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一下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统编一下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1)

1 2020 年春季统编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材解读与教学建议 牧野区教研室 岳振霞 各位老师,大家好!非常高兴以这样的一种方式跟大家交流统编教材 一年级下册的内容。说起统编教材,并不陌生,因为我们已经顺利地使用了 统编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新学期,我们将带着孩子们一起学习一年级下 册的教科书。在一上努力做好幼小衔接的基础上,一下教材继续平稳过渡, 螺旋上升,有层次、有梯度地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三个板块进行汇报。一、教材编写的突出特点。 二、教 材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内容。三、各部分内容的学习目标及教学建议。 一下教材突出的特点 一、 内涵: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与传播 从语文课程的内容看,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要注 重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因此,语文课程、语文教科书,要以传承、 弘扬中华民族语言文化、塑造民族精神品格为己任,为学生潜移默化地注入 精神营养。 中华传统文化千姿百态、包罗万象、底蕴深厚、源远流长。针 对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一年级下册教科书从汉语言文化、 节日民俗等方面,反映中华传统文化。 比如借鉴古代蒙学读物《三字经》 《百家姓》《声律启蒙》的形式,加以改造,编入教科书,让学生在有节奏 的吟诵中识字,像教材中的《人之初》《姓氏歌》《古对今》;《春夏秋冬》 一课,也体现了中国传统蒙学读物的编排特点,其中的词和短语不仅读起来 琅琅上口,而且语言典雅,富有文化内涵。 再如,利用汉字规律识字,《小 青蛙》的“青字族”识字,渗透了形声字规律,《动物儿歌》中的小动物的 名字都是形声字,让孩子在有趣的儿歌学习中,领略汉字的趣味与精妙,《猜 2 字谜》第二则字谜的谜底是“青”,谜面呈现了“青”字族的形旁和字义之 间的关系,利用了有趣的猜字谜这一传统游戏形式,揭示了形声字的造字规 律。 又如,选编了《端午粽》作为课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以及 节日习俗。口语交际栏目中安排了民间故事《老鼠嫁女》、“和大人一起读” 栏目中安排了绕口令《妞妞赶牛》、童谣《孙悟空打妖怪》等,让学生感受 传统故事中蕴含的趣味和道理,领略传统语言形式的音韵美和结构美。 古 代诗词的选用量也有所增加。与以往的一年级下册教材相比,统编教材的文 章数量大幅减少,但古诗却有所增加。像一下课文中编排了三首(《静夜思》、 《池上》《小池》),语文天地日积月累中编排了四首《春晓》、赠汪伦》、 《寻隐者不遇》、《画鸡》,共学习七首古诗。同时也有层次地安排了成语、 词语、民谚、古代名言、歇后语等有关传统文化的内容。 二、 梯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这套教材的编写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阅读单元,每个单 元语文学习的目标都十分清晰,在教材的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加以呈现, 努力做到难度适宜,梯度合理,衔接自然。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如何安排 的呢?教材注重梯度,每一学段、年级,甚至一个学期的前、中、后期,语 文学习要素的安排,都是依照深浅程度形成一条螺旋上升的线索。这样的安 排,不仅考虑到了难度系数和教学适用度,也体现了语文教学由浅入深、循 序渐进的规律。这种梯度,在一年级上册和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已有所安排和 体现。以阅读能力训练这条线索来看,一上要求“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 一下在继续学习“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的基础上,发展训练“根据信息 作简单的推断”的能力,这是阅读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更多的是对阅读过程 中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实现语言和思维发展的同步。