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认识角|冀教版 (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认识角|冀教版 (1)

‎《认识角》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认识角》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以及一些常见多边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既为学生以后继续认识角的分类、角的度量等知识作好铺垫,也为学生继续学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积累感性经验。‎ ‎【学生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注意力容易分散,但有较强的表现欲,渴望获得成功的体验、得到老师的认可等。“角”蕴含在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中,学生在生活中见过它,但却没有认真观察、思考过。“角”的认识对学生来说是第一次感知,比较抽象,且二年级学生认识事物时,以形象思维为主。基于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需要在认真观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逐步地、循序渐进地从实物和其他平面图形中抽象出“角”, 感知“角”的特征。‎ ‎【教材目标】‎ ‎ ‎ ‎【教学重点】‎ ‎ 能正确找出生活中的角和平面图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比较角的大小。‎ ‎【教学难点】‎ 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张口的大小有关。‎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活动角;学生每人准备一副三角板、彩纸、活动角。‎ 6‎ ‎【教学过程】‎ 教师行为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㈠ 创设情景 激趣导入 (认识生活中的角) ‎ ‎1、导入:在小白兔的小屋上,找一找,有哪些你认识的平面图形?‎ ‎2、课件演示:闪动小屋上的角,录音播放:同学们,你们认识我吗?引导学生试认后导出课题:这种图形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平面图形——角。(板书:认识角)。‎ ‎3、欣赏:课件展示生活中有角的图片。 ‎ 学生观察图片,回忆已学的四种平面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 学生欣赏图片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物品入手,把学生带入生活情境中,使他们充分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从而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㈡ 引导探究 获取新知 (初步体验角的特征) ‎ ‎1、找一找:‎ 你们能在身边的物体表面上找 到“角”,并说给同桌听听吗?‎ ‎2、指出物体表面的“角”‎ ‎(1)大家都找到了许多的“角”,但是你们找到的“角”究竟是物体表面的哪一个部分呢?这就需要我们注意指“角”的方法。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指出三角板中“角”的方法。(指角时,强调要从顶点开始。)‎ ‎(2)每个人选出自己在物体表面上找到的一个“角”,像老师这样指给同桌看一看。‎ ‎(3)请学生代表把自己找到的“角”指给大家看一看。‎ ‎3、认识“角”各部分名称 ‎(1)课件展示:‎ ‎ ‎ 学生在桌面上学具上找“角”。‎ 学生仔细观察老师指“角”的方法。‎ 学生准确的把 找到的“角”指出来。‎ 学生仔细观察老师把三角板的“角”在黑板描出来的过程。‎ 让学生通过找一张,指一指等活动来动手操作,亲身体验角的基本特征。‎ 6‎ 请同学们从这些物体表面上找出平面图形“角”。‎ ‎(2)课件动态演示“角”的各部分(顶点和边)。‎ ‎(3)介绍“角”各部分名称:把这个点称为角的“顶点”,直直的两条线称为角的两条“边”。‎ ‎(4)同学代表上讲台把黑板上的“角”的顶点和边指出来。并说明这个角可以用“⌒”标出,记作:∠1,读作:角1。‎ ‎(4)想一想:每个角都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小结: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板书)‎ 4、 画角 (1) 课件展示画角的过程;‎ (2) 学生在练习本上画角。‎ 学生把剪刀、闹钟和红领巾表面的“角”找出来。‎ 请同学们仔细的观察课件的演示,想一想这些“角”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学生在三角板上任意找到一个角,摸一摸,指一指这个角的顶点和边。‎ 学生思考“想一想”‎ 此处通过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以及用描的方法和“⌒”标出图形中的角,摸一摸,指一指和想一想等活动,使他们从直观抽象出图形,进一步加深对角的认识。‎ ㈢ 故事激趣 继续探究 (比较“角”大小) ‎ ‎1、探究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1)微课播放故事:有两个角,一个叫蓝角,一个叫红角,他们是好朋友。可有一天,他俩为了谁大谁小吵起来了。‎ ‎(2)那究竟它们谁大谁小呢?引导学生讨论。‎ ‎(3)课件演示“红角和蓝角” 进行验证。(红角与蓝角重合)‎ 小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4)思考: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呢?‎ 学生听故事。‎ 学生讨论后仔细观察课件演示。‎ 通过故事瞬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故事中得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紧接着提出疑问: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呢呢?