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基础知识要点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初三物理基础知识要点

第 1 页 共 13 页 力学部分 一 、有关物理量 物理量 名称 符号 主单位 单位换算 主要公式 测量 名称 符号 长度 L(s) 米 m 1km=103 m、1m=10dm 1m=100cm、1cm=10mm S=V/t、h=p/ρg、S=W/F 刻度尺 时间 t 秒 s 1h=60min=3600s t=S/V 、t=W/P、 秒表 速度 v 米/秒 m/s 1m/s=3.6km/h v=st、v=P/F 刻度迟、秒表 质量 m 千克 kg 1kg=1000g 1t=1000kg m=G/g 、m=ρV m=Q/C△t 天平 体积 V 米 3 m3 1m3=106cm3、1L=1dm3 1ml=1cm3=10﹣6 m 3 V=m/ρ V 排=F 浮/ρg 量筒(量杯) 密度 ρ 千克/米 3 kg/m3 1g/cm3=1000kg/m3 ρ=m/V 天平、量筒 摩擦力 F 牛顿 N f=F 拉(平衡状态) 弹簧测力计 浮力 F 浮 牛顿 N 漂浮、悬浮:F 浮=G 物 F 浮=G-F 拉 F 浮=ρ液gV 排=G 排 弹簧测力计 压强 p 帕斯卡 Pa 1 Pa=1N/m2 1p0=76cm汞拄=1×10 5 Pa p=F/S 、p=ρ液gh (F= p S) 压强计、 气压计 功 W 焦耳 J 1J=1N/m2 W=Gh W=Fs W=Pt 测力计、 刻度尺 功率 P 瓦特 w 1w=1J/s 1kw=1000w P=W/t P=Fv 测力计、 刻 度尺 、秒表 机械效 率 Ч Ч=1-W 额/W 总 Ч=f/nF(水平面上) Ч=W 有/W 总×100% Ч=Gh/Fs Ч=G/nF 弹簧测力计 比热容 C 焦/(千 克·℃) J/(㎏·℃) C=Q/m△t 热值 q 焦/千克 焦/米 3 J/㎏ J/m 3 (气) Q 放=qm Q 放=qV(气) 热量 Q 焦耳 J Q 吸=Cm(t-t0) Q 放= Cm(t0-t) Q 吸=Cm△t Q 放=Cm△t △t:变化的 温度 电流 I 安培 A 1A=103mA I=U/R、I=P/U 电流表 电压 U 伏特 V 1KV=103V U=IR、U=P/I 电压表 电阻 R 欧姆 Ω 1kΩ=10 3 Ω R=U/I、R=U2/P (伏安法) 电功 W 焦耳 J 1度=1kw﹒h=3.6×10 6 J W=UIt、W=Pt、W=I2Rt=U2t/R 电能表 电功率 P 瓦特 w 1kw=103w P=UI、P=W/t、P=I 2 R=U 2 /R (伏安法) 二、力学部分概念、定理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改变。 2、参照物:研究物体运动状态时,事先选择的作为标准的物 体。 3、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4、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5、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6、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 7、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 8、牛顿第一定律:物体不受任何外力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9、惯性: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10、力的合成:求两个或几个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11、平衡力:如果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保持“平衡状态”,那么它所受到的力就是“平衡力”。 第 2 页 共 13 页 12、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状态,那么这个物体就处于平衡状态。 13、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14、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 15、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16、 机械效率: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 17、功率: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18、功: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的乘积。 19、浮力: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的拖力。 20、杠杆平衡原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 21、力臂: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2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气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所排开的液体(气体)受到的重力(F 浮=G 排=ρ液 gV 排 23、帕斯卡原理: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被大小不变地向各方向传递。 24、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25、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26、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机械能。 27、热运动:物体内分子所做的无规则运动。 28、扩散现象:分子由一种物质进入另一种物质的现象。 三、力学有关性质、特点 1、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发生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2、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但不能以自身为参照物。通常我们选取地面为参照物 3、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着。由于参照物不同,对于同一个物体,有时我们说它是运动的,有时 我们又说它是静止的。机械运动的这种性质叫“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使用刻度尺时要注意: 一“看”,测量前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量程和分度值合适的测量工具,并观察刻度量 程、分度值和 0 刻度线是否磨损; 二“放”,尺要与被测长度重合(或平行),且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放置,若用零 刻线已磨损的刻度尺,应从看得清楚的某一刻度线开始量; 三“读”,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并估读到分度值 下一位; 四“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字和单位。 