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11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二【含详解】
2020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二 一、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 1.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和应用物质方面有着辉煌的历史。下列古代发明创造或技术应用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打磨铜镜 B.活字印刷 C.司南使用 D.粮食酿醋 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成为国家意志和全民共识。下列做法不符合“建设美丽中国,保护生态环境”的是( ) A.为维持好碳、氧循环,大力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燃烧 B.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C.为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应将废旧塑料袋焚烧处理 D.为保护赖以生存的水资源,生活污水、工业废水要处理后排放 3.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以来,口罩成了防疫的必要物资。一次性医用口罩的熔喷层主要以聚丙烯[化学式(C3H6)n]为原材料制成的熔喷布为主,对防止细菌渗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聚丙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无机化合物 B.是由碳、氧两种原子构成的 C.完全燃烧的产物是CO2和H2O D.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 4.实验是化学的基础。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移走蒸发皿 B.套试管夹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D.取用液体 5.下列涉及化学学科观点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微粒观:氯化钠是由氯化钠分子构成的 B.转化观:O2和C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守恒观:1g氢气和1g氧气充分反应后所得水蒸气的质量为2g D.结构观:氖原子和钠离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同 6.据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芜湖研究所介绍,国内5G通信芯片用氮化镓材料制成。如图是氮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以及镓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氮原子核内质子数为7 B.图中x=18 C.镓原子核内中子数为31 D.氮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01 7.控制变量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探究铁、镁金属活动性强弱 B、探究二氧化碳与水是否发生反应 C、探究不同溶剂中物质溶解性大小 D、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 A.A B.B C.C D.D 8.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是建构模型。下列有关模型错误的是( ) A.石墨结构模型 B.溶液组成模型 C.酸的化学性质模型 D.反应类型关系模型 9.逻辑推理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某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可使溶液变红,则该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B.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所以纯净物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 C.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当人体缺乏时应适量补充 D.碳酸盐能与酸反应生成气体,则能与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10.我国科学家研制出在可见光下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的复合光催化剂,其催化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催化剂的性质不变 B.反应前后分子数目改变 C.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 D.该反应中含氢元素的化合物有2种 11.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试剂及操作方法 A CO2(H2O) 通过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干燥 B KCl固体(MnO2)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滤液 C Fe粉(Cu粉) 加入过量稀硫酸,过滤 D NaCl溶液(MgCl2) 加入适量NaOH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12.如图所示是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t1℃时,NaCl的溶解度大于Na2CO3的溶解度 B.t2℃时,NaCl和Na2CO3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C.t1℃时,将NaCl的饱和溶液加热蒸发,一定有晶体析出 D.Na2CO3固体中含有少量的NaCl,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Na2CO3 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5分)2019年12月26日,合肥轨道3号线开通运营,标志着合肥轨道交通网络初步形成。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石墨电刷的使用主要利用其 性。 (2)地铁车身的表面都喷上一层油漆,目的是防止铁与空气中的 发生反应而生锈。 (3)轨道交通的发展与炼钢工艺的发展密不可分,钢和生铁都是铁的合金。合金与纯金属相比,有许多优良性能,如: (写出1条即可)。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证明钢样中含铁 (写出操作、现象和结论)。 14.(5分)如图所示的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取CO2,并对它的部分性质进行探究,按要求回答问题。 (1)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用B装置收集CO2,气体应从 (选填“a”或“b”)端通入。 (3)往C试管中通入CO2时,观察到“饱和石灰水浑浊后变澄清”。该小组同学开展了如下活动: 【查阅文献】碳酸钙(碳酸钠等)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碳酸氢钠等)。 【作出假设】1:所用盐酸浓度过高,挥发出的HCl气体使浑浊变澄清;2: 。 【设计方案】为除去CO2气体中的HCl气体,在图A和图C之间增加了图D装置。装置的连接顺序是A→ →C(填“c→d”或“d→c”);其中盛放的试剂合理的是 (填选项序号)。 ①浓硫酸 ②NaOH溶液 ③饱和碳酸钠溶液 ④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进行实验】向浑浊后的饱和石灰水中继续通入足量CO2,沉淀部分溶解但最终并未完全澄清。 【得出结论】假设1正确。 15.(5分)第32届夏季奥运会将在日本东京举行,其奖牌制作的原料来自于电子垃圾中提炼出来的金属。从废线路板中提炼贵重金属和制备硫酸铜晶体的一种工艺流程如图: 已知:在酸性环境中有过氧化氢存在时,铁和铜分别会转化为铁离子和铜离子。 (1)操作②的名称是 ; (2)提炼出的贵重金属可制作奖牌,其成分是 ; (3)“调节pH”时加碱液会使溶液的pH (城“增大”或“减小”)。