“借助图画阅读”的 3 目标,一上主要是借助图画猜读生字、了解意思,到了一下程度加强,发展 到利用形声字特点、依靠上下文来猜字、认字,并根据图文一一对应的特点 理解课文内容。又如口语交际,从一上和一下各四次的口语交际编排中可以 看出,教材通过目标分解,细化落实,帮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提升能力。以 “听”为例,从“注意听别人说话”,到“没听清楚时,可以请对方重复”, 训练学生逐步从“能听”发展到“会听”。再如“说”的方面,从起步时的 敢说、“大胆说”,逐步到 “配合动作清楚明白地说”,一步一步地帮助 学生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从交际习惯到交际规则,从对象意识、场合意识, 到礼貌意识,让学生在每一次口语交际中都能得到针对性地训练,使学生的 交际能力在层层递进中螺旋上升。各部分的语文要素在教科书中呈现了稳步 发展、螺旋递进的编写原则,具有极强的前后关联性。 三、 选文:营养与趣味并重 坚持选文的典范性和适切性。一年级下册的课文大多富有童真童趣,贴 近儿童生活,容易引起学生共鸣。课文文质兼美,语感鲜明,文化底蕴丰富, 体裁多样,既便于学生学习和积累语言,又能使学生在思想和智慧上得到启 迪,在情感上受到熏陶感染。 一下教材的选文内容十分丰富。既有经过时 间的沉淀与考验,深受学生和老师喜爱的经典老课文,也有新选编的、内涵 与语言皆美的新课文。新编选的课文,接近全部课文的一半。新课文中,有 表现自然之美的《春夏秋冬》,有反映现代儿童生活的《怎么都快乐》,有 体现家人关爱的《夜色》,有介绍传统节日的《端午粽》,有培养好习惯的 《文具的家》等等。这些选文题材广泛,有利于儿童通过语言文字认识大千 世界。内容与儿童生活紧密联系,充分考虑儿童的经验世界、想象世界和情 感世界。而且题材多样,有童话、有散文、有儿歌、有故事,不仅确保了教 4 材全面的思想内涵,而且保证了教材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四、 弹性:注重开放性和弹性,增强适应性 尊重客观存在的地区差异、学校差异、学生个体差异,为了适应不同学 生的学习需要,教材加大了选做题和开放性题目的比重,以增加教材的弹性 和适应性。 这类题目有联系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如 “你知道关于端午节 和粽子的故事吗?”有借鉴课文语言表达的,如 “说说你会为每个季节画什 么颜色的太阳。”“想想你有没有和‘我’相似的经历,和同学说一说。” 有指向生活的,如 “说一说班里的同学都有哪些姓。”“你喜欢什么体育 活动?和同学说一说。”“一分钟能做什么?”有开展游戏活动的,如,“我 们也来猜字谜吧!”“和同学分角色演一演这个故事。” 这些丰富多彩的活 动,是对课文学习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演、猜、画等活动形式的引入,使 语文学习与学生的生活产生更为有趣的联系,有利于从单纯的听说读写中解 脱出来,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教材的开放性,还体现在语文与 其他学科的相互融合之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 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 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 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基于这样的理念,教材中有意识地设置了学科沟通 的内容。 比如,语文园地中让学生展示在其他学科课本上认识的字,《要 下雨了》《棉花姑娘》等课文,通过有趣的童话故事的形式,向学生传递科 学知识,都体现了学科相互勾连、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大语文观念,把语 文学习有机地同其他学科联系在一起,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学习中处处都 有语文。 5 教材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内容 一年级下册教材包括两个集中识字单元和六个阅读单元,集中识字安排 在教材的第一和第五单元,有看图识字、韵语识字、字族文识字、字谜识字, 体现了识字的多样性。通过集中识字的形式,完成了 93 个识字任务。用蓝 色凸显出来,穿插在阅读单元之间。六个阅读单元,用红色凸显出来,每单 元 3-4 篇,共 21 篇。口语交际共四次,安排在 1、3、5、7 单元课文后面。 在第一单元语文天地后面,安排了“快乐读书吧”,和上册一样,只安排了 一次。在全书最后,安排了几个附表:识字表、写字表和常用偏旁名称表。 