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语文名著阅读儒林外史知识点梳理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中考语文名著阅读儒林外史知识点梳理

《儒林外史》 一、作者简介 《儒林外史》的作者是吴敬梓,字敏轩,安徽全椒人。出身于“世代书香”的名门望族,全椒 吴氏在清初曾经显赫一时,“五十年中,家门鼎盛”。 到了吴敬梓生活的雍正、乾隆时期则已逐渐败落,也正是这一坠入困顿的过程让吴敬梓窥 破了世间的真相,他“有瑰意与琦行,无捷径以窘步”,自三十六岁后便绝意于科举,也拒绝 朝廷的征辟,不再走传统士人出仕为官、显亲扬名的道路,而是隐居于南京,将自己的才华、 情感和对社会的深沉思考,贯注于《儒林外史》的写作之中。 二、内容介绍 《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性作品,作品用一系列相对独立的故事,展示 了一幅十八世纪中国社会的风俗画。它以封建士大夫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为中心,从揭露科举制 度及其奴役下的士人的丑恶灵魂入手,刻画了特定时代各个不同阶层的众生相,抨击了腐蚀士 人灵魂的八股取士制度。它的语言是准确、生动、洗练的,人物形象的塑造栩栩如生,讽刺手 法高超绝妙,艺术上达到了较高水平。鲁迅先生认为《儒林外史》的出现,“乃始有足称讽刺 之书”。 【注意事项】 人物介绍 书中重点描绘了一群热衷于功名富贵的儒林丑类,从而揭露和讽刺了科举制度的腐朽和整个封 建道德的虚伪。腐儒的典型——周进、范进;贪官污吏的典型——汤奉、王惠;八股迷的典型 ——马静、鲁编修;正面的典型——王冕、杜少卿。从周进的哭,范进的笑,王玉辉的笑而后 哭,可以看出作者笔锋所指不是某个人,而是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因此,作者在对人物进行 褒贬时,他的讽刺总是紧密地围绕着事物的本质问题而显示其分寸。不同的人物典型体现出了 不同的思想认识价值。 主题思想 《儒林外史》以封建时代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以批判科举制度为中心思想,描绘了封建 社会广阔的社会生活,揭露了封建社会末期各种丑恶现象,从而揭示了这个社会必然灭亡的命 运。 艺术特色 1.该书的一个显著的艺术特色是速写式和剪影式的人物形象。 2.成功地运用了写实主义的讽刺艺术。 3.达到了喜剧性与悲剧性的高度和谐统一。 4.将生活之丑转化为艺术之美。 5.小说描摹出这种普遍性的社会景观,从根本上揭示了封建制度对人才的摧毁。 一、名著阅读 1.填空 (1)《儒林外史》是一部__________篇__________小说。作者是__________,字__________, __________人。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__________”,是__________(朝代) 小说家。 (2)《儒林外史》刻画了形形色色的儒生形象,如穷困潦倒、受尽别人的白眼和嘲讽的腐儒 形象__________、__________;八股迷的典型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贪官污吏的典型 __________、__________。《儒林外史》中不仅有对儒林丑类的揭露和讽刺,而且有对正面人 物的肯定和歌颂。作者肯定的最多的是那些不慕功名利禄的知识分子,__________和 __________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3)《儒林外史》的艺术特色:这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全书用__________ 文写成,善于通过人物言行的__________手法揭示其内心世界。细节描写传神,人物栩栩如生。 (4)《儒林外史》是一部以__________为主要描写对象的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典型的__________ 小说。《儒林外史》描写了一些深受__________毒害的__________形象,反映了当时世俗风气 的败坏。 【答案】(1)长 章回体讽刺 吴敬梓 敏轩 安徽省全椒 文木老人 清代 (2)周进 范进 马静 鲁编修 汤奉 王惠 王冕 杜少卿 (3)白话 白描 (4)知识分子 讽刺 八股科举制度 儒生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识记文学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 作者名(字、好)、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 流派等。 (1)吴敬梓,字粒民,号敏轩,清代小说家。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自称“文木老人”。 著 有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2)儒林外史典型人物介绍:一、腐儒的典型——周进、范进二;贪官污吏的典型——汤奉、 王惠三;八股迷的典型——马静、鲁编修四;正面典型——王冕、杜少卿。 (3)《儒林外史》的艺术特色:第一、《儒林外史》善于通过人物的外貌、言行描写,表达 对人物的嘲讽之情;第二、善于通过描写人物言行的自相矛盾来表现讽刺意义;第三、通过故 事情节的前后对比来表达讽刺意义;第四、讽刺的基调中对不同的人物寄寓了不同的感情。 (4)《儒林外史》内容简介:《儒林外史》是一部以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的长篇小说, 也是一部典型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描写了一些深受八股科举制度毒害的儒生形象,反映 了当时世俗风气的败坏。 