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11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题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题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②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③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 ④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苏轼《水调歌头》) ⑤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⑥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李白《行路难(其一)》)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①(潍坊中考)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向离别的亲人表达美好祝愿的诗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②《醉翁亭记》中,常用来表示意不在此,而在别的地方的语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9分) 从今往后,我承认每天的奋斗都是对参天大树的一次砍击,头几刀可能了无痕迹,每一击都看似微不足道。然而,积累下来,巨树终会倒下,这恰如我今天的努力。 就像冲洗高山的雨,吞shì猛虎的蚂蚁,照亮大地的星辰,建起金字塔的奴lì,我也要一砖一瓦地建起自己的城保。因为我深知水滴石穿的道理。只要持之以恒,什么都可以做到。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痕迹( hén ) 吞shì( 噬 ) 奴lì( 隶 )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城保”,正确写法是“城堡”。 (3)“持之以恒”中“恒”的意思是( B ) A.永久;持久 B.恒心 C.平常;经常 (4)将画线句改为反问句,不得改变原意。 只要持之以恒,有什么不可以做到呢? 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4分) (1)“A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文中的A是( B ) A.衍太太 B.长妈妈 C.寿镜吾先生 D.外祖母 (2)(宁波中考)他见三藏只管绪绪叨叨,按不住心头火发道:“你既是这等,说我做不得和尚,上不得西天,不必恁般绪咶恶我,我回去便了!”那三藏却不曾答应,他就使一个性子,将身一纵,说一声“老孙去也!”三藏急抬头,早已不见。只闻得呼的一声,回东而去。 上面文字出自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表现了“他”任性(急躁、率性)的性格。 4.学校开展“让世界充满爱——向空巢老人献爱心”的活动,请你参加。(12分) (1)为号召大家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请你为本次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 示例:①关爱孤寡老人,传承中华美德!② 关爱空巢老人,创建和谐家庭!③关爱老人,从我做起! (2)下图是对空巢老人“是否希望与子女一起居住”的调查统计,写出你从中得出的结论。 示例:大多数老年人对是否与子女一起居住心情矛盾(拿不定主意),一部分老人希望与子女一起居住,只有少数老人不希望与子女一起居住。 (3)下面是一段关于“空巢老人”的文字介绍,其中存在两处语病,请你帮助修改。 【甲】空巢老人是指没有子女的照顾、单居或夫妻双居。据全国老龄办数据统计,我国现在已有老龄人口1.69亿,占总人口数的12%。专家统计,【乙】到203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近3亿左右,而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或将达到90%,这意味着届时将有超过两亿的空巢老人。 ①【甲】处画线句子有语病,应改为“空巢老人是指没有子女的照顾、单居或夫妻双居的老人”。 ②【乙】处画线句子有语病,应改为“到203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近3亿”。 二、阅读(5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扬州中考)(19分) 让崇尚英雄成为时代风尚 余荣华 ①“谁是英雄?今天,我们一起寻找”,5月21日开始,由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和众多网络媒体共同发起的“崇尚英雄 精忠报国”大型网络互动活动,引发互联网上的传播热潮。