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11 发布 |
- 37.5 KB |
- 2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东洲国际学校中考化学模拟试卷(5月份) 解析版
2020年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东洲国际学校中考化学模拟试卷(5月份) 一、选择题(共9小题,满分9分) 1.(1分)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O2 B.H2O C.KMnO4 D.NaCl 2.(1分)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稀盐酸用于除锈 B.干冰用作制冷剂 C.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D.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3.(1分)下列金属制品中,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 ) A.金戒指 B.铝蒸锅 C.铁锤 D.铜导线 4.(1分)下列物质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颜色发生改变的是( ) A.HCl B.CO2 C.Ca(OH)2 D.NaCl 5.(1分)下列符号中,表示两个氧分子的是( ) A.2O B.O2 C.O2﹣ D.2O2 6.(1分)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倾倒液体 B.称量固体 C.点燃酒精灯 D.检查气密性 7.(1分)下列数据是一些食物的近似pH,其中呈碱性的是( ) pH 3.5~4.5 2.9~3.3 6.3~6.6 7.6~8.0 食物 A.葡萄汁 B.苹果汁 C.牛奶 D.鸡蛋清 A.A B.B C.C D.D 8.(1分)电解水实验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H2OH2↑+O2↑ B.试管2中得到氢气 C.试管1收集的气体质量大于试管2收集的气体 D.该实验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9.(1分)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下列现象或结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能够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其中一个因素是氮气难溶于水 B.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C.实验过程中集气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至刻度线1处 D.该实验可将红磷替换成木炭 选择题(10-11共2分,12题1分) 10.依据如图在20℃进行的实验以及所对应的溶解度曲线图回答10~11题。 实验:20℃时,向100g水中不断加入固体甲或改变温度,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③。 ①~③所得溶液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 A.② B.③ C.②③ D.①②③ 11.依据如图在20℃进行的实验以及所对应的溶解度曲线图回答10~11题。 实验:20℃时,向100g水中不断加入固体甲或改变温度,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③。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曲线可用如图中的b表示 B.①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1:5 C.②中的溶质质量为40g D.①~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③>②>① 12.(1分)为提高能源利用率同时保护环境,工业上将煤洗涤加工后制得可燃性的水煤气,其主要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生成物C的化学式是CO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参加反应的A、B物质的个数比为2:3 D.生成物C、D的质量比为14:1 二.【生活现象解释】 13.(3分)空气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 (1)空气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其中能供给呼吸的物质是 ,空气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 (2)稀有气体常用作保护气,其原因是 。 14.(3分)金属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1)补齐下列金属制品与其性质的连线。 (2)铜是人类认识并应用最早的金属之一。“湿法炼铜”是利用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制取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工业上用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和一氧化碳炼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15.小明用面粉、鸡蛋、牛奶、白糖、橄榄油等原料制作蛋糕。 (1)上述原料中,富含糖类的是 。 (2)蛋糕散发出阵阵香味,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 三.【科普阅读理解】 16.(4分)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化石能源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能源,但其储量有限,不可再生。《2050年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中提出,全球能源结构正在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 由图1可见,太阳能、风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日益增多。太阳能的利用是热门研究方向之一。例如,通过光催化可将H2O、CO2转化为H2、CO、CH4、CH3OH(甲醇)等太阳能燃料,示意图如图2所示。 随着科技的进步,能源将得到更充分的利用。例如,利用照明灯、人体散发的热量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废热发电。我国研发的“柔性、可裁剪碲化铋(Bi2Te3)/纤维素复合热点薄膜电池”,能充分贴合人体体表如图3,实现利用体表散热为蓝牙耳机、手表、智能手环等可穿戴电子设备供电。 在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化学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化石能源应用广泛不可再生,其中化石能源指的是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化学式)。 (2)现如今天然气的使用越发广泛,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 B.科技进步会促进能源的利用 C.石油和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 D.生活中的废热可转化为电能 四.【生产实际分析】 17.(4分)超细碳酸钙可用于生产钙片、牙膏等产品。