5、一些特殊测量方法:(1)累积法(测少算多法)(2)平移法(3)测少算多法(4)化曲为直法(5)滚轮法等。 测量值与物体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多次测量可以减少误差,误差可以减少但不可避免,错误可以避免。 6、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大小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在交通运输中常用 km/h 做速 度的单位,二者的关系是 1m/s= 3.6km/h。 7、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是恒定值,不随 路程、时间变化,但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必须判断其是否在任何时间、路程、任 何时刻、位置的速度是否是恒定不变的。 8、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1)在运动时间相同时比较通过的路程,结论:在运动时间相同时,路程越远 的物体运动越快。 (2)在运动路程相同时比较运动时间,结论:在运动路程相同时运动时间越短物体运动越快。 (3)在运动路程和时间都不同时,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是:比较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比值越大,物体运动 越快 9、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相互作用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但不 在同一物体上是(是与平衡力间的本质区别)。 10、力的作用效果:⑴、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⑵、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1、产生力的作用必须有两个物体,一个叫“施力物体”,一个叫“受力物体”(它们不一定接触)。 12、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⑴、方向相同时:合力等于二力之和(F=F1+F2),合力方向与二力相同;⑵、 方向相反时:合力等于二力之差(F=F1-F2),合力方向与较大的力的方向相同。 13、力的三要素是: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要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14、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指向地心)的,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上,物体的重力大小与物 体的质量成正比(g=G/m=9.8N/kg)。 15、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①压力大小;②接触面 的粗糙程度。(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16、“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即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只与物体 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其惯性越大;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17、“牛顿第一定律”是描述的物体的一种理想的运动状态——不受任何外力时;这个定律的得出是在大量 实验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推理而得出的。 18、运动和力的关系:①、物体不受任何外力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②、受平衡力时:保持静止 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③、受非平衡力时:做变速运动(快慢或方向发生改变)。 第 3 页 共 13 页 19、二力平衡的条件:①、同一个物体受到的两个力;②、大小相等;③、方向相反;④、在同一条直线上。如: A、静止在水平支持面上的物体:重力与支持力;B、被压在墙上静止的物体:重力与墙对物体的摩擦力;C、 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重力与支持力; 牵引力与摩擦力。 20、压力的方向总垂直于并指向受力物体的受力表面;只有水平支持面上的物体所产生的压力才等于物体的重力。 21、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 22、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不随物质的质量、体积而变化。它只与物质种类和状态有关。 23、浮力大小只与液体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没入深度无关。(F 浮=ρ液gV 排)。 24、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它的大小与压力成正比,与受力面积成反比。(p=F/s) 25、液体压强只与液体密度和深度有关——和它们都成正比(p=ρ液gh)——也适用于柱形固体。 26、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液体的沸点随表面的气压增大而升高。 26、液压机特点:大活塞的横截面积是小活塞横截面积的几倍,大活塞上受到的力就是小活塞上的几倍(S2/S1=F2/F1)。 27、功的两个必要因素:⑴、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⑵、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8、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率大说明做功快。 29、功是表示做功多少的物理量,功大 说明做功多,但不能表明做功快,它和功率成正比,和做功时间成正比(W=Pt)。 30、机械效率是表示机械性能的物理量,它和做功快慢(功率)和省力情况均无关。 31、机械效率的单位是“1”,其值总小于“1”。因使用任何机械都要做额外功(W 有﹤W 总)。 32、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是质量和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33、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是质量和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34、动能和势能统称机械能,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在转化过程中,机械能总量不变。 35、杠杆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由 l1/l2=F2/F1可知,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 一。 