与此同时,全国中小学也正在同步开展“崇尚英雄 精忠报国”主题活动。“崇尚英雄”并不是要让孩子去做“力所不能及”的事,而是教导他们从小拥有远大志向、宝贵勇气和拼搏精神。相信,“怎样的人称得上英雄”“用什么方式去报国”会成为孩子们之间热切讨论的话题。 ②国家也在回应着人民的情感与心声。为了捍卫英烈,《英雄烈士保护法》上月底全票表决通过,并于5月1日起施行。该法庄严宣告:“国家和人民永远尊崇、铭记英雄烈士为国家、人民和民族作出的牺牲和贡献。” ③在一个和平的年代,英雄情怀更显珍贵。“崇尚英雄 精忠报国”活动中,有一句话被网友反复点赞:“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军人、警察、维和战士、消防官兵……他们在这些高风险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不少人为了国家和人民、和平与发展壮烈牺牲。 ④寻找英雄、崇尚英雄,更要努力成为英雄。新时代的中国,同样需要英雄精神。默默钻研数十载的科技人员、坚守脱贫攻坚第一线的基层干部、累倒在手术台旁的医生、对每个孩子都关怀备至的教师……英雄精神不仅体现在刹那间的生死抉择,而且体现在经年累月的执着坚守。在日常工作中恪尽职守,在普通岗位上埋头苦干,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英雄”。 ⑤“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无论哪一个时代,英雄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社会前行的强大力量。期盼“崇尚英雄”成为风尚,荣光永远传承,英雄永不独行。 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让崇尚英雄成为时代风尚。 6.文章①②两段,从哪三个方面表明“崇尚英雄”正在成为风尚?请简要概括。(3分) ①网络媒体发起“崇尚英雄 精忠报国”网络互动活动;② 全国中小学同步开展“崇尚英雄 精忠报国”主题活动;③上月底全票通过《英雄烈士保护法》。 7.第③段中“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为什么会“被网友反复点赞”?(3分) 这句话点出了在社会稳定的背后,那些默默无闻的在高风险岗位上的奉献者们所付出的巨大代价;引发了人们对这些行业和奉献者的关注。 8.文中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举例论证,具体有力地证明了社会中处处是英雄这一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4分) 9.联系文章和下面材料,谈谈你对“英雄”的认识。(80—100字)(6分) 材料:5月14日,航船空客A319在飞经成都上方时驾驶舱右前挡风玻璃突然破裂,面对瞬间释放的驾驶舱压力、每秒250米的直面风、零下40℃的低温和大部分设备失灵的困境,机组人员沉着应对,凭借技术和经验成功迫降。机长刘传健被人们称为“英雄机长”。 略。 【二】(2018·恩施州)(21分) 奶奶的玉簪子 王秋珍 奶奶的玉簪子不见了! 那个玉簪子,是当年奶奶的爸爸送给奶奶的妈妈的定情信物,奶奶一直视之如命。每天早上,奶奶再忙都会把发髻梳得一丝不乱。玉簪子被奶奶摸得日益剔透,散发着温润的光。它安安稳稳地插在奶奶的发髻上,就像奶奶平静的生活。 丢了玉簪子就是丢了奶奶的命。 奶奶终日愁眉紧锁。 爷爷帮奶奶找了这头翻了那头。“咱们眼睛花了记性差了,还是叫儿子回来找吧。小时候,他找东西可机灵了。”奶奶茫然而凄切的眼神,让爷爷心痛。爷爷想不出别的法子,就五次三番地给父亲打电话。 父亲回家了。 见到父亲,【甲】奶奶的眼泪唰地下来了。父亲宽慰道: “妈,玉簪子会找回来的。” 奶奶拉住父亲的手,就像拉住了救命稻草。【乙】父亲让奶奶好好回忆回忆,玉簪子丢之前,自己去过哪些地方。 父亲跟着奶奶来到了田野。 田垄上,奶奶种的扁豆开花了,它们仰着小鸟一样的嘴巴,好像在和奶奶说话。奶奶轻轻地碰了碰它们的小脑袋说:“两天不见,又长大了。”父亲蹲下身,拨弄起扁豆。也许奶奶和扁豆聊天的时候,玉簪子掉了下来。奶奶看着父亲的侧影说:“小时候,你不爱吃扁豆,却爱画扁豆花。我就买了个大花盆,把扁豆种在家门口。”父亲“哦”了一声,直起身来,看着扁豆花,似乎想起了久远的时光。 走进菜地,一畦畦的菜好水灵呀。它们被奶奶伺候得像她的发髻一样,整整齐齐,乖巧听话。奶奶带父亲来到空心菜前。奶奶问:“还记得那个空心菜的故事吗?”父亲站在陌生的土地上,拨弄着和他生分的空心菜说:“记得记得。狐狸精妲己在纣王面前进谗言,要宰相比干挖心表忠诚。比干临死前,姜子牙给了他一道符,教他挖心后,将符贴于胸口,立即策马飞奔,不要回头,即使无心也不会死。比干照着做了,没想到中途遇到一个妇人,在叫卖空心菜。比干好奇地一回头,立刻摔下马死了。” 奶奶点了点头,说:“小时候,你最爱看小人书。”【丙】奶奶老了,也许,她只想陷进回忆,徜徉老时光了。 奶奶又带着父亲来到老房子里。老房子并不住人,但奶奶还是经常要去走走。二楼放着奶奶的织布机。这些年,奶奶不用它了,可她还是经常要去擦拭一番。父亲埋头细细地查找,织布机的上上下下、角角落落都不放过。奶奶在一边絮絮叨叨:“咱们东阳的土布很有名,你以前盖的荷花被就是我在这儿织的。”