2.名著阅读。 “儒林”,迥异元虚荒渺之谈也。其书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有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 人者,有倚仗功名富贵而骄人傲人者,有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高、被人看破耻笑者,终乃 以辞却功名富贵,品地最上一层,为中流砥柱。篇中所载之人,不可枚举,而其人性情心术, ——活现纸上。读之者无论是何人品,无不可取以自镜。 ——《<儒林外史>序》节选 (1)下列有关《儒林外史》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______)(______) A.《儒林外史》由众多故事连缀而成,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每一个章回、 人物事件各异,但每个人物的登场与退场,每个故事的开始、转折和结束都有着内在联系—— 通过“功名富贵”这个逻辑联系结紧密相连。 B.《儒林外史》中写的故事都发生在清代,讽刺的也是封建社会末期腐朽的科举制度,真实 地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并旁及当时的官僚制度、人伦关系及整个社会风气,暴露了 方方面面的黑暗和腐朽,显示出颇有深度的批判和嘲讽力量。 C.《儒林外史》着力塑造了心艳功名、痴迷富贵、心性扭曲的封建知识分子形象,这一类人 虽有着明显的共性,但在作者传神的细节刻画下却鲜活各异,如《序》中提到的“心艳功名富 贵而媚人下人者”“倚仗功名富贵而骄人傲人者”“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高、被人看破耻 笑者”。 D.《儒林外史》在用众多反面人物形象讽刺丑恶的同时,还塑造了少数淡泊名利、恪守道德、 张扬个性的正面人物,他们恰与反面人物的丑恶举止形成强烈对比,不但增强了作品的批判力 量,还寄托了作者对心目中理想社会的追求。 E.《儒林外史》是一部经典的讽刺作品,为中国讽刺小说奠定了基础。作者非常注意讽刺的艺 术,在看似子虚乌有的情节和夸张的描写中直书其事,用鲜明的嘲讽之意和清晰的指评之语表 现出自己对于讽刺对象的感情、立场和观点,揭示出现实。 (2)在横线上恰当填写《儒林外史》中的人物姓名,不可重复。 在《序》中,作者认为自己笔下有些人物“辞却功名富贵,品地最上一层,为中流砥柱”, 其中有:不慕富贵,以画家(1)______为代表;蔑视科举,以名贤(2)______为代表;悠然 恬适,以学者(3)______为代表;清闲世,以博士(4)______为代表。 【答案】B E (1)王冕 (2)杜少卿 (3)庄征君/庄尚志/庄绍光 (4) 虞育德 【解析】 (1)B“.《儒林外史》中写的故事都发生在清代”错。小说假托明代,实际反映的是康乾时 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的功名和生活。E“清晰的指评之语”错。文章主要是描绘各类人士对于 “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运用讽刺手段进行人物性格的刻画。没有“指评之语”。(2)王 冕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作者据此进行了改编。王冕在小说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整个小 说的人物塑造上,他奠定了作者理想人物的基本特点,正如回目所说“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 流隐括全文”。画家王冕作为一个士人作为一个“名流”,在他身上体现着中国士人的精神。 蔑视科举,以名贤杜少卿为代表。杜少卿虽然出身于“一门三鼎甲,四代六尚书”的大官僚地 主家庭,却出污泥而不染,行为中有些离经叛道,思想中具有某些民主主义的成份。他蔑视科 举,瞧不起功名富贵。悠然恬适,以学者庄征君等为代表,他也是诸贤人中的至贤之人。清闲 世,以博士以虞育德为代表。虞博士没有奇言异行,他的生活环境并不比其他士人特殊,但是 虞育德正是在平凡的生活中诠释着自己不平凡的观念。 3.阅读《儒林外史》选段,完成各题。 (1)补填下面横线处空缺的内容。 《儒林外史》这部讽刺小说,是清代小说家① 的著作,它通过描绘士林的“群丑图”, 展示② 对读书人灵魂的毒害。 (2)众人认为周进“撞死在地下”是“中了恶”,你觉得他们说的合理吗?请结合相关篇章 内容阐述理由。 【答案】(1)吴敬梓 科举制度 (2)示例:不合理,周进不是“阴气重”中的恶,而是科举制度中的恶。周进六十多岁依然 是童生,饱受秀才、举人的欺凌、嘲弄,生计无着,落魄为记账先生。参观贡院时,大半生追 求功名的辛酸悲苦和忍受的侮辱欺凌集中爆发,才会“撞死在地下”。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阅读的积累能力。用心读课标推荐的名著,对名著的作者、人物、主题、 主要情节要了解掌握。了解教材有关作品涉及的文学常识等,并注意分门别类地加以区别识记, 这样按照题目要求,一步一步回答即可。阅读《儒林外史》,把握其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再 根据问题进行回答即可。(1)本题考查名著基础知识。《儒林外史》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 讽刺小说,展示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灵魂的毒害。(2)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解答此题, 要结合小说的主题进行作答。首先要给出观点:不合理。然后在答周进是中了科举制度中的恶。 