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11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内蒙古赤峰市2013年中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
1 内 蒙古赤峰市 2013 年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该选项的序号填入题后括号内.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 1.(2 分)(2013•赤峰)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 A.海水 B.干冰 C.液氧 D.冰水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专题:常规题型. 分析:本题考查混合物、纯净物的概念,混合物从组成上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而纯 净物只有一种物质组成. 解答:解:A、海水中含有水、氯化钠、氯化镁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 A 正确; B、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态,属于纯净物,故 B 错; C、液氧是氧气的液态,只有氧气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 C 错; D、冰是水的固态,所以冰水都是指的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吧,故 D 错. 故选 A. 点评:区分混合物、纯净物从宏观上看物质的种类,从微观上看分子的种类;应注意不要简 单从元素上来判断,如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不一定是纯净物(氧气和臭氧、金刚石和 石墨). 2.(2 分)(2013•赤峰)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 A.O2 B.MnO2 C.CO2 D.H2O2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空气中含有氧气,含有氧分子的物质为氧气或空气;化合物 中都不含氧分子;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B、二氧化锰是由二氧化锰分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故选项错误. C、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故选项错误. D、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故选项错误. 故选 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 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2 分)(2013•赤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 A.核外电子数 B.中子数 C.最外层电子数 D.质子数 考点:元素的概念.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 是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最本 质的区别是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不同,所以决定元素的种类的是核电荷数(即 2 核内质子数). A、决定元素的种类的是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不是核外电子数,故选项错误. B、决定元素的种类的是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不是中子数,故选项错误. C、决定元素的种类的是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不是最外层电子数,故选项错误. D、决定元素的种类的是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故选项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题很简单,考查学生对元素概念的理解与掌握及灵活应用进行解题的能力. 4.(2 分)(2013•赤峰)下列成语中,本意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 ) A.滴水成冰 B.积土成山 C.百炼成钢 D.木已成舟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 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 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滴水成冰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积土成山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生铁中的含碳量比钢高,经过高温,生铁中的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降低 生铁中的含碳量,百炼成钢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木已成舟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 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 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 化学变化. 5.(2 分)(2013•赤峰)下列能源中,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取之不尽的是( ) A.石油 B.天然气 C.氢气 D.太阳能 考点: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专题:化学与能源. 分析:运用煤、天然气和氢气都是有限的资源,太阳能是无污染取之不尽的资源分析. 解答:煤、天然气和氢气都是有限的资源,太阳能是无污染取之不尽的资源,故答案选 D. 点评:当今世界的三大化石燃料即会污染空气,是有限的资源;氢气是无污染的清洁能源但 现在还没有大量的应用因为制取、运输、储存都没解决;太阳能是无污染且取之不尽 的能源. 6.(2 分)(2013•赤峰)某矿石样本含有如图所示的四种元素,该矿石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 ) 3 A.CaCl2 B.SiO2 C.H2O D.Fe2O3 考点:金属元素的存在及常见的金属矿物.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根据给定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来分析判断. 