36、定滑轮的特点是:不能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其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 37、动滑轮的特点是: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其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 2倍的杠杆。 38、滑轮组的特点是:物体由几股绳子承担,绳端的拉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动滑轮包含在物重之中); 绳 端移动的距离总是物体升高高度的几倍。( F=G/n; s=nh) 39、对于滑轮而言,作用于轴心上的力为轮上绳端力的 2倍,轴上端移动的距离是轮上绳端移动距离的 1/2。 (F 轴=2F 轮 ; S 轴=1/2S 轮 ; V 轴=1/2S 轮 ) 40、流体压强的特点: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升力产生的原因。 41、简单机械可以剩力,但不能省功。 机械效率的大小与功率和省力情况无关。 42、物体做功的过程其实就是能的转化过程,物体做了多少焦耳的功,就有多少焦耳的能发生了转化。 43、天平是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制成的,其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 44、连通器的特点:同种液体在不流动时各容器与大气相连的液面总保持相平。 45、船闸、水位计、涵洞、茶壶等都是根据连通器的原理制作的。 46、吸饮料、吸墨水、皮碗挂钩、抽水机(水泵)等都是根据大气压强的原理制作的。 47、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同一深处向各方向的压强相等;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 加;液体压强还与液体密度有关,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四、力学实验 1、实验室中测量质量的仪器是天平。其使用规则是:⑴,把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将游码移到左边的“0” 刻度线处;⑵、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的指针对准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⑶、把被测物放入左盘,用镊子根据对物 体质量的估计按“由大到小”的顺序将砝码依次摄入右盘,并增减砝码或移动游码使天平横梁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 ⑷、读取并记录测量结果(物体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和加上游码所示刻度值)。⑸、用镊子将砝码依次摄入砝码盒,将 游码回“0”,再将被测物从左盘中取出。 2、量筒(量杯)是直接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也可以间接测量固体体积。使用时主要是要注意读数时视线必须 以液体的上凸顶面或下凹底面相平。注意量筒(杯)不能作为盛装仪器放在天平盘上进行称量。 3、称量法测量浮力:⑴、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出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G);⑵、再把物体没入液体中测出此时 弹簧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F 拉);⑶、算出浮力:F 浮=G-F 拉。 4、排重法(阿基米德原理)测浮力:⑴、用溢水杯盛满水; ⑵、用弹簧秤测力计测出一空杯的重力(G1); 第 4 页 共 13 页 ⑶、将物体没入溢水杯中并用空杯将溢出的水接住; ⑷、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所溢出水和杯的总重力(G2); ⑸、计算出物体受到的浮力(F 浮=G2-G1)。 5、测量不规则固体密度: ⑴、用天平测量出其质量(m); ⑵、用量筒测适量体积的水(V1); ⑶、用细线栓住固体,小心没入量筒的水中,测出此时的总体积(V2); ⑷、算出固体体积(V=V2-V1); ⑸、算出固体密度ρ=m/(V2-V1)。 6、测量液体密度: ⑴、用烧杯盛适量的被测液体并用天平测出其总质量(m1); ⑵、将烧杯中的液 体倒(一部分)在量筒中并读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V); ⑶、再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质量(m2); ⑷、算出量筒中液体的质量(m=m1-m2); ⑸、计算液体的密度ρ=(m1-m2)/V。 7、测量人爬搂的功率:⑴、用测力计测出人的重力(G);⑵、用刻度尺测出所爬楼的高度(h); ⑶、用秒表测出人爬上楼所用的时间(t);⑷、计算出爬楼的功率(P=Gh/t)。 8、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⑴、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的重力(G);⑵、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滑轮组绳端 匀速提升重物读出此时的拉力(F);⑶、数出滑轮组承担物体的绳子的股数(n); ⑷、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Ч=G/nf)。 9、探究“影响压力作用(压强)效果的因素”、“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等都要采用“控制 变量法”。(具体见实验部分) 五、力学有关计算:(常用到的公式) 1、速度、路程: v=S/t 、 S=vt S=W/F 2、质量、密度: ⑴、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mg ; ⑵、密度的定义式:ρ=m/V ; ⑶、阿基米德变形式: ρ=F 浮/(gV 排) 3、浮力: ⑴、受力分析法——竖直方向的合力为“0”;如: ①漂浮、悬浮时:F 浮=G 物 ; ②、被向上拉着时: F 浮= G 物-F 拉 ; ③、沉入底部: F 浮= G 物-F 支 ; ⑵、阿基米德原理: F 浮=G 排=ρ液gV 排 ; ⑶、压力差法: F 浮=F 下-F 上 。 4、压强、压力: ⑴、定义式: p=F/S (F=pS)——适用于一切压力、压强;(水平面上:F 压=G 物) ⑵、液体压强公式: p=ρ液gh——也适用于柱形的固体。 思路:液体→容器底部:p 液=ρ液gh →F= p 液S ; 容器→支持面:F=G 总 → p= G 总/S 4、功、功率: ⑴、功: W=FS(W=Gh);W=Pt ⑵、功率、功: P=W/t (P=Fv)。 5、机械效率: ⑴、有用功:W 有=Gh (W 有=fs); ⑵、总功:W 总=FS ; ⑶、额外功:W 额= W 总-W 有;(W 额=G 轮h ) ⑷、机械效率:Ч=W 有/W 总×100% (Ч=Gh/FS=G/nF Ч=fS 物/FS 绳=f/nF) 滑轮组: S=nh F=G 总/n=(G 物+G 轮)/n 6、其它: ①、杠杆平衡原理:F1L1=F2L2 ②、帕斯卡原理:F2/F1=S2/S1(p1=p2) 热学部分 一、有关基本概念:(以下这些概念你熟知吗) 1、 物态变化:物质有一种状态转化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2、熔化:物质由固态转化为液态。 3、凝固:物质由液态转化为固态。 4、汽化:物质由液态转化为气态。 5、液化:物质由气态转化为液态。 