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高桥初中教育集团2014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浙江省杭州市高桥初中教育集团2014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杭州市高桥初中教育集团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九年级语文试卷 请同学们注意:‎ ‎1、考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答题前,必须在答题卷上填写班级、姓名、学号、试场号和座位号。‎ ‎3、所有答案都必须做在答题卷标定的位置上,务必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相对应。‎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祝同学们取得成功!‎ 一(3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亵渎(xiè) 禁锢(jìn) 枘凿(ruì)   恪尽职守(kè)‎ B.挑衅(xìn) 哺乳(pǔ)  文绉绉(zhōu) 惟妙惟肖(xiào)‎ C.教诲(huì) 粗犷(kuàng)佝偻(gōu )   强聒不舍(guā)‎ D.脸颊(jiá) 骈进(bìng) 强迫(qiǎng) 成吉思汗(hán)‎ ‎2.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3分)‎ A.庸碌 骸骨 迷留之际 一代天骄 B.繁衍  阴诲 无与伦比 意气风发 C.睿智  阔绰 温声细语 黎名百姓 D.浩瀚 无垠 断章取义 歇斯底里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越来越多的城市青少年喜欢自己在家里消磨时间,而不肯走出家门和别人一起活动,长此以往,人际交往能力怎么能得到提高呢?‎ B.三月的杭州太子湾公园里,郁金香和樱花竞相开放了,人潮如织,游客们尽情欣赏着园中的美景。‎ C.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D.西方的印象派绘画与中国的写意画有异曲同工之妙,二者都不是纯客观地描绘自然,而是重在表现画家对世界强烈、独特的个人感受。‎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没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散文集,我们所学习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故乡》是其中的几篇。‎ B.《敬业与乐业》的作者是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梁启超,他的《少年中国说》一文激励了几代中国人奋发图强。‎ C.《我的叔叔于勒》是英国小说家莫泊桑的作品,选自小说集《羊脂球》。‎ D.《隆中对》选自《战国策》,作者是西汉时的刘向,《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在昨天的治理城市交通拥堵工作动员大会上,杭州市出台了一系列“治堵”新招,严处8类严重影响交通的违法行为。‎ B.2013年,杭州市确保拆除城乡违法建筑大约300万平方米左右,力争完成拆除城乡违法建筑375万平方米的任务。‎ C.各地住房城乡建设部门、通信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大对既有住宅区和住宅建筑通信配套设施资源共享的监管力度,切实解决光纤到户改造入场难。‎ D.事实充分证明,中俄两国深化交往与合作是互利共赢之举。两国继续发展并保持各种互惠关系,谋求共同发展和繁荣昌盛,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做三小题)(3分)‎ ‎①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 。(王安石《登飞来峰》)‎ ‎②更深月色半人家, ,今夜偏知春气暖, 。(刘方平《月夜》)‎ ‎③ ,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温庭筠《商山早行》)‎ ‎④陈涉叹息曰:“嗟乎! !”司马迁《陈涉世家》)‎ ‎7.阅读下面的文字,在①②处分别填写恰当的句子,使之语意连贯,语句通畅。(3分)‎ 人生在世有很多的时候需要选择,但是选择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何去何从常常会让我们犹豫不决。