语文园地:识字加油站(灵活安排常用字,引导学生认识更多的汉字, 识字 54 个字)、字词句运用(重点复习巩固本单元所学的字词和句式,适 度拓展、综合运用)、书写提示 3 次(学习笔顺规则,强调重视书写,打好 写字基础,养成一看二写三对照的良好写字习惯)/ 我的发现 2 次(鼓励学 生发现汉字规律,感知偏旁表意的构字规律,建立字形与字义的联系,提高 识字率和发展识字能力。)/展示台 2 次(提供展示交流语文学习成果的平 台,引导学生留心周围世界,在生活中学语文)、日积月累(集中安排了古 诗诵读、名言警句等传统文化内容)、和大人一起读(选编了学生耳熟能详 的故事、儿歌,是幼小衔接,口语向书面语的过度的重要桥梁) 各部分内容的学习目标及教学建议 板块一:识字写字 一、识字写字目标 (1)认识常用汉字 400 个,会写汉字 200 个。 (2)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3)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学习使用音序查字法查 6 字典。 (4)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常用偏旁,能按笔顺规则写字,注意间架结 构。 (5)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三、 识字教学的几点建议,部编教材非常重视识字写字,要利用好教材,打 好坚实的识字写字基础。 学好形声字:识字方面,一年级下册开始接触大量合体字,其中很多是 形声字,教材通过识字课、语文园地中“我的发现”等栏目,引导学生了解 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比如,语文园地五,安排了口字旁、提手旁、足字 旁的 3 组字,都与身体某个部位有关;语文园地八,安排了反犬旁、鸟字旁、 虫字旁的 3 组字,都与动物有关,旁边都有泡泡提示,引导学生去发现汉字 的构字规律:反犬旁的字大都和兽类有关、鸟字边的字大都与鸟类和禽类有 关、虫字旁的字大都与昆虫有关。案例:《小青蛙》节选(发现形声字规律。) 师:河水是那么清澈,天气是那么晴朗。青蛙妈妈的孩子小蝌蚪游来 了,他们分别叫什么名字呢? 生:清、晴、睛、请 师:观察这些字的字形上有什么规律。 生:(思考)他们的身上都有一个“青”字。 师:观察这些字的读音上有什么规律。 生:他们的读音都和“青”相同或者相近。 师: (请学生分别观察“氵 ”“日”和“目”“言字旁” 四个偏 旁,猜一猜带有这些部首的字都与什么有关系。) 生:带“氵”三点水的都与水有关,带“日”的与太阳有关,带“目” 7 的与眼睛有关,言字旁与说话有关。 …… 师:这些字不但读音像而且长的也像,但它们的意思却不同,为什么呢? 生:偏旁不同。 师:哦,原来偏旁具有表意特征。像这样的字我们把它们叫作形声字, 青叫作声旁,帮我们记住读音,“氵、目、日、讠 ”它们叫形旁,它们帮 我们辨字义。 师出示小儿歌:形声字,好识记,音形义,有联系。声旁帮着辨字音, 形旁帮着辨字义。 生读儿歌体会形声字特点。 掌握偏旁:掌握:熟知并运用,熟知要达到四知:名称、字形、意思、 例字。我们在上册教材分析时提到偏旁及偏旁的价值。偏旁的另一个重要 价值就是偏旁是部首查字法的基础,上册结合识字我们学习了 36 个常用 偏旁,本册继续结合识字学习 28 个常用偏旁。新偏旁的掌握对学生来说 是个难点。部编教材把每课新学的偏旁在生字条上呈现出来,一课不超过 3 个。书后还附有常用偏旁名称表,列举了本册新学的 28 个常用偏旁,方 便教师教学和学生识记。在实际的上课中,教师对偏旁的重视还不够,容 易视而不见,见而不教,教而不到位。下面我举一个成功的教学案例。 案例:《春夏秋冬》节选 1 合图片,认识生字。 课件分别出示四幅扇形图画,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注意引导学生 把话说完整。根据学生说话内容,相机出示“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四 个词卡。学生根据拼音自由读一读,再指名读。重点指导风、霜、冬的后鼻 8 音。“春风、夏雨、冬雪”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老师重点让学生理解“秋 霜”一词。 ②们见过大自然里的秋霜吗?他们是什么样子的?寒冷的早晨,户外 植物上通常会结霜。然后出示各种秋霜图片。重点强调树叶周围一层晶莹透 亮的东西就是霜。天气变冷时,他经常出现在地面、窗户上、树叶上。霜经 常出现在秋天,所以把它称为“秋霜” ③着,课件出示霜、雪、雨三个字。老师让学生观察霜字。它与雪字 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都有雨字头)雨字做偏旁后有什么变化。要点:雨 字作偏旁后变扁啦,第一竖变为了左点。横折钩变成了横钩。雨字头做偏旁 的字一般与天气有关,如“雷、雾”等。 不难看出,老师的识字教学很扎实,结合着识字,学习了偏旁“雨字头”, 重点讲了“雨”做偏旁时,发生了那些变化。 音序查字法:一下教材还安排了学习音序查字法。这一安排也是前有铺 垫,后有巩固。