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人教版语文九下《孔乙己》教案3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年人教版语文九下《孔乙己》教案3

辽宁省大连市第七十六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孔乙己》教案 新人教版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大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孔乙己》的;大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遭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形象。据鲁迅先生的朋友孙伏园回忆,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他最喜欢《孔乙己》。他为什么对《孔乙己》如此钟爱,而孔乙己又是怎样一个艺术形象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小说——《孔乙己》,去体味它复杂的情感内蕴。 ‎ 二、文学常识 ‎1、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品:散文集《朝花夕拾》,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 ‎2、时代背景:《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当时以《新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科举制度虽于1906年废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要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地展现了20多年前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就在于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思考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 三、预习检测 ‎1、掌握下列字词的读音:‎ 附和( ) 不屑( )置辩 荤( )菜 咸亨( )酒店 羼( )水 拭( ) 蘸( ) 阔绰( )‎ 舀( )水 涨( )红 绽( )出 哄( )笑 间( )或 着( )了慌 打折( )腿 门槛( ) ‎ ‎2、词语解释: ‎ 格局:布置的格式。‎ 阔绰:阔气。‎ 污人清白:毁坏人家的名誉。‎ 绽出:文中是突露出来的意思。‎ 君子固穷:语出《论语》,意思是君子能够安于穷困。固,安守。‎ 间或:偶然,有时候。‎ 不屑置辩:不值得进行辩解。不屑,认为不值得。‎ 颓唐:精神不振作,情绪低落。‎ 营生:谋生,筹划如何生活。‎ 三、整体感知 ‎1、小说知识回顾: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 ‎ 小说反应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什么?‎ ‎ 小说的故事情节通常分为几部分?‎ ‎2、根据小说的三要素理清文章脉络 小说三要素:环境——咸亨酒店 ‎ 人物——孔乙己 ‎ 故事情节——开端 (1-3)酒店的格局 ‎ 发展 (4-9)第一次出场,刻画孔的外貌、言行、性格和社会地位 ‎ 高潮 (10-11)第二次出场,讲述孔乙己的不幸遭遇 ‎ 结局 (12-13)孔乙己的悲惨结局 四、研读分析第一部分(开端):‎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来酒店喝酒的顾客有什么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运用对比,深刻揭示了顾客贫富的悬殊、阶级的对立. ‎ ‎2、指名朗读第2段,思考掌柜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对长衫客、短衣帮和小伙计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对小伙计:“样子太傻,怕侍候不了长衫主顾------”‎ 对长衫客:极尽奉迎,恭敬、周到。‎ 对短衣帮:千方百计的剥削。‎ 明确:掌柜虚伪、势利、冷酷、唯利是图。‎ ‎3、齐读第3段,思考:小伙计对自己的职务和所处的环境有什么感觉?‎ 明确:“单调无聊,教人活泼不得。”‎ ‎4、文章开头三段文字交待了什么?有什么作用?它属于小说的什么部分? ‎ v ‎1介绍孔乙己活动的社会环境—鲁镇咸亨酒店.‎ v ‎2深刻揭示了顾客贫富的悬殊、阶级的对立. ‎ v ‎3 交代人物活动的空间,为孔乙己的出场作铺垫,预示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v ‎4这属于小说的开端部分。‎ 五、本课小结 ‎    这篇小说,通过对孔乙己后半生几个悲惨生活片断的描述,成功地塑造了封建末世备受科举制度摧残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控诉了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国民冷漠、麻木的状态。‎ 六、作业布置 导航自主预习,随堂检测 ‎ 七、反思 第二课时 月 日 一、讲读第二部分(4—8)发展 ‎1、本部分选取了孔乙己的哪几个生活片段?‎ 第一个片段:酒客揭短,取笑孔乙己偷东西。‎ 第二个片段:酒客讥笑孔乙己没有“进学”。‎ 第三个片段:孔乙己教小伙计识字。‎ 第四个片段:孔乙己分茴香豆给小孩吃。‎ ‎2.请在这部分中找出反映孔乙己特殊身份的句子。(分析一下他是哪一类酒客) ‎ 明确:“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 ‎ 归纳:“站着喝酒”:表明孔乙己生活贫困,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和“短衣帮”一样。‎ ‎“穿长衫”:则含蓄地说明他硬摆“读书人”的架子,思想上羡慕上层阶级,轻视劳动人民。这一外形的整体描写,集中而简练地概括了人物的特殊身份,预示了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3、在这部分中有一段属于插叙,是哪一段?交待了哪些内容?‎ 明确:第5段,补充交代了孔乙己的①身份——“读过书-----”; ②境况——“愈过愈穷-----讨饭”; ③脾气——“好喝懒做”; ④品行——“比别人都好,从不拖欠”。‎ ‎4、快速阅读课文,看看本部分是通过哪几种方法刻画孔乙己形象的。(请找出具体的句子) ‎ 外貌:“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虽是长衫”却“又脏又破”‎ ‎(生活贫困,懒惰,放不下读书人的架子。)‎ 语言:“睁大眼睛说”、“涨红了脸,额上青筋条条绽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立刻显出颓唐不安的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 ‎(自欺欺人,自命清高、中封建教育的毒很深,迂腐可笑。)