周进苦读了几十年的书,秀才也不曾做得一个,今日经乡亲们捐助才得以进入贡院,触景生情, 不觉伤心起来,便想要一头撞死在这贡院里。这是对封建科举制度无情的批判。 4.根据阅读积累,按要求作答。 (1)中国集邮总公司发行了一套《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儒林外史>》特种邮票,右图是其中的一 枚。请写出与右图内容相关的情节。 (2)《儒林外史》中刻画了一些热衷科举考试的“士人”,请从“周进”“马纯上”这两个人 物中选择其一结合相关事例作简要分析。 【答案】(1)严监生临终爱惜灯油。 (2)周进:六十多岁依然是个老童生,在贡院里因受刺激,一头撞在号板上,可见周进醉心科 举,被封建科举弄得神魂颠倒。马纯上:二十多年来屡试不举,为举业空耗终生,还经常宣扬 “科举”,可见其热衷举业、迷信八股。(马纯上展试不举,以选学为生,治学近乎迂腐,是 八股科举考试的虔诚信徒。他听闻匡超人的父亲生病,叫匡超人念八股文章给父亲听,病自然 就好了。他把八股神化,对其无比痴迷。) 【解析】 (1)这道题考查对名著故事情节的理解。图片反映的故事情节是严监生临终爱惜灯油。原文 是:严监生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 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 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 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溜圆, 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眼前, 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 道:“爷,别人说的都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 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 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2)这道题考查对名著人物的理解。结合小说具体内容分析。 “周进”——应考至六十岁,仍是童生,只好以教书糊口。秀才与举人两度落榜,使其强烈感 受科举功名成否的天壤之别。后来,他村塾先生的饭碗也因“不懂承谢”而被夺取,只好为做 生意的舅子记账,去了省城。周进在梦寐以求的贡院考房,“见两块号板摆的整整齐齐,不觉 眼里酸酸的,长叹一声,一头撞在号板上,直僵僵不省人事”。后来,事情却发生了喜剧性的 突变,竟然中了举人进士!成了人上之人!周进皓首穷经、迷信经典、沉溺于科举难以自拔。 功名不济,靠教私塾谋生,生活穷愁潦倒,不得不忍受着士林人物的羞辱和市井小民的轻蔑, 却始终坚信科举是自己唯一的救命稻草。 “马纯上”——是一个为举业而耗尽终生的受害者,但他始终把举业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事 业”。马纯上是一个出入考场二十四载,依然以“生员”终身的白丁,但他仍执着的做举业的 热衷鼓吹者,他“劝导”匡超人说:“古语说得好:‘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 中自有颜如玉。’”马纯上深受科举所害而不自觉,他坚信科举是他能做官的唯一途径,这触 及了封建社会的根本弊端:以腐朽的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的不合理性。 5.根据名著《儒林外史》的相关内容,完成以下读书卡片。 [原文节选]话说 A 临死之时,伸着两个指头,总不肯断气,几个侄儿和些家人,都来讧乱 着问,有说为两个人的,有说为两件事的,有说为两处田地的,纷纷不一,只管摇头不是,赵 氏分开众人走上前道:“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 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 A 时,点一点头, 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节选自《儒林外史》第六回) [情节概括]A 死前,将小妾赵氏扶正做了正妻,A 死后,B 因为了霸占 A 的家产,不承认 赵氏的身份,只肯承认她是 A 的妾,还要将自己的儿子过继给 A,好继承 A 的家产。赵氏无 奈,只能到县衡状告 B。后来的结果是:B 将 A 的家产 1/3 给了赵氏,自己得了 2/3. (根据《儒林外史》第六、七、十四回内容概括) 【答案】吴敬梓 严监生 吝啬(视财如命、小气抠门) 严贡生 ⑤狡猾(奸诈、不 择手段、贪婪、唯利是图)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名著的知识积累。《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乾隆十四 年(1749 年)或稍前,先以抄本传世,初刻于嘉庆八年(1803 年)。 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 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 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 寓了作者的理想。 选段是描写的是临死前的严监生,他是一个死也不咽气的吝啬鬼形象。而严贡生是一个欺 压百姓、六亲不认、横暴贪婪的典型人物,他明明要侵吞同胞兄弟的家产,却硬不承认赵氏已 经扶正的事实,把赵氏赶到厢房去住,仍以妾相待,并说什么“我们乡绅人家,这些大礼,都 是差错不得的”。通过以上种种典型事实的描写,揭露了严贡生欺诈、蛮横、贪婪的卑劣本性, 使这个劣绅的丑恶嘴脸呈现于读者面前,表达了作者强烈的讽刺意图,揭露了罪恶的社会根源。 