利用碳化法生产超细碳酸钙的主要流程示意如图: (1)石灰石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 。 (2)乳化池中,生石灰与水发生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 (3)过筛的目的是拦截 (填“大于”或“小于”)筛孔直径的颗粒。 (4)碳化塔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五.【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 18.(2分)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 (1)高锰酸钾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木炭遇O2燃烧时,现象为 。 19.(3分)用如图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并进行性质实验。 (1)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甲中CO2验满的方法为 。 (3)乙中a、c为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b、d为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能说明CO2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 。 20.(4分)用如图装置(夹持仪器略去)研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实验过程:①通入 N2,将W管右侧部分放入热水中,a、b处白磷均不燃烧;②通入空气,a处白磷不燃烧,b处白磷燃烧。 资料:白磷的着火点为40℃,P2O5能与H2O反应 (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2)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现象是 。 (3)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 A.湿棉花可以吸收白烟 B.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 C.②中,a处白磷不燃烧的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21.(4分)进行如图微型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 (1)烧杯B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2)能证明C中发生反应的现象是 。 (3)有一只烧杯中的物质不与稀盐酸反应,原因是 。 六.【科学探究】 22.(6分)在探究金属与酸的反应时,发现铜片与20%的硫酸溶液不反应。有同学提出疑问“在一定条件下铜与硫酸能否发生反应”,并进行了系列实验。 【查阅资料】SO2能让红色的品红溶液褪色,能被NaOH溶液吸收。 【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 实验1:初步实验(所用溶液均为硫酸溶液) 实验序号 1﹣1 1﹣2 1﹣3 1﹣4 1﹣5 装置 主要现象 铜片a附近溶液逐渐变蓝,铜片b附近产生无色气泡。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铜片溶解,溶液变蓝,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 经检验实验1﹣1中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实验2:在实验1﹣5的基础上深入探究,装置如图。 【解释与结论】 (1)实验1﹣1中,能证明铜发生反应的现象是 。 (2)实验1中,欲得出“升高温度可使铜与硫酸反应”需对比的实验是 (填实验序号)。 (3)实验1﹣5和实验2中,推测放出的气体含SO2,从元素守恒的角度说明理由: 。 (4)实验2中,能证明有SO2生成的实验现象是 。 (5)补全实验1﹣5和实验2中铜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2H2SO4(浓)═CuSO4+SO2↑+ 。 【反思与评价】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对比实验1﹣2和1﹣5,可得出“增大浓度可使铜与硫酸反应” B.通电可促进一些化学反应的发生 C.铜与硫酸只能发生一种化学反应 2020年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东洲国际学校中考化学模拟试卷(5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9小题,满分9分) 1.(1分)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O2 B.H2O C.KMnO4 D.NaCl 【分析】本题考查氧化物的识别,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可知氧化物只有两种元素,且必须有氧元素。 【解答】解:A中只有一种元素,属于单质,故A错误。 B中有两种元素,其一为氧元素,属于氧化物,故B正确。 C中有三种元素,也含氧元素,但不属于氧化物,属于盐,故C错误。 D中有两种元素,不含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D错误。 故选:B。 2.(1分)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稀盐酸用于除锈 B.干冰用作制冷剂 C.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D.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等。 【解答】解:A、稀盐酸用于除锈是利用盐酸的酸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B、干冰用作制冷剂是利用干冰吸热升华,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 C、氧气用于医疗急救是利用氧气的氧化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D、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是利用小苏打的碱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B。 3.(1分)下列金属制品中,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 ) A.金戒指 B.铝蒸锅 C.铁锤 D.铜导线 【分析】根据金属材料的性质和用途分析回答。 【解答】解:铝蒸锅是利用了金属的导热性, 故选:B。 4.(1分)下列物质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颜色发生改变的是( ) A.HCl B.CO2 C.Ca(OH)2 D.NaCl 【分析】根据紫色的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成红色,遇碱性溶液变成蓝色分析。 【解答】解:A、HCl的水溶液为盐酸,显酸性,使紫色石蕊溶液红色,故错误; B、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显酸性,使紫色石蕊溶液红色,故错误; C、Ca(OH)2的水溶液显碱性,使紫色石蕊溶液蓝色,故错误; D、NaCl的水溶液显中性,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色,故正确; 故选:D。 5.(1分)下列符号中,表示两个氧分子的是( ) A.2O B.O2 C.O2﹣ D.2O2 【分析】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2O可表示2个氧原子,故选项错误。 