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部分地区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东省部分地区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文言文阅读专题 青岛 ‎(三)文言文阅读(12分)‎ 张友正自少学书,常居一小阁上,杜门不治他事,积三十年不辍。有别馆,直三百万,尽鬻①以买纸。其书笔迹高简,有晋宋人风味。故庐在甜水巷,一日忽弃去,赁小屋于水柜街,与染工为邻。众人异之,或问其故。友正答曰:“吾欲假其素绢学书耳。”与染工约:凡有欲染皂者,先假之,一端②酬二百金。如是日书数端,笔未尝停。有以纸馈之者不问多寡入手即书,至尽乃已。‎ 素与苏子瞻相善。元祐末,子瞻自扬州召还,友正乃具饭遨之。既至,则对设长案,各以精笔、佳墨、纸三百列其上,而置肴其旁。子瞻见之,大笑。就坐,二人每酒一巡,即展纸挥毫。一二小僮磨墨,几不能供。饮酒终,纸亦尽,俱自以为平日书莫及也。‎ 友正未尝仕。其性直,恐为名声所累,少与人交,故知其书者少。‎ ‎(选自宋代叶梦得《避暑录话》,有删改)‎ 注:①鬻(yù),卖。②端,长度单位。布帛二丈(或六丈)为一端。‎ ‎1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积三十年不辍 辍:收拾 B.众人异之 异:认为……奇怪 C.吾欲假其素绢学书耳 假:借 D.凡有欲染皂者 皂:黑色 ‎12.下列句中,加点“于”的含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赁小屋于水柜街 A.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B.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鱼我所欲也》)‎ C.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D.荀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出师表》)‎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有以纸馈之者/不问多寡/入手即书 B.有以纸馈之者不问/多寡入手/即书 C.有以纸/馈之者不问/多寡入手即书 D.有以纸/馈之者不问多寡/入手即书 ‎14.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张友正从小学习书法,并专心练习。为了购买纸张,他卖掉了价值三百万钱的别馆。‎ B.张友正搬离旧居,与染工为邻,是因为染坊里有染过的绢,可以用来练习书法。‎ C.子应邀到友正家吃饭,看到长案上放置着笔墨纸等,而饭菜放在旁边,大笑起来。‎ D.友正、子瞻二人每饮一巡酒,就展开纸张,进行书法创作,酒喝完了,纸也用完了。‎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其性直,恐为名声所累,少与人交,故知其书者少。‎ ‎11.A ‎12.D ‎13.A ‎14.B ‎15.他的品性正直,担心被名声拖累,很少与他人交往,因此知道他的书法作品的人很少。‎ 潍坊 ‎1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至18题11分。‎ 赵轨,河南洛阳人也。父肃,魏廷尉卿。轨少好学,有行检①。周蔡王引为记室,以清苦闻。迁卫州治中。隋高祖受禅②,转齐州别驾,有能名。其东邻有桑,葚落其家,轨遣人悉拾还其主,诫其诸子曰:“吾非以此求名,不愿侵人。汝等宜以为诫。”在州四年,考绩连最。持节使者郃阳公梁子恭状上,高祖嘉之,赐物三百段,米三百石,征轨入朝。父老相送者各挥涕曰:“别驾在官,水火不与百姓交,是以不敢以壶酒相送。公清若水,请酌一杯水奉饯。”轨受而饮之。既至京师,诏与奇章公牛弘撰定律令格式。时卫王爽为原州总管,上见爽年少,以轨所在有声,授原州总管司马。在道夜行,其左右马逸入田中,暴人禾。轨驻马待明,访禾主酬直而去。原州人吏闻之,莫不改操。后数年,迁硖州刺史,抚缉萌夷(安抚聚合各族人民),甚有恩惠。寻除寿州总管长史。芍陂旧有五门堰③,芜秽不修。轨于是劝课人吏,更开三十六门,灌田五千余顷,人赖其利。秩满归乡里,卒于家,时年六十二。‎ ‎[注]①行检:品德,操守。②受禅:新皇帝接受禅让的帝位。③堰:用于灌溉的水利工程。‎ ‎15.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轨遣人悉拾还其主 悉: ‎ ‎(2)暴人禾 暴: ‎ ‎(3)人赖其利 赖: ‎ ‎16.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其东邻有桑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B.是以不敢以壶酒相送 以我酌油知之 (欧阳修《卖油翁》)‎ C.轨受而饮之 公将鼓之 (《左传·曹刿论战》)‎ D.