据此作答。 6.《儒林外史》人物众多,形象繁杂,在阅读此书时,要从不同角度对人物进行梳理。 阅读下表:将表中所缺项目补充完整。 作品 类别 人物 类别 人物 思考 《儒 林外 史》 主要形象 杜少卿 虞育德 严监生 次要形象 娄焕文 郭铁山 胡屠户 在阅读人物众多的小说作品 时,对人物进行分类整理有 何作用? 我的理解: ④_________ ①___形象 杜少卿沈 琼枝虞有 德 反面形象 牛浦郎 潘三 严监生 热衷科考的 形象 范进 周进 匡超人 ②__的形象 杜少卿 庄绍光 ③____ 【答案】正面(或其他表示肯定褒扬的词。) 不屑科考 王冕(或填“迟衡山” 等其 他符合要求的人物亦可。) 这样分类整理,有助于更清晰地了解小说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从而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解析】 (1)(2)结合“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可知,前后两列里安排的是对比性的内容,结合 后面的“反面人物”可知,①是与之对应的,可以判断是“正面人物”或其他肯定褒奖的词。 ②是与“热衷科考的形象”对应的“不屑科考的形象”。(3)王冕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 作者据此进行了改编。王冕在小说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整个小说的人物塑造上,他奠定了作 者理想人物的基本特点,王冕出身田家,天文地理经史上的大学问无不精通;而又安于贫贱, 以卖画为生,不与权贵相与,作者通过他的嘴,抨击了科举制度。王冕作为一个士人作为一个 “名流”,在他身上体现着中国士人的精神。迟衡山则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正人君子。他最大的 特征就是“正”,“正”得甚至于近乎“迂”。他认为“而今读书的朋友,只不过讲个举业…… 放着经史上礼、乐、兵、农的事,全然不问”,显然对社会政治文化环境极为不满。如果说庄 绍光的态度是我道不行就退而自省,那么迟衡山就是我道虽不行仍勉力行之。(4)小说是以 人物形象为中心的一种文体,人物身上寄寓着作者的情感、写作意图等,把人物形象分类整理, 能够更清晰的看出作者的爱憎,看出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握小说的主题,同时对于自己的写作 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7.《儒林外史》人物众多,形象繁杂,同学们在共读此书时,从不同角度对人物进行了梳理。 阅读下表,完成表中题目。 作品 类别 人物 类别 人物 思考 《儒林 外史》 主要形象 杜少卿 虞育德 次要形象 娄焕文 郭铁山 在阅读人物众 多的小说作品 严监生 胡屠户 时,对人物进 行分类整理有 何作用? 我的理解:(4) _____ (1)________ 形象 杜少卿 沈琼枝 虞育德 (2)________ 形象 牛浦郎 潘三 严监生 热衷科考的形 象 范进 周进 匡超人 不屑科考的形 象 杜少卿 庄绍光 (3)_______ 【答案】(1)正面(或其他表示肯定褒扬的词) (2)反面(或其他表示否定贬抑的词) (3)王冕(或填“迟衡山”等其他符合要求的人物亦可) (4)这样分类整理,有助于更 清晰地了解小说内容,把握人物形象,从而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解析】 本题考查对名著《儒林外史》中的相关人物的分析能力。认真阅读名著,可知“杜少卿,沈琼 枝,虞育德”是作者歌颂的对象,属于正面人物形象。牛浦郎是个欺世盗名的江湖骗子,是儒 林群丑中低微的一个。严监生是一个有名的吝啬鬼。“牛浦郎,潘三、严监生”是作者批判或 讽刺的对象,属于反面人物形象。故(1)空填“正面”,(2)空填“反面”。《儒林外史》 中蔑视科举,瞧不起功名富贵的人物除杜少卿,庄绍光,还有王冕,迟衡山。故(3)空填“王 冕”或“迟衡山”。回答对小说人物进行分类整理的作用时,可从了解小说内容、把握人物形 象、领会写作意图等方面人手。 8.名著阅读 (1)在《儒林外史》中,作者将______________作为主要揭露和讽刺的对象,并通过书中少 数淡泊名利、恪守道德的贤者,寄托了自己对理想社会的追求。请写出一位贤者的名字: 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他在省城要看贡院①,不想才到天字号②,就撞死在地下。众人都慌了,只道一时中了邪。 取了水来,三四个客人一齐扶着,灌了下去。喉咙里咯咯的响了一声,吐出一口稠涎来。众人 扶着他立了起来。他看着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 (注)①贡院:明清时期省城乡试、京城会试的场所皆称为贡院。②天字号:贡院连贯排列着 隔离考生的窄小单间,天字号即第一号。 ①他是《儒林外史》中的________________(人名)。 ②他见到天字号和号板,为什么要一头撞死?他和范进有哪些相似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科举制度 封建科举制度王冕、杜少卿、虞育德、庄徽君等 ②周进恳求别人 带他参观贡院时,大半生追求功名富贵却求之不得的辛酸悲苦,以及所忍受的侮辱欺凌一下子 倾泻出来,所以想一头撞死。 俩人都醉心于功名,深受科举制度的毒害,都半生潦倒,受 人欺凌和嘲笑侮辱。都晚年中举,飞黄腾达。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和理解。用心读《课程标准》推荐的名著,了解关键情节, 经典片段和名言警句,才能轻松应对试题。