解答:解:氧元素在自然界中大多以游离态存在于空气中,硅元素既有游离态也有化和态的, 其中化合态的硅元素主要以硅酸盐或二氧化硅的形式存在,钙元素、硫元素在自然界 中以其稳定的盐的形式存在,而由于矿石样本中不含有 Cl、H、Fe 元素,所以答案为 B.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角度新颖,要求学生知道常见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知识,难度不大. 7.(2 分)(2013•赤峰)下列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H+、 、 B.K+、Na+、 C. 、OH﹣、 D.Ag+、 、Cl﹣ 考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专题: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共存. 解答:解:A、H+、 、 三离子中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能结合生成二氧化碳和 水,故不能大量共存; B、K+、Na+、 三离子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和水,所以能大量共存; C、 、OH﹣、 三离子中铵根和氢氧根能结合产生氨气,所以不能大量共 存; D、Ag+、 、Cl﹣三离子中银离子和氯离子能结合成氯化银的白色沉淀,所以不 能大量共存;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问题,学生应熟悉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并熟悉常见物质的溶 解性等来解答. 8.(2 分)(2013•赤峰)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与空气和氧气反应,现象如下表所 示: 甲 乙 丙 空气 剧烈燃烧 变黑 变黑 氧气 更剧烈燃烧 变黑 剧烈燃烧 据以上信息,这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甲>丙>乙 B.甲>乙>丙 C.乙>丙>甲 D.丙>乙>甲 4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利用题干提供的关于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时可利用不同金属与另一物质反应的速度 或剧烈程度来确定的信息,可知与同一物质反应时现象越剧烈其活动性越强,以此分 析并解决问题即可. 解答:解:根据信息可知与同一物质反应时现象越剧烈其活动性越强,由甲、乙、丙三者与 空气的反应可以知道甲与空气反应最剧烈,其活动性最强,由甲、乙、丙三者与氧气 反应的现象丙剧烈燃烧乙仍然是变黑,丙的反应比乙更剧烈一些,所以丙的活动性比 乙强,综合结论可知三者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甲、丙、乙. 故选 A. 点评:此题是一道信息给予题,解题的关键是利用题干中关于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的依据, 结合表中反应的现象分析判断即可. 9.(2 分)(2013•赤峰)C3N4 是一种新型材料,它的硬度比金刚石还高,可做切割工具.在 C3N4 中,C 的化合价为+4,则 N 的化合价是( ) A.+5 B.+3 C.+1 D.﹣3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专题: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 C3N4 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解答:解:根据题意,C 的化合价为+4,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 价代数和为零,可得(+4)×3+4x=0,则 x=﹣3. 故选 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能力. 10.(2 分)(2013•赤峰)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闻酒知香”体现了( )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C.分子之间有间隙 D.分子可以再分 考点:物质的微粒性. 分析:根据分子的性质回答,分子都很小,都在不断运动,分子间有间隔;“闻酒知香”是人 们闻到了酒香,要从分子运动的角度考虑. 解答:解:“闻酒知香”,是因为酒中含有香味的分子在不断的运动,飘入到鼻孔中的原因.说 明了分子不断地运动. 故选 B. 点评:掌握利用分子和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熟练记忆分子和原子的性质;分 子具有四个特点:①体积很小、②质量很小;③处于永恒运动之中;④分子之间有间 隔. 11.(2 分)(2013•赤峰)用嘴吹灭燃着的生日蜡烛,利用的主要灭火原理是( ) A.隔绝空气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清除可燃物 D.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5 分析:A、用嘴吹灭燃着的生日蜡烛,没有隔绝蜡烛与空气的接触; B、根据着火点是物质的一种固有属性分析判断; C、清除可燃物是把可燃物移走,而嘴吹蜡烛未能移走蜡烛; D、依据嘴吹蜡烛时带走蜡烛火焰的热量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用嘴吹灭燃着的生日蜡烛,没有隔绝蜡烛与空气的接触,所以这不是蜡烛熄 灭的原因; B、着火点是物质的一种固有属性,一般不会改变,所以最吹蜡烛并不能降低蜡烛的 着火点; C、清除可燃物是把可燃物移走,而嘴吹蜡烛未能移走蜡烛,所以这不是蜡烛熄灭的 原因; D、嘴吹蜡烛时吹走了蜡烛火焰的热量,从而降低了蜡烛的温度,导致可燃物的温度 降到了其着火点以下,所以蜡烛熄灭. 故选 D. 点评:应在熟知灭火原理的基础上,对生活中出现的现象进行规范的合理的解释. 12.(2 分)(2013•赤峰)能源问题、环境问题成为今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 尤其是今年春季很多地区出现了严重的雾霾天气,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严重的 影响.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指标包括 PM2.5 微颗粒物 B.禁止私家车出行,改乘公交车或骑自行车等 C.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尽可能多地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等 D.废旧电池不能随意丢弃,应统一回收集中赴理,以减少污染,同时可以回收金属资源 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治理. 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 分析:A、根据空气污染指数的指标进行解答; B、根据禁止私家车出行在现有经济条件下不现实进行解答; C、根据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可以减少污染进行解答; D、根据废旧电池中含有汞、镉等重金属,会污染土壤和水资源进行解答. 