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三年2018-2020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3力学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简答题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浙江省三年2018-2020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3力学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简答题含解析

1 专题 03 力学-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简答题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 23 小题) 1.[来源: 2020 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物理试卷]科学上通常用“功”和“热量”来量度物体能量的变化。 (1)在“使用动滑轮”活动中,小科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用竖直向上的大小为 10N 的拉力 F 使物体 A 匀 速提升了 0.1m。如果该装置的机械效率为 70%,则这一过程中,克服物体 A 的重力所做的功为______J, 这个值也是物体 A 增加的机械能。 (2)把质量为 2kg,温度为 25℃的水加热到 100℃,至少需要完全燃烧______g 的酒精。上述过程中,水 的内能增加是通过______(填“做功”或“热传递”)的途径实现的。 [已知:水的比热容为 4.2 × 103J/(kg ⋅ ℃),酒精的热值为 3.0 × 107J/kg] 【答案】1.4 21 热传递 【解析】解: (1)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s = 2h = 2 × 0.1m = 0.2m, 拉力做的总功: W = Fs = 10N × 2 × 0.1m = 2J, 由η = W有用 W总 × 100%可得,克服物体 A 的重力所做的功: W有用 = W总η = 2J × 70% = 1.4J; (2)水吸收的热量: Q吸 = cm(t − t0) = 4.2 × 103J/(kg ⋅ ℃) × 2kg × (100℃ − 25℃) = 6.3 × 105J, 由题知,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放 = Q吸 = 6.3 × 105J, 由Q放 = mq 得,需要完全燃烧酒精的质量: m酒精 = Q放 q = 6.3×105J 3×107J/kg = 2.1 × 10−2kg = 21g; 烧水时,水的内能增加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实现。 故答案为:(1)1.4;(2)21;热传递。 2 (1)根据W总 = Fs 求出总功,利用η = W有用 W总 × 100%求出克服物体 A 的重力所做的功; (2)根据Q吸 = cm(t − t0)求出水吸收的热量,由题知,Q放 = Q吸,再利用Q放 = mq 求出需要完全燃烧酒精 的质量;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功的公式、效率公式、吸热公式、燃料完全燃烧公式以及改变内能两种方式的理解与 掌握,熟练应用公式是关键,难度不大。 2.[来源: 2020 年浙江省衢州市中考物理试卷]将两张同样的纸分别剪出两个相同的缺口,并在其中一张 纸中间部分下端夹一个夹子,如图甲、乙所示。小科和小江各捏住一张纸上沿的两端,拿起后都让纸面 竖直且保持静止,此时,夹子受到纸对它的摩擦力大小______自身重力大小。然后,他们用力迅速向两 边拉,图甲中纸断成两截,图乙中纸断成三截,多次实验结果均相同。图乙中纸断成三截是因为中间部 分夹上夹子后______导致惯性增大。 【答案】等于 质量增大 【解析】解: 夹子处于静止状态,受到竖直向上的摩擦力和竖直向下的重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 在乙中的中间夹上一个夹子,则中间的纸的质量变大,惯性变大,当用力迅速向两边拉时,中间纸的运 动状态不容易改变,所以两边的纸会被拉开,纸断成三截。 故答案为:等于;质量增大。 根据二力平衡分析夹子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惯性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惯性的大小与质量有关,质 量越大,惯性越大。 本题考查了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惯性的大小,知道质量越大惯性越大是解题的关键。 3 3.[来源: 2020 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物理试卷]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的历史是一部测绘科技进步史。每次 测量都体现了测绘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彰显测绘技术的最高水平,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的求真与探索精 神。 (1)在 19 世纪,人类首次用三角测量法对珠峰的高度进行测量,如图甲,由于光从数千米高的峰顶到 300 千米外观测点,经过不均匀的大气层发生______(选填“折射”、“反射”或“直线传播”),使测量结 果偏大。 (2)2020 年 5 月,中国高程测量队在珠峰顶首次开展重力测量,直接测得 g。已知 g 与海拔高度 h 的关 系如图乙所示,测量队员随身携带的重物从珠峰脚到珠峰顶,重物受到的重力大小将会怎么变?______。 (3)据测量,珠峰的高度仍在以每年约 0.3 厘米的速度上升。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珠峰的高度上升是 由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______(选填“碰撞”或“张裂”)。 