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单元同步练习部编九上语文(附答案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第3单元同步练习部编九上语文(附答案解析)

‎《岳阳楼记》同步练习 ‎1.给下列加点字和多音字注音。‎ 潇湘(______) 霪雨(______) 霏霏(______)怒号(______) 潜行(______) 汀兰(______)‎ 属____(属望) ____(属于) 汤____(汤汤) ____(汤面)‎ ‎【答案】 (1). xiāo (2). yín (3). fēi (4). háo (5). qián (6). tīng (7). zhǔ (8). shǔ (9). shāng (10). tāng ‎【解析】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潇”“霪”“霏”可通过形声字来辨析字音。“号”是多音字,hào,háo,“怒号”应读“háo”。“汀”不要读作“dīng”。“汤汤”不要读作“tāng”。‎ ‎2. 写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越明年(______)‎ ‎②迁客骚人(______)‎ ‎③不以物喜(______)‎ ‎④是进亦忧(______)‎ ‎⑤百废具兴(______)‎ ‎⑥连月不开(______)‎ ‎⑦忧谗畏讥(______)‎ ‎⑧宠辱偕忘(______)‎ ‎⑨沙鸥翔集(______)‎ ‎⑩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______)‎ ‎【答案】 (1). ①及,到 (2). ②诗人 (3). ③因,因为 (4). ④这样 (5). ⑤同“俱”,全,皆 (6). ⑥放晴 (7). ⑦谗言 (8). ⑧一起 (9). ⑨群鸟停息在树上 (10). ⑩朝廷 ‎【解析】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义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注意识记通假字词,具:同“俱”,全,皆。‎ ‎3.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刻 唐 贤、今 人 诗 赋 于 其 上。‎ ‎(2)前 人 之 述 备 矣。‎ ‎(3)然 则 何 时 而 乐 耶?‎ ‎【答案】(1)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2)前人之述/备矣。‎ ‎(3)然则/何时而乐耶?‎ ‎【解析】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2)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时要分开;(3)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4)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5)省略句中省略的地方一般要停顿;(6)句首语气词之后要要停顿;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句末语气词前,要停顿。故句子划分为:(1)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2)前人之述/备矣。(3)然则/何时而乐耶?‎ ‎4.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姑俟异日观”云尔 B. 予观夫巴陵胜状 京师最胜地也 C. 微斯人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D. 南极潇湘 此乐何极 ‎【答案】B ‎【解析】A项中的“观”,前者意思是“景象”,后者意思是“看”;B项中的“胜”,意思都是“美好的”;C项中的“微”,前者意思是“没有”,后者意思是“微微,稍微”;D项中的“极”,前者意思是“尽,直到”,后者意思是“穷尽”。‎ ‎5.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骈死于槽枥之间 B.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然则何时而乐耶 C. 前人之述备矣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D. 然则何时而乐耶 旦旦而学之 ‎【答案】B ‎【解析】A于:在。C之:助词,的。D而:表修饰关系。B则:就是/那么。‎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予观夫巴陵胜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B. 政通人和 北通巫峡 C. 前人之述备矣 或异二者之为 D. 不以物喜 属予作文以记之 ‎【答案】C ‎【解析】A项,第一个“观”是动词,“观看”的意思;第二个“观”是名词,“景观”的意思。B项,第一个“通”是“顺通”的意思;第二个“通”是“通往”的意思。D项,第一个“以”是“因为”的意思;第二个“以”是“来”的意思。C项“之”都是结构助词,的。故选C。‎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文中表现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指的是__________,“退”指的是__________。‎ ‎(3)某市新市长上任两年,全市面貌大变,官民同心,社会安定,各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真是“__________”。(用《岳阳楼记》中两个相连的四字短语填写)‎ ‎(4)课文中出现的成语有:__________。(列举三个即可)‎ ‎【答案】 (1)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 ‎ (2)居庙堂之高 处江湖之远 ‎ ‎(3)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 ‎(4)政通人和、气象万千、百废具兴、心旷神怡(任选三个)‎ ‎【解析】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能够背诵全文(诗),选择符合语境要求的句子即可。“忧、己、具”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古诗文名句的书写,要想得满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8.