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16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项链》教案范文
《项链》教案范文 一. 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1. 掌握本文的生僻字词。 2. 分析小说的情节,了解人物思想和品质。 3. 分析深刻、细腻的心理描写,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 (二) 能力目标: 1. 训练学生抓住线索,快速梳理小说情节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最好能够按照原文风格给文章补一个结尾。 (三) 德育目标: 体味人在物质与精神世界中的执迷和追求,以及这种追求在现实的限制下的无奈、荒诞与虚幻,并由此产生的人的本性的坚持和扭曲。能够从玛蒂尔德身上吸取和发扬人性中善的力量。 二. 教学重难点: 1. 把握故事情节,了解本文的精巧构思。 2. 分析人物形象,领悟作品的思想意义。 3. 理解生动、细腻刻画人物心理活动对表现人物性格所起的重要作用。 三. 教学方法: 1.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2.自主探究法 ——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3.分角色诵读法——反复朗读,把握语言特色。 4.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5.悬念法——带着问题,深入思考。 6.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四. 教学用具: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 教学时数: 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了解文章内容和故事情节。第二课时主要分析悲剧产生的原因和人物形象。 六.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前,我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一个女孩与一位男孩相爱,男孩送给她一个项链,并说这是铜的,女孩很生气,认为男孩不爱她,随即女孩爱上了一个有钱的男人,男人经常给她买珠宝首饰。当女孩发现自己怀孕时,男人失踪了,而当她拿男人送给她的珠宝首饰去当铺当的时候,老板告诉她,这些都是赝品。可是有一个却是真金的,就是男孩送给她的那个项链,这时女孩后悔不已。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篇和项链有关的小说,看一看小说的情节和我的这个故事有什么相似之处。 (二)作者简介: 莫泊桑(1850~1893)法国作家。1850年8月5日生于法国西北部诺曼底省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1870年到巴黎攻读法学,适逢普法战争爆发,遂应证入伍。退伍后,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职。19世纪70年代是他文学创作的重要准备阶段,他的舅父和母亲的好友、著名作家福楼拜是他的文学导师。莫泊桑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有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美称。他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他的短篇小说侧重摹写人情世态,构思布局别具匠心,细节描写、人物语言和故事结尾均有独到之处。除了《羊脂球》(1880)这一短篇文库中的珍品之外,莫泊桑还创作了包括《一家人》(1881)、《我的叔叔于勒》(1883)、《米隆老爹》(1383)、《两个朋友》(1883)、《项链》(1884)等在内的一大批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短篇佳作。莫泊桑的长篇小说也达到比较高的成就。他共创作了6部长篇:《一生》(1883)、《俊友》(又译《漂亮朋友》,1885)、《温泉》(1886)、《皮埃尔和若望》(1887)、《像死一般坚强》(1889)和《我们的心》(1890),其中前两部已列入世界长篇小说名著之林。另外,他还和俄国的契珂夫与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出示幻灯片1) (三)解题: 《项链》的原题是《首饰》,后来选入课本时,才更名为《项链》。同学们可以比较一下,这两个标题哪一个更好?学生思考后,教师总结:在小说中,改变了路瓦栽夫人的命运的,是一条项链,小说的情节都是围绕着这条项链展开的,因而后一个标题更切合小说的内容,而原题《首饰》所涵盖的范畴显然太大了。