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2016年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北省武汉市2016年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

湖北省武汉市2016年中考物理试题(word解析版)‎ ‎ ‎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6分)‎ ‎1.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 A.摩托车的消声器 B.居民区旁高架桥上的隔音挡板 C.学校附近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D.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 ‎2.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干冰给食品保鲜,利用了干冰熔化吸热 B.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感觉到凉爽,是由于酒精汽化放热 C.一瓶水被冰箱冷冻后,取出放一会儿,表面会变湿,是由于水蒸气液化 D.北方的冬天,为了保存蔬菜,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华放热 ‎3.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影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 B.玻璃幕墙反射的光会“晃”着人的眼睛,是由于光发生了漫反射 C.小芳面向穿衣镜站在镜前1m处,当她远离平面镜后退0.5m时,则镜中的像与她相距3m D.“海市蜃楼”的形成,是由于光发生了折射 ‎4.关于信息的传递与能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手机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号 B.“北斗”号导航系统是利用超声波进行定位和导航 C.目前核电站是利用核聚变发电 D.太阳能的利用具有广阔的前景,所以人类不再有能源危机 ‎5.如图所示,GMR是巨磁电阻,它的阻值随电磁铁磁性的增强而减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开关S1闭合,滑片移到某一位置,电磁铁左端为N极 B.开关S1闭合,滑片向右移动,电磁铁磁性增强 C.开关S1和S2同时闭合,滑片向右移动,GMR的电阻变小 D.开关S1和S2同时闭合,滑片向左移动,指示灯变暗 ‎6.如图是手摇发电机的构造示意图,摇动手柄,线圈在磁场中转动,小灯泡发光,下列实验中和手摇发电机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 A. B. C. D.‎ ‎7.关于某中学生的估测,下列数据合理的是(  )‎ A.身高约为160dm B.100m短路成绩约为6s C.步行速度约为1m/s D.脉搏正常跳动60次所用时间约为1s ‎8.为了测量某金属块的密度,首先用天平测量金属块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然后用量筒和水测金属块的体积如图乙所示,下列数据正确的是(  )‎ A.金属块的质量为39.4g B.金属块的体积为5L C.金属块的密度为7.8×103kg/m3‎ D.金属块的密度为7.88g/cm3‎ ‎ ‎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满分28分)‎ ‎9.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比较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将分别盛有相同质量的水和食用油的两个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温度传感器的探头与水和食用油良好接触,将温度传感器与计算机相连,计算机上显示的实验图线如图乙所示.‎ 由图乙可知:水沸腾时吸热,温度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加热2min水吸收的热量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食用油的比热容为      J/(kg•℃).‎ ‎1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所示,已知凸透镜的焦距f=15cm.保持光屏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要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蜡烛应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这是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原理.‎ ‎(2)某同学利用该装置进一步了解近视眼矫正的原理,将近视眼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使光屏远离凸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蜡烛清晰的像,这说明近视眼镜对光线具有      作用.由此可知,在近视眼得到矫正之前,蜡烛的像成在视网膜的      (选填“前方”、“上方”或“后方”).‎ ‎11.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电源电压为6V不变.‎ ‎(1)按图甲,在图乙中把接错的一根导线打上“×”,再画线把它改到正确的位置上.‎ ‎(2)正确连接电路后,再闭合开关,移动滑片,发现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均为0;继续移动滑片,当两电表指针刚好偏转且稳定时,基示数见序号3,继续实验,数据见序号4和序号5.