B、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O2可表示1个氧分子,故选项错误。 C、2O2﹣可表示2个氧离子,故选项错误。 D、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O2可表示2个氧分子,故选项正确。 故选:D。 6.(1分)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倾倒液体 B.称量固体 C.点燃酒精灯 D.检查气密性 【分析】A、根据倾倒液体的注意事项考虑; B、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考虑; C、根据点燃酒精灯的方法考虑; D、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考虑。 【解答】解:A、倾倒液体的注意事项: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向着手心,试管要倾斜,试管口与试剂瓶口紧挨着,故A操作正确; B、天平的使用方法:要左物右码,故B操作错误; C、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故C操作正确; D、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连接装置,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良好,故D操作正确。 故选:B。 7.(1分)下列数据是一些食物的近似pH,其中呈碱性的是( ) pH 3.5~4.5 2.9~3.3 6.3~6.6 7.6~8.0 食物 A.葡萄汁 B.苹果汁 C.牛奶 D.鸡蛋清 A.A B.B C.C D.D 【分析】根据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葡萄汁的pH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B、苹果汁的pH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C、牛奶的pH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D、鸡蛋清的pH大于7,显弱碱性。故选项正确。 故选:D。 8.(1分)电解水实验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H2OH2↑+O2↑ B.试管2中得到氢气 C.试管1收集的气体质量大于试管2收集的气体 D.该实验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分析】根据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发生的反应、结论等分析有关的说法。 【解答】解:A、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H2↑+O2↑,故A说法不正确; B、由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试管2中得到氧气,故B说法不正确; C、由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试管1收集的气体是氢气,试管2收集的气体是氧气,试管1收集的气体质量小于试管2收集的气体,故C说法不正确; D、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9.(1分)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下列现象或结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能够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其中一个因素是氮气难溶于水 B.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C.实验过程中集气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至刻度线1处 D.该实验可将红磷替换成木炭 【分析】A、该实验能证明氮气难溶于水; B、红磷燃烧的现象:发出黄光,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 C、实验过程中集气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至刻度线1处正确; D、木炭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 【解答】解:A、该实验能够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其中一个因素是氮气难溶于水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实验过程中集气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至刻度线1处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该实验可将红磷替换成木炭错误,因为木炭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故选:D. 选择题(10-11共2分,12题1分) 10.依据如图在20℃进行的实验以及所对应的溶解度曲线图回答10~11题。 实验:20℃时,向100g水中不断加入固体甲或改变温度,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③。 ①~③所得溶液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 A.② B.③ C.②③ D.①②③ 【分析】20℃时,a的溶解度为30g,40℃时,a的溶解度为40g,b的溶解度为35g,结合图示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升温至40℃,40g甲全部溶解,40℃时,a的溶解度为40g,b的溶解度为35g,则说明烧杯中的溶质是a。 20℃时,a的溶解度为30g,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0ga;①中溶解的甲的质量为20g,则①是不饱和溶液;继续加入20g甲,甲有剩余,则②是饱和溶液;升温至40 ℃,40℃a的溶解度为40g,③中溶质的质量恰好为40g,则为饱和溶液。 故②③所得溶液属于饱和溶液。 故选:C。 11.依据如图在20℃进行的实验以及所对应的溶解度曲线图回答10~11题。 实验:20℃时,向100g水中不断加入固体甲或改变温度,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③。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曲线可用如图中的b表示 B.①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1:5 C.②中的溶质质量为40g D.①~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③>②>① 【分析】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某一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比较;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的溶解度变化情况;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可以判断配制的溶液质量;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 ×100%。 