那么,这一条小小的项链是如何改变了一个女人的一生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一看。(出示幻灯片2) (四)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1. 首先让学生快速阅读文章,接着先后找两个学生分别以“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口吻,讲述马蒂尔德的故事。(学生说完后,教师出示幻灯片3) 2. 接着梳理本文的情节结构,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师可以利用幻灯片上设计好的问题帮助学生进行总结。 (1)小说围绕项链展开情节,如果这些情节都跟项链有关,请大家分别用三个字概括情节。(学生思考后,教师出示幻灯片4) 羡项链——借项链——失项链——赔项链——还项链(债务)——识项链 (2)一般认为贯穿本文情节的线索是项链,其实除这个实物以外,还有一条虚的找出来并作简要说明。 (学生思考后,教师出示幻灯片5)(虚荣心。开头不切实际的幻想是虚荣;没有项链向人借是虚荣;舞会中的“陶醉” 虚荣心得到满足时的狂热兴奋; 丢了项链以后,不立即向人家说明真相,爱面子虚荣,十年艰辛后的“回想” 可见,虚荣心是如何深入骨髓。由此可见,本文是一明一暗两条线索,交织贯穿。) (3)“有人认为,作者在结尾才说出项链是假的是耍了一个花招,欺骗读者,你同意这个说法吗?请具体说说。”(学生讨论后,教师出示幻灯片6) (项链是赝品,直到最后才道破,不仅使主人公大吃一惊,也使读者感到十分意外,但仔细想想,看似在意料之外,却也在情理之中,因为在文中,作者不止一次地做了巧妙的暗示、铺垫: 一是借项链时,她的女友佛来思节夫人表现得相当大方,没有任何犹豫,也没有任何叮嘱——贵重的东西借给人家,总要叮嘱一番,这是人之常情; 二是当玛蒂尔德惴惴不安地去还项链时,佛来思节夫人竟 “没有打开盒子”,验明一下“正身”,这说明借出的项链本不是什么贵重首饰; 三是当玛蒂尔德拿着空盒去买项链时,珠宝店老板“查看了许多帐簿”以后说:“我只卖出这个盒子。” 这说明项链与盒子不是原配的。 所以,作者在结尾才说出项链是假的似乎很意外,并没有耍花招欺骗读者。相反,倒显出了作者构思的巧妙。) 3.总结玛蒂尔德悲剧的偶然性与必然性 (1)文中有一句话“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化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 也可以成全你!”请同学们查找课文,极细小的事是什么?(出示幻灯片7) (一是请柬的出现,二是丢项链。) (2)恩格斯说“偶然的东西,是一种有必然性隐藏在里面的形式。”请柬的出现和项链 丢失是偶然的,而这隐藏在里面的必然性是什么?请你研读小说,找出隐藏在里面的“必然性”因素。 (出示幻灯片8)(“必然性”因素是不切实际的梦想、极强的虚荣心) 4.教师总结: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一个曲折的动人故事--马蒂尔德的生活悲剧,学习了一个记叙文写作的技法--双线交织,情节跌宕,同时也明白了一个事理--小事不小,偶然中有必然。因此,我相信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定能以此为鉴,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5。布置作业: 设想马蒂尔德的结局,写一篇小短文。 (1)假使路瓦栽夫人大出风头后,项链没有丢失,以后的情节如何发展? ——她终于成了一位显贵的情妇,被玩弄后,又遭抛弃,她郁郁寡欢、最终自尽。 ——路瓦栽夫人第二次去商店借了更昂贵的首饰,可是因为招摇过市,遭到抢劫,从此 落入苦难。 ——路瓦栽夫人从此在虚荣的道路上陷得更深,每天与丈夫纠缠,要他购买贵重首饰,大吵三、六、九,小吵天天有,最后不得不离婚。 (2)设想路瓦栽夫人在偿还巨额债款后,忽然得知所丢的项链原来是假的,接着她又会怎样? ——她震惊过度,发了疯。回家后自杀了。 ——同去查看项链,这挂也是假的,去找买主,已经人去楼空。 ——要回真项链,老毛病发作,再去参加夜会,却又因老又丑而遭冷淡、讥笑。 ——她接受了教训,从此勤俭过日子,生活很美满。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人们常说“会看戏的看门道,不会看戏的看热闹。”《项链》的艺术魅力不仅体现在精巧的构思上,更主要的体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下面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马蒂尔德,寻找一下悲剧产生的原因。 (二)师生总结悲剧产生的外部原因: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19世纪80年代的法国,资本主义恶性发展,大资产阶级当权,政府贪污风行,社会道德沦丧,资产阶级的骄奢淫逸的糜烂生活和唯利是图的道德观念影响到整个社会风气。