6、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转化为气态。 7、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转化为固态。 8、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9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10、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11、热量: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 第 5 页 共 13 页 所传递内能的多少。 12、内能:物体内所以分子热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13、比热容:1 ㎏某种物质温度升高 1℃所吸收的热量。 14、热值:单位质量(1㎏)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 15、热机效率:用来做有用功那部分热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热量之比。 二、物态与物态变化 三、常见“热”的物理意义 1、天气真热:温度; 2、热传递:内能 ; 3、摩擦生热:内能 ; 4、热胀冷缩:温度 ; 5、热机:内能 ; 6、吸热:热量 ; 四、关于计算及有关概念 1、热量、比热容:Q=Cm△t,其中△t 表示变化的 温度,根据△t 的意义的不同,关于热量的表达式又 可以分别表示为: Q 吸= Cm△t,此时△t 表示升高的温 度; Q 放=Cm△t,此时此时△t 表示降低的温度。(如右 表) 2、热量、热值:⑴、固态和液态燃料:Q=qm ; ⑵、气态燃料:Q=qV 3、热学部分计算的类型: (1)、单一计算,即,直接利用 Q 吸= Cm△t、〔 或 Q 吸= Cm(t-t0)〕、Q 放=Cm△t〔 或 Q 放=Cm(t0- t )〕、 Q 放=qm〔 或 Q 放=qV 〕等直接计算其中的某个物理量。 (2)、高温物体与低温物体的热传递(混合)的计算: (3)、燃料燃烧供热,物体吸热的计算: 4、认识“熔化”和“凝固”:①、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内部原子按规则排列,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非晶体内部原子排列无规则,无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②、晶体熔化(凝固)过程中要吸收(放出)热量,但温度 保持不变;非晶体熔化(凝固)过程中要吸收(放出)热量,温度要升高(降低);③、常见的晶体:金属、食盐、冰 (雪)、海波、萘、钻石、-----;常见的非晶体:玻璃、塑料、橡胶、松香、沥青、动物油------;④、晶体熔化 的条件是:A、温度必须到达熔点;B、继续吸收热量。C、水的凝固点是 0℃,冰的熔点是 0℃,所以同种晶体的熔 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 5、关于“汽化”: ①、汽化分为蒸发和沸腾,它们都要吸收热量;②、液体沸腾的条件: A、液体温度到达 沸点;B、继续吸收热量;③、水沸腾的现象:容器底部形成大量气泡,这些气泡上升、变大,到液面破裂开来; ④、液体沸腾的特点:A、温度必须到达沸点,且继续吸收热量才能进行 B、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 C、十分激 烈;D、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D、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100℃。 ⑤、蒸发的特点是在任何温度条件下都能进行,影响其蒸发快慢的因素:A、液体温度(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B、液体表面积(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C、液体表面空气的流速(流速越快蒸发越快)。液体蒸发有“制冷” 作用——蒸发吸收热量,从而降低物体温度。如“大树底下好乘凉”;医生常采用的“物理退烧”法;雨后感到凉爽等。 6、关于“液化”: ①、液化的方式有:A、降低气体温度;B、压缩气体体积(加压);②、常见的“液化现象: A、各种场合见到的“白气”或“白雾”等;B、温度底的物体外表面“出汗”等;C、自然中的雾、露等。 7、关于升华、凝华现象:①、升华要吸收热量,凝华要放出热量;②、自然中的凝华现象有:A、霜的形成; B、雪的形成;C、雾凇的形成;D、北方冬天窗户内侧冰花的形成;E、灯泡用久了后,内壁变黑了。③、自然 中的升华现象有:A、冰衣服干了;B、霜消失不见了;C、灯泡钨丝变细了;D、樟脑丸变小了; 第 6 页 共 13 页 8、物态变化中吸收热量的:熔化、汽化、升华;放出热量的有:凝固、液化、凝华。 9、100℃的水蒸气比 100℃的水烫伤更厉害,是因为 100℃的水蒸气液化为 100℃的水的过程中要放出大量的热 量。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吸收热量,使水蒸气温度迅速降低而凝华成冰晶,冰晶下落熔化成雨。 10、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影响同一物体内能的因素主要是温度,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11、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它们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其中做功的实质是内能和其它形式 能之间的转化;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热传递的三种形式是热传导、对流和 热辐射,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必须存在温度差。 12、“摩擦生热”(如:钻木取火)是利用做功的方式改变了物体的内能,其实质是内能转化成了机械能;给家 用电热器通电,电热器发热,也是以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其实质是电能转化成了内能。 13、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生产、生活中常用的是摄氏温度,其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标,其单位是开尔文,用符号 K表示。 14、温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 0℃,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 100℃,它们之间平 均分成 100 等份,每一等份就是 1℃。 人体的正常体温是 37℃。 15、测量温度的仪表是温度计,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涨冷缩的原理制成的。常用的主要有:A、实验室 温度计;B、寒暑表;C、体温计;①、不能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沸水的温度,因为酒精的沸点太底(78℃),底于了 水的沸点, 不能用水银温度计测量北方寒冷冬天的气温,因为水银的凝固点太高(-39℃)。 ②、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 35℃——42℃,内装的液体是水银,因为水银比热容低,热膨胀明显,因而灵敏度高, 它能精确到 0.1℃(其分度值是 0.1℃)。 