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课件演示更直观生动地揭示了角与边的长短无关,与角的两边张口大小有关。。‎ 6‎ ‎①课件演示,全班交流。‎ ‎②老师活动角展示,学生动手体会。‎ 小结: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口的大小有关,张口的越大,角越大,张口的越小,角越小。‎ ‎2、造“角”比大小 ‎ 老师利用活动角造一个角展示给学生看:‎ ‎(1)提出要求:利用活动角造一个比老师这个要大的角,同桌互相检验,看造的角是否比老师的大。‎ ‎(2)提出要求:利用活动角造一个比老师这个要小的角,同桌互相检验,看造的角是否比老师的小。‎ ‎(3)利用活动角,请同桌之间相互造“角”比大小吧!‎ 学生拿出活动 角,动手体会角的大小与张口大小有关。‎ 学生造“角”比大小。‎ 通过动手操作体验角的大小,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造角”来比较大小,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该如何正确的比较“角”的大小:把两个活动角的顶点叠在一起,把其中的一条边对齐,再看另一条边,谁的张口儿大谁的角就大,从而有效地强化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 ㈣ 闯关游戏 巩固新知 ‎ 今天孩子们的表现真是太棒了,不仅认识了角,还学会比较角的大小!接下来我们一起去数学游乐园,玩闯关游戏怎么样?有信心吗?‎ 第一关:慧眼识角 第二关:我会标 (完成书本88页“指一指”)‎ 学生抢答。‎ 取一名学生的答案通过投影机展示,集体订正。‎ 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兴趣出发,设计了他们喜欢的趣味练习“闯关游戏”,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掌握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 ‎ 第一关和第二关是基础练习,能有效巩固学生对“角”的认识,进一步体会“角”的特征。并且通过抢答,激发学生强烈的参与愿望,把课堂气氛高潮。‎ 6‎ 第三关:我会比 这关是提高性练习,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 ‎(五) 欣赏微课 渗透角的数学文化 ‎ ‎ 利用微课播放西湖上扇子展开合上的视频让学生欣赏。美轮美奂的扇子舞实际就是角变大变小一个过程,渗透数学文化,感知数学博大精深。‎ ‎(六) 课堂总结 深化认识 ‎1、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2、把今天的所学到的知识编成了一首儿歌:(音乐响起)‎ 角 ‎ 我是一个小小角,‎ ‎ 一个顶点两条边。‎ ‎ 想知我的大与小,‎ ‎ 只看张口不看边。‎ 学生小组内讨论、说一说,然后学生代表说。‎ 集体总结,唱儿歌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使其充分感受到自己就是学习的主人,从小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儿歌的形式把本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帮助学生记忆,让学生乐中学。‎ ‎(七) 布置作业 巩固提高 ‎ 请同学们当小小设计师,设计一幅有角的美丽图画。‎ 学生课后动手画图。‎ 让学生通过设计图画,进一步加深对角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发展创新能力。‎ ‎【教学反思】‎ ‎“认识角”这部分内容看起来简单,但“角”‎ 6‎ 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要让学生建立正确的表象并不容易,学生接受起来也较为困难,因此我将观察、操作、演示、验证、合作交流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的各环节,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数学学习紧密的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用了找一找、看一看、想一想、比一比、说一说和折一折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去感悟,去体会“角”,初步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之间的关系,在活动中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 在突破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张扣的大小有关的难点时,首先通过多媒体动画播放“红角与蓝角的大小之争”故事,瞬间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故事中得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后,提出疑问: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紧接着让学生利用活动角开展探究活动,亲自体验角的大小和什么相关。并使学生通过实践意识到比较角的大小要把两个活动角的顶点叠在一起,把其中的一条边对齐,再看另一条边,谁的张口大谁的角就大,从而有效地强化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效果不错。‎ ‎ 利用微课播放西湖上扇子展开合上的视频让学生欣赏。美轮美奂的扇子舞实际就是角变大变小一个过程,渗透数学文化,感知数学博大精深。‎ 整节课,学生在感知和体验中进行思考和探究,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整个课堂气氛活跃,特别是在闯关游戏中,学习气氛空前高涨,大家都全身心地参与活动中去,想到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 ‎ 6‎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