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单元真题训练(附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单元真题训练(附解析)

真题训练(第一单元)‎ ‎【2019·山东潍坊】‎ 同学们给老师制作了一张教师节贺卡并题赠首小诗,请你补写小诗的后两句。(2分)‎ 人们常说   ‎ ‎ 老师是蜡烛         ‎ ‎ 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 我却希望 ‎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1:老师是太阳,光辉自己照亮大地。‎ 示例2:老师是彩虹,亮丽自己绚烂天空。示例3:老师是花朵,绽放自己,装扮世界。(喻体喻义恰当1分,句式得当1分)‎ ‎【解析】考查语言表达与应用。解答时,首先分析结构找到点。每个仿写题给出的例子都有一定的格式,确定句式仿格调;然后要研究例句仿修辞,看例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③看清要求定主题。仿写句子在内容上要与例句相一致。本题叙写的对象是“老师”,运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采用的句式是“老师是XX,……自己,……”。答案是多元的。‎ ‎【2019·衢州】‎ ‎(一)鸟 笼 ‎ 非马 ‎ 打开 ‎ 鸟笼的 ‎ 门 ‎ 让鸟飞 ‎ 走 ‎ 把自由 ‎ 还给 ‎ 鸟 ‎ 笼               ‎ 58‎ 凝视诗歌的形式,仿照示例,从加点的诗句中选择一处,品味诗歌分行的意味。(3分)‎ 示例:分行让“门”字凸显出来,吸引读者凝视这个字,让读者产生种种联想,丰富了诗歌的意蕴。这道“门”仿佛一副枷锁,而“门”字中间的空白又像是广阔的天空,鸟儿在笼子里一定久久地注视过它,眼中满是向往与绝望。 ‎ ‎【答案】示例1:诗歌的分行和跨行,让“走”字独立成段。凝视这个字,“走”字四周皆空,与笼子里的狭小形成对比,让人想象鸟儿挣脱牢笼,飞向天空的样子,也许翅膀有些僵硬,也许飞行的姿态不够完美,但投向自由的心情如此急切。“走”字四周的宽广空间也让联想的时间延长一一人一直注视着鸟儿飞走的过程,在久久的凝望中体验鸟儿重获自由的欣喜。 ‎ 示例2:诗歌的分行,让“鸟”字独立成段在对前一句“把自由/还给”的期待中,“鸟”字凌空而出,无羁无绊。凝视这个字,让人产生联想:得到自由的鸟儿会怎样?是呼吸自由的空气,张望四周,还是梳理羽毛,准备振翅飞向自己的天空?读者内心的欣喜与鸟儿一般,不禁也想到,自己是否也该挣脱羁绊脱笼而去。 ‎ 示例3:诗歌的分行,让“笼”字独立成段。在前一句鸟得到自由之后,带领读者把目光从远飞的鸟身上收回,落在“笼”字上,凝视这个字。鸟去笼空,孤孤单单,仿佛满是失落,但转念想,把自由还给鸟儿的同时,笼子不也获得了解脱吗?不知鸟儿是否回望过笼子,但当“鸟”与“笼”打破了囚禁与被囚禁的关系,“自由”在彼此间传递。诗歌给人以哲理思考,让人生出许多感慨。‎ ‎【2019·山西】‎ ‎【活动三:歌以咏志——青春有诗,还有远方】 ‎ 山高路远 ‎ 呼喊是爆发的沉默 ‎ 沉默是无声的召唤 ‎ 不论激越 还是宁静 ‎ 我祈求 只要不是平淡 ‎ 如果远方呼喊我 我就走向远方 ‎ ‎ 如果大山召唤我 我就走向大山 ‎ ‎ 双脚磨破 干脆再让夕阳涂抹小路 ‎ 双手划烂 索性就让荆棘变成杜鹃 ‎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 58‎ 三班同学朗语了诗人汪国真的代表作《山高路远》。这首诗告诉我们:面对人生的山高路远,要有 __________ 的精神。(2分)‎ ‎【答案】 不畏艰险、豪迈乐观、坚定执着、顽强的精神。(答出一个即可) ‎ ‎【解析】从“双脚磨破,干脆再让夕阳涂抹小路”“双手划烂,索性就让荆棘变成杜鹃”可以看出不畏艰险、豪迈乐观、坚定执着、顽强的精神。‎ ‎【2018·安徽】‎ 小明在朗诵叶赛宁的《夜》时,遇到些困难,请你帮助解决。 ‎ 河水情悄流入梦乡, ‎ ‎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 夜莺的歌声沉报了, ‎ 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 ‎1.请用“/”给下面的诗句标出两处停顿。 ‎ 幽   暗   的   松   林   失   去   喧   响 ‎ ‎2.朗诵这诗节应采用的语调是(    ) ‎ A.舒缓        B.欢快        C.激昂        D.深沉 ‎【答案】1.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2.A ‎【解析】1题划分停顿时注意表达思想的完整性,根据主谓之间和动宾之间要停顿来划分。整个句子为一个大的主谓宾式的句子,在主语即“松林”后停顿,在谓语动词即“失去”后停顿。2题应根据诗歌表达的意境来确定诗歌的语调。这首小诗着力展示夜的静谧、美丽,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安适、宁静的心境,故朗读时应该采用舒缓的语调。 ‎ ‎【2017·陕西】‎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2分)‎ 它以难遮掩的光芒 ‎ 使生命呼吸 ‎ ‎ 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 ‎ ‎ 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 ‎ 当它来时,我听见 58‎ ‎ 冬蛰的虫蛹转动于地下 ‎ ‎ 群众在旷场上高声说话 ‎ 城市从远方 ‎ ‎ 用电力与钢铁召唤它 ‎ 诗中的“它”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本诗蕴涵着诗人艾青对的向往和追求。  ‎ ‎【答案】太阳    光明(或:未来) ‎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分析归纳能力。解答此题,首先我们要熟悉作品的作者及重要的意象、诗歌内容等。此题涉及艾青的作品《太阳》、,考查到作品中的意象及其所表达的主题。解答时,要联系艾青的《太阳》这首诗,诗人以拟人的手法,赋予太阳人的语言与思想,展示了太阳渴望走进小屋,打开人们关闭的心灵,让人们享受亮光、温暖、花束、香气和露水,召唤人们敞开心扉迎接光明,促使人们树立起积极乐观的信念。所以这里的两个空就很容易填上“太阳”和“光明”。‎ ‎【2017·黑龙江绥化】‎ 赏析《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 看红装素裹,‎ ‎ 分外妖娆。 ‎ ‎ 江山如此多娇,‎ ‎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58‎ ‎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①这首词气势恢宏,意境壮美。上阙写的是_____________,下阙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再现了一代伟人的豪迈气概。‎ ‎②“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进行赏析。‎ ‎【答案】①北国雪景    评说历史(英雄) ‎ ‎   ②运用比喻的手法,将群山比作舞动的银蛇,高原比作奔跑的蜡象;同时,“舞、驰”两字又化静为动,诗所描绘的景物生机勃勃,生动活跃。‎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 第①题需要学生根据《沁园春·雪》的内容来概括上下阕的内容,要做到言简意赅。《沁园春·雪》分上下阕。上阕因雪起兴,借雪景抒写情怀。起笔不凡,“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不先写“雪”字,而首推“北国风光”,不仅突出了诗人对北方雪景的感受印象,而且造境独到优雅,可以冠结全篇。下阕首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可谓承上启下,将全词连接得天衣无缝。“江山”这一双关语词,与上片中的“长城”“大河”相融合,具有画龙点睛之意,“江山如此多娇”,可以理解为这首词的基本构架。作为政治家的词人,对“北国风光”的抒怀,最终还是“评说历史”,对江山社稷的关怀。 ‎ 第②题则从表现手法的角度来赏析句子。表现手法含义较广,根据句子的内容和特点,不妨选择以下角度。“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从修辞手法的角度来赏析,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将雪后的群山和高原比喻为舞动的银蛇和奔驰的蜡像;从写法的角度,那自然是“以动写静”,写出了群山和高原一派生机勃勃的竞争的活力,表现了作者奋发向上的气概和雄心勃勃的精神风貌。‎ 58‎ 单元真题训练(第二单元)‎ ‎【2020·北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习题。(共7分)‎ ‎  ①庚子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突发。这是一场全人类与病毒的战争,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取得抗疫阶段性成果。这一成果的取得离不开中国制度的优势和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实力,也与中国人民敢于担当的精神和服从大局的意识息息相关。‎ ‎  ②敢于担当的精神,在疫情期间得到了充分体现。担当意味着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也意味着在关键时刻能将国家、集体的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疫情期间,有一张广为流传的照片戳中了人们的泪点:钟南山院士靠在车座上闭目小憩,脸上是难以掩饰的疲惫。这是因为钟老匆忙奔赴疫区,没有时间好好休息。一位84 岁的老人,不亲赴抗疫一线本无可厚非,但他首先想到的是为抗疫尽自己的力量,不顾劳累与安危,毅然决然奔赴疫区。从年事已高的院士专家,到90 后、00 后的年轻医护人员,他们面对疫情义无反顾,坚定前行,承受难以想象的身体和心理压力,做出了巨大牺牲。他们勇敢承担起社会责任,以对人民的赤诚和对生命的敬佑,争分夺秒,连续作战,挽救了一个又一个垂危生命,为病毒肆虐的漫漫黑夜带来了光明,守护了国家和民族生生不息的希望。‎ ‎  ③抗疫英雄敢于担当,奋战在前线,广大民众也自觉服从大局,为抗疫取得阶段性成果做出了贡献。疫情突发正值春节假期,国家一声令下,全民响应,人们取消了春节期间的走亲访友和各种聚会,克服困难就地隔离。武汉人民、湖北人民顾全大局,顽强不屈,为阻击病毒做出巨大贡献。他们面对离汉离鄂通道关闭后交通停滞、城市“停摆”,克服了近距离接触病毒、物资紧张以及长时间隔离带来的困难,服从大局,咬紧牙关,团结坚守。在这场伟大的抗疫战争中,英雄的武汉人民、湖北人民将载入史册,为人们所铭记。‎ ‎  ④医务工作者等抗疫一线的广大勇士逆行出征,不惧牺牲,用血肉之躯构筑起阻击病毒的钢铁长城;他们是栋梁,体现了敢于担当的精神。广大民众在疫情期间以国家利益为重,响应国家号召,约束自我,居家隔离:他们是基石,体现了服从大局的意识。没有栋梁,大厦将倾;没有基石,栋梁也将失去支撑。由此可见,___________。国家兴亡,匹夫有责。14 亿中国人民都是抗击疫情的伟大战士。‎ ‎1.根据你对全文论述内容的理解,结合上下文,在第④段横线处补写一句话。(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示例:敢于担当的精神和服从大局的意识是能够战胜疫情的必要条件。‎ ‎【答案】 示例:敢于担当的精神和服从大局的意识是能够战胜疫情的必要条件。‎ ‎【解析】本题考查补写语句的能力。本文开篇提出论点:敢于担当的精神和服从大局的意识是能够战胜疫情的必要条件。第②段用钟老的事例证明了敢于担当的精神。第③段用全国人民、湖北人民、武汉人民的事例证实了服从大局的意识。最后一段进行总结,并且最后一段第一句总结了敢于担当的精神,第二句总结了服从大局的意识,因此横线处应该整合二者进行总结。 ‎ ‎2.阅读全文,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  【甲】首段提出中心论点:在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努力下,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阶段性成果。‎ ‎  【乙】第②段列举钟南山院士和年轻的医护人员勇赴疫区的事例,意在证明有担当精神的人不分年龄大小。‎ ‎【丙】第③段由之前的论证过渡到论述广大民众服从大局的意识,并用全国人民、武汉人民、湖北人民的事例来论证。‎ ‎【答案】【丙】‎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 ‎【甲】有误,中心论点应是:敢于担当的精神和服从大局的意识是能够战胜疫情的必要条件;‎ ‎【乙】有误,第②段意在说明中国人民有敢于担当的精神,没有强调是否与年龄有关。‎ 58‎ ‎3.下面是有关抗疫的材料。请你结合上面的文字,简要说明材料体现了中国人民怎样的精神。(3分)‎ ‎  材料:‎ ‎  所有好的做法如果想要奏效,必须要有公众的集体意愿。正因如此,中国有能力通过传统公共卫生干预①方法应对一种新型的未知病毒。‎ ‎   ——布鲁斯·艾尔沃德(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 ‎  注:①[传统公共卫生干预]用提倡戴口罩、限制大众集会等手段来保障人民大众健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材料说明了中国人民通过传统公共卫生干预抗击疫情,这种方法的前提是公众的集体意识,及服从大局的精神。从文章中同样能够看出,这种“国家一声令下,全民立刻响应”的精神为抗击疫情取得阶段性成果做出了贡献。 ‎ ‎【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材料中提到的“传统公共卫生干预”需要的是全国人民的配合,体现了中国人的公众的集体意识,及服从大局的精神。并且点明了“所有好的做法如果想要奏效,必须要有公众的集体意愿”,结合文章论点中敢于担当的精神和服从大局的意识,更加符合服从大局的意识。‎ ‎【2020·河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习题。(共8分)‎ 真情实感 ‎①作为狭义散文的“美文”,是一种侧重于抒发主观体验和内心情感的文学样式,因此在它的全部篇章中间,应该是洋溢和充满着丰盈的情感。‎ ‎ ②古今中外多少优秀的篇章,都充分地流露和倾泻着自己的情感,有的像炽热耀眼的阳光,有的像奔腾呼啸的大海,有的像壮怀激烈的咏叹,有的像伤痛欲绝的悲歌,有的却又像欢天喜地的赞颂;当然也有与此很不相同的情形,那就是异常含蓄与蕴藉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表面看来似乎并不强劲和猛烈,但是在欲说还休的抑扬顿挫之中,可以让读者更深切地感受到这股感情潜流的曲折回旋,因而会产生更多的回味,值得更充分的咀嚼。‎ ‎③根本的问题自然还不在于表达情感的方式,而在于感情本身的是否真实和诚恳。如果是矫揉造作或虚情假意的话,无论是表演得多么热烈,或者是装饰得多么含蓄,往往都无法打动读者的心灵,至多是只能暂时感动一些天真和幼稚的读者。他们一旦成熟起来,就会讥笑和懊悔自己,怎么会被这种矫揉造作或虚情假意所打动呢?一个真正对人类社会和广大读者负责的散文家,绝对不应该去抒发自己都未曾真正感动过的情绪。只有将真正使自己感动得无法抑止的情绪,很自然和诚实地表达出来,才有可能充分地去感动读者。‎ ‎④产生取之不竭的真情实感的深邃源泉,是在于时刻都不能忘怀现世人生,老老实实地诉说,切忌说谎和诓骗,如果有了这样坚实的立足点,就是翱翔于九天,神游于幻境,或进行巧妙的艺术虚构,也都会抒发出真情实感来的。“美文”艺术的核心确实是在于真情实感,散文家如果能够充分把握自己这股真情实感的激流,不住地汩汩倾泻,肯定就会出现富有艺术光泽的绝唱。正因为具有这样的特征,它对于艺术技巧的需求,较之小说、话剧与诗歌来就要少得多了,所以任何一个为中华民族未来命运而搏斗,真心实意地挚爱着自己祖国的人,只要他能够驾驭着流畅和美丽的文字,就都有可能写出上乘的散文佳作来。‎ ‎⑤罗丹在《遗嘱》中这样说:“真正的艺术是忽视艺术的。”他所追求的艺术理想,对于“美文”来说实在是太合适了。这样说来能不能认为它似乎是一种很容易掌握的文学样式了?从表层的意义看来好像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然而从深层的含义上来说,由于它可以凭借的技巧相对说来要少得多,因此在这样的情况底下,如果不敢坦率和深切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就会显得空空如也,一无所有。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认为“散文易学而难工”,确实是深切理解散文这种文学样式的真知灼见。‎ ‎ (选文有删改)‎ ‎1.选文是围绕什么话题来进行论述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美文中的真情实感 ‎【解析】本题考查论点的概括。论点的位置一般在文章的题目、开头段、结尾段、中间,如果原文中没有明显的语句,则应根据对文章的理解,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用自己的话概括。结合第④段“‘美文’艺术的核心确实是在于真情实感”和本文题目“真情实感”分析,选文论述的话题就是“美文中的真情实感”。 2.作者认为产生取之不竭的真情实感的源泉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时刻都不能忘怀现世人生,老老实实地诉说,切忌说谎和欺骗。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题干内容能否在原文中找到依据。根据第④段“产生取之不竭的真情实感的深邃源泉,是在于时刻都不能忘怀现世人生,老老实实地诉说,切忌说谎和诓骗”可知,作者认为产生取之不竭的真情实感的源泉就是“时刻都不能忘怀现世人生,老老实实地诉说,切忌说谎和诓骗”这句话。‎ ‎3.选文第⑤段引用罗丹的话,其表达作用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说明真正的艺术不在艺术技巧。充分有力地证明美文艺术的核心是真情实感,增强了论证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解析】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作用。结合第④段“散文家如果能够充分把握自己这股真情实感的激流,不住地汩汩倾泻,肯定就会出现富有艺术光泽的绝唱,正因为具有这样的特征,它对于艺术技巧的追求,较之小说、话剧与诗歌来说就要少得多了”和第⑤段“他所追求的艺术理想,对于‘美文’来说实在是太合适了,这样说来,能不能认为它似乎是一种很容易掌握的文学样式了?从表层的意义看来好像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然而从深层的含义上来说,由于它可以凭借的技巧相对说来要少得多,因此在这样的情况底下,如果不敢坦率和深切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就会显得空空如也,一无所有”分析,对于散文来说,抒发主观体验和内心情感才是它的精髓和灵魂,也是它真正的艺术所在,说明真正的艺术不在艺术技巧。