卒于家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诸葛亮《出师表》)‎ ‎17.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吾非以此求名,不愿侵人。‎ ‎(2)原州人吏闻之,莫不改操。‎ ‎18.简要概括赵轨“有行检”的两个具体事例,每个事例不超过10个字。(2分)‎ 二)(11分)‎ ‎15.(1)全部 ,全都。(2)践踏,损坏(3)依靠,依赖(每小题1分,每小题答出一点即可。)‎ ‎16.(2分)D (“于”介词,在。A“其”:代词,他的/副词,加强诘问语气。B“以”:介词,用/介词,凭借。C“之”:代词,代前面说的事物/助词,补足音节。)‎ ‎17.(4分)(1)我并不是要凭借这事求取好名声,是不愿意侵占别人的东西。(2分,“求”“侵”各1分。语句不通顺,扣1分)‎ ‎(2)原州的百姓和官吏听说这件事后,没有人不改变(原来的)操守。(2分。“莫”“操”各1分,语句不通顺,扣1分。)‎ ‎18.(2分)①将桑葚送还主人。②赔偿百姓的禾苗。(每点1分。)‎ 附译文:‎ 赵轨是河南洛阳人。他的父亲赵肃是东魏的廷尉卿。赵轨少年时好学,有操行。北周的蔡王引荐他做了记室,因守贫刻苦而知名。后升官为卫州治中。隋高祖接受禅让(做皇帝),赵轨转任齐州别驾,很有才能的名声。他的东边邻居有桑树,桑葚落到了他的家,赵轨派人把桑葚全都拾起来还给它的主人,他告诫他几个儿子说:"我不是用这种行为求得名声,想来大概是不是劳作得来的东西,不愿意侵占别人。你们应该把这话作为告诫。"他在齐州四年,考核政绩连续最佳。持节使者郃阳公梁子恭的文状上奏朝廷,隋高祖很赞许赵轨,赐给他物品三百匹绸缎,三百石米,征召他入朝做官。乡亲父老送别他的人各自擦眼泪说:"别驾在官任,水和火的小事都不触犯百姓,因此不敢用一壶酒送别您。您清廉像水,我们斟上一杯水献上饯行。"赵轨接过来把水喝了。他到了京城之后,皇帝下令让他与奇章公牛弘撰写制定法律、命令、规则。当时卫王杨爽做原州总管,皇帝见杨爽年轻,因为赵轨做官的地方有名声,任命赵轨做原州总管司马。一次在路上夜行,赵轨身边人的马跑进了田地里,马踏坏了庄稼。赵轨停下马等待到天明,查找庄稼的主人偿付了钱才离开。原州百姓官吏听到这件事,没有谁不改变操行。几年后,赵轨升官为硖州刺史,他安抚聚合各族人民,对百姓很有恩惠。不久,他被任命为寿州总管长史。芍陂先前有五门围堰,荒废了也不修整。赵轨于是鼓励督促人们和官吏,又开了三十六门围堰,灌溉田地五千多顷,人们都依赖它们带来的好处。赵轨为官期满回到乡里,在家中去世,当时六十二岁。‎ 泰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例句中加点的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皆若空游无所依 A.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B.曾不若孀妻弱子。‎ C.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D.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12.下列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蜓前行,时隐时现。‎ B.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北斗星排列曲曲折折,蛇在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C.小石潭的西南方,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D.小石潭的西南方,溪水像北斗星那样蜿蜒排列,像蛇那样在曲折前行,时隐时现。‎ ‎13.下列对选文写景特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描述作者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移步换景,逐一显现。‎ B.描写小石潭以及周围的景物——由远及近,定点观察。‎ C.描写露出小石潭水面的石头——抓住特征,细致描绘。‎ D.描述小石潭环境的清冷幽寂——景中传情,情景交融。‎ ‎14.下列对本文内容和写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明写了游鱼活泼,暗写潭水清澈,这些都给作者带来了暂时的快乐。‎ B.“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既状写了青树翠蔓的奇特之美,也突出其生机盎然。‎ C.“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写出了作者被贬谪后内心的落寞也随之而去。‎ D.选文句式灵活多样,有参差错落的变化美,读起来和谐流畅,富有韵味。‎ 三、11.C 12.A 13.B 14.C 六、(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0~23题。