父亲不由得感叹道:“想不到一晃就这么多年了。” 在织布机边上,父亲发现了一个樟木箱子。箱子一尘不染,铜环上还泛着光,显然是有人经常打开它。玉簪子会不会遗落在里边?父亲打开了樟木箱,他的眼睛突然定住了。 他看到了什么? 一把已经缺脚的弹弓、一个早已褪色的风车、一沓发黄的小人书……还有涂鸦着很多扁豆花的画。 奶奶正要开口,父亲抢了先:“就是用这把弹弓,我打破了人家的玻璃。是您带着我向人家登门道歉,还给人家装上了新玻璃。这个风车,是有一次赶会场时看见的,我很喜欢,您就省下了自己的午餐钱……”父亲说着说着,眼睛有些发涩了。 父亲闭了闭眼睛,稳了稳情绪,继续翻找。他的眼睛又一次定住了。 他看到了什么? 一只玉簪子!一只剔透的玉簪子! 奶奶的玉簪子就这样被父亲找到了。奶奶的精气神全回来了。 如今,当奶奶和我讲起这个故事,我总是问:玉簪子怎么会掉到樟木箱子里?为什么以前总也找不到? 奶奶总是笑而不语。【丁】 一旁的父亲搔了搔头皮,说:“那时,我已经三年没回家了。”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8年第7期) 10.下面的句子出自原文,它在文中的位置应该是( B )(3分) 奶奶的眼神一遍遍地抚摸父亲,生怕他会长了翅膀飞走。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奶奶心中充满了对儿子的慈爱,十分珍惜相见的时光,生怕儿子很快离开。紧接上文“奶奶拉住父亲的手,就像拉住了救命稻草”,句子放在【乙】处最合情理。 11.根据下面的提示填空,将小说情节补充完整。(4分) →→→→→ → 12.“玉簪子”这一物品在小说结构上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 起到了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 13.阅读全文,概括小说的主题。(4分) 小说叙述了奶奶“骗”父亲回家找玉簪子的故事,表现老人需要子女更多的关爱,子女应该常回家陪伴老人的主题。 14.小说最后三段能否删去?为什么?(6分) 不能删去。①交代了奶奶要父亲回家的真正原因,使情节更加完整;②深化了小说主题;③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④结尾产生了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效果。 【三】(15分)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注】也。……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节选自《兰亭集序》) 【注释】修禊(xì)事:为了做禊事。禊事,一种祭礼,到水边洗濯、嬉游,并举行祈福消灾的仪式。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杂然而前陈者 陈:陈列,摆开 (2)树林阴翳 翳:遮盖 (3)太守谓谁 谓:为,是 (4)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于:在 (5)信可乐也 信:实在 1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老老少少的行人,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这是滁州人在游玩。 (2)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这一天,天空晴朗,空气清新,春风和煦,舒心畅快。 17.【甲】【乙】两文均体现了“乐”,【甲】文的“乐”是与民同乐,【乙】文的“乐”是与友同游之乐。(2分) 18.【甲】文写了滁人的游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①表现了滁州百姓生活安乐、太平、富足;②侧面表现了欧阳修治理有方,政绩斐然;③为下文写太守乐作铺垫;④突出了太守“与民同乐”的思想。 【乙】文参考译文: 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事。……这一天,天空晴朗,空气清新,春风和煦,舒心畅快。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众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三、写作(55分) 19.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55分) 不管走在什么样的路上,都要有信心和勇气,我们会在广阔的天空下奔跑,在浩瀚的大海中遨游;无论走在什么样的路上,都不要颓废和放弃,我们会创造美好的未来,谱写辉煌的人生。 请以“永远在________路上”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提示与要求】 (1)请自主选择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4)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