过分地彷徨,可能会坐失良机,让机会从面前溜走,造成“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感叹。 ① , 。所以 ② 。除此之外,就是在决策的时候,不要一味地依赖别人的意见,他人并不知道你真实的处境,无法设身处地从你的角度出发来选择。‎ ‎8.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5个字。(3分)‎ ‎ 2013年开年以来,国内“社会新闻”占据了中央台《新闻联播》的大部分时段。PM2.5,曹家巷拆迁,问题鱼翅,菜价上涨等民生话题,抢了国家领导人的“位子”,坐了《新闻联播》的头条,而国家领导人的活动和会议,占据头条的时间竟不到四分之一。元旦当天的新闻评述,主持人最后的一句话是:“中国梦,有一个魂,那就是民生。”‎ ‎2013年1月11日‎,北方地区雾霾天气开始严重起来,此后《新闻联播》开始了长达连续七天的关于PM2.5的追踪报道,平均每天4分54秒,已经接近以往唱绝对主角的“时政新闻”。‎ 有专家称:《新闻联播》的变化是中国电视新闻向专业化迈进的很重要的一步。‎ ‎9. 根据语境,在横线上补写一句话。要求语意明确,语言得体。(3分)‎ 家人聚餐时,你的表哥表姐只顾低头玩手机和ipad而冷落了爷爷奶奶,这时,你会对他们说: 。‎ ‎10. 仿照示例,写两个句子,要求符合对象特点,恰当运用修辞。(3分)‎ 语文教师说,友谊是一篇绝妙的美文,能让灰色的心情变得亮丽;数学老师说,友谊是一个万能的公式,能解决百思不解的难题;物理老师说,友谊是一根巨大的扛杆,能撬开紧闭的心扉; , ; , 。‎ 二(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8题。‎ ‎(一)怀念火柴 在这个自动打火的年代,我竟然怀念起了那小小的火柴。 ‎ 火柴,多数都是用松木做的。点燃时,那股松香味儿,那木质的芬芳,清新,纯粹,淳厚。有雨后森林的气息,是土地和草木宽厚绵长的呼吸,使得那些即使没有见过森林的人们,也能随时闻到森林的气息;也有点像母亲用皂角洗过的头发的气味。‎ 我小时候,看见大人们点燃火柴抽烟,我总要凑到他们跟前,一是好奇他们对嘴上冒烟这件事儿为何如此热衷,再就是想闻那种好闻的松香味儿。 ‎ 我父亲那一代人,一直是使用火柴的。 ‎ 我记得,他们并不是每个人衣兜里随时都带着火柴,常常是好几个人当中,才有一个人带着火柴,可能是因为脆薄的火柴盒,装在这些做重体力活的人们身上容易被挤压破损吧。在劳动间隙,想抽烟而没带火柴的人就会喊一声:谁有火?就有人回答:我有火。想抽烟的就走过来,围在那个带着火柴的人面前,将旱烟锅或自制的旱烟卷凑过来,那人将点燃的火柴依序递到他们嘴里含着的烟上,那动作是快速而又小心翼翼的,动作幅度大了,就会招风熄火,动作慢了,点不了几根烟火柴就燃完了。帮人点烟因此也算是一门需要掌握分寸的小小技艺,也是乡村生活中很独特的一个场景。‎ 他们以火柴为中心围在一起,彼此的身体离得很近,手、胳膊、衣服都互相紧贴着,甚至,俯身接火时,彼此的脸几乎碰在一起。细微的火苗,温暖的火种,拉近和连接起彼此的身体、表情、呼吸和心跳,拉近和连接起彼此内心的温情。他们围在一起抽烟的时候,也并不多说什么,这些平时辛苦而粗糙的男人们,他们用这种亲近的身体语言已经表达了更实在更温暖的内容。 ‎ 而我的父亲,常常是随身带着火柴的那个人。 ‎ 至今还记得那个动人的场景。‎ 夜晚,吹着寒风,生产队加班修水库,几十个社员默默劳作着,起落的镢头、铁锹,在夜色里划动零星的天光。这时,几个想抽烟的叔叔伯伯走过来,围在总是随身带着火柴的父亲面前。父亲点燃火柴,微弯着身子,挡住风,护着火。这时,我那手捧火苗的父亲,火光照亮了他的脸,他像一位古代的祭司,主持着生命与生命、心灵与心灵的相遇、相依和相知,将手中细微的火焰依序递给围在身边等待接火的乡亲们。这一刻,我的父亲被乡亲们亲切地围着,俨然成了夜晚的中心,成了温暖的中心,成了这个世界的中心。‎ 这很像一种不是宗教而内涵着宗教意味的精神仪式:那手持火苗的人,大家围在一起,默默地重温心灵的约定。这一刻,这些劳作的人,辛苦的人,清贫的人,他们不仰视别的人,他们自己为自己燃一炷香。火光映照着父亲的脸和乡亲们的脸,这些古老的乡土的脸,显得那样质朴、单纯、温和。淡淡的烟缕缭绕着他们,质朴的脸上荡漾着平和、安详的佛光。然后,衔着火苗各自散去,那温暖的烟缕,长久缭绕在岁月的上空。 ‎ 我想,那时,我卑微的父亲心里,一定会生起一种被别人需要和被看重的幸福感觉。而围在他身旁的乡亲们,心里也会泛起一种尊重和感激的细微情思。 ‎ 如今,父亲已经去世多年。‎ 气势汹汹的汽油和尖锐带毒的化学气息,笼罩了我们的生活,也弥漫在我们的心魂。 ‎ 谁的衣兜里,还揣着朴素、温和、亲切的火柴? ‎ 谁的身上还散发着古老的松香?‎ ‎ ‎ ‎11.“怀念火柴”在文中有哪些具体内涵?请分点简要分析。(6分)‎ ‎12.