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第 1页 共 20页 ◎ 第 2页 共 20页 2020 年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1. 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儒林外史》中的范进醉心科举、热衷功名、秉性忠厚、迂而不恶,与他相关的情节有:中举发疯、头撞 号板、临终前看见点着两个灯草不肯咽气。 B.鲁迅在《朝花夕拾•琐记》这章中,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描述了当时江南水师学堂 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朱赫来是保尔的精神导师。每当保尔在成长中遇到问题,他便会及时地出现,为 保尔排忧解难,指明前进的方向。在朱赫来的指引下,保尔百炼成钢,最终成长为具有钢铁般意志的革命英 雄。 D.《西游记》中的白龙马原是海龙王之三太子小白龙,因违逆父命被囚鹰愁润,后化作白马驮负唐僧取经, 被封为八部天龙广力菩萨。后在化龙池中得复原身,盘绕在大雷音寺的擎天华表柱上。 2.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拾过麦子,捡过豆子,割过青草,劈过高梁叶,一直到今天垂暮(mù)之年,毕生对农民和农村怀着深 厚的感情。 B.荷叶铺满了河面,迫不急待地等待着雨点,和远方的蝉(chán)声,近处的蛙鼓一起奏起了夏天的雨的交 响曲。 C.那不分快慢的说话,是教堂里牧师祈(qǐ)祷时所用的,严肃极了,庄严极了。 D.我认为挫(cuò)折、磨难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好机会。 3.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人生旅途,如果太过平坦顺利,反而会在_____中虚度。正如流水,有波折才会_____美丽的浪花。至于结局, 并非是最重要的,_____你享受了_____的过程。 A.索然无味 激起 而且 精致 B.如释重负 激扬 况且 精妙 C.如释重负 激扬 因而 精美 D.索然无味 激起 因为 精彩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经过推举、讨论、表决等一系列程序,我校新一届学生会人选顺利产生。 B.随着“复兴号”高铁最高时速提至 350 公里,标志着我国高铁技术已达到世界顶峰。 C.许多名人的经历告诉我们,成功与失败不是上天赋予的,而是个人努力的结果。 D.央视《朗读者》深受观众好评,是因为节目形式新颖、文化内涵丰富的缘故。 5. 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爱国是一种无上的情怀,不过表现的形式会有所不同。辛弃疾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流露出的 是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杜甫在《春望》中表现出的是诗人目睹破碎衰败祖国的黯然神伤;《最后一课》中 的韩麦尔先生为亡了国不能使用祖国的语言而哽咽。 B.《醉翁亭记》一文通过醉翁亭秀丽风光的描写和对游人之乐的叙述,表达了作者“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乐而乐”的宏伟抱负和高远志向。 C.小说通过刻画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见风使舵、媚上欺下, 揭露了沙皇专制统治的黑暗腐败;法国小说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又让我们认识了嫌贫爱富、虚伪自 私的菲利普夫妇。 D.劝说是一门艺术。晏子以退为进,运用类比,挫败楚王污蔑齐人为盗的阴谋;邹忌以家庭琐事设喻,委婉 规劝齐王纳谏除弊;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以恳切的言辞,反复规劝刘禅继承先帝遗志,修明政治,忠言而 不逆耳。 6. 横竖撇捺,勾连交错间,记忆了历史,传承了文明。汉字,一个个神奇的组合,展现了无穷的魅力与神奇 的力量。让我们一起来开展“神奇的汉字”综合性学习活动吧。 (1)【设计活动】请根据示例再设计两个活动项目。 示例:追寻汉字起源 我的设计:________ (2)【甄别对联】举办“汉字听写大赛”时,老师征集了四副活动宣传标语,这些宣传语都是对联的形式,你 认为最恰当的应是( ) A.承先启后传千年文化,继往开来扬时代精神。 B.抑扬顿挫听先贤教诲,方正平稳育民族精神。 C.横平竖直是祖先脚印,轻描淡写如历史回声。 D.一字一音是汉语本色,一笔一画如多彩人生。 (3)【倾心赞颂】活动中老师要求从音、形、义三方面任选一方面“夸一夸咱们的汉字”,你是这样向同学们 赞颂汉字的:“________” (4)【探究材料】请综合探究下列两则材料,说说你的发现。 【材料一】中国历代字典辞书收录汉字字数统计 朝 代 字 典 辞 书 ( 部 分 ) 汉 字 字 数 ( 个 ) 汉 《 9 第 3页 共 20页 ◎ 第 4页 共 20页 朝 说 文 解 字 》 3 5 3 宋 朝 《 类 篇 》 3 3 1 9 0 清 朝 《 康 熙 字 典 》 4 7 0 3 5 当 代 《 汉 语 大 字 典 》 5 6 0 0 0 【材料二】常用汉字使用情况统计(数据来源于《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 媒介项目 报 纸 一 般 书 籍 认读常用 汉字数量 581 934 2315 1000 2000 3000 语言材料 覆盖率 80% 90% 99% 92% 98% 99% 我发现:________ 7. 默写古诗文名句。 (1)青山有幸埋忠骨,________。(杭州岳墓对联) (2)纷纷暮雪下辕门,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李商隐《无题》) (4)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5)________,与人者常骄人。(《说苑》) (6)________,在河之洲。(《诗经》) (7)________,卷舒开合任天真。(李商隐《赠荷花》) (8)________,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9)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采用比喻修辞,描绘有风和无风时湖面上优美月色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_”。 8. 请结合《西游记》、《简•爱》的有关情节,从图框中任选一词语,补写下联。 人 物 孙 悟 空 简 • 爱 性 格 自 立 自 强 智 勇 双 全 上联:身残志坚,保尔唱响生命曲 下联:________ 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注】本词约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作者时在建康(今南京)江东安抚司参议任上。 (1)下列对这首词作的赏析,不恰当的是( ) 第 5页 共 20页 ◎ 第 6页 共 20页 A.开篇破题,写中秋圆月皎洁似金波,升高后逐渐变得像重新磨过的铜镜般明亮。 B.词人举杯赏月,由月亮联想到月中仙女,作者向嫦娥劝酒提问,浪漫而有意趣。 C.结句展现了作者奇特的想象:要飞奔月宫,砍去婆娑的桂树,让清光洒满人间。 D.作为豪放派词人,作者在本词中运用象征等手法托物言志,浪漫主义风格明显。 (2)作者在这首词中寄寓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阅读文言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苏世长讽谏 武德四年,王世充平后,其行台仆射苏世长以汉南归顺。高祖责其后服。世长稽首曰:“自古帝王受命, 为逐鹿之喻,一人得之,万夫敛手。岂有猎鹿之后,忿同猎之徒,问争肉之罪也?”高祖与之有旧,遂笑而 释之。 后从猎于高陵,是日大获,陈禽于旌门。高祖顾谓群臣曰:“今日畋​ ①,乐乎?”世长对曰:“陛下废万 机,事畋猎,不满十旬,未为大乐。”高祖色变,既而笑曰:“狂态发耶?”对曰:“为臣私计则狂,为陛下国 计则忠矣。” 尝侍宴披香殿,酒酣,奏曰:“此殿隋炀帝之所作耶?何雕丽之若是也!”高祖曰:“卿好谏似直,其心实 诈。岂不知此殿是吾所造,何须诡疑是炀帝?”对曰:“臣实不知。但见倾宫、鹿台​ ②,琉璃之瓦,并非帝 王节用之所为也。若是陛下所造,诚非所宜。臣昔在武功,幸当陪侍。见陛下宅宇才蔽风霜,当此时亦以为 足。今因隋之侈,人不堪命,数归有道,而陛下得之,实谓惩其奢淫,不忘俭约,今于隋宫之内,又加雕饰, 欲拨其乱,宁可得乎​ ③? 注:①畋:打猎。②倾宫鹿台:高耸的宫殿和楼台。鹿台:纣王所修的台,这里指披香殿的台。③欲 拨其乱,宁可得乎:想革除隋的暴政,怎么办得到。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高祖责其后服________ ②万夫敛手________ ③尝侍宴披香殿________ ④诚非所宜__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遂笑而释之/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B.今因隋之侈/无案牍之劳形 C.实谓惩其奢淫/既克,公问其故 D.今于隋宫之内/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句话的意思。 ①为臣私计则狂,为陛下国计则忠矣。 ②此殿隋炀帝之所作耶?何雕丽之若是也! (4)从第二段苏世长的两句话中,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性格。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忏悔的水冬瓜梨 罗大佺 ①父亲打来电话,说村里的拐叔死了,要我回去参加他的葬礼。我二话没说,请了假,急匆匆从千里之 外往回赶。 ②拐叔是村里的老光棍,个子不高,瘸着一条腿。小时候,拐叔对我们很好。 ③想起拐叔,自然就想起了他家那棵水冬瓜梨树。 ④那是一个贫穷的年代,农村人连饭都吃不饱。你说现在看到拐叔家的梨子熟了,我们这群天不怕地不 怕的小孩子,能不动心吗? ⑤我脱下胶鞋,往手心里吐了些唾沫星子,“嗖嗖”爬上梨树,摘下一颗梨子,咬了一口,甜透心灵。 “给我一个”,方娃叫了起来,“我要一个”,老四也叫了起来,我就分别摘下一个,扔了下去。听到小伙伴的 嚷闹声,我摘下一个个梨子,扔到他们的面前,那模样神气极了,仿佛电影里开仓放粮的英雄好汉,忘了自 己也是一个“贼”,并不是水冬瓜梨树的主人。后来我干脆双手抱着梨树,使劲摇了起来,水冬瓜梨簌簌地掉 下来,满地都是。我正得意间,忽听方娃“哇”的一声大哭起来,原来他只顾埋头捡梨子,被掉下的一个梨子 正好砸到头上。 ⑥“你们这群小毛贼,简直太不像话了,大白天的敢来偷梨!”一个炸雷似的声音忽然在身后响起,原来 拐叔不知什么时候来到了我们身后,举起手里的木棍劈头盖脸地打来。 ⑦一见拐叔来了,大家“哄”的一声四下逃去。拐叔瘸着一条腿刚要去追,忽然想到了树上还有人,于是 转过身子。我吓得一只衣角还挂在树枝上,就赶紧抱着梨树往下滑,脚还没落地,衣服被剐开了一条大口子。 ⑧不就摘你几个梨子,犯得着这么凶吗?也许是衣服被剐烂了正没地方出气,也许是害怕拐叔的木棍打 痛屁股,也许是想起父母也曾经给他送过好吃的东西,当拐叔举起木棍向我打来的时候,一把抓住他的木棍, 使劲一拖,拐叔跌倒在地。当我正想给他几拳头时,拐叔小孩似的大哭起来:“你们吃都不说,为啥摇得满 地都是嘛?”我一愣,赶紧一溜烟跑了。 ⑨我知道我的祸闯大了,那天不敢回家。晚上父母提着马灯在一个山洞里找到我,把我领了回去。母亲 用热水给我洗脸,烫脚,父亲要我以后出去玩注意点,别把衣服撕烂了,那是要花钱买的。躺在床上,我忽 然想:父母为啥不责备我偷梨、打拐叔的事呢? ⑩第二年梨子熟了的时候,拐叔背着一背篼水冬瓜梨来到我们这些有小孩的家里,这倒让我们有些不好 意思起来,从此没再去偷过他家梨子了。后来上中学,读大学,参加工作,结婚生子,一晃离开家乡二十多 年。 ⑪回到家乡的时候拐叔还没下葬,村里的人都来帮忙料理后事,父亲是支客师,正指挥村里人做这做那。 ⑫拐叔活了八十多岁,无儿无女,父亲要我披麻戴孝地去为他端灵当孝子,我不知父亲何意,但想起拐 叔小时候对我们的好,同意下来。 ⑬下葬回来,父亲把我叫到堂屋,拿出一袋水冬瓜梨,说是拐叔临走前嘱咐留给我的。我以为拐叔还记 着我们去偷他家梨子的事情,脸一下红了起来。不料父亲问我,你知道拐叔的腿是怎样瘸的吗?父亲说那是 小时候你母亲背着你去割草,把你放在树林里玩耍,你溜到崖边,不小心掉下去,被半崖上几棵小树挂住, 拐叔正在旁边犁地,听到你母亲的呼救声,冲过去趴在崖上救起了你,却不小心蹬翻一块石头摔下崖去,摔 瘸了的。也因为这条腿,拐叔后来连媳妇也说不上,打了一辈子光棍。 ⑭“原来是这样,那您为啥不早点告诉我呢?”我的心一下沉重起来。 ⑮“你拐叔不让说呀。”父亲叹了一口气说,拐叔说他救人是自愿的,娃娃这么小,不能让他以后背负着 情感的债务去生活。后来见拐叔孤身一人,我想让你做他的干儿子为他养老送终,可拐叔坚决不同意。“你 拐叔是个好人呀,你小时候偷梨、打人的事他也是前几年才告诉我的。”父亲话未说完,撩起衣角拭了拭眼 泪。 ⑯临离开家乡时,我来到拐叔坟前,摆上供品,点燃香烛,虔诚地给他叩了几个响头。供品就是那青中 透黄的水冬瓜梨。 第 7页 共 20页 ◎ 第 8页 共 20页 (1)文章以“忏悔的水冬瓜梨”为题有什么妙处? (2)请联系全文说说拐叔是怎样一个人? (3)第④节中“我的心一下沉重起来”中加点词语“沉重”蕴含着哪些复杂的情感? (4)文章主要写我回家参加拐叔葬礼并回忆儿时偷水冬瓜梨的故事,为什么第⑬和⑮节还要写了父亲告诉 我所不知道的“秘密”? (5)文章结尾段有什么作用? 玫瑰和胶囊 沈奇岚 ①有这么一家公司,经营一种叫“替人读书”的业务,把几百页的大部头著作精简成 10 页左右的“精华”, 提供给那些想读书而没有时间读书的人,并获取高额报酬。这个公司一时间十分受欢迎,它提供的“精华”摘 要,犹如一粒小小的营养胶囊,证人们心理上觉得获得了所有需要的信息和养分,同时大大节约了时间。 ②这套办法是没法用在文学和哲学书上的吧,否则《安娜卡列尼娜》的摘要精华,就是一句“已婚的安 娜爱上了渥伦斯基,离开了家庭,然后卧轨自杀”,而《简爱》的摘要就是“家庭教师简爱在罗切斯特先生家 里教书,后来嫁给了他”,而《西游记》的摘要就是“唐僧师徒四人历经艰险,到达了西天取得了真经。”如果 抽去了这些故事的细节,抽去了一切社会属性和事情发展的时间性,没有一个故事值得一读,没有一个人物 值得去爱。好作品是无法压缩成所谓的精华的,真正能够回馈至生命本身的阅读必须付出时间和精力。 ③以获取信息为目的阅读,或许可以压缩成“精华”,让无暇与心灵对话的读者迅速吞咽,立即获得营养。 这是兔子吃胡萝卜式的阅读,是占有性的阅读。另外一种阅读,是更从容的阅读,这样的阅读考验读者的情 趣,也试探读者的耐心。在这种阅读中,读者和书中的内容建立起了生命的联系,获得了思维能力和感情容 量的增强,找到了阅读的意义,生命因此而丰富起来。 ④读书是个选择。读书的目的不仅仅是获得知识,还是选择如何度过这一段生命时光。或许在这个节奏 加快的世界里,选择读书本身就是一件奢侈的事情。获得信息和知识,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是容易的,而取得 思维能力的增强和理解力的增加是有难度的。当网络渐渐分担甚至取代了图书传播信息和知识的功能时,滋 养心灵成了书藉更重要的功能。那些不可压缩的是什么?那些不能变成“精华摘要”的是什么?这是每一个写 书人和读书人值得思考的问题。 ⑤这个时代盛产各种各样的营养胶囊,一粒玫瑰胶囊或许有助于皮肤保养,而一朵盛开的红玫瑰可以召 唤整个春天。 (《选自《人民文摘),有删改) (1)下面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玫瑰和胶囊”为题,运用比喻,将经典书籍比喻成玫瑰,将压缩的精品书籍比喻成胶囊,表达了作 者对待“玫瑰”和“胶囊”的态度与主张。 B.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用事实从反面论证“好作品是无法压缩成所谓的精华的”这一观点,增强了说 服力。 C.“读书的目的不仅仅是获得知识,还是选择如何度过这一段生命时光。”这句话的含义是阅读压缩的精品书 籍能获得知识;付出时间和精力仔细阅读经典原著,还可以滋养心灵,丰富生命的内涵(或充实生命)。 D.上文的中心论点是一粒玫瑰胶囊或许有助于皮肤保养,而一朵盛开的红玫瑰可以召唤整个春天。 (2)下面不能证明第④段中“读书的目的不仅仅是获得知识,还是选择如何度过这一段生命时光。”这个观 点的一项是( ) A.上海师范大学前教育系主任胡知凡说,孩子阅读最要不得的就是“功利性阅读”。“家长可以根据孩子成长规 律进行适当引导,让孩子快乐地阅读比什么都重要。” B.新华社评论员王甘武说,无利不起早。正常人做事都有目的,读书也不例外。读书的吸引力在于对社会、 对自己、对物质利益、对精神满足都有不同程度的好处,所以好读书、读好书本不成为问题。 C.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滕婧表示,要多尊重孩子自身的喜好,让他对阅读对书本产生美好愉快的情感,接下来 扩展阅读,才会有可能。 D.哲学家笛卡尔说,“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建议大学生阅读应多做“深呼吸”,才能真 正提升个人涵养。 (3)作者提倡怎样的读书方式?联系实际,说说你的理解。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典出《旧唐书•魏微传》:“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 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是唐代谏臣魏徵病故后,唐太宗在哀痛之余对朝臣的感叹之言。意即对 照铜镜可以整理好衣帽,借鉴历史能够预知世代兴衰,听取他人教训才能明了自身得失对错。 ②作为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传承的古老国家,中华民族很自然会形成记录和反思历史的传统、或者说正 是因为善于借鉴历史经验才能成就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延续。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历史情结和历史意识, 不仅创造了多种史书体例,形成了丰富的史料资源,而且善于总结历史规律、反思经验教训,形成历史反思 的文化传统。“以史为鉴”的意识,早在《尚书》论证“以周代商”的合法性时就出现了,《诗经•大雅•荡》则明 确有“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的说法。此后,这一思想沉淀下来,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特征。 ③“以史为鉴知兴替”,首先要求我们具备忧患意识。《周易•系辞上》有言:“生生之谓易。”世间万物生 生不已,一切皆处于流变之中。变动不居的世界要求人们居安思危、革故鼎新。汉代刘向《说苑》讲:“故 无常安之国,无恒治之民;得贤者则安昌,失之者则危亡,……明镜所以昭形也,往古所以知今也。”没有哪 个朝代仅通过安于现状就能保持永续不衰,贤明与否决定着国运或安昌或危亡。明知不愿走向危亡却不采取 可以安昌的方法,这无异于缘木求鱼。类似的告诫在史书中屡见不鲜:《荀子•成相》问“前车已覆,后未知 更,何觉时?”;晋葛洪《抱朴子》言“前事不忘,将来之鉴也”;唐房玄龄等人《晋书》讲“前车之覆轨,后 车之明鉴”。显而易见,“以史为鉴”首先强调从前人的失败中吸取教训,不要重蹈历史覆辙。换言之,无论是 社会发展还是个人成长都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功成名就之时更要防患于未然。对于国家而言,太平盛 世并不必然长存,越处盛世越要警惕潜在危机。这就是孟子所说的“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④“以史为鉴知兴替”,要求我们具备务实精神。以史为鉴是以具体的历史事件为借鉴,要解决的也是真 实的现实问题,它针对的是理论教条和抽象空谈。明清二朝更替之际,儒家学者在震惊之余做出深刻反思, 意识到理学不务实际、空谈心性致使明朝衰败灭亡。顾炎武《日知录》有言:“刘石乱华,本于清谈之流祸, 人人知之,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 修己治人之实学。……神州荡覆,宗社丘墟。”空谈误国,古今皆然,因此学术要“经世致用”。这即清代实学 之用意。真正的学术应源于生活并助推生活,因此章学诚主张“言性命者必究于史”,史学所以能够经世乃在 于其“非空言著述也”,而是“切合当时人事”。清代实学“经世致用”的价值取向表明,可为世人明鉴的历史一 定是修己安人、治国安邦的务实之学。后人以史为鉴更要避免教条僵化和高谈宏论,而应以务实精神应对现 第 9页 共 20页 ◎ 第 10页 共 20页 实问题。 ⑤“以史为鉴知兴替”,更要明白未来指向。“以史为鉴”意味领悟历史演变规律,把握社会发展大势,这 是一种面向未来的历史态度。《论语•为政》中子张问孔子:“今后十代的礼仪制度可以知道吗?”孔子答:“商 朝继承夏朝的礼仪制度,所减少和所增加的内容是可以知道的;周朝又继承商朝的礼仪制度,所废除的和所 增加的内容也是可以知道的。