‎ 萧惠,字伯仁,小字①脱古思。从伯父排押征高丽,至奴古达北岭,高丽阻险以拒,惠力战,破之 ‎。及攻开京,以军律整肃闻,授契丹行宫都部署。太平六年,讨回鹘阿萨兰部,征兵诸路,独阻卜酋长直刺后期②,立斩以徇③。进至甘州,攻围三日,不克而还。时直刺之子聚兵来袭,会西阻卜叛,袭三克军,都监涅鲁古、突举部节度使谐理、阿不吕等将兵三千来救,遇敌于可敦城西南。谐理、阿不吕战殁④,士卒溃散。惠仓卒列阵,敌出不意攻我营。众请乘时奋击,惠以我军疲敝,未可用,弗听。鸟八请以夜斫营⑤,惠又不许。阻卜归,惠乃设伏兵击之,前锋始交,敌败走。是时,帝欲一天下,谋取三关,集群臣议。惠曰:“两国强弱,圣虑所悉。宋人西征有年师老民疲陛下亲率六军临之其胜必矣。”帝从惠言,乃遣使索⑥宋十城,会诸军于燕。惠与太弟帅师压宋境,宋人重失十城,增岁币请和。惠以首事功,进王韩。十二年,兼北府宰相,同知元帅府事,又为北枢密使。‎ 节选自《辽史·列传第二十三》(有删节)‎ 注释:①小字:乳名。②期:到达。③徇:示众。④殁:死。⑤斫营:偷袭敌营;劫营。⑥索:索取。‎ ‎2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3处。(3分)‎ 宋 人 西 征 有 年 师 老 民 疲 陛 下 亲 率 六 军 临 之 其 胜 必 矣 ‎2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1)从伯父排押征高丽。 从: ‎ ‎(2)以军律整肃闻。 闻: ‎ ‎(3)会西阻卜叛。 会: ‎ ‎(4)至奴古达北岭。 至: ‎ ‎2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高丽阻险以拒,惠力战,破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时,帝欲一天下,谋取三关,集群臣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选文表现了萧惠的哪些性格特点?请分条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19分)‎ ‎20.【答案】宋人西征有年/师老民疲/陛下亲率六军临之/其胜必矣 ‎【评分】每画对一处得1分,共3分。‎ ‎21.【答案】(1)跟从(跟随)。(2)闻名(出名)。(3)适逢,恰巧遇到。(4)到(到达)。‎ ‎【评分】每空1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22.【答案】(1)高丽依靠险要地势来抵抗,萧惠全力攻打,攻克了它。‎ ‎(2)当时皇上想要统一天下,谋划夺取三关,召集群臣商议。‎ ‎【评分】每句4分,共8分。意思对,表达流畅即可。‎ ‎23.【答案】(1)英勇善战。(2)治军严格。(3)决断果敢,有谋略。(4)有洞察力,善于提建议。‎ ‎【评分】每条1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萧惠,字伯仁,乳名脱古思。随同伯父排押征讨高丽,到达奴古达北岭,高丽依靠险要地势来抵抗,萧惠全力攻打,攻克了它。待到进攻开京,以军纪严整闻名,授职为契丹行宫都部署。太平六年,萧惠征讨回鹘阿萨兰部,各路征兵,只有阻卜酋长直剌迟滞晚到,萧惠便将他立即斩首示众。进军到甘州,围城攻打了三天,没有攻克就返回了。当时直剌之子纠集人马前来袭击,适逢西阻卜反叛,袭击三克统军官军,都监湿鲁古、突举部节度使谐理、阿不吕等率英兵三千来相救,与敌人在可敦城西南相遇。谐里、阿不吕战死,士卒溃散。萧惠仓促间列阵迎敌,敌人出其不意地进攻。众人请示乘机挥兵迎击,萧惠认为己方军队疲敝,战斗力不强,就没有听从众人的建议。乌八请求于夜里去劫敌营,萧惠仍不准。直到阻卜撤军回师时,萧惠才预设伏兵攻击。前锋刚与敌交锋,敌人便败走了。当时皇上想要统一天下,谋划夺取三关,召集群臣商议。萧惠说:“两国的强弱情势,皇上心中自然都知道。宋国人向西征伐有年头了,军队、百姓疲惫,陛下您亲自率领部队对阵宋军,一定会胜利。”皇上听从了萧惠的话,派使者向宋索取十城,集合诸军于燕地。萧惠与皇太弟率军追近宋境,宋人不愿失去十座城池,增加岁币求和。肃惠因为首倡用兵之功,晋封为韩王。十二年,兼北府宰相,同知元帅府事,又任北枢密使。‎ 临沂 滨州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4题。(17分)‎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日:‘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富贵不能淫》)‎ ‎[乙]豫让①臣事智伯,及赵襄子杀智伯,让为之报仇,声名烈烈,虽愚夫愚妇莫不知其为忠臣义士也。呜呼!让之死固忠矣,惜乎处死之道有未忠者存焉②。何也?观其漆身吞炭③,谓其友曰:“凡吾所为者极难,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而怀二心者也。”谓非忠可乎?