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2018年中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东省青岛市2018年中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青岛市二〇一八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 史 试 题 说明:(考试时间:9 0 分钟;满分:80 分)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两大题,44 小题。 2.所有题目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上作答无效。 第Ⅰ卷(共 4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4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40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 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我国很早就出现了原始农耕。下列关于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原始农耕文明共 同特征的表述,正确的是 D ①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②过着定居生活 ③种植粮食作物粟和水稻 ④会制造陶器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2.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周代的诸侯,有王室的家属、商之子孙, 和现有各部落国家的首长。他们按国之大小,理论上以五等面积,封为五级。这些 诸侯各按所封地距国 王都城的距离而有不同的功能和义务。”材料不能说明 C A.周朝实行分封制 B.分封对象包括亲属、殷商遗民等 C.分封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D.诸侯拥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 3.纪录片《文明》于 2018 年 3 月 1 日首播,作为中国古老文明代表的三星堆 青铜人头像、青 铜面具惊艳亮相。下列关于我国古代青铜工艺成就的说法,不正 确的是 D A.原始社会末期已出现青铜器 B.夏朝时青铜器种类逐渐增多 C.商周时期成都平原盛行“三星堆”文化 D.四羊方尊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4.吕思勉在《中国的历史》中写道:“从春秋的末期,久已寂寂无闻,入战国的 初期,又国多 内难。又因为僻处西陲,开化最晚,大家都有些瞧不起他。”“他 ”是指 B A.楚国 B.秦国 C.齐国 D.魏国 5.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中国古代朝代更替表(部分),空白处政权的建立者是 B A.刘邦 B.刘秀 C.刘备 D.刘裕 6.时序性是历史学科的基本属性之一。下列历史事件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A ①牧野之战 ②长平之战 ③赤壁之战 ④涿鹿之战 A.④①②③ B.③①②④ C.④①③② D.①④③② 7.“自东汉末年以来,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苦于长期战乱的中原人大量迁移到 他们视为畏途的南方……而这里的局势又相对安定,往往能在较长时期内‘无风尘 之警’,水利兴修和农田垦辟在持续进行,位处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尤为突出。” 材料表明江南地区“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的原因有 A ①中原人大量南迁 ②社会比较安定 ③统治者的重视 ④自然条件优越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8.“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 否则虽富不荣。”与材料相关的制度是 C A.世袭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度 9.宰相文彦博说:“太祖岂非周世宗忠臣?但得军情,所以有陈桥之变。”“太 祖”是指 B A.李世民 B.赵匡胤 C.赵构 D.朱元璋 10.宋代早市紧接夜市,因其凌晨营业,天明即散,故被时人形象地称为“鬼市”。 “鬼市”不仅在都城里普遍存在,外地州县也是如此。这反映了宋代 C A.农业的发展 B.手工业的进步 C.商业的繁荣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11.辽朝与北宋、金朝与南宋先后对峙,实际上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南北朝时代, 但也促进了各族人民间的相互了解和进一步联系,为中华各民族再次统一奠定了基 础。实现“再次 统一”的朝代是 B A.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12.“郑和这次远航共有船只六十二艘……每船可容千余人……船上有航海图、罗 盘针……只要不抢掠宝船的货物,或先向郑和的舰队袭击,郑和是不使用武力的。 ”材料表明“郑和 这次远航”的特点不包括 A A.利润丰厚 B.规模较大 C.技术先进 D.和平交往 13.以下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整理的资料卡片。据此判断,他研究的主题是 B A.君主专制的强化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C.侵略与反抗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14.人类在漫长的演进历程中,留下了无数优秀的文化遗产。