标点符号的作用也就水到渠成,不必老 师再过多讲解,巧妙自然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