【解答】解:A、由图中信息可知,40℃时100g水中能完全溶解40g甲,因此甲的溶解度曲线可用如图中的a表示,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①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20g:(100g+20g)=1:6,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②中的溶质质量小于40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①~③中,溶剂质量不变,溶质质量依次增大,因此溶质质量分数依次增大,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③>②>①,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2.(1分)为提高能源利用率同时保护环境,工业上将煤洗涤加工后制得可燃性的水煤气,其主要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生成物C的化学式是CO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参加反应的A、B物质的个数比为2:3 D.生成物C、D的质量比为14:1 【分析】根据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得到水煤气(CO和H2)的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根据方程式的意义、物质的组成和变化分析回答有关的问题。 【解答】解:由图示可知,该反应是碳和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了一氧化碳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C+H2OCO+H2。 A.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每个C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所以物质C的化学式为CO,选项说法正确;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选项说法正确; C.物质是个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A(C)、B(H2O)物质的粒子个数比为1:1,选项说法错误;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物C(CO)、D(H2)的质量比为:28:2=14:1.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二.【生活现象解释】 13.(3分)空气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 (1)空气属于 混合物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其中能供给呼吸的物质是 氧气 ,空气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 (2)稀有气体常用作保护气,其原因是 化学性质不活泼 。 【分析】(1)空气属于混合物,其中能供给呼吸的物质是氧气,空气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 (2)稀有气体常用作保护气,其原因是化学性质不活泼。 【解答】解:(1)空气中有氧气、氮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其中能供给呼吸的物质是氧气,空气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故答案为:混合物;氧气; (2)稀有气体常用作保护气,其原因是化学性质不活泼;故答案为:化学性质不活泼。 14.(3分)金属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1)补齐下列金属制品与其性质的连线。 (2)铜是人类认识并应用最早的金属之一。“湿法炼铜”是利用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制取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Fe+CuSO4═FeSO4+Cu 。 (3)工业上用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和一氧化碳炼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CO+Fe2O33CO2+2Fe 。 【分析】(1)根据金属的性质进行解答; (2)根据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进行解答; (3)根据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进行解答。 【解答】解:(1)铜导线是利用金属铜的导电性,铁锅是利用铁的导热性;故填:; (2)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CuSO4═FeSO4+Cu;故填:Fe+CuSO4═FeSO4+Cu; (3)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CO+Fe2O33CO2+2Fe.故填:3CO+Fe2O33CO2+2Fe。 15.小明用面粉、鸡蛋、牛奶、白糖、橄榄油等原料制作蛋糕。 (1)上述原料中,富含糖类的是 面粉、白糖 。 (2)蛋糕散发出阵阵香味,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 【分析】(1)根据食品中富含的营养素来分析; (2)根据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解答。 【解答】解: (1)鸡蛋、牛奶中富含蛋白质;橄榄油中富含油脂;面粉、白糖中富含糖类,故填:面粉、白糖; (2)蛋糕散发阵阵香味,是因为香味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蛋糕香味。故答案为: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答案: (1)面粉、白糖; (2)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三.【科普阅读理解】 16.(4分)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化石能源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能源,但其储量有限,不可再生。《2050年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中提出,全球能源结构正在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 由图1可见,太阳能、风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日益增多。太阳能的利用是热门研究方向之一。例如,通过光催化可将H2O、CO2转化为H2、CO、CH4、CH3OH(甲醇)等太阳能燃料,示意图如图2所示。 随着科技的进步,能源将得到更充分的利用。例如,利用照明灯、人体散发的热量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废热发电。我国研发的“柔性、可裁剪碲化铋(Bi2Te3)/纤维素复合热点薄膜电池”,能充分贴合人体体表如图3,实现利用体表散热为蓝牙耳机、手表、智能手环等可穿戴电子设备供电。 在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化学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化石能源应用广泛不可再生,其中化石能源指的是 煤、石油和天然气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CH4 (化学式)。 (2)现如今天然气的使用越发广泛,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CH4+2O2CO2+2H2O 。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D (填序号)。 A.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 B.科技进步会促进能源的利用 C.石油和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 D.生活中的废热可转化为电能 【分析】(1)根据化石能源的种类以及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来分析; (2)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3)根据能源的种类以及题干信息来分析。 【解答】解:(1)化石能源应用广泛不可再生,其中化石能源指的是煤、石油和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学式为CH4;故填:煤、石油和天然气;CH4;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在点燃的条件下,甲烷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故填:CH4+2O2CO2+2H2O; (3)A.由题干信息可知,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选项说法正确; B.由题干信息可知,科技进步会促进能源的利用,选项说法正确; C.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而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能源,选项说法错误; D.生活中的废热可转化为电能,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BD。 四.【生产实际分析】 17.(4分)超细碳酸钙可用于生产钙片、牙膏等产品。利用碳化法生产超细碳酸钙的主要流程示意如图: (1)石灰石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 CaCO3 。 (2)乳化池中,生石灰与水发生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CaO+H2O=Ca(OH)2 。 (3)过筛的目的是拦截 大于 (填“大于”或“小于”)筛孔直径的颗粒。 (4)碳化塔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CO2=CaCO3↓+H2O 。 【分析】根据给出的转化关系对应的过程分析每个对应的问题,或者直接分析每个问题,从给出的信息中找对应的信息。 (1)石灰石的主要成分为CaCO3; (2)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3)过筛即过滤,根据过滤原理可知,过筛可拦截大于筛孔直径的颗粒; (4)根据乳化池中的反应可知,生浆池中的成分为Ca(OH)2,则碳化塔中参与反应的物质为CO2和Ca(OH)2,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解答】解:(1)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的化学式为CaCO3。 故填:CaCO3。 (2)乳化池中,生石灰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其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故填:CaO+H2O=Ca(OH)2。 (3)过筛的目的是拦截大于筛孔直径的颗粒。 故填:大于。 (4)碳化塔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故填:Ca(OH)2+CO2=CaCO3↓+H2O。 五.【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 18.(2分)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 (1)高锰酸钾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K2MnO4+MnO2+O2↑ 。 (2)木炭遇O2燃烧时,现象为 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 。 【分析】(1)根据高锰酸钾加热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解答; (2)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解答。 【解答】解: (1)高锰酸钾加热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反应的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 (2)木炭遇O2燃烧时,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 答案: (1)2KMnO4K2MnO4+MnO2+O2↑; (2)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 19.(3分)用如图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并进行性质实验。 (1)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 (2)甲中CO2验满的方法为 将燃着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 (3)乙中a、c为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b、d为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能说明CO2 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 c比a先变红,b、d不变红 。 【分析】(1)锥形瓶中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二氧化碳气体的验满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结合变红色的顺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锥形瓶中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2)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时,将燃着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3)乙中a、c为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b、d为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说明CO2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c比a先变红,b、d不变红。 故答案为: (1)CaCO3+2HCl═CaCl2+H2O+CO2↑ (2)将燃着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3)c比a先变红,b、d不变红。 20.(4分)用如图装置(夹持仪器略去)研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实验过程:①通入 N2,将W管右侧部分放入热水中,a、b处白磷均不燃烧;②通入空气,a处白磷不燃烧,b处白磷燃烧。 