《儒林外史》是一部以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的 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典型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描写了一些深受科举制度毒害的儒生形象, 揭露了科举制度的危害。根据阅读积累,列举任意一位贤者即可,如杜少卿。 (2)名著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 及人物及故事情节;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 化印象。从“天字号”“又是一头撞将去”等信息可知,他指的是周进。 根据“因他苦读了几十年的书,秀才也不曾做得一个,今日看见贡院,就不觉伤心起来”可知 周进自杀的原因,这说明周进是一个受科举毒害很深,精神脆弱的书呆子。周进与范进都是受 科举制度毒害的穷苦读书人,他们都读了好几十年的书还没有考中秀才,除了读书,就什么也 不会了。他们晚年都是利用八股这块敲门砖敲开了仕途的大门,终于从社会的底层挤进了统治 者的行列。 9.名著阅读。 (1)文段: 到晚,又扶太公坐起来吃了晚饭。坐一会,服侍太公睡下,盖好了被子,他便把省里带来 的一个大铁灯盏装满了油,坐在太公旁边,拿出文章来念。太公睡不着,夜里要吐、吃茶,一 直到四更鼓,他就读到四更鼓。太公叫一声,就在跟前。太公夜里要出恭,从前没人服侍,就 要忍到天亮,今番有儿子在旁伺候,夜里要出就出,晚饭也放心多吃几口。 (节选自《儒林外史》) 他是________(填人名),从上面情节可以看出此时的他________________(填人物形象)。后来 他变得虚伪狡诈、自私冷漠,请写出体现他虚伪狡诈、自私冷漠的一个情节:__________ (2)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_______)(_______) A.艾青在 20 世纪 30 年代创作的诗歌总是充满了“土地的忧郁”,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 伤与反抗,具有非常浓重、深厚而又大气的风格。 B.《水浒传》采取先总后分的链式结构,记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 过程,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C.作者在塑造《水浒传》中的人物时,非常注意表现他们之间的共性和个性。例如鲁智深和 李逵,同是嫉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的人物形象,但鲁智深粗中有细,豁达明理;李逵 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D.《儒林外史》中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而是由众多故事连缀而成,通过描 绘士林的“群丑图”,展现功名利禄对读书人灵魂的毒害,作者清楚地表明自己否定功名富贵 的基本立场。 E.《儒林外史》塑造了杜慎卿、迟衡山、庄绍光、虞育德、萧云仙等真儒名贤的形象,寄托了 自己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答案】(1)匡超人 孝顺、学习勤奋 例①他把妻子赶到乡下住 例②他有妻却再娶老 师的外甥女为妻 例③他怕与潘三的案子有牵连,不去看他。(符合题意即可) (2)B E 【解析】 (1)此文段出自《儒林外史》第十六回:大柳庄孝子事亲,乐清县贤宰爱士。描写的是匡超 人照顾太公吃晚饭,服侍太公睡觉,然后自己坐在太公旁边,拿出文章来念,表现他的孝顺、 学习勤奋。为了能让自己不被潘三的案子所拖累,他不顾妻子的感受和心意,自己毅然卖掉房 子,把妻子送到乡下,直接促成了她的死亡。潘三对于匡超人还是很讲朋友义气的。帮他娶亲 生子,帮他安家置业,帮他补贴亏空。那么在朋友身陷囹圄而超人有探视的机会的时候,不去 看他。表现他的虚伪狡诈、自私冷漠。 (2)B.错误,应是采用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E.错误,应是塑造杜少卿、迟衡山、庄绍光、 虞育德、萧云仙等真儒名贤的形象。故选 BE。 10.名著阅读。 (一)阅读《儒林外史》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话说周进在省城要看贡院,金有馀见他真切,只得用几个小钱同他去看。不想才到天字号, 就撞死在地下。众人多慌了,只道一时中了愚。行主人道:“想是这贡院里久没有人到,阴气 重了,故此周客人中了愚。”金有馀道:“贤东,我扶着他,你且去到做工的那里错口开水灌 他一灌。”行主人应诺,取了水来,三四个客人一齐扶着,灌了下去。喉咙里咯咯的响了一声, 吐出一口稠涎来。众人道:“好了。”扶着立了起来。周进看着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这回 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众人劝着不住。……众人七手八脚将他扛抬了出来,在贡院前一个茶 棚子里坐下,劝他吃了一碗茶,犹自索鼻涕,弹眼泪,伤心不止。 (1)补填下面横线处空缺的内容。 《儒林外史》这部讽刺小说,是清代小说家_________________的著作,它通过描绘士林的“群 丑图”,展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读书人灵魂的毒害。 (2)众人认为周进“撞死在地下”是“中了恶”,你觉得他们说的合理吗?请结合相关篇章 内容阐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下列有关《儒林外史》的内容,哪一项与文章原文不符合(________) A、严贡生是一个以巧取豪夺、横行多里的奸诈、卑鄙小人的形象出现的。 B、科举时代,选各府县学行俱优的学员进入太学者,称为贡生。 C、严监生临死前竖起两根手指头,是因为还有没有说完的话要跟儿子们交代。 