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本第28课-人教部编版(共22张PPT)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二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本第28课-人教部编版(共22张PPT)

《 中华经典素读范本》 二年级下册 第 28 课 内容一 大学 · 絜矩章(中) 内容二 泊秦淮 江南春 内容一 大学 · 絜矩章(中) 一、温故揭题 (一)用陈琴歌诀乐读法背诵《絜矩章(上)》。 (二)背诵《诗经·邶风·雄雉》。 二、尝试初读 (一)初读《絜矩章(中)》,老师读一句,学生读一句。 (二)标注易读错字词:悖(bèi)、若有一个(jiè)臣、啻(chì)、寔(shí)、媢(mào)、俾(bǐ) (三)学生读一句,老师跟读一句。 (四)师生拍手齐读。 (五)学生说读后感受。 三、分步练读 (一) 学习第一自然段。 1. 文白对读。 原文 《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鉴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 ; 财者 , 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译文 《诗》说:“殷商尚未丧失民心时,还能得到天命佑护。应该以它的灭亡为借鉴,保有天命实在不容易。”这是说,得到民众就能得到国家,失去民众就会失去国家。因此君子首先要在德行上谨慎。有了德行就会有民众,有了民众就会有土地,有了土地就会有财富,有了财富就会有国家的用度。德行是本,财用是末。本末倒置,就是与民争利,掠夺民众。所以聚敛财富民众就会离散,散施财富民众就会归聚。所以说出违背道理的话,也会听进违背道理的话;不正当得来的财富,也会不正当地失去。 2. 素解文意。 释义: ①《诗》:此处指《诗经·大雅·文王》。②克配:能够配合。克,能。③争民:与民争利。 启思: 诗经·大雅·文王 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有周不显,帝命不时。文王陟降,在帝左右。 亹亹文王,令闻不已。陈锡哉周,侯文王孙子。文王孙子,本支百世。凡周之士,不显亦世。 世之不显,厥犹翼翼。思皇多士,生此王国。王国克生,维周之桢。济济多士,文王以宁。 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假哉天命,有商孙子。商之孙子,其丽不亿。上帝既命,侯于周服。 侯服于周,天命靡常。殷士肤敏,祼将于京。厥作祼将,常服黼冔。王之荩臣,无念尔祖。 无念尔祖,聿修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宜鉴于殷,骏命不易。 命之不易,无遏尔躬。宣昭义问,有虞殷自天。上天之载,无声无臭。仪刑文王,万邦作孚。 链接: ①《孟津会盟》 ②《拔葵去织》 3.多形式熟读文本。 4.尝试镂空背诵。 (二) 学习第二自然段。 1. 文白对读。 原文 《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秦誓》曰:“若有一个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 , 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 ,寔 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 。 人之有技,媢嫉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 ,寔 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 译文 《康诰》说:“天命不常在。”是说有善德就会得到它,不善就会失去它。《楚语》说:“楚国没有什么珍宝,只把善当作珍宝。”舅犯说:“流亡的人没有什么珍宝,把仁爱当作珍宝。”《秦誓》说:“有位耿介的臣子,诚实专一而没有什么技能,他心地宽广,能够包容。别人有什么技能,就好像他自己具有一样;别人俊美聪明,就由衷喜欢;不只是从自己口里说出来,实是心胸包容广大,这样的臣子能守护我的子孙百姓,有利国家。别人有技能,却嫉妒憎恶;别人俊美聪明,却从中作梗使之不能进用;这种人没有包容心,不能守护我的子孙百姓,有这种臣子就危险了。” 2. 素解文意。 释义: ①命:天命。②亡人:流亡的人。③有容:能够容人。 ④违:阻挡,抑制。 链 接: ①《王孙圉论宝》 ②《仁亲为宝》 3.多形式熟读文本。 4.尝试镂空背诵。 四、熟读成诵 (一)师生共读。 (二)用陈琴歌诀乐读法再读。 (三)镂空记忆背诵。 五、本课总结 内容二 泊秦淮 江南春 一、温故揭题 用陈琴歌诀乐读法背诵《絜矩章(中)》。 二、学习《泊秦淮》 (一)解诗题 “泊”即停泊,“秦淮”即秦淮河,两岸酒肆林立,历朝历代都是达官贵人们的游乐之地。据考证,此诗可能是会昌六年(846)杜牧在赴任睦州刺史的途中,夜经金陵(今南京),停船于秦淮河畔,目睹了人们纸醉金迷的奢靡生活后,有感而发所写。 (二)正诗音 1. 初读《泊秦淮》,老师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 2. 标注入声字: 烟笼寒水 月 笼沙,夜 泊 秦淮近酒家。 