及观斩衣三跃 ‎④,襄子责以不死于中行氏而独死于智伯,让应曰:“中行氏以众人待我,我故以众人报之;智伯以国士待我,我故以国士报之。”即此而论,让有余憾矣。‎ 让既自谓智伯待以国士矣,国士,济国之士也。当伯请地无厌之日,纵欲荒暴之时,为让者,正宜陈力就列,谆谆然而告之曰:“诸侯大夫,各安分地,无相侵夺,古之制也。今无故而取地于人,人不与,而吾之忿心必生;与之,则吾之骄心以起。忿必争,争必败;骄必傲,傲必亡。”谆切恳告,谏不从,再谏之,再谏不从,三谏之,三谏不从,移其伏剑之死,死于是日。若然,则让虽死犹生也,岂不胜于斩衣而死乎?‎ ‎(选自方孝孺《豫让论》,有改动)‎ ‎[注释]①豫让:战国时晋国人。最初投于晋国贵族范氏、中行氏门下,因为不得重用而改投智伯门下,智伯对他十分器重。后来智伯被赵襄子所杀,豫让曾两次计划为智伯报仇,均未成功。②惜乎处死之道有未忠者存焉:可惜他这样死的方式还存在不忠的成分。③漆身吞炭:豫让第一次行刺未遂,赵襄子把他释放了,但他继续图谋为智伯报仇。他将全身涂上漆,吞下火炭,改变自已的容貌声音,准备第二次行刺。④斩衣三跃:第二次刺杀未遂后,豫让被赵襄子的侍从包围,无奈之下,他请求赵襄子将衣服脱下来让他刺几剑以成全他,刺完后伏剑自杀。‎ ‎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实是欲界之仙都 B.富贵不能淫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 C.让之死固忠矣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D.及观斩衣三跃 及鲁肃过寻阳 ‎1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一怒而诸侯惧 溪深而鱼肥 B.往之女家,必敬必戒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C.让为之报仇,声名烈烈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D.观其漆身吞炭 其真无马邪?‎ ‎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 ‎ ‎(2)中行氏以众人待我,我故以众人报之;智伯以国士待我,我故以国士报之。‎ ‎ ‎ ‎13.请用“/”给文中划线语句断句,限断一处。 (2分)‎ 谆谆然而告之曰 ‎14.甲乙两文都是议论性文章,观点鲜明破中有立。孟子首先批驳了无原则顺从的(1)“ ”(用原文语句回答) ,然后提出了“大丈夫”的具体标准;方孝孺认为,“国士”即(2)“ ”(用原文语句回答)。“大丈夫”“国士”都是将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为之不懈奋斗,并作出了卓越贡献的人。时代要求不同,‎ ‎“国士”的内涵会各有侧重:唐代“国士”可能侧重于建功立业,元代“国士”可能侧重于民族气节,今天的“国士”可能侧重于社会责任与担当。(3)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也出现了为国家分忧、为医学奉献、为患者服务的“国士”,请你写出其中位,并简述其事迹。(5 分)‎ ‎ ‎ ‎ ‎ ‎【分析】参考译文:   甲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哪能算是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训导她,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把顺从当作正理,是妇人家遵循的道理。(公孙衍、张仪在诸侯面前竟也像妇人一样!)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威武不能压服他的意志,这才叫作大丈夫。” 乙   豫让做智伯的家臣,等到赵襄子杀了智伯,豫让为他报仇,名声显赫,即使是平民百姓,也没有一个不知道他是忠臣义士的。唉!豫让的死当然可以称为忠了,可惜,在怎样死的方式上还有不忠的表现。为什么呢?看他漆身吞炭,对他朋友说:“我做的事情都特别难,我是想用这种做法使天下后世做臣子而怀有二心的人感到羞愧。”这能说他不忠吗?等看到他连续三次跳起来,用剑来刺赵襄子的衣服,赵襄子责备他不为中行氏而死,却单单为智伯而死的时候,豫让回答说:“中行氏像对待一般人那样对待我,所以我就要像一般人那样去报答他;智伯把我当国士对待,所以我就要像国士一样报答他。”就此而论,豫让就有不足之处了。   豫让既然自己认为智伯待他如同国士了,所谓国士,是为国家济困扶危的人。当智伯对土地贪得无厌之日,放纵情欲,荒淫暴虐之时,作为像让,正应竭力来尽自己的职责,耐心地劝谏自己的主人说:“诸侯大夫应各自安心守着自己分内的土地,不要互相侵夺,这是自古以来的规矩。如今,无缘无故地向人家索取土地,人家不给,就要产生忿恨之心;人家给了,就产生骄横之心。忿恨必然会引起争斗,争斗必然会失致;骄横必然傲视一切,傲视一切必然导致灭亡。’非常耐心诚恳地劝谏,一次不听,再来第二次,第二次不听,再来第三次,第三次劝谏还不听从,再把那伏剑而死的行动安排在这个时候。