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11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我爱这土地教案 人教版
2 我爱这土地 知识与技能 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过程与方法 1.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感受涌动着的激情。 3.把握诗歌的主题,提高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味诗歌抒发的恋土深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重点 诵读。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 难点 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1.诵读法:通过有感情的诵读,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认真体味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 2.探究欣赏法:如对诗歌意象和主题的解读。 多媒体课件 1课时 谁不爱自己的母亲,谁不爱自己的祖国?穿越时空,只有一种感情能将民族的心联系起来,那就是对祖国深深的爱恋。当祖国遭受侵略者蹂躏的时候,人民奋起反抗,著名诗人艾青眼含热泪对祖国母亲唱了一首深情的赞歌——《我爱这土地》。 艾青(1910~1996),现代诗人。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浙江金华人。自幼由一位贫苦农妇养育到5岁回家。1932年,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不久被捕,在狱中写了不少诗,其中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发表后引起轰动,一举成名。1935年出狱,翌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泥土气息浓郁,诗风沉雄,情调忧郁而感伤。艾青是继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诗人。 4 这首诗写于1938年11月。其时正值国难当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值此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艾青用笔饱蘸深情地写下了《我爱这土地》。 1.教师深情地范背全诗。 2.学生自由诵读。教师作诵读提示: 这首诗无固定的节律,不押韵。它主要由句中停顿和句末停顿构成一定的节拍。诵读时要着重体会由诗中感情起伏所构成的“内在节奏”。 示例: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3.指定学生诵读全诗,教师作简要点评。 4.思考:诗歌是按怎样的思路抒写的?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后明确: 全诗以“假如”领起,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接着续写出歌唱的内容,并由生前的歌唱,转写鸟儿死后魂归大地,最后转由鸟的形象代之以诗人自身形象,直抒胸臆,托出了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心。 1.诗人为何不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而用“嘶哑”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从中你可体会到什么? 诗人选用“嘶哑”一词,就把杜鹃啼血般的奉献者形象赋予了悲愤的爱国者,它充满着因沉重的苦难和忧郁的负荷而生发的焦灼与浩叹,传递着与时代同步的忧患诗情,所以用“嘶哑”一词十分传神。如果换用“珠圆玉润”、“动听”等别的字眼,就不能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对祖国、对土地、对人民执着的爱。 2.为什么小鸟喉咙嘶哑了还要歌唱?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相继沦陷,到写作这首诗的1938年,我国的华北、华南、华东也相继沦陷,可以说我们的祖国处在风雨飘摇、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此时的艾青在武汉目睹了这一切,他为小鸟都即将失去它的栖息地而悲愤。鸟儿唯有用声音不停地歌唱,为大地悲鸣;诗人只有不停地创作,为民族呐喊。鸟儿悲鸣到声音都嘶哑了,诗人历时七年的创作也让他疲倦不堪,但他仍怀着一颗赤子之心,仍然不愿停止。 3.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黎明”有哪些深刻的含义?结合时代特征,说说它们有哪些象征意蕴。 4 上述一系列意象表达了歌唱的丰富内涵:暴风雨打击着的土地、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温柔的黎明——隐喻了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土地”可以看作繁衍生长了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的象征;“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可以看作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的象征;“温柔的黎明”预示着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必将降临于这片土地。 4.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有何深意? 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将自身融进大地。隐含了一种敢于牺牲自我之意。 5.评说诗中“鸟”的形象,用“这是一只________的鸟”句式说话。 (1)这是一只歌唱得喉咙嘶哑的鸟。 (2)这是一只在炮火连天的危机时刻仍奋发歌唱的鸟。 (3)这是一只和祖国生死相依、对祖国忠贞不渝的鸟。 “鸟”的形象正是诗人自己的形象,“鸟”的歌唱是诗人也是全民族对祖国刻骨铭心的爱的表白。 第一部分(第一节):以鸟眷恋土地作比,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挚爱之情。诗人以“假如我是一只鸟”虚拟,“歌唱”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的是“鸟”,也是诗人为祖国献身的愿望,使诗的境界更为深邃博大。 第二部分(第二节):直抒胸臆,以“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表达自己对祖国深沉的爱。诗在隔开一行,作了必要的间歇和停顿之后,转换了角度,像一个高明的歌唱家,充分理解乐谱最后一个休止符的意义,他吸够了气、蓄足了势,终于唱出了最高的一个音符。 这首抒情诗采用了象征手法表达情意。诗人假设自己是一只鸟,通过鸟儿对土地的歌唱,表达了诗人对处于苦难之中的祖国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热爱之情以及决心为其献出生命的强烈愿望。 1.意象丰富,构思精巧。 诗人借助丰富的意象,用类似电影蒙太奇式的特写镜头,向我们依次推出他要歌唱的对象:土地、河流、风、黎明。他把对土地广阔而深厚的爱浓缩在10行诗中,取得了绝佳的艺术效果。 2.想象奇特,感情真挚。 诗人为了表达自己对土地最真挚深沉的爱,把自己想象成“一只鸟”,既唱出大地的苦难与悲愤,也唱出大地的欢乐与希望;即使死了,也要将整个身躯融进祖国的土地中,以表达自己对土地深沉的爱。全诗感情深沉而浓郁,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我爱这土地 艾青 4 由单纯幼稚的孩童到多愁善感的少年,初中生多了些腼腆,多了一份深沉,但有时洒脱的外表下其实藏着追求独立、张扬个性的一颗不羁的心。的确,初中生成熟了许多,在课堂上很少举手,但不等于他们表现欲弱了,而是他们不屑于人云亦云,他们要表现自己独特的一面。所以,我们的朗读绝不能只是让他们将无声的文字转化为有声的机械活动,而是要鼓励他们在朗读中展示自己的个性才华。当朗读成为一种审美活动,朗读者就是在扮演双重角色,他既是审美者,又是美的创造者。朗读本是极富创造性的行为,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尽显他们的个性才华,我觉得要做到朗读的开放性。 朗读活动的“开放性”是指珍视学生的朗读个性,让学生自由地读、放开来读,不要限制得太死。朗读本是读者对文本理解的外化表现,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既然对文章各人有各自的理解,那么他们对朗读的处理自然会有所不同,老师不能要求他们按统一模式来读,而要鼓励他们读出自己的理解,抒发和张扬自己的情感个性。 4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