‎ 数据序号 ‎1‎ ‎2‎ ‎3‎ ‎4‎ ‎5‎ 电压/V ‎0‎ ‎0‎ ‎1‎ ‎2‎ ‎3‎ 电流/A ‎0‎ ‎0‎ ‎0.1‎ ‎0.2‎ ‎0.3‎ ‎①根据第5组数据,在图丙中用“↑”标出电流表指针所在的位置.‎ ‎②由序号1、2两组数据可判断,该电流故障为      (选填“R1接触不良”、“R2断路”或“R2短路”).‎ ‎③序号3、4、5三组数据表明:在导体的      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④根据表中数据计算,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最大阻值为      Ω,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变化了      W.‎ ‎12.为了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某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同一物体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并记下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图乙中物体未放入前溢水杯装满水,物体浸没后用量筒测出溢出水的体积,如图丁所示.‎ ‎(1)为了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应选择      两图;该小组同学通过比较F1和      的大小,得到“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的深度有关”的结论,产生错误的原因是      .‎ ‎(2)物体浸没在水中时所受浮力大小为      N,盐水的密度为      kg/m3.‎ ‎13.如图甲是中国自主研制的首列永磁动力单轨列车,其亮点是列车可以小角度转弯,安装有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和制动发电装置.‎ ‎(1)当列车转弯时,水平轮胎发生形变,起到导向和稳定作用.如图乙是轮胎与接触面的平面图,请在图乙中画出轮胎对接触面压力的示意图.‎ ‎(2)当高压细水雾系统中水枪工作时,水对喷孔的压强p=10MPa,水雾喷出的速度v≥10m/s,若喷孔的总面积S=5×10﹣5m2,则水枪的功率至少为多少瓦?(不计大气压强)‎ ‎(3)列车制动减速的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和内能.当列车在平直轨道上制动减速时,电能W1与内能W2之比为9:16,如图丙是机械能的变化量△W与速度变化量△v的关系图象.若列车从72km/h开始减速,转化的电能可供总功率为1000W的照明灯正当发光1h,则列车的速度将会减小到多少千米/时?‎ ‎ ‎ ‎2016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6分)‎ ‎1.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 A.摩托车的消声器 B.居民区旁高架桥上的隔音挡板 C.学校附近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D.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 ‎【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分析】减弱噪声主要从三种途径入手,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接收处减弱.根据每个选项的实际做法,分别加以分析判断.‎ ‎【解答】解:A、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声音的产生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B、街道路旁安装隔声板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C、学校附近安装噪声监测器可以监测噪声的分贝,但不能减弱噪声,符合题意;‎ D、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可以在接收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 ‎2.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干冰给食品保鲜,利用了干冰熔化吸热 B.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感觉到凉爽,是由于酒精汽化放热 C.一瓶水被冰箱冷冻后,取出放一会儿,表面会变湿,是由于水蒸气液化 D.北方的冬天,为了保存蔬菜,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华放热 ‎【考点】生活中的升华现象;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分析】(1)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熔化吸热;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凝固放热;‎ ‎(2)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汽化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液化放热;‎ ‎(3)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升华吸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凝华放热.‎ ‎【解答】解:A、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变质,利用了干冰升华吸热,故A错误;‎ B、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感觉到凉爽,是由于酒精汽化吸热,故B错误;‎ C、由于从冰箱取出的一瓶水,温度比较低,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发生液化.