16、温度计的正确使用:①、首先要选择量程适当的温度计,并弄清其分度值;②、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完全浸 入被测液体中,不能接触容器壁和容器底;③、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才能读数,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 脱离被测液体;④、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体温计用前要用力向下甩几下,读数时体温计可以脱离 人体)。 17、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同状态下)的比热容总是不变的,即;它的大小不随物质的质量、 体积、温度、内能等而变化。水的比热容是 4.2×10 3 J/(㎏·℃),表示的意义是:1㎏水温度升高 1℃吸收的热量是 4.2×10 3 J。水的比热容在所以物质中是比较大的,所以它的吸、放热的能力很强。 18、关于内能、热量、温度的关系:①、内能与温度:A、物体温度升高其内能一定增加;B、物体内能增加其温 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的熔化)。②、内能与热量:A、物体吸收了热量其内能一定增加;B、物体内能增加了,不一 定吸收了热量(因:还有可能是对它做了功)。③、热量与温度:A、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的 熔化);B、物体温度升高了也不一定吸收了热量(因:还可能是对它做了功)。 19、因为水的比热容大,导致其吸、放热的能力强,所以常用水做“取暖剂”或“制冷剂”;同时还可以利用水 改善环境气温、气候。A、如汽车的散热箱中用水制冷,北方冬天供热水取暖;B、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而内陆地 区昼夜温差大;C、沙漠地区有“早穿棉袄、午穿纱”的气候特点(沙的白热容太小)。D、为改善环境、调节气 候全球倡导兴修水库、植树造林。 20、热值是燃料本身的一种特性,同种燃料的热值不随其质量 、体积、温度等而变化。生产生活中常说的“发 热量”就是指的“热值”。火箭用液态氢做燃料,是因为这种燃料的热值大。天然气的热值是 3×10 7 J/m 3,其物 理意义是:1 m 3 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 3×10 7 J。 21、热机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内燃机是热机的一种,它是利用燃料燃烧放出的燃气直接做功的 , 所以工作物质是“燃气”,而“蒸汽机”的工作物质是“水蒸气”。 22、四冲程内燃机的四个冲程分别是: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冲程。其中,吸气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23、四冲程内燃机一个工作循环包括 4 个冲程,其中活塞往返 2次,飞轮转动 2 周,只对外做 1 次功。 24、热机效率总小于 1,因为热量总有损失,并且要做额外功。提高机械效率的主要途径是 A、减少能量的各 种损失;B、减小摩擦以减少机械损失;C、尽可能让燃料充分燃烧等。 25、内燃机分为柴油机和汽油机。主要区别是:A、柴油机顶部有喷油嘴,汽油机是火花塞;B、柴油机吸入 的是空气,汽油机吸入的是空气和汽油的混合物;C、柴油机压缩程度比汽油机更高;D、柴油机的点火方式是压 燃式,汽油机是点燃式;E、柴油机的效率比汽油机高一些;F、柴油机常用于功率大的重型设备,汽油机主要用 第 7 页 共 13 页 于轻便的设备。 光学部分 一、光的“三大现象”:1、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的反射现象:光传播到物体的表面时会被反射回去的现象。它分为○1、镜面反射;○2、漫反射。 3、光的折射现象:光由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通常要发生偏折。 二、光的三大“规律、定律”:1、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光在匀同种均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的发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 发射角等于入射角。 3、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 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其它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 角大于入射角;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随入射角的减小而减小。 三、两种光学仪器的“成像规律”: 1、平面镜成像: ○1、成像原理:光的反射 ○2、规律(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上正立的虚像;像和物体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 和物体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2、凸透镜成像: ○1、成像原理:光的折射; ②、规律(特点): 物距 (u) 像距 (v) 像的特点 应用 倒、正 大、小 虚、实 1 u﹥2f f﹤v﹤2f 倒立 缩小 实像 照相机 2 u=2f V=2f 倒立 等大 实像 3 f﹤u﹤2f V﹥2f 倒立 放大 实像 幻灯机(投影仪) 4 u=f 不成像 5 u﹤f 同侧 正立 放大 虚像 放大镜 ○3、小结: A、凸透镜既可以成实像也可以成虚像,它们以“焦点(F)”为分界点;焦点以外(u﹥f)为实像, 焦点以内(u﹤f)为虚像。 B、成实象时以“2 倍焦距处”为分界点,2 倍焦距外为倒立缩小的实像,2倍焦距到焦距之间为倒立放大的实像。 C、焦点以外成实像时,“物近像远且变大”。 四、由光的现象而产生的自然、生活现象: 1、由光的直线传播而产生的:○1 、影子(立竿见影) ○2 、日食、月食的形成 ○3 、小孔成像 ○4 、打靶的“瞄 准” ○5 、排队的“看齐” --------- 2、由光的反射而产生的:○1、平面镜成像如:“平湖倒影”,“镜中月水中花”②、潜望镜的制作原理 3、由光的折射而产生的: ○1、凸透镜成像 ○2、水中鱼、砂石、湖底等它们的像的形成。○3、海市蜃楼的形 成 ○4、彩虹的形成 ○5、三棱镜对太阳光的“色散” 五、其它基本概念: 1、光源:发光的物体。 2、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 折射后聚的点。 3、焦距: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 4、光的色散:复色光分解为单色光的 现象。 5、光年:光在一年里通过的距离。 6、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7、 折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六、关于实验: 1、关于“平面镜成像”:①、 成像原理:是由于光的发射形成的(像点是对应点的所 有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发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焦点,它客观并不存在所以是虚像); ②、所需实验器材:A、平板玻璃(平面镜);B、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C、刻度尺; D、白纸一张;F、 平面镜支架; ③、器材作用: A、平板玻璃:作“平面镜”用,因为它透明可以通过观察确定所成 虚像的位置。 