小资产阶级羡慕上流社会,想极力跻身于资产阶级的行列,他们为此做出了各种各样的努力。 (三)师生总结悲剧产生的内部原因: 说完了外部因素,我们再来总结一些悲剧产生的内部原因。学生讨论后,教师指出:总结内部原因,我们要着重分析人物心理,兼顾动作、肖像、语言描写,主要抓住第一部分中的七个“梦想”,舞会部分中的四个“陶醉”,十年艰辛部分中的一个“回想” 和请柬的出现时的面部晴雨表,舞会结束后的匆忙逃走。 1.第一部分中的七个“梦想” 现实 梦想 住宅 寒伧 幽静的厅堂、宽敞的客厅 墙壁 黯淡 东方帷幕、古式的壁衣 家具 破旧 高脚青灯、宽大椅子、精美的木器 饮食 简单 精美的晚餐、佳肴、鲈鱼、鸡翅 穿着 粗陋 朴素 漂亮的服装、珠宝首饰 用具 桌布几天不洗 珍奇古玩、亮晶晶的银器、名贵的盘碟 心理特征 痛苦烦恼悲哀伤心悔恨失望 跟亲密的男友交谈、跟女人最仰慕、最乐于结识的男子闲谈。得人欢欣,被人追求 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写出了玛蒂尔德爱慕虚荣,醉心奢华,渴望过上流社会贵夫人生活的心理。 作用:揭示玛蒂尔德性格形成的思想根源,也是她的悲剧内因。 2. 舞会部分中的四个“陶醉” 一连用了四个陶醉写出了玛蒂尔德梦想得到实现、虚荣心得到满足时的狂热兴奋,她欣喜若狂,忘乎所以,简直有些飘飘然了。 3. 十年艰辛部分中的一个“回想” 十年艰辛并没有使玛蒂尔德彻底抛弃虚荣,可见其虚荣心是如何深入骨髓。 4. 请柬的出现时的面部晴雨表 高高兴兴--懊恼--恼怒--流泪--费了很大力才抑制住悲痛--擦干两腮--平静 晴 多云转阴 时有小雨 小雨渐止 转阴 到多云 5. 舞会结束后的匆忙逃走 披衣——寒伧——丢脸——逃走—— (四)分析人物形象(主要是玛蒂尔德) 俗话说“一千个读者,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学们,我们对女主人公的认识可能会有一个,那就是爱慕虚荣,不过我们今天要给马蒂尔德一个公正的评价。 一个缺点:丢失项链前消极、庸俗、虚荣。 四个优点:丢失项链后“诚实守信”“勤劳坚强”“纯洁高尚”“热爱生活”。诚实守信”观。有借必有还,当寻觅无果时,她和丈夫决定赔偿。即使自己只有一万八千法郎.买项链就需要三万六千法郎,她也没动过用假项链偷梁换柱、蒙混过关的邪念,更没耍起“项链已丢,无力赔偿”“要钱没有,要命一条”的无赖。她和丈夫的道德观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用十年的心血偿清债务,使朋友佛来思节夫人因祸得福,无意中成了受惠者。“勤劳坚强”观。马蒂尔德勇敢面对生活中的不幸,“显出了英雄气概,毅然决然打定主意,偿还这笔可怕的债务。”她辞退了女仆,租了小阁楼住下,干起一切粗笨的活儿:洗碗、洗衣服、倒垃圾、提水。在那油腻的盆沿上和锅底上磨粗了她那粉嫩的手指,到水果店、杂货店,争价钱,受嘲骂,一个铜子一个铜子地节省艰难的钱。尽管十年艰辛使她变成了一个美丽不再、粗壮耐劳的妇女,但她用行动证明了她的勤劳坚强。 “纯洁高尚”观。晚会上,玛蒂尔德高雅迷人,压倒所有的女宾。所有的男宾都注视她,连部长也注意她了这应该是她利用美貌改变命运的最好时机。然而,她只是“沉迷在欢乐里”“陶醉于自己的美貌胜过一切女宾,陶醉于成功的光荣……”这表明,玛蒂尔德来参加晚会只是为了展示美貌,让自己唯一的“价值”得到承认。在那个金钱至上、道德沦丧的社会里,玛蒂尔德完全可以靠她的美貌和姿色出卖灵魂和肉体,可她没有这样做,她不愧是一朵高洁的荷花。“热爱生活”观。玛蒂尔德社会地位不高,生活也很一般,但她不甘于现状,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和向往,希望生活得更好些,这反映了她积极向上的生活观。即使遇到了天大的挫折,她也没有悲观厌世,更没有自寻短见,而是用行动一步步努力地改善着自己的生活。她心里始终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 (五)总结小说的主题 学生讨论,教师给出模式: 通过一个……故事,批判了……,又赞扬了……,同时,也告诉我们……。 (六)课堂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着重分析了马蒂尔德悲剧的外因与内因,针对这个惹人争议的女子展开争论。我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定会掌握从外因与内因两方面分析事情结果的方法,定会在以后的生活中一分为二的看待人、事、物。 (七)布置作业: 独立完成课后习题和练习册上的习题,有兴趣的同学以“我从《项链》得来的启示”为题写一篇作文。 七.板书设计: 情节————心理————形象 羡项链——痛苦不堪 爱慕 项 借项链——忐忑不安 虚荣 玛 失项链——惊慌失措 坚强 蒂 链 赔项链——悲苦不堪 诚实 尔 还项链——轻松欣慰 善良 德 识项链——当头一棒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