故C正确;‎ D、冬天在菜窖中放几桶水,水受冷就会凝固,凝固要放出热量,使菜窖的温度不至于过低而将菜冻坏,故D错误.‎ 故选:C.‎ ‎ ‎ ‎3.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影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 B.玻璃幕墙反射的光会“晃”着人的眼睛,是由于光发生了漫反射 C.小芳面向穿衣镜站在镜前1m处,当她远离平面镜后退0.5m时,则镜中的像与她相距3m D.“海市蜃楼”的形成,是由于光发生了折射 ‎【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镜面反射;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分析】(1)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的反射包括漫反射和镜面反射,‎ ‎(3)光照在不同介质面上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平面镜成像就是具体应用;‎ ‎(4)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就会发生偏转,即光的折射现象,海市蜃楼就是具体应用;‎ ‎【解答】解:A、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正确;‎ B、玻璃幕墙反射的光会“晃”着人的眼睛,是由于光发生了镜面反射,故B错误;‎ C、平面镜成像时,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当人到平面镜的距离从1m处又后退0.5m时,镜中的像与她相距1.5m+1.5m=3m,故C正确;‎ D、海市蜃楼是由于不均匀的大气使光发生了折射,故D正确.‎ 本题选错误的,故选B.‎ ‎ ‎ ‎4.关于信息的传递与能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手机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号 B.“北斗”号导航系统是利用超声波进行定位和导航 C.目前核电站是利用核聚变发电 D.太阳能的利用具有广阔的前景,所以人类不再有能源危机 ‎【考点】移动通信;电磁波的传播;核裂变;能源危机与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分析】(1)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都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2)声波和电磁波都可以传递信息,但是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所以对于没有空气的情况下的信息传递一般都是通过电磁波实现的;‎ ‎(3)将原子核裂变释放的核能转变为电能的系统和设备,通常称为核电站,核电站是一种高能量、少耗料的电站,‎ 核燃料裂变过程释放出来的能量,经过反应堆内循环的冷却剂,把能量带出并传输到锅炉产生蒸汽用以驱动涡轮机并带动发电机发电;‎ ‎(4)太阳能可以直接被人类获取,属于一次能源,太阳能是清洁能源,不会产生任何污染.目前人类对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还处于起步阶段.‎ ‎【解答】解:A、手机属于移动电话,它既是电磁波发射台也是电磁波接受台,所以手机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故A正确;‎ B、超声波和次声波都属于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北斗”号导航系统是利用电磁波进行定位和导航,故B错误;‎ C、核电站是以铀为燃料,利用核反应堆把铀原子核裂变产生的能量转化为水和水蒸气的内能,又把内能转化为发电机的机械能,最终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故C错误;‎ D、太阳能属于一次能源,是一种既无污染又取之不尽的新能源,但目前的充分应用还有很多技术上的难题,所以人类仍会有能源危机,故D错误.‎ 故选:D.‎ ‎ ‎ ‎5.如图所示,GMR是巨磁电阻,它的阻值随电磁铁磁性的增强而减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开关S1闭合,滑片移到某一位置,电磁铁左端为N极 B.开关S1闭合,滑片向右移动,电磁铁磁性增强 C.开关S1和S2同时闭合,滑片向右移动,GMR的电阻变小 D.开关S1和S2同时闭合,滑片向左移动,指示灯变暗 ‎【考点】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欧姆定律的应用.‎ ‎【分析】(1)利用安培定则判断电磁铁的磁极;‎ ‎(2)由滑动变阻器滑片的移动得知电路中电流的变化情况,‎ 通过电路中电流的变化结合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决定因素可以确定滑片移动时,其磁性强弱的变化;‎ ‎(3)根据灯泡的亮度变化,能够确定电路中电流的变化,进而知道巨磁电阻的阻值与磁场强度的关系.‎ ‎【解答】解:A、由利用安培定则可知,电磁铁的左端为N极、右端为S极,故A正确.‎ B、开关S1闭合,当滑片P向右滑动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大,电路中的电流变小,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减弱,故B错误.‎ C、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减弱时,右边电路中的指示灯明显变暗,说明右边电路的电流变小了,巨磁电阻的电阻变大了,即巨磁电阻的阻值随磁场的减弱而增大,故C错误.