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D A.明长城西起临洮,东至鸭绿江 B.紫禁城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C.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墓,也是权力的象征 D.巴黎圣母院是巴黎最古老、最高大的天主教堂 15.下列四幅图片再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劳动场景,它们收录于 D A.《齐民要术》 B.《本草纲目》 C.《农政全书》 D.《天工开物》 16.2000 多年来,一代又一代“丝路人”通过陆上丝绸之路打开了各国友好交往的 新窗口,书写了人类发展进步的新篇章。材料中的“丝路人”包括 B ①张骞 ②戚继光 ③玄奘 ④鉴真 A.②④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17.“到 1860 年,这个中华文明古国被西方彻底打败并羞辱了……俄国人则既强 调贸易收益也强调取得领土。”“到 1860 年”,俄国人“取得领土”的条约有 A ①中俄《北京条约》 ②中俄《改订条约》 ③中俄《瑷珲条约》 ④中俄《辛丑条约》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18.蒋廷 黻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鸿章窃以为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中 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自强”的具体做法是创办 D A.轮船招商局 B.汉阳铁厂 C.湖北织布局 D.江南制造总局 19.中国银钱的贬值从 19 世纪末起变得更加严重了,38 克一两的白银在 1887 年值 1.2 块鹰洋, 但在 15 年之后却失去了其近一半的比值。导致这一现象的主 要原因是 D A.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B.战争赔款剧增 C.鸦片走私严重 D.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20.报刊是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之一。下列报刊出现最早的是 C A.《新青年》 B.《万国公报》 C.《申报》 D.《每周评论》 21.《中华民国史》写道:“他提议将分散的革命组织(合)成一个大团体,协力 从事反清革命。 这个建议获得一致赞成。”“大团体”是指 C A.强学会 B.兴中会 C.同盟会 D.国民党 22.《毛泽东选集》写道:“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一九二四年至 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巨大的成就” 是指 B A.创办黄埔军校 B.北伐胜利进军 C.成立南京国民政府 D.实现全国统一 23.下图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历程年代标尺”,方框内所填信息由左向右依次是 B A.①④③②⑤ B.⑤④②①③ C.④①⑤②③ D.⑤④③②① 24.《一寸河山一寸血》写道:“当年七月七日,日军在这里借故寻衅,点燃了中 日两国全面战争的战火……由于这场仗是扭转中国人民命运的一场民族战争,因此, 卢沟桥和宛平城响 亮的名字便得以永志青史。”“当年”是指 C A.1894 年 B.1931 年 C.1937 年 D.1941 年 25.毛泽东在 1938 年 5 月写成的《论持久战》中指出:“在他们(日本侵略者) 面前表示中国军队和中国人民不可屈服的精神和英勇顽强的战斗力,这就是给以歼 灭战的打击。在作战 上讲,十个月的经验证明歼灭是可能的。”“十个月的经验 证明歼灭是可能的”史实依据是 D ①平型关大捷 ②西安事变 ③百团大战 ④台儿庄战役 A.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④ 26.中共中央政治局于 1950 年 10 月上半月多次召开会议,毛泽东指出:“采取 上述积极政策,对中国、对朝鲜、对东方、对世界都极为有利。”“上述积极政策 ”是指 B A.土地改革 B.抗美援朝 C.一五计划 D.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27.下表是“1952—1957 年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比例关系表”,其数据发生变化的原 因有 B 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③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④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8.右图是 1967 年 1 月 13 日的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人 物毛泽东。与 此相关 的历史事件是 C A.“大跃进”运动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文化大革命” D.“两个凡是”方针的提出 29.“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 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 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各少数民族 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 区域自治。”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②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③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④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30.