‎ 神态:“睁大眼睛说”、“涨红了脸,额上青筋条条绽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立刻显出颓唐不安的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 ‎(死要面子,一心追求功名、且执迷不悟。)‎ 动作:“排出九文大钱”、“给他们茴香豆吃”、“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 ‎(炫耀、诚实、心地善良、迂腐可笑。)‎ ‎5、在这部分中有两个细节问题,请大家思考:‎ ‎(1)“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中的“排”字表现了他的什 么心理?‎ ‎(2)为什么当别人问他“当真认识字吗?”他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情”,而当别人问他“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没捞到呢?”时,他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呢?‎ ‎6、孔乙己有着怎样的性格特征呢?‎ 明确:四体不勤,懒,穷困潦倒;以读书人自居卖弄学问、自命清高;自欺欺人、迂腐可笑、‎ 至死不悟;热情、善良。‎ 二、讲读第三部分(9—13)高潮 ‎1、讨论一个问题:“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①结构上,承上启下;②内容上,概括孔乙己一生的悲剧遭遇,深刻说明孔乙己在人们中没有地位,是个可有可无、可笑可怜的多余人。‎ ‎2、请同学们认真阅读第10段,理解本段的作用。‎ 明确:同是读书人,丁、孔二人的命运截然相反。在科举制度下,一个爬上去了,成了有权有势的“举人老爷”,一个因“连半个秀才也没捞到”而成为可怜的牺牲品,这样对比的写出了吃人的封建社会和科举制度的罪恶。‎ ‎3、指名朗读第11段,孔乙己最后一次出场与第一次出场有什么不同?‎ 明确:通过对比,说明封建科举制度不仅戕害了孔乙己的思想,而且也摧残了他的肉体。‎ ‎4、“有一天,大约是中秋前的两三天”“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这里的描写对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和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 ?‎ 明确:写晚秋的凉意,给孔乙己的末路更增加一种悲凉的气氛,使故事情节达到了高潮,同时预示了孔乙己悲惨的结局。‎ ‎5、“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有什么作用? ‎ 明确:四次。掌柜只在结帐的时候提起孔乙己,他关心的是自己的收入,人们根本不去过问孔乙己的死活,孔乙己在他们心目中是无足轻重的,反映社会的冷漠,世态炎凉。‎ 三、本课小结 ‎   孔乙己是一个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落魄的知识分子,文章通过孔乙己的悲惨命运,表现了封建社会末期,下层知识分子精神和肉体受到的双重摧残。揭露了封建文化、封建教育的罪恶。更主要的是,揭示了民众的精神麻木、思想愚钝的精神状态。小说正是为了揭示社会的这一病态,以“引起疗救的注意”。‎ 四、作业布置 ‎   写人物片断练习。请观察你周围的一名同学。最好选择一位有个性的同学,描写他(她)的外貌、语言、神态。用生动的语言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 五、反思 第三课时 月 日 一、讲读课文第四部分(12、13)结局 ‎1、齐读这两段,思考:孔乙己的结局如何?‎ 明确:孔乙己悲惨的死了。‎ ‎2、文章最后说“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一句中 “的确”和“大约”矛盾吗?为什么?‎ 不矛盾。“大约”是“我”的猜测,但孔乙己当时已无力维生,加上多年也没有见到,在那样冷酷无情的社会里,孔乙己肯定是活不下去的,所以用“的确”表示“我”猜测的结论。短短的一句话揭示了孔乙己悲惨的结局。 ‎ 二、归纳总结全文:‎ ‎1、孔乙己悲剧的原因:‎ 明确:(1)社会原因:社会制度使民众麻木不仁,以丁举人为代表的封建统治的摧残将他送上死路。(2)个人原因:自命清高、好吃懒做、迂腐不堪、自欺欺人。‎ ‎2、“笑”的深刻含义:‎ ‎1)、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 (“笑”字,既造成悬念,又笼住全文)‎ ‎2)、孔乙己第一次出场,酒客们拿孔乙己的伤疤来取笑 ‎3)、酒客们取笑孔乙己“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 ”‎ ‎(麻木不仁、穷极无聊,蕴藏着一股悲凉的意味)‎ ‎4)、孔乙己分茴香豆给孩子们吃,一群孩子都在笑声中散了。(天真无邪的笑)‎ ‎5)、孔乙己第二次出场,孔乙己已被打折了腿,已经落泊成这样子,然而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取笑孔乙己 (冷漠无情,没有人性的笑)‎ 总结:“笑声”贯穿全文,这阵阵笑声跟孔乙己的不幸遭遇形成了强烈的对照,它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冷酷,同时批判了群众的麻木。‎ ‎3、这篇小说用第一人称“我”——一个小伙计的口吻来写有什么好处? ‎ 明确:(1)“我”是孔乙己命运的见证人。小说都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写,用第一人称可以使故事显得真实可信。 (2)可以表现周围人对孔乙己的态度,连12岁的小伙计都鄙视孔乙己,更能说明这个社会的世态炎凉,使作品更增加了悲剧的意味。‎ ‎4、孔乙己的形象:‎ 明确:孔乙己贫困潦倒却又想保持读书人的架势,善良而又无能,可怜而又可气,是一个时代的落伍者和封建科举制的牺牲品,也是当时冷酷社会的牺牲品。作者哀其不幸,又怒其不争。 ‎ 三、小说主题:‎ 小说通过对孔乙己悲惨一生的描写,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下层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有力地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也真实地表现了当时一般民众的冷漠麻木、思想昏沉的精神状态,使读者从一个侧面认识到封建社会的腐朽与黑暗。‎ 四、课堂小结 ‎ 同学们,世界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塑造的装在套子里的别里科夫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那穿着长衫的孔乙己形象,与别里利夫何其相似。面对时代的变革,有勇气脱下“长衫”,才是一个全新的人,一个与时俱进的人。愿孔乙己的长衫给我们的启示历久常新。 ‎ 五、布置作业 ‎ 请你设想一下,孔乙己用手爬着走出咸亨酒店后的情况,以“走出咸亨酒店的孔乙己”为题续写小说。‎ 六、反思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