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17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部编版语文 小学一年级下册《识字1 春夏秋冬》说课稿
《春夏秋冬》说课稿 一、教学背景分析 1. 教学内容分析: 《春夏秋冬》一课是部编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节识字课。本 册教材包括两个识字单元和六个阅读单元,识字部分安排在教材的第一和第五 单元,穿插在阅读单元之间。《春夏秋冬》作为全册教材的第一课,在整册教 材中起着引领作用,主要体现在: (1)识字、赏词的学习是基础,识字的意义在于学以致用,是在为后面的学 习做准备。 (2)本课的内容韵律和谐,易于朗读,且蕴含着浓郁的文化韵味,使学生 在诵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对后面的学习起着一定的导向作用。 (3)执教此内容时正逢冬去春来,是一年的开春之际,从教材结构编排和 时间安排上来说顺应了时节特点。 (4)《春夏秋冬》这一课是一年级下册的开篇又是识字课,刚开学,学生 的学习从识字开始,这样的编排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这一单元,从学生熟知的春夏秋冬四季美景入手,到学生喜闻乐见的猜字 谜,都是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及插图、字谜、形声字规律等识字,图文结合, 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在欣赏和想象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对自然的热爱 之情。这一课的学习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利用多种形式进行识字,通过欣赏,图 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和想象等方式在朗朗上口的诵读中感受四季之美,激发 对大自然喜欢的情感。而这一切都是为了达成实现新《语文课程标准》中“喜 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的要求。 2.学情分析: 作为一年级的学生,他们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 但由于学生的起点水平不同,识字量和识字方法的掌握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了解了这些的基础上我对本班又做了进一步的小调查。 课前小调查: (1)你是否上过学前班? (2)看书时你会因为不认识字而苦恼吗? (3)你知道哪些和四季有关的内容? 本班有 26 名学生,情况如下:在课前调查中,你是否上过学前班?56%的 孩子选择的是,这说明有一半的孩子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识字基础。看书时你 会因为不认识字而苦恼吗?全班有 22 人表示为此感到很苦恼,占全班的 84.6%。 你知道哪些和四季有关的内容?100%的学生都能说出一年级上册《四季》这篇 课文。可见,春夏秋冬四季的特点在学生头脑中是有印象的,同时也反映出学 生愿意认识更多的字。那如何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识字,在欣赏中陶冶情操, 感受词语学习的魅力成为了我本课思考的重点。 二、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情况分析,本课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春、夏、秋、冬的美丽,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这也是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能力与方法: 通过联想、图文结合、多种形式读记等方法,引导学生识字赏词,这也是 本课的教学重点。 知识目标: 认识“霜、吹”等 8 个生字;认识雨字头和双耳旁 2 个偏旁;读好词语和 短语。会写“春、冬”等 7 个生字。 三、教学过程 为达成教学目标,本课主要采用互动式与体验式结合的教学方式。本节课 上,根据学生识字较少,缺乏词语欣赏的情况,引入了大量美景图,并设计了 画图识字,韵律读词的活动,从而为学生创设体验的机会,寓教于乐,激发学 生兴趣,达成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考虑,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包括四个教学环节: 环节一:通过联系旧知,迁移导入新课。 环节二:通过图文结合,认读生字词语。 环节三:通过“画图”识字,韵律读词。 环节四:通过指导写字,培养书写习惯。 下面逐环节进行介绍: 环节一:通过联系旧知,迁移导入新课。 一上课,先请学生回忆背诵一上课文《四季》,顺势提出问题 四季包括哪四季呢?引出课题《春夏秋冬》。 