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 部编7-9年级复习提纲:按照初中课程标准编写的复习提纲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 部编7-9年级复习提纲:按照初中课程标准编写的复习提纲

一、中国古代史 ‎1.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距今约170万年,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县一带,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最早的古人类。‎ 北京人(北京直立人):特征: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比上肢略长,能够直立行走。‎ 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生产生活状况:使用打制石器、木棒;(生产工具),采集、狩猎;会使用天然火;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原始社会。地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意义: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2.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 生活 半坡居民 河姆渡人 所在地区 具体地点 北方 黄河流域 陕西西安半坡村 南方 长江流域 浙江余姚河姆渡 距今时间 距今约6000年 距今约7000年 住房样式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干栏式建筑 生产工具 磨制石器,骨器角器 磨制石器、骨耜 粮食种植 粟 水稻 家畜饲养 猪、狗 猪、狗、水牛 手工业 彩陶、乐器、纺织、制衣 陶器、玉器、雕刻、天然漆 产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河姆渡居民)和粟(半坡居民)的国家。‎ 考古(遗址)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 ‎3.知道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了解传说与神话中的历史信息。‎ 故事:涿鹿之战: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影响:华夏族逐渐形成,炎帝、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晚期的社会发展水平。‎ 历史信息:传说与神话有一定的史料参考价值,但不能全信。‎ ‎4.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知道夏、商、周三代的更替,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 建立:约公元前 2070 年, 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 朝代更替 夏 商 西周 东周 建立者 禹 汤 周武王 周平王 分封制 ①目的:为了巩固统治。‎ 内容:周王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封为诸侯,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诸侯要向周王进纳贡物,服从调兵。等级制度: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作用:保证了周朝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了统治。‎ ‎5.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 青铜器的成就:(1)原始社会后期:出现青铜器。(2)商周时期:①用途与功能: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功能由食器发展到礼器。 ②特点:青铜器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制作工艺高超。(3)代表:司母戊鼎(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青铜器);四羊方尊(造型奇特)(4)制作工艺高超:方法:泥范铸造法 甲骨文: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地位:中国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意义: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6.知道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尊王攘夷”,争霸战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先后称霸中原;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也先后北上争霸。(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打着“尊王攘夷”的口号。)‎ 战国时期:战国七雄,兼并战争。齐楚秦燕赵魏韩(三家分晋、田氏代齐)(东南西北上中下)。著名战役:桂陵之战(围魏救赵)、马陵之战(减灶计)、长平之战(纸上谈兵)。‎ 社会变化: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出现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推广生产力提高。各国变法改革,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增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我国封建社会逐渐形成。‎ ‎7.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目的: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时间、人物: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内容:政治:确立县制(加强中央集权;对地方行政制度影响深远),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损害旧贵族利益,贵族反对);改革户籍制度;严明法度。经济:a.废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b.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提高农民积极性)c.统一度量衡。军事: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和土地。作用: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全国奠定基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商鞅 ‎ ‎8.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修建: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功能:防洪、灌溉、水运等。影响:(1)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变成天府之国;(2)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9.知道老子和孔子,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春秋(老孔)时期: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主要思想:顺应自然; 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主张无为而治。《道德经》记述了老子言论。‎ 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由其弟子编写的《论语》记述了孔子言论(1)政治思想:核心思想是“仁”;主张以德治国,实行德政。(2)教育思想: 教育: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教学方法:如因材施教、温故知新等。‎ 影响:“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10.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秦始皇嬴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他统一中国,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也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统一:统一原因:(1)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2)商鞅变法的成功为秦的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秦王嬴政雄才大略、任用贤人,积极策划统一大计。灭六国:(1)时间: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2)灭六国的先后顺序:韩、赵、魏、楚、燕、齐。‎ 秦朝的建立:(1)时间:公元前221年 (2) 都城:咸阳 (3)建立者:嬴政 措施:(1)政治上: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①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至高无上,大权独揽);②中央设丞相(行政)、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③地方推行郡县制(开创我国地方行政基本模式)。‎ ‎(2)文化上:统一文字,以小篆为通用字体。(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的发展)‎ ‎(3)经济上: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统一度量衡。(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经济交流和发展)‎ ‎(4)交通上: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车同轨),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修灵渠,沟通湘江(长江水系)和漓江(珠江水系)。‎ ‎(5)军事上: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万里长城”(西:临洮;东:辽东)。‎ 秦朝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南达南海。‎ 秦统一的意义: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11.知道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知道秦朝的灭亡和西汉的建立。‎ 秦朝的暴政。暴政表现:(1)沉重的赋税;(2)大规模的徭役和兵役;(3)严苛的法律;(4)焚书坑儒,思想控制;(5)秦二世更加残暴 陈胜、吴广起义(大泽乡起义)‎ (1) 时间、地点:公元前209年、大泽乡(2)领导:陈胜、吴广(3)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4)建立的政权:“张楚”。(5)结果:失败(6)历史地位: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秦朝的灭亡:项羽、刘邦领导的起义军继续反秦,项羽在巨鹿之战(破釜沉舟)中,消灭秦朝主力军;公元前207年,刘邦攻入咸阳,秦朝灭亡(约法三章)。‎ 西汉的建立:(1)时间:公元前202年;(2)建立者:汉高祖刘邦;(3)都城:长安; ‎ ‎12.了解“文景之治”,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文景之治”汉文帝、汉景帝采取的休养生息政策:(1)轻徭薄赋: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关心农桑,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2)减轻刑罚: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一些严刑苛法;(3)提倡节俭:提倡勤俭治国,以身作则。表现(治国效果):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出现了文景之治。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盛世局面。‎ 汉武帝主要措施:目的: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 ‎(1)政治上:①实施“推恩令”:(主父偃)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治;②建立刺史制度:监视地方(强化监察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了统治;‎ ‎(2)思想文化上: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②在长安兴办太学。‎ ‎(3)经济上:①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②实行盐铁官营、专卖③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4)军事、民族外交:派张骞通西域;开通丝绸之路;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 影响: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 ‎13.通过“丝绸之路”的开通,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开通(1)西域的概念:今天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地区称作西域。‎ ‎(2)张骞通西域:在位皇帝:汉武帝 时间 目的 成果及影响 第一次 公元前138年 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使汉朝了解了西域的具体情况 第二次 公元前119年 访问西域各国,建立友好关系 促进了汉朝和西域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基础 作用 陆上丝绸之路(张骞通西域后开辟)——以主要运输丝绸到西方而得名: ‎ ‎①路线: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大秦)。‎ ‎②作用意义: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 ‎③来往货物:1)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入西域 ‎2)西域的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核桃、葡萄、石榴等传入中国 海上丝绸之路(汉武帝时):中国东南沿海港口——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沿岸——印度半岛南端、斯里兰卡。‎ ‎14.了解东汉的建立,知道东汉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知道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 东汉建立:公元25年光武帝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刘秀在位期间出现了“光武中兴”的局面。‎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原因:东汉中期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太后临朝;特点: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恶性循环。影响:动摇了东汉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并引发了184年张角领导的黄巾农民起义。‎ 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1)道教:创立于东汉末年;流派:张角创立太平道(黄巾起义);张陵创立五斗米道。(2)佛教:创立:公元前6世纪,释迦牟尼。主张众生平等,西汉张骞通西域后,传入中国。东汉明帝时期在洛阳建立白马寺——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 ‎15.知道司马迁和《史记》;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对传播文化的作用;讲述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 ‎《史记》:(1)作者:西汉司马迁;(2)体裁(地位):第一部纪传体通史;(3)内容:记述了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约3000年的历史。(4)意义:在史学和文学上都有重要地位——“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 造纸术:(1)书写材料的变化:龟甲兽骨、青铜器、竹简木牍(丝帛)、纸(2)造纸术发明:西汉时期甘肃天水用麻做的纸(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 (3)改进: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蔡侯纸”)‎ ‎ ——为文化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4)造纸术的意义: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是中国对世界的伟大贡献。‎ 张仲景和华佗:“医圣”—张仲景:东汉末年 成就:《伤寒杂病论》;“治未病”原理;辨证分析病情;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神医华佗:东汉末年 成就:针灸、汤药;外科手术、发明“麻沸散”;创编“五禽戏”。‎ ‎16.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赤壁之战:‎ ‎1、背景: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想要统一全国。‎ ‎2、概况:(1)时间:公元208年 (2)作战双方:曹操 与 孙刘联军(3)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4)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 ‎3、曹操失败的原因:(1)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水土不服;(2)曹操骄傲轻敌;(3)孙刘联军正确的战术。‎ 三国鼎立:‎ ‎(1)魏国:建立者:曹丕;时间:220年;都城:洛阳。发展:重视农业生产,兴修水利。‎ ‎(2)蜀国:建立者:刘备;时间:221年;都城:成都。‎ ‎(3)吴国:建立者:孙权;时间:222年称王,229年称帝;三国鼎立局面形成。都城:建业(南京)。发展:造船业发达,发展海外贸易。派卫温到达夷洲(台湾),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关系。‎ ‎17.知道两晋南北朝的更替,初步了解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通过北魏孝文帝改革,初步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更替:266年,司马炎建立西晋,定都洛阳。316年被匈奴人灭亡,历时50年。‎ ‎317年 司马睿建立东晋 ,都城在建康 ;420年东晋大将刘裕自立为帝,东晋结束,南朝开始,宋、齐、梁、陈四朝。南朝包括先后经历的 宋、齐、梁、陈 四个王朝;北朝则包括 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共五个王朝。‎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曾经统一过黄河流域(北方)的政权:曹魏、西晋、前秦、北魏 南迁和开发:原因:①西晋末年以来北方人的南迁(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②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③江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定④南下移民和当地人的共同努力 北魏孝文帝改革 (1) 北魏建立:鲜卑族拓跋部建立,439年统一北方(黄河流域)。(2)改革内容:494年迁洛阳、朝廷之上说汉语(禁用鲜卑语);穿汉服;改汉姓;联汉姻(汉化)(3)影响: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民族大交融。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意义: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18.知道祖冲之的数学成就,初步认识书法艺术。了解北方农业技术的成熟和农历。‎ 祖冲之(南朝杰出的科学家)。数学: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面第七位,领先世界近千年。‎ 书法艺术:东汉以后书法成为艺术:①曹魏的锺繇、胡昭;②东晋王羲之被称为“书圣”,代表作:《兰亭集序》 评价:“天下第一行书”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③魏碑。‎ 中国书法艺术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彩。‎ 农业技术:贾思勰和《齐民要术》北朝的贾思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农学家。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内容十分丰富。地位: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标志着北方农业技术的成熟。‎ 农历:农历又称夏历,是中国的传统历法。汉武帝时形成,这种历法安排了二十四节气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故称农历。‎ ‎19.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 隋朝的统一(隋朝的特点:繁荣却短命)‎ 隋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隋的统一:589年,隋文帝灭陈,统一全国。‎ 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隋文帝时期,废除前朝选官制度(着重看门第,不注重才能),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诞生:隋炀帝时期,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确立。‎ 科举制度创立的意义(影响):科举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年。‎ 开通大运河:‎ 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时间、人物: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中心、起始点(三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四个组成部分(四段)(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hán)沟、江南河。