下列句子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 ‎①他们以火柴为中心围在一起,彼此的身体离得很近,手、胳膊、衣服都互相紧贴着,甚至,俯身接火时,彼此的脸几乎碰在一起。‎ ‎②父亲点燃火柴,微弯着身子,挡住风,护着火。‎ ‎13.文中说,“这一刻,这些劳作的人,辛苦的人,清贫的人,他们不仰视别的人,他们自己为自己燃一炷香”,请你谈谈对此句的理解。(3分)‎ ‎14.文章的最后两段有什么作用?(3分)‎ ‎(二)难得淡定 ‎ (1)苏轼一首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潇洒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读来读去,我读出了两个字:淡定。淡定,是近年来颇时髦的一个词,但作为一种情怀和境界,却是古已有之。‎ ‎(2)东坡对自己的淡定是很有自信的,一生坎坷,几经浮沉,就是靠淡定情怀才没有被打垮,而且活得很潇洒。不过,还有比他更淡定的。一天,东坡坐禅,茅塞顿开,悟出“八风吹不动”一语,非常满意。忙遣书童把字送到江对岸的老和尚佛印那里指正。佛印看后,在下面写了一个“屁”字。苏轼不由恼火,过江来评理。佛印一笑,又添几字,成了“一屁过江来”。看来,苏轼在淡定上比佛印还差了一大截。‎ ‎(3)淡定,是指面对危险和被动局面能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镇定态度。昔日,诸葛亮面对司马懿大军压境,镇定自若,方寸不乱,别出心裁地唱了一出“空城计”,化险为夷,留下千古美谈。2011年2月11日,印度外长克里希纳在联合国发言时,念错了稿子,引起底下一片骚动,那是相当的尴尬。可克里希纳却镇定自若,微微一笑,颇有大将风度地说:“啊,文件太多了,忙中出错,看来文山会海真是害死人哪?”淡定的一句话就巧妙地化解了被动局面,台下传来了善意的笑声和掌声。‎ ‎(4)淡定,也指在名利诱惑面前不为所动的淡泊精神,得之淡然,失之泰然。太史公有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乾隆问和珅:“运河上千帆竞发,船来船往,都运的是什么?”和珅答曰:“一为名,一为利。”可见,自古至今,能轻名利者不多。东汉将军冯异算是一个,他为人谦逊低调,每当宿营时,将领们就坐在一起争功,冯异却常一个人躲在树下休息,人称“大树将军”。这是在名前的淡定。东汉大臣甄宇也是一个,每年腊月祭祀后,皇帝要赏赐给博士每人一头羊。羊有大小肥瘦,很不好分,常引争执,甄宇就主动牵走了最瘦小的羊,人称“瘦羊博士”。这是在利前的淡定。‎ ‎(5)淡定,还指在胜败利钝面前从容不迫,胜不骄,败不馁。东晋时,淝水之战的捷报送到京城时,主帅谢安与客人正在下棋。他拿过捷报阅过,便随手放在一边,不动声色继续下棋,就好像什么也没有看到一般。他淡定如水,客人却忍不住问道:“前方战事如何?”他漫不经心地回答:“孩子们已打败了敌人。”依旧从容安详。这便是他的淡定涵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胜败都是过眼云烟。‎ ‎(6)淡定,还有面对生死的自若精神。“千古艰难唯一死”,面对死亡仍能保持淡定,尤为难能可贵。金圣叹受“抗粮哭庙”案牵连而被朝廷处以极刑,泰然自若,临刑不惧,边酌边说:‎ ‎“割头,痛事也,快事也;割头而先饮酒,痛快痛快!”嵇康遭人陷害,临行前,神色不变,如同平常,还在刑场上抚了一曲《广陵散》。曲毕,叹息道:“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说完后,嵇康从容就戮。‎ ‎(7)时下,戾气太重,使人总处于紧张之中,幸福指数大打折扣。有了淡定情怀,大家才能心平气和,轻看身外之物,直面灾害和困难,做到“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卷云舒” 。‎ ‎15.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3分)‎ ‎16.文中开头引用苏轼的词作有什么作用?(3分)‎ ‎17.文章第(4)段论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4分)‎ ‎18.结合文章内容,联系你的学习和生活,谈谈你获得的启示。(4分)‎ 三(20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2题。‎ 君子言为士则,行为世范。‎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①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吾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华峤《谱叙》曰:“歆为下郢令,汉室方乱,乃与同志士郑太等六七人避世。自武关出,道遇一丈夫独行,愿得与俱。