文学常识填空。‎ ‎(1)范仲淹,字______,苏州吴县人,______(朝代)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死后谥“______”,世称“______”,著有《______》。‎ ‎(2)“记”是古代的一种______,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等,故又称“杂记”。在表达方式上大多以______为主,兼有______、______成分。除了本课的这篇“记”之外,请再列举两篇:《______》《______》。‎ ‎【答案】 (1)希文 北宋 文正 范文正公 范文正公集 ‎ ‎(2)文体 记叙 议论 抒情 示例:满井游记 小石潭记 ‎【解析】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范仲淹,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记,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在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可以通过记人、记事、记物、记景,来抒发作者感情和主张。《醉翁亭记》《小石潭记》等。‎ 二、阅读理解 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9.本文是如何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 ‎【答案】文章开头叙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一年,就做到“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已暗含“不以己悲”的意思,说明他不同于一般的“迁客”,为写下文的“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作铺垫。接着写“岳阳楼之大观”,至“然则北通巫峡……得无异乎”一转,描写了两幅画面,极力渲染“迁客骚人”们的悲和喜,每一个画面都是先写景,后写情,他们的情态虽有别,但实质却相同,都是“以物喜”“以己悲”。由此再转入议论,将文势推向高潮,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 ‎【解析】考查对文章的品析。记事、写景、抒情融为一篇文章中,记事简明,写景铺张,抒情真切,议论精辟。文章开头即切入正题,叙述事情的本末缘起。第二段写洞庭湖之大观,经“然则”一转,引出新的意境,由单纯写景,到以情景交融的笔法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从而构出全文的主体。三、四两段是两个排比段,并行而下,一悲一喜,一暗一明,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产生的不同感情,第五段是全篇的重心,以“嗟夫”开启,兼有抒情和议论的意味。作者在列举了悲喜两种情境后,笔调突然激扬,道出了超乎这两者之上的一种更高的理想境界,表达了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生活态度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10.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喜”。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与“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景转入议论,突出文章主旨。‎ ‎【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先根据“不同天气的人物不同心情”来概括“迁客骚人”的“悲”与“喜”,然后根据“今人的悲喜观”与“古人的悲喜观”来分析这样写的目的。第三段这里用四字短句,层层渲染,渐次铺叙。淫雨、阴风、浊浪构成了主景,不但使日星无光,山岳藏形,也使商旅不前;或又值暮色沉沉、“虎啸猿啼”之际,令过往的迁客骚人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之悲。第四段仍为四字短句,色调却为之一变,绘出春风和畅、景色明丽、水天一碧的良辰美景。更有鸥鸟在自由翱翔,鱼儿在欢快游荡,连无知的水草兰花也充满活力。令过往的迁客骚人有了“心旷神怡,宠辱偕忘”之“喜”。写“迁客骚人”的悲喜观,与下文的“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形成对比,由写景转入议论,突出范仲淹的抱负和胸襟。‎ ‎11.文章开头交代滕子京的政绩有什么作用?‎ ‎【答案】谪守巴陵郡的滕子京仅用了一年时间就做到了“政通人和,百废具兴”,重修岳阳楼,由此引出了请作者作记一事,也点出了作者作记的意图,从而引出下文。‎ ‎【解析】考查对句子的理解。文章开头即切入正题,叙述事情的本末缘起。以“庆历四年春”点明时间起笔,格调庄重雅正;说滕子京为“谪守”,已暗喻对仕途沉浮的悲慨,为后文抒情设伏。下面仅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八个字,写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一事,为全篇文字的导引。‎ ‎12.你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 ‎【答案】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里说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就来源于民本思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发展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仕途进退的态度,表现了他旷达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借鉴和教育意义。‎ ‎【解析】考查对重要句子的理解。结合作者的政治抱负和今天的借鉴意义来分析。范仲淹他从小就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是范仲淹一生行为的准则。范仲淹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贬官在外,“处江湖之远”,本来可以采取独善其身的态度,落得清闲快乐,但他提出正直的士大夫应立身行一的准则,认为个人的荣辱升迁应置之度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勉励自己和朋友,这是难能可贵的。