这一环节的设计考虑到学生的学情,他们对于春夏秋冬有一定的认知,教 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背诵熟知的课文,唤醒学生对春夏秋冬的 美好回忆。 环节二:通过图文结合,认读生字词语。 所以接下以“春夏秋冬都有哪些漂亮的景色?”这一问题切入到第二个环 节的学习。为了让学生读好、读准“春风、夏雨、秋霜、冬雪”这四个词语, 我采用了借助拼音初读、同桌检查读,小组开火车带读、去拼音词卡读、看图 配词读、图文搭配连线读以及最后的配上音乐有节奏的韵律读等多种形式让学 生在不断地认读过程中识记、感受学习内容。 接下来,通过出示生动形象的图片、利用多种识字方法引导学生识字读词。 例如在认识“吹”时,老师引导:春风一吹,大地一片生机,你会吹什么?有 什么好办法记住“吹”字?学生通过做动作、联想、加一加、组词、形声字等 多种记字方法识字。在认识“霜”时通过图片的引入,强化学生对“霜”字的 记忆。 环节意图: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选择教学资源,多种形式的认 读,在不断地复现中识记生字词,每一次的认读对于学生来说都是新一层次的 提高。通过出示生动形象的图片,图文结合,加深学生感官——眼看的体验, 强化他们的感受和认知,极大程度地降低了本课的教学难度,突出了教学重点。 环节三:通过“画图”识字,韵律读词。 识记了生字、认读了词语也想象了画面,接下来是不是放手给学生更多的 自主空间呢?这时我又想到了《语文课程标准》里的话,它指出:“识字教学 要注意儿童的心理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 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实用结合。”从生活中来,到 生活中去,基于这一思考,我们进入到了第三个环节,“画图”识字,韵律读 词。有了前面的引导、铺垫,学生基本掌握了图文之间的联系,所以在接下来 的学习中,我将自主权充分地交还给学生,请他们一起来“画画”,通过展开 想象在黑板上描绘出一幅美景图。在学生描绘时,我及时抓住与教学内容有关 的相关信息,相机引导学习“池草青、山花红、鱼出水、鸟入林”等短语中的 生字词。这一环节的设计,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以“画画”为学习资源, 通过联想和想象,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说词语、贴图、识字,在情境中学习, 玩中学,学中悟。 最后针对这些词语、短语朗朗上口的语言特点,我将学习内容编成轻松有 趣的小儿歌,辅以美景和音乐,学生在欣赏、感受中理解,在节奏韵律中学习, 学习形式更为活泼,学习内容更利于学生记忆。 环节四:通过指导写字,培养书写习惯。 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一生受益的法宝。在指导书写这一环节,我不仅注重 学生的书写质量,更关注对他们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的引导和培养。这一环节 中,学生首先通过观察、交流感受汉字的整体结构和关键笔画,然后在教师范 写与书空的过程中感受每一笔的写法,最后落实在书面上,亲自体验,描一个, 写一个。书写后的反思和修改必不可少,通过互相评价,让学生相互学习,相 互鼓励,在修改中进步,在鼓励中成长。 四、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评价方式: 1.以观察课堂生成的方式将评价贯穿整节课。 2.课堂结束后,观察学生书写的字迹是否工整,写字姿势是否正确,是否能 从实际行动中真正去热爱大自然做出进一步的评价。 3.激励性语言评价。 五、教学特色 与以往教学相比,本设计的特色之处在于: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选择教学 内容,结合课内外,采用多种形式识字、读词,创造性地选择以“画画”识字、 学词和韵律赏词、读词为教学资源。 (一)根据学生情况安排教学 根据课前调查,44%的孩子没有上过学前班,识字存在一定困难。全班 84.6% 的同学会因识字少影响自己的阅读。在这样的前提下,学生之间的落差较大, 因此,在课堂中,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认读和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在这样的 教学内容中,学生学习是主动的,情感是真切的,真正贯彻了语文学习应该注 重对学生的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宗旨。 (二)形成互动和体验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在整堂课中,既有师生、生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互动又有情景体验。多 种形式的读,欣赏和想象,让学生们敢说,爱说,这为接下来的学习提供了凭 据,让学生有了学习的脚手架;学生们积极地参与到绘画当中,展开想象,学 词贴图,跟着音乐,有节奏的拍手说儿歌,在音乐和美景中,强化了学习的效 果,从而激发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