先安排了大写字母表的学习,它是音序查字法的基础。语文 园地一中对字母表的学习提出来明确的目标:1.认识字母表。2.能有顺序地 正确认读。3.能将大小写字母相对应。4.熟记大写字母表。大写字母里的字 母怎样读?大家自己读一读。按汉语拼音方案的要求读,学习时可以学科融 合,教学汉语拼音字母歌。 既然是为查字典打基础,建议开学伊始,就让学生家长买好字典,最好 统一用最新版本的《新华字典》,方便老师、学生上了使用。为什么这样建 议?因为新华字典和教材中查字典步骤相匹配。不要用新华书店配备的字 典,里面缺少难检字的查法。借助字典这一工具书,让学生动手找一找字母 表,更加直观地感受字母表在字典中的用处。语文园地二中,通过打乱字母 9 顺序,让学生将大小写字母连线的方式,进一步巩固大写字母的识记,为学 习音序查字法打好基础。这道题安排得很巧妙,所出现的字母都是大小写差 异很大的字母,也就是说是记忆“形”的难点,采用了找朋友这“游戏”一 活动形式,激发学生兴趣。语文园地三中,通过三个步骤学习音序查字法。 语文园地五中,用比赛查字典的方式复习、巩固音序查字法。教材通过这样 的编排,也希望传递一个理念:任何知识和方法的学习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渗透。怎么让学生查字典有速度?怎样养成查字典习 惯?实践。在课文里让学生给重点的字组词,组你能理解的词语,既落实了 查字典,又巩固了生字。 生活中识字:要开拓多种识字渠道,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教材中安 排了 7 次“识字加油站”,每一次“识字加油站”的安排,都在引导学生从 生活中的不同渠道识字。语文园地一,安排了与天气有关的常见词语,园地 四安排的与人体部位有关的词语,这些字都带“月”字,月字旁、月字底、 让学生发现规律,感受月字旁的字与人体有关。两次“展示台”的安排为学 生提供了展示交流语文学习成果的平台,语文园地二是引导学生从其他学科 的课本中识字,语文园地六是引导学生从食品包装上识字。生活处处都是识 字的资源,鼓励学生主动在生活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态 度和学习理念,它应该贯穿于整个小学乃至义务教育阶段。 写字版块: 写字是第一学段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一 年级上册写字训练的基础上,一年级下册的写字也应有重点的转移和要求 的新变化。其中重点是: 1.写字数量。新教材规定,汉字教学“识写分离,多识少写”。一 10 年级下册要识生字 400 个,要写的汉字却是 200 个。每篇课文教学要写 6-7 个汉字,以 7 个为多。这 200 个要写的字怎样进行课堂的安排?提 出三个建议: (1)随机写字。有的在随文识字时及时书写。这样通过及时练习, 当堂巩固。如第 4 篇阅读课文《四个太阳》,“太阳”一词可在教课题 后当场书写。 (2)集中写字。对于一些有规律性特点的字可以集中在一起,设计 一个书写环节,指导学生进行练习。如第 3 篇识字课文《小青蛙》要求 书写的 5 个汉字:“青、清、晴、情、请”。第 14 篇阅读课文《要下 雨了》要写的 4 个汉字“吗、呀、呢、吧”。都可以进行集中写字指导, 一次指导,同时书写。 (3)课后写字。对于一些结构简单、容易书写的字可以布置学生课 外抄写或安排选择性书写。要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是否书写这 些简单易写的字。如第 13 篇阅读课文《荷叶圆圆》,要求全文背诵,而 且要仿写句子,对写字则可减少内容,适当降低要求。除了重点指导“美、 亮”字的写法外,其他几个汉字“台、鱼、机、放、朵”可让学生课后抄 写。 2.写字内容。从写字的学理上来说,学习是可以迁移的,并不是每 个字都要在课堂练写的。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发 现写字的规律和特点。对于确实要在课堂上练写的字,则一定要确保写字 的机会和时间,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具体指导。一年级下册写字的主要内容 是: (1)汉字类型。一是独体字。如:入、为、乐、也、乡、米、夕、 11 身、之、无、已、七……;二是合体字。包括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包围 结构等。对于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来说,上下结构和左右结构的字一般不 会写错,由撇、捺笔画组成的字比较难写,主要是笔画的位置关系难以把 握。如:冬、飞、这、成、包…… (2)偏旁变形。这指的是把独体字作为偏旁时,这个独体字要变小、 变短、变形。这是写字训练的难点,要从一年级下册开始逐步练习并落实。 根据课文出现的先后排序,偏旁变形的字主要有:雪、双、睛、种、样、 校、秋、地、玩、思、看、晚、相、树、机、美、爬、您…… (3)笔顺规则。为了加强写字指导,提高写字的质量,统编版教材 从一年级上册开始,就在有关单元后的“语文园地”中专设“书写提示” 栏目。