‎ 连接五条河流(五河)(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长度及地位:全长20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隋朝灭亡的原因 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好大喜功、不恤民力、纵情享乐、奢侈无度、战争频繁)‎ 结果: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所杀,隋朝灭亡。‎ ‎20.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知道唐玄宗和“开元盛世”,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 ‎“贞观之治”人物:唐太宗李世民(626年即位)辅助人物:魏征、房玄龄、杜如晦(房谋杜断)影响: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人物:唐玄宗李隆基(唐明皇)影响: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 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唐朝兴盛的原因:统治者励精图治善于用人,重视吏治,发展农业,戒奢从简。政治比较清明稳定。‎ 21. 以文成公主入藏、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民族和睦与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文成公主入藏:吐蕃人是今天藏族的祖先。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鉴真东渡(向东传播中国文化)地位: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鉴真(6次东渡754年到达日本)。贡献(作用):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主持修建的唐招提寺以及寺内的鉴真塑像,被日本政府定为一级国宝。‎ 玄奘西行(向西汲取外来文化)时间与过程:贞观初年,玄奘西行天竺(古印度)取经(走西汉时期陆上“丝绸之路”一路西行),遍访天竺,曾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 著作:《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民族和睦: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被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为“天可汗”,意即各族共同的君主。‎ 中外文化交流:唐朝对外交流的特点:对外开放(开放的对外政策)、双向交流。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22.通过经济繁荣、开放的社会风气和唐诗的盛行,了解盛唐的社会气象。‎ 经济繁荣:农业方面:发明并推广重要的生产工具:曲辕犁、筒车 手工业:陶瓷器方面有“南青北白”之说,越窑的青瓷如冰如玉,邢窑的白瓷类雪似银,还有闻名中外的唐三彩。‎ 商业表现:长安是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长安(城中有东市、西市——是主要的商业区;坊——是居民区)。‎ 社会风气开放:社会呈现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妇女社会地位较高,社会风气兼容并蓄,人们衣食住行多受西北少数民族风俗影响。‎ 唐诗的盛行:唐朝时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 代表人物 生活时期 代表著作 诗歌特点 人称 李白 盛唐时期 ‎《早发白帝城》《蜀道难》‎ 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 ‎“诗仙”‎ 杜甫 由盛转衰 ‎“三吏”、“三别”‎ 气魄雄浑,沉郁悲怆,语言精练 ‎“诗圣”‎ 白居易 唐朝中期 ‎《秦中吟》《新乐府》‎ 直白如话,通俗易懂 ‎ ‎ 社会气象:政治清明安定,经济繁荣,民族开明,对外开放,社会风气积极向上。‎ ‎23.知道“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知道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的局面。‎ 安史之乱:是唐玄宗后期的一场叛乱,领导人:安禄山、史思明。它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唐朝形成藩镇割据局面。907年,朱温灭唐,我国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五代十国:北方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闵、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影响:五代十国时期,政权分立,但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24.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建立:960年,赵匡胤(宋太祖)发动陈桥兵变,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都城。‎ 重文轻武:目的: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措施: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形成文臣统兵格局。‎ 25. 知道辽、西夏与北宋的对峙局面;了解女真族的崛起,知道金灭辽及北宋;知道岳飞抗金的事迹和南宋偏安。‎ 辽、西夏与北宋的对峙:北宋与辽西夏并立,北宋与金西夏并立(时间短),南宋与金西夏并立。‎ 女真族的崛起 生活概况:居住在黑龙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过着游牧渔猎的生活。统一:11世纪末,完颜部首领阿骨打统一了女真各部。建国:1115年,阿骨打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都城会宁。‎ 金灭辽及北宋:灭辽:1125年,辽被金灭亡。灭宋: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 岳飞抗金和南宋偏安 建立:1127年,赵构(宋高宗)称帝,后来定都临安,史称南宋。抗金:岳飞等抗金将领从金军手中收复了许多失地,“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迫使金军后撤。‎ 内容: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影响:宋金对峙局面形成。后来,金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南宋统治者满足于现状,偏安江南一隅。岳飞不是民族英雄 ‎26.知道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经济发展:‎ 农业:从越南引进占城稻。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成为丰饶的粮仓。‎ 手工业:纺织业: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南宋后期,棉纺织也兴起。‎ 制瓷业:五大名窑——汝窑、均瑶、哥窑、官窑、定窑;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江南地区是制瓷业重心。‎ 造船业:广州、泉州、明州造船业发达,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船只配 备先进的指南针。‎ 商业:开封和杭州是最大的城市,经商取消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出现早市和夜市,并 且出现了草市。宋代海外贸易发达,广州和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经济重心南移 时间: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完成。‎ 表现: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27.知道成吉思汗的崛起以及蒙古军灭亡夏、金和南宋;知道元朝的统一。‎ 崛起:蒙古政权建立: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权,铁木真被拥立为大汗,尊称为成吉思汗。‎ 蒙古灭西夏与金、南宋与元朝的统一 蒙古灭西夏:成吉思汗率领军队进攻西夏,1227年西夏灭亡。‎ 蒙古灭金:蒙古和南宋结盟并夹击金朝,1234年,蒙古灭金。‎ 元朝的建立与统一:忽必烈继位:1260年,忽必烈继承蒙古汗位。‎ 元朝建立: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1272年定都大都。忽必烈就是元世祖。‎ 元灭南宋统一全国: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出现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抗元英雄文天祥。1279年元朝全国统一。‎ 元朝:中国历史上疆域最大的朝代,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政权。‎ ‎28.通过宣政院管辖西藏,知道西藏在元代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元朝对西藏(台湾)的管辖:元中央政府设宣政院直接统辖,从此,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西藏正式成为中国领土一部分。(对台湾的管辖:在澎湖列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理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29.知道宋元时期商业贸易的繁荣;了解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和宋词、元曲的流行。‎ 商业贸易的繁荣:北宋时的开封、南宋时的临安、元朝的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在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大相国寺,每月举行多次庙会。‎ 都市生活:热闹的瓦子,北宋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南宋临安的文化娱乐业更为发达。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杂剧,杂剧形成于宋代,元朝建立后,元杂剧在以大都为中心的北方地区兴盛起来。今天的传统节日如春节(放鞭炮、贴对联等活动)、元宵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 宋词:‎ 时 代 姓 名 代表作 作品特点 北宋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改进了词的创作,扩大词的境界,提高了词的格调。词风豪迈而飘逸。‎ 两宋之交 李清照 ‎《如梦令》‎ ‎《声声慢·寻寻觅觅》‎ 词风委婉、细腻、清秀。‎ 南宋 辛弃疾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词风豪放,词境雄奇阔大,抒情、写景、叙事、议论,气势磅礴,震撼人心。‎ 元曲:元朝戏剧空前发达,出现了元曲。元曲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元代最优秀的戏剧家是关汉卿,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与关汉卿齐名的杂剧家还有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王实甫等。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和白朴四人,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30.通过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以及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和外传,认识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我国在隋唐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活字印刷术是由北宋时的匠人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13世纪时,活字印刷术传入朝鲜,之后传到日本及东南亚地区,又经丝绸之路传到波斯,后来经过蒙古人的西征等途径传人欧洲。‎ 指南针的应用和传播:汉代时人们利用天然磁铁做成指南工具,称为“司南”。宋代开始用人造磁铁制成指南的工具。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乘坐中国海船的阿拉伯商人将指南针传到阿拉伯国家,后来又传到欧洲。‎ 火药的应用和传播:唐朝时,中国人已发明了火药。到宋代,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元朝还用金属作筒,取代竹筒,发明了火铳,这比以前的突火枪威力更大。中国的火药和烟火在13世纪传人阿拉伯地区,14世纪初又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四大发明的贡献: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加上造纸术,是我国古代人民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出现,加快了文化的传播;指南针的发明,促进了航海事业和世界贸易的发展;火药武器的使用,改变了作战方式,加速了欧洲的历史进程。“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31.知道明朝的建立。通过皇权的强化和“八股取士”,初步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 明朝的建立: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今江苏南京),他就是明太祖。随后,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 皇权的强化和“八股取士”:‎ 措施:①在地方,废行省,设立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②设立锦衣卫,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明成祖设立了东厂)③在思想文化上,实行八股取士。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成为“八股文”。八股取士的影响:禁锢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皇帝专权的弊端: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民主性、创造性,阻碍了文化发展、形成了恐怖统治。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造成中国社会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32.了解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知道戚继光的抗倭斗争。‎ 郑和下西洋:条件:明朝经济繁荣,国力雄厚 时期:明成祖时期 目的: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经济目的)发展海外贸易。‎ 时间:1405──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到达地区: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地位与意义: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戚继光的抗倭斗争:原因:明朝中后期东南沿海倭患严重。结果:戚继光带领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并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评价: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 ‎“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的诗句抒发了戚继光不追名利的爱国情怀。‎ ‎33.通过明长城和北京城的建筑,体会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明长城和北京城:明长城:为了防御北方蒙古族南扰,修筑了东起辽东、西至嘉峪关,总长万余里的明长城。北京城:明成祖时修建,1420年基本建成,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包括宫城、皇城、内城、外城。紫禁城是北京城的核心,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明长城和北京城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34.知道《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等名著,了解明代科技的成就及影响。‎ 作者 著作 成就及影响 明朝 ‎ 李时珍 ‎《本草纲目》‎ 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被译为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明末 ‎ 宋应星 ‎《天工开物》‎ 总结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等,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明末 ‎ 徐光启 ‎《农政全书》‎ 农业百科全书,介绍欧洲水利技术,我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 ‎ 作品 作者 朝代 内容 成就 ‎《三国演义》‎ 罗贯中 元末明初 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水浒传》‎ 施耐庵 元末明初 描写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梁山泊农民起义。‎ 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西游记》‎ 吴承恩 明朝中期 根据民间流传唐僧取经故事创作。‎ 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 明朝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与市民文化结合起来。汤显祖是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代表作是《牡丹亭》。‎ ‎35.了解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知道满族入主中原。‎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原因(1)根本原因:明朝末年,政治腐败,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阶级矛盾异常尖锐。(2)直接原因:陕西北部连年大旱,官府催征如故。过程(1)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后,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1643年,李自成率军攻入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2)1644年,攻进北京城内,末帝崇祯自缢。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被农民起义推翻。‎ 满族入主中原 满洲兴起:(1)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2)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满族);1636年,改国号为清。清军入关(入主中原):1644年,明将吴三桂降清,引清兵入关,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李自成在山海关交战失利,转战各地,最后失败。‎ ‎36.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知道册封达赖和班禅与设置驻藏大臣;知道西北边疆的巩固。认识台湾、西藏、新疆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郑成功收复台湾(1)1661年,郑成功率军从金门出发,抵达台湾。(2)1662年,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被占据了38年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3)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清朝在台湾的建制(1) 1683年,清军进攻台湾,郑氏军队战败,台湾归入清朝的版图。(2)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3)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 册封达赖和班禅与设置驻藏大臣(1) 顺治帝接见达赖五世并正式赐予“达赖喇嘛 ”的封号。(2) 康熙帝册封另一位西藏宗教首领为“班禅额尔德尼”。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3)设置驻藏大臣:1727年雍正帝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颁布法律:1793年,乾隆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标志着中央政权对西藏地方行使主权达到制度化、法律化的程度。规定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巩固西北边疆:(1)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康熙帝三次率军亲征,打败噶尔丹,平定叛乱,稳定了西北部边疆地区。(2)乾隆帝平定了大、小和卓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 ,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认识:台湾、西藏、新疆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7.通过清朝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史实,了解清朝前期的兴盛。‎ 经济发展:农业的恢复和发展(清朝时期出现了“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原因:(康雍乾)统治者重视农业,大力推行垦荒政策。表现:①耕地面积扩大;②兴修水利;③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得到推广,使得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手工业的发展:手工工场的出现,规模大,人数多,出现了雇佣关系。商业的发展: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工商业市镇:吴江县的盛泽镇——“舟楫塞港,街道肩摩”;湖北的汉口镇——“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商帮:晋商、徽商。