那继承周朝的某个朝代,即使在一百代以后,它的礼仪制度也是可以依此类推 而知道的。”明了兴替损益的规律,甚至可以放眼百世之久。这就是说读史可使人明智,鉴往可预知未来。 但预知未来并非目的,未来的意义在于当下。既然历史规律已经提示社会走向,人可以反思社会走向和当下 利弊,这就使未来视角具有了批判现实的意义。黄宗羲在《明儒学案》中说“小疑则小悟,大疑则大悟,不 疑则不悟”,正是这种以未来视角反思当下的历史意识使黄宗羲看到君主专制的弊病,指出应“以天下为主, 君为客”。这一深刻的民主理念和公仆意识在两百多年后引起梁启超等人的重视,成为戊变法的重要思想武 器之一。以未来视角反思现实生活,根据历史经验推动现实走向合理,这才是“以史为鉴知兴替”的深意所在。 ⑥“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也是在改革开放 40 周年之际我们应有的历史凝思。正是因为勇于解放 思想、敢于革故鼎新,中国才能开启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创造出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然而,发展起来以 后的问题并不比不发展少,当前面临的问题更加复杂,改革发展的任务也更加繁重。我们要从历史与实践的 经验中不断汲取智慧,不断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1)结合全文内容,具体来说,“以史为鉴知兴替”蕴含哪几个方面的内涵? (2)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3)分析全文的论证思路。 三、语言表述 仿照画横线的句子,再填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 广阔的语文世界,充满着无穷的魅力:跃然纸上的人物形象,让我们拍案叫绝;意蕴深厚的唐诗宋词,让我 们回味无穷;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让我们如醉如痴;意味深长的传奇神话,让我们受益匪浅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在下面两题中请任选一题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家庭里有亲人的陪伴,学校里有同学、老师的陪伴,大千世界里有朋友、书籍、花草的陪伴,相信有的“陪 伴”在你的心里留下深刻印象,请以“最好的陪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紧扣话题,立意正确,思想健康;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 600 字;③文中不得 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等信息,否则扣分。 阅读下面这则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个小孩手拿一个橘子,问:“妈妈,为什么橘子不能拿来就吃,而要剥皮呢?”“那是橘子在告诉你,你想得 到的东西,不是伸手就能得到的,而是要付出相应的劳动。”“那为什么橘子里的果肉又是分成一小瓣一小瓣 的呢?”“孩子,那是橘子在告诉你,你手中的东西,不能独自占有。” 请根据对上述文字的感悟与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 (1)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2)600 字左右。 (3)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第 11页 共 20页 ◎ 第 12页 共 20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0 年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1. 【答案】 A 【考点】 情节内容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情节的识记能力。在平时的阅读中,注意积累精彩的故事情节,熟悉其相关人物、事件、 结果等。 【解答】 A.有误,《儒林外史》中,因科举无望,一头撞上号板哭昏过去的人物是周进。“临终前看见点着两个灯草 不肯咽气”的是严监生; BCD.正确。 2. 【答案】 D 【考点】 易误读常见字 常见易错字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和字音的辨识能力。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这些有的是同 音错别字,有的是形近错别字。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 【解答】 A.有误,“高梁“中的”梁“应为”粱“; B.有误,“迫不急待”中的“急”应为“及”; C.有误,“祈祷”中的“祈”应读 qí; D.正确。 3. 【答案】 D 【考点】 词义辨析 【解析】 本题考查词义辨析,题干中的句中都是课文中出现的语句,只要多读课文都可正确作答。 【解答】 依次填词语,先要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根据语境判断选用,要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句子中成分搭配的关系、 修饰语与中心语的关系。可使用排除法,先总观各项,抓一个词义比较简单的词语与句子比照把明显有错的 先排除,缩小判断的范围,减轻判断的难度。 第一空,两词意义差别很多,一指没有趣味,一指解除负担,根据句意即可选,排除 CB 两项。 第二空两词一是动词,一是形容词,根据与句中词语搭配作用即可判断答案为 D。 4. 【答案】 A 【考点】 病句修改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逐项审读,从句意,用词,修辞,标点,结构,词语搭 配等多方面去考虑,确定最后选项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 语言赘余等。 【解答】 A.没有语病; B.句式杂糅,可将“随着”去掉; C.语意不明,可在“努力”前加上“是否”; D.语意重复,可将“的缘故”去掉。 5. 【答案】 B 【考点】 文学常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 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解答】 ACD.正确。 B.有误,《醉翁亭记》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6. 【答案】 探究汉字演变;赏析汉字特点 B 同学们,汉字一字一音,每个音又分为四个声调,读起来婉转动听,富于节奏感和音乐美,真是太美啦! 汉字数量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增多,数量庞大,但常用汉字有限。 