第⑤段引用罗丹的话“真正的艺术是忽视艺术的”是作为道理论据,为证明第④段的观点“‘美文’艺术的核心确实是在于真情实感”服务的,引用名人名言的道理论据可以增强论证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 ‎【2020·湖南长沙】‎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习题。(共6分)‎ 山不过来,我过去 ‎①我们有很多人常常习惯于要求别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若别人未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心里便堵得慌,忍不住要对别人指手画脚,大有不改变你就誓不罢休之势。‎ ‎②但是, [甲] 改变别人, 谈何容易!而当我们无法改变别人时,我们的指责会越来越多,戾气会越来越重。最后,不仅无济于事,还会让自己深陷负面情绪,变成牢骚满腹、埋天怨地的“怨妇”。‎ ‎③所以,我们能否换一个角度来考虑问题?山不过来,我过去!既然改变别人难以实现,那就尝试反思自我,改变自己。‎ ‎④思维角度一变,便会拨云见日,柳暗花明,心结烟消云散,世界豁然开朗。细思量,你甚至还会欣喜地发现尝试改变自己的诸多好处。‎ ‎⑤尝试改变自己,你就有可能收获更积极的心态。每一步自我的改变,都是最好的修心养性,是积极心态的加油站。你的抑郁情绪因此而改变,心情舒畅,信心满满。消极拖延的毛病因此而消失,你会走在时间的前面。你尝试着改变易怒易烦的习惯,做到“肚中能忍万般事,哈哈一笑天地宽”。‎ ‎⑥尝试改变自己,你就可能收获更好的人际关系。三国时期的吕蒙在孙权的悉心劝导下,尝试着改变自己,‎ 58‎ 才赢得了鲁肃的赏识,与之“结友而别”。新时代成功的人必须具备四种核心竞争能力,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调整自我,适应他人。因为这样你就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带领你的团队披荆斩棘。‎ ‎⑦尝试改变自己,你就可能收获更大的成长。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善于自我反省并改变的曾子,终成一代贤人。个人如此,企业也是一样。阿里巴巴文化“六脉神剑”之一是“唯一不变的是改变”, [乙] 这都体现了不断改变自我才是企业不断发展的真正内驱力。‎ ‎⑧山不过来,我过去!有了这样一种思想,梦想之路就会更宽阔。‎ ‎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第①段从指责别人的习惯引出话题,第②段则提出了改变别人有难度且于己无益的观点。‎ B.⑤-⑦段从心态、人际关系和成长三个方面来谈改变自己的诸多好处,有理有据。‎ C.第⑦段主要运用举例和对比论证,论证了“尝试改变自己就可能收获更大的成长”的观点。‎ D.全文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 主体部分论述了尝试改变自己的好处,逻辑严谨。‎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内容的分析理解。ABD.正确; C.有误,第⑦段“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是道理论据,所以第⑦段主要运用举例和道理论证,论证了“尝试改变自己就可能收获更大的成长”的观点。故选:C。‎ ‎2.从下面四句话中选择两句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两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2 分)①俗话说:“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②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③华为的价值观是“客户第一,员工第二”。正是永远把客户利益放在首位,华为才成为享誉全球的高科技企业。‎ ‎④“好空调,格力造。”格力空调如今能做到国内乃至世界一流水平,就在于一直坚持“产品只有更好,没有最好”的信念。‎ A. 甲①乙③ B.甲①乙④ C.甲②乙③ D.甲②乙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内容的分析理解。分析题干可知,甲处从①②句中选填一句,乙处从③④句中选填一句。 甲处:通过第①段“别人未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心里便堵得慌,忍不住要对别人指手画脚,大有不改变你就誓不罢休之势”和第②段“改变别人,谈何容易”,再加上前面的“但是”可知,甲处所表达的意思是“一个人的性格不会轻易改变”,所以甲处填②句合适。 乙处:第⑦段的观点“尝试改变自己就可能收获更大的成长”,重点是“改变自己”,在③④句两个例子中,华为永远把客户利益放在首位,不会因客户利益主动“改变自己”;格力秉持“好空调,格力造”的理念,追求高品质产品就是主动“改变自己”;所以乙处填④句合适。故选:D。‎ ‎3.第⑧段划横线的句子“山不过来,我过去”的含义是什么? (2分)‎ ‎【答案】如果事情无法改变,我们就改变自己,只有改变自己,才可能收获更积极的心态,才可能收获更好的人际关系,才可能收获更大的成长;山如果不过来,我就自己过去。‎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关键要结合语境去思考,答出其表面义与深层含义。这句话处于文章的末段,还应结合文章的论点去理解。“山不过来,我过去”这句话的表面意义是山如果不过来,我就自己过去。文章的论点是“尝试改变自己”,结合论点分析这句话的深层含义。结合前两段内容,我们在做事情时,总想着改变别人,而这种情况多半不能实现,第③段提出论点,换个角度,“尝试改变自己”。为了论证这个论点,文章从“尝试改变自己,你就有可能收获更积极的心态”“尝试改变自己,你就可能收获更好的人际关系”“尝试改变自己,你就可能收获更大的成长”三个方面具体论证,三个分论点很好地阐释了“山不过来,我过去”的含义。‎ 58‎ ‎【2020·江苏盐城】‎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习题。(共14分)‎ ‎“干净”是最好的气质 王永清 ‎①人最好看的样子,是干净。一直喜欢那些目光清澈的人,干净、自然、纯真。眼睛是心灵之窗,内心干净,才会有眼神的干净。当一个人以孩子般的目光去看这个世界,世界也就变得简单纯净起未。‎ ‎②干净的人善良,无邪念。曾国藩说,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唯恐人知。做坏事的人,内心是不干净的,带着包袱生活,心理负担何其沉重?常见四处逃亡的罪犯被抓后“一身轻松”。心存善念的人内心光明、干净,看到在风中卖菜的大娘,就把她的菜全部买下来,好让她早点回家。给流浪汉两个馒头,让有急事的行人用一下你的手机。或者,把垃圾从绿化带里带到垃圾箱里,给陌生人一个微笑……总之,一直沿着善念走下去,就会觉得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人人都面善,心中油然涌起对万事万物感恩的情愫。‎ ‎③干净的人行为端正,坦坦荡荡。品行端正,做人才有底气,做事才会硬气,才能身正心安梦魂稳,心底无私天地宽。品行端正的人干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仰不愧于天,俯不作于人。身处俗世,却不为俗世所困,依然保持初心如故。无论取得怎样的荣耀,始终谦虚低调,不高人一等,不张牙舞爪,不会变的喧嚣与功利,给人的感觉永远是赏心悦目,如沐春风。‎ ‎④干净,说到底是一种修养,不邋遢、不潦草,无论命运有多么不公,不见一丝怨怼。不管外在环境多么糟糕,始终拾掇好自己的仪容,保持外表的干净和得体。上海永安公司四小姐郭婉莹,年少时美丽而富有,“文革”时期,因是资本家的女儿,沦落到去打扫厕所,但她见人永远要化好妆,换上干干净净的衣服。别人不理解,她却回答说:“因为这才是人活着的样子。”‎ ‎⑤干净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精神,是一种美德。一个地方如果干净的人多了,这个地方的环境会更为清朗、清爽。因为大家行事光明磊落,不算计人,不欺骗人,不出卖人,该办的事一定办,不该办的事一定不办,自然民风淳,风气正,政风清,人心平和。‎ ‎⑥孟德斯鸠说过:美必须干干净净,清清白白,在形象上如此,在内心中更是如此。生活本来单纯,清白做人,干净做事。人有净气,风度自来。‎ ‎(选白(扬子晚报》2020年3月4日,有删改)‎ ‎1.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论述“牙净’是最好的旗帜”?(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干净的人善良、无邪念;②干净的人行为端正、坦坦荡荡;③干净是一种修养,不邋遢,不潦草;④干净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精神,是一种美德。‎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的概括能力。仔细阅读文本,根据文本内容,找出几个分论点即可概括出来。根据第②段内容“干净的人善良,无邪念。曾国藩说,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唯恐人知”得出:干净的人善良,无邪念;根据第③段内容“干净的人行为端正,坦坦荡荡。品行端正,做人才有底气,做事才会硬气,才能身正心安梦魂稳,心底无私天地宽”得出:干净的人行为端正,坦坦荡荡;根据第④段内容“干净,说到底是一种修养,不邋遢、不潦草,无论命运有多么不公,不见一丝怨怼。不管外在环境多么糟糕,始终拾掇好自己的仪容,保持外表的干净和得体”得出:干净,说到底是一种修养,不邋遢、不潦草;根据第⑤段内容“干净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精神,是一种美德。一个地方如果干净的人多了,这个地方的环境会更为清朗、清爽”得出:干净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精神,是一种美德。然后综述即可。‎ ‎2.按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 ‎(1)结合语境,写出第③段中加点词“喧嚣”的意思。(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8‎ ‎(2)联系前文,说说第④段划线句中“人活着的样子”指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喧嚣”是指炫耀自己的成就。②无论命运多么不公,都没有一丝怨怼,无论处境多么艰难,始终保持外表的干净与得体。‎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第①题,仔细阅读文本,根据上文内容分析。结合“无论取得怎样的荣耀,始终谦虚低调,不高人一等,不张牙舞爪”分析,喧嚣是指不谦虚,炫耀自己的成就。第②题,仔细阅读第④段内容,根据文本内容分析即可。结合“无论命运有多么不公,不见一丝怨怼。不管外在环境多么糟糕,始终拾掇好自己的仪容,保持外表的干净和得体。上海永安公司四小姐郭婉莹,年少时美丽而富有,文革时期,因是资本家的女儿,沦落到去打扫厕所,但她见人永远要化好妆,换上干干净净的衣服”的内容得出:无论命运多么不公,都没有一丝怨怼,无论处境多么艰难,始终保持外表的干净与得体。 3.根据第②段内容填空。(3分)‎ 本段首先提出分论点,接着以曾国藩的话为道理论据论证分论点:然后运用________论证和________论证,通过逃亡罪犯被抓等例子,从“做坏事的人,内心是不干净的”和“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进一步论证;最后总结出干净的人保持善念,心存感恩。‎ ‎【答案】举例    对比    心存善念的人内心光明、干净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论证思路的把握。第②段是总分总的结构,首先提出分论点;然后具体论证论点:先以曾国藩的话为道理论据论证分论点,然后根据“做坏事的人,内心是不干净的,带着包袱生活,心理负担何其沉重?常见四处逃亡的罪犯被抓后‘一身轻松’.心存善念的人内心光明、干净”分析,采用了对比论证方法,再根据“看到在风中卖菜的大娘,就把她的菜全部买下来,好让她早点回家。给流浪汉两个馒头,让有急事的行人用一下你的手机。或者,把垃圾从绿化带里带到垃圾箱里,给陌生人一个微笑……”分析,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从“做坏事的人,内心是不干净的”和“心存善念的人内心光明、干净”两个方面进一步论证论点。最后总结全段,强调分论点。据此填空即可。‎ ‎4.请摘抄文中给你启示或感悟最深的一句话,并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心得。(3分)‎ 原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原句:一个地方如果干净的人多了,这个地方的环境会更为清朗、清爽。 心得:群众的力量是庞大的,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干净,那么我们国家自然会民风淳朴,政治清明,就像疫情发生时,我们每个人都为疫情控制做出了巨大贡献,最终我们向全世界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解析】本题考查阅读感悟能力。此题答案不唯一,从文本找出一句感触较深的话,然后写出心得(感悟)即可。如:当一个人以孩子般的目光去看这个世界,世界也就变得简单纯净起来。心得:孩子的眼睛是纯净的,内心是纯洁的。要学会运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你看到的世界是美丽的,干净的。如果人人都能够这样善待周围的人和其他事物,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 ‎【2020·四川南充】‎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习题。(共9分,每小题3分)‎ 守 拙 弓 长 ‎①有诗云“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其实,守拙并不是五柳先生的首创,老子曾说过大巧若拙。陶潜以后,也有“文以拙进,道以拙成”“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讲的都是对守拙的推崇。《艺经》有云“凡棋有善巧者,勿与之斗巧,但守我之拙,彼巧无所施”,此之为守拙。守拙是古代围棋九等之末,因其棋力尚浅,对弈之时往往漏洞百出,谓之拙。但其往往能及时发现并修正错误,谓之守。“守拙”虽为棋品之下下品,但“守拙之道”却是宝贵的人生经验。‎ ‎②守拙不失为一种明智的生活态度。有了这样的人生定力,就能摆脱私欲的羁绊,视名利淡如水;就能战胜前行路上的困难,一步一个脚印,拾级而上、奋力攀登。守拙不仅是一种品格,也是一种智慧。日日积 58‎ 累,久久为功,方见其真谛,享其果实。‎ ‎③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知道自己这辈子靠读书发达无望,遂“发愤教督诸子”,对长子曾国藩更是毫不松懈。但是他的教育方法十分落后:只知道一味用蛮力。他要求曾国藩,不读懂上一句,就不读下一句;不读完这本书,就不摸下一本书,不完成一天的学习任务,绝不睡觉。“守拙”看起来慢,其实却是最有效的,因为这是扎扎实实的基本功,不留遗弊。虽然曾国藩考秀才考了九年,但是一旦开窍之后,后面的路就越来越顺。中了秀才的第二年,他就中了举人;又四年,高中进士。而那些早早进了学的同学,后来却连举人也没出来一个。‎ ‎④武林道语“入门先站三年桩”,桩基功底不牢,终生仅能花拳绣腿。干事创业,唯有务实归真,沉稳内敛,才能成功。如果心浮气躁,急子求成,到头来只能“山河依旧”。车著明扎根川西大凉山21年,在平凡单调的生活中,他是抱朴守拙的苦行僧。为了航天梦,他潜心天航发射数据处理研究,托举70颗卫星奔向太军,实现了发射中心一次次零的突破。‎ ‎⑤不少人总是习惯于投机取巧,不想脚踏实地,不愿下笨功夫、用实劲,而是自觉不自觉地把人生寄希望于形形色色的机会,希望兔子撞到自己的树桩上。实践中,有的喜欢抄近道,耍小聪明,见事有利可图便一窝蜂,听说有一本万利之事便趋之若鹜,其结果往往是弄巧成拙。守拙之人不会截弯取直,更不会见机行事,而是遵循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躬行自明,身体力行”的笨办法。与借助他人之力相比,固然稍显拙陋,但正如古人所推崇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想实现个人学业的进步、事业的成功,必然需要善守读书求学之拙,干事创业之拙。‎ ‎⑥世界上只有雄鹰和蜗牛能到达金字塔顶。守拙,归根结底是要当老实人、做本分事,遵循客观规律,信守天地良心,以拙立身,以拙创业,以拙求进。‎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 ‎5.下列对选文中心论点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守拙之道”是宝贵的人生经验。 B.守拙是一种明智的生活态度。‎ C.守拙以立身、创业、求进。 D.守拙不仅是一种品格,也是一种智慧。‎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的能力。要注意先找到论题,本文的题目“守拙”其实就提示了文章论述的主题,但论点应该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可以继续从文中找寻。这篇文章在第②段最后的过渡句中提示了论述的中心“守拙不仅是一种品格,也是一种智慧”。ABC.有误,三种说法都是对中心论点的阐述,都不全面;D.正确;故选:D。‎ ‎6.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本文道理论据的一项是( )‎ A.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B.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C.一章三遍读,一句十回吟。‎ D.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论据。论据,是用来证实论点的根据,在逻辑学上,它是用来确定论题的真实性的那些判断。据其本身的性质和特征,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论据要能够支持论点,否则,这个论据就不能使用。‎ A.有误,这篇文章的论点是“守拙不仅是一种品格,也是一种智慧”,强调的是日积月累、一步一个脚印的拼搏,而“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意思是文学素养很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作,突出了灵感的重要性,不能支持论点;BCD.正确;故选:A。‎ ‎7.下列对本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作者引用了大量的古诗文,目的在于引出本文的论题“守拙”,同时也增添了文章的文采。‎ B.第③段举曾国藩用蛮力读书,最后取得成功的事例,论证了“守拙”是一种品格:看起来慢,却最有效。‎ C.第④段先通过武林道语引出本段论点“干事创业,唯有务实归真,沉稳内敛,才能成功”,再从反面论证,‎ 58‎ 最后用事例正面论证。‎ D.第⑤段联系生活实际,通过正反对比论证,证明了只有守拙才能在学业、事业上取得成功的观点。‎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论证过程。梳理材料内容,分析论证过程,找出理解有误的一项即可。ACD.正确;B.