资料:白磷的着火点为40℃,P2O5能与H2O反应 (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4P+5O22P2O5 。 (2)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现象是 通入N2,将W管右侧部分放入热水中,b处白磷不燃烧;通入空气,b处白磷燃烧 。 (3)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BC (填序号)。 A.湿棉花可以吸收白烟 B.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 C.②中,a处白磷不燃烧的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分析】 由题目的信息可知,(1)白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配平即可; (2)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现象是:通入N2,将W管右侧部分放入热水中,b处白磷不燃烧;通入空气,b处白磷燃烧; (3)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湿棉花可以吸收白烟;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②中,a处白磷不燃烧的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解答】解:(1)白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配平即可;故答案为:4P+5O22P2O5; (2)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现象是:通入N2,将W管右侧部分放入热水中,b处白磷不燃烧;通入空气,b处白磷燃烧;故答案为:通入N2,将W管右侧部分放入热水中,b处白磷不燃烧;通入空气,b处白磷燃烧; (3)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湿棉花可以吸收白烟;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②中,a处白磷不燃烧的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故答案为:ABC; 21.(4分)进行如图微型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 (1)烧杯B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Mg+2HCl═MgCl2+H2↑ 。 (2)能证明C中发生反应的现象是 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 (3)有一只烧杯中的物质不与稀盐酸反应,原因是 铜不能和稀盐酸反应,是因为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排在氢的后面 。 【分析】(1)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 (2)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硫化钙和水。 (3)铜不能和稀盐酸反应。 【解答】解:(1)烧杯B中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Mg+2HCl═MgCl2+H2↑。 故填:Mg+2HCl═MgCl2+H2↑。 (2)能证明C中发生反应的现象是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是因为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当红色消失后,说明氢氧化钙完全反应。 故填: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3)A烧杯中的铜不与稀盐酸反应,原因是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排在氢的后面。 故填:铜不能和稀盐酸反应,是因为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排在氢的后面。 六.【科学探究】 22.(6分)在探究金属与酸的反应时,发现铜片与20%的硫酸溶液不反应。有同学提出疑问“在一定条件下铜与硫酸能否发生反应”,并进行了系列实验。 【查阅资料】SO2能让红色的品红溶液褪色,能被NaOH溶液吸收。 【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 实验1:初步实验(所用溶液均为硫酸溶液) 实验序号 1﹣1 1﹣2 1﹣3 1﹣4 1﹣5 装置 主要现象 铜片a附近溶液逐渐变蓝,铜片b附近产生无色气泡。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铜片溶解,溶液变蓝,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 经检验实验1﹣1中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实验2:在实验1﹣5的基础上深入探究,装置如图。 【解释与结论】 (1)实验1﹣1中,能证明铜发生反应的现象是 铜片a附近溶液逐渐变蓝 。 (2)实验1中,欲得出“升高温度可使铜与硫酸反应”需对比的实验是 1﹣3和1﹣5 (填实验序号)。 (3)实验1﹣5和实验2中,推测放出的气体含SO2,从元素守恒的角度说明理由: 反应物中含有铜、氢、硫和氧元素,所以反应后产物只能由这四种元素组成,而具有刺激性气味以及使品红褪色的气体只能是二氧化硫,其他元素为硫和氧元素,符合元素质量守恒 。 (4)实验2中,能证明有SO2生成的实验现象是 品红溶液褪色 。 (5)补全实验1﹣5和实验2中铜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2H2SO4(浓)═CuSO4+SO2↑+ 2H2O 。 【反思与评价】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 。 A.对比实验1﹣2和1﹣5,可得出“增大浓度可使铜与硫酸反应” B.通电可促进一些化学反应的发生 C.铜与硫酸只能发生一种化学反应 【分析】(1)根据硫酸铜溶液颜色回答此题; (2)根据对比实验中变量为温度回答此题; (3)根据二氧化硫的组成元素回答此题; (4)根据题目回答实验现象; (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补全方程式; (6)根据选项内容结合实验现象回答此题。 【解答】解:(1)硫酸铜溶液为蓝色,而硫酸本身无色,只有铜片参与了反应,才能生成硫酸铜,所以根据溶液变为蓝色,判断反应发生; 故答案为:铜片a附近溶液逐渐变蓝。 (2)考查温度是影响反应的因素,则其他实验条件一致,因此实验1﹣3和1﹣5只改变了温度; 故答案为:1﹣3和1﹣5。 (3)二氧化硫由硫和氧元素组成,其具有刺激性气味,可使品红溶液褪色,而反应物中含有含有铜、氢、硫和氧元素,因此生成物可以生成二氧化硫,满足元素守恒; 故答案为:反应物中含有铜、氢、硫和氧元素,所以反应后产物只能由这四种元素组成,而具有刺激性气味以及使品红褪色的气体只能是二氧化硫,其他元素为硫和氧元素,符合元素质量守恒。 (4)根据题目信息,二氧化硫可使品红溶液褪色,所以将二氧化硫通入后,观察到品红溶液褪色; 故答案为:品红溶液褪色。 (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元素应该还应有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提出公因数2后可以组成2分子的水; 故答案为:2H2O。 (6)A、1﹣2和1﹣5中变量为两个,一个是浓度,一个是温度,不能得出实验结论,选项A不正确; B、根据1﹣1的实验可以看出,通电铜可与硫酸反应,因此得出通电可以使某些反应发生,选项B正确; C、1﹣1生成气体为氢气,1﹣5生成气体为二氧化硫,因此反应不同,选项C不正确; 故答案为:AC。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