其主要目的是除去滤液中Al3+和 (填金属离子符号); (4)写出粗铜中的铜与稀硫酸和过氧化氢的混合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6.(9分)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固体,同学们想探究其是否变质,请你一同参与并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提出猜想】 猜想1:这瓶固体的成分是NaOH; 猜想2:这瓶固体的成分是 ; 猜想3;这瓶固体的成分是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 【查阅资料】①Na2CO3+HCl═NaCl+NaHCO3;NaHCO3+HCl═NaCl+CO2↑+H2O;②BaCl2溶液呈中性;③酸与碱和盐共同反应时,酸破中和反应优先进行。 【实验与探讨】 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振荡,样品全部溶解。 (2)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甲同学认为猜想1正确。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 。 (3)向(2)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若有 现象,则猜想3正确。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丙同学另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没有看到气泡产生,错误地排除了猜想2和猜想3,若猜想2或猜想3正确,加入稀盐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 。 【深入讨论】 (5)丁同学认为BaCl2溶液也可以用Ba(OH)2溶液替代进行实验,同学们一致认为丁同学的做法是错误的,其错误的理由是 。 (6)通过氢氧化钠变质的研究可知,凡吸收空气中的H2O、O2或CO2等物质能够变质的药品必须密封保存,请列举另一类需要密封保存的药品的例子,如 。 (7)取9.3g部分变质的NaOH样品,加入足量的水配成溶液,往溶液中不断加入7.3%的稀盐酸,实验中加入稀盐酸与生成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①P点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 (写化学式); ②该样品的变质率为 (变质的NaOH与原NaOH的质量百分比)。 17.(4分)某实验小组同学做中和反应实验时,向8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当恰好完全反应时,共用去稀硫酸62g。请你计算: (1)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g。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020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 1.【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打磨铜镜、活字印刷、司南使用都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打磨铜镜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活字印刷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司南使用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粮食酿醋,醋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分析】防止环境污染的措施有:加强大气质量监测、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工厂排放的废气经过处理再排放、植树造林、合理开发新能源、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等。 【解答】解:A.为维持好碳、氧循环,大力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燃烧,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不合题意; B.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既能提高农作物产量,又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不合题意; C.焚烧废旧塑料会产生大理烟尘和有害气体而造成环境污染,符合题意; D.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要处理后再排放有利于保护水资源,不合题意。 故选:C。 【点评】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关于“三废”的处理问题,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化学上提倡绿色化学工艺,要从源头上杜绝污染。 3.【分析】A.根据有机物与无机物的概念来分析; B.根据化合物化学式的意义来分析; C.根据燃烧产物来分析; 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 【解答】解:A.由聚丙烯[化学式(C3H6)n]可知,它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选项错误; B.聚丙烯是由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聚丙烯是由碳、氢元素组成的,完全燃烧的产物是CO2和H2O,故选项正确; D.聚丙烯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6)=6:1,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分析】A、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用试管夹夹持试管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正在加热的蒸发皿温度较高,为防止烫伤手,不能用手直接拿热的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取,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试管夹应该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在试管的中上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为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使瓶底炸裂,集气瓶的底部应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图中集气瓶的底部没有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所示装置错误。 D、使用胶头滴管时,伸入液体前,应捏紧胶头,排出里面的空气,再伸入试剂中吸取液体,图中液体中有气泡产生,说明伸入液体前没有捏紧胶头排出里面的空气,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5.【分析】A、根据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利用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等于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化学计量数的积的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氧气和C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发生光合作用生成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参加反应的氢气、氧气和生成水的质量比为4:32:36=1:8:9,则1g氢气和1g氧气充分反应后,氢气有剩余,所得水蒸气的质量小于2g,故选项说法错误。 D、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中的最外层电子数,钠离子是钠原子失去电子得到的,尽管氖原子和钠离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化学性质、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中的最外层电子数、物质的微观构成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分析】A、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进行分析判断。 