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11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检测试题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三单元 检测试题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共36分)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2017天津)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C ) A.Si B.Fe C.O D.Al 解析:地壳中元素的含量,按质量分数计算,由多到少的顺序是氧、硅、铝、铁、钙……。故选C。 2.将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能鼓起,用分子的观点解释合理的是( A ) A.分子间间隔变大 B.分子个数增多 C.分子质量增大 D.分子体积变大 解析:将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能鼓起,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而不是分子个数增多,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没有变化,故A正确。 3.“五月粽香飘万家”,能闻到粽香的原因是( C )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分子间有间隔 解析:人们能够闻到粽香,与分子由原子构成无关,故A错误;人们能够闻到粽香,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无关,故B错误;分子在不断运动,粽子中含有的香气分子通过不断地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粽香,故C正确;人们能够闻到粽香,与分子间有间隔无关,故D 错误。 4.国际通用的元素符号是用1个或2个拉丁文字母表示的,其中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镍元素的拉丁文名称为Niccolum,则镍的元素符号为( A ) A.Ni B.NI C.N D.Na 解析:国际通用的元素符号是用1个或2个拉丁文字母表示的,其中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镍元素的拉丁文名称为Niccolum,其元素符号应为Ni,故选A。 5.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金属离子的是( D ) 解析: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在阳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在阴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A是稀有气体原子,B是金属原子,C是非金属离子;D属于金属离子。 6.青岛是一座美丽的滨海城市,海洋资源非常丰富。如图为海水中富含的钠元素和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氯是一种非金属元素 6 B.钠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99 C.钠原子的中子数为11 D.氯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7 解析:氯有“气”字头,可见属于非金属元素,故A正确;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钠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即核内质子数为11,而不是中子数,氯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7,故B、D正确,C不正确。 7.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分子是不能再分的一种粒子 B.分子不可分,原子可分 C.分子由原子构成,故分子大原子小 D.原子不显电性,原子能构成物质 解析: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A错误;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B错误;分子和原子不能直接比较大小,只能说分子比它的构成原子大,C错误;原子不显电性,原子能构成物质,D正确。 8.某元素原子失去1个电子后形成的粒子与Ne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0 B.该粒子为阴离子 C.该粒子核电荷数为10 D.该粒子为Na+ 解析:氖的核电荷数是10,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以知道氖原子核外有10个电子,又由于某元素原子失去1个电子后形成的粒子与Ne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可知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1,其核电荷数为11。A.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1,故选项错误;B.该元素的原子失去1个电子后形成的离子为阳离子,故选项错误;C.该粒子核电荷数为11,故选项错误;D.该粒子为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的钠离子,其离子符号为Na+,故选项正确。 9. 如图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16 B.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6个电子,该元素带6个单位正电荷 C.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D.该原子的最外层达到了稳定结构 解析:A.原子核内16个质子,核外16个电子,正确;B.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2个电子,达到8个电子稳定结构,应该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C.该元素为16号元素硫,属于非金属元素;D.该原子最外层6个电子,未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10.氧化汞受热时的变化可用如图表示(图中大圆圈表示汞原子,小圆圈表示氧原子),据图得出的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D ) A.氧化汞受热时能分解成汞和氧气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6 C.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D.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解析:由氧化汞受热时的变化微观示意图可知,氧化汞受热能分解成汞和氧气,A正确;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B正确;加热氧化汞时,氧化汞分子分解成氧原子和汞原子,故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C正确;加热氧化汞时,氧化汞分子分解成氧原子和汞原子,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氧分子,汞原子聚集成金属汞,由此证明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只分子,还有原子,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D错误。 11.下列有关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氧原子 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C.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物质 D.分子间有一定间隔,原子间没有间隔 解析: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氧分子;原子核内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分子、原子之间都有间隔。 12.下面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图中粒子共能表示四种元素 B.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c、e C.图中b粒子的化学符号为Mg2+ D.图中d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解析: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a和e核内质子数相同,都属于氯元素,b、c、d分别属于镁元素、氩元素、钠元素,一共表示四种元素,故A正确;c图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e图中质子数=17,核外电子数=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故B错误;b图中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可表示为Mg2+,故C正确;d图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1,表示钠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故D正确。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64分) 二、填空简答题(共6小题,共36分) 13.(5分)有A、B、C、D四种元素,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 (1)D元素的名称为 硫 ,D元素与图中 B (填写字母序号)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D元素的离子符号为 S2- 。 (2)C的元素符号为 Na ,其离子符号为 Na+ 。 