B、两支蜡烛:一支点燃做成像的物体用,另一支用来放在虚像的位置,看能否重合,从而比 较像、物的大小。C、白纸:在上面注明平面镜、蜡烛、虚像的位置,从而通过测量比较像距和物距的关系; 第 8 页 共 13 页 D、刻度尺:测量像距和物距。 ④、实验结论:——见“平面镜成像特点”。 2、关于“凸透镜成像规律”: ○1、器材:A、已知焦距的凸透镜;B、蜡烛;C、光屏、D、光具座 ○2、安装:应按“蜡烛”、“凸透镜”、“光屏”的顺序依次安装。 ○3、调节高度:调节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和凸透镜的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同一直线)上。 ○4、标点:根据焦距在光具座上标出光心(O)、左右焦点(F)、和 2倍焦距处的位置(P)。 ○5、操作:固定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分别置于 2倍焦距外(u>2f)、2 倍焦距上(u=2 f)、1 倍焦 距和 2 倍焦距之间(f﹤u﹤2f)、焦点上(f)、和焦点以内(u﹤f),然后分别调节光屏的位置直到观察能否 呈现清晰的像,根据结果记录入表中。 ○6、实验结论:——见“凸透镜成像规律”。 七、其它有关基础与应用: 1、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为 3×10 8 m/s ,在空气中的速度约等于 真空中的速度,通常也认为是 3×10 8 m/s ,光在其它透明介质中的速度都比在真空中更小。 2、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两种,它们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平面镜成像是镜面反射,能从各个不同方向看 见物体是由于发生的是漫反射。 3、平面镜的作用是:○1、改变光的传播方向;○2 、成正立等大的虚像。如“潜望镜”就是利用平面镜对光的反射 的原理制成的。 商店的墙壁安装平面镜以“扩大空间”就是利用了平面镜成像。 4、凸透镜的作用:○1 、对光有“会聚”作用;○2 、可以利用其成虚像或实像制造各种光学仪器。如:放大镜、 投影仪、照相机、望远镜。 5、当光线垂直入射时,入射角和反射角都为 0 度,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方向恰恰相反。 6、当光线垂直入射到另一透明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此时折射角和入射角相等都为 0 度。 7、在一种介质中看另一种介质中的物体,看见的其实是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虚像,如:在空气中看见水 中的鱼、砂石、湖底等的虚像比它们的实际位置更高;在水中看的上方空气中的物体的虚像的位置也比其实际 位置更高。 8、太阳光可以通过“三棱镜”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 9、光的三基色是:红、绿、蓝。 颜料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10、“七色光”可以合成白光, “三基色光”也可以合成白光。 11、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所反射的色光决定的——所反射的色光和它的颜色一样。白色的物体反射一切色 光。透明物体的颜色由所透过的色光决定——所透过的色光与它的颜色一样。无色透明体能透过一切色光。(若 没有所能反射或折射的色光,那么它就是“黑色”)。 12、人的眼睛成像和凸透镜相似,其“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而且其焦距可以通过改变厚薄来调节; “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物体通过晶状体成在视网膜上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13、近视眼的成因是:物体的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面,应该佩带凹透镜进行矫正,此时“凹透镜”起“发散” 光的作用。 14、远视眼(老花眼)的成因是:物体的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应该佩带凸透镜进行矫正,此时“凸透镜” 起“会聚”光的作用。 15、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所以又叫发散透镜;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所以又叫会聚透镜。 16、放大镜就是一个“凸透镜”,它是根据物体在凸透镜的焦点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原理制成的。使用 时物体要放置于放大镜的焦点以内,且离焦点越近虚象越大。 17、照相机的镜头也是一个凸透镜。它是根据物体在凸透镜的 2 倍焦距以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使用时,被照景物要在镜头的 2 倍焦距之外;要使底片上的像变大镜头要靠近景物,且将暗箱调长;反之要使像变 小镜头要远离景物,且使暗箱变短;景物越大,距镜头应该越远。 18、投影仪(幻灯机)的镜头也是一个“凸透镜”,它是利用物体在凸透镜的 1 倍焦距和 2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 大的实象的原理制成的,此时屏幕应该在镜头的 2 倍焦距之外;要使屏幕上的像变大些,应该使镜头靠近“幻灯片”, 并使屏幕远离镜头。 第 9 页 共 13 页 19、显微镜由物镜和目镜两个凸透镜组成,其中物镜将物体放大成倒立、放大、的实象;目镜再次将此实像放大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物体被放大了两次。它主要适用于对微小物体或微小结构的观察。 20、望远镜也是由物镜和目镜组成,其中物镜是一个“凸透镜”,目镜可以是一个“凸透镜”也可以是一个“凹 透镜”,所以光学望远镜有两种。望远镜的物镜使远处的景物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使这个实像成正立放 大的虚象。 电学部分 1、物体带电:物体有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2、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3、自然界存在正 、负两种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用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 4、电量(Q):电荷的多少 叫电荷量。(单位:库仑)。 5、电量、电流、时间的关系是 Q=It。 6、中和:等量的异种电荷放在一起互相抵消的现象叫做中和。(中和后物体不带电)。 7、验电器:是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它是根据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原理制成的。用毛皮摩擦过的玻璃棒 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电子从金属球,转移到玻璃棒电流从玻璃棒流向金属球。 