【答案】折射 变小 碰撞 【解析】解: (1)光从数千米高的峰顶到 300 千米外观测点,由于地球周围的大气是不均匀的,所以光经过不均匀的 大气层会发生折射,会使测量结果偏大; (2)根据图象可知,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大,g 会变小;当测量队员随身携带的重物从珠峰脚到珠峰顶,重 物的质量不变,g 减小,根据 G = mg 可知,重物受到的重力大小将会变小; (3)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可知,珠峰的高度上升是由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造成的。 故答案为:(1)折射;(2)变小;(3)碰撞。 (1)光在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 (2)根据图象可知,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大,g 会变小;根据 G = mg 分析重物受到重力的变化情况; (3)根据大陆漂移说和板块构造学说分析。 本题考查了光的折射现象、物体重力的变化以及板块构造学说,难度不大,根据乙图得出 g 与海拔高度 的变化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4 4.[来源: 2020 年浙江省舟山市中考物理试卷]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下雨天,老师常会提醒学生小心地滑, 原因是路面有雨水,鞋底和路面之间变得光滑,______减小,容易摔倒。学生进入教室后,甩动雨伞, 伞上的雨水就会被甩出,原因是雨水具有______。 【答案】摩擦力 惯性 【解析】解:下雨天,路面有雨水,鞋底和路面之间变得光滑,在压力一定时,摩擦力减小,容易拌倒。 甩动雨伞,雨伞上的雨水与雨伞一起运动,雨伞受力后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由运动变为静止,伞上的雨 水由于具有惯性,继续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就会被甩出。 故答案为:摩擦力;惯性。 (1)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减小压力来减小摩擦力;在压力一定时,通过 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力;通过使接触面脱离的方法减小摩擦力;用滚动代替滑动的方法来 减小摩擦力。 (2)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该性质称为惯性。 本题考查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以及惯性现象,要求学生学会解释惯性现象时的方法和步骤: ①确定研究对象,阐明其原来的运动状态; ②说明哪个物体或物体的哪一部分受到力而改变了运动状态; ③说明哪个物体或物体的哪一部分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④说明结论。 5.[来源: 2020 年浙江省丽水市中考物理试卷]简单机械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某小区物业为了方便住户 扔垃圾,对垃圾桶进行了简易改装(如图甲)。被拉起的垃圾桶盖可看成是一个简易杠杆。图乙为桶盖与 绳子成 90°角且处于静止状态时的示意图,O 为杠杆支点,A 为绳子拉力 F 的作用点,B 为桶盖的重心。 根据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1)定滑轮的作用是______; (2)该状态下的桶盖属于______(填“省力”、“费力”或“等臂”)杠杆。 【答案】改变力的方向 省力 5 【解析】解:(1)定滑轮的作用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由图可知,垃圾桶盖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属于省力杠杆。 故答案为:(1)改变力的方向;(2)省力。 (1)定滑轮实质相当于等臂杠杆,不省力,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三种杠杆:①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省力但费距离;②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费 力但省距离;③等臂杠杆:动力等于阻力臂,不省力,也不费力。 本题考查定滑轮的特点和杠杆的分类,杠杆的分类依据为动力臂与阻力臂的大小关系。 6.[来源: 2020 年浙江省丽水市中考物理试卷] 2020 年 3 月 9 日 19 时 55 分,我国成功发射北斗导航系 统第五十四颗导航卫星。北斗导航系统将在国家安全、经济效益、技术储备等方面发挥作用。火箭喷出 的燃气温度高达 1300℃,发射塔下方的导流槽设有喷水设施,在火箭点火前几秒钟喷水,水在高温下大 量汽化。 (1)升空时,火箭相对于发射塔是______(填“运动”或“静止”)的; (2)导流槽喷出的水汽化所需的能量来源于火箭燃料贮存的______能。 【答案】运动 化学 【解析】解:(1)发射升空时,以发射塔为参照物,火箭与发射塔之间发生了位置变化,所以火箭相对 于发射塔运动的。 (2)燃料燃烧是化学变化,燃料燃烧过程中使燃气温度升高,内能增加,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导流槽 喷出的水吸收热量,发生汽化。 故答案为:(1)运动;(2)化学。 (1)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 静止。 (2)燃料燃烧过程是化学变化过程,释放出较多的热量,因此燃料燃烧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此题主要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和能量的转化,在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时,关键看物体相对于参照 物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 6 7.[来源: 2020 年浙江省绍兴市中考物理试卷]小敏将质量为 20 克,体积为 25 厘米 3的塑料块放入水平 平衡的容器内(图甲),放手后容器右端下降。撤去塑料块,往容器内缓慢倒入一定量的水,使容器再次 水平平衡(图乙),将该塑料块轻轻放入图丙所示位置,放手后容器最终将______(选填“左低右高”, “左高右低”或“水平平衡”)。此时,塑料块所受浮力为______牛。 【答案】水平平衡 0.2 【解析】解:塑料块的密度ρ = m V = 20g 25cm3 = 0.8g/cm3, 由ρ < ρ水可知,放手后塑料块会漂浮在水中, 因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所以,由 p = F S的变形式 F = pS 可知,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相等,则放手后容器最终将水平平衡; 此时,塑料块所受浮力F浮 = G = mg = 20 × 10−3kg × 10N/kg = 0.2N。 故答案为:水平平衡;0.2。 知道塑料块的质量和体积,根据ρ = m V求出其密度,然后与水的密度相比较确定放手后塑料块的状态, 根据液体压强特点和压强公式得出容器底受到的压力关系,然后得出容器的状态,根据物体浮沉条件求 出塑料块所受浮力。 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和液体压强公式、压强定义式、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等,是一道较为简单的应用题。 8.[来源: 2020 年浙江省绍兴市中考物理试卷] 2020 年 5 月 5 日,我国自主研发的长征 5 号 B 型运载火 箭圆满完成发射任务。图为起飞阶段加速上升的火箭,该过程中,内部的新型返回舱的动能______(选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火箭整体的机械能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7 【答案】增大 增大 【解析】解:火箭加速上升时,内部的新型返回舱的速度变大,动能变大,高度增大,重力势能增大, 火箭整体的机械能增大。 故答案为:增大;增大。 (1)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和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2)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和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3)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掌握动能、重力势能、机械能大小的影响因素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9.[来源: 2020 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物理试卷]连接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 M 两端的轻质细绳分别绕过定滑 轮与 A、B 相连,细绳恰好水平,如图所示。当 A 重 3N,B 重 5N 时,M 恰好做水平匀速直线运动,若滑 轮摩擦不计,此时 M 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N,方向是______。当 B 刚触地时,若 A、M 都不会与滑 轮组相碰,M 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是______。 【答案】2 水平向左 水平向左 【解析】解:当 A 重 3N,B 重 5N 时,M 恰好做水平匀速直线运动,则 M 在水平方向上受到三个力的作用: A 对 M3N 的拉力、B 对 M5N 的拉力、桌面对 M 的摩擦力的作用,这三个力平衡,则摩擦力的大小为 f = 5N − 3N = 2N,摩擦力的方向是水平向左的; 当 B 刚触地时,M 由于惯性,仍然会向右运动,则 M 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是水平向左的。 故答案为:2;水平向左;水平向左。 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根据平衡力求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根 据 M 的运动状态判定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此题考查了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对物体 M 正确受力分析是关键。 8 10.[来源: 2019 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物理试卷]木块在两端开口且足够长的竖直筒中自由释放可向下作 匀速直线运动;若木块在其右侧质量为 5 千克的物体牵引下则可向上作匀速直线运动(绳子质量及滑轮 与转轴、绳子间的摩擦均忽略不计),如图所示,问:(g 取 10 牛/千克) (1)当右侧物体刚落地时木块所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为______。 (2)木块的质量为______千克。 (3)若右侧物体下落 20 厘米时其重力做的功为______焦。 【答案】竖直向下 2.5 10 【解析】解: (1)木块在其右侧质量为 5 千克的物体牵引下向上作匀速直线运动,当右侧物体刚落地时,木块由于惯 性还会继续竖直向上运动,所以此时木块受到容器壁竖直向下的摩擦力作用。 (2)木块单独向下作匀速直线运动时,由二力平衡条件可得木块受到的摩擦力:f = G木 = m木g; 木块受到右侧物体的拉力而竖直向上匀速运动时,木块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下的摩擦力,还有 竖直向上的拉力, 木块受到的拉力:F拉 = G右 = m右g = 5kg × 10N/kg = 50N, 因木块与容器侧壁间的压力不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 所以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不变,仍然为 f = G木 = m木g; 因木块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F拉 = G木 + f = 2m木g, 即:50N = 2 × m木 × 10N/kg, 解得m木 = 2.5kg。 (3)右侧物体下落 20 厘米时其重力做的功为:W = G右h = 50N × 0.2m = 10J。 故答案为:(1)竖直向下;(2)2.5;(3)10。 9 (1)物体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间,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 这个力是摩擦力。 (2)右侧没有挂物体时木块向下进行匀速直线运动,木块受到的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摩擦力作 用,这两个力是平衡力,大小相等;当右侧挂一个物体时,木块向上进行匀速直线运动,木块受到竖直 向上的拉力和竖直向下的重力和摩擦力作用;前后两个运动过程的摩擦力大小是不变的。 (3)知道右侧物体的质量求出重力,根据 W = Gh 求出做功。 本题有两个过程,第一个过程和第二过程的摩擦力大小不变,根据第一过程受力分析求出摩擦力,然后 在第二过程进行受力分析求出木块质量。 11.[来源: 2019 年浙江省绍兴市中考物理试卷]某工厂发货传输分拣线示意如图,等间距排列的相同货 物先被传送带匀速运送到工作台,在工作台 AB 上匀速下滑时被扫描,后滑至水平工作台 BC,最后在 C 点静止时被机械手臂取走进行分类。传送带与 AB、AB 与 BC 都平滑连接,AB 与 BC 材料相同,且长度均 为 1 米,空气阻力忽略不计。 (1)若货物对 AB 的压力小于对 BC 的压力,则货物在 AB 上减小的机械能______(选填“大于”、“等于” 或“小于”)在 BC 上减小的机械能。 (2)若机械手臂每隔 3 秒钟取走一件货物,传送带运动的速度为 0.8 米/秒,为防止货物的碰撞与堆积, 货物之 间的距离 d 至少为______米。 【答案】小于 2.4 【解析】解: (1)货物在地面上运动时和地面之间存在摩擦力,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若货物对 AB 的压力小于对 BC 的 压力,AB 与 BC 材料相同,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货物和 AB 的摩擦力小于和 BC 的摩擦力,且长度均为 1 米,货物在 BC 面上克服摩擦力做功多,机械能转化为的内能多,机械能减少量就多,所以,则货物在 AB 上减小的机械能小于在 BC 上减小的机械能。 (2)机械手臂每隔 3 秒钟取走一件货物,传送带运动的速度为 0.8 米/秒,所以货物之间的距离最小为: 10 d = vt = 0.8m/s × 3s = 2.4m。 故答案为:(1)小于;(2)2.4。 (1)物体运动过程中,物体和地面之间存在摩擦力,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从摩擦力大小 来分析。 (2)知道取走货物的时间和传送带的运动速度可以求出传送带运动的距离即为货物间距。 从克服摩擦做功多少来分析机械能减少多少是解题关键。 12.[来源: 2019 年浙江省绍兴市中考物理试卷]小敏对“物体在水中浸没前受到的浮力是否与浸入深度 有关”进行了研究。 (1)将一长方体金属块横放,部分体积浸入水中时,在液面所对的烧杯壁作一标记线,读出弹簧测力计 的示数F甲(如图甲)为______牛;再把金属块竖放浸入同一杯水中,当______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 F乙(如图乙)。比较发现F乙 = F甲,小敏得出:浸没前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浸入深度无关。 (2)图中两种状态时,金属块底部受到水的压强p甲______p乙(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答案】1.6 水面与标记线相平 小于 【解析】解:(1)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 0.2N,示数F甲为 1.6N; 在液体密度一定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成正比,故当水面与标记线相平时,即控制排开 液体体积不变,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F乙,比较发现F乙 = F甲,得出:浸没前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浸入深度 11 无关。 (2)图中两种状态时,h乙 > h甲,根据 p = ρgh 知金属块底部受到水的压强p甲小于p乙; 故答案为:(1)1.6;水面与标记线相平;(2)小于。 (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的浮力,浮力的大小决定于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 (2)金属块底部受到水的压强 p = ρgh。 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排开液体体积与深度关系的分析。难度不是很大。 13.[来源: 2019 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物理试卷]为了解火箭升空过程中的相关运动状况,兴趣小组制作 了一模型火箭,重为 8 牛(不包含燃料),发射后获取模型火箭的飞行高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模型火箭燃料耗尽后仍能向上飞行一段距离,这是因为模型火箭具有______。 (2)图中标注的 A、B、C 三个位置中,模型火箭的重力势能最小的是______。 (3)模型火箭从最高点 B 下落到地面,重力做功的功率是______瓦。 【答案】惯性 C 52.5 【解析】解:(1)模型火箭燃料耗尽后仍能向上飞行一段距离,这是因为模型火箭具有惯性,仍要保持 原来的运动状态; (2)模型火箭在飞行过程中质量不变,由图可知,C 位置最低,所以,模型火箭的重力势能最小的是 C; (3)由图可知,模型火箭从最高点 B 下落到地面的垂直距离 h = 140m,t = 22s − 6s = 16s, 则重力做功:W = Gh = 6N × 140m = 840J, 功率:P = W t = 840J 16s = 52.5W。 故答案为:(1)惯性;(2)C;(3)52.5。 (1)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2)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被举得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12 (3)利用 W = Gh 求出重力做功,然后根据图示读出时间,再利用 P = W t计算功率。 此题考查惯性、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功和功率的计算,读懂图象并能从图象中获取相关信息是关 键。 14.[来源: 2019 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物理试卷]小明制作了一个如图所示的简易气压计。将橡皮膜平铺 在敞口容器上,并用胶带绑紧。检查气密性后,将吸管的 A 端粘在橡皮膜中心,B 端靠近卡纸的 M 处。 外界气压的变化会引起橡皮膜凹凸程度的变化,从而使吸管绕 O 点转动,指示气压大小变化。(外界气 温的变化对容器内气压的影响极小) (1)检查气密性时,将绑有橡皮膜的容器浸没在水中,轻压橡皮膜,如果观察到______,则气密性不好。 (2)小明将该气压计从甲地带到乙地,发现吸管 B 端的指向从 M 处变为 N 处。则甲、乙两地气压较大的 是______。 【答案】有气泡冒出乙地 【解析】解:(1)检查气密性时,将绑有橡皮膜的容器浸没在水中,轻压橡皮膜,如果观察到有气泡冒 出,说明容器中封住的气体有冒出现象,即气密性不好。 (2)小明将该气压计从甲地带到乙地,发现吸管 B 端的指向从 M 处变为 N 处,即吸管 AOB 绕 O 点逆时针 转动,说明橡皮膜凹陷,所以可知此时外界大气压强较大,即乙地气压大于甲地气压。 故答案为:(1)有气泡冒出;(2)乙地。 (1)检查容器的气密性,放在水中观察是否有气泡冒出是最常用的方法。 (2)橡皮膜封住容器,如果橡皮膜是平的说明内外压强相等;如果橡皮膜凹陷说明外部压强大;如果橡 皮膜向外凸说明内部压强大。吸管是一个杠杆,橡皮膜的凹陷带动吸管杠杆的转动。 对于一个新型的仪器,一定要想它和我们学习的哪个知识点是相关的,然后再分析变化的原因。 15.[来源: 2019 年浙江省湖州市中考物理试卷]生活中我们常用开瓶器打开瓶盖,如图所示,使用开瓶 器能省力的原因是______。请在答题卷的图中画出作用在开瓶器上的阻力。 13 【答案】动力臂大于阻力臂 【解析】解:(1)开瓶器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所以使用开瓶器能省力; (2)使用开瓶器开瓶盖时动力沿逆时针转动,瓶盖对起子的力阻碍了开瓶器的转动,所以其作用点在开 瓶器上,方向向下,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动力臂大于阻力臂;阻力示意图见解答。 (1)结合图片和生活经验,判断开瓶器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再判断它是属于哪 种类型的杠杆; (2)瓶盖对起子的力即为阻力,确定其作用点和方向,然后根据力的示意图的画法画出其阻力的示意图。 此题考查杠杆的应用、力的示意图的画法,难度不大,关键是确定阻力的方向。 16.[来源: 2018 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物理试卷]将纸餐盘、纸杯和吸管按照如图方式粘合在一起即成 “纸杯船”。 (1)往纸杯里倒些水,水从吸管喷出时,纸杯船就会前进,说明______。 (2)杯内装水越多,吸管喷水越远,因为______。 【答案】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解析】解:(1)往纸杯里倒些水,水从吸管喷出时,水给空气一个向后的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故空气给水一个向前的力,故纸杯船就会前进。 (2)杯内装水越多,吸管喷水越远,是因为装水越多,水的深度 h 越大;运用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 大;所以喷水越远。 故答案为:(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受到力的同时,也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 14 (2)液体压强与深度和密度有关,p = ρgh。 深入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的相互性,明确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7.[来源: 2018 年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中考物理试卷]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 A、B,重均为 20 牛。 (1)在 10 牛的水平推力作用下两者同时以 2 米/秒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如图甲,当物体通过的距离 为 3 米时,推力所做的功为______焦。 (2)若物体 A、B 在 15 牛的推力作用下以 3 米/秒的速度在另一水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如图乙,则此 时 A 对 B 的推力为______牛。 