解析:(1)D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6,为硫元素;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D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B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也为6,故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而形成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硫离子,其离子符号为S2-。 (2)C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1,是钠元素,易失去最外层电子而成为Na+。 14.(6分)吕鑫同学在新年晚会上给来宾表演了一个魔术节目,道具如图所示: 6 (1)观众可观察到棉团由 白 色变 红 色,大烧杯中出现了一株美丽的“铁树”。 (2)请你用学过的化学知识对这个魔术的原理进行揭秘: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氨气分子运动到脱脂棉上遇酚酞溶液形成氨水,使酚酞溶液变红 。 解析:(1)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浓氨水挥发出来的氨气分子通过运动溶解在酚酞溶液中,形成氨水,氨水使无色酚酞溶液变成红色,所以可观察到“铁树”上浸有无色酚酞溶液的棉团由白色变为红色。 (2)观察图示,“铁树”和浓氨水并没有接触,考虑到分子的性质和浓氨水的性质,可以知道产生该现象的原因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氨气分子运动到脱脂棉上遇酚酞溶液形成氨水,使酚酞溶液变红。 15.(2017内江)(3分)元素周期表中,某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该周期有 3 种金属元素。 (2)该周期的元素从左至右,其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是 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大,最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1 。 解析:(1)该周期中含有钠、镁、铝3种金属元素。(2)该周期的元素从左至右,其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是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大,最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1。 16.(10分)读图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请你认真观察、分析对比下面图片。 (1)水分解是 化学 变化,水汽化是 物理 变化。 (2)从微观角度分析,上述两种变化的根本区别是 分子本身是否发生改变 。 (3)由此分析,分子与原子的区别是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再分 ;分子与原子的联系是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 解析:从微观角度看,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变,化学变化中分子再分成原子,原子重组构成新分子。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有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有的则是由原子构成的,如铜是由铜原子构成的。 17.(6分)如图为六种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6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六种元素之间的最本质区别是 质子数不同 。 (2)镁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2个电子形成镁离子,镁离子的符号为 Mg2+ 。 (3)从原子结构上分析,图中哪两种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氯 、 碘 (填元素名称)。 (4)在上述碘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 18 。 解析:(1)元素之间的最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2)镁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2个电子形成镁离子:Mg2+。 (3)从原子结构上分析,氯与碘原子的最外层的电子数相同,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4)由于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在上述碘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53-2-8-18-7=18。 18.(2017临沂)(6分)如图为某化学反应在催化剂作用下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其中“”和“”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 (1)虚线框内应填的微观图示是 D (填序号)。 (2)结合上图,从原子、分子的角度分析,在化学反应过程中, 分子 可分,而 原子 不能再分。 解析:(1)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故虚线框内应填的微观图示是。(2)结合图示,从原子、分子的角度分析,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共8分) 19.(8分)某兴趣小组用如图装置探究分子的运动。 (1)选用药品时利用了浓氨水的以下性质,其中属于浓氨水化学性质的是 B 。 A.浓氨水有很强的挥发性 B.浓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 (2)将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C,加入约5 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 发现问题:烧杯A中的酚酞溶液是怎么变成红色的? 假设一:空气中有一种物质的粒子(分子),不断运动进入A烧杯中,使酚酞溶液变红色; 假设二: 氨分子(或氨水散发出一种粒子)不断运动,进入A烧杯中,使酚酞溶液变红色 。 分析:实验中B烧杯内的酚酞溶液 不变色 ,说明假设一不正确,假设二是正确的。 (3)B烧杯在实验中是不可缺少的,它体现了一种科学实验的方法,这种方法是 对比实验 。 (4)请你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或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从厨房边经过时,能闻到炒菜的香味等(合理即可) 。 6 解析:(2)如果是空气中的粒子使酚酞溶液变红,则B烧杯中的酚酞溶液也应变红。 (3)B烧杯在这里的作用是对比,证明A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变红是缘于C烧杯中的浓氨水。 (4)能说明分子运动的例子有许多,只要合理即可,如衣服晾干,能闻到花香等。 四、综合题(共3小题,共20分) 20.(6分)如图中左图是两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右图是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1)左图方框的横线上填的是 Na ,右图横线上的数字是 7 。 (2)用化学符号和数字填空:3个氯原子 3Cl ;钠离子 Na+ 。 (3)左图所示的两种元素中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 氯 元素。 (4)根据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不能直接获得的信息是 ② (填序号)。 ①核电荷数 ②相对原子质量 ③电子层数 ④最外层电子数 21.(8分)“见著知微,见微知著”是化学思维方法。 (1)从宏观知微观。 50 mL水与50 mL乙醇混合后,溶液体积小于 100 mL,微观解释为 分子间有间隔 。 (2)从微观知宏观。 ①微粒A最外层电子数是 7 ,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得 (填“得”或“失”)电子; ②微粒A、B、C、D、E中,对应单质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 B (填字母,下同),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 C 和 E 。 解析:(1)50 mL乙醇与50 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100 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乙醇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 (2)①由微粒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其最外层电子为7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一个电子; ②原子结构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第一层为最外层时,为2)的结构是相对稳定结构,则可从原子结构示意图中知:单质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B;C最外层虽然为8,但这是镁离子的结构示意图,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为同种元素,故属于同种元素的为C和E。 22.(6分)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其中n≠0),请回答下列 问题。 (1)n的最大值为 8 。 (2)若该粒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则其对应的化学符号为 S2- 。 (3)若m-n=10,则该粒子对应的常见金属元素有 Na、Mg、Al (写元素符号)。 解析:(1)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最多是8个,故n的最大值是8。 (2)该粒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则是得2个电子形成的,故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是16,表示的是硫离子。 (3)m-n=10,则m=10+n,表示的是原子,常见的金属元素是钠、镁、铝。 6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