这两句话所体现的精神,那种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质,无疑仍有教育意义。‎ ‎《醉翁亭记》同步练习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环滁(chú) 岩穴(xué) 琅琊(lángyá)‎ B. 林霏(fēi) 晦明(mèi) 山肴(yáo)‎ C. 野蔌(sù) 弈者胜(yì) 阴翳(yì)‎ D. 翼然(yì) 酒洌(liè) 饮少辄醉(zhé)‎ ‎【答案】B ‎【解析】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B“晦”应读“huì”。‎ ‎2.下列加点字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 A. 翼然临于泉上(居高面下,由上看下)‎ B. 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 C. 野芳发而幽香(花)‎ D. 佳木秀而繁阴(秀美)‎ ‎【答案】D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D项的解释有误,“秀”的意思是“枝叶长得茂盛”。‎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醉能/同其乐。‎ B.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C.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D.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答案】A ‎【解析】做“断句题”要通读全句,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A项的停顿有误,应为:醉/能同其乐。‎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B. 作亭者谁/水落而石出者 C. 山之僧曰智仙也/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D. 而年又最高/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答案】A ‎【解析】A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A项,“于”均为介词,“在”。B项,第一个“者”为“……的人”;第二个“者”表判断,不译。C项,第一个“之”为结构助词,“的”;第二个“之”为代词,代后面的琅琊,即琅琊山。D项,第一个“而”表递进,第二个“而”表顺承。‎ ‎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射者中,弈者胜。‎ ‎(3)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答案】(1)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2)射的射中了目标,下棋的赢了。(3)早晨出去游玩,傍晚回来,一年四季的景色不一样,人们的乐趣也没有穷尽。‎ ‎【解析】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得”“寓”“中”“弈”“时”“穷”等词语的翻译,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如“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省略句的翻译。‎ ‎6.虚词“而”的常见用法有:①表并列;②表承接;③表递进;④表修饰;⑤表转折。请选出下面句子中“而”的用法,只填写序号即可。‎ ‎(1)日出而林霏开。(____)‎ ‎(2)朝而往,暮而归。(____)‎ ‎(3)溪深而鱼肥。(____)‎ ‎(4)杂然而前陈者。(____)‎ ‎(5)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____)‎ ‎【答案】 (1). (1)② (2). (2)④ (3). (3)① (4). (4)④ (5). (5)⑤‎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的掌握。一词多义指的是同一个词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意义这样一种语言现象。一词多义是语言的普遍现象,是词义演变的结果。“日出而林霏开”的意思是“‎ 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散去”,“而”表承接,故选②;“朝而往”的意思是“早晨上山”,“而”表修饰,故选④;“溪深而鱼肥”的意思是“溪水深鱼儿肥”,“而”表并列,故选①;“杂然而前陈者”的意思是“杂乱地摆放在前面”,“而”表修饰,故选④;“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的意思是“却不知道太守以宾客的快乐为快乐”,“而”表示转折,故选⑤。‎ ‎7.按照要求填空。‎ ‎(1)《醉翁亭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全文写景抒情奠定了基调,后成为千古名句。‎ ‎(2)欧阳修《醉翁亭记》一文中描写四季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昆明翠湖海心亭有这样一副对联:“有亭翼然,占绿水十分之一;何时闲了,与明月对饮而三。”这副对联上联巧妙地化用了本课的几句话。你知道是哪几句吗?请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 ‎ ‎ (2)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风霜高洁 水落而石出(者) ‎ ‎(3)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解析】考查理解性默写。顾名思义,理解了才能默写出来;理解了才能记得久、记得牢。只是摇头晃脑不加理解的背是没用的,因为你所记忆的东西,能用的地方,远远不止于默写这点范畴。所以平时一定要加强理解性默写的训练。根据题干与文言文内容选准文句是作答的关键。要注意“翁”“阴”“翼”等字词的书写。‎ 二、阅读理解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①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注]①掇(duō):拾取,采取。