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级数学教案《 除法的意义》说课稿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年级数学教案《 除法的意义》说课稿

除法的意义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7页信息窗3第1课时 教学目标:‎ ‎ 1.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除法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除法算式。‎ 2. 经历除法产生的过程,体会除法和平均分的联系;‎ ‎ 3.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的能力。‎ ‎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结合情境对学生渗透团结互助的教育。‎ ‎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理解除法的意义,会读、写除法算式。‎ 教学难点:体会除法和平均分的联系 教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练习卡纸、大小形状相同的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导入:一次大雨过后,森林里的小动物被困在了一个小岛上,其他小动物都慌了,有一只小熊沉着冷静,在打电话报警,同学们请看:(出示信息窗3)‎ ‎ ‎ ‎ 1.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 ‎ 预设:小岛上有15只小鹿,8只小熊;有10只狮子警员,警长把他们分成5组;每条船最多能救3只小鹿或2只小熊。‎ ‎2.根据了解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 预设:①救小鹿需要几条船?‎ ‎②救小熊需要几条船?‎ ‎ ③每组几只狮子?‎ 过渡:大家提出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现在,我们先来解决“救小鹿需要几条船?”的问题。‎ ‎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解决“救小鹿需要几条船?的问题——“按每份个数进行平均分”,体会除法的意义 ‎1.整理题目。‎ 提问:你能把信息和问题整理一下吗?‎ 预设:小岛上有15只小鹿,每条船最多能救3只小鹿,救小鹿需要几条船?‎ ‎2.(课件出示)探究提示:‎ ‎▲仔细观察,跟我们学过的知识有联系吗?‎ ‎▲想一想,根据平均分的方法,你打算怎么办?‎ ‎▲列算式我们能解决吗?‎ ‎3.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教师巡视,并对学困生进行指导,帮助他们理清思路;同时了解、发现有代表性的不同的做法,以待全班汇报交流。)‎ ‎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过渡:同学们都有了自己的想法,谁愿意汇报一下自己的研究成果?‎ ‎1.全班展示、交流。‎ 预设:▲方法1:摆一摆 ‎ 生1:用15个小方块,表示15只小鹿;3个小方块一组,表示3只小鹿一条船;15个小方块可以分成5组,那么15只小鹿就需要5条小船。‎ ‎▲方法2:画一画,圈一圈 生2:用15个图形,表示15只小鹿;3个图形圈一组,表示3只小鹿一条船;15个图形可以圈成这样的5组,表示15只小鹿需要5条船。‎ ‎……‎ 教师质疑:大家通过摆一摆、画一画或圈一圈这样“平均分”的方法,找到了救小鹿需要的船数。不论哪种方法,它们都有一个怎样的共同点呢?‎ 预设:求需要几条船,就是求15里面有几个3。‎ ‎ 2.用除法算式表示分的过程和结果。‎ ‎(1)介绍除法算式。‎ ‎“求15里面有几个3”,我们可以用算式来表示。‎ ‎ 15÷3 ﹦5 (板书) ‎ ‎ “÷”叫除号,写的时候,先画一横线,横线要平直,表示平均分;再上下各点一个小圆点,两点要对齐。算式读作:15除以3等于5(板书)‎ ‎(2)介绍算式的意义。‎ ‎“15”表示有15只小鹿,“÷”表示平均分,3表示3只小鹿一条船,15里面有5个3,就需要5条船。‎ ‎(同桌互相说一说。)‎ ‎3.拓展。‎ 谈话:刚才我们说“÷”叫除号,你知道它的来历吗?(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 ‎ ‎ ‎ 4.及时应用。‎ 提问:你能列除法算式解决“救小熊需要几条船?”问题吗?‎ 学生自主解答,然后全班交流算式及算式的意义。‎ ‎5.继续探究。‎ 解决“平均每组几只狮子?”的问题——“按份数进行平均分”,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提问:要求“每组几只狮子?”,需要知道哪些信息?你能把信息和问题连起来说一说吗?‎ 预设:有10只狮子,平均分成5组,每组几只狮子?‎ ‎(1)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完成。‎ 教师适时提醒学生:可以用小棒代替狮子,动手摆一摆、分一分。‎ ‎ (2)小组汇报,班内交流。‎ 预设:‎ ‎①摆一摆、分一分。用10根小棒表示10只狮子,平均分成5份,每份分得2根小棒,所以每组有2只狮子。‎ ‎ ‎ 学生汇报后,教师再次用课件演示平均分的过程。‎ ‎②想一想。这个问题和问题①②有什么不同。(指出这是平均分的另一种分法——“按份数进行平均分”)‎ 生汇报全班交流。