假如这祥,豫让虽死犹生,难道不胜过斩衣而死吗?‎ ‎【解答】‎ ‎(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A.不同,这/表示判断; B.不同,迷乱/连绵不断; C.不同,当然/顽固; D.相同,等到; 故选:D。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和用法。 A.不同,连词,表示承接/连词,表示并列; B.相同,动词,去,到; C.不同,介词,替/动词,担任; D.不同,代词,他/疑问语气词,难道; 故选:B。 (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①中重点词语有:得,实现。志,志向。由,实行。句意为: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②中重点词语有:众人,一般人。待,对待。句意为:中行氏用对待一般人的态度对待我,所以我用一般人的行为报答他;智伯用对待国士的态度对待我,所以我用国士的行为报答他。 (4)本题考查朗读节奏划分。根据句子含义和结构来划分。先分析这个句子各成分间的关系,“而”表示修饰,“谆谆然”修饰“告”,在“而”之前划开即可。句意为:耐心地劝谏自己的主人说,即:谆谆然/而告之曰 (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和常识积累。梳理材料内容,抓住相关语句分析概括即可,根据平时积累写出相关人物和事迹。 根据“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可知,①应该填“妾妇之道”,根据“国士,济国之士也”可知,②应该填“济国之士”。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也出现了为国家分忧、为医学奉献、为患者服务的“国士”有钟南山、李兰娟等,根据自己的积累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他们的事例即可。 答案: (1)D (2)B (3)①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②中行氏用对待一般人的态度对待我,所以我用一般人的行为报答他;智伯用对待国士的态度对待我,所以我用国士的行为报答他。 (4)谆谆然/而告之曰 (5)①妾妇之道;    ②济国之士;③示例:钟南山  事迹:带领团队冲向抗疫第一线,收治危重病人,出席防治“新冠”疫情会议,给出指导意见,为人民指明抗疫斗争的方向。‎ ‎【点评】断句的基本方法 1.整体把握语段含义; 2.尽量分清语段的层次; 3.从最容易把握的句子入手,借助技巧加以判断,前后延伸; 4.用翻译的方式验证句子间是否意思连贯。‎ 聊城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行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东坡先生与黄门公①南迁②,相遇于梧、藤③间。道旁有鬻④汤饼者,共买食之。觕⑤恶不可食,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徐谓黄门曰:“九三郎,尔尚欲咀嚼耶?”大笑而起。秦少游闻之,曰:“此先生‘饮酒但饮湿⑥’而已。”‎ ‎(选自陆游《老学庵笔记》‎ ‎[注释]①黄门公:指苏辙,下文中的“九三郎”也是对苏辙的称谓。②南迁:贬谪到南方。③梧、藤:梧州、藤州。④鬻(yù):卖。⑤觕(cū):同“粗”。⑥饮湿:指润湿嘴巴。‎ ‎5. 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欣然起行 ②念无与为乐者 ‎③共买食之 ④饮酒但饮湿 ‎6. 翻译句子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②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 ‎7. 对[甲][乙]两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文中“亦”和“相与”点出两人相似的遭遇和心境。‎ B. [乙]文描写了被贬后的艰难生活。“大笑”看似写乐,实则写人物的苦闷。‎ C. [甲]文以第一人称写寻友赏月的悠闲。[乙]文以第三人称叙述故事,“徐”和“大笑”准确传神地写出了人物的风采。‎ D. [甲][乙]两文都采用记叙和描写的方式来写被贬后的生活,最后都以议论结尾。‎ ‎8. 如果你是东坡先生在[乙]文的情境中,会对九三郎说什么?‎ ‎【答案】5. ①高兴的样子 ②考虑,想到 ③吃 ④只,仅 ‎ ‎6. ‎ ‎①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②苏辙放下筷子叹气,苏轼已经吃完汤饼了。 7. B ‎ ‎8. 示例:弟弟,人生中的磨难再所难免。与其哀声叹气,不如乐观面对。