‎ ‎8.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______)‎ ‎(2)遂书以名其亭焉(______)‎ ‎9.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 既 得 斯 泉 于 山 谷 之 间 ‎10. 翻译下列句子。‎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11. 从甲、乙两文中,我们能体会出作者的一种高尚情怀,这种情怀可以用乙文中的四个字加以概括:________________。‎ ‎12.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从写作的角度谈谈你的感想。‎ 欧阳修的好朋友智仙和尚在山间盖了一座亭子。亭子建成后,欧阳修前去祝贺,写下了《醉翁亭记》。有位樵夫看后说开头太啰唆,便叫欧阳修到琅琊山南面去看山。欧阳修一看,恍然大悟,便提笔将开头“环滁四面皆山,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等文字改为“环滁皆山也”五个字。‎ ‎13. 下面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改写《醉翁亭记》而成的一首词,名为《瑞鹤仙》。请写一段文字,简要说出你对这首词的看法。‎ 环滁皆山也。望蔚然深秀,琅琊山也。山行六七里,有翼然泉上,醉翁亭也。翁之乐也。得之心、寓之酒也。更野芳佳木,风高日出,景无穷也。游也。山肴野蔌,酒洌泉香,沸觥筹也。太守醉也。喧哗众宾欢也。况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太守乐其乐也。问当时、太守为谁,醉翁是也。‎ ‎【答案】8. (1)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2)命名 ‎ ‎9.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 ‎ ‎10. (1)醉翁的意趣不在酒上,而在(美丽的)山水之间。(2)于是每天和滁州人(一道)抬头观看山景,低头倾听泉水声。 ‎ ‎11. 与民共乐 12. 示例:①写作离不开细致的观察;②千锤百炼出佳篇。 ‎ ‎13. 示例:黄庭坚的《瑞鹤仙》浓缩了欧阳修《醉翁亭记》的主要内容,基本用原句连缀成篇,显示出极高的提炼再创造能力,形式上也完全变成了词。黄庭坚是出于对《醉翁亭记》的喜爱,才有此改编。‎ ‎【解析】‎ ‎8.‎ 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近几年考试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要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在出题中常常出以今释古的类型的题。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有古今异义词,如“名”:命名、取名。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至于“翼然”的意思,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9.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译为:已经在山谷间找到这样的甘泉。此题要注意句意及内在的逻辑关系,同时考虑语气和句子成分(“于山谷之间”状语后置)。‎ ‎10.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意”“乎”“乃”“日”“俯”等词语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11.考查对两文作者的高尚情怀的具体内容的把握。也是文言文要点的概括。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如可提取乙文“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中的“与民共乐”四个字作为答案。‎ ‎12.题干要求阅读文字后,从写作的角度谈感想。首先要理解好材料的内容。欧阳修提笔将开头“环滁四面皆山,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等文字改为“环滁皆山也”五个字,正好可以说明欧阳修锤炼语言的功夫。语言表达切忌反复累赘、拖泥带水,言简意赅是表达的最高境界。我们在写作文时,要借鉴欧阳修的细致观察和锤炼语言的写法。‎ ‎13.考查欣赏词篇的能力。读懂词的内容是作答的关键。这首《瑞鹤仙》一词用独木桥体(使用同一个字作为全篇或一半以上韵脚的词),隐括欧阳修散文名作《醉翁亭记》,同字协韵,唱叹有情,尽得原作之神韵。全篇处处能表现乐于自然、乐于同乐之情景。尤其上片云“翁之乐也。得之心、寓之酒也”,下片云“太守醉也”,又云“太守乐其乐也”,反复暗示寄意所指,处处能于隐括之中不失其精神。展现了黄庭坚提炼与再创造能力的高超。‎ 译文: 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那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二)译文:我来到这里,喜欢这地方僻静而政事简单,又爱它的风俗安恬闲适。在山谷间找到这样的甘泉之后,于是每天和滁州人(一道)抬头观看山景,低头倾听泉水声。(春天)采摘幽香的鲜花,(夏天)在茂密的乔木林中乘凉,刮风落霜结冰飞雪之时,更鲜明地显露出它的清肃秀美,四季的风光无一不令人喜爱。(那时)又庆幸遇到民众为那年谷物的丰收而高兴,乐意与我同游。于是根据这里的山脉河流,叙述这里风俗的美好,让民众知道能够安享丰年的欢乐,是因为有幸生在这太平无事的时代。‎ ‎《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雾凇(sōng) 长堤(dī) 毳衣(cùi)‎ B. 沆砀(dàng) 拏(ná) 喃喃(nǎn)‎ C. 金陵(lín) 芥(jiè) 崇祯(zhēn)‎ D. 更定(gēng) 铺毡(zhān) 痴(chī)‎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A项,“毳”应读“cuì”;B项,“喃”应读“nán”;C项,“陵”应读“líng”。‎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客此(客人) 拥毳衣炉火(裹着、围着)‎ B. 上下一白(全) 雾凇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C. 余拏一小舟(撑) 强饮三大白(大杯酒)‎ D. 