C、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7,表示原子序数为7;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氮原子核内质子数为7,故选项说法正确。 B、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31=2+8+x+3,x=18,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镓原子核内质子数为31,而不是核内中子数为31,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01,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分析】要注意变量的控制,注意要除探究要素不同之外,其它条件都应该是相同的,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图中实验酸的种类不同,不能探究铁、镁金属活动性强弱,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图中实验,控制了水这一变量,可探究二氧化碳与水是否发生反应,故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 C、图中实验,溶质种类相同,溶剂种类不同,其它条件相同,可探究不同溶剂中物质溶解性大小,故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 D、图中实验除温度不同外,其它条件相同,可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故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8.【分析】A、根据石墨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溶液的组成,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能与酸碱指示剂、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等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关系,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石墨中碳原子呈层状结构,故选项模型正确。 B、溶液是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故选项模型正确。 C、酸能与酸碱指示剂作用,能与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某些盐等反应,故选项模型正确。 D、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属于交叉关系,有些化合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有些化合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故选项模型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酸的化学性质、石墨的微观构成、溶液的组成、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关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分析】A、根据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构成物质的微粒,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酸能与活泼金属、碳酸盐等反应生成气体,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某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可使溶液变红,该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也可能是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故选项推理错误。 B、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但纯净物不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的,也可能是由原子或离子构成的,故选项推理错误。 C、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在人体中的含量虽然很小,却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当人体缺乏时应适量补充,故选项推理正确。 D、碳酸盐与酸反应放出气体,但与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也可能是活泼金属等,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10.【分析】根据微观示意图,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利用化学方程式分析有关问题。 【解答】解:由图示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物是甲烷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H2OCH4+2O2。 A.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变,物理性质可能改变,故A说法不正确; B.由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故B说法不正确; C.由物质的变化和化合价原则可知,碳元素的化合价由+4价变为﹣4价,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故C说法不正确; D.该反应中,水和甲烷中含有氢元素,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反应中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明确每个模型表示的含义,这是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 11.【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碱石灰具有吸水性,但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Fe粉能与过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Cu不与过量稀硫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MgCl2能与适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AC。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2.【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碳酸钠和氯化钠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氯化钠大;A、t1℃时,NaCl的溶解度大于Na2CO3的溶解度正确;B、t2℃时,NaCl和Na2CO3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一定相等错误;C、t1℃时,将NaCl的饱和溶液加热蒸发,一定有晶体析出正确;D、Na2CO3固体中含有少量的NaCl,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Na2CO3正确; 【解答】解:A、t1℃时,NaCl的溶解度大于Na2CO3的溶解度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t2℃时,NaCl和Na2CO3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一定相等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溶液的质量和状态,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C、t1℃时,将NaCl的饱和溶液加热蒸发,一定有晶体析出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Na2CO3固体中含有少量的NaCl,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Na2CO3正确,因为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氯化钠大,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结晶的方法等,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分析】根据材料的类别、物质的性质、金属锈蚀的因素以及铁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图中所示材料中,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石墨电刷的使用主要利用其导电性,故填:塑料;导电。 (2)地铁车身的表面都喷上一层油漆,目的是防止铁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发生反应而生锈,故填:水和氧气。 (3)合金与纯金属相比,硬度增大;要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证明钢样中含铁,则可以取样加入试管中,燃烧向试管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溶液变为浅绿色,说明含有铁,故填:硬度增大;取样加入试管中,燃烧向试管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溶液变为浅绿色,说明含有铁。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物质的类别以及金属的性质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4.【分析】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碳酸钙和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钙; 盐酸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解答】解:(1)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 (2)用B装置收集CO2,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气体应从a端通入。 故填:a。 (3)【作出假设】 1:所用盐酸浓度过高,挥发出的HCl气体使浑浊变澄清;2:生成的碳酸钙和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钙。 故填:生成的碳酸钙和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钙。 【设计方案】 为除去CO2气体中的HCl气体,在图A和图C之间增加了图D装置。装置的连接顺序是A→c→d→C; 其中盛放的试剂合理的是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是因为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和二氧化碳反应。 故填:c→d;④。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5.【分析】(1)考查固液分离的常用方法; (2)考查常见贵金属名称; (3)溶液酸碱性与pH的关系;根据铝离子和铁离子生成氢氧化铁沉淀的性质回答此题; (4)根据反应物和已知生成物,结合质量守恒定律推断化学方程式。 【解答】解:(1)操作②实现了固液分离,一般选用操作为过滤; 故答案为:过滤。 (2)常见贵金属为金、铂; 故答案为:金、铂。 (3)碱性溶液pH大于7,加入碱性溶液可使溶液pH增大;氯离子与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铁沉淀; 故答案为:增大;Fe3+。 (4)反应物为铜、硫酸与过氧化氢,生成物有硫酸铜,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还有水生成,所以反应方程式为铜、硫酸和过氧化氢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 故答案为:Cu+H2SO4+H2O2=CuSO4+2H2O。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16.【分析】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和氯化钠,和稀盐酸反应时,先收藏碳酸氢钠和氯化钠,碳酸氢钠再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解答】解:(1)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是因为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NaOH+CO2═Na2CO3+H2O。 故填:2NaOH+CO2═Na2CO3+H2O。 【提出猜想】 猜想1:没有变质时这瓶固体的成分是NaOH; 猜想2:全部变质时这瓶固体的成分是碳酸钠; 猜想3;部分变质时这瓶固体的成分是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 故填:Na2CO3。 (2)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故填: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3)向(2)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溶液仍然是红色(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则猜想3正确,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Na2CO3═BaCO3↓+2NaCl。 故填: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仍然是红色;BaCl2+Na2CO3═BaCO3↓+2NaCl。 (4)若猜想2成立,则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若猜想3正确,则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加入稀盐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Na2CO3+HCl═NaCl+NaHCO3,NaHCO3+HCl═NaCl+CO2↑+H2O;NaOH+HCl═NaCl+H2O,Na2CO3+HCl═NaCl+NaHCO3,NaHCO3+HCl═NaCl+CO2↑+H2O。 故填:Na2CO3+HCl═NaCl+NaHCO3,NaHCO3+HCl═NaCl+CO2↑+H2O;NaOH+HCl═NaCl+H2O,Na2CO3+HCl═NaCl+NaHCO3,NaHCO3+HCl═NaCl+CO2↑+H2O。 (5)丁同学认为BaCl2溶液也可以用Ba(OH)2溶液替代进行实验,同学们一致认为丁同学的做法是错误的,其错误的理由是氢氧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影响对氢氧化钠的检验。 故填:氢氧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影响对氢氧化钠的检验。 (6)氧化钙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因此需要密封保存。 故填:氧化钙。 (7)①P点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反应生成的氯化钠和部分没有反应的碳酸氢钠。 故填:NaCl、NaHCO3。 ②设碳酸钠质量为x, 由Na2CO3+HCl═NaCl+NaHCO3,NaHCO3+HCl═NaCl+CO2↑+H2O可知,Na2CO3+2HCl═2NaCl+H2O+CO2↑,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44 x 2.2g =, x=5.3g, 样品中氢氧化钠质量:9.3g﹣5.3g=4g, 变设质的氢氧化钠质量为y, 2NaOH+CO2═Na2CO3+H2O, 80 106 y 5.3g =, y=4g, 样品的变质率为:×100%=50%, 故填:50%。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7.【分析】根据氢氧化钠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80g×10%=8g 设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x。所得溶液的质量为62g+80g=142g 2NaOH+H2SO4═Na2SO4 +2H2O 80 142 8g 142gx = x=10% 故答案为: (1)8; (2)10%。 【点评】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