一年级下册设置了 3 个“书写提示”栏目,其主要内容是提示笔 顺规则。 3.写字训练。一年级下册的写字训练要在一年级上册的基础上逐步 提高要求,主要是: (1)重结构。一年级上册写字训练以笔画为主,一年级下册则应以 结构为重。“整体决定成败”的原理,同样适用于写字训练。从根本上说, 写好字主要不在于字的笔画,而在于字的整体结构。所以,对一个字的整 体布局、框架结构、空间距离、笔画位置等需要加强指导和训练。 (2)重指导。一年级下册写字要逐步关注汉字的细微部分。“细节 体现品质”,对于汉字书写的一些关键细节(主笔、笔画长短、难写的笔 画等),要进行重点提示和训练。如“真、直”两字中间的三“横”是一 样长的,是一种对称美。而“美、非”两字中的“横”是不一样长的,先 长后短……体现了汉字的节奏变化的美感。 12 (2)重指习惯。写字是一种技能,也是一种态度。古人云:字如其 人,练字先练人。先有好的人品才有可能写出好的字品和字型。所以,从 小养成认真书写的良好习惯和态度,显得尤其重要。主要是:写字的坐姿、 执笔的方法、注意力的集中、细心的书写,还有“提笔即是练字时”,应 使其成为小学生的一种学习和生活的常态。 板块二:阅读教学 一、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目标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4. 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 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6.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感受语言的优美。 7.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 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二、阅读教学编排 1.阅读教材的双线编排。 统编教材的编写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阅读单元。“人 文主题”是一条贯穿全套教材的明线,语文要素是暗线,注重语文知识体系。 一年级下册六个阅读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的安排如下。 2.统编教科书语文要素体现。 第一是教师用书。每学段、每单元甚至每一课要学习哪些基本知识,进 13 行哪些必要的训练,都一目了然。 第二是课后思考题,文中的泡泡里,也 指向于相关语文要素。 三、阅读教学要点 朗 读 朗读训练要把握标准、科学指导。 对于第一学段来说,阅读课的主要任务是识字写字和朗读训练。朗读训 练既是手段也是目的,既是过程又是结果,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朗读就是 目的,朗读就是结果。也就是说,低年级学习朗读,高年级才通过朗读学习 语文。 1.读好轻声:我们一册上已经接触过轻声的朗读,为什么又强调,是因 为本册课文中有许多带轻声的词语,请大家轻轻地读一读。怎样把轻声读 好?把前一个字拉长,后一个字轻轻带过,这样就能都好了轻声。例如眼睛、 大眼睛,事情,好事情,另外还想说一下“了”字,读“了”的时候,不能 平均用用力,要读得又轻又快,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了字,但读得时候还是 要注意,另外,“的、得、地”在很多时候也要都成轻声,这样才能读得自 然,就像我们说话一样自然。教学中可以通过老师范读,学生的跟读来读好 轻声。让学生在跟读中,感受轻声的特点,感受前后轻重的变化。本册教科 书第四单元字词句运用里对于轻声的学习也提出了进一步要求。1.把轻声读 到位。2.发现轻声规律。后缀为“子”的轻声词有三个,叠音轻声词有 3 个, 其他类型的轻声词有 3 个。3.拓展其他的轻声词词语。 2.读好长句子:在《端午粽》《彩虹》都有这样一个习题:朗读课文,注 意读好长句子。怎样读好长句子? 方法 1:铺垫①铺垫一——词语。有的句子里带有陌生的新词,学生学 起来有难度,教学中,可以先读好词语,再连起来读句子,以便减轻难度。 14 如《吃水不忘挖井人》句子:瑞金城外有个村子叫沙洲坝。教学时可以先让 学生读词语:瑞金城外、村子、沙洲坝,再来读好句子。②铺垫二——短语。 有的长句子由一些偏正短语组成,朗读指导时,可以先读好偏正短语,然后 再读好长句子。如“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雄伟的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 式非常壮观”。就可以先让学生读好:遥远的北京城、雄伟的天安门、广场 上的升旗仪式,三个偏正短语,然后连起来读读这个长句子。 方法 2:借助停顿符号。正和小伙伴们/玩着跳房子,操场上/却响起了 上课铃声。这个句子是儿童诗《一个接一个》长句子,学生读起来比较困难, 教学中可以借助停顿符号,指导学生恰当地把握停顿,帮助把长句子读通顺。 