只要体现出劝慰弟弟乐观面对挫折,符合语境,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①句意: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欣然:高兴的样子。‎ ‎②句意: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同乐的人。念:考虑,想到。‎ ‎③句意:于是兄弟二人买了汤饼吃。食:吃。 ‎ ‎④句意:喝酒只是润湿嘴巴。但:只,仅。‎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本题在翻译时要注意以下词语的意思:‎ ‎(1)庭:庭院;空明:清明澄澈;交横:交错纵横;‎ ‎(2)置:放下;箸:筷子;尽:吃完。‎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内容的分析与理解。 ‎ B.结合“觕恶不可食,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徐谓黄门曰:‘九三郎,尔尚欲咀嚼耶?’”可知,苏轼面对粗茶淡饭,坦然食之,是个乐观豁达之人。所以B项分析“‘大笑’看似写乐,实则写人物的苦闷”错误。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分析甲乙两文可知,苏轼在被贬谪之后,仍然心胸开阔,豁达乐观。在乙文的情境中,面对遭受挫折的弟弟,苏轼必然会劝慰苏辙坦然面对,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困境。按此思路回答即可。‎ 示例:弟弟,人生路上必然会遭遇逆境,与其自怨自艾,不如打起精神用积极的态度去战胜磨难,走出困境!‎ ‎【点睛】译文:‎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准备脱衣入睡,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照进来,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同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入睡,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原来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乙]苏轼与弟弟苏辙贬谪到南方时曾经在梧州、藤州之间相遇。路边有卖汤饼的人,于是兄弟二人买了汤饼吃。粗陋而难以下咽,苏辙放下筷子叹气,苏轼已经吃完汤饼了。他慢悠悠地对苏辙说:“九三郎,你还想细细咀嚼吗?”说完大笑着站起来。秦少游听说这件事后,说:“这是东坡先生‘喝酒只是润湿嘴巴’罢了。”‎ 德州 ‎(二)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0.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 分)‎ ‎(1)湖中人鸟声俱绝( ) (2)雾凇沆砀( )‎ ‎1L面线句子描写很有特点,请做具体分析。(4分)‎ ‎【分析】参考译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①句意为: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绝:消失。 ②句意为:冰花一片弥漫。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2)本题考查写景的方法。“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是运用白描手法,写出西湖雪后雾气弥漫、天地一白的景象,勾勒出一幅颇有意境的水墨画。 答案: (1)①消失  ②白汽弥漫的样子 (2)作者运用白描手法。按照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的次序,勾勒出一幅颇有意境的水墨画。‎ ‎【点评】“余”的解释: ①尝贻余核舟一(我) ‎ ‎②其余不足观也已(多余的) ③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遗留的) ④苟粟多而有余,何为而不成(盈余)‎ ‎. (三)‎ 晏元献公为童子时,张文节荐之于朝廷。召至阙下,适值御试进士,使令公就试。公-见试题,曰:“臣十日前已作此赋。有赋草尚在,乞别命题。"上极爱其不隐。‎ 及为馆职。时天下无事,许臣僚释胜燕饮。当时侍从文馆士大夫各为燕①集。以至市楼酒肆。往往皆供帐为游息之地。公是时贫甚,不能出,独家居,与昆弟讲习。一日选东宫官。忽自中②批除晏殊,执政莫谕所因。次日进复,上谕之曰:“近闲馆阁臣僚,无不嬉游燕赏,弥日继夕。唯殊柱门,与兄弟读书。如此谋厚,正可为东宫官。”‎ 公既受命,得对。上面谕除授之意。公语言质野,则曰:“臣非不乐燕游者,直以贫,无可为之具。臣若有钱。亦须往,但无钱不能出耳。”上益嘉其诚实。知事君体③。