‎ 人口的增长:原因:清朝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以及社会安定促进了人口的增长。影响:①人地矛盾突出,自然环境遭到破坏;②庞大的人口造成了社会压力。表现: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 清朝前期的兴盛(的表现标志):经济的发展和人口增长。‎ ‎38.通过军机处的设置与文化专制的措施,认识君主专制在清代的极端强化。‎ 军机处的设立:为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达到顶峰)。‎ 文化专制措施---文字狱。目的:加强思想文化控制。危害: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禁锢思想,摧残文化,阻碍思想、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中央集权的巩固历程:开始:(秦)郡县制、焚书坑儒 。巩固:(汉)推恩。加强:(明)厂卫特务机构。强化:(清)军机处 认识:君主专制在清代的极端强化。强化的标志(体现):军机处的设置和文字狱的实施。‎ ‎39.以《红楼梦》和京剧为例,了解清代文学艺术的成就和特色。‎ ‎《红楼梦》:清代的小说创作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其中艺术成就最高是曹雪芹的《红楼梦》。它是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最高峰。成书:这部长篇小说初名《石头记》,曹雪芹创作。生前基本定稿了前80回。后来经高鹗整理续写了后40回,提名《红楼梦》,在乾隆晚期时排印面世。主要内容: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 京剧:‎ 昆曲:又名昆剧、昆腔,原是流行与苏州昆山一带的昆山腔。明朝时期,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剧种,代表作汤显祖《牡丹亭》;清朝前期,昆曲艺术发展到顶峰,代表作洪昇《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清朝中期,昆曲逐步陷入因循守旧的境地,逐渐走向衰落。‎ 京剧: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道光年间逐渐形成一个新的剧种“皮黄戏”,后来称为“京戏”或者“京剧”,京剧被誉为“国剧”“国粹”。‎ 成就和特色:清代文学以小说为代表,其中以《红楼梦》成就最高。艺术上出现了京剧。‎ ‎40.通过清代中期以来的腐败现象和闭关锁国政策,了解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腐败现象:官场腐败与军队腐败造成了财政危机和社会危机。‎ 闭关锁国:含义:严格限制对外交往和贸易。原因: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表现:限定广州一口通商,并规定由朝廷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影响:清朝闭关锁国政策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是,清朝的闭关自守导致中国措施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朝代顺序:三皇五帝始 ,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 ,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 皇朝至此完。‎ 二、 中国近代史 ‎41.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列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林则徐虎门销烟:经过:派人明查暗访,缉拿烟贩。时间:1839年6月3日—25日。虎门销烟:在林则徐的主持下,收缴的鸦片在广州虎门海滩被当众销毁。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华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防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识。‎ 评价:①.民族英雄。②.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南京条约》内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42年8月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内容 危害 割地 割香港岛给英国 破坏领土主权的完整 赔款 赔款2100万银元 加剧了财政危机,加重人民的负担 通商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 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中国东南门户洞开,便利了侵略者输出商品和掠夺原料 议税 与英国协定关税 破坏了贸易关税主权,便利了侵略者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鸦片战争的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启示: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 ‎42.知道洪秀全,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 洪秀全:洪秀全1843年创立“拜上帝会”,后在广西传教。太平天国的创立者。‎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开始标志:金田起义,1851年,洪秀全,广西桂平。时间:1851-1864。‎ 永安封王:初步奠定太平天国政权的基础。‎ 定都天京:1853年,太平军定都“天京”(南京)‎ 建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是不可能实现的。‎ 北伐西征:标志着太平天国进入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天京事变:1856年秋,太平天国运动从此由胜转衰。‎ 调整与改革:封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青年将领。洪仁玕《资政新篇》,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经、文、外交主张。‎ 天京陷落:1864年7月,结束,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中外势力联合剿杀)。‎ 历史意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43.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列强第一次进北京)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天津,进逼北京,10月抢劫、火烧圆明园。‎ 俄国割占中国领土:‎ 年份 条约 面积 总面积 ‎1858年 ‎《瑷珲条约》‎ ‎60多万平方千米 ‎150多万平方千米 ‎1860年 ‎《北京条约》‎ ‎40万平方千米 ‎1860年 ‎《北京条约》‎ ‎44万平方千米 ‎1864年 ‎《勘分西北边界条约》‎ ‎1881年 ‎《改订条约》‎ ‎7万平方千米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瑷珲条约》近代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条约。)俄国是近代史上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44.了解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洋务运动:.目的:维护清王朝的统治。阶级地位:地主阶级。派别:洋务派。代表人物:在中央:恭亲王奕䜣,在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口号:“自强”“求富”。‎ 内容:创办近代军事工业(“自强”)‎ 举办者 企业 地位 曾国藩 安庆内军械所 第一个军事工业 李鸿章,曾国藩 江南制造总局 最大的军事工业 左宗棠 福州船政局 远东第一大船厂 举办者 企业 李鸿章 轮船招商局 开平煤矿 张之洞 汉阳铁厂 湖北织布局 创办近代民用企业(“求富”)‎ 结果:破产。标志:甲午中日战争,(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失败原因:只学技术,而没有学习制度。‎ 作用评价:性质: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局限性: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45.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列举《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甲午中日战争主要战役:背景(原因):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时间:1894-1895年。爆发:丰岛海战:1894年7月,日军在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经过:平壤战役:左宝贵牺牲,叶志超逃跑。黄海大战(战役):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与200名将士殉国。 辽东半岛战役:徐邦道牺牲;旅顺大屠杀——两万多中国人。 威海卫战役:丁汝昌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结果:清政府战败,派李鸿章前往日本议和,签订《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1895年,日本马关,李鸿章和伊藤博文。‎ 内容 危害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澎湖列岛给日本 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和完整 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加重人民的负担,加剧清政府的财政危机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有利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影响:《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关系: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狂潮。导火线——三国干涉还辽:《马关条约》签订后,沙俄联合法国、德国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日本向中国索取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表现:列强在中国夺取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时局图);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46.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派别:维新派;领导人: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 兴起:公车上书(1)时间:1895年(2)背景:《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群情激愤(3)经过: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4)结果:失败(5)影响:拉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做法:(1)组织学会:强学会(2)创办报刊①《时务报》——梁启超②《国闻报》——严复,地位:北方最有影响力的报纸 高潮:百日维新——戊戌变法。‎ ‎(1)背景:康有为上书光绪帝,光绪帝表示“不做亡国之君”,决心变法。(2)时间: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共103天)(3)标志: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4)主要内容 内容 影响 政治 裁剪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打击了官僚贵族 经济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产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文化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有利于传播资产阶级思想 军事 裁剪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有利于军事强大 结果:慈禧发动政变,变法失败。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历史意义:在思想和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47.以张謇兴办实业为例,初步认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 张謇企业家代表:状元实业家张謇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还有荣氏兄弟、卢作孚、侯德榜等著名企业家。‎ 曲折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随着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建立和扩张,民族工业除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还遭到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内优外患的危机,严重阻碍着民族工业的正常发展。发展特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比较落后,它们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地区分布也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48.知道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义和团运动:兴起:19世纪末,山东、直隶一带。口号:“扶清灭洋”——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结果: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 影响:沉重打击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 ‎ 抗击八国联军——1900-1901年。直接原因: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 爆发: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奥匈帝国)八国组织联军,在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的率领下,从天津向北京进犯。经过:廊坊阻击战中,八国联军惨败,退回天津。攻占大沽炮台 ,慈禧太后对外宣战。 天津保卫战,与侵略军争夺老龙头火车站,并炮轰紫竹林租界。聂士成殉国。‎ 结果:攻陷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帝西逃,下令绞杀义和团。联军在北京屠杀、劫掠。‎ ‎《辛丑条约》时间与签订国:1901年;清政府与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比、荷、西11国 内容:‎ 内容 危害 赔款 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 使中国人民的负担又进一步加重,以海关税收担保,使清政府的经济将长期受制于列强 政治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 中国人民受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清王朝成为洋人的朝廷 ‎ 军事 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清政府对外不得设防,侵略者可直入清政府的中心地带,中国在军事上也失去了自主权 外交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 使馆界成为国中之国。清政府完全处于各国军队的影响和控制之下。 ‎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 体现中国外交体制的近代化,但这种转变深深打上了屈辱的烙印。 ‎ 评价:《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影响: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49.以京师大学堂的开办和科举制度的废除为例,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展的主要史实;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近代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 京师大学堂的开办和科举制度的废除:创办新式学校: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兴办了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先后在天津创办北洋西学堂。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创办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废除科举制:1902年清政府废除八股文,1905年清政府停止科举考试。‎ 近代新闻出版业的发展: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50.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知道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早年的革命活动: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改革建议,遭到拒绝。‎ ‎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兴中会是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1895年,孙中山发动广州起义失败后,逃亡海外。‎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代表作有章炳麟的《驳康有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和《警世钟》等。‎ 建立同盟会:1905年8月,孙中山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的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并选举孙中山为同盟会总理。政治纲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机关报:《民报》。性质: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三民主义:内容:“民族”(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民权”(创立民国)、“民生”(平均地权)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作用: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名称 时间 地点 人物 结果 意义 萍浏醴起义 ‎1906年 萍乡、浏阳、醴陵 刘道一、‎ 蔡绍南 失败 同盟会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使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 安庆起义 ‎1907年 安庆 徐锡麟、秋瑾 失败 广西起义 ‎1907年 广西镇南关 孙中山、黄兴 失败 黄花岗起义 ‎1911.4‎ 广州 孙中山、黄兴、赵声等 失败 革命党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鼓舞全国人民的斗志。‎ 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发动起义——夺取军械所——进攻总督衙门——武汉三镇(武昌、汉阳、汉口)光复——10月11日,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为都督 ‎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的建立:时间:1912年(民国元年)。地点:南京。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时间:1912年3月。内容:主权在民、平等自由、三权分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封建帝制)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51.知道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的史实;了解北洋军阀混战的黑暗局面。‎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1912年2月12日,在袁世凯逼迫下,宣统帝下诏退位。‎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独裁统治: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为了建立独裁统治,制造宋案(成为二次革命导火线——宋教仁遇刺身亡,“宋案”:宋教仁1912年组建国民党,在国会占明显优势,1913年准备北上组阁时在上海遇刺身亡)。‎ 复辟帝制:镇压二次革命。时间:1913年,过程:袁世凯派兵南下,孙中山和黄兴号召南方各省反袁。结果:国民党力量涣散,二次革命很快被镇压下去,孙中山被迫流亡日本。‎ 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解散国民党。解散国会。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修改总统选举法,总统可无限任期,可指定继承人。接受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复辟帝制:袁世凯下令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备在元旦举行登基大典。‎ 护国战争: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1915年,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1916年袁世凯取消帝制。6月(6日)在绝望中死去。‎ 护法运动:袁世凯的继任者拒绝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国会,孙中山试图借助军阀的军事力量开展护法运动,结果失败。‎ 北洋军阀混战:主要派系:直系(冯国璋、曹锟);皖系(段祺瑞 控制北京);奉系(张作霖);滇系(唐继尧);桂系(陆荣廷)。目的:巩固地盘、争权夺利。手段:依附帝国主义、割据混战。影响:使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 ‎52.