8、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方法一是看它能否吸引 轻小物体,如能则带电;方法二是利用验电器,用物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如果金属箔张开则带电。法三是 利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如相互排斥则一定带同种电荷,若相互吸引则可能是带异种电荷或一个带电一个不带电。 9、判断物体带电性质(带什么电)的方法:把物体靠近(不要接触)已知带正电的轻质小球或验电器金属球,如 果排斥(张开)则带 正电,如果吸引(张角减小)则带负 电。(如果靠近带负电物体时,情况恰好相反) 10、物体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又由质子和 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 电子带负电,通常情况下质子和电子带有等量的异种电荷,所以原子对外不显电性,即呈中性。 11、摩擦起电的原因:在摩擦过程中,电子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得到电子的物体因有多余的电子带上 负电荷,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上等量的正电荷。所以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发生了转移。 12、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 13、电流的方向: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而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和正电荷移动的方向相反, 即与电流方向相反)。 14、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的装置。电源的作用是在电源内部不断的使正极聚集正电荷 ,负极聚集负电荷。 在电源外部电流是正极流向负极。 15、电源是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 机械能转化为电 能。 16、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电路为 通路。 17、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橡胶,石墨、陶瓷、人体,塑料,大地,纯水、 酸、碱、盐的水溶液、玻璃,空气、,油。其中是导体的有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 18、导体和绝缘体的主要区别是:导体内有大量的自由电荷而绝缘体内几乎没有自由电荷 ,但导体和绝缘体 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常温下的玻璃是绝缘体,而红炽热状态的玻璃是导体 。 19、金属导电靠的是自由电子,它移动的方向与金属导体 中的电流方向相反。 20、电路是由电源 、开关、用电器、导线等组成。 21、电路有三种状态:(1)通路:处处连通的电路叫通路;(2)开路:某处断开的电路叫开路;(3)短路:直接用导 线把电源正负两两极连接起来的电路叫短路。 22、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的电路连接情况的图叫电路图。 23、串联: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叫串联。(电路中任意一处断开,电路中都没有电流通过) 24、并联:把元件 并列地连接起来,叫并联。(并联电路中各个支路是互不影响的) 25、电流的大小用电流表示。电流等于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 26、定义式:I=Q/t,式中 I是 电流、单位是:安培;Q是 电量、单位:库仑;t是通电时间、单位是:秒。 27、电流 I的单位:国际单位是:安培(A);常用单位是:毫安(mA)、微安(µA)。1 安培= 10 3 毫安= 10 6 微安。 28、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它的使用规则是: 第 10 页 共 13 页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正接线柱入,从负接线柱流出;③被测电流不要 超过电流表的量程;在不知被测电流的大小时,应采用试触的方法选择量程。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 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 29、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①0~0.6 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 0.02 安;②0~3 安,每小格表 示的电流值是 0.1 安。 30、电压(U):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31、电压的单位:国际单位是:伏特(V);常用单位是:千伏(KV)、毫伏(mV)、微伏(µV)。1 千伏=103 伏= 10 6 毫伏=109微伏。 32、测量电压的仪表是:电压表,它的使用规则是:① 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 使电流从正接线柱入,从负接线柱出;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33、实验室中常用的电压表有两个量程:①0~3 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 0.1 伏;②0~15伏,每小格表 示的电压值是 0.5 伏。 34、熟记的电压值:①1 节干电池的电压 1.5伏;②1 节铅蓄电池电压是 2伏;③家庭照明电压为 220伏; ④安全电压是:不高于 36伏;⑤工业电压 380伏。 35、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导体如果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那么电阻就越 大 ) 36、电阻(R)的单位:国际单位:欧姆(Ω);常用的单位有:兆欧(MΩ)、千欧(KΩ)。1兆欧=103千欧; 1 千欧= 103欧。 37、研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1)当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一定时,材料不同,电阻一般不同。(2)导体的材 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时,导体越长,电阻越大 (3)导体的材料和长度相同时,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4)导体 的电阻还和温度有关,对大多数导体来说,温度越高,电阻越大。 38、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的材料、 长度、横截面积和温 度。