‎ 小结:求每组几只狮子,就是把1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多少?‎ ‎③算式及意义。这个过程也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想一想可以怎么列?‎ 生说师板书:10÷5=2(只)(读一读这个算式)‎ 提问:结合刚才分的过程和结果你能说说这个算式的意思吗?‎ ‎ 预设:10表示10只狮子,除号表示平均分,5表示分成5组,2表示每组有2只狮子。也就是:把1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2。‎ ‎ ④教学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种新的运算——除法。知道了当把把一个数“按每份的个数进行平均分,求分得几份”或“按份数进行平均分,求每份是多少”时就用除法来计算,初步理解了除法的意义(揭示并板书课题:除法的意义);同时,还掌握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并会读、会写除法算式。‎ 在写除法算式时,总数要写在除号的前面,份数或每份的个数写在除号的后面,分得的结果写在等号的后面。‎ 关于除法的知识还有很多,今后我们还要接着研究。 ‎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自主练习第1题。‎ ‎ ‎ ‎(1)认真读题,独立完成。教师提醒:要分的总数是多少?要分的份数或每份是多少?写算式时总数、份数或每份是几分别写在什么位置?‎ ‎(2)汇报交流。交流时重点说说算式的意义,也就是除法算式各部分表示什么 。‎ ‎ 2.自主练习第2题。‎ ‎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评议。交流时,让学生重点说出每道除法算式的意义。‎ ‎ 3.自主练习第3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订正。‎ ‎4.自主练习第4题。‎ ‎ ‎ ‎(1)仔细读题、审题,弄清每道题目的意思。教师引领分析:第(1)题知道什么?求什么?第(2)、(3)题知道什么?求什么?分别用什么方法解决?‎ ‎(2)独立完成,集体交流。交流时这种每道题列式依据。教师最后强调:像第(1)题,知道每盒数和盒数,求一共多少时,用乘法计算;像第(2)、(3)题,知道一共多少和每盒数,求盒数或知道一共多少和盒数,求每盒个数时,用除法计算。‎ ‎5.拓展应用 ‎ ‎ (1)看懂图意,自编故事,然后小组交流故事。‎ ‎(2)全班交流。‎ ‎(3)根据数学信息提出除法问题,再共同解决。‎ ‎2.‎ ‎ 6.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都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 ‎ ‎ 除法的意义 ‎ 15 ÷ 3 ﹦5 读作:15除以3等于5‎ ‎ ↓ ‎ ‎ 除号 ‎ ‎ ‎ 10 ÷ 5 = 2 读作:15除以3等于5‎ ‎ ¦ ¦ ¦‎ ‎ 被除数 除数 商 使用说明:‎ ‎ 1.教学反思:回味课堂,我感觉亮点之处有:‎ ‎(1)注重知识的迁移,激发孩子主动探究新知识兴趣。‎ 本节课的教学,孩子已经有两种平均分方法的经验,教学时,我大胆放手,给学生探究新知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促进孩子已有经验的迁移,主动利用摆一摆、画一画的方法,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 ‎(2)注重探究过程,培养孩子思维灵活性。本课的教学,先让孩子利用已有经验,自主尝试,步步深入,使学生感到所学的内容不再是简单枯燥的数学,而是非常有趣、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兴致勃勃的投入学习中,同时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与共享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练习设计有层次,注重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习题设计有层次性,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注重实践,充分提供生活化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找出做题的方法和思路,还发展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进一步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体会到应用运算定律解决问题的重要性,从而树立学好数学、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信心。‎ ‎2.使用建议:本节课的重点应该放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让孩子在活动中能把自己的想法变成语言表达出来,由于二年级孩子语言表达不是太好,有些地方需要老师帮助。‎ ‎3.需破解的问题:部分孩子在探究过程中会混淆两种平均分所表达的意义,由原来的填空变成问题有些不好转换。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