知道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主要阵地:《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内容:①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新青年》发表了大量的文章,猛烈评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文化。代表作: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②提倡民主与科学。民主与科学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大口号,陈独秀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③文学革命。 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主张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白话文逐渐普及。‎ 地位作用(影响):① 积极性: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② 局限性: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③性质: 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53.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社会习俗的变化: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劝禁缠足等法令;废除跪拜礼,代之以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体现自由平等。‎ 民国社会习俗(文化)特征:地区发展不平衡;新旧并呈,多元发展。‎ ‎54.知道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基本史实:时间:1919.5.4(五四青年节) 爆发原因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经过:分为前后两期 分期 ‎5月4日—6月3日 ‎6月3日后 运动中心 北京 上海 运动主力 青年学生 工人(无产阶级)‎ 斗争形势 罢课、游行 罢工、罢市 结果:取得初步胜利(①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②拒签“和约”;③释放被捕学生。)‎ 认识评价: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这次运动中,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重要作用。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 五四精神:爱国(核心)、民主、科学、进步 ,反帝反封。‎ 启示:学生应有关心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爱国主义精神;发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 ‎55.了解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史实;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1919年,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第一次较为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条件:①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壮大;②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③组织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共产党诞生的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 时间、地点 ‎1921年7月,上海——嘉庆南湖 代表 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 主要内容 党纲: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 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中心工作: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任书记 标志 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诞生 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了。“新”在哪里?①新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②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③新的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 56. 简述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主要史实;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国民革命是从1924年至1927年。国共合作,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又称“大革命”。国民革命的高潮是1926年的北伐战争。国共合作的成果是黄浦军校和北伐战争。‎ 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共三大的召开(1923年6月):决定同国民党合作。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1924年1月):标志者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黄埔军校:1924年5月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在广州黄埔成立,孙中山任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 北伐胜利进军:目的: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主要战场:湖南、湖北;重要战役:汀泗桥战役和贺胜桥战役 ;铁军:叶挺第四军独立团 ‎ 结果: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民革命失败。(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1927年4月蒋介石建立。(代表大地主大资本家帝国主义的利益)1928年,张学良发表通告,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 。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了一全国。 ‎ ‎57.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毛泽东、朱德在井冈山会师的故事,认识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名 称 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 时 间 ‎1927年8月1日(建军节)‎ ‎1927年9月 地 点 南昌 湘赣边界——打出“工农革命军”旗号。‎ 领导人 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 毛泽东 意 义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会师和创建工农红军:‎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军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后改编军队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一支工农红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 农村革命根据地——工农武装割据 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形成: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游击战争,创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到1930年,全国各地创建了大小十几块革命根据地。其中中央革命根据地面积最大。(古田会议——思想建党,政治建军)‎ 意义:中国革命走上了井冈山道路: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58.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知道遵义会议,认识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长征:原因:由于博古和李德等人在军事上 “左”的错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开始: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八万多突围西进,开始长征。‎ 经过:江西瑞金出发——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强渡乌江——攻克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吴起镇会师——会宁会师。时间: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 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长征精神:不怕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乐观英雄主义精神;勇往直前、永不言败的革命乐观英雄主义精神。‎ 遵义会议:时间、地点:1935年1月,贵州遵义,‎ 内容: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意义: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59.知道九一八事变,了解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知道西安事变,理解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 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931.9.18-1945.9.2)‎ ‎1931年9月18日夜,日军制造柳条湖事件,炮轰沈阳城,九一八事变爆发。‎ 结果: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中国东三省沦陷。(日本开始局部侵华战争)(14年抗战)‎ 影响: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①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组成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②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③1936年,中国共产党开始领导东北抗日联军,与日军战斗。)‎ 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蒋介石,逼蒋抗日,史称“西安事变”。 ‎ 结果:经过中国共产党(周恩来)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主张,张学良释放了蒋介石,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60.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认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 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时间:1937年7月7日。影响: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 实现概况: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南方八省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1937年9月,国民党公开发表了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了谈话。‎ 意义影响:国共合作宣言发表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61.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南京大屠杀——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日军占领南京后,屠杀军民30万人以上,充分说明了日本法西斯的残酷和野蛮。‎ 警示:珍爱和平,热爱生命,反对不正义战争,警惕法西斯军国主义复活。‎ 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62.列举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日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正面战场(国民党):淞泸会战(1937年8-11月)8月日军借口军官在上海虹桥机场被中国守军击毙,发起战争,中国空军首次参战,11月上海失陷,会战结束。——打破敌人3个月灭亡中国的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战役 时间 地点 意义 (影响)‎ 台儿庄战役 ‎(山东)‎ ‎1938年3月 台儿庄(李宗仁)‎ 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保卫大武汉 ‎(武汉会战)‎ ‎1938.6-10月 武汉(万家岭战役)‎ 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第三次长沙会战 ‎1941.12‎ 长沙 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豫湘桂战役 ‎1944年初 豫湘桂 结果:国民党丢失了河南、湖南、广西等省的大部分和贵州省的一部分 广州、武汉失陷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期,国民党消极抗战,积极反共。‎ 敌后战场(共产党):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战役 时间 人物 内容 意义 平型关大捷(山西)‎ ‎1937年9月 林彪115师 在平型关伏击日军一千 全民族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正面战场第一次胜利。)‎ 百团大战 ‎(华北)‎ ‎1940年下半年 彭德怀 八路军100多个团,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 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 ‎63.知道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了解日本投降的史实;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中共七大:时间、地点:1945年4月、延安。内容:(1)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2)毛泽东在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共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影响:为争取抗日战争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共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日本投降:反攻: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率先发起局部反攻;美国在广岛和长崎各投一枚原子弹;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东北。‎ 胜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订投降书,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台湾重回祖国怀抱。‎ 抗战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原因:(1)决定因素:全民族抗战;(2)中流砥柱:中共抗日;(3)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意义: ①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②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共带领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基础。③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的奉献。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64.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实行独裁、发动内战的本质。‎ 重庆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背景:1945年8月,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面商国家大事。‎ 目的:蒋介石为了发动内战争取时间;毛泽东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亲赴重庆,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巨大努力。结果:1945年10月10,国共签订《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1946年1月,在重庆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认识:国民党实行独裁、发动内战的本质。‎ ‎65.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国名党发动内战——内战爆发:开始:1946年6月,蒋介石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论断: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战术:以运动战为主要方式,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 转战陕北:反击:解放军军民经过自卫反击战,粉碎国军全面进攻;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彭德怀率西北野战军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国军对陕北的重点进攻;华北野战军在山东孟良崮消灭国军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打退敌人对山东的重点进攻。‎ 挺进大别山:战略进攻: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三大战役——战略决战:‎ 战 役 时 间 人 物 概 况 意 义 辽沈战 役 ‎1948年9-11月 林彪、罗荣桓 东北解放军攻占锦州、长春、沈阳 解放东北全境 淮海战役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 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徐州为中心 解放长江中下游以北北广大地区 平津战役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林彪、罗荣桓、‎ 聂荣臻 东北华北人民解放军,北平和平解放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影响 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解放南京:胜利:渡江战役:1949年4月23日,百万雄师横渡长江,解放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22年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66.知道解放区的土地改革;简析国民党南京政权覆灭和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解放区土地改革:实施:抗战胜利后,中共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改为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依据:1947年,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制定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意义: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主要原因:国内人民要求和平民主,蒋介石打内战失去民心。中共制定了正确的作战方针,人民解放军作战英勇。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根本原因)。‎ ‎67.知道鲁迅、茅盾、齐白石、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人的成就。‎ 文学 鲁迅 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成为一篇讨伐封建主义的橄文;《阿O瓜传》是批判国民性问题的经典之作。‎ ‎20世纪初 郭沫若的《女神》,茅盾的《子夜》,曹禺的《雷雨》,巴金的《家》.老舍的《骆驼祥子》‎ 绘画 齐白石 擅绘花鸟草虫,画法上工笔、写意兼长,造诣颇深 徐悲鸿 ‎《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等鸿篇巨作,在中国画技法和意境上开辟了新时代。‎ 音乐 聂耳 ‎《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名曲 田汉 作词《义勇军进行曲》,后来被定为国歌 冼星海 作曲《黄河大合唱》‎ 三、中国现代史 ‎68.讲述开国大典,认识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筹备——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内容:(1)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作用)。(2)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3)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采用公元纪年。(4)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意义/作用: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标志。‎ 概况: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注意:54门礼炮代表参会的54个民族,28响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28年。