有误,根据“‘守拙’看起来慢,其实却是最有效的……”可知,作者举曾国藩的事例论证的是“守拙”是一种智慧;故选:B。‎ 单元真题训练(第三单元)‎ ‎【2020·北京】‎ 阅读《己亥杂诗(其五)》,回答问题。(共5分)‎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 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这首诗的前两句,诗人写到了 ① 的自然之景,抒发了 ② 之情。(2分)‎ ‎【答案】红日西沉;离别愁闷。‎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诗歌前两句的意思是: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诗句中的“白日斜”为自然之景的出处,意思是:日落西斜,即红日西沉。“浩荡离愁”则是作者情感的体现之处,意思是:浩浩荡荡的离愁。‎ ‎2.孟浩然《春晓》中“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与本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都写到了落花。请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分别借“落花”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春晓》中,诗人通过联想:昨夜我在朦胧中听到一阵风雨声,不知现在庭院里盛开的花儿被摇落了多少呢?用“花落知多少”表达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淡淡哀怨以及无限遐想。《己亥杂诗》中,“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诗人以“落红”自喻,以“落红护花”生动形象地表达自己虽然已经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命运和前途,体现出作者的奉献精神。‎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思想情感的把握能力。《春晓》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在鹿门山时所做,意境十分优美。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描写和联想,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怜惜之情。末尾两句为本诗联想,其中“花落知多少”,又隐含着诗人对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怨以及无限遐想。《己 58‎ 亥杂诗》是诗人辞官归乡途中之作。诗人以“落红”自喻,表达诗人虽然已经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命运和前途,不忘报国之志,以表达诗人至死仍牵挂国家一腔热情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2020·河北】‎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5分)‎ 赤壁登 幽州台歌 杜牧 陈子昂 折戟沉沙铁未销, 前不见古人,‎ 自将磨洗认前朝。 后不见来者。‎ 东风不与周郎便, 念天地之悠悠,‎ 铜雀春深锁二乔。 独怆然而涕下!‎ ‎1.请解释《赤壁》这首诗中加横线的句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折断的戟沉埋在泥沙中还未销蚀。自己磨光洗净,辨认出是前朝遗物。 【解析】本题考查重点诗句的含义。“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意思是折断的戟沉埋在泥沙中还未销蚀。自己磨光洗净,辨认出是前朝遗物。‎ ‎2.阅读《登幽州台歌》,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你体会到的作品情境。(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是人自己登楼远眺,思绪万千,想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茫茫宇宙,虽然无边无际,但看不到一个能赏识人才的君主,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孤寂郁闷的心情。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诗人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因此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叹。这里免不了有对时世的感伤,但也有诗人对诗坛污浊的憎恶。诗人看不见前古贤人,古人也没来得及看见诗人;诗人看不见未 58‎ 来英杰,未来英杰同样看不见诗人,诗人所能看见以及能看见诗人的,只有眼前这个时代。这首诗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 ‎【2020·湖北黄冈】‎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8分)‎ ‎【甲】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乙】早兴①‎ 白居易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 ‎ 睡觉②心空思想③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注释】①此诗是长庆三年(公元823年)诗人到杭州任刺吏第二年早春所作。②觉:醒。③思想:烦恼。‎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诗首联第一句点题,交代了游踪;第二句从大处落笔写春水初涨,云脚低垂,云与湖面相接,勾画出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乙诗通过对小狗、小鸟这两个对春天极为敏感的动物的传神刻画来写早春气息:冬天过去,天气转暖,大地变得潮湿,小狗对此敏感而“上阶眠”;一向活泼的小鸟也不放过这可 爱的时光,正在窗前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 C.乙诗“半销宿酒头仍重”说明诗人昨日饮酒甚多。春宵佐以美酒,本是人生一大乐事,但作者因思念家乡而开怀大饮,以致大醉,到次日早晨仍有头重脚轻之感。‎ 58‎ D.乙诗中,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如“新脱冬衣”以动作暗示季节更替,“体乍轻”写出了猛然间的轻松感受,“乍轻”呼应“新脱”,抒发了诗人感受到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ABD.正确;C.有误,乙诗“半销宿酒头仍重”说明昨日饮酒甚多。春宵佐以美酒,自是人生一大乐事,以致诗人忘了自身的酒量,开怀畅饮,一醉方休,到次日早晨起来尚有头重脚轻之感。从尾联内容也可知选项中说是因为“思念家乡而开怀大饮”错误。 故选:C。‎ ‎2.赏析甲诗颔联,说说它是怎样写早春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甲诗颔联通过对莺、燕两种对春天敏感的、有代表性的鸟来描写早春:“几处”,说明莺尚不多;“争暖树”,说明天气尚冷;“谁家”,说明燕刚到且少;“啄春泥”,说明燕刚开始建巢,春来尚早。这些和“早”(早到)、“新”(刚来)一起,无不透露着早春气息。 【解析】本题考查诗句内容的赏析。解答此题注意抓住诗句写作的对象及其特点进行分析。甲诗的颔联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诗句描写的对象是春禽,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穿花贴水,衔泥筑巢,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说明莺的数量少;“争暖树”说明天气还比较冷,二者都突出春尚早。“谁家”二字的疑问,既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也说明“啄春泥”的燕子数量少,表明春天刚至;“新燕”也表明春天刚至。‎ ‎3.赏析甲、乙两诗的尾联,分析它们的抒情方式和所表达的情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抒情方式:两诗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的情感:都抒发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抒发了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或:都抒发了春天来临时人的喜悦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诗句抒情方式及情感的理解与分析。 甲诗的尾联“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意思是:湖东景色,令人流连忘返,最为可爱的,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最爱”“行不足”直抒胸臆,表现诗人置身其间,饱览湖光山色之美的快乐,“行不足”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也余兴未阑。 乙诗的尾联“睡觉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意思是:睡醒后只觉得心境非常空明而没有烦恼,大概 58‎ 是夜里没有思乡之梦撩人愁思的缘故吧。这两句照应诗题,写夜间因为没有乡梦撩人愁思,睡醒后心境空明。直接抒发诗人内心的喜悦,暗示出诗人的身心已完全被春天的气息所感染,他又迎来了一个明媚的春天。 ‎ ‎【2020·湖南常德】‎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问题。(5分)‎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首联中的“足”字用得好,请说说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倾其所有的盛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词的赏析。“足”的意思是足够,充足。前两句诗的意思是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可见农民的热情好客。“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倾其所有的盛情。或非常贴切写出了农家人的好客、真情的纯朴品质与行为。‎ ‎2.你会在哪些情境下运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佳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面对困境时。因为这两句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即不放弃希望,经过努力,一定会有新的出路,进入新的天地。‎ ‎②描绘或赞美山水美景时。因为这两句诗描写了山环水绕,柳暗花明的美丽景色。‎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句子的赏析。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一座座的山,一条条的水,好像前方没有道路。但却过一座的山头,在那柳暗花明的地方出现了一座村庄,这句诗既写景,又蕴含了哲理,当人生陷入某种困境时,如能锲而不舍,继续前进,往往会豁然开朗,发现一片新天地。据此可作答。‎ 58‎ ‎【2020·安徽】‎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16分)‎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咏 菊 白居易 一夜新霜著①瓦轻,芭蕉新折败荷②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③初开晓更清。‎ ‎【注】①著:附着。②荷:也称作莲。③金粟:金粟一般的花蕊,这里指菊花。‎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晋陶渊明独爱菊 独:        ‎ ‎(2)濯清涟而不妖 妖:        ‎ ‎(3)宜乎众矣 宜:        ‎ ‎(4)金粟初开晓更清 初: ‎ ‎【答案】(1)只(2)(过分)艳丽(3)应当(4)开始,刚刚(每小题1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浅易文言文中常见文言实词的意思的能力。(1)~(3)题为课内重点词语,结合日常积累,或联系句意进行推敲即可作答。第(4)题虽然是在课外古诗中的词语,但联系学过的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初闻涕泪满衣裳”的“初”可知,是“开始,刚刚”的意思。    ‎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答案】(1)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2)(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正确翻译浅易文言文中的重要句子的能力。首先,判断句子是否属于特殊句式,‎ 58‎ 本题第(2)句是省略句。其次,抓住关键词。第(1)题中的“之”是结构助词,翻译为“的”;“甚蕃”翻译为“很多”。第(2)题中的“中通”译为“内部贯通”,注意“蔓”“枝”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1. ‎《爱莲说》中,菊是__________的象征;《咏菊》中,菊有_________的特点。(用原文词语填空)(2分) ‎ ‎【答案】隐逸(者)耐寒(每空1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浅易文言文的基本内容的能力。第一空,题干已明确其写法是“象征”,依据“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可知,该空应填写“隐逸(者)”。第二空,抓住“耐寒唯有东篱菊”可知,菊花有“耐寒”的特点。‎ ‎4.《爱莲说》《咏菊》对莲(荷)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其原因是什么?(6分)‎ ‎【答案】情感:《爱莲说》喜爱(赞美)莲,《咏菊》不喜爱(鄙弃)荷。‎ 原因:《爱莲说》中,莲具有坚贞高洁、正直不阿的品格;《咏菊》中,荷不耐寒,缺乏坚忍无畏的品格。‎ ‎【解析】本题考查初步领悟古诗文的内涵的能力。回答时,注意联系文章的写法和主旨来分析。两文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爱莲说》中,作者认为“莲”是“花之君子者也”,表达了对莲花坚贞高洁、正直不阿的品格的赞美;《咏菊》中,作者赞美了菊花的耐寒,写“荷倾”正是为了反衬菊花耐寒,据此即可得出因为“荷”不耐寒,缺乏坚忍无畏的品格。‎ ‎【2020·广东】‎ 阅读下面内容,回答问题(10分)‎ ‎(一)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候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妻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成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岂不诚大丈夫哉/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不得志/寻向所志 C.此之谓大丈夫/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D.威武不能屈/猥自枉屈 ‎【答案】 A 58‎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辨析。A选项中“诚”都是“的确”、“真的”意思。故选A。B选项中“不得志”中的“志”意为“志向,抱负”,名词;“寻向所志”中的“志”意为“做标志”,名词作动词用。C选项中第一个“谓”意为“叫做”;第二个“谓”意为“认为”。D选项中第一个“屈”意为“使屈服”;第二个“屈”意为“委屈”。‎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一怒而诸候惧,安居而天下熄。‎ ‎(2)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答案】(1)(他们)一旦发怒,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安静静地待着,天下就平安无事,‎ ‎(2)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走天下(最)光明的道路,‎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结合语境,两句都是对句,注意对句的翻译,句子结构相同。翻译时要采用“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将关键词语,翻译准确,句意流畅。所考句子来自课本,难度不大。‎ ‎8.结合选文,概括孟子心目中“大丈夫”的标准。(3分)‎ ‎【答案】 ①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②无论得志与否,都不放弃做人的原则;③富贵不迷乱,贫贱不动摇,威逼不屈服。(每1点1分)‎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大丈夫”是全文论说的重点。“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是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是无论得志与否,都不放弃做人的原则;“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迷乱,贫贱不动摇,威逼不屈服。三个标准,考生要将三个标准与文中具体内容相对应,才会理解得透彻。‎ ‎(二)(9分)‎ ‎(孔)祯,高宗时为苏州长史。曹王明为刺史,不循法度,祯每进谏。明曰:“寡人天子之弟,岂失于为王哉!” 祯曰:“恩龙不可恃,大王不奉行国命恐今之荣位非大王所保独不见淮南之事乎?”明不悦,明左右有侵暴下人者,祯捕而杖杀之。明后果坐法,迁于黔中,谓人曰:“吾愧不用孔长史言,以及于此!”‎ ‎(选自《旧唐书·文苑传》)‎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循法度(遵照)‎ B.恩宠不可恃(倚仗)‎ C.被捕而杖杀之(用杖刑)‎ D.以及于此(比得上)‎ 58‎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解释。D选项中“及”是“达到(某种程度)”的意思,不是“比得上”。‎ ‎10.