D、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对他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可见胡屠户的趋炎附势。 【答案】吴敬梓 封建科举制度 不合理 周进好不容易进入贡院,回想起自己读书数十 年的经历,却没能中个秀才,悲痛难耐,于是一头撞上去,而不是因为“中了恶” C 【解析】 第(1)小题: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名著的积累识记能力。《儒林外史》是一部以知识分子 为主要描写对象的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典型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描写了一些深受八股科 举制度毒害的儒生形象,反映了当时世俗风气的败坏。 第(2)小题:这道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名著内容的分析理解。《儒林外史》描写了周进、范进 等读书人为了中举耗尽了毕生的精力,到胡子花白还没有考中秀才。尽管生活极为困顿,还是 念念不忘科举考试。周进路过一处考场,进去观看,触动了一生的辛酸和痛苦,放声大哭,竟 然难过得死去活来。后来在一些小商人的帮助下参加了考试,博得了考官的同情,才时来运转。 因此,周进“撞死在地下”不是“中了恶”,而是回顾自己读书的辛酸,悲痛难耐。 第(二)题:C.严监生临死前竖起两根手指头,是希望家人将两根灯草去掉一根。故选 C。 11.吴敬梓《儒林外史》中的人物和场景颇具漫画效果,下面是书中两位人物的主要经历,空 缺处的情节分别可以用哪幅插图来体现?(请标上序号) ①匡超人:(_______)——回乡侍奉卧床病父——应试童生喜得县首——结交“名士”作奸 犯科——停妻再娶见利忘义 ②周进:花甲童生教书糊口——为谋生计进城记账——(_______)——意外中举连连高升 A B 【答案】①A ②B 【解析】 本题考查对《儒林外史》的阅读积累。(1)匡超人原本是一个农村少年,自小上过几年学, 因家贫无力读不成了,跟一个买柴的客人到省城帮忙记帐。不料客人折本倒闭,匡超人不得不 靠给人拆字混日子,这时他才二十二岁。匡超人少年时期手脚勤快,心地善良,事亲孝顺。他 在马二先生的资助下回到家中见到娘亲就“放下行李,整一整衣服,替娘作揖磕头。”父亲卧 病在床,他回到家就买了一只猪蹄来家煨着,等烂熟,和饭拿到父亲面前。晚上拿个被单,睡 在父亲脚跟头。因为匡超人事亲孝顺,而且勤学上进,一日被路过的知县李本瑛发现,感其嘉 行,提携他中了秀才,岂料李知县被人诬告,可能累及匡超人。于是他来到杭州躲避风头。匡 超人思想的质变时期是在认识了潘三以后。潘三是一个把持官府,包揽词讼,拐带人口,买嘱 枪手的市井恶棍。他劝匡超人不要与那帮名士来往,只有像他那样才能做一些有想头的事情, 才能发迹。他看中匡超人知书识字,能写会算,而且聪明伶俐,他要利用匡超人为自己服务。 在小说所展示的匡超人的历程中,我们清楚的看到他从纯朴善良到人格沦丧,一步一步地走向 堕落。图片 A 符合。(2)刚出场时,周进已经六十多岁,依然是个老童生。在汶上县做了三 年西席,学生顾小舍人都进学成了秀才,他再无资格继续教下去,沦落到薛家集观音庵私塾中 来坐馆糊口,饱受秀才梅玖和举人王进的嘲弄和冷遇。不久,周进丢了饭碗,只好替一伙商人 当帐房。当他恳求别人带他参观贡院时,大半生追求功名富贵却求之不得的辛酸悲苦,以及所 忍受的侮辱欺凌一下子倾泻出来,周进的人生也一举进入高潮:周进一进了号,见两块号板摆 的齐齐整整,不觉眼睛里一阵酸酸的,不知道是悲从中来的发泄,还是灵光乍现的奋力一搏, 周进一头撞在号板上,直僵僵不省人事。他苏醒后满地打滚,放声大哭。几个商人得知原委, 答应每人拿出几十两银子,让他纳监进场。几个商人帮助周进捐了个监生。不久,周进凭着监 生的资格竟考中了举人。据此分析,图 B 符合。 12.《儒林外史》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儒林群丑图,儒林众生丑相毕现,请选择相应的人名填入 表格。 严贡生 王惠 匡超人 牛浦郎 人物 丑相丑行 ① 恬不知耻自夸,误用“先儒”,酿成笑话。 ② 以掌舵人吃了自己昂贵的药(云片糕)为由,讹船家的船钱。 ③ 慕他人之功名,冒名顶替,招摇撞骗。 ④ 被任命为南昌知府,南赣道台,后投降宁王叛军。 【答案】①匡超人 ②严贡生 ③牛浦郎 ④王惠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掌握情况,对名著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大语文观。以考促读。做这 种题,熟读原作品,记住重点情节及人物的特征。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 要人物的精彩片段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 要人物的名字。此题考查的是与《儒林外史》有关的文学常识。①“恬不知耻自夸,误用‘先 儒’,酿成笑话”虚伪狡诈、迂腐辛辣的士林丑恶之人的代表认为是匡超人。②“讹船家的船 钱”的是严贡生。③“冒名顶替,招摇撞骗”是牛浦郎。④“投降宁王叛军”的是王惠。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邹吉甫道:“再不要说起!A 虽是生意出身,一切帐目,却不肯用心料理;除了出外闲游, 在店里时,也只是垂廉看书,所以一店里人都称呼他是个‘老阿呆。’先年东家因他为人正气, 所以托他总管;后来听见这些呆事,东家自己下店,把帐一算,却亏空了七百多银子。问著又 没处开销,还在东家面前咬文嚼字,指手画脚的不服;东家恼了,一张状子,送在德清县里。 县主老爷见是盐务的事,点到奉行;把这 A 拿到监里,坐著追究,而今在监里将有一年半了。 13.下列各项填入空格正确的一项是( ) 选文出自《 》,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 。 