方法 3:教师范读。读好长句子停顿,发挥教师范读的作用,引导学生 倾听,关注停顿;学生自由根据句子的意思做出自我判断,读出恰当的停顿。 我们用上面的方法试着读读《端午粽》中的长句子:“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 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这个长长的句子由 外及里介绍了关于粽子样子的三个方面的内容。朗读时,可以先指导读好偏 正短语,然后再读这个长句子。也可以借助停顿符号来读,试试吧!需要注 意的是“/”帮助学生合理停顿,但不能机械操作,否则,反而束缚了学生 的朗读。长句子的朗读切忌整齐划一的齐读训练,应在学生理解的意思基础 上,用朗读的方式来学习好长句子。 3 读好问句:《四个太阳》春天,春天的太阳该画什么颜色呢?出现了 两个春天,读第 2 个要加强语气,读句子时语调微微上扬,读出疑问,可借 助范读指导朗读,让学生在模仿中读出语气、语调。《姓氏歌》怎么读出一 问一答的对话语感呢?同学们之间互相问一问,说一说,这样,就能找出问 话的感觉,掰着指头数一数,这样就能读出列举的感觉。试试看吧! 15 4.读感叹句:《我多想去看看》这篇课文的朗读重点是读好带有感叹号 的句子,“我多想去看看!”就是一个感叹句,怎样才能读好这句话呢?只 要我们想象着雄伟的天安门,壮观的升旗仪式,美丽的雪山,洁白的雪莲, 就能激发出我们想去看看的愿望,这样就能都好这句话,千万要注意,不要 刻意做出有感情的样子,朗读要自然。 5.读好对话:分角色朗读,读出不同角色的语气。 读好对话,对学生来说,不是零起点,上册《小雨点》已经进行了学习 和练习,学生已经有了角色意识,本课学习是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学习, 怎么读好对话?比如第三单元第 5 课《小公鸡和小鸭子》,朗读重点是读好 小公鸡和小鸭子的对话,对话朗读主要集中在第三段。建议指导学生经历“读 正确——读好对话——分角色朗读”三个步骤。①让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 读,将小公鸡和小鸭子之间的对话读正确、读通顺。让学生用不同的符号画 出小公鸡和小鸭子说的话,区分清楚不同角色对话。②读好对话,建议用情 境法,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学生想象小公鸡和小鸭子的心情、动作,进行角 色体验,加上不同的提示,分句读好小公鸡和小鸭子的话。 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我们先把第三段中的小公鸡和小鸭子的对话挑出 来,一共有 3 句话。第一句是“公鸡弟弟,我到河里捉鱼给你吃。”第二句 是“我也去。”第三句是“不行,不行,你不会游泳,会淹死的!”我们怎 样才能读好三句话呢?首先看第一句:“公鸡弟弟,我到河里捉鱼给你吃。” 联系上文,我们可以了解到小公鸡和小鸭子是非常好的朋友,当小鸭子在草 地上捉不到虫子时候,小公鸡一捉到虫子就给小鸭子吃,说明他们之间非常 友爱,所以在读这句话时要读出小鸭子对小公鸡的关爱。再看第二句,小公 鸡说:“我也去。”小公鸡一听说小鸭子去捉鱼,觉得很好玩,便兴奋地嚷 16 出这句话,读这句话时,我们要在其中读出兴奋和迫不及待的感觉。接着, 小鸭子说:“不行,不行,你不会游泳,会淹死的!”该怎么读呢?请大家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体会想一下这句该怎么读?要读出小鸭子对小公鸡的担 心。 许多朋友老师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它的意义,因为考试不考,所以在我 们的课堂上朗读往往被大家所忽视。虽然每节课都在读,但数量和质量还远 远不够,而且,存在着许多偏误。在朗读课文的时候,有的孩子会一顿一顿 地读,比如两字一顿,有的孩子们读得很快,像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地读, 还有的孩子喜欢用某种不自然的腔调来读,比如说一种做作的腔调,这就使 朗读失去了它本来的作用。那么朗读有什么作用呢?好的朗读,是讲求画面 感的,他是用有声语言向大家传递信息,那么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朗读的 时候我们就要学会想象画面,经常这样地去训练就可以在画面和文字之间架 设桥梁,这样以来,我们的想象力、理解力以及语感都会大大提高。在大量 广泛的朗读中,我们还能积累词句,潜移默化地学会语言的运用,那么在我 们写作文的时候,只要脑海中出现了画面,文字就会如泉水般自然地流淌着。 于永正老师教导我们:“把课文读好了,至少能少教三分之一。” 词 句: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一下开始出现一些较为抽象的词语,学习这 些词语,可以联系上文的方法来理解词语。如《树和喜鹊》一课。