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大 王 不 奉 行 国 命 恐 今 之 荣 位 非 大 王 所 保 独 不 见 淮 南 之 事 乎 ‎【答案】大王不奉行国命/恐今之荣位非大王所保/独不见淮南之事乎 ‎【解析】本题考查断句。首先要通读文句,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及事情发生的逻辑顺序,这是断句的基础。其次,依次解释句子中每个词语的意思(不会解释的个别词语可暂时不解释),再把词意串联起来,明确大概意思。最后,根据句意在需要停顿的地方标出断句即可。‎ 11. 结合选文,简要分析孔祯是个怎样的人。(3分)‎ ‎ 【答案】①敢于直谏:敢于多次向曹王直言进谏;②执法严明:对曹王身边欺 凌百姓的人严惩不贷;③具有远见:预见曹王恃宠而骄的结局。‎ ‎【解析】本题考查人物形象。以上三点都可从文章前后找到对应的事件,作答时要结合事件来分析。采用人物性格+具体事件的格式答题。要注意语言的简洁准确。‎ ‎【2020·湖北黄冈】‎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回答问题。(14分)‎ ‎【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出师表》)‎ ‎【乙】晏子为齐相,出。其御①口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驰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②深矣常有以自下③空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损抑。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节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上》)‎ 58‎ ‎【注释】①御:马夫。②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③自下:谦虚。‎ ‎2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性行淑均( ) (2)拥大盖,策马( )‎ ‎(3)身相齐国( ) (4)晏子怪而问之( )‎ ‎【答案】①善良公正;②驾御(驾着);③担任相国(当国相);④感到奇怪(对…感到奇怪)。‎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①句意:性格和品行善良平正。淑均:善良公正。②句意:头顶上撑着大车篷,用鞭子赶着四匹大马。策:驾御(驾着)。③句意:做了齐国的相国。相:担任相国(当国相)。④句意:晏子感到奇怪,便问车夫。怪:感到奇怪(对……感到奇怪)。‎ ‎2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愚以为宫中之事 晏子荐以为大夫 B.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 C.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D.其夫为相御 其后夫自损抑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A.以为:认为/以为:把……作为;B.之:的/之:的;C.于:在/于:对于;D.其:她(的)/其:那样。故选:B。‎ ‎22.用“/”给下面的语句划分节奏,划两处。(2分)‎ 今 者 妾 观 其 出 志 念 深 矣 常 有 以 自 下 者 ‎【答案】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句意为:现在我看他,深谋远虑,自己却总是很谦虚的样子。故停顿为: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23.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4分)‎ ‎(1)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5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都拿来征询他的意见,就一定能够使将士们团结和睦,才能高和才能低的人(德才高低的人)都有合适的安排。 ②而(通过)你的表现,(可以看出你)自认为很满足了,我因此要求离开(离婚)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①重点词:悉,全,都。以,来。咨,询问。行阵,指部队。和睦,团结和谐。优劣,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句意:都拿来征询他的意见,就一定能够使将士们团结和睦,才能高和才能低的人(德才高低的人)都有合适的安排。②重点词:子,你。之,的。去,离开。句意:而(通过)你的表现,(可以看出你)自认为很满足了,我因此要求离开(离婚)‎ ‎24.诸葛亮和晏子都是古代的名相,请结合文段说说他们选用人才的标准。(2分)‎ ‎(1)诸葛亮的标准: ‎ ‎(2)晏子的标准: ‎ ‎【答案】①忠贞纯正;忠诚报国;能干公正;久经锻炼与考验。 ②有了缺点能虚心接受意见并及时改正(知错能改),或:做人谦恭,不张扬。‎ ‎【解析】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具体内容分析。从【甲】文中“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可以看出,诸葛亮的用人标准是:忠贞纯正、忠诚报国;从“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可以看出,诸葛亮的用人标准是:能干公正、久经锻炼与考验。【乙】文中晏子的车夫在接受了妻子的批评之后,变得非常谦恭,最后被晏子推荐为大夫。通过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晏子的用人标准是:有了缺点能虚心接受意见并及时改正。(知错能改)或:做人谦恭,不张扬。 【2020·浙江绍兴】‎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5分)‎ 世人无贤不肖,皆言“忍”。若真能忍,则其取祸必少,败事必寡。‎ 昔里中一富儿素悭,亦能从事于忍。遇仇家欲嫁祸,乃贿一乞丐,于元旦托乞,故出言詈①之,富儿不为动;已复詈其妻子,富儿不胜忿,持梃挞之,一击而毙,为仇家所持,竟坐②偿。此知从事于忍,至于难忍,而卒不能忍者也。‎ 58‎ 刘忠宣公里居,舟行水畔,一人方帽青衫,呼公名大骂,若为不闻也者。其人骂至五里许,倦而返。不逾月,一主政以公差舟行,前一人复骂主事,如骂刘公者;主政曰:“何物怪人?横逆至此。”命抶③之二十,不数日死。 及死,乃知其宗室而病心④者,主政竟坐偿。人乃问忠宣曰:“公何以知此人宗室而不与较耶?”公曰“余位卿贰⑤,彼知我而故詈之非有所恃何以及此余故不问。”此烛⑥患于未来,而能忍人之所不能忍者也。‎ 吁,世之言忍者,能以刘公为法⑦ ,必能寡过。‎ ‎(选自江盈科《雪涛小说》,有删改)‎ ‎【注释】①詈(lì):骂。②坐:犯罪。③抶(chì):笞,鞭打。④病心:指患心痛之疾。⑤备位卿贰:备位,指任职,古居官的自谦之词。卿贰,即二品、三品的京官。⑥烛:洞察。⑦法:规范,准则,模范。此处指学习的榜样。‎ ‎1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4分)‎ ‎(1)昔里中一富儿素慳_______(2)其人骂至五里许__________‎ ‎(3)一主政以公差舟行______ (4)必能寡过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向来,一向2)表约数(3)乘船,坐船(4)过错,犯错 ‎【解析】考查实词的积累。(1)素常见意思有白色; 本来的;质朴;副词。一向;向来; 根据平时积累,很快能得出正确解释。(2)根据学过课文“潭中鱼可百许头”可以很快迁移运用过来,“许”是“左右”的意思(3)(4)注意词类活用即可 ‎15.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 彼知我而故詈之非有所恃何以及此余故不问。‎ ‎【答案】彼知我而故置之/非有所恃/何以及此/余故不问 ‎【解析】考查断句的原则与方法。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该语段要断句子的上下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如果想当然地断句,就容易错断。积累常见①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②句尾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末尾,“耶、与(欤)、邪”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末尾。在它们的后面一般要断开。这样可以方便我们断句。‎ ‎16.翻译文言文时,将句子中的省略成分补充完整,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请在括号里写出省路的内容。(3分)‎ ‎(①)遇仇家欲嫁祸,(②)乃贿一乞丐,于元旦托乞。(丐)故出言詈之,富儿不为( ③)动。‎ ‎【答案】①富儿②仇家③之 58‎ ‎【解析】考查文言文特殊句式省略句。做此类题,我们要明确文言文经常省略的成分主要有以下几种:①省略主语 ② 省略谓语 ③省略宾语 ④省略量词 ⑤省略介词。根据对文章的理解,补出省略成分即可。‎ ‎17.“以刘公为法,必能寡过",因为刘公的"忍”,是智慧的“忍”。请比较划公与富儿(或主政)的表现,分析刘公的智慧。(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文中的富儿,不能洞悉仇家“欲嫁祸”之心,亦不能洞察可能招致的祸患,乞丐骂其妻子儿女时,“不胜忿”,最终落得“坐偿”的结局(主政亦是如此)。而刘公面对大骂“若不闻”体现的正是刘公的智慧他善于洞察人心,他认为对方“知我而故”一定是有所倚仗,有所谋求;他还能预判事情的后果,知道不忍或将引来祸患。‎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注意此题是两问,一问“比较刘公与富儿的表现”,根据内容可知富儿当乞丐骂其妻子儿女时,“不胜忿”,最终落得“坐偿”的结局;刘公面对大骂“若不闻”。一问“分析刘公的智慧”,刘公善于洞察人心,他认为对方“知我而故”一定是有所倚仗,有所谋求。他还能预判事情的后果,知道不忍或将引来祸患。解答时按点答分即可。‎ 单元真题训练(第四单元)‎ ‎【2020·湖北荆门】‎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6分)‎ 干 净 刘建超 ‎①欧阳市长急匆匆从家里出来,冒着雨钻进越野吉普车,嘴里还嘟囔着,可惜那一池子热水了,没有泡成澡。‎ ‎②司机小马脚下一踩,汽车闪电般钻进雨夜。‎ ‎③突如其来的暴雨,恶魔般地袭击了这座城市。制定完防涝应急预案后,欧阳回到家,媳妇刚给放好了一池子洗澡水。市办来电话说,大名村遇到山洪暴发,随时都有发生泥石流和滑坡的可能。欧阳匆匆换了件衣服,到大名村还得走两个多小时的山路呢。‎ ‎④越野车在暴雨中疾驶,空中不时有闪电划过、雨夜忽明忽暗。‎ 58‎ ‎⑤欧阳说,小马,你老家不就是大名村吗?你说说情况,小马说,大名村有五百多户人家,沿着大名山散住着,大名山蜿蜒十多里。居民住的房屋大都是土木结构的,好多年没遇到过这么大的雨了。欧阳说,我们把抢险指挥部设在小马家里。关秘书,通知相关人员立即赶往大名村。‎ ‎⑥车在山路上颠簸,欧阳把手伸到脖子后摩挲,自言自语地说,真该泡一泡了。‎ ‎⑦欧阳打小就爱泡澡。小时候爱哭,哭起来就没完,但只要把他往热水盆子里一泡,他就立马安生了,眼角还挂着泪珠,脸却已经笑成一朵花。上大学以后,欧阳一直都是学霸,但他课余不会天天捧书本钻图书馆,更多的时候是去泡澡堂子。按欧阳的说法,只要泡进热水池子,脑细胞立刻被激活了,所学所用那叫一个清楚。同宿舍的几个兄弟,每到快考试时就陪着欧阳一起去泡澡。欧阳就在热雾氤氲中,说重点,押大题,都是八九不离十。‎ ‎⑧研究生毕业后,欧阳被分配到老街建设局,经过三五年的摔打,就当上了局长,老街城区改造,建设局成了最忙碌的单位,不管工作到多晚,欧阳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泡池子。‎ ‎⑨一位开发商为了揽下老街的项目,趁着欧阳去省里开会,给欧阳家里安装了一个浴盆。浴盆是进口的,可以恒温加热,还带有气泡冲浪按摩功能。欧阳回到家一看,就冲着媳妇发火了,媳妇委屈地说,他们说是你订购的,我哪懂这些呀。第二天,欧阳邀请开发商去了老街养老院,举行了一个企业捐赠仪式,那只多功能浴盆就捐赠给了养老院。‎ ‎⑩欧阳当上市长第二年的秋天,就让妻子把她的舅舅请到家里来住。妻子纳闷儿,说,你成天忙得脚不沾地,三亲六故来家里你都顾不上一起吃顿饭,咋想起来把老舅接来了?欧阳说,老舅也长时间没有见过面了,想了,来聊聊。‎ ‎⑪老舅背着家乡的土特产,到了欧阳家。欧阳让妻子好吃好喝地款待老舅,他下了班就带老舅去泡澡。泡透了,欧阳就仔细地为老舅搓澡。一连泡了七天,老舅受不了了,对欧阳说,大外甥,你就别泡你老舅了。我知道自己做错事了,我不该打着你的旗号给儿子大办婚事,借机收礼。我回去就把收的礼钱如数退还,行了吧?欧阳笑呵呵地说,老舅啊,没事多泡泡澡,促进血液循环,有益健康。你老人家健健康康的,我们才能全身心地做好工作啊。‎ ‎⑫越野吉普车在小马家门口停住,欧阳下了车,同等在门口的乡长、村主任一起到村民家中看望,了解情况。欧阳一身雨水一身泥地回到小马家里,已经是夜半时分。吃着泡面、榨菜,欧阳靠着墙睡着了。‎ ‎⑬小马对父母说,把盛粮食用的空水缸挪进里屋,烧几锅开水,让欧阳市长泡泡澡。几个人把大水缸挪进屋里,开始烧水。水烧好了,水缸里冒着热气。村主任急匆匆跑进屋,大声喊着说,东山坡出现了险情,有两家的老人怎么也不肯离开老房子!‎ ‎⑭欧阳一激灵站立起来,挥着手说,走!一行人急匆匆隐入雨幕中。小马出门前,对父亲说,温着水呀,等我们回来。‎ 58‎ ‎⑮欧阳没能再回来。他们把几个老人强行背出老屋,山体滑坡泥石流就下来了,紧急关头,欧阳把背着老人的村主任推到了安全地带,自己却被泥沙石掩埋了。‎ ‎⑯寻找欧阳市长,在淤积的沙土石里挖了三天,依然找不到。欧阳的妻子看到大家疲惫的身子,看到大家肿胀的双脚、满手的血泡,哭着阻止大家继续寻找,就让欧阳安息在这里吧。小马哭着,继续用手刨着,说,市长还没有洗澡,还没有洗澡哇。欧阳的妻子握着小马的手说,孩子,你欧阳叔不用洗澡,他干净着呢。‎ ‎⑰后来,人们在掩埋欧阳的山坡上种植了松树,郁郁葱葱的,几年之后便长成了一片松林。‎ ‎(节选向《安文学》,有删改 ‎1.文中第⑦至⑪自然段为插叙部分,该部分中作者围绕欧阳市长主要讲述了三件事。‎ 下面己概括出第一件事,请大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另外两件事,要求每空不超过10个字。(4分)‎ ‎①欧阳泡澡溯源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欧阳义捐浴盆     欧阳智“泡”老舅 ‎【解析】本题考查情节内容的概括能力。根据题干要求,答案定位到第七至十一段。第七段写欧阳市长爱泡澡的原因;第九段概括“一位开发商为了揽下老街的项目……给欧阳家里安装了一个浴盆”“欧阳邀请开发商去了老街养老院,举行了一个企业捐赠仪式,那只多功能浴盆就捐赠给了养老院”可概括为:欧阳义捐浴盆;第十、十一段概括“他下了班就带老舅去泡澡。……一连泡了七天,老舅受不了了,对欧阳说,大外甥,你就别泡你老舅了。我知道自己做错事了,我不该打着你的旗号给儿子大办婚事,借机收礼。我回去就把收的礼钱如数退还,行了吧”,可概括为:欧阳智“泡”老舅。‎ ‎2.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小说结尾最后一自然段的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小说以人们在掩埋欧阳的山坡上种植的松树几年后郁郁成林收尾,具有象征意味,寄托了人们对欧阳的敬仰和怀念之情,从而升华了小说的主题。‎ ‎【解析】本题考查小说结尾段作用的分析能力。结尾段从结构上看,收束全文;从内容上看,小说写了人们在掩埋欧阳的山坡上种植了松树,几年后松树郁郁成林。松树四季长青,挺直高洁,往往象征着奉献精神和高风亮节。因此以松树郁郁成林收尾,也象征着欧阳市长的崇高精神永驻人间,寄托了人们对欧阳的敬仰和怀念之情,升华了小说的主题。‎ 58‎ ‎3.请联系上下文,简要赏析文中划线句子。(6分)‎ ‎(1)越野车在暴雨中疾驰,空中不时有闪电划过,雨夜忽明忽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您老人家健健康康的,我们才能全身心地做好工作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交代了欧阳市长夜赴大名村途中暴雨滂沱的自然环境,渲染了情势危急的氛围。同时,“疾驶”一词侧面烘托出欧阳市长焦急的心情。‎ ‎②“健健康康”一语双关,既指身体上的健康,又指心理上的健康。‎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①句,从“暴雨”“空中不时有闪电划过,雨夜忽明忽暗”可知这是自然环境描写。结合小说“大名村遇到山洪暴发,随时都有发生泥石流和滑坡的可能”这一背景,可知此处环境描写交代了欧阳市长夜赴大名村的天气,渲染了一种紧张危急的氛围;同时,越野车的“疾驰”也说明事态紧急,侧面烘托出欧阳市长急于指挥抗洪抢险的心情。‎ ‎②句结合语境可知,是欧阳市长对老舅说的话。老舅因为打着欧阳市长的旗号给儿子大办婚事,借机收礼,于是欧阳市长通过泡澡的方式让老舅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因此句中的“您老人家健健康康的”一语双关,一方面是希望老舅身体健康,另一方面更是希望老舅心理健康,不要借机收取礼钱,这样作为市长的欧阳才能公平公正廉洁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4.文中的欧阳市长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尽职尽责:欧阳市长一接到市办电话,立马放弃泡澡夜赴大名村,表现其高度的责任心。②廉洁正直:捐浴盆、“泡”老舅事件都体现了欧阳市长的坚持原则、不徇私情。③舍己为人:把背着老人的村主任推到了安全地带,自己却被泥沙石掩埋了④行事果断:当村主任说东山坡出现险情,而有两家的老人不肯离开老房子时,“欧阳一激灵站立起来,挥着手说,走!”可体现欧阳市长行事果断的特点。(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58‎ ‎【解析】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结合“市办来电话说,大名村遇到山洪暴发,随时都有发生泥石流和滑坡的可能。欧阳匆匆换了件衣服,到大名村还得走两个多小时的山路呢”等可知:欧阳市长有责任感,对工作尽职尽责;结合“欧阳邀请开发商去了老街的养老院,举行了一个企业捐赠仪式,那只多功能浴盆就捐赠给了养老院”可知:欧阳市长坚持原则、廉洁正直;结合“紧急关头,欧阳把背着老人的村主任推到了安全地带,自己却被泥沙石掩埋了”可知:欧阳市长危急关头,舍己为人;结合“村主任急匆匆跑进屋,大声喊着说,东山坡出现了险情,有两家的老人怎么也不肯离开老房子!欧阳一激灵站立起来,挥着手说,走”可知:欧阳市长雷厉风行,处事果断。‎ ‎【2020·浙江绍兴】‎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17分)‎ 豪华保险柜 ‎【日】星新一 ‎①我投入几乎所有的财产,制作了一个无比豪华的大保险柜。或许有人会说我是一个傻子。用同样的钱,有人会买一辆汽车,把成倍的时间耗费在上班路上并为此自鸣得意;也有人吊儿郎当却戴着镶钻的高级手表。人嘛,一旦有了嗜好就会盲目花钱,而且从来都不会后悔。在这一点上,我也一样。‎ ‎②我早就把房子卖掉了,现在只能住在一间公寓里。不过,世界上是不会有人专门偷窃保险柜的,所以即使是出远门我也毫不担心。