‎ D、开关S1和S2同时闭合,滑片向左移动,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小,电路中的电流变大,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增强,指示灯变亮,故D错误.‎ 故选A.‎ ‎ ‎ ‎6.如图是手摇发电机的构造示意图,摇动手柄,线圈在磁场中转动,小灯泡发光,下列实验中和手摇发电机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 A. B. C. D.‎ ‎【考点】发电机的构造和原理.‎ ‎【分析】当闭合电路中的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可以产生感应电流,这就是电磁感应现象.‎ ‎【解答】解:手摇发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工作的,则 A、该图是奥斯特实验,说明通电导线周围有磁场,与发电机无关,故A错误;‎ B、此图为研究通电螺线管磁场的特点的装置,与发电机无关,故B错误;‎ C、此图中有电源,磁场中的导体通电后,会受力运动,即说明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故C错误;‎ D、此图中没有电源,当磁场中的金属棒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故电磁感应现象,该现象就是发电机的原理,故D正确;‎ 故选D.‎ ‎ ‎ ‎7.关于某中学生的估测,下列数据合理的是(  )‎ A.身高约为160dm B.100m短路成绩约为6s C.步行速度约为1m/s D.脉搏正常跳动60次所用时间约为1s ‎【考点】长度的估测;时间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 ‎【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 A、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接近成年人,在168cm=16.8dm左右.此数据不合理;‎ B、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小于10s,中学生100m短跑成绩不可能是6s.此数据不合理;‎ C、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m/s≈1m/s左右.此数据合理;‎ D、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正常跳动60次所用时间约为1min.此数据不合理.‎ 故选C.‎ ‎ ‎ ‎8.为了测量某金属块的密度,首先用天平测量金属块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然后用量筒和水测金属块的体积如图乙所示,下列数据正确的是(  )‎ A.金属块的质量为39.4g B.金属块的体积为5L C.金属块的密度为7.8×103kg/m3‎ D.金属块的密度为7.88g/cm3‎ ‎【考点】质量的测量与天平;密度的计算;量筒的使用.‎ ‎【分析】物体的质量应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在标尺所对的刻度值;金属块的体积应等于水和金属块的总体积减水的体积;根据密度公式得出金属块的密度.‎ ‎【解答】解:(1)由图甲知,物体的质量m=20g+10g+5g+4g=39g;故A错误;‎ ‎(2)由图乙知,水的体积为25ml,由图丙知,水和金属块的总体积为30ml;‎ 则金属块的体积为:V=30ml﹣25ml=5ml=5cm3=5ml,故B错误;‎ ‎(3)金属块的密度:ρ===7.8g/cm3=7.8×103kg/m3.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 ‎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满分28分)‎ ‎9.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比较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将分别盛有相同质量的水和食用油的两个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温度传感器的探头与水和食用油良好接触,将温度传感器与计算机相连,计算机上显示的实验图线如图乙所示.‎ 由图乙可知:水沸腾时吸热,温度 不变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加热2min水吸收的热量 等于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食用油的比热容为 2.1×103 J/(kg•℃).‎ ‎【考点】探究比热容的实验;沸腾及沸腾条件.‎ ‎【分析】(1)根据水沸腾特点分析解答;‎ ‎(2)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要控制水与油的质量相等、初温相等;‎ 相同的加热器对其加热时,即表明在相同的时间内两种液体所吸收的热量是相同的,所以加热时间的长短,表明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根据图象,水和食用油升高的温度相同,加热时间表示的是吸收热量之间的关系,根据吸热的关系结合公式Q=cm△t便可求出食用油的比热容.‎ ‎【解答】解:(1)水沸腾时的特点是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2)为了便于比较水和食用油吸热能力的强弱,实验除让两个试管内的水和食用油初温相同外,实验前还必须控制水和食用油的质量和初温相同,同时打开红外加热器开关的目的是使水和食用油吸收的热量相同,故加热2min水吸收的热量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3)由图乙知,水和食用油均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是食用油吸收热量的2倍,则c水m△t=2c食用油m△t,可得:‎ c食用油=c水=×4.2×103J/(kg•℃)=2.1×103J/(kg•℃).‎ 故答案为:不变;等于;2.1×103.