【考点】 综合读写 【解析】 (1)本题考查仿照设计活动的能力。设计的活动要围绕着“汉字”内容开展,可以举办探究汉字演变、赏析汉 字特点等活动项目。 (2)本题考查对对联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此次活动是“汉字听写大赛”,既然是听写的,肯定要与声音有关, 故去掉 AC 两项,而 D 项的下联“一笔一画如多彩人生”写的也不是有关声音的内容,故也不合适。 故选:B。 (3)本题考查对汉字的赏析。根据题干要求,要求学生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任选一方面来“夸一夸咱 们的汉字”,作答的时候可以任选一方面来回答,如从“音”方面:同学们,汉字一字一音,每个音又分为四个 声调,读起来婉转动听,富于节奏感和音乐美,真是太美啦! (4)本题考查图(表)文转换的能力。材料一是中国历代字典辞书收录汉字字数的统计,包含了汉、唐、 宋及现代四个时间的汉字字数;材料二是常用汉字使用情况的统计,分别从报纸和一般书籍的“认读常用汉 第 13页 共 20页 ◎ 第 14页 共 20页 字数量”“语言材料覆盖率”两方面来进行了统计。作答的时候可以任选一个角度进行总结,如:汉字数量随着 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增多,但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掌握 2000﹣3000 个常用字就能够阅读一般的书刊。 【解答】 示例:探究汉字演变;赏析汉字特点 B 示例:同学们,汉字结构讲究对称,字形优美,其书写更是诞生了独一无二的书法艺术。 示例一:汉字数量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增多,数量庞大,但常用汉字有限。 7. 【答案】 白铁无辜铸佞臣 风掣红旗冻不翻 蜡炬成灰泪始干 塞上燕脂凝夜紫 受人者常畏人 关关雎鸠 惟有绿荷红菡萏 不患人之不已知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考点】 名篇名句默写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 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 白铁无辜铸佞臣(注意“佞”的书写) 风掣红旗冻不翻(注意“掣”的书写) 蜡炬成灰泪始干(注意“炬”的书写) 塞上燕脂凝夜紫(注意“凝”的书写) 受人者常畏人(注意“畏”的书写) 关关雎鸠(注意“雎鸠”的书写) 惟有绿荷红菡萏(注意“菡萏”的书写) 不患人之不已知(注意“己”的书写)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注意“璧”的书写) 8. 【答案】 智勇双全,悟空铲除老妖魔 【考点】 对联 【解析】 本题考查对联与名著综合运用。首先要熟悉名著的人物性格,然后结合对联的知识来分析作答。 【解答】 解答此题,要求掌握对联的一些基本知识,如语句对仗,词性相同,还要注意修辞运用,语境是否符合等方 面。根据所给人物品质,结合上联(身残志坚)是人物品质,保尔唱响生命曲(动宾短语),拟写为:智勇 双全,悟空铲除老妖魔。也可结合简•爱的性格来拟写。 二、阅读 【答案】 B (1)B(2)作者问姮娥“白发欺人”等词句,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功业难成的愤懑。“直下看山 河”“斫去桂树”等词句,表现了坚定的报国理想:扫清朝廷的妥协投降力量,驱除入侵中原的外敌势力,把光 明带到人间。 【参考译文】 中秋皓月洒下万里金波,好似那刚磨亮的铜镜飞上了夜空。我举起酒杯问那月中的嫦娥:怎么办呢?白发渐 渐增多,欺负我拿它没有办法。 我要乘风飞上万里长空,俯视祖国的大好山河。还要砍去月中树影摇曳的桂树,因为人们都说,这将使月亮 洒下人间的光辉更多。 【考点】 现代诗歌阅读 【解析】 这首词通过古代的神话传说,强烈地表达了自己反对妥协投降、立志收复中原失土的政治理想。词的上片, 词人巧妙地运用神话传说构成一种超现实的艺术境界,以寄托自己的理想与情怀。下片抒写作者的豪情壮志, 他要趁着美好的月夜,乘风直上万里长空,俯瞰祖国的山河。毫无疑义,这是他爱国思想的写照。全词想象 丰富,把超现实的奇思妙想与现实中的思想矛盾结合起来,体现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解答】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 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ACD.正确; B.有误,词句“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的意思是:我举起酒杯问那月中的嫦娥:白发日增,好 像故意欺负我,应该怎么办呢?所以,并不是作者向嫦娥劝酒。 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作者的这首《太常引》,运用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通过古代的 神话传说,强烈地表达了自己反对妥协投降、立志收复中原失土的政治理想。从词的内容看,作者“把酒问 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表达了词人感慨时光的流逝和功业难成的愤懑心情。词的下片,作者又运用“直 下看山河”“斫去桂树”等词句,展开想象的翅膀,直入月宫,并幻想砍去遮住月光的桂树。直接而强烈地表现 了词人为实现理想的坚强意志,更鲜明地揭示了词的主旨。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答案:(1)B(2)作者问姮娥“白发欺人”等词句,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功业难成的愤懑。“直下看 山河”“斫去桂树”等词句,表现了坚定的报国理想:扫清朝廷的妥协投降力量,驱除入侵中原的外敌势力,把 光明带到人间。 【参考译文】 中秋皓月洒下万里金波,好似那刚磨亮的铜镜飞上了夜空。我举起酒杯问那月中的嫦娥:怎么办呢?白发渐 渐增多,欺负我拿它没有办法。 我要乘风飞上万里长空,俯视祖国的大好山河。还要砍去月中树影摇曳的桂树,因为人们都说,这将使月亮 洒下人间的光辉更多。 【答案】 第 15页 共 20页 ◎ 第 16页 共 20页 降服,收,曾经,应当 B ①如果仅从我的角度来考虑便是发狂了,但如果从您的角度来考虑则是一片忠心呀! ②这座宫殿是隋炀帝建的吧?为什么雕刻装饰这么像呢? 敢于直谏,耿直无私,胆魄过人。 【考点】 课外文言文阅读 【解析】 译文: 武德四年,高祖平定王世充后,他的行台仆射苏世长带着汉南来归顺。高祖指责他归顺迟了。苏世长深深作 了一个揖说:“自古以来帝王登基,都是用擒鹿来作比喻,一个人获得了,其他众人便放手了。哪里有捕获 鹿以后,还忿恨其他同猎的人,追究他们争夺鹿的罪名呢?”高祖和他有旧交,便一笑而过。 后来苏世长与高祖在高陵围猎,那天收获很多,高祖命令将捕获的禽兽陈列在旌门。高祖环顾四周后问众位 大臣说:“今天围猎,快乐吗?”