‎ ‎③只要有空,我就拼命打磨这个保险柜。 虽然它的质地是钢铁的,可外壁却是贴银的。我总是仔细打量它、端详它。只要发现一丝暗影就会用软布去擦拭轻轻地、小心翼翼地,犹如触摸娇艳的花朵。保险柜表面总是熠熠生辉,这让我十分得意。‎ ‎④惬意的擦拭工作结束后,到了晚上,我在床上面朝保险柜躺下,心满意足地入睡。这真是太有趣了!‎ ‎⑤“喂,起来。”‎ ‎⑥一天晚上,我突然被人晃醒,睁眼一看,只见旁边站着一个蒙面人,正拿着刀子威胁我。‎ ‎⑦“不要碰我的保险柜。”我不由得叫起来。‎ ‎⑧任何人都不愿让人碰自己的心爱之物。可我回过神来,才发现自己已经被五花大绑。我已经无能为力了。‎ ‎⑨“不要出声。我早就盯上你了,告诉我保险柜的开法。”‎ ‎⑩“可是,里面……”‎ ‎(11)“闭嘴……”‎ ‎(12)蒙面男人拿东西塞住我的嘴巴。‎ ‎(13)“喂,把密码写到纸上。”‎ 58‎ ‎(14)迫于无奈,我只好在被绑的状态下艰难地写出了密码。蒙面男人粗暴地转着密码盘,我不忍直视,只好移开视线。‎ ‎(15)耀眼的金光顿时溢到外面,保险柜的内壁是镀金的。像我这样兴趣独特的人,钱都花在了这种看不见的地方。‎ ‎(16)男子眯起眼睛,像被金光迷住似的不由自主地走了进去。随后,保险柜的门静静地关上了——它的红外线机关是我最引以为傲的地方。‎ ‎(17)“该死,里面什么都没有啊,给我打开。”‎ ‎(18)柜子里面传来微弱的声音。可我被绑了起来,想开也没法开。继而,里面又传来挣扎的动静。太好了。保险柜里安了自动装置,只要他挣扎,就会报警。听到警报后,立刻就会有人赶来。‎ ‎(19)如此一来,我就能得到一大笔抓犯人的奖金。 以后保险柜里的镀金又可以加厚一些了。怎么样?实际利益也是很可观的,难道不是吗?‎ ‎(选自《读者》2020年第6期)‎ ‎1.梳理小说情节,把握叙事特点。(5分)‎ ‎(1)根据故事情节,补全思维导图。(3分)‎ (2) 星新一小说故事很短,情节空间却很大。该小说有些情节发生在眼前具体场景,有些却隐去时间或用想象来补充,这种写作手法称为___________,能使故事情节空间变大,且富于变化。(2分)‎ ‎【答案】(1)打磨擦拭保险柜;醒来发现被五花大绑保险柜关住了蒙面男子(蒙面男子被关保险柜)(意对即可)‎ ‎(2)虚实结合 ‎【解析】本题考查逻辑层次梳理和情节概括能力。可以根据事情发展顺序给文章划分层次以避免情节梳理的缺漏或混乱。第①②段写了“我”卖房卖产制作保险柜;第③④段写了“我”醒来发现被五花大绑;第⑤-⑭段写“我被迫交出保险柜密码”;第⑮-⑱段写保险柜关住了蒙面男子;第⑲段写了“我”幻想保险柜再镀金加厚。‎ ‎2.赏析文中第③段画波浪线的句子。(3 分)‎ 我总是仔细打量它、端详它,只要发现一丝暗影就会用软布去擦拭轻轻地、小心翼翼地,犹如触摸娇艳的花朵。‎ 58‎ ‎【答案】示例1:采用动作描写,“打量”“端详”二词意在表现“看”之专注、“看”之细致、“看”之庄重;用布“擦拭”刚硬的保险柜,更突出动作的轻柔,表现“我”对保险柜的极度呵护。‎ 示例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擦保险柜比作“触摸娇艳的花朵”表现“我”在弄保险柜时的小心谨慎,突出“我”对保险柜的极度呵护及“我”在擦拭时的惬意心情。‎ 示例3:运用“总是”“只要”“就”等副词,表明擦保险柜成为“我”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我”把保险当作艺术品欣赏,不容有一点瑕疵,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我”对“保险柜”的无比喜爱与珍视。‎ 示例4:“轻轻”“小心翼翼”等形容词的使用,将“我”细致擦保险柜时的情状描得淋漓尽致,生动体现了“我”对保险柜的无比喜爱与珍视。‎ ‎【解析】‎ 赏析题的入手角度有手法(包括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描写手法……),用词(形容词、动词、副词、连词、叠词、拟声词、成语……),有特殊含义的词(比如一语双关词等),句式,语言特点……‎ 示例1:从描写手法入手 示例2:从修辞手法入手 示例3:从用词方面入手抓住副词的使用 示例4:从用词方面入手抓住形容词的使用 需要注意上述示例答案的思路——点明赏析角度+结合原文+效果 ‎3.结合全文,请为⑥段没开头句选择一个更贴合选文的版本,并说明理由。(3分)‎ 小贴士 阅读外国小说,我们常常会面临不同版本的译文选择,好的译文能更贴近原作,让你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感受作品的语言风格。‎ A.伴随着《金与银》的音乐,保险柜的门徐徐打开,里面的灯也亮了起来。(王维幸译)‎ B.当门打开的时候,装在里面的自动音响装置就开始播送起优美动听的音乐来。并且,保险箱内部的照明灯也亮了起来。‎ ‎(李有宽译)‎ 我选( ),‎ ‎【答案】示例1:A句点明了保险柜打开时音乐的名称——《金与银》,这是主人公精心选择的,与保险柜外银内金的设计主题相匹配,折射出“我”对金银的独特喜好。而且此句语言简洁明了,与选文整体风格一致。‎ 58‎ 示例2:“徐徐”描摹出保险柜门打开的情状,使小说叙事节奏由急趋缓,折射出“我”对自己的设计颇有信心,同时为下文情节的突转埋下伏笔。而且此句语言简洁明了,与选文整体风格一致。‎ ‎(可从“金与银”“徐徐”任一角度切入。若有其它发现,酌情给分)‎ ‎【解析】‎ 选择A版或B版言之有理均可,需要注意的是答题思路需紧扣该版作为开头段与“人物形象”“语言风格”的关联(即阐述该版开头段本身的特点,再阐明该版开头与选文人物形象、语言风格的契合点)。‎ ‎4.“保险柜的门静静地关上了。”豪华保险柜“关“住了谁?请联系全文,结合对主题的思考,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案】第一层级思维较肤浅,理解角度单一。‎ 示例:保险柜设有红外线机关,蒙面男人为获取不义之财被关其中。所以,豪华保险柜关住了蒙面男人。‎ 第二层级思维较全面,理解有一定深度。‎ 示例:豪华保险柜关住了蒙面男人,也关住了“我”保险柜设有红外线机关,蒙面男人为获取不之财被关其中。为满足自己的嗜好倾尽所有制作豪华保险柜:“我”所有的获得只为能给保险柜层层镀金,“我”所有的快乐优愁都系在豪华保险柜上,“我”心甘情愿地作茧自缚。‎ 第三层级思维全面深入,理解有深度,能将作品意义上升到社会意义层面。示例:豪华保险柜关住了蒙面男人也关住了“我”。文中的蒙面男人为获得财富不惜铤而走险;文中的“我”为保险柜注所有的财产和心血,表现出偏离常规偏执极端的一面。前者为物所控,后者恋物成癖,两者均为物所役。生活中有这样的人存在他们都被自己心中的豪华保险柜所关。作者借此表达对这类人的讽刺,并以此引起读者对人性、对生活的思考。‎ ‎【解析】针对最高赋分层级第三层级:思维全面深入,理解有深度,能将作品意义上升到社会意义层面。小说阅读理解答题的关联点有环境、情节、主题、人物、读者……具体文章具体分析,本篇从人物和情节角度看主题:人物包括“我”和蒙面男人;情节包括“我”偏执于保险柜,蒙面男人执着于财富。此外,还要从读者角度看主题,谈及这篇小说对读者有何启发或警示,即上升到社会意义层面。‎ ‎【2019·滨州市】‎ 阅读小说,回答问题(18分)‎ 老杨树下 舒小骅 ‎ 宿舍楼前耸立着一棵老杨树,纹理粗糙的枝干奋力托举起硕大的树冠。入夏来,树上缀满大大小小浓 58‎ 密的叶子,犹如撑开一把遮阳的巨伞,为树下乘凉的老人、玩耍的孩子提供着清爽和绿意。‎ ‎  午后,我正在赶写一篇文章。窗外由远而近传来“叮啷、叮啷”的铁板敲击声,稍后便响起了“磨剪子嘞抢菜刀”的悠长吆喝。思绪被搅乱,我刚停住笔,猛然间,窗外爆发出争吵——“你磨刀怎么这么贵呀!不能便宜点吗”“你打听打听,眼下都这个价。”眼看文章根本没法继续写,我迅速穿上外衣开门下楼。‎ ‎  树荫底下横了一条绑着磨刀石、悬挂小铁罐的长凳。旁边有个拿菜刀的老太太正与身材消瘦的磨刀师傅侃价。师傅有把子年纪了,穿着一件围裙式的粗布工作服,脸上胡子拉碴的。他磨一把菜刀要6元,老太太不干,坚持只给4元。我想让二人生意尽快做成好早点走人,就劝他俩:“你们各让一步,5块钱磨了吧!”磨刀师傅没吭气,撩起衣襟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抬起一双被细密皱纹围裹的干眼狠狠地瞪了瞪我。老太太转过脸来,像要打架一样冲我吼道:“凭什么要5块,这1块钱你替我出”我本想给双方打个圆场,却没料到两面不落好,只得闭上嘴在一旁傻站着。争执双方各不相让,僵持了一会儿,不欢而散。‎ ‎  “你这是何苦呢!”我在一旁轻声埋怨磨刀师傅说:“5块钱给她磨了算啦,不就是少收1块钱嘛!”“那不成!”磨刀师傅断然拒绝:“少收她1块,待会儿你要磨刀,俺是不是也得少收1块再来人磨刀,俺不都得少收1块。那俺今晚买干粮、买菜的钱就不够啦!”‎ ‎  听他这么说,多收少收这1块钱还真关系到温饱的大问题。我不免试探着问:“那你一天能挣多少”“这可说不好,干俺这行,哪能旱涝保收。”我又追问:“那你最多一天磨过几把刀”磨刀师傅想了片刻回答:“你还甭说,头年真有那么一次。俺一天磨了20把菜刀、5把剪子。干一桩活挣5块。那可是俺生意最火的一天。”说到这,磨刀师傅的一双干眼中闪现出亮光,四周包裹的皱纹也舒展开了,脸上的表情顿时变得生动起来。‎ ‎  “那最少的一天呢”磨刀师傅叹了口气说:“唉,出门转悠一整天,一桩活没揽下也是常有的事。就像今天吧,大热天的,有几个人来送活赶上刮风下雨下雪天就更甭提啦……”通过交谈,我大致了解到磨刀师傅的人生经历。他姓邵,年近六旬,早先在一家县刀具厂上班,厂子倒闭后回乡务农。妻子多病,三天两头跑医院。为了看病方便,他和儿子陪妻子进城长住。租房、吃饭、看病、买药……全需要钱。儿子每天去建筑工地打工。他的肾有病不能干重活,只能凭磨刀的手艺挣一份零钱。我对邵师傅的同情心油然而生,想撵他挪地方的念头早已打消,脑子里转悠的只是能为他做点什么。‎ 58‎ ‎  这时一位中年妇女提把菜刀走近问:“师傅,磨菜刀多少钱”“6块。”“呦,怎么贵啦不都是5块嘛!”“那是过时的行市啦!”我抢着替师傅解释:“眼下企业职工、公务员们不都涨工资啦干个体服务的价格也该适当涨涨吧!再说这么大热天,他‘吭哧、吭哧’地磨,容易吗您就别计较这1块钱啦!”听了我这番话,中年妇女默认了6元的价格。邵师傅从随身携带的工具袋里掏出一把小刷子,蘸了蘸小铁罐中的水,滴在磨刀石上,接过菜刀俯身磨起来。趁着邵师傅干活,我回了趟家,翻出4把生锈的刀剪,又倒了一杯凉开水拿到老杨树下。邵师傅此刻正伸出左手大拇指在磨得铮亮的刀刃上试了试,然后把菜刀递给中年妇女,叮嘱说:“这刀刃可锋利,用时留点神,当心拉了手。”‎ ‎  “邵师傅,你先喝口水,再帮我磨磨这几把刀剪。”邵师傅接过水杯连声道谢,仰面朝天一口气喝完,然后开始干活。活干完后,我对他说:“4把刀剪,该给你24块对吧”不料他回答:“你送的活多,得给你优惠,每把5块。”“那怎么行,不能坏了你的规矩。”我寸步不让地与他逆向侃价,一番拉锯后,邵师傅让步了。我抽出一张50元的递给他。他为难地说:“今儿送活的人少,手头没零钱找。”我一把将钱塞进他手里说:“那就别找啦!”他摇头道:“那不成!俺哪能占这种便宜”说罢他拿着那张钞票转身直奔向邻楼底层的小卖部,不一会儿气喘吁吁地跑回来,先退给我26元,又把一小瓶显然是为换零钱而买的矿泉水,宝贝似的放进工具袋里。我猜想他大概是带回家去给有病的妻子或者出力流汗的儿子。‎ ‎  我收下钱,跟邵师傅道了别,回家刚坐下,忽听门铃响。开门一看,原来是邵师傅。他微微喘着气说:“摁了好几家门铃才找到你。”说着举起一张卡问:“这是你刚才丢的吧俺收工时在地上捡到的。”那是一张不设密码,任何人持有都能使用的商场购物卡。我告诉他这张卡不是我丢的,让他再问问别人。邵师傅有些失意地说:“已问过几个人了,都没人认领啊!”“那你就留着自己用呗,”为了使他安心,我又添了一句:“反正又不是偷的、骗的。”“那不成!不属于俺的俺不能要!”邵师傅回绝的神情仿佛人格遭受了侮蔑似的,直拿那双干眼瞪我。我急忙致歉说刚才失言了。“丢卡的人还不知有多着急呐!”邵师傅说罢又问我居委会的所在地。我猜他是想通过居委会寻找失主。‎ ‎  邵师傅匆匆离去后,我的心潮难以平静。我伸头望窗外,老杨树下已空无一人,但“叮啷、叮啷”的铁板敲击声似乎仍在回荡。老杨树被夕阳铺洒上一层迷人的金色,晚风拂动着枝叶发出轻微的声响,宛若应和着铁板声在歌唱。‎ ‎【(人民日报)(海外版),有改动】‎ ‎1.文章写了“我“对磨刀师傅老邵的情感变化过程,请根据提示填空。(2 分)‎ ‎ →同情→ ‎ ‎【答案】讨厌、敬佩 ‎ ‎【解析】文中“我”对磨刀师傅最开始“窗外由远而近传来‘叮啷叮啷’的敲击声”,稍后便响起了“磨剪子嘞抢菜刀的悠长吆喝,于是思绪被搅乱”,再加上吵闹声,所以我心生厌恶,感觉“文章根本没办法继续写”,当我下楼后,在与师傅的闲聊中,知道了师傅的情况,于是心生同情。然后,“我”从家里拿来四把刀剪和一瓶矿泉水,最后“那不成,俺哪能占这种便宜?”,“那不成,不属于俺的俺不能要!”,体现出来的师傅的真诚感动了“我”,让我发自内心的敬佩他。据此作答即可。‎ ‎2.文中两次写到老邵“瞪我”。结合语境分析下列句中的“瞪”分别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4分)‎ 58‎ ‎(1)磨刀师傅没吭气,撩起衣襟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抬起一双被细密皱纹围裹的干眼狠狠地瞪了瞪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不成!不属于俺的俺不能要!”邵师傅回绝的神情仿佛人格遭受了侮蔑似的,直拿那双干眼瞪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他认为我的“调解”伤害了他的做人原则,是不可原谅的错误,所以……‎ ‎(2)他认为我小看了,那样说他是对他诚实人格的侮辱,所以……‎ ‎【解析】因为我想调解一下当时的僵局,所以在不了解情况的前提下想了一个自认为折中的办法,“你们各让一步,5块钱磨了吧!”结果“磨刀师傅没吭气,撩起衣襟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抬起一双被细密皱纹围裹的干眼狠狠地瞪了瞪我。”,因为在他看来,“我”的方法破坏了他的原则,他认为是一种伤害。‎ 第二次因为师傅挨家挨户寻找卡的失主,“我”出于对他的同情告诉他“那你就留着自己用呗”“反正又不是偷的、骗的。”此时,“直拿那双干眼瞪我”,表现了师傅认为我侮辱了他的人格。所以才瞪我。据此作答。‎ ‎3.第⑦一⑨段多方面表现了老邵的优秀品质。请结合其中的细节描写分析老邵这一人物形象。(4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那不成!”磨刀师傅断然拒绝,……可见老邵固执,生活艰辛;‎ ‎②矿泉水,宝贝似的放进工具袋里……善良、关心家人;‎ ‎③“那不成!不属于俺的俺不能要!”……诚实、朴实,正直。‎ ‎【解析】此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需要从文中找到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的句子,以及联系人物所处的环境加以分析即可。‎ ‎4.作者为什么要通过“我的眼光来讲述老邵的故事请分析这种叙事角度的好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通过我来讲故事,一是可以把自己融入到故事中,是见证者,是体验者,这样就容易拉近于读者的距离,容易让读者产生共鸣;更方便展开叙事,叙事角度更自由灵活……‎ ‎【解析】这篇文章采用的是第一人称的叙事角度,用第一人称来写,可以增加故事的真实性,容易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便于进入“我”的角色,便于抒发感情,进行详细心理描写,使文章更生动形象,使读者能更具体的体会作者的心情。‎ ‎5.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章结尾环境描写的作用。(4分)‎ 5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结尾环境描写既照应开头,暗含自己感情的变化,又借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寄寓作者赞美、敬佩、甚至歌颂老邵这样平凡而又善良、朴实而又正直的人。‎ ‎【解析】此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的作用通常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通常的答题模式是:运用了环境描写+写出的内容+烘托的人物心情。“老杨树被夕阳铺洒上一层迷人的金色,晚风拂动着枝叶发出轻微的声响,宛若应和着铁板声在歌唱。”首先照应开头,“树上缀满大大小小浓密的叶子,犹如撑开一把遮阳的巨伞”,同时,“迷人的金色、晚风拂动”渲染了一种和谐的氛围,“金色”的光芒也象征了师傅的品质,表现了作者对邵师傅的敬佩和赞美。据此作答即可。‎ ‎【2019·四川泸州】‎ 阅读下列小说,完成下列问题。(16分)‎ 新官上任 李景文 夏冰有晨练的习惯。健壮的体魄加上他的娃娃脸,让他显得比实际年龄要小许多。一早起来,眼看窗外飘着的鹅毛大雪,他坐不住了。‎ 夏冰因才华出众、处事果断、作风过硬,最近被提拔到城建局当一把手。本来,组织部门已跟他约好,明天就送他走马上任。但是,眼前的这场大雪,就如同在他头顶上垒起了一座雪山,随时都会崩塌。真的是悬念迭起呀!道路畅不畅通?自來水管道是否爆裂?种种想到或者没有想到的问题,就像眼前的大雪在他脑子里一片混沌……‎ 匆匆吃完早餐,一看表还不到7点,他决定自己的履新就从今天开始。既然是履新,就得有新气象。那这第一天上班就走过去好了,正好留心下一路的市容市貌有什么问题。一跨出楼梯道,他就被纷纷扬扬的大雪吞没了,行走变得身不由己。然而,户外清新而凛冽的空气使他更加澈昂,银装素裏的城市其实颇有诗意,他的步伐更稳了。在途中,他看到身着橙色衣帽的环卫工人顶风冒雪在清除厚厚的积雪,心中就有一种别样的感动。‎ 走到城建办公大楼,他花了一个多小时。值班室里,一个年轻的保安正在理头玩手机。他便憋不住地说,注意别伤着眼睛,铲铲雪还带锻炼呢。‎ 你是谁呀?有这么说话的?保安斜着眼睛扫了他一眼。‎ 我是新来的……‎ 站着说话不腰疼,门口有的是锹,那你铲呀!‎ 58‎ 夏冰听出了话中的讥讽。他搓搓手,想到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那句古话,就二话不说拿了一把铁锹开始铲雪,从大楼的台阶一路铲下去,全身心投入,越干越欢,渐渐他的身后便铲出一条道来。连老天也仿佛被他的冲天千勁吓着了,雪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停了。当他欣慰地回望时,却看到保安也拿着一把锹快步朝门口走……‎ 尚主任,您来这么早!保安一脸媚态。‎ 好,都把雪铲了。尚主任眯缝着眼打量夏冰,这位是……‎ 他说要跟您报到。心虚的保安说完就开溜了。‎ 哦,是小夏。尚主任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口吻说,在机关,就是要见眼生情,能上能下。‎ 夏冰点点头,我初来乍到,还望主任多提醒。‎ 既然进了一个庙,就不是外人了。尚主任拍拍夏冰的肩说,刚才在路上,我突然接到一个电话,话是说得哆哆嗦嗦,好像是给我们单位送空调的师傅出了车祸,在大转盘那儿吧,你就赶去看看,到底怎么回事?‎ 人命关天呀!夏冰心里一惊,忙问,师傅伤着没有?‎ 师傅的事,雇主是跑不脫的。尚主任搬了下嘴说,你看看空调掉坏了没有?要不要更换?商家什么时间能安装到位?‎ 这不是本末倒置嘛!夏冰的口气有些像争辩。‎ 俗话说,各扫自家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尚主任的脸色很不好看,现在,这个美差就交给你了,空调可是给新局长换的,今天不吃饭也要安装到位!‎ 新局长未必要吧!再说,局长室的空调是不是可以修一下,也许加点氟利昂就行了。夏冰想尽量让自己的情绪平复些,但是却越说越激动,老尚是不是这个理儿?一台空调跟人的生命比起来,可以说微不足……‎ 你……教训我?尚主任气急败坏地说,简直目无领导!‎ 领导心中要有群众!夏冰微笑着说。‎ 群众,满大街都是群众,你问得了吗?真是站着说话腰不疼。尚主任说着头也不回地走了。‎ 尚主任最后说的话,听上去很耳熟,但是夏冰没有工夫跟他计较,随即打车赶到出事地点。三个交警正在现场处理事故,肇事的师傅在一旁吓得不轻,原来不是送货的他受了伤,而是因雪天路滑,他开的电瓶车碰倒了一个老……夏冰当即打120将老人送往医院。