解答:解:A、PM2.5 微颗粒物已经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指标,故 A 正确; B、禁止私家车出行在现有经济条件下不现实,故 B 错误; C、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可以减少污染,所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尽可能多地开发 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故 C 正确; D、废旧电池中含有汞、镉等重金属,会污染土壤和水资源,所以废旧电池不能随意 丢弃,应统一回收集中赴理,以减少污染,同时可以回收金属资源,故 D 正确. 故选:B. 点评: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是中考的热点问题,主要的环境问题有:空气污染、 水污染、土壤污染、温室效应、酸雨等,了解污染来源或成因、防治措施等,是解题 的必要条件. 13.(2 分)(2013•赤峰)由 NaCI、CuCl2、Mg(OH)2 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将其逐一进行 分离,可选用的试剂是( ) A.水 氢氧化钠溶液 B.水 氢氧化钾溶液 稀盐酸 C.水 氢氧化钾溶液 D.水 氢氧化钠溶液 稀盐酸 6 考点:混合物的分离方法;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分析:氢氧化镁不溶于水,氯化铜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稀盐酸能 够溶解氢氧化铜. 解答:解:由 NaCl、CuCl2、Mg(OH)2 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分离时,应该先加入水,氯化 钠、氯化铜溶于水,氢氧化镁不溶于水,过滤把氢氧化镁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再向氯化钠、氯化铜的混合物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能和氯化铜反应 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过滤把氢氧化铜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向氢氧化铜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生成氯化铜和水,蒸发得到氯化铜; 蒸发氯化钠溶液得到氯化钠. 点评:分离混合物中的物质和除去混合物中的物质不同,分离物质时,要求只是把物质分离, 不能转化成其它物质,而除去物质时,既可以把物质分离出来,也可以把物质转化成 其它物质,要注意区分. 14.(2 分)(2013•赤峰)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加热液体 B. 振荡试管 C. 放回滴瓶 D. 检查气密性 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专题:实验操作型. 分析:A、根据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的注意事项分析; B、振荡试管时要左右晃动; C、滴瓶内的滴管不需清洗; D、检查图示装置的气密性时,用夹子夹住导管,向长颈漏斗中加水,漏斗中的液面 不下降,说明气密性良好. 解答:解:A、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不可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与 桌面成 45°角,用外焰加热,故 A 正确; B、振荡试管时要左右晃动,不可上下晃动,故 B 错误; C、滴瓶内的专用滴管不需清洗,故 C 错误; D、检查图示装置的气密性时,用夹子夹住导管,向长颈漏斗中加水,漏斗中的液面 不下降,说明气密性良好,故 D 错误. 故选 A 点评: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是同学们必须具备的能力. 15.(2 分)(2013•赤峰)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存 在某个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7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20 m 8 6 反应后质量/g 4 待测 28 2 对该反应,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待测”数值一定为 2g B.该反应中甲为反应物 C.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比为 1:7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该题是一道图表数据结合题,首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出图表中乙待测出的数据,然 后根据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分别是谁, 以及化学反应中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 解答:解:根据表中各物质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及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甲、丁为反应物,分 别反应了 16g、4g,共 20g,丙为生成物,生成了 20g,所以乙物质的质量不变,由此 可知: A、乙的质量反应前后不变,但由于反应前乙的质量未知,故待测质量不一定为 2g, 故错误; B、根据分析可知,甲、丁为反应物,故正确; C、由于乙的质量反应前后不变,故乙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错误; D、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比为 16g:20g=4:5,故错误; 故选 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根据图表数据分析问题的能力,要学会去伪存真,挖掘出有效数 据,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求解. 16.(2 分)(2013•赤峰)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 A.置换反应的生成物为单质和化台物,所以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定为置换反应 B.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微粒,但不带电的微粒不一定都是分子、原子 D.