【答案】30 7.5 【解析】解:(1)推力所做的功为:W = Fs = 10N × 3m = 30J; (2)若物体 A、B 在 15N 的推力作用下以 3m/s 的速度在另一水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可 知,推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故 AB 整体的摩擦力为 15N;由于 A、B 完全相同,接触面相同、压力 相同,故 AB 各自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是相同的,总摩擦力为 15N,则 B 受到的地面的摩擦力为 15N × 1 2 = 7.5N; B 做匀速直线运动,故 A 对 B 的推力与 B 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故 A 对 B 的推力为 7.5N。 故答案为:(1)30;(2)7.5。 (1)根据 W = Fs 求出功的大小; (2)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根据二力平衡求出摩擦力,然后求出 A 对 B 的推力。 本题考查了求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大小、功的计算;掌握二力平衡条件、功的计算公式是正确解题的 关键。 18.[来源: 2018 年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中考物理试卷]嫦娥任务是我国重要的绕月探月工程 (1)月球表面地形复杂,最引人注目的是随处可见的______,即月坑。 (2)“玉兔号”的腿部是六个轮状的移动装置,目的是通过______来减小对月面的压强,适合在松软的 月球表面行驶。 (3)2018 年 5 月 21 日(农历四月初七),“鹊桥号”中继卫星发射升空,当天晚上的月相接近______。 【答案】环形山;增大受力面积;上弦月 15 【解析】解:(1)月球表面地形复杂,最引人注目的是随处可见的是环形山,即月坑。 (2)“玉兔号”的腿部是六个轮状的移动装置,目的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对月面 的压强,适合在松软的月球表面行驶。 (3)由题中材料可知,2018 年 5 月 21 日(农历四月初七),月相是上弦月。 故答案为:(1)环形山;(2)增大受力面积;(3)上弦月。 (1)月表面有很多大大小小凸凹不平的深坑,他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这是流星在太空中运行到靠近月球 时,在月球的引力作用下坠落到月面,与月面发生碰撞而形成的坑洞,叫做月坑。 (2)减小压强的方法: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通过减 小压力来减小压强。 (3)上弦月是指每月的农历初七和初八,太阳跟地球的连线和地球跟月亮的连线成直角。 此题考查减小压强的方法,同时考查地理知识,属于跨学科题目,对学生要求较高。 19.[来源: 2018 年浙江省湖州市中考物理试卷]一根均匀的长方体细长直棒重 1.5 牛,下底面积为 20 厘米 2,将它放在水平桌面上,并有1 4的长度露出桌面外,如图所示。 (1)直棒对桌面的压强为______帕。 (2)在棒的右端至少应施加______牛的竖直向下的力,才能让它的左端离开桌面。 【答案】1000 1.5 【解析】解: (1)直棒对桌面的压力:F = G = 1.5N; 有1 4的长度露出桌面外,直棒对桌面的压强为: p = F S = 1.5N 20×10−4m2×(1−1 4) = 1000Pa; (2)在棒的右端施加力,使左端抬起,此时直棒相当于杠杆,支点在桌边,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要使 动力最小,应该使动力臂最长,所以应在最右端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力,如图所示: 16 设直棒的长为 L,由题知L1 = 1 4 L,重力的力臂L2 = L 2 − L 4 = 1 4 L,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F ⋅ L1 = G ⋅ L2, 即:F × 1 4 L = 1.5N × 1 4 L, 解得:F = 1.5N。 故答案为:(1)1000;(2)1.5。 (1)直棒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其重力,根据 p = F S计算直棒对桌面的压强; (2)确定支点,压力为动力,棒的重力为阻力,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分析,且要使力最小,需使动 力臂最长。 本题考查了压强的计算及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解决(2)的关键是确定支点,动力臂及阻力臂。 20.[来源: 2018 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物理试卷]如图甲是某身高体重测量仪,当体检者站在台面上时, 能自动显示其身高、体重。 (1)若体检者重 600 牛,双脚与台面的接触面积为 0.05 米 2,则他对台面的压强为______帕。 (2)小明利用某压敏电阻 R 及相关电路元件设计身高体重测量仪电路,压敏电阻的阻值随压力变化的关 系如图乙所示。现要求用电压表、电流表分别显示身高和体重的大小,且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分别随 身高、体重的增大而增大。下列电路设计最合理的是______。 【答案】1.2 × 104 C 【解析】解: (1)体检者站在台面上时,对台面的压力为:F = G = 600N; 则他对台面的压强为: 17 p = F S = 600N 0.05m2 = 1.2 × 104Pa; (2)根据题目要求,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分别随身高、体重的增大而增大。