皆哀许之,歆独曰:“不可。今在危险中,祸福患害,义犹一也。今无故收之,不知其义。若有进退,可中弃乎?”众不忍,卒与俱行。此丈夫中道堕井,皆欲弃之。歆乃曰:“已与俱矣,弃之不义。”卒共还,出之而后别。‎ 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②拜而死。其衣带中有赞③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世以此定人之优劣。‎ ‎①胡贼:古代对北方匈奴人的蔑称。②乡:通“向”。③赞:古代文体名称。‎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吾今死矣,子可去(离开) B.友人有疾,不忍委之(丢下)‎ C.皆哀许之(同意) D.而今而后,庶几无愧(绝对)‎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 A.出之而后别 广起,夺而杀尉 ‎ B.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 C.今无故收之,不知其义 亲旧知其如此 ‎ D. 君子言为士则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 ①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②今在危险中,祸福患害,义犹一也。‎ ‎22.作者认为世人以什么“定人之优劣”?结合文中人物简要分析。(4分)‎ ‎23.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⑴⑵两小题。(5分)‎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 宋·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贺知章笔下的柳是 的形象,曾巩笔下的柳是 的形象。‎ ‎(2)请赏析这两首咏柳诗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四(4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40分)‎ 请以“我用 书写人生”为题目,写一篇600字至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九年级语文答题卷 一(30分)‎ 题 号 ‎1‎ ‎2‎ ‎3‎ ‎4‎ ‎5‎ 答 案 ‎6.(3分)(只选做三小题)‎ ‎① , 。 ②       。     ,‎ ‎③ , 。 ④嗟乎! !‎ ‎7. (3分)① ‎ ‎② ‎ ‎8.(3分)‎ ‎9.(3分)‎ ‎ ‎ ‎ ‎ ‎10.(3分)① ‎ ‎② ‎ 二(30分)‎ ‎ (一)‎ ‎11.(6分) ‎ ‎ ‎ ‎ ‎ ‎12.(4分)① ‎ ‎ ‎ ‎② ‎ ‎ ‎ ‎13.(3分) ‎ ‎ ‎ ‎14.(3分) ‎ ‎ ‎ ‎ (二)‎ ‎15.(3分) ‎ ‎16.(3分) ‎ ‎ ‎ ‎17.(4分) ‎ ‎ ‎ ‎18.(4分) ‎ ‎ ‎ ‎ ‎ 三(20分) ‎ ‎19.( ) (3分) 20.( )( )(4分)‎ ‎21.(4分)① ‎ ‎② ‎ ‎22.(4分) ‎ ‎ ‎ ‎ ‎ ‎23.(2分)① , ‎ ‎(3分)② ‎ ‎ ‎ ‎24.作文(40分)‎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 九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一(30分)‎ ‎1.A 2.D 3.C 4.B 5.A ‎ ‎6.①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②北斗阑干南斗斜 虫声新透绿窗纱 ‎③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④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7. ①过分地草率,可能会仓促决定,也会产生悔不当初的愧疚。‎ ‎②选择既要把握好时机,又要仔细慎重。‎ ‎8.示例:开年以来,民生话题(社会新闻)占据《新闻联播》主角位置,中国电视新闻正向专业化迈进。( 3分,三个要点各1分)‎ ‎9.请你们把手机和IPAD先放一放吧,陪爷爷奶奶说说话,我们更需要与亲人面对面的交流。‎ ‎10.化学老师说,友谊是一种化学反应,能起到酸碱平衡的作用; 政治老师说,友谊是一束心灵的火花,能点燃生命的火把;音乐老师说,友谊是一首优美的乐曲,能找到心灵的知音;美术老师说,友谊是一幅绚丽的图画,能涂抹缤纷的色彩。‎ 二(30分)‎ ‎11.(1)写喜欢闻火柴的松香味,抒发对远离我们的芬芳、清新的土地和草木的怀念。