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一定有盐生成,则有盐生成的反应一定是酸、碱、盐之间 的复分解反应 考点:置换反应及其应用;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 分析:A、依据置换反应的概念分析解答即可; B、依据单质属于纯净物的有关知识分析解答; C、根据常见微粒的种类和特点分析解答; D、依据生成盐的有关反应分析解答; 解答:解:A、置换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均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但有单质和化合物 生成的反应不一定为置换反应,如一氧化碳和氧化铜的反应等; B、单质是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但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氧气 和臭氧的混合物中只含有氧元素,所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 C、不带电的微粒主要有分子、原子和中子等,所以但不带电的微粒不一定都是分子、 原子; D、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一定有盐生成,则有盐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酸、碱、 8 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如钠与氯气燃烧后可以生成氯化钠(盐类)是化合反应;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类推法的应用,学生应能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注意 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17.(2 分)(2013•赤峰)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 ) A.O2(H2O)﹣用生石灰 B.NaCl 溶液(KNO3)﹣降温结晶 C.CaCO3 粉末(Na2CO3)﹣加水过滤 D.KCl 溶液(K2CO3)﹣加适量盐酸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盐的化学性质;酸碱盐的溶解性. 专题:压轴实验题;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 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 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氧气不与生石灰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 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较小,降温结 晶可使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的硝酸钾结晶析出,但不能使氯化钠溶液与硝酸钾分 离,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Na2CO3 易溶于水,而 CaCO3 粉末难溶于水,加水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 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K2CO3 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 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 B.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 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二、填空与简答题(共 32 分) 18.(6 分)(2013•赤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通过一年的学习,让我们共同分享同学们的 收获. (1)写出一种你最熟悉的元素 H ,它属于 非金属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写出一种你最熟悉的物质 氧气 ,它的用途是 供给呼吸 . (3)写出一种你最熟悉化学反应 C+O2 CO2 ,从该反应中选择一种物质,写出 化学式并指出它的物质分类 CO2 氧化物 . (4)写出一种你最熟悉的化学实验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产生大量的气泡 ,与该实验 现象对应的化学方程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 考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物质的简单分类;元素的简单分类;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 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的分类. 分析:按照各小题的要求,写出自己熟悉并有把握的例子;本题是开放性的问题,只要举例 9 符合要求即可. 解答:解:(1)写出常见的元素符号,判断属类即可;如:H 非金属; (2)写出熟悉的物质及其用途,如:氧气 供给呼吸; (3)写出熟悉的化学反应,如:C+O2 CO2;CO2 氧化物; (4)写出熟悉的化学实验现象并用方程式举例,如: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产生大 量的气泡;CaCO3+2HCl=CaCl2+H2O+CO2↑. 注明:答案不唯一,只要符合要求即可. 点评:此题是一道多点知识考查题,解题的关键是按照题目的要求,写出符合要求的答案, 属于基础性知识的考查题. 19.(4 分)(2013•赤峰)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我们要学会获取和辨别信息: ××豆腐干 配料:大豆、食盐、植 物油、辣椒、味精 图一 (1)写出图一商品标签中所示食品含有的两种营养素 蛋白质 、 无机盐或维生素或油 脂 ; (2)图二图片中物品使用的主要材料是 合成橡胶(或合成材料或有机高分子材料) ; (3)下列从网络搜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②③ : ①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应大量使用农药、化肥 ②塑料薄膜可用于大棚蔬菜,同时也会造成“白色污染”; ③对人体有益的钙、镁、铁、锌等元素应适量; 由此你对化学物质的看法是(写出一条) 要科学合理的使用化学物质 (合理即可). 考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专题:压轴实验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人体的六大营养物质是:水、无机盐、蛋白质、脂肪、糖类和维生素,蛋白质、脂肪、 糖类是给人体提供能量的物质.大豆中富含蛋白质,食盐属于无机盐,辣椒中含有维 生素,植物油属于油脂.有机合成材料又称有机高分子材料,包括:合成橡胶、合成 纤维和塑料;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应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塑料薄膜可用于大棚蔬菜, 同时也会造成“白色污染”;对人体有益的钙、镁、铁、锌等元素应适量;因此我们应 该科学合理的使用化学物质. 