“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 与国之间的关系……中国方面重申自己的立场:台湾问题是阻碍中美两国关系正常 化的关键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 提出异议。”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B A.体现了求同存异的精神 B.推动了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C.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D.台湾问题是影响中美关系的关键问题 31.古巴比伦王国的一部法典规定:杀死或伤害奴隶不算犯罪,只须向主人赔偿损 失,就算了事;盗窃或隐藏他人奴 隶者处死;消灭他人奴隶标记者断指或处死;殴 打自由民或反抗主 人的奴隶处割耳之刑。这说明该法典的实质是 C A.体现自由平等 B.体现“君权神授” C.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D.规定严格的等级制度 32.“终于出现了这样的时代:世界上同时存在两个强有力的大国,他们不仅能够 制服蛮族入侵,而且还能把自己帝国的和平国界向外推进。”材料中的“两个强有 力的大国”,一个是汉朝时期的中国,另一个是 B A.亚历山大帝国 B.罗马帝国 C.西罗马帝国 D.法兰克王国 33.“君士坦丁堡陷落后,当初将古希腊学术保存下来并仔细研读的基督教学者, 亲自带着这些珍贵手稿逃到了意大利。他们在此受到热烈欢迎,因为文艺复兴学者 正四处搜寻古典文献。”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C ①拜占廷帝国保存了古代希腊文献 ②拜占廷帝国的灭亡是因为信奉基督教 ③这些古代希腊文献对文艺复兴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④闭关自守导致落后,开放创新促进发展 A.②③④ B.②④ C.①③ D.①③④ 34.拿破仑在日记中写道:“我立下的丰功伟业可以与我犯下的过错相提并论。” 拿破仑的“丰功伟业”不包括 A A.处死国王路易十六 B.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C.颁布《法典》 D.打击欧洲的封建势力 35.16 世纪初,欧洲奴隶贩子乘船到 达非洲后,首先通过各种卑鄙的方式俘获黑 人,然后再 把黑奴运往美洲卖给种植园主,返回时将美洲的黄金和工业原料运回 欧洲。这反映的是 B A.欧洲国家对非洲的殖民统治 B.“三角贸易” C.美洲是欧洲国家的殖民地 D.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36.某一国家的大工业越发展,该国工人想要弄清他们作为工人阶级在有产阶级面 前所处地位的愿望也就越强烈,工人中间的社会主义运动也就越扩大,对《宣言》 的需求也就越增长。 该“《宣言》”是 C A.《独立宣言》 B.《人权宣言》 C.《共产党宣言》 D.《联合国家宣言》 37.在工业方面,苏维埃国家仍然直接控制着重要的工业部门,但鼓励私人开设小 规模的工厂,同时恢复经贸活动,扩大城乡之间的商品交换。下列各项与材料相关 的是 B A.《土地法令》 B.新经济政策 C.1936 年新宪法 D.赫鲁晓夫改革 38.1932 年,罗斯福在获得总统提名时说:“我向你们保证,也向自己保证,为 美国人民寻求 一个新的政策。”这一“新的政策”的实质是 B A.对工业的调整 B.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 C.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D.消除经济危机 39.斯大林在评价一次战役时说,这是德国法西斯军队覆灭的起点,德国人在大激 战以后,已经不能恢复自己的元气了。这次战役是 C A.凡尔登战役 B.诺曼底登陆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柏林战役 40.二战后,亚非拉地区掀起了实现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浪潮。下列历 史事件能够佐证上述观点的有 D ①萨拉热窝事件 ②印度独立 ③纳米比亚独立 ④“非洲独立年” ⑤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 第Ⅱ卷(共 40 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40 分) 41.改革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 题。(10 分) 材料一 吴起在楚,商鞅在秦,亦严行以军功代贵族之新法……以前是贵族任战 士,现在 是战士为贵族。农民军队之配练与井田制之废弃,为新军国图谋富强之两 要端,而即以促进宗法封建贵族之崩溃。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 孝文明知鲜卑游牧故习,万不足统治中华,又兼自身深受汉化熏染,实 对汉文化 衷心欣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呵熟,使其整体的汉 化。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三 在 1898 年光绪皇帝与太后分享皇权合法性的情况下,皇帝采取大刀阔 斧而又激 烈的改革方式,将会使反对变革的保守派与那些由于改革而丧失既得利 益的官僚,有可能与充 满权力失落感的慈禧太后结合起来,从而形成皇帝难以招架的强大政治阻力,可以 说,这是清末变法所面临的一个十分特殊的问题。 ——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 材料四 在中国现代史上,1978 年是一个十分微妙和关键的年代……中国的发展 主轴已经 向经济成长转移,然而围绕经济领域中出现的种种新现象,仍然有不少 人以意识形态的标尺去 丈量和批评……此次,邓小平的南巡讲话,是对僵硬思潮 的致命一击……邓小平的南巡讲话很 快成为中央的决策主轴。 ——吴晓波《激荡三十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商鞅在秦”使“新军国图谋富强 ”的措 施是什么?