一做CT,三处骨折。很快,警方来电话说老人的亲属马上就到,夏冰迎上去,一看却是尚主任。‎ 夏局呀,我真是老眼昏花,有眼不识泰山!尚主任双手紧握着夏冰的手直摇,我把您当成……也是今天来报到的小夏……‎ 我哪里有你说的那么年轻!夏冰说,当然,改正了就好,你不是也赶来了?‎ 58‎ 唉,教训太深了!尚主任满脸羞愧地低下了头,被撞的,是我的老父亲……‎ ‎1.夏冰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 ‎ ‎ ‎ ‎ ‎【答案】①责任心强,工作认真负责。表现在夏冰自己一人悄悄上任,只怕大雪会给民众的生活带来不便;②身体力行作出表率。表现在夏冰在保安讥讽后,毫无怨言地一人去铲雪;③一身正气,关心民众。表现在夏冰在听说送空调的师傅半路出了事,首先想到的是师傅的安危;④有一颗宽容的心。表现在尚主任向他道歉,他原谅了尚主任。‎ ‎【解析】(1)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夏冰看到屋外下大雪,他担心民众的安全,所以提前自己走马上任,可见他是一个工作认真负责,一心为民的好官员;夏冰在被保安讥讽后,自己拿起铁锹去铲雪,可见他是一个能用自己的行为作出表率的人;在听说送空调的师傅半路上出了事,他的想法与尚主任不同,“人命关天呀!夏冰心里一惊,忙问,师傅伤着没有?”可见他一身正气,工作作风扎实;“我哪里有你说的那么年轻!夏冰说,当然,改正了就好,你不是也赶来了?”可见夏冰有一颗宽容的心。‎ ‎2.小说多次写到雪,有何作用?(3分)‎ ‎ ‎ ‎ ‎ ‎【答案】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②贯穿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③以“雪”的寒冷陪衬夏冰对待工作与群众的火热的心。‎ ‎【解析】(2)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阅读全文,可以看出全文的事件都与雪有关:夏冰因下雪而提前上任;到单位首先去铲雪;因为下雪送空调的师傅出了事而与尚主任的处理态度不同;因为送空调的师傅在雪天撞倒的老人是尚主任的父亲而让尚主任明白了该如何去正确处理事件。所以说雪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同时在文中也起到交代时间的作用,并以“雪”的寒冷来陪衬出夏冰的一颗火热的心。‎ ‎3.小说结尾尚主任感叹“教训太深刻了”,请简要回答尚主任收到了哪些深刻教训。(3分) ‎ ‎ ‎ ‎ ‎ ‎【答案】①没有弄清对方的身份,就开始大摆官架子,批评了自己的上司;②处理公事时,一心只想着讨好上级,忽视民众的利益,最终受害者反是自己的父亲。‎ 58‎ ‎【解析】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概括。根据文中叙述的故事,“夏局呀,我真是老眼昏花,有眼不识泰山!尚主任双手紧握着夏冰的手直摇,我把您当成……也是今天来报到的小夏了……”可以看出尚主任的第一个教训是没有确认对方的身份,就开始摆官架子,以致错误地教训了上级。“唉,教训太深了!尚主任满脸羞愧地低下了头,被撞的,是我的老父亲……”可见第二个教训是他在处理公事时,想到的只是如何计好上级,以致于受伤的是自己的父亲。‎ ‎4.本文善用对比手法,请找出三处并简要分析其作用。(6分)‎ ‎ ‎ ‎ ‎ ‎【答案】保安只顾玩手机而嘲讽夏冰铲雪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与他看到尚主任便拿着铁锹准备铲雪形成对比;尚主任对夏冰“一台空调跟人的生命比起来,可以说微不足道”的观点表示愤怒,与后来发现自己弄错了夏冰的身份而主动道歉形成对比;尚主任在知晓送空调的师傅出事时,只关心空调能否如期安上,与夏冰一心关心送空调师傅的安危形成对比。表现了尚主任与保安一心巴结上级,工作不务实的作风,突出了夏冰的为人的正直与工作的认真负责,让文章的主旨更为深刻,引人深思。‎ ‎【解析】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的理解与归纳概括。对比,就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主题。这篇文章的对比主要表现在夏冰与尚主任的工作态度,保安对夏冰与尚主任的不同态度,尚主任对夏冰的不同态度,尚主任对送空调师傅出事的处理态度上,分点概括出三处即可。‎ ‎【2019·山东青岛】‎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18分)‎ 一针一线皆关情 蔡勋建 ‎①父亲常说“做出衣裳的是针线”,按说这没有什么创意,但从一名乡间职业裁缝口中说出,却有权威性和说服力。父亲一生以裁缝为业,受乡亲敬重,行走乡间方圆二三十里,甚至跨出湘鄂边界为人缝制衣裳。‎ ‎②他十二三岁拜师学裁缝,头年多半时间给师父家挑水打柴干家务活,渐渐地开始学缝扣眼、绞襻①子、钉扣子。翌年学习缝制衣服,第三年开始学绗②棉做棉衣,最后学剪裁。师父手艺高超,很严厉,连立身坐姿、穿针引线也有规矩,弄不好便举起尺子打过来。父亲说,他没少挨师父训罚,怎样打罚都必须忍着,熬过了三年,便有出头之日了。三年后他便提着裁剪刀行走乡里,独当一面,还真是多亏了师父的言传身教。‎ 58‎ ‎③在我的记忆深处,父亲有些绝活儿。‎ ‎④父亲没学过美术绘图,可他裁布料用画粉时,总是从容果断,绝不拖泥带水。画线时用的是画粉袋,一条纱线从装有画粉的小布袋里左贯右出,其原理与木匠的墨斗无异。比如绗棉衣棉裤,父亲在铺好絮棉的布面上, 左手捏着画粉袋口,将线头置于棉裤一端,右手拉粉线,再用右肘根压住粉线另一端,右手拇指食指拈起粉线,轻轻一弹,不偏不倚完成一条白线。如此反复,他的徒弟再照线举针绗棉。‎ ‎⑤父亲擅长做开襟衣衫,他最得意的是做得一手漂亮盘扣。男服多用蜻蜓扣、春蚕扣(也叫一字扣),女服多用蝴蝶扣、菊花扣,还有男女通用的琵琶扣、树枝扣。一个个蜻蜓头,一对对蝴蝶结,公扣母扣,结对成双。这种衣服全用布扣,杜绝塑料扣子或有机玻璃扣子,着实漂亮。‎ ‎⑥父亲喜欢在左胸前袋口插上一支钢笔,不过这笔大抵在算账立据时才派上用场。父亲有“两不记”:一是收人布料不记,客户来料,只要说明你要做什么衣服什么样式,他随手往那衣料堆里一放,绝不会张冠李戴;二是量体裁衣,他拿皮尺在来人身上左一拉右一扯,嘴里念叨着,只量体并不当面记录,也不开制衣单,顾客按期取衣,从不出错。 ‎ ‎⑦他的裁缝工具很简单,裁剪刀、竹尺、皮尺、画粉、手针、顶箍,再就是熨斗。父亲剪裁时轻松自如,用剪吃布很干脆--咔哧,咔哧,咔哧, 这像极了农夫耕田犁地,当犁尖插入土地,只听得一声吆喝,那黑色土壤便顺着犁头往右翻去。咔!最后一声特别干脆,听起来很果断,那肯定是剪刀将出,剪断布头了。‎ ‎⑧剪裁用的案板是杉木的,那案面上有许多凹坑,密密麻麻。有次我看到父亲握着剪刀,在画有纵横交错线条的布面上,让剪刀随意地疾走,剪刀在案面上发出“咚咚咚”的声响,顿一下,布面一个窝,案板上一个坑。我揣测这种“停顿”绝不是率性而为,一定是有讲究的,应该是父亲为后来的缝纫制作留下的暗记,比如打褶、留岔什么的。案板上留下的“记号”,让我长久思索……‎ ‎⑨除了在家等客上门做衣,很多时候是做“乡工”,也称“上门工”。这种方法是按天计收工钱,东家只管三顿饭,不需一件件算钱。但父亲并没有因此懈怠,只管埋头干活。平常东家客气,也有上烟上酒的,可父亲从来不沾,只吃些茶饭。‎ ‎⑩早年,父亲行走乡里一直是手工制作,后来母亲加盟。不久有了缝纫机,一台“蝴蝶”牌缝纫机与他们“白头偕老”。父亲担纲剪裁,母亲负责缝制,从此父母同出同归。小时候我还没念书,就经常随父母去做“上门工”。一大早,东家挑一副挑子走在前头,一头是缝纫机头,一头是机脚,我紧跟父母在后,父亲说我从小就随他吃“百家饭”。‎ ‎⑪在乡间,这个行业有个笑话段子:“裁缝不落布,穿个冒裆裤。”少时我不解,便问父亲何意,父亲笑了,告诉我意思是说,如果哪个裁缝不留下布头,那他肯定穿着个没有裤裆的裤子。父亲从来不做那种“贪墨”糗事,每上门做完一家的衣服,他就将剩下的布头交给东家;若是在家,每做好一件衣服,他 58‎ 也将剩下的边角布料扎成一绺,塞进衣主的新衣荷包里。衣主自然高兴,因为这些边角布料又可去做千层布鞋底。‎ ‎⑫父亲从事职业裁缝五十年,他从手工到机制,见证了民间服装的演变发展,亲自经历了这些服装的全部制作过程。父亲就像一枚绗针,行走乡间,缝紧了乡情,缝暖了家庭,缝美了生活。 ‎ ‎(选自《人民日报》2019 年5月1日第8版,有删改)‎ 注:①襻(pàn)子:用布做的扣住纽扣的套。②绗(háng):缝纫方法,用针线固定面儿和里子以及所絮的棉花等。‎ 1. 作者说“在我的记忆深处,父亲有些绝活儿”,父亲有哪些绝活?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条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画粉画线的绝活;②做得一手漂亮盘扣的绝活;③“两不记”的绝活;④裁剪与案板结合的绝活。‎ ‎【解析】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概括。阅读全文,文章第③段指出“在我的记忆深处,父亲有些绝活儿”,以此引出④~⑧的内容,将每段描述的具体内容用简洁的语句表述出来即可。第④段主要写父亲用画粉画线的绝活;第⑤段写的是父亲做出各种漂亮结实的盘扣的绝活;第⑥段写的是父亲有“两不记”的绝活;最后⑦⑧段写的是父亲裁剪时剪子与案板和谐结合的绝活。‎ 2. 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第②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第②段在结构上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在内容上,它是全文作者叙事的线索和总纲,使文章叙事清晰,主旨鲜明突出。 ‎ ‎【解析】本题考查段落作用的分析。解答此题一般从结构与内容两方面来进行。从内容上看,这段主要写父亲从师学艺的经历,表现父亲学习的认真与艰辛。再因为如此,所以后来父亲在从业过程中练就了四大绝活,由此也可看出这段内容在结构上就是后面内容的前提与总起。同时又紧承上段对父亲一生的总体介绍,所以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段。 ‎ 3. 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6分)‎ 4. ‎①左手捏着画粉袋口,将线头置于棉裤一端,右手拉粉线,再用右肘根压住粉线另一端,右手拇指食指拈起粉线,轻轻一弹,不偏不倚完成一条白线。(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像极了农夫耕田犁地,当犁尖插入土地,只听得一声吆喝,那黑色土壤便顺着犁头往右翻去。(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该句使用动作描写,详尽展示了父亲用画粉画线的完美过程。一举手,一投足中栩栩如生地勾 58‎ 画出了父亲的高超技艺,给人如在眼前的立体感;而且言语间也透露出对父亲的敬仰和骄傲。 ‎ ‎②这句使用比喻修辞,把父亲的裁剪比作农夫的耕地,既贴切生动,又充满乡村的泥土气息。同时也是对两种劳动美的赞美和歌颂。 ‎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解答此题关键在于赏析角度的选择。第一句话,是对父亲用画粉画线的动作描写,可抓住其中的“捏”“拉”“压”“拈”“弹”等词,分析父亲动作的连贯,表现这是他的绝活之一。第二句话可抓住其中的修辞来分析,作者将父亲的裁剪比作农夫的耕地,形象地表现出裁剪的样子与工作的辛苦,同时也符合他是一位乡间裁缝的特征。 ‎ 1. 文章的标题“一针一线皆关情”,如果换为“一位行走乡间的裁缝”是否可以?请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由。(4分)‎ ‎【答案】不可以。原题充满诗情画意,又照应和突出了文章主题。作者不光记叙父亲“一针一线”的绝活,更通过父亲的手艺表达了父亲不仅技艺高超,更人格高尚。他的劳动不仅是劳动,更关乎亲情、乡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标题的理解与分析。先分析所给的“一位行走乡间的裁缝”,这一标题交代了父亲的职业,交代了写作的对象。而“一针一线皆关情”,“一针一线”交代了父亲的职业,并能表现他工作的认真细致;“皆关情”则能突出父亲对职业的情感,整个标题表现父亲是一位乡间裁缝,他用真情为乡间人服务,他对自己的职业充满了热爱。比起“一位行走乡间的裁缝”既能交代内容,又能表现主题,同时还更富有诗意,所以二者不可互换。‎ 真题训练(第五单元)‎ ‎【2020·福建】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2分) ‎ 网络文学作为当前大众文学的主要形态,它不只供娱乐和消遣,还会对读者产生潜移默化的精神影响。特別是在读者和作者都呈现年轻化的趋势下,必须更加重视网络文学影响人、塑造人的文化功能。因此,网络文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的需求,是推动网络文学健康发展的核心举措。 ‎ 网络作家必须有文化,懂文化,拥有文化传承与创新意识,网络创作才能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获得驭文谋篇之大端。网络文学作家唐家三少说:“网络文学是一个性价比最高的精神文明载体,它的素材基本源自我国五千年传统文化。”蒋胜男在创作《芈月传》时,特意引用了一些教科书中的内容,比如完璧归赵、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商鞅变法等。 ‎ 58‎ 同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还需要网络作家拥有较强的文化辨识能力。传统文化既是一个丰厚的思想库,深邃厚重,又是巨大的素材库,内容驳杂,良莠并存,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价值观念和科学智慧等,也潜沉了一些落后残余;既有自强不息、扶正扬善、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也有男尊女卑、因循守旧等思想糟粕因此,网络文学弘扬传统文化,需用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对其进行分辨、过滤,然后吸纳精粹,融入文学观念,成为创作素材。近年网络文学中那些备受好评之作,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源自作者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科学理解。‎ 弘扬传统文化不是为了复古,而是要贴近时代实现文学创新,使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与现代社会相适应,与网络文学使命担当相一致。网络作家应该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与弘扬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在网络文学中的创新性发展。阿耐的网络小说《大江东去》描写主人公的艰苦创业和自强不息,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善良、互助友爱,作者将这些传统的文化品格放到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中,展现出历史转型期平凡人物的不同命运,让我们感受到历史文明进步的足音。 ‎ ‎(摘编自欧阳友权《传统是网络文学的“精神血脉”》)‎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网络文学作为大众文学的主要形态,最主要的功能在于影响人、塑造人。‎ B.第二段先引用唐家三少的话,再以蒋胜男的《芈月传》为例来证明观点。‎ C.网络小说《大江东去》受到好评,论证了网络文学可以实现创新性发展。‎ D.本文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围绕网络文学发展的社会需求展开论证。‎ ‎【答案】A ‎ ‎【解析】有误,根据第一段“网络文学作为当前大众文学的主要形态,它不只供娱乐和消遣,还会对读者产生潜移默化的精神影响”“必须更加重视网络文学影响人、塑造人的文化功能”可以看出,此项表述与原文不符。 故选:A。‎ ‎2.文章第三段阐述了中华传统文化哪两个方面的内容?请简要分析。(3分) ‎ ‎【答案】阐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糟粕两方面内容。“精华”主要指传统文化中蕴含丰富的哲学。思想、价值观念、科学智慧和传统美德等;“糟粕”主要指传统文化中男尊女卑、因循守旧等落后残余的思想。 ‎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细读第三段,根据“既有自强不息、扶正扬善、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也有男尊女卑、因循守旧等思想糟粕”可知,第三段阐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糟粕两个方面的内容。“精华”指自强不息、扶正扬善、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糟粕”指男尊女卑、因循守旧等思想。‎ ‎3.网络文学要健康发展,对网络作家提出哪三个要求?请简要概括。(6分)‎ 58‎ ‎【答案】①必须有文化,懂文化,拥有文化传承与创新意识;②需要拥有较强的文化辨识能力;③要贴近时代实现文学创新。 ‎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筛选信息。根据第二段“网络作家必须有文化,懂文化,拥有文化传承与创新意识”,第三段“同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还需要网络作家拥有较强的文化辨识能力”,第四段“弘扬传统文化不是为了复古,而是要贴近时代实现文学创新”等内容,概括作答即可。 ‎ ‎【2019·山东荷泽】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0分) ‎ 读书的三种姿势(节选) ‎ 孙绍振 ‎ ‎①读书的姿势大致有三种,第一种是躺着读,这是陶渊明所标榜的好读书不求甚解,但是并不一定真正实行的办法。大多数业余爱好者就是这样读的。其特点是没有固定的目的,真所谓博览群书,这种读书姿势联系着一种态度,那就是读着玩的,读得顺就读下去,读不顺干脆就睡着了也无所谓。这种读法,是一种休息、消遣,也许还是一种享受。日积月累自然也可以增长知识,丰富精神生活,领悟人生的意义,但是,除非是天赋特别好的个别人以外,一般人想要迅速有效地提高自己谋一方面的水平,是不可能靠这种姿势轻松地达到目的的。 ‎ ‎②要真正提高自己的水平,就得采取另一种姿势,就是要坐着读,古人讲的“正襟危坐”,不但是一种姿势,而是一种心境、态度、一种目的。那就是求知的态度,通常我们说求学问,为什么要说“求”呢?那是意味着追求的意思。要追求就得十分认真、严肃,注意力非常的集中,和躺着相比,这里有强制自己心无旁骛的意味。这是最基本的一种的读书方法。大中小学的学生都不约而同地采取了这种方法。 ‎ ‎③这种方法的要领是对于书中的每一句乃至一个字,都一丝不苟反复钻研。甚至背诵。上下左右联系,古今中外贯通,力求全面、准确掌握。正襟危坐的姿势表现出一种精神,那就是虔敬地刻苦。不满足停留在表面上。一般说文字的表面是很完整的,甚至给你一种天衣无缝的感觉。如果你没有刻苦虔敬的精神,即使坐着,也可能东倒西歪,精神涣散,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坐着读的关键是开放心灵,让它像海绵一样吸收书中全盘的精义。古人说的虚怀若谷,大致可以形容这种心灵状态。‎ ‎④这种读书的方法虽然很好,但还不是最好。因为坐着钻研,全盘吸收,就意味着你所读的书本当然是绝对正确的,不包含任何错误的。