解答:解:(1)大豆中富含蛋白质,食盐属于无机盐,辣椒中含有维生素,植物油属于油脂, 故答案为:蛋白质;无机盐或维生素或油脂. (2)有机合成材料又称有机高分子材料,包括: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和塑料;故答 案为:合成橡胶(或合成材料或有机高分子材料). 10 (3)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应合理使用农药、化肥,不能过量使用;塑料薄膜可用于 大棚蔬菜,同时也会造成“白色污染”;对人体有益的钙、镁、铁、锌等元素应适量; 因此我们应该科学合理的使用化学物质.故答案为:②③;要科学合理的使用化学物 质.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合成材料的应用和有关的环境问题等,考查的 知识点比较多,有关食品问题是中考的主要考点之一,基础性比较强.食品在现实生 活中种类繁多,应该好好选择.要合理膳食,均衡营养,保证身体健康. 20.(3 分)(2013•赤峰)如图是密闭体系中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和“ ”分别表示不 同原子. (1)反应后方框内应再填入 1 个 C 微粒(选填序号). A. B. C. (2)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化合 反应. (3)写出符合该微观示意图的一个具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H2+O2 2H2O .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 程式. 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 分析:这是一道以图示的形式从微观角度考察质量守恒的试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化学反 应质量守恒是因为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变化 的是分子的种类.解题时可以从上述方面进行叙述.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组成和物质 的化学变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看懂示意图是解题前提.看图时要注意分子的种类、 原子的种类、分子的变化、原子的组合等情况. 解答: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原子的个数反应前后不变,因此填入一个 C 微粒后正好 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故答案为:C (2)该反应中,从分子种类可知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 故答案为:化合. (3)从分子的结构分析,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符合该反应类型. 故答案为:2H2+O2 2H2O(合理的化学方程式均给分)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如何根据图中信息正确的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解决的前提是读懂 反应前后物质结构的相关变化. 11 21.(10 分)(2013•赤峰)(1)图 1 是甲、乙两种同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用“甲”或“乙” 填空: ①20℃时, 甲 物质的溶解度为 40g; ②30℃时,把甲、乙两物质各 100g 分别配制饱和溶液,需要溶剂质量较多的是 乙 . ③30℃时,将相同质量的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分别冷却到 0℃,则析出晶体较多的是 甲 . (2)从 C、H、O、N、S 这 5 种元素中选择恰当的元素,用离子符号或化学式填空(答案 有多种的只需要写出一种即可). 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单质是 N2 . ②2 个硫酸根离子 2SO42﹣ . ③相对分子质量为 34 的化合物是 H2O2 . ④由四种元素组成的化肥是 NH4HCO3 . (3)人体中必需的微量元素有铁、氟、锌、硒、碘等,虽然含量少,但对健康至关重要.图 2 提供几种微量元素的相关信息,请认真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上述微量元素中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有 三 种. ②铁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26 . ③硒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 2 个电子,形成 阴 (填“阴”或“阳”)离子.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 意图;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1)①根据溶解度曲线,查出 20℃时,溶解度为 40g 的物质; ②根据 30℃时,甲、乙的溶解度计算分析; ③根据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分析出晶体的多少; (2)①根据空气的成分分析; ②根据离子符号的写法书写; ③根据物质的组成及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分析; ④根据常见化肥的组成分析; (3)根据元素的分类、原子结构的特点与元素的性质之间的关系分析回答. 解答:解:(1))①由溶解度曲线可知,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 40g; ②由溶解度曲线可知,3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所以,甲、乙两物质各 100g 分别配制饱和溶液,需要溶剂质量较多的是乙; ③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的幅度比乙大,所以,在 30℃时, 将相同质量的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分别冷却到 0℃,则析出晶体较多的是甲; (2)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 N2; ②2 个硫酸根离子的符号是:2SO42﹣; 12 ③相对分子质量为 34 的化合物是 H2O2(或 H2S); ④由四种元素组成的化肥是:NH4HCO3 或(NH4)2CO3 等; (3)①人体中必需的微量元素有铁、氟、锌、硒、碘等,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有氟、 硒、碘三种; ②铁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26; ③硒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 2 个电子,形成阴离子. 