‎ 新中国成立的意义:(1)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2)国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巩固——西藏和平解放:史实:1951年,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达成《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意义: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69.认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性;了解土地改革运动。‎ 抗美援朝(1950.10~1953.7)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性质:反侵略战争正义战争。过程:(1)军队名称:中国人民志愿军 。司令员:彭德怀。联合国军:麦克阿瑟(克拉克)(2)主要战果:五战五捷,把美国侵略军赶回“三八线”附近。(3)结束标志: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意义: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战斗英雄事迹:黄继光堵枪口(上甘岭战役);严守纪律邱少云。“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土地改革(1950~1952)原因: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根本原因);②新解放区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目的: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工业化开辟道路。开始标志: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内容: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只改变土地所有权,没有改变土地所有制性质,二者都是私有制)结果: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意义:(1)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2)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3)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巩固新生政权的措施:(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土地改革。‎ ‎70.了解“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知道中国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背景:新中国建立以后,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目的: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基本任务:(1)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2)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3)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主要成就:“一桥”(武汉长江大桥)(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二铁”(宝成、鹰厦)“三公”(新藏、青藏、川藏公路)“四厂”(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解放牌)、沈阳第一机床厂、沈阳飞机制造厂)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三大改造(1953~1956年底)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合作化,方式:农业生产合作社(1953年开始)。手工业合作化方式: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方式:公私合营(公方居主导地位)创举: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意义: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71.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会议制度,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时间地点:1954年9月在北京召开。‎ ‎(2)内容:①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②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决定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宪法性质: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形成: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2)意义、影响: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政治协商会议制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 内容:(1)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2)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3)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采用公元纪年。(4)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意义、作用: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会议制度为代表,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72.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含义: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当地民族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性质、地位: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数量:建立了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5个民族自治区。‎ 意义:(1)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2)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3)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共同发展。‎ 共同繁荣发展措施:实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义改造,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 ‎73.知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了解这一时期以王进喜、雷锋、邓稼先、焦裕禄等为代表的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精神。‎ 中共八大(正确)1956年 北京 内容:分析当时国内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从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发展经济)意义:中共八大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错误):1958年的提出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大跃进:农业大跃进(浮夸风)“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和大炼钢铁。人民公社化运动(一大二公):集体劳动、统一分配(吃饭不要钱)失误原因:①对国情认识不足。②缺少经验。③急于求成。④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影响:①使得“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②是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1959——1961三年困难时期)国民经济调整:(正确)(措施:1961年春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召开七千人大会,总结经验教训,取得明显成效。‎ 教训: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急于求成,要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成就:工业:建成大批大中型项目(两大大钢铁基地武钢、包钢,三大油田大庆(结束中国靠“洋油”的时代)、胜利、大港油田科技:完成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领先世界;‎ 模范人物——“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兰考县委书记)、“铁人”王进喜(大庆油田工人)、 解放军好战士雷锋。共同精神品质: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无私奉献。‎ ‎74.了解“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危害及主要教训。‎ ‎“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严重内乱,最大失误)原因:(根本原因)党内“左”倾错误的发展;毛泽东错误地认为,党内出现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利用。开始:1966年,中共中央成立“中央文革小组”。口号:打倒一切,全面内战;“以阶级斗争为纲”‎ 动乱与危害:①(最大危害)民主法制受到践踏:造反派打砸抢,刘少奇被迫害致死(文革最大冤案);②经济严重下滑;③科学、文化教育事业受摧残(知识分子上山下乡)。重大事件: 1971年 “九一三”事件(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结束标志: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启示、教训: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75.了解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改革和深圳特区的发展,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背景:①人民要求纠正文革的错误;②中央主要领导人:仍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两个凡是”方针(实质:左倾错误的延续);③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结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意义: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召开: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 内容:(1)思想上: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2)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3)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拨乱反正:时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进行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 ‎1980年,恢复刘少奇的名誉,最大冤案得到平反。‎ 完成: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拨乱反正完成。‎ 整合:三次历史性巨变:醒过来——辛亥革命(孙中山);站起来——新中国的成立(毛泽东);富起来——改革开放(邓小平)。‎ 对内改革——开始:农村,重点:城市 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 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 开始:1978年;地点: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村改革第一村)措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内容: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大包干)目的: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影响:①使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②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开始:1985年 重点:国有企业的改革。表现:(1)所有制: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2)管理体制: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扩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3)分配方式: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作用、影响: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整合: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①土地改革(1950-1952) 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土地私有制 ‎②农业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6) 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土地公有制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阻碍经济发展) 一大二公 土地公有制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至今) 分田到户,自负盈亏 土地公有制 对内改革的启示: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从实际出发,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对外开放的推进: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第一步:经济特区一共5个,即“汕珠厦深海”。‎ 设立:1980年设立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福建的厦门4个——“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1988年增设海南岛(深圳——对外开放的“窗口”,“一夜崛起之城”,海南——最大特区)目的:引进投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第二步:沿海开放城市开放广州、上海等14个。第三步:沿海经济开放区(4个:环渤海地区、长三角、闽三角、珠三角);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扩大对外开放的窗口)。第四步:内地相继开放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沿边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等省会和自治区首府,陆续开放一大批内陆市县。‎ 对外开放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特点: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点——线——面)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2001.12经过15年的谈判中国成为世贸成员。意义: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对外开放的启示:发展才是硬道理。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坚持改革开放。‎ 邓小平的作用: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76.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认识改革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通过: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意义、作用: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77.了解“两弹一星”和杂交水稻等,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 ‎“两弹一星”(邓稼先——两弹元勋)(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 ‎“两弹一星”:核弹<原子弹、氢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①原子弹: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氢弹: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③导弹: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试验取得成功。④人造地球卫星:1970年,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第五个能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 航天成就:(1)1999年,神舟一号发射成功。(2)2003年,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我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3)2008年,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翟志刚实现了太空行走。‎ 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青蒿素:20世纪70年代初,屠呦呦发现青蒿素。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化事业的发展。改革开放前:方针: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改革开放后: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78.认识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知道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外交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提出: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2)推广:1954年,周恩来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3)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4)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标志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亚非万隆会议:①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②方针: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③作用: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意义、影响: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美、中日建交:中美:乒乓外交(1971.4,小球影响大球)→基辛格秘密访华(7月)→尼克松访华(1972 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中美正式建交(1979 发表《中美建交公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阻碍中美改善关系的核心问题:台湾问题。必须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中日建交: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 启示:应努力提升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整合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上的三件大事:①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②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③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简述建国以来中国在外交工作上取得的重大成就 ‎50年代:①新中国在建国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交。②周恩来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③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70年代:①1971年,26届联合国大会上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②1972中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正常化,结束了两国20多年的对峙,1979建交。③1972年,中日建交。‎ 改革开放后:举行一系列高规格会议:“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谈、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会议、二十国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 ‎79.