课文第 2 自然段有一个小泡炮提示学生:读了第一段,我知道了“孤单”的意思,学 习课文第 1、2 自然段时,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的意思。①找出 孤单一词,试着说说“孤单”的意思。②引导学生读第一段,联系“一棵树、 一个鸟窝、一只喜鹊”,了解“孤单”就是一个。③通过读句子,抓住连续 17 三个“只有”,让学生想象喜鹊的心理,感受无人陪伴的“孤单”。 2.联系生活实际,借助经验理解 。 《要下雨了》中的“闷”是什么意思?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借助经验来理解:夏天,天快下雨了,教室里会 怎么样啊?很闷,透不过气来。再看课文,要下雨了,水里透不过气来,所 以小鱼游出水面. 2.积累词语:一年级下册特别重视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A.积累生词。(是该课文中要求会认的几个生字的组词,意在让学生读 中识记和积累,并可以引导学生用这些词语说说句子,在语境中加强理解和 运用。B.积累短语。引导学生在认读中发现短语的特点,感受构词方式多样 化,学习表达的丰富性。动宾短语,前面是动词,后面跟着名词,让学生读 一读,记一记的基础上,并能适当拓展,除了这些词语,你还能说出哪些? 引导学生进行有规律地积累;偏正短语中的修饰词赋予事物具体的形象,可 通过师生对话的形式,渗透偏正短语的作用,引导学生读出短语的韵味。如, 老师问:什么样的小路?学生答:弯弯的小路。什么样的雪莲?学生答:洁 白的雪莲,让学生整理、积累并鼓励拓展说说还有哪些此类短语。3.积累句 子。借助读一读,句子比较,学习具体表达。 多上偷偷地一词,小公鸡了 调皮、淘气的样子就呼之欲出。多了飞快一词,我们仿佛看到小鸭子救小公 鸡时急切的样子。通过读一读,比一比,让学生体会其作用,感受句子表达 的生动形象。写话时让学生也像书上一样把句子说清楚,说具体。 内容理解: 找出课文中的明显的信息,根据信息做出简单推断。《一分钟》课后练 习,这个练习采用半填空形式让学生说一说,意图是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明 18 显信息,能在这个句式中选择恰当的信息、灵活运用。这是阅读能力的进一 步发展,更多的是对阅读过程中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实现语言和思维发展 的同步。 长课文的编排: 一年级下册教材,课文的长度相应有所增加。大多课文长度是 200 字以 内,少量课文的长度达到 300 字左右,如《要下雨了》《小壁虎借尾巴》, 最长的一篇《动物王国开大会》,有 18 个自然段,字数达到了 450 字。 教材中安排的长课文,一般都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体裁多为童话,内 容活泼有趣,容易引起阅读兴趣;二是结构具有反复的特点,学生阅读了第一 个环节之后,比较容易推测出下面的情节,并且能用前面的方法进入下面的 学习;三是配有丰富的、生动形象的插图,以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课文。 把握好长课文的这几个特点,在教学中抓住重点,适度放手,有助于学生自 主阅读能力的提升。 连环画课文的编排 教材在一年级下册安排了 2 篇连环画课文,《咕咚》《小壁虎借尾巴》, 除了继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学生还可以运用更多的阅读策略猜读生 字。《咕咚》教材采用难字注音而不是全文注音的方式,难字注音中的“难 字”是指:(1)不要求认读的生字(即见面字);(2)要求认读的生字中, 学生凭借上述识字策略无法猜读出来的字,教材中全部标注了拼音。对于 12 个要求认读的生字,不标注拼音,放手让学生去猜读。“咕、咚”两个字, 学生从上下文可知,这是木瓜掉进水里的声音;借助生活经验,学生大体可以 推测出:比较重的东西掉到水里,会发出“咕咚”的声音;再利用已经学过的 形声字规律,可以准确推测出这个拟声词的读音。生活中,经常会说:你吓 19 我一跳。学生调动平时的口语经验就可以推测出,“什么了一跳”?应该是 “吓”字,再利用已经学过的形声字规律,可以准确推测出这个词的读音。 “鹿、象”两个字,学生借助插图,看图即可知字。“拦”字,借助第 2 幅 插图,可以看出野牛是站在其他动物的对面,挡住其他动物的去路;再利用形 声字规律,可以推测出是“拦”字。在猜读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可能无法得 出准确的答案,但是,在同学间相互交流的时候,可以了解到其他同学的思 维过程和学习方法,进而学会今后怎样处理类似的问题。这一学习过程,并 不简单地指向学习的结果——认识汉字,而是同时重视了学生学习的过程, 重视了学习方法的引导,同时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和大人一起读”:是教材新设的栏目,目的是照顾此时还不具备独立阅 读能力的学生,采取大人伴读、亲子共读的方式,让大人和孩子一起听读故 事、听读儿歌童谣。