故答为:(1)①甲; ②乙; ③甲;(2)①N2;②2SO42﹣; ③H2O2(或 H2S);④ NH4HCO3 或[(NH4)2CO3、(NH4)2SO4、CO(NH2)2 ] (3)①三;②26; ③阴.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但难度不大,属于基础的知识,只要熟练的掌握基础知识即 可解答. 22.(4 分)(2013•赤峰)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作用没有明显的现象,某同学设计了如 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A、B 是气球). (1)若该装置气密性良好,则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锥形瓶中可观察到什么现象?试解释产 生此现象的原因. (2)氯气(C12)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氯气可与水反应:C12+H2O=HCl+HClO (次氯酸).若将锥形瓶中的 CO2 气体换成氯气,也可产生上述现象.试写出氯气与氢氧化 钠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12+2NaOH=NaClO+NaCl+H2O . (3)若想使装置中产生的现象与(1)中的现象相反,则胶头滴管和锥形瓶中应分别装入什 么药品(写出一组即可) 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实验性简答题.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导致装置内的压强减小,氯 气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次氯酸钠、氯化钠和水;要使现象相反,则需要装置内的压 强增大,可以加入能产生气体的反应物,据此解答. 解答:解:(1)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导致装置内的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 B 气球逐渐变大,A 气球逐渐变小,故答案为:现象;A 气球逐渐缩小,B 气球逐渐 胀大,原因:CO2 气体与 NaOH 溶液发生反应被吸收,使锥形瓶内气压减小,外界气 体进入气球 B; (2)氯气可与水反应:C12+H2O=HCl+HClO,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盐酸能与氢氧化 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NaOH+HCl=NaCl+H2O,次氯酸钠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次 氯酸钠和水,NaOH+HClO=NaClO+H2O,将这三个方程式相加,则会得到: C12+2NaOH=NaClO+NaCl+H2O,故填:C12+2NaOH=NaClO+NaCl+H2O; (3)使装置中产生的现象与(1)中的现象相反,则胶头滴管和锥形瓶中应加入能产 生气体的物质,可以是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故填: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性质以及物质间反应的实验现象与物理压强知识的结合,完成 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要注意配平. 13 23.(5 分)(2013•赤峰)如图中的 A~I 表示几种初中化学常见的纯净物,且分别是由 H、 C、O、S、Cl、Na、Ca 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其中 A、E、H 是氧化物;A 中氧元 素质量分数为 60%;I 俗称小苏打,C、I 分别与足量 F 反应的生成物相同.图中“﹣”表示两 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已略去. (1)写出 I 的化学式 NaHCO3 ;E 的化学式 H2O . (2)在 C 物质的水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酚酞溶液显 红 色. (3)写出 A 和 B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SO3+2NaOH=Na2SO4+H2O . (4)写出 G 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CO3 CaO+CO2↑ .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框图型推断题;压轴实验题. 分析:由于 I 为小苏打,所以为碳酸氢钠,而 C 和 F 反应产物和 I 与 F 反应产物相同,说明 C 为碳酸钠.而 A 为氧化物,且氧元素为 60%,根据给定元素可以推断应该是三氧化 硫.由于 B 与 A 反应,说明 B 为碱.而 B 能够转化为 C(碳酸钠),且 D 为碱,也 能转化为 B,所以 B 为碱,为氢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以及氢氧化钠都能和 F 反 应,则 F 为酸(盐酸、硫酸均可).而碳酸氢钠能够转化为 H,H 为氧化物,所以为 二氧化碳或者是水,而 D 确定是碱,所以为氢氧化钙,G 为碳酸钙.而 E 为水. 解答:解:由于 I 为小苏打,所以为碳酸氢钠,而 C 和 F 反应产物和 I 与 F 反应产物相同, 说明 C 为碳酸钠.而 A 为氧化物,且氧元素为 60%,根据给定元素可以推断应该是 三氧化硫.由于 B 与 A 反应,说明 B 为碱.而 B 能够转化为 C(碳酸钠),且 D 为 碱,也能转化为 B,所以 B 为碱,为氢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以及氢氧化钠都能 和 F 反应,则 F 为酸(盐酸、硫酸均可).而碳酸氢钠能够转化为 H,H 为氧化物, 所以为二氧化碳或者是水,而 D 确定是碱,所以为氢氧化钙,G 为碳酸钙.而 E 为 水.另外本题结论不是唯一的,整个转化关系符合要求即可. (1)I 为碳酸氢钠,由于钠元素为+1 价,而碳酸氢根为﹣1 价,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 的代数和为零可得其化学式 NaHCO3;E 的化学式 H2O. (2)C 为碳酸钠,其水溶液显碱性,所以滴加无色酚酞溶液,酚酞溶液显 红色. (3)A(三氧化硫)和 B(氢氧化钠)反应得到硫酸钠和水,其化学方程式 SO3+2NaOH=Na2SO4+H2O. (4)写出 G 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CO3 CaO+CO2↑. 故答案为:(1)NaHCO3; H2O.(2)红.(3)SO3+2NaOH=Na2SO4+H2O.(4) CaCO3 CaO+CO2↑. 14 点评:从整体把握,从给定元素对应化合物去试探对号入座,这也是物质推断的一个技巧. 三、实验与探究题(共 15 分) 24.(8 分)(2013•赤峰)学了实验室制取氧气,你应该能够解决如下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a 是 酒精灯 ,b 是 分液漏斗 . (2)如果使用 B 装置制取氧气,b 中应放 过氧化氢溶液 ,锥形瓶中应放 二氧化锰 . (3)初中阶段,若是加热固体制取气体,发生装置选用 A (填字母,下同);固液常 温下反应放出气体,发生装置选 B .