‎ ‎ ‎ ‎1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所示,已知凸透镜的焦距f=15cm.保持光屏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要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蜡烛应 远离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这是 投影仪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原理.‎ ‎(2)某同学利用该装置进一步了解近视眼矫正的原理,将近视眼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使光屏远离凸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蜡烛清晰的像,这说明近视眼镜对光线具有 发散 作用.由此可知,在近视眼得到矫正之前,蜡烛的像成在视网膜的 前方 (选填“前方”、“上方”或“后方”).‎ ‎【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分析】(1)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小于像距,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2f,应用于投影仪或幻灯机.‎ ‎(2)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太厚或眼球太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远视眼是因为晶状体太薄或眼球太短,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近视眼镜是凹透镜,远视眼镜是凸透镜.‎ ‎【解答】解:(1)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是物距,像到凸透镜的距离是像距.‎ 已知凸透镜的焦距f=15cm,由图可知,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因为此时像距v>2f,所以蜡烛应向右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 ‎(2)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发散作用是使原来会聚成像的光线推迟会聚,所以将近视眼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使光屏远离凸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蜡烛清晰的像.‎ 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太厚或眼球太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 故答案为:(1)远离;投影仪;(2)发散;前方.‎ ‎ ‎ ‎11.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电源电压为6V不变.‎ ‎(1)按图甲,在图乙中把接错的一根导线打上“×”,再画线把它改到正确的位置上.‎ ‎(2)正确连接电路后,再闭合开关,移动滑片,发现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均为0;继续移动滑片,当两电表指针刚好偏转且稳定时,基示数见序号3,继续实验,数据见序号4和序号5.‎ 数据序号 ‎1‎ ‎2‎ ‎3‎ ‎4‎ ‎5‎ 电压/V ‎0‎ ‎0‎ ‎1‎ ‎2‎ ‎3‎ 电流/A ‎0‎ ‎0‎ ‎0.1‎ ‎0.2‎ ‎0.3‎ ‎①根据第5组数据,在图丙中用“↑”标出电流表指针所在的位置.‎ ‎②由序号1、2两组数据可判断,该电流故障为 R1接触不良 (选填“R1接触不良”、“R2断路”或“R2短路”).‎ ‎③序号3、4、5三组数据表明:在导体的 电阻 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④根据表中数据计算,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最大阻值为 50 Ω,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变化了 0.5 W.‎ ‎【考点】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电流表的读数方法;欧姆定律的应用;家庭电路的故障分析;电功率的计算.‎ ‎【分析】(1)测电阻的实验中电压表应测定值电阻两端电压,即与定值电阻并联,电流表测定值电阻电流与其串联,由图可知,电压表与定值电阻串联,电流表与定值电阻并联了,只改一根导线,应将定值电阻右侧连接电流表的导线接到电压表的左侧接线柱上即可.‎ ‎(2)①图丙中电流表接的是0.6A量程,分度值为0.02A,第5组数据中电流为0.3A,电流表指针应指在0.2A与0.4A正中间的位置;‎ ‎②由序号1、2两组数据中电流表示数为0,可判断电路为断路,电压表也为0,说明不是和电压表并联的电阻断路,和电压表并联的电阻断路时电压表示数应该接近电源电压,所以是“R1接触不良”;‎ ‎③序号3、4、5三次实验都是在一个定值电阻下进行的,所以导体电阻没有变化,通过三组数据表明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④依据串联分压原理,定值电阻R2电压最小时,滑阻分的电压最大,此时滑阻R1阻值最大,也就是说第三组数据时滑阻R1阻值最大.从电源电压6V里减去定值电阻R2的电压,得到滑阻R1电压,由于R2与R1串联,电流相等为0.1A,根据欧姆定律可计算滑阻阻值,利用公式P=I2R可计算滑阻功率.