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分类与比较练习》讲课稿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分类与比较练习》讲课稿

分类与比较练习 教学内容:‎ ‎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分类与比较练习,第26页―30页。新课堂的相关题目。‎ 教学目的:‎ ‎1.通过练习进一步熟练和巩固对事物的分类和比较方法。‎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分类和比较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存在及应用。‎ ‎3.通过练习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分类、比较能力;初步培养学生有序整理的数学思想和团结写作的合作意识,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索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分类和比较的现实意义,熟练正确利用分类和比较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熟练正确利用分类和比较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梳一梳(知识回顾):‎ ‎1.板书课题:大家真了不得,在家里都成了妈妈的小帮手,并且还掌握了简单的分类和比较的方法技巧。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来练习分类和比较。‎ 板书课题---分类与比较练习 ‎ 2.出示学习目标:(教师用儿童化语言口述目标)‎ ‎ 通过复习,我们要达到以下目标:(1)进一步熟练和巩固对事物的分类和比较方法。(2)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自学指导:(教师用儿童化的语言口述指导)‎ ‎ 认真回想事物分类和比较的学习过程(课本第24-28页的内容),思考:(1)分类 方法是什么?标准不同结果会怎样?(2)你学会了比较事物的哪些方面?你会用“谁比谁……”的形式表达比较的结果吗?请举例说明 3分钟后学生汇报。‎ 4. 知识回顾:‎ ‎ 根据自学指导的内容回顾本课的知识要点 ,可以根据自学指导的顺序进行。‎ ‎ 预设:(1)分类可以按不同的标准方法去分,如帮助妈妈将衣服分类,会出现①按爸爸、妈妈和小明的衣服分;②按上衣和下衣分;③按季节分;④按颜色分…….等情况。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会不同。‎ ‎ (2)我学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并且会用“谁比谁……”的形式表达比较的结果,如我比爸爸年龄小,姚明比我个头高,.......‎ ‎ 二、练一练﹙先学﹚‎ 谈话:上面我们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了回顾,同学们有信心接受“快乐训练营”的挑战吗?那我们开始吧,看谁是最后的胜利者!‎ ‎(一)基础练习 ‎1.判断:‎ ‎(1)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会不同。 ( )‎ ‎(2)我们班同学不论按性别,还是按年龄,还是按头发的长短来分类,其结果都是一样的。 ( )‎ ‎(3)鸟类和昆虫没有区别。( )‎ ‎ (4)比较事物,可以比较它们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 ( )‎ 温馨提示:熟练掌握分类和比较的意义是判断的基础和前提,要心细、周密。‎ 2. 课件出示自主练习26页的第2题。‎ 温馨提示:‎ ‎(1)先认识都是有哪些事物?再说一说这样要求是按什么标准分类?(2)教师说明要求:按要求圈出来。‎ 2. 课件出示自主练习29页的第6题。‎ 温馨提示:先仔细观察比较,现用“谁比谁…...”的形式说一下,再画“√”,最后再判断谁的手最长。‎ (二) 综合练习 ‎1自主练习26页的第3题。‎ 温馨提示:(1)让学生说一说物品的名称。(2)指名说一说哪些是地上跑的?哪些是天上飞的?哪些是水里游的?教师分别用“√”、“”、“Ο”画出来。‎ ‎2.自主练习30页第8题 温馨提示:先仔细观察比较,再在最高的下面画“ ”,在最矮的下面画“ ”。‎ ‎【设计意图:以上两题主要是考察学生用有关分类和比较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 拓展练习 ‎ 1.自主练习26页的第4题。‎ 温馨提示:(1)生认真观察图,并提示分类的标准不同其结果也会不同,(2)说一说从颜色、形状来分应该分别是怎样的。你是怎样看出来的?(3)教师进行总结。‎ 2. 自主练习29页的第7题。‎ ‎ ‎ ‎ 温馨提示:仔细观察比较,辘轳的轴越粗绕一圈的绳就越长, 辘轳的轴越细绕一圈的绳就越短,那么在绕周数相同的情况下哪个的绳更长一些呢? ‎ ‎【设计意图:这道题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要用实物来演示,这样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形象,特别是在绕的周数相同的情况下辘轳轴的粗细不同决定绳长的不同,从而来理解它们的长短关系。】‎ 三、改一改﹙后教﹚‎ ‎1.公布答案,对改统计。教师公布答案后,学生同桌对改。‎ ‎2.针对问题,更正讨论。‎ ‎﹙1﹚通过学生对基本练习的完成。‎ 教师点拨总结:分类和比较只要抓住它们的本质,即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会不同。比较事物时,可以从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方面去比较。‎ ‎﹙2﹚通过综合练习,教师对学生及时进行知识的加工利用环节练习。对于感受分类和比较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存在及应用这一教学目的是一个达成。‎ ‎﹙3﹚通过拓展练习,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能力。‎ 出示典型的错误问题,引导学生从思路、方法、步骤、规范等方面分析评议,找出错误的原因,并订正。‎ 温馨提示:要尽可能让学生自己订正,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在让学生讨论解决,老师只讲大家都不会的。不能就题讲题,要由一题讲出一个规律,以点带面,融会贯通。‎ ‎3.课堂小结(回顾梳理,总结提升)‎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练习,我们对于分类和比较有了新的认识,你有哪些想法和收获呢?请说一说。‎ 教师总结:这节课同学们能熟练的掌握分类和比较意义,并能熟练正确根据分类和比较的方法去对事物进行分类和比较。解决生活中的关于分类和比较的问题,能有条理的进行思考,比较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并且能够大胆猜想、认真验证。希望我们利用今天所学习的数学知识,能解决出更多的数学问题。在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时,一定要灵活运用,开拓思维。‎ 四、 测一测﹙当堂训练﹚‎ ‎ 教材第30页的我学会了吗?‎ 使用说明:‎ ‎1.设计说明:‎ ‎ (1)进一步整体感知分类和比较,加深对分类和比较的认识。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分类和比较,抓住分类和比较的方法和技巧,从分类的不同标准会产生不同的分类结果,分类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要对事物进行比较,可以从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方面进行等几个方面进行对分类和比较的再认识,如何应对突如其来的想法?如何把握生成?是对教师把握课堂水平的一次考验。‎ ‎(2)创设一个敢于质疑,乐于表达的课堂学习气氛。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具体落实到课堂上,应该关注每一位学生表现,重视教师评价对学生所起到的激励作用。课堂因生成而精彩,而生成离不开师生之间的互动,只有互动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生成,课堂才能从满活力。‎ ‎(3)培养学生的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概括能力,加强分类和比较的联系。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认识、动手测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教学过程尊重学生的思维特性,激励学生用多种思维方法解答,并在方法运用上不做统一要求,但目标是一致的-----让学生准确熟练运用分类和比较的知识,让学生共享思维的成果,让学生思维角度多样化,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2.教学建议:‎ 如何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怎样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概括能力,是否让学生多见识不同的例子.‎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