商女 不 知亡 国 恨, 隔 江犹唱《后庭花》。 3. 学生读一句,老师读一句。 4. 师生拍手齐读。 5. 学生说读后感受。 (三)明诗意 1. 文白对读。 原句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译文 烟雾和月光笼罩着寒冷的江水和白色的沙滩, 夜幕降临,客船停泊在秦淮河上靠近酒家的地方。 歌女们不懂得国家灭亡带给人的忧恨, 国家危在旦夕, 她们还在唱着《玉树后庭花》。 2. 字词释义。 泊:停靠,停泊。 秦淮:即秦淮河,长江下游支流,在南京汇入长江。 烟:水面上的烟雾。 商女:歌女。 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南朝陈后主所作,后人以之为亡国之音。 (四)品诗味 1.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品味: 蒙蒙的烟雾笼罩着冰冷的江水,白色的月光照在白色的沙滩。诗歌前两句是景物描写,呈现出一幅萧瑟朦胧的江上画面,营造出凄清冷寂的氛围。 2.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品味: 诗人在客船上听到酒家传来的歌声,细听竟是南陈的亡国之曲《玉树后庭花》。于是作者触景生情,引发无限兴亡感慨,这两句表达了他深深的爱国、忧国忧民之情。 链接: 《陈后主好乐》 (五)背诗句 1. 复沓式读诗。 2. 用陈琴歌诀乐读法再读。 3. 镂空记忆背诵。 (六)想诗境 1. 请大家静听吟诵,尽可能地在脑海中想象出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2. 请脑海中出现了画面的同学举手,说说你脑海中的画面有些什么。 (七)悟诗情 杜牧生活于晚唐时期,当他考取功名为官时,唐王朝已是风雨飘摇。杜牧心怀社稷,有匡扶天下之志,他曾向皇帝上书无数,但最终都石沉大海。因此,杜牧发出了“商女不知亡国恨”的感慨,并用陈后主的典故来借古讽今,用意颇深。 三、学习《江南春》 (一)解诗题 这首诗作于唐宣宗年间作者前往宣州的途中,描写了烟雨中江南春天的景象,故以此为题。 (二)正诗音 1. 初读《江南春》,老师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 2. 标注入声字: 千里莺啼 绿 映红,水村山 郭 酒旗风。 南朝 四 百八十 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3. 学生读一句,老师读一句。 4. 师生拍手齐读。 5. 学生说读后感受。 (三)明诗意 1. 文白对读。 原句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译文 江南遍地红绿相映、黄莺啼鸣, 山水环绕的村郭内酒旗随风飘舞。 南朝时修建了许多寺庙, 有多少高楼台阁笼罩在江南烟雨之中。 2. 字词释义。 ①千里:形容地方广大,非实指。 ②郭:外城。 ③南朝:指宋、齐、梁、陈四朝。 ④四百八十寺:形容寺庙众多,非实指。南朝统治者多崇信佛教,其中尤其以梁武帝萧衍最甚。 (四)品诗味 1.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品味: 这是一幅景色优美的江南画卷,平铺千里,绿树红花交相辉映,百鸟在枝头鸣叫,村外青山绿水环绕,村落中酒旗飘舞。身处于如此优美的自然环境中,人们的心情也不由得愉悦起来。 2.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启思: 资料一 《梁武帝好佛》 资料二 《唐宪宗迎佛骨》 品味: 南朝的统治者没有留下令后人称颂的辉煌政绩,却兴建了众多在烟雨中飘摇的寺庙。诗人在后两句中怀古讽今,流露出他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链接: 杜牧喜欢在诗歌中罗列数字,除了“南朝四百八十寺”,还有“汉宫一百四十五,多下珠帘闭琐窗”( 《村舍燕》),“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寄扬州韩绰判官》),“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题齐安城楼》)等句。 拓展: 积累描写江南春天美景的句子: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韦庄《菩萨蛮》)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僧志南《绝句》)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其一)》) (五)背诗句 1. 复沓式读诗。 2. 用陈琴歌诀乐读法再读。 3. 镂空记忆背诵。 (六)想诗境 1. 请大家静听吟诵,尽可能地在脑海中想象出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2. 请脑海中出现了画面的同学举手,说说你脑海中的画面有些什么。 (七)悟诗情 诗人用精妙的笔法描绘出一副江南春景图,前两句描写了美好的江南风光,后两句却蕴含着忧国忧民的情感和讽喻之意。 四、熟读成诵 (一)师生有感情地共读《泊秦淮》和《江南春》。 (二)背诵《泊秦淮》和《江南春》。 五、本课总结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