A.范进中举 范进痴于读书疏于账目 B.儒林外史 杨执中痴于读书疏于账目 C.范进中举 杨执中人狱原因 D.儒林外史 范进入狱原因 14.下列关于上面文段出处之小说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小说由众多故事组成,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 B.鲁迅曾评价该小说“秉持公心,指摘时弊”。 C.该小说的作者是清朝的吴敬梓。 D.鲁迅称之为中国古代最优秀的讽刺小说,其中的人物全部是受封建科举毒害的反面形象。 【答案】 13.B 14.D 【解析】 13.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和故事情节的能力。 A. 选文出自《儒林外史》,选文中“老阿呆”指杨执中; C. 选文出自《儒林外史》,所写事件是“杨执中痴于读书疏于账目”而非“杨执中人狱原因”; D.选文所写事件是“杨执中痴于读书疏于账目”而非“范进入狱原因”; 故选 B。 14.本题考查学生辨析文学常识和故事情节的能力。D. 《儒林外史》中的人物并非全部是受 封建科举毒害的反面形象,还有王冕、杜少卿等正面典型。故选 D。 15.以下是初三某班的《儒林外史》阅读任务单,请你完成相关任务。 阅读策 略 内容呈现 思考与理解 路标式 细读 书中有不少兄弟形象,如下列几组: (1)这几组兄弟中,品性大相径 庭的是 两组,大同小异的是 两组)(填序号) A B C D 严贡 生 严监 王 德 王 娄三 娄四 杜慎 卿 杜少 生 仁 卿 回目名 探究 第 1 回 说楔子敷陈大义 借名流隐括全 文 第 55 回 添四客述往思来 弹一曲 高山流水 第 56 回 神宗帝下诏旌贤 刘尚书奉旨承祭 (2)问题:本书共 56 回,将 此三回目集中进行探究,对理解 作者写作意图有何意义? 我的理解: 探析讽 刺手法 第 3 回 周学道校士拔真才 胡屠户行凶 闹捷报第 12 回 名士大宴莺脰湖 侠 客虚设人头会 第 19 回 匡超人幸 得良朋 潘自业横遭祸事 (3)问题:结合这几个回目名和 它们的内容说说作者是用什么方 式进行讽刺的?我的理解: 名家点 评 《中国小说史略》中,鲁迅把《儒林外史》 看作讽刺小说的典范,说其“婉而多 讽”。 (4)问题:为什么吴敬梓在书中 多用 “婉讽”,而不直接讽刺? 我的理解: 【答案】(1)A D;B C (2)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不是为了骂世,而是为了醒世;包含了作者的美好期待—— 为文人立品,为世人矫俗。 (3)反语(写“正话反说”“反讽”“说反话”等亦可) (4)这是在文字狱盛行的时代里,文人自我保护的一种手段;体现了作者讽刺艺术的高明; 表达含蓄,耐人寻味。 【解析】 (1)严贡生和严监生这兄弟俩的头衔可以看出,哥哥早年考中过秀才,学问多少还是有点; 弟弟没有中过秀才,但比较有钱又比较仰慕学问——不然他就捐不起监生或不会去捐监生。杜 慎卿有子建之才、潘安之貌,以出世之资曲意俯就世情,杜少卿却完全相反。无论三教九流, 此人都乐于结纳;亦且无论旧友新交、亲疏远近,有求则必应,施恩不望报,散尽家财而不悔。 以入世之豪一心寄身山水,反向而行,品格殊异,而处境的尴尬程度相同。兄弟两人都是禀生 (考中秀才时,名列排行榜前列的可以递补为禀生),算是秀才中的优等生了;所从事的职务 也是在私塾教书育人,而且是铮铮有名。按道理来说,这样饱读诗书之人应该为人师表,然而 这对兄弟却是“无德无仁”之人。幼稚而善良的娄三、娄四公子。如果用一个数字来形容这二 位公子的所作所为,那就是二,身为相府公子,手握一副好牌,却打得稀巴烂。故答案是:A D;B C。 (2)“楔子”是元杂剧的专业术语,用于剧首,常常用于概括剧中人物形象,交代剧目内容。 在这里即指回目序言。“名流”即名人,在这里指王冕。这句话意思是这一回作为全书的序言, 概括了全书的大体内容,引用名人的事例隐喻全书中心思想。用王冕的一生隐喻对现实的讽刺。 到第 55 回“添四客述往思来 弹一曲高山流水”,吴敬梓寄望的儒林道德乌托邦彻底终结。《儒 林外史》的讽刺艺术有鲜明的目的,那便是“作者之意为醒世计,非为骂世也”。.作者以悲天 悯人的手笔描写了八股制度下众多儒林人士的悲剧性命运,进而展开了一幅封建科举时代的社 会风情画,抨击了制度的腐朽和社会的黑暗。 (3)“反语,就是说反话,或反话正说,或正话反说。”反语符合“说者口头的意思和心里 的意思完全相反”,“不止语意相反,而且含有嘲弄讥刺等意思”。吴敬梓善用反语来表达自 己的愤慨、嫉恶如仇。如,匡超人已有妻室却谎说没有,李本瑛要把外甥女嫁给他,匡超人起 初犹豫,但转念一想,“戏文上说的蔡状元招赘牛相府,传为佳话,这有何妨!”当即应允。 《琵琶记》中停妻娶妻的蔡伯喈本是道德反面人物,但在匡超人势利的心眼中,竟成了正面教 材。作者所批判否定的价值观偏偏让人物以肯定赞许的口吻表达出来,是非曲直全靠读者的辨 别。“佳话”二字似褒实贬,反讽意味深长。 (4)《儒林外史》写讽刺另一个特点是态度上含蓄婉曲,不是泼妇般的开口便骂人。表面上 是无一坏话,客观描写,而所达至的讽刺效果甚大。小说直接将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作为讽刺 对象,用委婉的议论表现社会的黑暗,使得讽刺更加直接而强烈,严肃而冷峻,达到自我保护 的目的。 16.阅读下面的选段,回答小题。 内中一个少年幕客蘧景玉说道:“老先生这件事倒合了一件故事。数年前有一位老先生点 了四川学差,在何景明先生寓处吃酒,景明先生醉后大声道:‘四川如苏轼的文章,是该考六 等的了。’这位老先生记在心里,到后典了三年学差回来,再会见何老先生,说:‘学生在四 川三年,到处细查,并不见苏轼来考,想是临场规避了。’”说罢将袖子掩了口笑。又道:“不 知这荀玫是贵老师怎么样向老先生说的?”范学道是个老实人,也不晓得他说的是笑话,只愁 着眉道:“苏轼既文章不好,查不着也罢了,这荀玫是老师要提拨的人,查不着不好意思的。” (节选自《儒林外史》) (1)鲁迅评价《儒林外史》没有用贬义词,却深刻地揭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请你抓住意蕴 丰富的细节,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态度,为选段文字做批注。 (2)请从下面人物中任选一个,写出能体现鲁迅这一评价的相关情节。 备选人物:周进、严监生、匡超人 【答案】(1)示例:选文中没有直接评价范进,而是通过他听不懂笑话这个情节来讽刺他的 不学无术,一个进士竟然连苏轼也不知道,虽然有些夸张,但意在表现当时的儒生只学八股文 只管科举考试而没有真正的才学。范进的“愁着眉”不知道该怎么向恩师交代,则又通过简笔 白描勾画出了人物的趋炎附势和迂腐怯懦。 (2)示例:周进:在贡院一头撞在号板上放声大哭,大家可怜他给他捐了一个监生,他凭着 监生的资格考上了举人,后又录取了跟他有着类似经历的范进。他是一个深受科举毒害的儒生 形象。 严监生:家财万贯却舍不得买一斤猪肉,就算是死也舍不得买人参,不挑掉一茎灯草死不瞑目。 但是他为了立赵氏为正室,讨好王氏的两个哥哥出手阔绰,王氏葬礼极为豪奢,临终留给哥哥 很多钱财,但最终财产仍被哥哥霸占。他性格中具有多面性,也是中国古代典型的吝啬鬼形象。 匡超人:本来是一个勤奋好学、孝顺父母的朴实青年,后被名士群同化,变成了虚伪无情、吹 牛撒谎的人。潘三被捕,翻脸无情;薄情寡义,逼死妻子;吹捧自己是“先儒”,贻笑大方。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给名著写批注的能力。名著阅读着重考查考生对中外文学名著的了解情况 和阅读状态。因此,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 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从“范学道是个老实人,也不晓得他说的是笑话”可以看出范进的无知, “不知这荀玫是贵老师怎么样向老先生说的”“查不着不好意思的”可知其阿谀奉承的丑态。 (2)名著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 及人物及故事情节;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 化印象。如:选择严监生。他是个胆小有钱的人,虽然胆小,但并非善良之辈。他以金钱作为 护身符,来消灾弭难,苟且偷安。 阅读下面《儒林外史》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周学道(周进,中进士后升广州学道)坐在堂上,见那些童生纷纷进来,也有小的,也有 老的,仪表端正的,獐头鼠目的,衣冠齐楚的,蓝缕破烂的。落后点进一个童生来,面黄肌瘦, 花白胡须,头上戴一顶破毡帽。广东虽是地气温暖,这时已是十二月上旬,那童生还穿着麻布 直裰,冻得乞乞缩缩,接了卷子下去归号。周学道看在心里,封门进去。出来放头牌的时节, 坐在上面,只见那穿麻布的童生上来交卷。那衣服因是朽烂了,在号里又扯破了几块。周学道 看看自己身上,绯袍金带,何等辉煌!因翻一翻点名册,问那童生道:“你就是范进?”范进 跪下道:“童生就是。”学道道:“你今年多少年纪了?”范进道:“童生册上,写的是三十 岁,童生实年五十四岁。”学道道:“你考过多少回数了?”范进道:“童生二十岁应考,到 今考过二十余次。”学道道:“如何总不进学?”范进道:“总因童生文字荒谬,所以各位大 老爷不曾赏取。”周学道道:“这也未必尽然。你且出去,卷子待本道细细看。”范进磕头下 去了。 那时天色尚早,并无童生交卷。周学道将范进卷子用心用意看了一遍,心里不喜道:“这 样的文字,都说的是些甚么话!怪不得不进学!”丢过一边不看了。又坐了一会还不见一个人来 交卷,心里又想道:“何不把范进的卷子再看一遍?倘有一线之明,也可怜他苦志。”从头至 尾又看了一遍,觉得有些意思。 又取过范进卷子来看。看罢,不觉叹息道:“这样文字,连我看一两遍也不能解,直到三 遍之后,才晓得是天地间之至文。真乃一字一珠!可见世上糊涂试官,不知屈煞了多少英才!” 忙取笔细细圈点,卷面上加了三圈,即填了第一名。 ——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 17.《儒林外史》作者是___________,“儒林”是指________这一群体。 18.你认为范进的文章如何?为什么? 19.鲁迅评价这部小说为“秉持公心,指摘时弊”。你认为范进考到五十四岁才被考官同情中 个了秀才的故事辛辣讽刺了什么? 【答案】 17.吴敬梓 封建社会读书人或士人 18.示例:(正面)好,文意内涵深刻,考官都要读几遍才能读懂深意。(反面)不好,文字 荒谬难懂,不知所云。 19.讽刺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戕害。 【解析】 17.此题考查学生对著名作家和作品的常识识记和阅读理解。用心研读经典作品,了解作者、 朝代、作品的地位等,平时加强归纳与积累,才能轻松应对试题。《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 梓创作的长篇小说,是一部以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的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典型的讽刺小说。 记述儒生们的故事,所以称“儒林”。 18.考查对观点看法的表述。对于范进文章的看法,可是评述好,也可以评述不好,理由要能 根据范进文章的特点,合理阐述即可。如不好,周进看了三遍,第一遍不屑一顾,第二遍可怜 他,同情他,硬着头皮看。第三遍恍然大悟,认为是天地至文。要试官读了三遍才读懂的文字, 恐怕未必是好的文字。 19.考查对小说主旨的理解。科举考试对读书人来说有着巨大的诱惑力,一旦“鲤鱼跃龙门” 就改变了一生,社会地位、家庭境况,一切都发生变化。虽然多年考不上,但还是希望通过进 学这一最艰难的道路,来彻底改变自己的生活地位,读书人既可悲又可怜。“吃得苦中苦,方 为人上人。”讽刺八股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