苏世长回答说:“皇上您错过了许许多多的猎物,今天围猎,不过收获一百来 只,不算十分快乐!”皇上吃惊得脸色都变了,后来又笑着说:“你发颠了吗?”苏世长回答说:“如果仅从我 的角度来考虑便是发狂了,但如果从您的角度来考虑则是一片忠心呀!” 苏世长曾经在披香殿侍候皇上用餐,酒喝到高兴的时候,上奏道:“这座宫殿是隋炀帝建的吧?为什么雕刻 装饰这么像呢?”高祖回答说:“你好进谏像个直率的人,其实内心狡诈。你难道不知道这座宫殿是我建的, 为什么要假装不知道而怀疑是隋炀帝建的呢?”苏世长回答说:“我实在不知道,只是看见倾宫、鹿台、琉璃 等如此奢华,不是一位崇尚节约的君王所做的。如果真是您建造的,实在不合适呀!我是一介武夫,有幸能 在这里陪侍。看见皇上的房屋能蔽风霜,就认为足够了。隋炀帝因为竭尽奢靡,百姓不堪忍受而造反,您得 到了江山,其实是对他竭尽奢靡的惩罚,自己也要不忘节俭呀。现在在他的宫殿内又大加装饰,想拨乱反正, 难道可能吗?” 【解答】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 判断。 ①句意为:高祖指责他归顺迟了。服,降服; ②句意为:其他众人便放手了。敛,收; ③句意为:苏世长曾经在披香殿侍候皇上用餐。尝,曾经; ④句意为:实在不合适呀!宜,应当。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答题需要结合句子的意思,解释出相关字词的含义,然后总结归纳得出答案。 A.而:表修饰/表并列; B.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C.其,他/其中; D.之,结构助词,的/代词,它。 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 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 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句中重点词语有:计,考虑。狂,发狂。句意为:如果仅从我的角度来考虑便是发狂了,但如果从您的角 度来考虑则是一片忠心呀! ②句中重点词语有:雕丽,雕刻装饰。若,像。句意为:这座宫殿是隋炀帝建的吧?为什么雕刻装饰这么像 呢? 本题考查概括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答题时需先筛选文中相关信息,在此基础上进行概括。从“苏世长为国 家向高祖谏言”可以看出他是忠臣;“苏世长敢指出高祖在处理政事和娱乐方面的不足”看出他敢于直谏,耿直 无私,胆魄过人。 答案:(1)①降服 ②收 ③曾经 ④应当(2)B(3)①如果仅从我的角度来考虑便是发狂了,但如果从 您的角度来考虑则是一片忠心呀! ②这座宫殿是隋炀帝建的吧?为什么雕刻装饰这么像呢?(4)敢于直谏,耿直无私,胆魄过人。 【答案】 运用拟人修辞,赋予水冬瓜梨以人的感情,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的忏悔之情,突出了作者的感恩之心;作 为线索贯穿全文。 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善解人意、珍爱劳动果实。 因自己导致拐叔跌瘸了腿,打了一辈子光棍而难过和自责;对自己当初偷水冬瓜梨行为的后悔;对还没有进 行报恩,拐叔就去世了感到遗憾。 插叙父亲告诉我所不知道的“秘密”,交代了父亲让我回家为拐叔端灵当孝子的原因,突出了拐叔乐于助人、 善解人意的优秀品质,为下文我用水冬瓜梨作为供品祭拜拐叔做铺垫。 结构上照应开头,升华主题,内容上表达了作者的忏悔和自责之情,突出了作者的感恩之心。 【考点】 记叙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解析】 《忏悔的水冬瓜梨》是一篇充满真情的文章,“水冬瓜梨”是贯穿全文的线索,透过“水冬瓜梨”,我们认识了 纯朴善良的拐叔,也认识了一群活泼淘气的乡下孩子,更领略了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乡土风情。文章结尾情 真意切,读后催人泪下。 【解答】 本题考查学生的对题目的理解。结合本文分析:①“水冬瓜梨”是贯穿全文的线索。这篇小说围绕“水冬瓜梨”, 叙述了“我”偷梨,拐叔送梨,临终留梨,用梨祭奠等故事。②在“水冬瓜梨”前冠以“忏悔的”,奠定了文章的 感情基调,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③以“忏悔的水冬瓜梨”为标题,便于塑造拐叔形象,抒发“我”的情感。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言行举止 来整体感知的。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根据文中情节可知人物形象。如:“拐叔背着一背筻 水冬瓜梨来到我们这些有小孩的家里,这倒让我们有些不好意思起来”可以得出拐叔:善良;“拐叔说他救人 是自愿的,娃娃这么小,不能让他以后背负着情感的债务去生活。”可以得出拐叔:乐于助人;当我正想给 他几拳头时,拐叔小孩似的大哭起来:“你们吃都不说,为啥摇得满地都是嘛?”可以得出拐叔:珍惜劳动果 实。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通读全文,找出我对拐叔直接或间接所做的让我内疚的事情即可。这是 我心情沉重的原因。如:因自己导致拐叔跌瘸了腿,打了一辈子光棍而难过和自责;后悔偷梨打拐叔;还没 来得及向拐叔报恩等。 本题是在考查学生对插叙的理解。其作用为:插入的内容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有时会起到解释说 明的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晰;结构紧凑等。结合本文内容具体分析即可。第⑬和⑮节交代了父亲让我回家 为拐叔端灵当孝子的原因,突出了拐叔拐叔见义勇为、不求回报;不计得失、高大无私的优秀品质,为下文 我用水冬瓜梨作为供品祭拜拐叔做铺垫。 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段落作用的把握。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进行分析。结构上:照应了开头“我回去参加 拐叔的葬礼”,内容上,总结全文,深化中心,表达了作者的忏悔和自责之情,突出了作者的感恩之心。 【答案】 D (多选或错选不给分) B (多选或错选不给分) 第 17页 共 20页 ◎ 第 18页 共 20页 读经典原著。示例:从容的阅读原汁原味的经典作品,才能有更大的收获。如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不 仅要了解故事大意,更要领会保尔的精神,遇到艰难困苦,就能激励自己继续前行。 【考点】 议论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解析】 略 【解答】 D (多选或错选不给分) B (多选或错选不给分) 读经典原著。示例:从容的阅读原汁原味的经典作品,才能有更大的收获。如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不 仅要了解故事大意,更要领会保尔的精神,遇到艰难困苦,就能激励自己继续前行。 