(2 分) (2)材料二中,“孝文”为什么要“使其整体的汉化”?(2 分) (3)材料三中,“清末变法”是指哪一历史事件?(1 分)“皇帝难以招架的强大 政治阻 力”是什么?(1 分)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四中“中国的发展主轴”是如何向“经济成长”转 移的。(1 分)怎样理解“邓小平的南巡讲话很快成为中央的决策主轴”?(1 分) (5)综上所述,你认为决定改革成败的因素有哪些?(2 分) 【答案】(1)奖励耕战。 (2)为改变北魏落后状态,巩固统治。 (3)戊戌变法;反对变革的保守派与那些由于改革而丧失既得利益的官僚与慈禧太后结合 起来。 (4)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 略决策;邓小平的南巡讲话强调: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发展才是硬道理。 (5)决定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是看改革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是否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等。 42.纵观历史,每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都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阅 读下列 材料,完成相关问题。(10 分) 材料一 1840 年,正值以英国为中心的技术革命结束后不久,故中国的大门可以 认为是 新技术这一重锤砸开的……就在中国人模仿这些技术达到高潮 的时候 ,西 方正酝酿着又一次技 术革命……对此,中国科技人员再没有冷淡和怠慢……应该 看到,经历了这 70 余年,中国技术发展的整体速度加快了。 ——杨德才主编《20 世纪中国科学技术史稿》 材料二 进入 20 世纪 ,中国社会经济变动……较之以往更为剧烈、更为复杂, 呈现出新 的特点。首先,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开始了外资在 华大规模设厂浪潮。 ——丁守和主编《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20 世纪 50 年代到 70 年代,尽管是一个低收入国家,中国仍然选择 了追求高科 技水平的发展战略……特别是出于国家防御的目的……成立了一批精 英聚集的研究机构,比如 中国科学院(CAS)。六七十年代,中国在核技术、空间 技术以及基因工程方面的重大进步证 实了这种制度成功的一面。 ——[美]劳伦•勃兰特 托马斯•罗斯基编《伟大的中国经济转型》 材料四 现在是第四次工业革命……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者一个行业如果不能意 识到这 场变革的核心以及其中隐藏的潜能,或者没有找到应对之道,那么也许其 他新的行业、国家和地区在新技术可能性的基础上会取而代之,获得领先地位。 ——[德]乌尔里希•森德勒主编《工业 4.0:即将来袭的第四次工业革命》 (1)材料一中,“以英国为中心的技术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1 分) “中国的大门”被“砸开”开始于哪一历史事件?(1 分)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中国的大门可以认为是新技术 这一重 锤砸开的”?(1 分)“中国技术发展的整体速度加快”的原因是什么? (2 分)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有何变 化?(1 分)这一变化与哪一不平等条约有关?(1 分) (4)材料三中,“核技术、空间技术”方面的“重大进步”指什么?(1 分)“中国仍然 选择了追求高科技水平的发展战略”的目的是什么?(1 分) (5)针对材料四中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你认为中国的“应对之道”是什么? (1 分) 【答案】 (1)“珍妮纺纱机”发明;鸦片战争。 (2)英国工业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需要大量的市场,为打开中国大门,1860 年,英国 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对西方技术的学习。 (3)由商品输入转变为资本输出;《马关条约》。 (4)1964 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70 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发射成功;国家防御。 (5)要抓住技术革新的机遇,大力实施科教战略,鼓励创新,保护知识产权。 43.世界形势风云变幻,扫清迷雾追根溯源;国际关系错综复杂,抽丝剥茧正本清 源。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10 分) 材料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过是帝国主义上一轮争夺的总结,下一轮争夺的开 始。正 如列宁所指出的,“不管是一个帝国主义联盟,还是一切帝国主义强国结 成一个总联盟,都不 可避免地只会是前后两次战争之间的‘暂时休战’。”一 旦……他们必将重开争夺之战,那个时 候也就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寿终正寝之 时。 ——陶诗永 宋洪章《火山口上的分赃》 材料二 鉴于美国所处的非常有利的经济和战略地位,美国的势力在 1945 年 后便向外迅 猛发展……美国势力最难渗透进去 的地区是苏联控制的地区……利益 的严重冲突终于不可避 免了……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是两个世界性的思想体系, 互相“排斥”,水火不相容……一个国 家不站在美国领导的阵营内,便站在苏联 领导的阵营内,不存在中间道路。 ——[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三 第一,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国际关系……格局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 即美欧日 及俄中等主要国家和战略区域决定世界格局的态势,美国仍然是唯一的 超级大国;第二,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性主题不会根本逆转……各国战略将主要着眼 于本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王逸舟《关于多极化的若干思考》 材料四 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 题……各国人民 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 资自由化便利化……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 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1)材料一中,“争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 分)写出一个“上一轮争夺”期 间成立 的“帝国主义联盟”的名称。(1 分)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暂时休战”的理解。(1 分)“凡 尔赛—华 盛顿体系寿终正寝”的标志是什么?(1 分) (3)材料二中,“利益的严重冲突”的主要方式是什么?(1 分)由此形成了怎样 的世界 政治格局?(1 分) (4)材料三中,“国际关系”呈现出怎样的局面?(1 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 识回答, “决定世界格局的态势”的因素有哪些?(2 分) (5)材料四中,我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了怎样的中国方案?(1 分) 【答案】 (1)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国际联盟。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了帝国主义的世界和平秩序,出现了一战后的暂时 的相对稳定时期;1939 年 9 月 1 日,德国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3)冷战;两极格局。 (4)一超多强大国经济实力对比、大国之间关系。 (5)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 化便利化;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 44.儒家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阅 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10 分) 材料一 汉初多用武力有功之臣……不在六经。及武帝用董子之言,表章六 艺……不在六 艺之科者绝勿进。于是天下之士,靡然向风……于是而孔教之根址 乃定。 ——《梁启超全集》 材料二 辛亥革命……给予孔子儒学以 巨大的冲击。但是……袁世凯宣布 “整饬纲纪”,恢 复学校“祀孔”“读经”,颁布《祭孔告令》,声称“……惟 此孔子之道,亘古常新,与天无极。”…… 一时尊孔复辟,甚嚣尘上……因此, “儒教不革命,儒学不转轮,吾国遂无新思想、新学说,何以造新国民?” ——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 (1)材料一中,“董子”是指哪一历史人物?(1 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董 子之言”的主要 观点是什么?(1 分) (2)材料二 中,袁世凯“颁布《祭孔告令》”的目的是什么?(1 分)为了“造 新国民”,近代 中国发生了什么历史事件?(1 分) (3)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凝结着全体人 民共同的价值追求。”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请 以“传承儒家优秀文化,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 200 字的历史小论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 确,重点突出,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6 分) 【答案】 (1)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复辟帝制;新文化运动。 (3)题目:儒家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实现中国梦。儒家优秀传统 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中华儒家优秀传统文化同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统一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产生、形成和完善,是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发展。离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成为无 源之水、无本之木。坚持儒家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 注重发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不同优势,方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 心、外化为行,从而教育引导每一个公民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