(电阻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 39、变阻器:(滑动变阻器和变阻箱) (1)滑动变阻器 ①原理: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②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③铭牌:如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2A”表示的意义是:最大阻值为 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 2A。 ④正确使用:A应串联在电路中使用;B接线要“一上一下”;C、闭合开关前应把滑片调至阻值最大的地方。 (2)变阻箱:是能够表示出阻值大小的变阻器。 40、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当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 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当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41、公式:I=U/R (U=IR、 R=U/I) 式中单位:I→安培(A);U→伏特(V);R→欧姆(Ω)。1安=1 库/秒,表 示的物理意义是 1 秒钟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积的电量是 1库。 42、公式的理解:①公式中的 I、U 和 R 必须是在同一电路中;②I、U 和 R 中已知任意的两个量就可求另一个量; ③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43、欧姆定律的应用:同一个电阻,电阻值不变,电阻与电流和电压无关。加在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时,电阻 不变。通过的电流将变大(填“变大、不变、变小”)(R=U/I)。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大,则通过的电流越小(I=U/R)。电 流一定时,电阻越大,则电阻两端的电压就越 大。(U=IR) 44、电阻的串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 R1,R2串联) ①电流:I=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②电压:U=U1+U2(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 ③电阻:R=R1+R2(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如果 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则有 R 总=nR。 ④分压作用: U1/U2=R1/R2; ⑤比例关系: I 1∶I2= 1∶1 U1/U2=W1/W2=P1/P2=R1/R2 45、电阻的并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 R1,R2并联) ①电流:I=I1+I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②电压:U=U2=U2 (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 ③电阻:1/R=1/R1+1/R2(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和)或 R=R1R2/(R1+R2)。 如果 n个阻值相 同的电阻并联,则有 R 总= R/n。 ④分流作用:I1/I2=R2/R1; ⑤比例关系:电压:U1∶U2=1∶1 I1/I2=W1/W2=P1/P2=R2/R1 第 11 页 共 13 页 46、家庭电路由:进户线→电能表→闸刀开关→保险盒 →用电器 组成两根进户线是火线和零线,它们之间的电压 是 220V,可用测电笔来判别。如果测电笔中氖管发光,则所测的是火线,不发光的是零线。测电笔使用时,手一定 要触笔尾金属体,手一定不能接触 笔尖金属体。 47、所有家用电器和插座都是并联的。而开关则要与它所控制的用电器串联。 48、保险丝:是用电阻率大、熔点低的铅锑合金制成。它的作用是当电路中有过大的电流时,保险产生较多的热量, 使它的温度达到熔点,从而熔断,自动切断电路,起到保险的作用。 由于铁和铜的熔点较高,所以不能用铁丝和 铜丝来代替保险丝。 49、现在有一种新型保险装置叫空气开关,这种装置被附加在总开关上,不再采用熔断器 。 50、在安装电路时,要把电能表接在干路上,保险丝应接在火线上(一根已足够);控制开关也要装在火线上, 螺丝口灯座的螺旋套要接在 零线上。一只电能表标有“220V,5A”表示:电能表工作的额定电压是 220V,允许通 过电能表的最大电流是 5A。可以用在最大功率为 1100W的家庭电路中。 51、三孔插座中比两空插座中多的一孔是与大地相连的,当用电器的三脚插头插在三孔插座里时,除了将用电 部分连在电路中外,还把用电器的金属外壳和大地连接起来。 52、引起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电路发生短路;二是用电器功率过大。 53、家庭电路的触电事故,都是人体直接或间接和火线连通并与大地或零线构成通路造成的: ⑴、单线触电:人站在地上单手触到火线。(2)双线触电:人站在绝缘体上双手同时接触到火线和零线。 54、高压触电分为两类:高压电弧触电和高压跨步触电。 55、安全用电的原则是:①不接触低压带电体;②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56、家庭电路中发生触电事故时,应当赶快切断电源,或者用干燥的木棍、竹竿将电线挑开。 57、电功(W):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 58、电功的单位:国际单位:焦耳。常用单位有:度(千瓦时),1度=1 千瓦时=3.6×10 6 焦耳。 59、电能表是测量电功(电能)的工具。 60、电功计算公式:W=UIt〔式中单位W→焦耳(J);U→伏特(V);I→安培(A);t→秒(S))〕。 61、利用W=UIt计算电功时注意:①式中的W.U.I和 t是在同一段电路;②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③已知任意的三 个量都可以求出第四个量。 62、计算电功还可用以下公式:W=I2Rt ;W=Pt;W=UQ(Q是指电量); W=U2t/R 63、电功率(P)定义:电流在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国际单位有:瓦特(W);常用单位有:千瓦(Kw) 64、计算电功率公式 P=W/t=UI〔式中单位 P→ 瓦特(W);W→焦耳(J);t→秒(S);U→伏特(V);I→安培(A) 65、利用W=Pt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①如果 W 用焦、t用秒,则 P的单位是瓦特;②如果 W用度(千瓦时)、t用小 时,则 P 的单位是千瓦。 66.计算电功率还可用导出公式:P=I 2 R 和 P=U 2 /R(只适用于 纯电阻电路): 67.额定电压(U 额):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 额定功率(P 额):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实际电压(U 实):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实际功率(P 实):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 以灯为例子: 当 U 实> U 额时,则 P 实>P 额 ;灯很亮,易烧坏 当 U 实< U 额时,则 P 实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