了解香港、澳门回归和海峡两岸关系改善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后,针对台湾问题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内涵: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前提是一个中国)完成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①香港回归: 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依据:1984中英联合声明)②澳门回归: 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依据:1987中葡联合声明)‎ ‎③意义: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④回归原因: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根本原因)。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港澳回归的启示:国力强盛是外交的后盾,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 海峡两岸关系改善的史实交流:‎ ‎①197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停止炮击金门和马祖。‎ ‎②1987 年,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38年隔绝状态被打破。‎ ‎③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简称:海基会):会长辜振甫;1991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简称:海协会):会长汪道涵。‎ ‎④1992年,两会达成九二共识,内容: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⑤1993年,汪辜会谈在新加坡举行。双方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标志着海峡两岸关系迈出历史性重要一步。‎ ‎⑥1995,江泽民八项主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⑦2005年,胡连会(胡锦涛会见国民党主席连战,双方重申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大陆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 ‎⑧2015年,习马会(习近平会见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是建国后两岸领导人首次会面。)‎ 目前促进祖国统一不利因素:①台独势力的破坏(最主要);②国际反华势力尤其是美国干涉中国内政。‎ 认识启示: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80.通过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阅兵仪式上展出的武器装备,了解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成就。‎ 陆军:包括步兵、炮兵、装甲兵、防化兵、通信兵。‎ 海军:①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建立。三大舰队: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东海、南海和北海舰队。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完成科学试验和出访任务。海军包括: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 空军:(1)是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2)空军刚刚诞生,就面临抗美援朝考验。(3)1956年,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 导弹部队①.组建:1966年,第二炮兵部队。2015年,更名为火箭军。②.任务:a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b核反击c常规导弹精确打击。③.组成:由核导弹部队、常规导弹部队、作战保障部队等组成。‎ 新时代强军之路①.政治保障:2014年,古田会议,强调军队政治工作要为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②.五大军种: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③五大战区:东部战区、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中部战区。④.军队新格局: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 ‎81.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了解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衣 买衣服凭布票,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单调 衣着丰富多彩,显示风度、展示个性 食 饮食比较单一,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吃饱,吃好,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 住 拥挤,设施简单 面积扩大,环境改善 行 自行车、水运、火车、汽车 高速公路、地铁、高铁、轻轨、航空、私家车 网络通信 不普遍 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全球第一,互联网普及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82.知道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以来我国取得的新成就,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例加以说明。‎ 中国梦:提出:2012年习近平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定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内涵: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途径: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质: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奋斗目标:“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2013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中共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内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影响:“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新发展理念:①提出: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②内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中共十六(八)大以来我国取得的新成就:经济发展新常态:内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方法:A.创新宏观调控的思路和方式;B.优化升级产业结构;B.推进科技创新。成就举措:A.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B.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C.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D.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E.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整合】设立特区——主要是引进;一带一路——侧重于输出。20世纪来中华民族经历了三个30年的探索发展之路:1919民族觉醒——1949民族独立——1979民族振兴——2009民族崛起 83. 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性;认识中国坚持科学发展、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性。‎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领导中共做出改革开放伟大决策;‎ 中共十二大(1982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共十三大(1987年):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作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邓小平南巡/南方谈话(1992年):邓小平系统地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问题。‎ 中共十四大(1992年):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中共十五大(1997年):把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中共十六大(2002年):提出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确立江泽民“三个代表”为中共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中共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中共十七大(2007年):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 中共十八大(2012年):确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确立科学发展观为中共指导思想,全面深化改革。选举习近平为总书记。‎ 中共十九大(2017年):大会主题关键词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梦”。提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共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 二、 世界古代史 ‎84.知道金字塔,初步了解古埃及文明。‎ 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公元前3500年。文明: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金字塔:国王的陵墓。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 ‎85.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1)范围:“两河”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 (2)建国: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 ‎《汉谟拉比法典》‎ 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意义:法典内容十分广泛,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法典中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性质: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86.通过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初步了解古代的印度社会。‎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公元前2500年 森严的种姓制度:(1)建立: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的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 ‎(2)主要内容 名称 从事职业 婆罗门 掌握祭祀 刹帝利 掌管军事、行政权力 首陀罗 从事农业、畜牧业、商业 吠舍 由被征服的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最卑贱人“不可接触者”——贱民 ‎(3)特点: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1)创立: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创立。 (2)教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宣扬“忍耐顺从”。 (3)传播:公元前3世纪后开始外传。经中亚传入中国,后传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往南经锡兰,传到东南亚的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87.知道希腊城邦和雅典民主,初步了解亚历山大帝国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作用。‎ 希腊城邦:(1)范围:包括希腊半岛(主体)、爱琴海诸岛等地区。(2)文明:产生于爱琴海地区,爱琴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此后进入荷马时代。(3)兴起:公元前8世纪,希腊出现了城邦,斯巴达是最大的城邦。‎ 雅典民主政治: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民主达到全盛,奴隶制政治发展到高峰。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 ‎ 亚历山大帝国:兴起: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成为军事强国。东征: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东征,建立亚历山大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定都巴比伦)。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交流)。 ‎ ‎88.知道罗马城邦,了解罗马帝国的征服与扩张。‎ 罗马城邦:(1)建国: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共和国。 颁布了《十二铜表法》。(2)扩张:公元前3世纪初,罗马征服了整个意大利半岛;随后战胜了迦太基,控制了西地中海地区;公元前2世纪成为整个地中海地区的霸主。 (4)危机: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发动奴隶起义,使罗马共和国进一步衰落。 ‎ 罗马帝国征服与扩张:政权更迭:公元前49年,凯撒控制元老院。公元前31年,屋大维成为最后的胜利者,他首创“元首制”,掌握最高统治实权。建国: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 2世纪,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帝国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为罗马帝国的“内湖”。 罗马帝国衰亡: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476年,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打击下灭亡。西罗马的灭亡标志着西欧奴隶制度结束。‎ ‎89.以建筑艺术、公历等为例,初步认识希腊罗马古代文化的成就。‎ 文学和雕塑:(1)文学:《荷马史诗》是了解早期希腊社会的主要文献。(2)雕塑:奥林匹亚神庙中的宙斯像是世界古代七大奇迹之一。《掷铁饼者》是希腊雕塑艺术中的杰作。 ‎ 建筑艺术:(1)希腊:体现在神庙建筑,雅典的帕特农神庙是典型代表。(2)罗马:特点是石拱门、穹顶等。代表性建筑有罗马大竞技场、引水道工程、凯旋门、方尖碑和万神庙等。 ‎ 公历的缘起:凯撒命人以太阳历为蓝本编制新的历法,称“儒略历”。儒略历后来成为今天人们使用的公历的基础。4世纪,罗马皇帝以此作为基督教历法。 ‎ ‎90.以法兰克王国为例,初步理解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逐渐产生新的文明。‎ 法兰克王国:(1)建国: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日耳曼人建立的许多王国中最强大的是法兰克王国。(2)统治:克洛维皈依了基督教,建立法兰克王国,实行封君封臣制度。‎ 查理曼帝国:(1)继位:8世纪,法兰克国王丕平之子查理继承王位,成为法兰克国王。(2)扩张:800年前后,成为当时西欧最大的王国。(3)统治:实行鼓励基督教发展的政策,命令人民贡献“什一税”。(4)加冕:800年的圣诞节,教皇在罗马为查理举行加冕礼,因此查理又称“查理大帝”或“查理曼”,法兰克王国史称“查理曼帝国”。(5)分裂: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缔结条约,将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以后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三个国家的雏形。‎ ‎91.知道基督教的传播,了解基督教在欧洲中世纪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基督教的兴起:1世纪时,兴起于巴勒斯坦地区。传道者宣传说,耶稣是“救世主”。4世纪末,罗马皇帝确定基督教为国教,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中世纪,教会神学对文化绝对控制。‎ ‎92.了解西欧庄园生活,知道庄园是西欧中世纪社会的基础。‎ 庄园的领主与佃户(1)形成:9世纪开始形成,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农村)各地。‎ ‎(2)特点: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3)生产关系: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土地分为领主的“直领地”和佃户的“份地”;庄园周围土地被称为“公用地”;自由农民是独立的小生产者,拥有自己的生产工具和财产,有份地保有权,领主不能随意没收他们的土地。庄园法庭:权利:有司法权,主持法庭的是领主或他的管家。佃户在劳役中侵犯领主利益的行为都会受到起诉与处罚。作用: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 庄园是西欧中世纪社会的基础。‎ ‎93.知道西欧中世纪的城市既是工商业者的聚集地,也是一个相对自治的共同体。‎ 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原因 城市一般坐落在封建领主的领地上,受领主控制 城市自治斗争 史实 城市居民取得自由和自治斗争,常用手段: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 结果 许多城市取得一定程度的自由与特权,成为自由城市;部分城市有权选举市长、市政官员和设立城市法庭 影响 国王给城市颁发特许状,既削弱了割据势力,又获得城市的拥护。‎ 发展:市民阶级形成,随着发展出现了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他们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 ‎ ‎94.以巴黎大学、牛津大学的兴起为例,初步认识欧洲的早期大学。‎ 巴黎大学、牛津大学的兴起: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发展:12世纪,巴黎出现了许多教会学校和教师私人办的学校。巴黎教师组成教师行会,选举会长管理学校;13世纪,巴黎教师行会得到罗马教皇和国王的支持,自治权利得到了保证。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课程设置:基础课程包括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专业课程包括法学、医学、神学。学完基础课程后进入专业课程。‎ ‎95.知道《查士丁尼法典》,初步了解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地位。‎ 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拜占庭帝国版图:囊括希腊以及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地区。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进入了“黄金时代”。查士丁尼: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 编 订 法 典 目的 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 法典 ‎《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学概要》《新法典》统称《罗马民法大全》‎ 内容 承诺奴隶制;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 评价 ‎《罗马民法大权》被誉为欧洲民法的基础 帝国地位影响: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 ‎96.知道大化改新,初步了解日本古代社会。‎ ‎6世纪前的日本:(1)建国:1—2世纪,日本有100多个小国。5世纪初,大和政权统一了日本。 (2)统治: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 大化改新:(1)背景: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刺激了大和的统治者。‎ ‎(2)概况: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3)内容: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 ‎(4)影响: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 武士和武士集团:武士效忠主公而非国家。 幕府统治:12世纪,第一个幕府镰仓幕府。 ‎ ‎97.了解伊斯兰教的传播,初步认识阿拉伯帝国在文化上的贡献。‎ 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创立:穆罕默德阐述独尊安拉的宗教思想,于7世纪初创立伊斯兰教。 传播:最初在麦加城传教,遭到传统势力的反对;622年,穆罕默德迁居麦地那,建立穆斯林公社,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国家的雏形由此诞生;630年,穆罕默德率穆斯林占领麦加,半岛各部落纷纷遣使麦地那,承认穆罕默德的统治地位,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 阿拉伯帝国:版图:至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形成,版图横跨亚、欧、非三大洲,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阿拉伯文化:(1)发展原因:哈里发重视知识,认为“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830年,哈里发在巴格达设立“智慧宫”。 (2)表现:大量的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改造了古代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阿拉伯数字”;完整的代数学由阿拉伯人创造;“西医”有很多阿拉伯人的贡献;编著了《医学集成》和《医典》,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 ‎ 贡献影响: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二、 世界近代史 ‎98.知道《神曲》、莎士比亚的戏剧等,初步理解文艺复兴对人的思想解放的意义。‎ 原因: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不满罗马教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要求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生活哲学。实质:一场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 ‎ 意义评价: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 代表:(1)但丁:文艺复兴的先驱,与彼特拉克、薄伽丘并称为文艺复兴“文学三杰”。代表作是《神曲》。(2)莎士比亚:著名的文学艺术家,代表作有《哈姆雷特》和《罗密欧与朱丽叶》。 ‎ ‎(3)达·芬奇:与拉斐尔、米开朗琪罗并称“美术三杰”。代表作有《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 ‎ ‎99.从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产生,初步理解近代早期西欧社会经济的重要变化。‎ 经济社会的重要变化:农业与手工业的变化(1)背景: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他们更多的为市场生产。(2)表现:建立租地农场,并将产品推向市场;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3)影响: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手工工场)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了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现代农业的出现:富裕农民、骑士、乡绅通过各种手段不断集中土地,并逐渐建立起自己的新型地产,他们以新的经营方式控制了生产、交换等环节,还控制了乡村行政事务。市民阶级的兴起:(1)原因:城市居民取得了特殊的法律地位,受到王室、教会的特许状和城市法的保护。(2)地位: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 ‎ ‎100.通过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环球航行,初步理解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 新航路的开辟:‎ 哥伦布及航海成就(1)时间:1492年8月(2)资助国:西班牙(3)路线及成就:从西班牙出发,开始横渡大西洋。10月到达巴哈马群岛的圣萨尔瓦多岛。后来,他们又“发现”了古巴和海地等。接下来的10年间,哥伦布先后三次西航。‎ 麦哲伦船队及航海成就:时间:1519--1522。资助国: 西班牙 路  线:从西班牙出发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返回欧洲。实现全球航行。 ‎ 意  义: 这次航行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次创举,麦哲伦成为第一位横渡太平洋的欧洲人,他的船队第一次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 四位航海家航海顺序: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 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意义(1)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2)欧洲和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3)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101.知道“三角贸易”,了解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和残酷性。‎ 葡萄牙与西班牙的殖民掠夺:最早进行殖民的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 ‎“三角贸易”(1)路线:欧洲→非洲→美洲→欧洲。(2)结果:种植园和黑奴贸易为英国带来了巨额利润。荷兰的殖民扩张:夺取了爪哇岛、马六甲、锡兰和中国的台湾;在非洲的好望角建立殖民地;在北美洲建立新尼德兰殖民地。法国的殖民扩张:先后在北美洲、非洲和亚洲建立了法属殖民地。英国霸权:英国最终战胜荷兰和法国,夺取了大片殖民地,自诩“日不落帝国”。 ‎ 历史影响:早期的殖民掠夺客观上有助于欧洲殖民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有助于世界市场逐渐形成,但也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在此期间,欧洲文化传到殖民地,对殖民地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三角贸易”的本质: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和残酷性 ‎ ‎102.通过1640年革命和其后的“光荣革命”,初步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历史意义。‎ 爆发:1640年,英国议会重新召开,议员们抨击国王专权,查理一世挑起了内战。 ‎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性质:资产阶级革命 结果:议会军队打败国王军队,查理一世被处死,宣布为共和国。‎ 结束:1688年,英国议会作出规定:废黜詹姆士二世,玛丽和威廉入主英国,史称“光荣革命”。 ‎ 颁布文献:1689年,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 ‎ 历史意义:以《权利法案》为基础,英国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渐形成了 君主立宪制。‎ 影响:推翻封建君主专制,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道路。‎ ‎103.通过华盛顿、《独立宣言》和1787年宪法,理解美国革命对美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开始:1775年4月,来克星顿的枪声,标志着美国独立战争爆发。 ‎ 建军:1775年5月,第二届大陆会议决定组织大陆军,并委任华盛顿为总司令。 ‎ 转折: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是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结束:1781年,美法联军在约克镇战胜英军,1783年,英国被迫承认美国独立。 ‎ 评价性质: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颁布文献:(1)《独立宣言》:1776年7月4日颁布,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但是,宣言没有宣布废除奴隶制,天赋人权的享有者不包括黑人和印第安人。 ‎ ‎(2)1787年宪法:依据分权制衡(三权分立)‎ 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该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对后来许多国家的政治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 影响:对本国:结束了英国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有利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世界:对法国大革命和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104.通过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的活动,初步理解法国革命的历史意义。‎ 法国大革命的理论准备——思想启蒙运动 发生的背景(原因):法国封建制度日益腐朽没落,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意义或影响:这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法国大革命:导火线:1789年5月国王路易十六召开三级会议。‎ 开始: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了象征国王统治的巴士底狱 。 ‎ 初步胜利: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3年,将国王路易十六送上断头台。 ‎ 革命高潮:以罗伯斯庇尔为首的雅各宾派组成了救国委员会,打退了反法联军。 ‎ ‎《人权宣言》:1789年通过,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 ‎ 拿破仑帝国:1799年,拿破仑政变夺权。1804年,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年颁布实施《拿破仑法典》,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多次打败欧洲的反法联盟,扩大了法国的疆域。 ‎ 历史意义: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影响。‎ ‎105.通过珍妮机、蒸汽机、铁路和现代工厂制度等出现,初步理解工业化时代来临历史意义。‎ ‎1733年,凯伊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纺纱机,命名为“珍妮机”。珍妮机的发明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生产领域的革命性变化被称为“工业革命”。‎ 蒸汽机的发明与改进:18世纪中期,将蒸汽机变为主要动力的发明家是瓦特。1785年,瓦特改造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19世纪30年代,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 工厂制度的建立:蒸汽机提供了更有效便捷的动力。进入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所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火车与铁路:火车的产生:时间:1825年。发明者:斯蒂芬森设计蒸汽火车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铁路建设的发展:1830年以后,英国掀起投资建设铁路的狂潮。1851年,英国建成了总长约1万千米的铁路网。铁路意义:铁路时代的到来为社会提供了更为快捷、廉价、便利的交通,使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 工业革命的意义影响: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蒸汽时代”。19世纪中期,英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106.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 马克思的生平简介:1818年生于德国。1842年10月,担任《莱茵报》主编。1844年8月底至9月初,在巴黎初识恩格斯。1849年迁居伦敦。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逝世。‎ 马克思与恩格斯的革命活动:马克思在《莱茵报》上发表文章,抨击普鲁士政府禁锢出版自由;马克思在伦敦写出了《资本论》等著作;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思想的精华,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在伦敦正式出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共产党宣言》:1848年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 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第一国际:1864年成立,原名叫国际工人协会。巴黎公社:1871年3月18日,法国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 ‎107.知道玻利瓦尔领导的反殖斗争、印度民族大起义等史实,理解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正义性和艰巨性。‎ 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时间:19世纪初。领导人:玻利瓦尔和圣马丁 。概况:①玻利瓦尔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②圣马丁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运动。他和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印度民族大起义(1857—1859)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激起印度各阶层人民的强烈不满。‎ 导火索:“涂油子弹事件”。领导人:章西女王 ——印度民族女英雄(杰出代表)‎ 意义:①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反映了印度人民民族意识开始觉醒。②是19世纪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启示体会: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正义性和艰巨性。‎ ‎108.知道彼得一世改革、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法令,理解改革促进了俄国历史的进步。‎ ‎15世纪晚期,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自称“沙皇”。俄国因此成为沙俄。‎ 彼得一世改革:18世纪初,向西方学习,实现富国强兵。背景(原因):盛行农奴制,封闭落后,工商业发展极其缓慢。领导人:彼得一世 时间:18世纪初。目的:改变俄国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作用:①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増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②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的,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 废除农奴制:背景(原因):农奴制严重制约俄国的经济发展。领导人:亚历山大二世 时间:1861年。目的:巩固沙皇的统治。主要内容:①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②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 意义:①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②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进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③推动了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④但农奴制的参与仍然存在,影响俄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109.知道《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南北战争1861—1865年根本原因:南北两种不同经济制度之间的矛盾(焦点是奴隶制度的废存问题)导火线:林肯当选为总统。领导人:林肯 转折点:1862年,联邦政府审时度势,颁布 《宅地法》 和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内容:1863年元旦起,南方奴隶永远获得自由,并可以以自由之身参加北方军队。作用:激发了广大黑人奴隶和农民的革命积极性。踊跃参军,扭转了战场不利的局面。结果:1865年北方胜利。‎ 作用影响:①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性质)②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③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110.知道明治维新的主要政策,理解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日本明治维新(开始于1868年)主要政策: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军事上:实行征兵制 ,建立新式军队。经济上:在“殖产兴业”的号召下,大力发展近代经济。社会生活:提倡 “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地位:是日本从封建主义进入资本主义的重大转折点。性质:资产阶级改革。‎ 作用影响:①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 ,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行列。②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局限性)‎ ‎111.通过电的利用,内燃机与汽车、飞机的诞生等史实,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 开始: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20世纪初 标志:电力的广泛使用(“电气时代”) 美国和德国处于领先地位。特点: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新能源:石油 电力 电力成为新能源:前提: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代表人物:美国爱迪生(发明大王)爱迪生发明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他在纽约建立了美国第一座火力发电站。其他发明:发电机、发动机、电焊机、电钻、电话、电车、电报等,时代特征:人类社会进入 “电气时代” 。‎ 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内燃机:德国 奥托 制造出煤气的内燃机;德国戴姆勒 研制出汽油内燃机;德国迪塞尔发明柴油内燃机。‎ 交通工具:(德国)本茨制造出内燃机驱动的汽车(美国)福特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美国) 莱特兄弟 试飞飞机成功1903年 ‎ 化学工业和新材料:前提:(瑞典) 诺贝尔 发明现代炸药和无烟炸药(美国) 海厄特 发明 赛璐珞 的制造技术,现代塑造工业由此诞生。(法国)夏尔多内发明人造纤维,开辟了新的纺织品生产领域。‎ 社会进步: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的普及:19世纪中期以后,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德国和法国最早建立起国家教育体系。从1870年开始,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城市化。‎ 社会问题: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在工业化进程中,西方国家出现了许多问题,环境污染严重,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112.通过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和贝多芬等人的成就,了解科学和文化在近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牛顿:(英国)①地位: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②成就: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微积分、光学分析。③科学巨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使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达尔文(英国):著有《物种起源》提出“进化论”观点。‎ 巴尔扎克(法国):《人间喜剧》、《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 列夫·托尔斯泰(俄国)是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贝多芬(德国):《英雄交响曲》是贝多芬第一部反映重大社会题材的作品,标志着贝多芬在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成熟。梵高(荷兰)《向日葵》,《夜间的咖啡馆》。‎ 六、世界现代史 ‎113.知道“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等;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了解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7—1918.1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两大军事集团:1882年组成的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和20世纪初建立的三国协约(英、法、俄)。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巴尔干半岛被称为欧洲的“火药桶”)开始标志: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交战双方:同盟国集团和协约国集团(意大利战时加入协约国集团)凡尔登战役有“绞肉机”“屠场”之称;美国在1917年加入协约国作战;俄国爆发十月革命,不久,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918年11月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一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性质: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 帝国主义 战争。影响:①规模空前,先后有30多个国家和15亿人口卷入战争。②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③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④大战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114.通过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理解列宁领导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的重要历史意义。