“和大人一起读”提倡无压力阅读,不着痕迹地将学生 领进阅读的大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快乐读书吧”:一册书仅安排一次,语文园地一,内容是“读读童谣和儿 歌”。教材内容由一本翻开的书页呈现,由两首儿歌和童谣唤起学生的阅读 记忆,文前和文后的三个泡泡,激发学生阅读童谣和儿歌的兴趣,并引导学 生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愿意和小伙伴分享阅读感受和书籍。这是在一上激 发儿童的阅读兴趣之后,开始循序渐进、按类别推荐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第 一步。 版块三:口语交际 第一学段口语交际目标: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20 (3)听故事,能记住并讲述主要内容。 (4)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5)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 一下口语交际教学内容及建议 一下的四次口语交际,包括两次独白类话题“听故事,讲故事”和“一 起做游戏”,一次功能类话题“打电话”,一次交流类话题“请你帮个忙”。 每一次口语交际,都以小贴士的方式列出一至两项一般性的、可以迁移运用 于日常交际活动的重要交际原则,使学习重点一目了然,目标体系一清二楚。 “听故事,讲故事”本课是个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老鼠嫁女》,情 节生动有趣,学生愿意倾听。第一部分语言描述,提出了本次口语交际的两 个任务:意识看图听故事。而是尝试讲故事,中间部分是图画,8 幅连环画。 图画是帮助学生记忆故事内容的重要手段,教学中要让学生将听到的故事和 看到的图画一一对应,起到帮助听懂故事和记忆故事内容的作用,讲故事的 扶手。教材下方提示本次口语交际的两个要求:听故事的时候,可以借助图 画记住故事内容;讲故事的时候,声音要大些,让别人听清楚。本课学习中, 重点是培养学生倾听的良好习惯和大胆当众表达的勇气和信心。 第二次口语交际主题是“请你帮个忙”,教材先用一句话介绍了本次 口语交际的内容:有时候我们需要别人的帮助,下面配有三幅图画,每幅图 都创设了一种请人帮忙的情境,分别是问路、借东西和请别人帮忙捡球。在 图画下方还提示了 6 个礼貌用语。本次口语交际的重点是:学会请别人帮忙, 请别人帮忙时要使用合适的礼貌用语。请别人帮忙时,首先大致把自己的请 求说清楚,其次用上礼貌用语,最后还要态度诚恳,眼睛看着对方。建议教 学中①设计学生生活中最真实的情景。②将口语交际中的求助功能进行整 21 合。③无论是否帮助到,都要表示感谢,这也是基准的交际准则。 第三次口语交际是《打电话》,这次口语交际活动贴近学生生活,最 常遇到的真实情境。在接、挂电话的过程中保持礼貌的态度,有修养、更文 明地与人交往。有尊重别人的意识,也有尊重别人的能力。 由四部分组成,首先提出两个问题:“你打过电话吗?”“应该怎样 打电话?”明确地告诉学生这次口语交际的要求和内容。之后是图文并茂地 呈现了一次打电话的情景:李中给张阳打电话,接电话的却是张阳的妈妈, 李中很有礼貌地称她为阿姨,并且清楚地表达想让张阳听电话的意思,又表 示了谢意,这为学生学习打电话提供了非常直观的范例,让学生知道打电话 包括“打电话”和“接电话”两个方面。接下来提供了三个情景,让学生试 着打电话。打电话语调要根据对象和内容有变化。接听电话也应该有礼貌, 听清主要内容并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如果接到电话,对方找的是另外一 个人,接听后还及时地进行“转告”的要求。最后是本次口语交际的学习提 示,提醒学生打电话时应该注意:1.给别人打电话时,要先介绍自己。2.没 听清对方的话,可以请对方重复。两项提示,既是对学生“打电话”的方法、 态度的具体指导,也是教材对口语交际要求的落实。 第四次口语交际“一起做游戏”打破单纯的独白式讲解游戏规则的常 规做法。教材配有两幅插图:第一幅图呈现了贴鼻子这个传统游戏场景,引 发学生的回忆,激发口语交际的兴趣。第二幅图画展示了两个小女孩的对话, 有邀请和回应,并要讲清游戏规则。在真实的交际情境中,使学生养成乐于 交往、友善代人的交往意识和行为习惯。教材下方的小贴士提示了表达的方 法:要一边说,一边做动作,这样别人更容易明白。引导学生能借助动作把 游戏规则表达得较有条理,并积极主动地邀请小伙伴们参与游戏。教师在指 22 导时可关注两个方面:一是关注学生是否说清楚游戏规则,可以提示学生用 上“先……接着……最后……”等简单的链接或用上“一、二、三”等词分 步骤说清楚游戏规则,从而学会有条理地表达;二是在规则的介绍中,可以 一边说一边做动作,让听的人更容易明白。 总之,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形成的培养出来的,因 此一年级的老师要创设多种多样的情景,激发口语交际的欲望,热情,让学 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