湖中人鸟声俱绝(全,都) 及下船(等到)‎ ‎【答案】A ‎【解析】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A项“客此”中的“客”应解释为“客居”。‎ ‎3.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正确的朗读节奏。‎ ‎(1)湖 中 人 鸟 声 俱 绝 ‎(2)舟 中 人 两 三 粒 而 已 ‎(3)余 强 饮 三 大 白 而 别 ‎(4)莫 说 相 公 痴,更 有 痴 似 相 公 者 ‎【答案】(1)湖中/人鸟声/俱绝(2)舟中人/两三粒/而已(3)余/强饮三大白/而别(4)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解析】朗读包括停顿、重音、语气、语调、语速等诸多方面,对文言文而言,中考主要考查的是语句节奏的划分。文言语句的朗读停顿问题在近年中考中从未间断过,可见这种题型的价值,这是因为停顿是理解、翻译文言语句的基础。对句子内容能正确理解,就能准确地标出朗读节奏(停顿)。(1‎ ‎)句意: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2)句意: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3)句意:我尽情地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4)句意: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佳木秀而繁阴 B.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去国怀乡 C.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山水之乐 D.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答案】B ‎【解析】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B项中的两个“去”都是动词,译为“离开”。A项中第一个“秀”是形容词,译为“秀丽”;第二个“秀”的意思是“枝叶长得茂盛”。C项,“乐”,第一个是形容词,译为“欢乐”;第二个是名词,译为“乐趣”。D项,“之”,第一个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无意义;第二个是结构助词,译为“的”。故选B。‎ ‎5.下面句子的译文有误的一项是( )‎ A.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译文:不久,太阳落山了,人影四处散开,太守随着宾客们回去了。‎ B.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译文:喝醉了能和大家一同欢乐,酒醒后又能用文字来记述这件乐事的人就是太守。‎ C.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文:那面容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就是喝醉了的太守。‎ D.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译文:早晨进山,傍晚归来,四季的景色有所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答案】A ‎【解析】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A项的翻译有误,“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应译为:太守下山回家,宾客跟在后面。‎ ‎6. 根据提示默写句子。‎ ‎(1)文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使人想起柳宗元《江雪》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 ‎(3)描写西湖的诗句很多,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苏轼笔下的雨后西湖;“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白居易眼中的初春西湖;“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杨万里心中的夏日西湖。西湖的确是个迷人的地方。‎ ‎【答案】 (1)雾凇沆砀 天与云与山与水 上下一白 ‎ ‎(2)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 ‎(3)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解析】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凇、沆砀、莲”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 二、阅读理解 阅读课文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7. 文中是怎样写西湖雪景的?‎ ‎8. “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9.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与哪句话相互映衬?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10. 这篇文章可谓是痴人赏奇景,你认为奇景“奇”在哪里?痴人“痴”在何处?请分别概括。‎ ‎【答案】7. ①未游西湖时概写“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倶绝”;②游西湖时:先总写“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后具体描写“湖上影子……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 ‎8. 写出了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超凡脱俗),为下文做铺垫。 ‎ ‎9. 与结尾舟子的喃喃自语“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相互映衬;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和孤高自赏的情怀。 ‎ ‎10. 奇景“奇”在:万籁俱寂、天地一色、万物渺小。痴人“痴”在:不顾天寒地冻,独往赏雪,醉心于雪景,闲情雅趣异于常人。‎ ‎【解析】‎ ‎7.