但是这样囊括绝对真理的书是没有的。任何作品都免不了有某种历史的和个人的局限。毛泽东说过,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不犯错误,一种是已经死了的人,一种是还没有出生的人。对于书,也可以这样说。坐着钻研的时候,也有一个缺点,那就是你的思路是被动的。读书是为了认识世界和人生,而这主要靠你自己在生活实践中去体验,书本只是一种向导和坐标。因而你要主动地用你自己的经验和智慧去检验它,用马克思主义的俗语说,“批判”它。这时候,你就用不着虚怀若谷了,你也 58‎ 不用把书上的每一句话都当作天条,在追求真理的时候,任何的自卑感都是多余的。 ‎ ‎⑤这时,你得改变一下读书的姿势,当然绝对不能满足于坐着读,你得站起来,也就是用俯视的姿态,把书上的东西用实际情况去检验,去分析,用你自己的头脑去批判。当你发现书中所说那怕是有一点与实际不符时,你就要揪住不放,因为这就意味着你的认识又有了提高,你已经发现了问题,而发现问题往往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第一步。这就是说在这一点上,你已经比之书本的作者稍稍高明了一点。这时你当然还要反复思考,但是千万千万不要放弃,不要有任何的谦虚,这时候用得上孔夫子一句话,叫做当仁不让。这是一个机遇,你和权威平等了,你在真理面前站起来了。也许你当时还意识不到,但是当你日后回想起来的时候你会感到幸福的,甚至你的脸上会出现无声的微笑。‎ 1. 通读全文,指出文章题目中的“三种姿势”的含义。(2分) ‎ ‎【答案】一种是躺着读,没有固定的目的,只是读者玩;第二种是坐着读,带着求知的精神一丝不苟地去钻研。第三种是站着读,要学习跟思考相结合,用自己的头脑去批判书中的内容。‎ ‎【解析】本题考查信息提取、概括。写出三种阅读姿势的含义,这需要从文章中找到具体的答案,第一种在文章的第③自然段,“躺着读,没有固定的目的,只是读者玩”;第二种在文章的第②③④自然段,第三种在文章的第⑤自然段,站着读,用俯视的姿态,把书上的东西用实际情况去检验,去分析,用你自己的头脑去批判。‎ ‎2.第③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并简要分析。(4分)‎ ‎【答案】比喻论证,把“坐着读”比作“海绵”,全盘吸收书中的精义,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坐着读的状态,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 ‎【解析】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作用。议论文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回答时先判断论证手法,然后分析其作用。划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坐着读”比作“海绵”,全盘吸收书中的精义,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坐着读的状态,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 ‎3.结合下面材料,联系选文,说说你应该采用文中的哪种读书方法。(4分) ‎ 材料:习近平在《领导干部要爱读书善读书——在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引用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要求“领导干部要同时防止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这两种现象”。 ‎ ‎【答案】第三种阅读方式 站着读,学习跟思考相结合。 ‎ ‎【解析】本题考查拓展运用的能力。结合材料和文章内容进行回答。材料中引用孔子的名言,告诉我们要学习跟思考结合,“同时防止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这两种现象”,原文的第三种阅读站着读要求学习跟思考相结合,因此我们要选择第三种阅读,“站着读”的方式,学习跟思考相结合。‎ 58‎ ‎【2019·山东滨州】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2分) ‎ 要善于“折叠”自己 ‎ ‎①把51张白纸重叠在一起,厚度最多不过几厘米。但把一张足够大的白纸折叠51次,厚度竟然超过了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人生从来不是平铺直叙,好比白纸一般,如何“折叠”自己,决定着人生的厚度、事业的成败。 ‎ ‎②“折叠”是智慧的迂回。毛泽东军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笔”四渡赤水,最初的作战计划并非如此。红军因为急于一口吃掉敌人,结果遇挫,被迫开始一渡赤水。红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声东击西,穿插迂回,与敌人巧妙周旋,以三万劣势兵力牵着数十万敌人的鼻子走,成就了四渡赤水这一红军长征史上的光辉战例。这次行动,周恩来称之为走“之”字路。实践证明,最近的距离不一定是直线,而看似“折叠”弯曲的“之”字路线,往往是达到最终目的的最佳路径。成事的最高境界在于,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胜利。那些不讲科学的蛮干、急功近利的“速成”,不仅难以到达成功的彼岸,还可能在途中触礁、搁浅。像河流一样“折叠”蜿蜒,才能避开挡在前面的障碍,实现波浪式前进。‎ ‎③“折叠”是生动的重复。重复是工作生活的常态,许多人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但并非所有量的积累都能产生质的飞跃。老驴拉磨般的简单重复、机械重复,结局多是“原地转圈”“涛声依旧”。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说:“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上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被公认为“天下第一行书”,就是因为其中充满着变化,所有重复的字都作了不同形态的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折叠”中创新,在创新中重复,坚持“不作寻常重复”,进行生动的重复,方能书写出彩华章。 ‎ ‎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人做过一个计算:如果干一件事的成功率仅为1%,反复尝试100次,成功的概率竟然能达到63%。世界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但有水滴石穿的奇迹。通向成功的道路好比一场马拉松,比拼的不是速度而是耐力。一直“折叠”下去,就能“撕小口打大仗、积小胜为大胜”,把简单做成不简单,使平凡变成不平凡。正如英国著名小说家安东尼·特罗洛普所说:“一件微不足道的日常小事,如果你坚持去做,就能胜过那些艰难的大事。”‎ ‎⑤“折叠”是“折磨”的叠加。有人提出过“坎理论”,就是要过关卡,上台阶,好比爬山越岭,上到一定高度,就过了一个坎。成功多是苦难辉煌,成长多为浴火重生。想要前进,最快的脚步是“负重”,因为“挑担子的比散步的走得快”。走不出自己的“舒适区”,就是倒退的开始。其实,成长就是与自我的搏斗,与自我的较量,与自己较劲才能有长进。吃得苦中苦,方能有所成。敢于到吃劲岗位“淬火”,到艰苦一线“蹲苗”,在事上磨练自己,用时间灌溉自己,多挑战“不可能”才可能超越自己,使人生不断迈向新的高度。 ‎ 58‎ ‎⑥人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增加人生的厚度。把握好“折叠”的学问,付诸有力的行动,就能成就精彩人生。‎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答案】要善于“折叠”自己 ‎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中心论点的能力。寻找文章的中心论点,一看标题,文章的标题“要善于‘折叠’自己”就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二看内容,文章开头用白纸不同的“折叠”产生的不同结果的事例,引出“如何‘折叠’自己,决定着人生的厚度、事业的成败”;然后②③④⑤段分别从“折叠”的不同方面分别阐释中心论点;最后一段收束全文,得出结论:把握好“折叠”的学问,付诸有力的行动,就能成就精彩人生。 ‎ ‎2.第②③④⑤段从四个方面论证了中心论点。根据上下文,在第④段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 容。(3分)  ‎ ‎【答案】“折叠”是耐心的坚持。 ‎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分论点的能力。阅读第④自然段列举计算的事例和道理阐述,我们可以筛选出这是论述“坚持”的,而这“坚持”是“耐心”的,仿照其他段落的句式,我们就可以归纳出本段的分论点是:“折叠”是耐心的坚持。 ‎ ‎3.第②段中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  ‎ ‎【答案】举例论证,列举红军长征史上“四渡赤水”这一具体战例,用看似弯曲的“之”字路线,往往是达到最终目的的最佳路径的结论,从而有利地论证了“要善于‘折叠’自己”的中心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解析】本题考查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及作用。举例论证常见答题思路是: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列举××的事例,真实具体地论证了××论点,使论证更具说服力。本题列举毛泽东指挥四渡赤水最后取胜的事例,论证了“‘折叠’是智慧的迂回”这一分论点,从而有利地论证了中心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4.请在第③段横线上补充一个事实论据。(3分)‎ ‎【答案】答案提示:所填论证应具备以下两点要求:(1)属于事实论据(有对事实的概括叙述)。(2)能够证明“‘折叠’是生动的重复”。‎ ‎【解析】本题考查补写论据的能力。本段文字主要论证“‘折叠’是生动的重复”这一分论点,补写的论据必须扣住“生动的重复”这一关键点,比如运动员的动作重复、舞蹈家的动作重复等,只要举例典型,有代表性即可。如:跨栏运动员反复的训练,反复重复着一个个栏间的步伐,八步?七步?但每一次重复都会有新的启示,新的发现,新的提高。‎ 58‎ ‎【2019·湖北黄冈】阅读下则议论文,回答问题。(4分) ‎ 读书人是幸福人 ‎ 谢冕 ‎ ‎①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由此我想,那些失去或不能阅读的人是多么的不幸,它们的丧失是不可补偿的。世间有诸多的不平等,财富的不平等,权力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拥有或丧失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 ‎ ‎②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欣悦,那一份苦难,也许再加上他亲自感知的那一些关于自身以外的经历和经验。然而,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阅读不仅使他认识了草木虫鱼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 ‎ ‎③更为重要的是,读书人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中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学得人格的刚烈,从马克思学得人世的激情,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从列夫•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著。歌德的诗句刻写出睿智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④一个人一旦与书结缘,极大可能是注定了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说“极大可能”,指的是不排除读书人中也有卑鄙和奸诈,况且,并非凡书皆好,在流传的书籍中,并非全是劝善之作,也有无价值的甚而起反面效果的。但我们所指读书,总是以其优良品质得以流传一类,这类书对人的影响总是良性的。我之所以常感到读书幸福,是从喜爱读书的亲身感受而发。一旦与此种嗜好结缘,人多半因而向往于祟高一类,对暴力的厌恶和对弱者的同情,使人心灵纯净而富正义感,人往往变成情趣高雅而趋避凡俗。或博爱,或温情,或抗争,大抵总引导人从幼年到成人,一步一步向着人间的美好境界前行。笛卡儿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就是读书使人向善;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这就是读书使人避恶。 ‎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第①段中,“那些失去或不能阅读的人”“丧失”的是除了现实世界之外更为浩瀚更为丰富的世界。 ‎ B.“更为重要的是,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这句话在文中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 58‎ C.在第⑤段横线上补写一个呼应开头的结尾,这句话可写为: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 D.“一个人一旦与书结缘,他极大可能是注定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这句话中“极大可能”应该删去,删去后结论更明确、具体,更令人信服。‎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议论文内容的理解。考生要逐项比对,找出和文章内容不相符的一项。D项中,“极大可能”,从程度上进行限制,如果去掉就过于绝对,它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不能删去。 ‎ ‎2.第④段加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述了什么道理?(2分)‎ ‎【答案】道理论证(引用论证)  读书使人向善避恶(读书使人向善,读书使人避恶)‎ ‎【解析】本题考查对议论文论证方法和作用的分析。着眼第④段划线句,从“笛卡儿说”“雨果说”可知,运用了引用论证。然后结合引用名言的论述,扣紧关键句“这就是读书使人向善” “这就是读书使人避恶”来明确所论述的道理 ‎【2019·四川攀枝花】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13分)‎ 头脑风暴是一种集体幻觉吗? ‎ 岑嵘 ‎ ‎①单位里最近开展了一次“头脑风暴”,探讨赚钱的新方法。风暴刮得相当成功,大家一改沉默,你一言我一语,灵感大迸发。虽然我最后记不得究竟想出了什么好的点子,但这场头脑风暴让大家都很愉悦。 ‎ ‎②那么头脑风暴有用吗? ‎ ‎③我们今天所谓的“头脑风暴”指的是无限制的自由联想和讨论,产生出新观念或激发创新设想。它是由美国创造学家阿历克斯·奥斯本于1939年首次提出的。不过大家有所不知,“头脑风暴”一词最早是精神病理学上的用语,专指精神病患者的精神错乱状态。 ‎ ‎④在很多研究者看来,头脑风暴虽然说不上是精神病发病,但效用恐怕很有限。 ‎ ‎⑤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头脑风暴呢?头脑风暴的好处在于,很多人在讨论之后,会把别人的意见误认为是自己的意见。如果问题难以处理,每个人都能看出其他人也同样认为这个问题难以解决(不是自己傻,而是问题太难)。这就使得人人都感觉很好。 ‎ 58‎ ‎⑥在《红楼梦》第十回中,秦可卿病倒了,尤氏说:“现今咱们家走的这群大夫,哪里要得?一个个都是听着人的口气儿,人怎么说,他也添几句文话儿说一遍;可倒殷勤得很,三四个人,一日轮流着,倒有四五遍来看脉!大家商量着立个方儿,吃了也不见效。”一群庸医给秦可卿看病,大家头脑风暴一下,集体商量弄了个方子,成功地把秦可卿折腾个半死。因此,头脑风暴最大的好处就在这里:即便这件事最后办砸了,但这可是集体讨论的结果,谁都不必为此担责任。 ‎ ‎⑦那大家思维碰撞总有点用吧?研究者也不这么看。他们认为头脑风暴是一种花时间却不太有效的方式,因为通常人们独自思考比在群体中思考能想到更多的点子。一项对22个群体的研究发现,其中18个群体中的人在群体中生产力不高,而且群体越大生产力下降得越多。心理学家称之为“群体生产力的错觉”。有许多人太依赖于他人的努力,想获得免费意见。然而让人吃惊的是,即便如此,人们仍然倾向于高看群体讨论的重要性。超过80%的受访者认为群体头脑风暴比个人的思考能产生更好的效果。 ‎ ‎⑧米开朗琪罗把所有的助手都赶走,锁上了西斯廷礼拜堂的门,独自创作出了壁画《创世纪》;巴尔扎克爱将自己锁在小黑屋中创作,将百叶窗拉牢实,郑重地点燃蜡烛闭门不出,在浑浊的光线中天昏地暗地写出皇皇巨著。如果他们喜欢的是拉上一大群人,大家拍脑袋想点子出主意,那么这些旷世作品我们恐怕永远也见不到了。‎ ‎1.下列对选文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们今天所谓的“头脑风暴”是由阿历克斯·奥斯本首次提出。 ‎ B.“头脑风暴”一词是最早的精神病理学用语,专指精神病患者的精神错乱状态。‎ C.头脑风暴的效用恐怕很有限是个别研究者的看法。‎ D.研究者们认为头脑风暴是一种花时间且无效的方式。‎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B项根据第③段中“最早是精神病理学上的用语”指这个词本身是精神病理学用语,但不一定是最早的神病理学用语,故错误;C项,根据关键句子“在很多研究者看来,头脑风暴虽然说不上是精神病发病,但效用恐怕很有限。”判断不是“个别研究者”而是“很多研究者”的看法;D项,根据关键句子“他们认为头脑风暴是一种花时间却不太有效的方式”判断D项太过绝对。故答案A。‎ 1. 下列关于选文内容及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 选文用疑问句作标题起到了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 B. 第①段写作者身边发生的“头脑风暴”,提出了头脑风暴可以让大家都很愉悦的中心论点。‎ C.第⑥段举《红楼梦》一群庸医给秦可卿看病的例子,论证了头脑风暴最大的好处是:即便把件事办砸了,但因为是集体讨论的结果,谁都不必为此担责。 ‎ D.第⑧段举“巴尔扎克爱将自己锁在小黑屋中创作”的例子,论证了独自思考比一大群人在一起拍脑袋想点子出主意更好。 ‎ ‎【答案】B 58‎ ‎【解析】这道题考查对文章知识和内容的分析理解。B项中“头脑风暴可以让大家都很愉悦”不是文章的中心论点。‎ 1. 在作者看来,许多人喜欢头脑风暴的原因有哪些?仔细阅读⑤⑥段,概括作答。(4分)‎ ‎【答案】①人人都感觉很好。②即便事情最后办砸了,但这是集体讨论的结果,谁都不必为此担责任。 ‎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第⑤段运用设问“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头脑风暴呢?”