眷注日深。仁宗朝,卒至大用。‎ ‎(选自沈括《梦溪笔淡》)‎ ‎[注]①燕:通“宴”, 四中:内廷中,③体;体苑.规矩,‎ ‎12.下列与“上极爱其不隐”句中的“其”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 分)‎ A.欲穷其林 B.其一犬坐于前 C.俟其欣悦 D.其如土石何?‎ ‎13.下列与“上面谕除授之意”句中“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是( )(3分)‎ A.固以怪之矣 B,主人日再食 C,富贵不能淫 D,军霸上 ‎14.翻译下面句子。(3分)‎ 公是时贫甚。不能出。独家居。与昆弟讲习。‎ ‎15.皇帝授予晏殊东宫官的理由是什么? (3 分)‎ ‎【分析】参考译文:   晏殊还是少年时,张知白把他推荐给朝廷,召至殿下,正赶上殿试,就命晏殊做试卷。晏殊一见到试题,就说:“我十天前已做过这样的赋,草稿还在,请求另外命题。”皇帝非常喜欢他的坦诚。   在史馆任职时,当时天下太平,皇上容许百官臣僚挑选游览胜地进行宴饮,当时在馆阁供职的士大夫们纷纷饮宴欢会,以至于市楼酒馆都大设帷帐,提供宴饮游乐的地方。晏殊当时非常贫寒,不能出门游玩宴饮,便独自呆在家里,与兄弟们讲习诗书。一天朝廷挑选东宫官员,忽然从宫中传出皇上授官给晏殊的御批。执政大臣都不知其原因,第二天进见回禀时,皇上告诉他们说:“‎ 最近听说馆阁大臣们没有不嬉游宴饮,一天到晚沉醉其中的,只有晏殊与兄弟闭门一起读书,这么谨慎忠厚的人,正适合做东宫官。”   晏殊上任后,有了面圣的机会,皇帝当面告知任命他的原因,晏殊回答质朴无华,他说:“臣并非不喜欢宴游玩乐,只是家里贫穷没有钱出去玩。臣如果有钱,也会去宴饮,只是因为没钱出不了门罢了。”皇上因此更欣赏他的诚实,懂得侍奉君王的大体,对其依赖日渐加深。仁宗继位后,终于得到了重用。‎ ‎【解答】(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上极爱其不隐”意思是“皇帝非常喜欢他的坦诚”,其,他的。 A.句意为:想走到林子的尽头。其:这。 B.句意为: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其:其中。 C.句意为:等到他高兴起来时。其:他。 D.句意为: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其:加强反问语气。 故选:C。 (2)本题考查词类活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上面谕除授之意”意思是“皇帝当面告知任命他的原因”,面:名词做状语,当面。 A.句意为:本来就已经对这件事感到奇怪了。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奇怪。 B.句意为:主人每天只提供两顿饭。日:名词做状语,每天。 C.句意为: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乱。淫: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迷惑。 D.句意为:在霸上驻军。军,名词用作动词,驻军。 故选:B。 (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句中重点词语有:是时:这个时候。贫甚,非常贫穷。句意为:晏殊当时非常贫寒,不能出门游玩宴饮,便独自呆在家里,与兄弟们讲习诗书。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梳理语段内容,抓住相关语句来概括即可。 根据“唯殊杜门,与兄弟读书。如此谨厚,正可为东宫官”“上益嘉其诚实,知事君体,眷注日深”等语句可知,皇帝授予晏殊东宫官是因为他为人“谨厚”“诚实”。 答案: (1)C (2)B (3)晏殊当时非常贫寒,不能出门游玩宴饮,便独自呆在家里,与兄弟们讲习诗书。 (4)因为晏殊为人谨厚、诚实。‎ ‎【点评】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1.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不翻译; 2.直。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 3.补。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 4.删。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 5.调。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这种方法在古文翻译中用得最多,中考几乎年年考到; 6.换。即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通达明快。‎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