【答案】 ①忧患意识(或“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②务实精神(或“避免教条僵化和高谈宏论,而应以务实精神应 对现实问题。”);③未来指向(或“以未来视角反思现实生活,根据历史经验推动现实走向合理”)。 ①指出“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的典籍出处并加以阐释;②开篇直接点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引起下文的论 述。③从唐太宗感叹魏徵谈起,引用典籍,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①首先,指出“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的典籍出处并加以阐释,引出论点;②接着,阐述“以史为鉴,可以 知兴替”历来就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特征;③然后,从三个方面分别阐述了“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的内涵; ④最后,总结论点,回到现实,我们要从历史与实践的经验中不断汲取智慧,不断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事业新局面。 【考点】 议论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解析】 略 【解答】 ①忧患意识(或“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②务实精神(或“避免教条僵化和高谈宏论,而应以务实精神应 对现实问题。”);③未来指向(或“以未来视角反思现实生活,根据历史经验推动现实走向合理”)。 ①指出“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的典籍出处并加以阐释;②开篇直接点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引起下文的论 述。③从唐太宗感叹魏徵谈起,引用典籍,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①首先,指出“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的典籍出处并加以阐释,引出论点;②接着,阐述“以史为鉴,可以 知兴替”历来就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特征;③然后,从三个方面分别阐述了“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的内涵; ④最后,总结论点,回到现实,我们要从历史与实践的经验中不断汲取智慧,不断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事业新局面。 三、语言表述 【答案】 示例:绚丽多彩的自然风光,让我们心驰神往;神秘无限的科学领域,让我们充满好奇。 【考点】 句式仿写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首先根据题干要求构成排比句;其次是上下语义要连贯。根据“……的……,让我们……”形式,可仿写示例为: 绚丽多彩的自然风光,让我们心驰神往。神秘无限的科学领域,让我们充满好奇;优秀悠久的传统文化,让 我们流连忘返。 四、写作,在下面两题中请任选一题作文。 【答案】 最好的陪伴 天地间,有一种感情叫做“爱”,父母与子间,有一种感情叫做“爱”,情侣间,有一种感情叫做“爱”,朋友间, 有一种感情叫做“爱”。爱到最好,是陪伴。 母爱 爱是最美的语言。把“爱”这个字用在母亲身上,是最合适不过了,母爱,简单的一个词却包涵了世上的一切, 有温暖,有感动。“起床了”,“快来吃饭”“出门小心点”“怎么又考得这么差”这些,是母亲的唠叨,也是不少孩 子心中的“唐僧”,也许这是让人心烦的,也许这个是你听了无数遍的声音,但在我看来,这却是世间最美的 语言。这其中的每一句问候,每一个词语,甚至每一个字,都包含了,都带着母亲对孩子的担心,牵挂,想 念,甚至迫切地希望,和陪伴。何为大爱?这就是爱。 父爱 爱是最美的陪伴。与母亲不同,父亲没有温柔与爱怜,也没有水般的柔情与感人肺腑的话语,可是,这一座 巍峨的仿佛不可触犯的高山,没有应该有的沉重,也没有过分的严厉,他只是默默地陪在自己的孩子身边, 像一棵翠绿的挺拔的参天大树,挡在我的面前,他总是用行动来尽一个父亲的责任。当我年少轻狂的时候, 他会斥责我,鞭打我的心灵,当我想放弃的时候,他会默默地守在我身边,用无形的力量支撑着我。他总是 会用粗糙的大手,抚摸我的脸颊,只会在我熟睡时拙笨地为我盖好被子。他也只会用宽阔而舒适的臂膀,持 起我的梦想。他没有华丽的语言,在我不听话和他顶嘴时,只会默默转过身,悄悄抹去浑浊的泪。在我眼里, 他比母亲更爱的深沉,比母亲更爱的直接,比母亲爱的更有分量。何为大爱?就是陪伴。 友情 爱是最美的奉献。师生之间,是最亲密的友情。人们认为,老师奉献,学生汲取,是理所应当。但老师,却 突破了平凡的桎梏,成为伟大。他们确实奉献得很多,而学生们却不一定都在汲取,有许多人,都白白浪费 了老师的青春和精力,不会珍惜这可爱的人儿给予我们的帮助与知识,是为大忌。老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 自己却像蜡烛一样被粉笔与黑板侵蚀着身体与灵魂,而学生的职责就是在汲取知识的同时,净化老师的身体 与灵魂,这是互利互助的,而不是有目标的,老师总是奉献的越多,被伤害得也越多。可是他们却时刻把希 望的笔紧攥手中,刀刻般的眼睛发出刺眼的光芒,威慑骇人,一只平凡的笔书写出一个民族的未来!何为大 爱?就是奉献。 或许我对“爱”的理解还不够,或许是“爱”这个字太过于沉重,现在的我是无法写出更多的理解与感悟。可最 后还是,爱到最好是陪伴。 【考点】 全命题作文 【解析】 该作文是一篇命题作文。难度不大,学生的写作空间较大,容易打开思路,写作方向可大可小,可以从身边 事写起,也可跨越时空。题目为“陪伴”,里面的关键词语是“陪伴”,这里的“陪伴”可以有影响、体会的意思, 也就是在某人或者某物的影响下,你的想法或者做法的改变,也就是写一个时间跨度加大的时间段,不能仅 仅写一个场面,写作时要注意以上的几个问题。“陪伴”,里面所写的内容,可以是人,如父母、老师、朋友 等,也可以是一种情感,如父爱、母爱、友谊等,也可以是跨越历史的英雄人物,如岳飞、文天祥等,也可 以是物,如诗歌、词、书籍、玩具等。“最好的”表明是一种正能量的陪伴,写作时,也要注意。如果写几件 事时,可采用加小题目或者分镜头的形式,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记叙文议论文都可以。记叙文写起来难 度较小。 【解答】 最好的陪伴 天地间,有一种感情叫做“爱”,父母与子间,有一种感情叫做“爱”,情侣间,有一种感情叫做“爱”,朋友间, 有一种感情叫做“爱”。爱到最好,是陪伴。 母爱 爱是最美的语言。把“爱”这个字用在母亲身上,是最合适不过了,母爱,简单的一个词却包涵了世上的一切, 第 19页 共 20页 ◎ 第 20页 共 20页 有温暖,有感动。