‎ ‎【解答】解:(1)测电阻的实验中电压表应测定值电阻两端电压,即与定值电阻并联,电流表测定值电阻电流与其串联,由图可知,电压表与定值电阻串联,电流表与定值电阻并联了,只改一根导线,应将定值电阻右侧连接电流表的导线接到电压表的左侧接线柱上即可;‎ ‎(2)①图丙中电流表接的是0.6A量程,分度值为0.02A,第5组数据中电流为0.3A,电流表指针应指在0.2A与0.4A正中间的位置;‎ ‎②由序号1、2两组数据中电流表示数为0,可判断电路为断路,电压表也为0,说明不是和电压表并联的电阻断路,和电压表并联的电阻断路时电压表示数应该接近电源电压,所以是“R1接触不良”;‎ ‎③序号3、4、5三次实验都是在一个定值电阻下进行的,所以导体电阻没有变化,通过三组数据表明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④U1=U﹣U2=6V﹣1V=5V R1===50Ω P1=I2R1=(0.1A)2×50Ω=0.5W 故答案为:(1)见上图; (2)①见上图; ②R1接触不良; ③电阻;⑤50;0.5.‎ ‎ ‎ ‎12.为了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某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同一物体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并记下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图乙中物体未放入前溢水杯装满水,物体浸没后用量筒测出溢出水的体积,如图丁所示.‎ ‎(1)为了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应选择 甲、丙 两图;该小组同学通过比较F1和 F2 的大小,得到“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的深度有关”的结论,产生错误的原因是 物体接触了容器底 .‎ ‎(2)物体浸没在水中时所受浮力大小为 0.6 N,盐水的密度为 1.17×103 kg/m3.‎ ‎【考点】探究浮力大小的实验.‎ ‎【分析】(1)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控制的变量应该是排开水的体积和浸没的深度;‎ 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浸没深度的关系,控制的变量应该是排开水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改变深度,但不能接触容器底;‎ ‎(2)读出排开水的体积,根据F浮=G排=ρ水gV排求出浮力;‎ 根据F浮=G﹣F拉求出物体重力和物体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根据F浮=ρ盐水gV排求出盐水的密度.‎ ‎【解答】解:(1)探究的是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应控制排开水的体积和浸没的深度相同,改变液体密度,符合要求的是图甲、丙;‎ 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浸没深度的关系,控制的变量应该是排开水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改变深度,选择图甲和乙,比较F1和F2的大小,得出结论,但是图乙中的物体接触了容器底,使得读数变小,产生了错误结论;‎ ‎(2)量筒中排开水的体积V排=60cm3=60×10﹣6m3,‎ 物体浸没在水中时所受浮力F浮=G排=ρ水gV排=1×103kg/m3×10N/kg×60×10﹣6m3=0.6N,‎ 物体重力G=F浮+F拉=0.6N+1.5N=2.1N,‎ 物体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G﹣F拉′=2.1N﹣1.4N=0.7N,‎ 由F浮=ρ盐水gV排得:‎ 盐水的密度:‎ ρ盐水==≈1.17×103kg/m3.‎ 故答案为:(1)甲、丙;F2;物体接触了容器底;(2)0.6;1.17×103.‎ ‎ ‎ ‎13.如图甲是中国自主研制的首列永磁动力单轨列车,其亮点是列车可以小角度转弯,安装有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和制动发电装置.‎ ‎(1)当列车转弯时,水平轮胎发生形变,起到导向和稳定作用.如图乙是轮胎与接触面的平面图,请在图乙中画出轮胎对接触面压力的示意图.‎ ‎(2)当高压细水雾系统中水枪工作时,水对喷孔的压强p=10MPa,水雾喷出的速度v≥10m/s,若喷孔的总面积S=5×10﹣5m2,则水枪的功率至少为多少瓦?(不计大气压强)‎ ‎(3)列车制动减速的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和内能.当列车在平直轨道上制动减速时,电能W1与内能W2之比为9:16,如图丙是机械能的变化量△W与速度变化量△v的关系图象.若列车从72km/h开始减速,转化的电能可供总功率为1000W的照明灯正当发光1h,则列车的速度将会减小到多少千米/时?‎ ‎【考点】压力及重力与压力的区别;功率的计算.‎ ‎【分析】(1)根据力的示意图的定义,将轮胎对接触面压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即可.‎ ‎(2)利用p=求出水对喷孔的压力,然后利用P===Fv计算水枪的功率;‎ ‎(3)根据P=可求得转化的电能,然后利用电能W1与内能W2之比为9:16求得转化的内能,二者之和即为减小的机械能,再对照图象得出减小的速度,最后求得列车的速度将会减小到多少千米/时.‎ ‎【解答】解:(1)压力的作用点在轮胎接触面的中点上,过作用点作垂直于地面,并指向水平面的力;如图所示;‎ ‎(2)根据p=可得,水对喷孔的压力:‎ F压=pS=1×107Pa×5×10﹣5m2=500N,‎ 水枪的功率:‎ P===Fv=500N×10m/s=5000W;‎ ‎(3)由P=可得,转化的电能W1=Pt=1kW×1h=1kW•h,‎ 由=,可得,转化的内能W2=kW•h,‎ 则减小的机械能:△W=1kW•h+kW•h=kW•h=×3.6×106J=1×107J,‎ 由图象丙可知,列车减小的速度为10m/s=10×3.6km/h=36km/h,‎ 则列车的速度将会减小到72km/h﹣36km/h=36km/h.‎ 答:(1)轮胎对接触面压力的示意图见解答.‎ ‎(2)水枪的功率至少为5000W;‎ ‎(3)列车的速度将会减小到36km/h.‎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