(2)写辛苦而粗糙的农人们在劳动间隙点烟的场景,抒发对乡村的温情生活的怀念。(3)写夜晚父亲递火、乡亲们接火点烟的场景,抒写对质朴而庄重、虔诚的一种宗教意味的精神仪式的怀念。(4)写常常怀揣着火柴的父亲已去世多年,抒写对卑微、辛劳、质朴的父亲的怀念。(每点2分:材料1分,结论<内涵>1分。答对3点给满分,加黑文字意思相近即可,应注意材料与结论的契合度。有欠缺酌情扣分。) ‎ ‎12.①细节描写(动作描写),“围”“紧贴”“碰”的身体语言写出了农人们在用火柴点烟时的亲近(1),表现了乡村生活中的温情(1)。②细节描写(动作描写),“微弯“挡”“护”写出了父亲手持火苗时的小心谨慎(1),表现出一种庄重和虔诚(1)。(分析材料1分,结论1分,共4分)‎ ‎13.在接过火苗点燃香烟的那一刻,这些卑微、辛苦、质朴的劳动人民,体会到了沉重劳动后的一份悠然、安详;香烟仿佛成了他们点燃幸福的一柱清香,让他们放下了生活的劳累和贫困,让他们从卑微中释放出来,成为一个有尊严的幸福的人。 (意思相近即可,重点解读劳作的人此时的心境—“自己为自己”、“一炷香”。3分)‎ ‎14.两个反问,写出了火柴以及以父辈为代表的一种乡村的温情生活、生活中的一种虔诚感在现代文明社会里已经离我们远去的现实(1分),表现了作者深深的怅惘和怀念(1分)。加强了语气,深化了文章中心(1分)。‎ ‎15.人生要有淡定的情怀(或做人处事,要有淡定的情怀)‎ ‎16.①引出论点人生要淡定 ②为论点作道理论据 ③增添文学趣味 ‎17.论述了淡定是指在名利诱惑面前不为所动的淡泊精神。举例论证或例证法。‎ ‎18.示例:人生难免起伏,在困难危险面前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从容镇定地面对,失败和不如意时,我们要心平气和地面对,从容安详地思考与处理,不过分看重身外之物,不为身外之物所困,始终保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怀。(启示2分,结合实例2分)‎ 三(20分)‎ ‎19.D (3分) 20.A D(4分,各2分)‎ ‎21.①于是(胡贼)撤军回去,整个郡城得以保全。‎ ‎②现在在危险之中,有祸福患难,大家(讲)道义应像一个人一样。‎ ‎(4分,各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22.胡贼攻郡,生死之时,荀巨伯不丢弃朋友;乱世逃难中,华歆不放弃同伴;文天祥从容临刑,‎ 自谓尽义无愧。三人都尽到道义,言与行能成为世人的模范。‎ ‎(4分,事例分析2分,指出观点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23.(1)表现春天的创造力的美的形象,得势猖狂的势利小人形象。‎ ‎(2) 贺知章咏物抒情,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曾巩借物说理,贬抑与嘲讽了小人尽管一时得志、气焰嚣张,但终究逃不出历史的惩罚。‎ 译文参考:‎ 荀巨伯从远方来探望朋友的病情,恰逢外族敌寇攻城。荀巨伯的朋友对荀巨伯说:“我如今要死去了,你赶快离开吧!”荀巨伯说:“我从远方来探望你,你却让我离开,败坏道义而苟且偷生,这难道是我荀巨伯的所作所为吗?”敌寇到了,对荀巨伯说:“大军到了,整个城的人都空了,你是什么样的男子,竟敢独自留在城中?”荀巨伯说:“我的朋友身患重病,(我)不忍心舍弃他,我宁愿用我的性命来换取朋友的性命。”敌寇听了说:“我们这些不懂道义的人,却侵入了这么有仁义的国家!”于是就把军队撤回,整个城都因此获救。‎ 华峤《叙谱》下邽是一个地方,一个县当县令,华歆去当下邽令。汉朝开始乱起来了。武关在现在的陕西,长安东南方向。一个男子一个人在走,那个丈夫希望与他们一起走,这六七个人都看他很悲哀,都很同情他,答应他一起走。只有华歆一个人说,他的意思就是说现在我们大家都在危险当中。这个就是说要坚持这个义,这一点。现在我们无故没有什么原因答应他一起走路,那么不知道这个义的问题,应该怎么做?我们应该怎样做?为此根据什么来接受他。万一发生进退这样的事情,我们到了半路上,难道把他再抛弃吗?大家听了华歆的话,不听他的,还是一起走。这个男人在半道上不小心掉在一口井里。到这个时候不管他了,自己逃命吧。这个时候华歆就说了,我们已经跟他一起走了。这个时候我们再来抛弃他就是不义。最后还是一起,华歆还是说服了大家,把他从井里救起来了。最后就分别了。(本段只是解说)‎ 文天祥临刑的时候很从容,对看守他的士兵说,“我的事情完结了,心中无愧了!”,朝南方跪拜而死!几天之后,他的妻子欧阳氏来替文天祥收尸,面容和活着一样,享年47岁。他的衣服里有一篇赞问,写道:孔子说成仁,孟子说取义。只有他将道义发挥到极致,所以仁德也到了极致。读圣贤的书籍,为了学习什么呢? 那么从今往后,就几乎没有什么可惭愧的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