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3 三顾茅庐教案 新人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3 三顾茅庐教案 新人教版

‎23* 三顾茅庐 ‎【知识与技能】‎ ‎1.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 ‎2.初步了解《三国演义》,把握整体内容。‎ ‎3.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小说中刘备和诸葛亮的形象特征。‎ ‎【过程与方法】‎ ‎ 1.课堂讨论探究、研读领会三顾茅庐中人物的精神品质。‎ ‎ 2.品味文章具有的独特人物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学习刘备的诚心、虚心、礼贤下士的可贵品质。‎ ‎1.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 ‎2.通过体会文章中刘备的语言和动作,感受刘备的诚心诚意,学习刘备尊重人才的优秀品质。‎ 第1课时 一、新课导入 ‎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纷争。刘备胸怀大志,急于寻求人才,辅助自己实现统一大业,于是就有了“三顾茅庐”这一典故。历史上用了“凡三往,乃见”这五个字来记载这一过程。而罗贯中则依据这五个字,将其洋洋洒洒地书写了几千字。那么,他究竟比历史的记载多了些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三顾茅庐》,去一探究竟!‎ 二、资料助读 ‎ 1.刘备(161~223),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谥号昭烈皇帝,史家又称为先主。‎ ‎ 根据《三国志·先主传》,刘备是汉朝的宗室,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章武三年(223年),刘备病逝于白帝城,终年63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一说太宗),葬惠陵。后世有众多文艺作品以其为主角,在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庙为纪念。‎ ‎ 他为人谦和、礼贤下士,宽以待人,志向远大,知人善用,素以仁德为世人称赞。‎ ‎ ‎ 4‎ ‎ 2.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 ‎ 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三、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 1.学生自读课文。‎ ‎ 2.师生共同正音。‎ 拜谒(yè)   侥幸(jiǎo)    拱立(ɡǒnɡ)   半晌(shǎnɡ)‎ 纶巾(ɡuān) 鹤氅(chǎnɡ) 末胄(zhòu) 愧赧(nǎn)‎ 谬举(miù) 迄无所就(qì) 箪食壶浆(dān)‎ ‎3.学生积累词语。‎ 如雷贯耳:意思是响亮得像雷声传进耳朵里。形容人的名声大,也形容声音巨大。‎ 思贤如渴:比喻迫切地想寻求有才德的人。 ‎ 箪食壶浆: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的情况。‎ 顿开茅塞: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 四、引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回答下列问题。‎ ‎1.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请你告诉我,你从题目中读出了哪些信息?‎ 明确:主要内容: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请他出山辅佐大业。‎ ‎2.刘备前两次去隆中拜访诸葛亮都未见着,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去拜访诸葛亮,这次他能成功吗?刘备是怎样打动诸葛亮的?‎ 明确:能成功。之所以三请能成功靠的是诚心诚意,第三次来到隆中诸葛亮的茅庐,终于见到了诸葛亮先生,请到了一位智谋过人的军师。‎ 五、合作探究 ‎3.再读课文,从总体印象上说说你了解到的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 明确:刘备:尊重人才。诸葛亮:淡然处世、不慕荣利、雄才大略。‎ 六、课堂小结 ‎ 同学们,刘备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三顾茅庐,留下一段佳话。下一节课我们将学习刘备是如何体现诚意的。‎ 4‎ ‎ 第2课时 一、导语 ‎ 上一节课,我们整体感知了文章内容,弄清了刘备用诚心感动了诸葛亮,三顾茅庐终于见到诸葛亮,还请诸葛亮出山为其效力,接下来继续分析文章内容。‎ 二、合作探究 学生三读课文,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发言。‎ ‎1.刘备的诚心诚意表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1)体现在语言上:‎ ‎   张飞嚷道:量此村夫,何足为大贤!今番不须哥哥去;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刘备生气地说:“……汝何太无礼!今番汝休去,我自与云长去。”‎ 从刘备的话中可以看出他的诚心诚意。刘备和张飞是结拜弟兄,现在,刘备竟然为了诸葛亮去批评张飞,说明他对诸葛亮很有诚心。‎ ‎ (2)体现在动作态度上: ‎ ‎ “离草庐半里之外,玄德便下马步行。”‎ 刘备在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的地方就下马步行,也可以说明他的诚心诚意。‎ ‎ “玄德徐步而入,见先生仰卧于草堂几席之上。玄德拱立阶下。”‎ ‎ 刘备知道诸葛亮正在睡觉,所以尽量放轻脚步,缓缓地走进去,防止惊醒先生。并恭恭敬敬地侍立在房门台阶下等诸葛亮醒来,说明刘备很有诚意。‎ ‎2.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他得到诸葛亮的辅助了吗?你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 明确: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 玄德闻言,避席拱手谢曰:“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 三、品味文章语言特点 ‎3.“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见青天。”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这句话用一个词语怎么形容?‎ 明确:运用比喻的修辞,把刘备听到诸葛亮的分析后茅塞顿开的感觉比喻成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拨云见日)‎ 四、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 今天我们学习《三顾茅庐》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 明确:围绕刘备的“诚心诚意、尊重他人”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来谈即可。 ‎ 五、课堂小结 ‎ 同学们,袁枚《随园诗话》曾云:“文似看山不喜平”,本文情节跌宕起伏,波澜横生,令人欲罢不能。然而,这仅仅是《三国演义》这部近八十万字巨著中小小的一角。当你了解“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的智者诸葛亮;当你认识“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奸雄曹操;当你同情“既生瑜,何生亮”的大将周瑜时,你才会真正明白“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句诗中所蕴含的落寞与安然。请同学们带着这节课的收获,再读《三国演义》,去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4‎ 六、板书设计 ‎ ‎ ‎ ‎ 4‎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