提出问题,作者用道理论据进行证明,指出“头脑风暴”的受到人喜欢的原因之一:人人都感觉很好。在第⑥段中,作者首先列举了《红楼梦》中大家给秦可卿治病的例子,最后归纳出第二条原因“即便事情最后办砸了,但这是集体讨论的结果,谁都不必为此担责任”。‎ ‎4.文章最末一句“那么这些旷世作品我们恐怕永远也见不到了”中的“恐怕”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答案】不能删掉,“恐怕”表推测的意思,表可能见不到这些旷世作品,去掉后就表示绝对的意思了。 ‎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议论文语言的特点。“恐怕”的意思是很可能,表示这种情况只是推测,并不是一定是这样的。这些旷世作品,所以,“据说”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单元真题训练(第六单元)‎ ‎【2020·湖北荆门】‎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下列问题。(7分)‎ ‎ A 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赵氏慌忙楷楷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得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 A 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以上文段选自《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A处的人物是_________。(3分)‎ ‎【答案】儒林外史 吴敬梓 严监生(严大育或严致和)‎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常识及人物的识记能力。《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 58‎ 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小说白话的运用已趋纯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颇为深入细腻,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选文是对严监生临终前的情景刻画。文中的A,即严监生。严监生临死前惦记着灯盏里的两茎灯草,是夸张的艺术手法。‎ ‎2.这段文字主要是采用哪些描写方法来刻画A的形象的?表现了A怎样的性格特征?(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动作描写和侧面描写,比如“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是动作描写,严监生的大侄子不理解他伸着两个指头的意思是侧面描写,这些共同刻画了严监生吝啬(小气)、爱财如命的性格。‎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描写方法的辨析能力和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选文中的“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都是对严监生的是动作描写,严监生的大侄子不理解他伸着两个指头的意思是侧面描写,突出了严监生行为的出人意料,为赵氏说出严监生的本意作了铺垫,赶到了烘托作用,增强了讽刺效果。这些共同刻画了两监生吝啬(小气)爱财如命的性格。‎ ‎【2020·河北】‎ 阅读《水浒传》节选,回答后面的问题。(共4分)‎ 洪教头深怪林冲来,又要争这个大银子,又怕输了锐气,把棒来尽心使个旗鼓,吐个门户,唤做把火烧天势。林冲想道:“柴大官人心里只要我赢他。”也横着棒,使个门户,吐个势,换做拔草寻蛇势。洪教头喝一声:“来,来,来!”便使棒盖将入来。林冲望后一退,洪教头赶入一步,提起棒又复一棒下来。林冲看他步已乱了,被林冲把棒从地下一跳,洪教头措手不及,就那一跳里和身一转,那棒直扫着洪教头臁儿骨上,撇了棒,扑地倒了。‎ ‎1.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歌颂 的长篇小说。(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农民起义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水浒传》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主要故事背景的章回体长篇小说,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 ‎2.从“林冲棒打洪教头”这个故事中,你获得了怎样的感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8‎ ‎【答案】从林冲一再谦让,手下留情中我们学到了做人要谦虚,要宽厚;从自高自大、目空一切、贪财好利的洪教头身上我们也能得到这样的启示:做人不能骄傲,更不能见利忘义。‎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林冲遭受高太尉的陷害,被开封府发配至沧州,路过柴进庄上,听到店小二的话,便去投奔柴进。柴进见是赫赫有名的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心中大喜,厚礼款待。洪教头随后前来,此人极度傲慢,对林冲步步紧逼,引发了柴进的不快,再加上柴进想看下两人的本事,便安排了两人的比武。林冲迫不得已和洪教头比武,结果轻松击败了他。洪教头羞愧地离开了。从整个事件来看,我们可以从林冲和洪教头的表现,围绕待人要宽厚,做人要谦虚来谈即可。‎ ‎【方法指导】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2020·湖南长沙】‎ 阅读从《儒林外史》中节选的四个片段,回答问题。(共6分)‎ ‎【片段一】学道道:“你今年多少年纪了?”范进道:“童生册上写的是三十岁,童生实年五十四岁。(A)” 学道道:“你考过多少回了?”范进道:“童生二十岁应考,到今考过二十余次。”学道道:“如何总不进学?”范进道:“总因童生文字荒谬,所以各位大老爷不曾赏取。”‎ ‎【片段二】他爬将起来,又拍著手大笑道:“噫!好了!我中了!”笑著,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池塘里,爬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B) 拍著笑著,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得疯了。”‎ ‎【片段三】胡屠户道:“我那里还杀猪!有我这贤婿,还怕后半世靠不著么?我时常说: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 (C) 你们不知道,我小老这一双眼睛,却是认得人的!想著先年我小女在家里,长到三十多岁,多少有钱的富户要和我结亲,我自己觉得女儿像有些福气的,毕竟要嫁与个老爷。今日果然不错!”说罢,哈哈大笑。‎ ‎【片段四】知县安了席坐下,用的都是银镶杯箸。范进退前缩后的不举杯箸。知县不解其故,静斋笑说:“世先生因遵制,想是不用这个杯箸。”知县忙叫换去,换了一个磁杯,一双象牙箸来,范进又不肯举动。静斋道:“这个箸也不用。”随即换了一双白颜色的竹子的来,方才罢了。‎ 知县疑惑他居丧如此尽礼,倘或不用荤酒,却是不会备办。后来看见他在燕窝碗里拣了一个大虾丸子送在嘴里,方才放心。(D)‎ ‎1.对片段中画横线处的批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58‎ A.一语道破范进为了取得报考资格谎报年龄,瞒上欺下的虚伪卑劣行径。‎ B.活脱脱地写出了范进闻讯后的喜极失态。‎ C.前后反差如此之大,胡屠户的市侩特性暴露无遗了 D.居丧尽礼与食膳吃荤前后矛盾,对比鲜明。‎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关键句子的理解与分析。A.有误,句子交代范进的身份与实际年龄,“童生”与“五十四岁”形成对比,以此突出范进对功名的痴迷,为下文他喜极而疯埋下伏笔。BCD.正确。故选:A。‎ ‎2.讽刺作品有一个重要特点:作者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时,不仅讽刺单个人物或事件,还讽刺背后的社会现象及根源。请以《儒林外史》中范进“二十岁应考,到今考过二十余次”,却“总不进学”,一旦考中却“欢喜得疯了”为例进行说明。(4分)‎ ‎【答案】《儒林外史》是一部出色的讽刺小说。作者运用夸张、对比、细节描写等手法,揭露和嘲讽科举制度所造成的丑恶现象和封建末世的衰颓风气。范进因中举而迷了儿窍,喜极发疯的丑态,是作者对范进作夸张变形的讽刺,以增加作品的生动性和感染力,使读者对范进的性格、行为和心态,留下深刻的印象。作者把当时社会上一般读书人热衷功名、醉心富贵的特征都统摄在范进这个人物身上,并运用讽刺手法予以揭露、批判,旨在抨击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摧残荼毒,同时反映人情冷暖、世态炎谅的社会现实。‎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写作手法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抓住范进应考的次数、中举前后的变化,分析小说中对比、夸张等手法的运用,让范进这一人物形象极具有讽刺力即可。同时注意结合范进中举喜极而疯原因的分析,指出这一现象背后的社会原因。 【2020·山东潍坊】‎ 阅读《儒林外史》中的两个片段,回答问题。(5分)‎ ‎①周进一进了号,见两块号板摆的齐齐整整,不觉眼睛里一阵酸酸的,长叹一声,一头撞在号板上,直僵僵不省人事。……扶着立了起来。周进看着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这回不死了,被声大哭起来。众人劝着不住。金有余道:“你看,这不是疯了么?好好到贡院来耍,你家又不死了人,为甚么这‘号啕痛’也是的?”周进也不听见,只管伏着号板哭个不住;一号哭过,又哭到二号,三号;满地打滚,哭了又哭,哭的众人心里都凄惨起来。金有余见不是事,同行主人一左一右架着他的膀子。他那里肯起来。哭了一阵,又是一阵,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 ‎②严贡生将钥匙开了箱子,取出一方云片糕来,约有十多片,一片一片剥着,吃了几片,将肚子揉着,放了两个大屁,登时好了。剩下几片云片糕,搁在后鹅口板上,半日也不来查点。那掌舵驾长害馋痨,左手扶着舵,右手拈来,一片片的送在嘴里了。严贡生只装不看见。……严贡生道:“还说是云片糕!再说 58‎ 云片糕,先打你几个嘴巴!”……严贡生转弯道:“既然你众人说情,我又喜事匆匆,且放着这奴才,再和他慢慢算账!不怕他飞上天去!”骂毕,扬长上了轿,行李和小厮跟着,一哄去了。船家眼睁睁看着他走去了。 ‎ ‎1.《儒林外史》中,因与范进同病相怜而使范进中举的人是_________。 (1分)‎ ‎【答案】周进 ‎【解析】《儒林外史》文中描绘了命运相似的“二进”,范进和周进始终坚信科举是自己唯一的救命稻草。这两个人物,他们是作者在第二、三回中分别着力塑造的两个年纪老大而没有考中科举的可怜虫,这是两个腐儒的典型。他们都是抄出身贫寒,暮年得第都是除了八股之外,一无所知,一无所能的人。他们都是利用八股这块敲门砖敲开了仕途的大门,终于从社会的底层挤进了统治度者的行列。两个扭曲灵魂的失态发疯同样让人心酸。‎ ‎2.《儒林外史》特别善于通过富有意味的细节来塑造人物、揭示主题。请选择一处细节描写进行赏析,并结合小说原著分析其意义。(4分)‎ ‎【答案】示例:①赏析;周进在贡院撞号板、满地打滚、哭了又哭,这一细节活画出周进疯狂痴迷的精神状态。意义:刻画了一个深受科举制度毒害的读书人形象,表达了对这类读节人的嘲讽与可怜,也表达了对封建科举制度的痛恨和批判。‎ ‎②赏析:严贡生吃完云片糕后,故意不来查点,并装看不见。这一细节表现严贡生的阴险狡诈。意义: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了一个品行恶劣的读书人形象,鞭挞了那些虚伪无情、贪图名利及借助功名横行霸道的读书人,也批判了腐朽的科举取士制度。‎ ‎【解析】《儒林外史》是一部讽刺小说,细节描写是其中最为重要的讽刺手法。不管是外貌、动作,还是语言、神态,作者总能抓住那最有表现力的一笔,入木三分地刻画人物形象,揭示主题。周进在梦寐以求的贡院考房,“见两块号板摆的整整齐齐,不觉眼里酸酸的,长叹一声,一头撞在号板上,直僵僵不省人事”。把老童生内心酸苦绝望与希望倾泻无遗。作者设置了让周进看见贡院的号板而撞到的情节和细节,是对热衷功名者的讽刺。更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及对读书人的腐蚀和毒害,表现作者对科举制度深恶痛绝的态度。 ‎ 第六回中,严贡生取出一方云片糕来吃,剩下几片,“阁在后鹅板上,半日也不来查点”,而当掌舵驾长“左手扶舵,右手拈来,一片片的送到嘴里了”,严贡生先是“只作不看见”,直到“船拢了马头”,他便“转身走进舱来,眼张失落的,四周看了一遭”,还明知故问地询问四斗子:“我的药往那里去了?”他明明是想不给人家船钱,却故意用几片云片糕设下圈套,装模作样地说船艄公吃的是他的名贵的药物,价值“几百两银子”,并发怒要把船家送到汤老爷衙里问罪,赖了船钱才扬长而去了。这一段精彩的细节 58‎ 描写,将严贡生装模作样、哄吓诈骗,无赖欺压的本性刻画得栩栩如生。通过严贡生这个人物,可以进一步认识当时封建科举制度下的一些文人在政治、思想文化各个领域中丑恶和可笑的形象,鞭挞科举制度。‎ ‎【2020·湖北武汉】‎ 阅读《水浒传》的节选部分,完成问题。(6分)‎ 张教头叫酒保安排案酒果子,管待两个公人。酒至数杯,只见张教头将出银两,赍发他两个防送公人已了,林冲执手对丈人说道:“泰山在上,年灾月厄,撞了高衙内,吃了一场屈官司,今日有句话说,上禀泰山:自蒙泰山错爱,将令爱嫁事小人,已至三载,不曾有半些儿差池,虽不曾生半个儿女,未曾面红耳赤,半点相争,今小人遭这场横事,配去沧州,生死存亡未保,娘子在家,小人心去不稳,诚恐高衙内威逼这头亲事,况兼青春年少,休为林冲误了前程,却是林冲自行主张,非他人逼迫。小人今日就高邻在此,明白立纸休书,任从改嫁,并无争执。如此林冲去的心稳,免得高衙内陷害。”张教头道:“贤婿,甚么言语!你是天年不齐,遭了横事,又不是你作将出来的,今日权且去沧州躲灾避难,早晚天可怜见,放你回来时,依旧夫妻完聚。老汉家中也颇有些过活,便取了我女家去,并锦儿,不拣怎的,三年五载,养赡得他。又不叫他出入,高衙内便要见,也不能够。休要忧心,都在老汉身上。你在沧州牢城,我自频频寄书并衣服与你,休得要胡思乱想,只顾放心去,”林冲道:“感谢泰山厚意,只是林冲放心不下,枉自两相耽误,泰山可怜见林冲,依允小人,便死也暝目,”张教头那里肯应承。众邻居亦说行不得。 ‎ ‎1.“情义”是《水浒传》要表现的主旨之一,选段中林冲做了什么有情有义的事?请简要概括。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林冲因遭剌配担心影响妻子,执意休妻。‎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情节的概括能力。从“今小人遭这场横事,配去沧州,生死存亡未保,娘子在家,小人心去不稳,诚恐高衙内威逼这头亲事,况兼青春年少,休为林冲误了前程,却是林冲自行主张,非他人逼迫。小人今日就高邻在此,明白立纸休书,任从改嫁,并无争执。如此林冲去的心稳,免得高衙内陷害”以上林冲和张教头的对话中可以看出,林冲因遭刺配担心影响妻子,执意休妻。 ‎ ‎2.选段中,林冲除了有情有义之外,还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用两个词语分别概括。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软弱;善良(有责任心)。‎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人物性格的能力。从“撞了高衙内,吃了一场屈司”可以知道,林冲明知自己是受高衙内陷害,但是他逆来顺受,不去反抗,足见其软弱。林冲在自己被发配沧州之时,处于对妻子的担心和保护,执意休妻,又见其善良,有责任心。 解答此类问题,在平时的阅读中,注意对重点人物极其情节进行重点记忆。‎ 58‎ ‎【2019·山东潍坊】‎ ‎1.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客观地记录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首次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这一举世无双的“军事壮举”。‎ B.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由众多故事连缀而成,小说通过刻画奔走于科举道路上的众多士人形象,对封建科举制度和整个封建社会的“儒林作了深刻的批判。‎ C.《红岩》中,叛徒甫志高假冒共产党员潜人刘公馆,前来了解刘思扬在狱中的表现,并要他详细汇报狱中地下党的情况。刘思扬识破了他的伪装,亲手将他击毙。‎ D.《创业史》中,梁生宝在解放前夕辛苦年的收获,全被地租高利贷压榨净了;解放后,他成了互助组和贫雇农的骨干带领大家起创业,终于取得了成功。‎ ‎【分析】本道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重要情节及人物的掌握程度。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对教材中及课后推荐的名著要点加以了解和识记,尤其是教材中文学文体及作家作品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 ‎【答案】C ‎【解析】C有误,特务郑克昌冒充共产党员,李敬原送来情报揭穿伪装,最终被余新江等人借敌人之手除掉。‎ ‎2.阅读《水浒传》中的两个片段,回答问题。(4分)‎ ‎①宋江听罢,吃了一惊,肚里寻思道:“晁盖是我心腹兄弟。他如今犯了弥天大罪,我不救他时,捕获将去,性命便休了!”……晁盖听罢,吃了一惊道:“贤弟大恩难报!”宋江道:“哥哥,你休要多说,只顾安排走路,不要缠障。我便回去了。”‎ ‎②宋江大醉,叫取纸笔来,一时乘着酒兴,作满江红一词:“……衷心愿平虏,保民安国。日月常悬忠烈胆,风尘障却奸邪目。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宋江道:“今皇上至圣至明,只被奸臣闭塞,暂时昏昧,有日云开见日,知我等替天行道,不扰良民,同心报国,青史留名,有何不美!”‎ (1) 从上述两段选文中可以看出宋江 、 的性格特点。(2分)‎ ‎【答案】义、忠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解答此题,要结合选段内容分析宋江的人物形象。“他如今犯了弥天大罪,我不救他时,捕获将去,性命便休了!”“哥哥,你休要多说,只顾安排走路,不要缠障。我便回去了。”两句体现了宋江讲义气的性格特点;“衷心愿平虏,保民安国。日月常悬忠烈胆,风尘障却奸邪目。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等语句体现宋江忠于国家、忠于朝廷的性格特点。‎ (2) 结合整部小说,简要分析宋江以上性格对小说情节发展的作用。(2分)‎ 58‎ ‎【答案】义使宋江成为梁山义军的领袖,忠使宋江最终引导义军走向招安。‎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解答此题,要结合第(1)题中的性格特点,并联系原著中的有关故事情节。宋江的讲义气得到了其他好汉们的一致拥护,从而成为梁山的领袖;忠于国家的性格特点,为后来的朝廷招安埋下伏笔。‎ 58‎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