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先要找到描写雪景的句子,即“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然后抓住“怎样”来分析,“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倶绝”先交代未游西湖时的天气状况,接着就记述了这次赏雪的具体经过,先总写“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后具体描写“湖上影子……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8.这里应理解衬托的特点和作用。一个“独”字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漂泊无根的孤独、茫然无奈的伤感和孤芳自赏的情怀,在这里能衬托出环境的幽静、空旷,更能衬托出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 ‎9.考查对句子的理解。与“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映衬。前者借“客”偶遇知音的惊喜,赞美作者之“痴”,后者借舟子之口,说“客”“痴”,为作者“痴”找到可以原谅的理由。作者超凡脱俗的行为和孤高自赏的情怀,感染了舟子,让他若有所思。‎ ‎10.考查对关键字的理解。本文写雪景的一段,作者就抓住了夜色中雪景的特点,西湖经历三天大雪后,人声鸟声俱绝,突出景奇在“万籁俱寂”;湖上冰花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一片混沌,突出景奇在“天地一色”;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宇宙的空阔与人的渺小构成了强烈的对比,突出景奇在“万物渺小”。“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表现了作者钟情山水、淡泊孤独、超凡脱俗的独特个性。‎ ‎《诗词三首》同步练习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樽(zūn) 投箸(zhù) 闻笛赋(fù)‎ B.凄凉(qī) 歧路(qǐ) 冰塞川(sè)‎ C.宫阙(què) 怀旧(huái) 长精神(zhǎng)‎ D.婵娟(chán) 绮户(qǐ) 烂柯人(kē)‎ ‎【答案】B ‎【解析】 qí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金樽清酒斗十千 清酒:________ 斗十千:________‎ ‎(2)玉盘珍羞直万钱 羞:________ 直:________‎ ‎(3)长风破浪会有时 会:________‎ ‎(4)直挂云帆济沧海 云帆:________ 济:________‎ ‎【答案】(1)清醇的美酒 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高 ‎ ‎(2)同“馐”,美味的食物 同“值”,价值 ‎ ‎(3)一定、必然 ‎ ‎(4)高高的船帆 渡 ‎【解析】考查对古诗句中词语的理解。作答时,先要大致了解诗句内容,弄清诗句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或根据语境词义。如“清酒”是“清醇的美酒,好酒”;“羞”同“馐”,美味的食物;“济”是古今异义词,“渡”。‎ ‎3.下列诗词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C.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D.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答案】D ‎【解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4.下面诗句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 )‎ A. 怀旧空吟闻笛赋 B. 忽复乘舟梦日边 C. 到乡翻似烂柯人 D. 拔剑四顾心茫然 ‎【答案】D ‎【解析】A句“闻笛赋”是典故,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 、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勾起了对故人的怀念。B句“梦日边”是典故,内容是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C句“烂柯人”是典故,指晋人王质。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经亡故。D项,没有运用典故。据此,答案为D。‎ ‎5.默写。‎ ‎(1)《行路难》中写饯别的饭食价值不菲而作者心中烦闷难以下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行路难》中诗人引用两个典故,表示世路虽艰,但自己对前途并未丧失信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行路难》中表明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强烈的自信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行路难》表达作者自信乐观精神和坚定的信心和勇气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行路难》诗中借用典故希望得到重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行路难》诗中强烈的对比衬托诗人内心悲苦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 ‎(2)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 ‎(3)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 ‎(4)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 ‎(5)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 ‎(6)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解析】这类试题属于基础题,也是语文中考必考题。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识记、积累为根本的。