“起床了”,“快来吃饭”“出门小心点”“怎么又考得这么差”这些,是母亲的唠叨,也是不少孩 子心中的“唐僧”,也许这是让人心烦的,也许这个是你听了无数遍的声音,但在我看来,这却是世间最美的 语言。这其中的每一句问候,每一个词语,甚至每一个字,都包含了,都带着母亲对孩子的担心,牵挂,想 念,甚至迫切地希望,和陪伴。何为大爱?这就是爱。 父爱 爱是最美的陪伴。与母亲不同,父亲没有温柔与爱怜,也没有水般的柔情与感人肺腑的话语,可是,这一座 巍峨的仿佛不可触犯的高山,没有应该有的沉重,也没有过分的严厉,他只是默默地陪在自己的孩子身边, 像一棵翠绿的挺拔的参天大树,挡在我的面前,他总是用行动来尽一个父亲的责任。当我年少轻狂的时候, 他会斥责我,鞭打我的心灵,当我想放弃的时候,他会默默地守在我身边,用无形的力量支撑着我。他总是 会用粗糙的大手,抚摸我的脸颊,只会在我熟睡时拙笨地为我盖好被子。他也只会用宽阔而舒适的臂膀,持 起我的梦想。他没有华丽的语言,在我不听话和他顶嘴时,只会默默转过身,悄悄抹去浑浊的泪。在我眼里, 他比母亲更爱的深沉,比母亲更爱的直接,比母亲爱的更有分量。何为大爱?就是陪伴。 友情 爱是最美的奉献。师生之间,是最亲密的友情。人们认为,老师奉献,学生汲取,是理所应当。但老师,却 突破了平凡的桎梏,成为伟大。他们确实奉献得很多,而学生们却不一定都在汲取,有许多人,都白白浪费 了老师的青春和精力,不会珍惜这可爱的人儿给予我们的帮助与知识,是为大忌。老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 自己却像蜡烛一样被粉笔与黑板侵蚀着身体与灵魂,而学生的职责就是在汲取知识的同时,净化老师的身体 与灵魂,这是互利互助的,而不是有目标的,老师总是奉献的越多,被伤害得也越多。可是他们却时刻把希 望的笔紧攥手中,刀刻般的眼睛发出刺眼的光芒,威慑骇人,一只平凡的笔书写出一个民族的未来!何为大 爱?就是奉献。 或许我对“爱”的理解还不够,或许是“爱”这个字太过于沉重,现在的我是无法写出更多的理解与感悟。可最 后还是,爱到最好是陪伴。 【答案】 【例文】 分享你的花 在新春佳节,我们家有一个习惯,就是逛花市。每次逛花市回来,父母总会买很多盆花放在阳台上。 父亲喜欢颜色鲜艳的花,比如牡丹。盛开的牡丹华丽庄重,粉红的花瓣层层向外展开,像要把自己充沛的生 命能量尽情展现,很有富贵气。母亲则喜欢娇小的花,比如桃花。从远处看桃树,无数粉红的小点点缀在繁 枝密叶间,就像碧绿山间流淌着粉红色的小溪,有一种清新美。 今天,母亲照例小心翼翼地给花浇水。她把一盆盆盛开的花朵轻轻挪动,使它们面向太阳。我从楼下经过, 看到我家阳台装饰着各色各样的花卉,给人春意盎然的感觉。别家的花都是对着家里面的,只能看到或密或 疏的枝叶,和整栋楼比起来,我家阳台就像野草堆里冒出的一大簇鲜花。 回到家后,却发现父亲有点不高兴,嘴里喃喃道:“自己买的花怎么给别人看了!”母亲听出了父亲的心思, 一边修剪枝叶一边说:“花儿对着外面能更好地吸收阳光。”父亲提高声音说:“花都开了,哪还需要那么多阳 光。再说这种花在室内都可以种植的!” 母亲放下了手中的剪刀,伸手去搬花盆。她肯定是想把花盆转向屋里。我想喊他们去楼下看看,但我知道父 亲的脾气,没有说出口,只是悄悄把想法告诉了母亲。感谢母亲,她听后居然同意了我的想法,再次把花转 向外面。 在这时,对面正在修剪枝叶的阿姨惊叹道:“哎呀,你们家的花儿好漂亮哟!”母亲似乎知道她接下来要问什 么,热情地回答道:“对啊,荔湾花市买的,那里的花都漂亮。”阿姨大概是看到我家阳台因为花都转向外面 而显得五彩缤纷,也把自家的花往外转,仿佛要与我家一较高下。 “你家的也很漂亮!”母亲赞美道。 “这才是春节嘛!”阿姨回答。 没几天时间,我看到楼上楼下又有几户邻居也把自家美丽的花朵转向外面,鲜红的剑兰花,高耸的鸡冠花, 大气的牡丹花…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仿佛有意要争奇斗艳,平日显得有些沉闷的住宅楼霎时颇添了些亮色。 不过我想,如果每家每户都能把自家美丽的鲜花和外人分享,这幢楼,这个小区,这座城市一定会变成花的 海洋。 【考点】 材料作文 【解析】 这是一篇材料作文,前面有一段提示性的语段,语段的主要内容是一个孩子和她妈妈的对话,我们写作的思 路应在对话中寻找,只要能确定关键词语或者能分析出材料中的含义,本作文写作难度不大。 【审题立意】从本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两种立意,一个有劳有得(那是橘子在告诉你,你想要得到的东西, 不是伸手就能得到,而是要付出相应的劳动),另一个是学会分享(你手中的东西,不能独自占有,不能独 自享用,而要懂得与人分享).以上两种思路都可以。 【思路点拨】比如写“懂得拥有与分享”。摆事实,举现象,分析“拥有”与“分享”的关系,论说什么可以“拥有”, 什么应该“分享”给别人而不是独自“占有”,说明懂得“分享”才会明白“拥有”的价值这一道理,按提出问题、分 析问题、总结问题议论文的写作步骤来成文。 【形式创新】因为作文给出的材料是对话,我们可以效仿一下,写一篇童话或者小说,里面的主要人物可以 是拟人化的动物或者植物,也是用对话的形式,这样写,把写作难度降低了,也会容易获得看卷老师的青睐, 可谓一举两得。 【文体选择】本文适合写记叙文,也适合写议论文。 【解答】 【例文】 分享你的花 在新春佳节,我们家有一个习惯,就是逛花市。每次逛花市回来,父母总会买很多盆花放在阳台上。 父亲喜欢颜色鲜艳的花,比如牡丹。盛开的牡丹华丽庄重,粉红的花瓣层层向外展开,像要把自己充沛的生 命能量尽情展现,很有富贵气。母亲则喜欢娇小的花,比如桃花。从远处看桃树,无数粉红的小点点缀在繁 枝密叶间,就像碧绿山间流淌着粉红色的小溪,有一种清新美。 今天,母亲照例小心翼翼地给花浇水。她把一盆盆盛开的花朵轻轻挪动,使它们面向太阳。我从楼下经过, 看到我家阳台装饰着各色各样的花卉,给人春意盎然的感觉。别家的花都是对着家里面的,只能看到或密或 疏的枝叶,和整栋楼比起来,我家阳台就像野草堆里冒出的一大簇鲜花。 回到家后,却发现父亲有点不高兴,嘴里喃喃道:“自己买的花怎么给别人看了!”母亲听出了父亲的心思, 一边修剪枝叶一边说:“花儿对着外面能更好地吸收阳光。”父亲提高声音说:“花都开了,哪还需要那么多阳 光。再说这种花在室内都可以种植的!” 母亲放下了手中的剪刀,伸手去搬花盆。她肯定是想把花盆转向屋里。我想喊他们去楼下看看,但我知道父 亲的脾气,没有说出口,只是悄悄把想法告诉了母亲。感谢母亲,她听后居然同意了我的想法,再次把花转 向外面。 在这时,对面正在修剪枝叶的阿姨惊叹道:“哎呀,你们家的花儿好漂亮哟!”母亲似乎知道她接下来要问什 么,热情地回答道:“对啊,荔湾花市买的,那里的花都漂亮。”阿姨大概是看到我家阳台因为花都转向外面 而显得五彩缤纷,也把自家的花往外转,仿佛要与我家一较高下。 “你家的也很漂亮!”母亲赞美道。 “这才是春节嘛!”阿姨回答。 没几天时间,我看到楼上楼下又有几户邻居也把自家美丽的花朵转向外面,鲜红的剑兰花,高耸的鸡冠花, 大气的牡丹花…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仿佛有意要争奇斗艳,平日显得有些沉闷的住宅楼霎时颇添了些亮色。 不过我想,如果每家每户都能把自家美丽的鲜花和外人分享,这幢楼,这个小区,这座城市一定会变成花的 海洋。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