‎ 十月革命前的俄国:俄国是资本主义国家里面比较落后的一个国家;一战中,俄国接连失利,社会矛盾激化,反战呼声越来越高;1917年3月,俄国发生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临时政府继续参加一战,引起了人民更大的不满。‎ 十月革命:1917年11月,列宁来到彼得格勒斯莫尔尼宫指挥起义。起义者在阿芙乐尔号发出信号后攻占冬宫,起义取得胜利。苏维埃政权的建立:11月7日,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开幕,大会①宣告全部地方政权归当地苏维埃;②通过《和平法令》,建议各交战国和谈;③宣布成立苏维埃政府,列宁任人民委员会主席。‎ 十月革命意义的地位: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苏维埃俄国)。‎ ‎115.了解《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知道战胜国建立了战后世界的新秩序。‎ 巴黎和会1919年1月—6月与《凡尔赛条约》‎ 巴黎和会“三巨头”:英国劳合·乔治、法国克里蒙梭、美国威尔逊。‎ 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条约》(没规定具体赔偿金额),同时与其他国家签署了一系列条约,这些条约共同确立了战胜国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新秩序,这些条约构成的世界秩序被称为“凡尔赛体系”。巴黎和会对中国的影响:和会决定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引发中国五四运动。‎ 华盛顿会议1921—1922年与《九国公约》‎ 华盛顿会议召开的背景:巴黎和会召开之后,列强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仍然矛盾重重。(主要矛盾:英美力图遏制日本)会议主导国:美国 《九国公约》的内容:①表面上标榜尊重中国领土完整;②列强在中国“门户开放”。《九国公约》对中国的影响:《九国公约》使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未能实现,维持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它构成的国际秩序被称为“华盛顿体系”。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共同构成的国际秩序被称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16.从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主要问题。‎ 新经济政策(为了恢复和发展生产而实行的新的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1921)‎ 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实行自由贸易;‎ 允许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 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 斯大林提出了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设想。1928——1937年,苏联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成为欧洲第一工业国。苏联的工业化是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的。这种计划的优点是可以在短期内让国家快速发展,缺点是使苏 联经济体制日益僵化。‎ 农业集体化:20世纪30年代,为了解决粮食问题,苏联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 苏联模式: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宣告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1936年新宪法标志着“苏联模式”形成,苏联模式的特征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如何评价苏联模式:使苏联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为日后赢得反法西斯战争打下了物质基础,但它也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117.知道甘地领导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和凯末尔领导的土耳其革命,了解印度和土耳其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斗争的不同特点。‎ 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原因:印度人民与英国殖民者的矛盾计划。‎ 领导人:甘地。过程:①1920,抵制在殖民政府和法院中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鼓励发展手工纺织业,抵制英国商品;拒绝纳税等②1930年,主要采取不服从形式,又被称为“文明不服从运动”影响: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了 英国 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内容:抵制在殖民政府和法院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提倡手工纺织以抵制英国商品,拒绝纳税等。‎ 埃及的华夫脱运动:影响:华夫脱运动为埃及的民族民主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影响:体现了1917年宪法的要求,巩固了墨西哥 资产阶级革命 的成果,为墨西哥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科基础。‎ ‎118.知道经济大危机,了解罗斯福“新政”,理解国家干预政策对西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经济大危机(1929—1933)背景: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相对稳定和“繁荣”。‎ 开始:1929年美国特点:①波及范围特别广;②持续时间特别长;③破坏性特别大。‎ 罗斯福新政(1933年)特点:(新)国家干预经济。主要措施(内容):①通过 《紧急银行法案》,整顿银行,恢复信用、②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通过 《全国劳动关系法》,在一定范围内维护工人合法权益。③通过《农业调整法》,对全国农业生产和销售进行调节,限制产量,保护农产品价格④ 推行“以工代赈”。⑤发展社会福利: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福利体制。‎ 影响:①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②新政增强了政府的宏观控制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③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119.了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纳粹德国对外扩张;知道德国、日本、意大利侵略集团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 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对外扩张建立:墨索里尼率法西斯党徒进军罗马。建立时间:1922年 对外扩张:1936年宣布正式吞并埃塞俄比亚 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形成背景:1929年经济危机打击。形成标志:希特勒上台。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上台后表现:①纳粹党利用 “国会纵火案” 打击德国共产党和进步人士;为加强思想控制,焚烧大量的进步书籍;屠杀几百万犹太人。②希特勒大力发展军事工业,积极扩军备战。③1935年,德国公开撕毁 《凡尔赛条约》,实行普遍兵役制,建立起庞大的军队。④1936年,德国派兵进驻莱茵非军事区,1938年,吞并了奥地利;1939年,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 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形成背景:日本觊觎中国已久;1929年经济危机打击。形成标志: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法西斯专制。表现:发动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 ‎120.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等国际会议,理解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艰巨性和胜利原因。‎ ‎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开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方战场。‎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1939年 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宣战。(二战全面爆发)扩大:①西线:德国先后灭掉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法国,对英国实施轰炸。‎ ‎②东线:1941年6月,进攻苏联。 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国不可战胜的神话。‎ 最大规模: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 ,美、英对日宣战。‎ 转折:①组织:1942年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 《联合国家宣言》,正式建立起世界反法西斯联盟。②战役: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1944年6月,美英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③重要会议:雅尔塔会议:时间:1945年参加者: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内容: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决定战后成立 联合国 ;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事结束后3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开罗会议: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首脑在开罗会晤,发表 《开罗宣言》 ,明确规定,日本所窃据的中国领土,例如中国东北、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中国。‎ 波茨坦会议:时间:1945年7月 参加国:美英苏三国首脑。内容:重申了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的精神,发表敦促日本投降的 《波茨坦公告》,公告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结束:①欧洲:1945年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②亚洲:1945年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影响:①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世界上大部分地区和人口卷入其中。②二战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通过战争称霸世界的野心,彻底结束了列强通过争夺殖民地瓜分世界的历史,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③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胜利原因: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国家和人民的联合作战。‎ ‎121.知道杜鲁门主义、德国分裂、“北约”与“华约”,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冷战含义:指二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原因:苏美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 冷战的主要表现:政治上: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冷战的开始。经济上: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即实施了马歇尔计划。军事上:成立北约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以美国为首),成立华约华沙条约组织(以苏联为首)。德国的分裂:成立民主德国,东德(苏占区)和联邦德国,西德(美英法占领区)‎ 影响:(1955年,苏联联合东欧国家成立华沙条约组织)二战后的新的世界格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把美苏冷战推向高潮。‎ ‎122.知道欧洲联合的趋势和日本经济的发展;知道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初步了解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 欧洲的联合:战后经济发展:表现:持续繁荣原因:①凭借原有的工业基础; ②马歇尔计划 的援助;③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④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走向联合:原因:联合自强;提高国际地位。过程:20世纪50年代,组建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六国);1967年,三个组织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1993年,大部分西欧国家在欧共体的而基础之上成立了欧洲联盟。影响:①加快了欧洲一体化进程;②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③提高了国际地位;④推动了国际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出现以全球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新经济”。‎ 日本的崛起:表现:1968年,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原因:外因:二战后,美国在日本推行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冷战开始后,美国积极扶持日本;朝鲜战争爆发后,日本获得大量军需订单,刺激日本经济发展。内因: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大力引进先进技术。影响:①国际地位提升;②谋求政治大国的欲望日益膨胀,军费开支不断增加,引起亚洲邻国关注和不安。‎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表现:①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颁布 《社会保障法》 ;②英、法、联邦德国先后宣布建成“福利国家”;③20世纪50年代,美国两次修订《社会保障法》。‎ 评价:是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资产阶级也认为实行这种制度,可以缓和阶级矛盾,创造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稳定的社会环境。但是,社会保障制度不能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123.知道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推广,了解苏联的改革与变化以及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 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1949年,苏联与一部分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经互会”的作用:克服了东欧国家战后经济困难,也将各成员国纳入苏联计划经济的轨道斯大林取消了东欧各国共产党的自主权,按照苏联模式对这些国家进行改造;‎ 苏联的发展与改革:50年代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①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②经济上进行了一些改革。评价:赫鲁晓夫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时期形成的苏联模式。60年代勃列日涅夫改革:经济上推行“新政策”。如何评价勃列日涅夫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时期形成的苏联模式。‎ 苏联模式的表现:国民经济畸形发展:①苏联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了军事方面;②重工业发达,农业、轻工业落后。‎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80年代苏联的改革者:戈尔巴乔夫;戈尔巴乔夫:先改革经济,效果不佳之后改革政治体制。(“公开性”、“多元化”);‎ ‎80年代末,东欧政局开始动荡,东欧的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政治上施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经济上施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1991年,苏联解体。(1922—1991)‎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实质: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社会主制度——资本主义制度)‎ ‎124.通过万隆会议、“非洲年”、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等史实,知道战后殖民体系的崩溃和亚非拉国家为捍卫国家主权、发展经济所进行的斗争。‎ 亚洲万隆会议:时间:1955年 影响:①形成“万隆精神”,即亚非国家和地区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的精神。‎ ‎②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心,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③从万隆会议开始,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 ‎“非洲年”①1951年底,利比亚宣布独立。②1952年,埃及人民在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领导下,发动起义,推翻了英国扶持的封建王朝。1953年,成立了埃及共和国。③1962年,阿尔及利亚人民推翻了法国的殖民统治,获得了独立。④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⑤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 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古巴人民在卡斯特罗等人的领导下,于1959年推翻了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走上了和会主义发展道路。1999年底,巴拿马人民从美国手中收回了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125.初步理解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和作用。‎ 联合国与国际安全(UN):1945年10月,联合国正式成立。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简称“安理会”,安理会承担着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主要责任。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有中国、美国、英国、法国、俄国。以联合国名义派出的武装力量被称为“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 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是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各成员国关税普遍降低,贸易壁垒减少,促进了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最大的经济组织 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是支撑、协调世界政治和经济的两大支柱。 ‎ ‎126.初步了解“冷战”后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世界格局的演变:一战后的世界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的世界格局:两极格局;苏联解体后(苏联解体后=冷战后)的世界格局: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注意:“多极化趋势”的概念从60年代就被提出,部分学者在60年代就认为将来的世界会是多极化的世界。)1961年,不结盟运动正式成立;世界多数国家都希望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并努力增强经济实力,力争在世界格局里占有有利地位。‎ 当今世界存在的问题:霸权主义(典型表现:①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并用导弹袭击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②2003年,美国拉拢部分国家占领伊拉克)。恐怖主义(“9·11事件”)环境污染。当今世界的主题仍然是和平与发展。‎ ‎127.以计算机网络、生态与人口等问题为例,了解现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及面临的挑战。‎ 计算机网络与现代社会生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计算机被发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人类社会开始进入到“信息时代”。网络推动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 生态与人口问题: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污染:蒸汽机烧煤;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污染:内燃机烧油+蒸汽机烧煤;人口增长过快。‎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