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樽、珍羞、直、箸、溪、沧海”等字词容易写错。‎ ‎6.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 B. 诗人用“欲渡黄河”“将登太行”象征对理想的追求;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仕途受阻、理想不得实现。‎ C. “直挂云帆济沧海”由乘长风破万里浪推演而来,创造出一个雄浑阔大的意象,融入了诗人“辅弼天下、大济苍生”的宏伟蓝图。‎ D. 这首诗为古风,巧用典故、夸张、象征的手法,跳跃式的结构,体现了李白现实主义的诗风。‎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诗歌内容及表达技巧赏析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通读全诗,结合写作背景,把握诗歌主题,抓住各项的表述要点,逐项分析判断。答题时首先理解诗句的大意,然后将选项中涉及到的内容精读并加以理解,找到选项中的错误所在。本题D项,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故选D。‎ ‎7.文学常识填空。 ‎ ‎(1)《行路难(其一)》选自《李太白全集》。行路难,乐府古题。诗人______ ,字 _____ ,号 ______ ,_______ (朝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 ___________”,与杜甫并称为“ _______ ”。其代表作有《 _______ 》《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__________ 》等。‎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选自《________》。诗人______,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 ________,洛阳人,有“_____”之称。‎ ‎【答案】(1)李白 太白 青莲居士 唐代 “诗仙” “李杜” 《望庐山瀑布》 《早发白帝城》 (2)《刘禹锡集》 刘禹锡 梦得 “诗豪”‎ ‎【解析】文学常识的识记可以按人物、国籍、时代、作品、称谓等来记就可以,也就是所说的“名、时、地、评、作”几个方面来识记。(1)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2)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有“诗豪”之称。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留传于世。‎ ‎8.苏东坡年轻时自以为已饱读诗书,便写了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经一老翁指点,他意识到了自己的浅薄与自负,于是将对联改成“ 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以表明自己继续读书学习的决心。‎ ‎(1)横线上要补写的词语是:________。‎ ‎(2)请为苏东坡改后的对联拟一个四字横批:________。‎ ‎(3)上下联一般竖贴在门的________,上联应贴在门的________。‎ ‎【答案】(1)发愤(发奋) (2)博览群书(学海无涯、学无止境等) (3)左右两侧 右边 ‎【解析】(1)根据文本内容,“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表现了作者的狂妄自大,而要改变这种浅薄与自负,就要让对联的内容表现出人应该有志气又不乏谦虚谨慎的特点。据此,填写的词语可以是“发愤”等。(2)对联的横批要与对联内容相关。从对联来看,讲得是读书学习,故横批要围绕着“读书学习”来拟写。答案不唯一,符合题意即可。(3)依据古代书写的“自右往左,自上往下”的规则。上联应贴在门的右边,下联应贴在门的左边。据此整理填写作答。‎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9. 请分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两句诗所蕴含的情感。‎ ‎10.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写得极好,请简要分析。‎ ‎【答案】9. 这两句诗体现了诗人执着的信念和追求,表达了诗人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 ‎10. 运用典故,以“垂钓”自比姜尚,以“梦日”自比伊尹,表达了诗人期望有朝一日能得到明主赏识,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的强烈愿望。‎ ‎【解析】‎ ‎9.考查对作者情感的理解。在整体感知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背景的具体的诗句分析作答。作者被“赐金还山”的情况下,想到了前途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困难重重。但诗人并没有消沉,而是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终将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表达了诗人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据此理解作答。‎ ‎10.考查诗词中表现手法及其作用。古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对比映衬、借古讽今、虚实相生、点面结合、动静结合、联想与想象、引用典故等。此外还有夸张、烘托和反衬等。作答时要根据诗句内容判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再结合语境进行分析。本题“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运用了两个典故:前一句是说姜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受到重用;后一句运用的典故,是说伊尹在受商汤重用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诗人与姜尚、伊尹自比,委婉储蓄地表达了期望得到明主赏识,实现自己的人生愿望和理想。据此理解作答。‎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