某气体不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收集装置选 DE ;某气体能与水反应且密度比空气大,收集装置选 C . 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 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1)熟练掌握常见的化学仪器名称和用途; (2)使用 B 装置制取氧气,分液漏斗中盛放液体,锥形瓶中盛放固体; (3)根据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固体加热型和固 液常温型;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收集方法. 解答:解:(1)a 是酒精灯,b 是分液漏斗; (2)使用 B 装置制取氧气,分液漏斗中盛放液体过氧化氢溶液,锥形瓶中盛放固体 二氧化锰; 15 (3)若是加热固体制取气体,发生装置选用 A;固液常温下反应放出气体,发生装 置选 B;某气体不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收集装置选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某气体能与水反应且密度比空气大,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故答案为:(1)酒精灯;分液漏斗; (2)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 (3)A;B;DE;C. 点评:本题重点考查了常见气体的制取装置、收集方法等的选择,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 关键是明确发生装置、收集方法选择的依据. 25.(7 分)(2013•赤峰)结合下列有关铁的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点燃系在螺旋状细铁丝底端的火柴,待火柴将要燃尽时,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 象.这根火柴的作用是 引燃铁丝 ;为了防止集气瓶底炸裂,应采取的方法是 瓶底放少 量水 . (2)如图是探究铁钉锈蚀条件的实验: ①A 中植物油的作用是 隔绝氧气 ; ②一段时间后,B 中铁钉没有锈蚀,而 C 中铁钉锈蚀,通过 B、C 对比说明铁钉锈蚀的条件 之一是 铁钉与水接触 .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专题:压轴实验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1)根据铁丝的性质和铁丝燃烧的现象来填; (2)根据探究性实验的方法、原则来可考虑. 解答:解:(1)铁丝的着火点很高,不易引燃,故在做铁丝燃烧的实验时,在螺旋状细铁丝 底端系上一根火柴,点燃系在螺旋状细铁丝底端的火柴,待火柴将要燃尽时,插入盛 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此火柴的作用是引燃铁丝.因铁丝燃烧火星四射,落到集气瓶底, 会炸裂集气瓶,可采取瓶底放少量水或瓶底放少量细沙. 故答案为:引燃铁丝;瓶底放少量水 (2)①探究性实验就是要控制变量,A 中植物油的作用是隔绝氧气,看在只和水接 触的条件下能不能生锈.故答案为:隔绝氧气 ②B 中铁钉只和氧气接触,C 中铁钉和氧气以及水同时接触,一段时间后,B 中铁钉 没有锈蚀,而 C 中铁钉锈蚀,通过 B、C 对比说明铁钉锈蚀的条件之一是铁钉与水接 触.故答案为:铁钉与水接触 点评:本题考查了铁丝的性质和铁丝燃烧的有关知识以及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的方法,注意 在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性实验时变量的控制. 四、计算题 16 26.(2 分)(2013•赤峰)“化学为生命密码解锁”.DNA 承载着生命遗传密码,胞嘧啶 (C4H5ON3)是 DNA 水解产物之一.胞嘧啶由 4 种元素组成,一个胞嘧啶分子由 13 个原子构成.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胞嘧啶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胞嘧啶是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的;1 个胞嘧啶分子是由 4 个碳原子、5 个氢原子、1 个氧原子和 3 个氮原子构成的,则 1 个胞嘧啶分子中含有 13 个原子. 故答案为:4;13.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力. 27.(7 分)(2013•赤峰)将氢氧化钠和氯化钠的混合物 19.3g,放入 80.7g 水中使其完全溶 解,再加入 1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7.3%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试计算: (1)l00g 7.3%的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 (2)原混合物中氢氧化钠的质量.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计算. 分析:(1)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2)根据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的方程式,由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可以求出氢氧化 钠的质量,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等于生成的氯化钠和原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之 和,溶液的总质量即为混合物的总质量之和,然后利用质量分数的定义式来解答. 解答:解:(l)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l00g×7.3%=7.3g; (2)设氢氧化钠的质量为 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 y. NaOH+HCl=NaCl+H2O 40 36.5 58.5 X 7.3g y 解得:x=8g y=11.7g (3)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1.5% 答:(1)l00g 7.3%的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是 7.3g; (2)原混合物中氢氧化钠的质量是 8g;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11.5%.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利用酸碱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来进行的有关计算,学生应明确反应后 的溶液中的溶液中溶质的来自两部分,利用质量守恒定律会计算溶液的总质量是解答 此类习题的关键.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