由图乙知,人的体重越大, 对压敏电阻的压力越大,压敏电阻的阻值越小; A、滑动变阻器与压敏电阻并联,电压表测量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因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 等且等于电源电压,所以滑动变阻器和压敏电阻的阻值变化时,电压表的示数不变,故 A 错误; B、压敏电阻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量压敏电阻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当人的 体重增加时,压敏电阻的阻值变小,人的身高增大时(滑片上移),变阻器的阻值变小,根据串联电路中 电压与电阻成正比的关系可知,电压表的示数变化无法确定,故 B 错误; C、滑动变阻器与压敏电阻并联,由图知,人的身高越高,滑片位置越向上,但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 值不变,该支路的电流不变,但电压表所测的电阻变大,根据 U = IR 可知,电压表的示数变大;人的体 重越大,压敏电阻的阻值越小,根据 I = U R可知该支路的电流越大,电流表的示数越大,故 C 正确; D、滑动变阻器和压敏电阻串联,电压表测量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当人 身高同时增大时,滑片向上移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大,但同时人的体重增加时,压敏电阻的阻值变小, 总电阻无法判断,所以无法判断电流表的示数变化,故 D 错误。 故选 C。 故答案为:(1)1.2 × 104;(2)C。 (1)人站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力等于人的重力,根据公式 p = F S计算他对地面的压强大小; (2)若组成一个并联电路,电压表可测滑片下方电阻丝的电压,电压表的示数会随身高发生变化;电流 表的示数可根据欧姆定律进行分析;若组成串联电路,则根据串联分压的知识及欧姆定律进行分析电表 的变化情况。 本题考查了压强的计算及动态电路的分析,(2)是本题的难点,要能够正确显示人的身高及体重,应做 到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互不影响才好。 21.[来源: 2018 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物理试卷]如图是小明制作的简易“蒸汽船”模型。将盛有一定量 水的铜制容器安装在“船体”上,用蜡烛对铜制容器底部加热,一段时间后铜管会向右喷蒸汽,“蒸汽 船”就向左行驶。 18 (1)蜡烛对铜制容器底部加热导致容器内水温升高,这是通过______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 (2)当铜管向右喷蒸汽时“船体”获得喷出的蒸汽对其向左的推力,这说明了______。 【答案】热传递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解析】解: (1)蜡烛燃烧放出热量被水吸收而增大水的内能,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水内能的; (2)由图可知,水沸腾时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从铜管喷出时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喷出时给空气 一个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空气给水蒸气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推动蒸汽船前行。 故答案为:热传递;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改变内能的方法有做功和热传递;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同时它也受到另一个物体力的作用。 本题考查了改变内能的方法以及力的相互作用性的应用,属于基础性题目。 22.[来源: 2018 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物理试卷] 2018 年 5 月 21 日,我国成功发射了“嫦娥四号”的中 继星--“鹊桥号”,它将成为“嫦娥四号”与地球间的“通信桥梁”。 (1)“鹊桥号”质量为 448 千克,发射后随火箭竖直升空 1000 米的过程中,“鹊桥号”需克服重力做功 ______焦。 (2)若地月间距离为 3.8 × 105千米,电磁波速度为 3 × 105千米/秒,在月球上发出的电磁波到达地球需 ______秒。(计算结果保留 1 位小数) (3)如图是月球背面照片,其中 A 处是______。 【答案】4.48 × 106;1.3;环形山 【解析】解:(1)“鹊桥号”需克服重力做功: W = Gh = mgh = 448kg × 10N/kg × 1000m = 4.48 × 106J; (2)根据 v = s t可得,电磁波到达地球需要的时间: 19 t = s v = 3.8×105km 3×105km/s ≈ 1.3s; (3)由图可知,A 处位于月球背面,且为碗状凹坑结构的坑,故应该是环形山。 故答案为:(1)4.48 × 106;(2)1.3;(3)环形山。 (1)根据公式 W = Gh = mg 可求“鹊桥号”需克服重力做功。 (2)利用速度公式计算电磁波到达地球需要的时间; (3)“环形山“通常指碗状凹坑结构的坑。月球表面布满大大小小圆形凹坑,称为“月坑“,大多数月 坑的周围环绕着高出月面的环形山。月球背面的环形山更多。 此题考查功的计算、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此外还考查了天文学知识,知道环形山的概念和分布是解答此 题关键。 23.[来源: 2018 年浙江省舟山市中考物理试卷]如图所示,用酒精灯给水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软木 塞冲出试管口。 (1)软木塞冲出试管口,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______。 (2)此过程中,水蒸气减少的内能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软木塞增加的机械能, 这与热机的______冲程相似。 【答案】运动状态 大于 做功 【解析】解: (1)软木塞冲出试管口,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水蒸气对软木塞做功,水蒸气的内能减小,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软木塞的机械能,由于存在热量的 散失,故水蒸气减少的内能大于软木塞增加的机械能;该过程与热机的做功冲程能量转化相同。 故答案为:(1)运动状态;(2)大于;做功。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当物体对外做功时,物体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物体的内能减小,在转化的过程中,存在内能散失 的情况;热机的工作循环有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组成,其中压缩冲程机械能转化成内能, 20 做功冲程内能转化成机械能。 本题来源于课本的插图,木塞冲出的实验考查了能量转化关系,知道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是中考 的热点。 二、作图题(本大题共 2 小题) 24.[来源: 2020 年浙江省衢州市中考物理试卷]在实际生活中,常用螺丝刀将螺丝钉拧进(出)物体。图 甲中正在拧螺丝钉的螺丝刀,可视为图乙所示的杠杆 AOB,其中 O 为支点,B 为阻力作用点,F2为阻力, 动力作用在手柄上。 (1)图甲中的螺丝刀属于______杠杆。 (2)请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图中,画出对应F2的最小动力F1的示意图。 【答案】省力 【解析】解:(1)螺丝刀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 (2)由杠杆平衡条件F1L1 = F2L2可知,在阻力跟阻力臂的乘积一定时,动力臂越长,动力越小; 图中支点在 O 点,动力作用在手柄上即 A 处,因此 OA 作为动力臂最长;由图知F2使杠杆沿逆时针方向 转动,则动力F1应使杠杆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故 F 1的方向应该垂直于 OA 向下;则过 A 点垂直于 OA 向下 作出最小动力F1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21 故答案为:(1)省力;(2)最小动力F1的示意图见解答。 (1)判断杠杆的类型可结合动力臂与阻力臂的大小关系或生活经验来判断。 (2)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 = F2L2),在阻力跟阻力臂的乘积一定时,动力臂 越长,动力越小;动力和阻力使杠杆转动的方向相反,且动力与动力臂垂直,据此可确定动力的方向。 解答本题需要通过杠杆的平衡条件得出:在阻力跟阻力臂的乘积一定时,动力臂越长,动力越小的结论; 在作最小动力的示意图时,要注意动力和阻力使杠杆转动的方向相反。 25.[来源: 2020 年浙江省湖州市中考物理试卷]为了防止门被风吹动,常在门背后和墙上安装如图甲所 示的“门吸”。图乙是简化后的模型。门可以绕轴 O 自由转动,门宽为 1.2 米。“门吸”与 O 位置关系、 “门吸”引力大小和方向如图乙所示。(摩擦力忽略不计) (1)关门所需的最小力 F 是______牛。 (2)在图乙中画出 F 的作用点和方向。 【答案】(1)4 (2) 【解析】解:(1)已知 O 为支点,利用杠杆平衡条件可得,F × L门宽 = F引力 × L引力, 即:F × 1.2m = 6N × 0.8m, 解得:F = 4N; 22 (2)已知 O 为支点,门宽为 1.2 米为最长力臂,F 的作用点在最右端,方向与门垂直,如图所示: (1)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可知,在杠杆中的阻力、阻力臂一定的情况下,要使所用的动力最小,必须使 动力臂最长。而在通常情况下,连接支点和动力作用点这两点所得到的线段最长,利用杠杆平衡条件可 求出关门所需的最小力 F; (2)已知门宽为 1.2 米,F 的作用点在最右端,方向与门垂直,据此画出力的示意图。 在处理杠杆最小力的问题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①确定支点和动力作用点;②过动力作用点作出与动 力臂垂直的直线。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 16 小题) 26.[来源: 2020 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物理试卷]在不打破鸡蛋的前提下,如何有效判断自然状态下保存 的未知产出日期的鸡蛋新鲜度?小科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 刚产出的鸡蛋密度相近,冷却后里面内容物收缩,会在蛋的一端形成气室。一般的鸡蛋一端大(称为钝 端)、一端小(称为尖端)。蛋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其表面有很多微小气孔,以便于蛋内外的气体交换, 同时蛋内水分可通过气孔排出。 【实验过程】 任选自然状态下保存的、大小相近的同一批适龄健康的母鸡于不同日期产出的鸡蛋 20 枚,将它们轻放 在水中,观察静止后状态。 【实验现象】 (1)4 枚鸡蛋漂浮在水面上,其余 16 枚鸡蛋沉于水底。 (2)沉于水底鸡蛋的钝端与尖端的连线与水平底面之间有一个夹角,记为θ.16 枚鸡蛋的大小不一,但尖 23 端基本上比钝端更靠近底面,如图所示是其中 3 枚鸡蛋在水中静止时的状态。 【思考与分析】 鸡蛋的新鲜度会影响它的气室大小、密度大小和θ大小。 (1)从实验现象可知:鸡蛋的气室位置在鸡蛋的______(填“钝端”或“尖端”)附近。 (2)θ大小与气室占整个鸡蛋的体积比有关,图中 3 枚鸡蛋气室占整个鸡蛋的体积比从高到低排序为 ______。由此可以从θ大小初步判断鸡蛋的新鲜度。 (3)自然状态下,随着鸡蛋存放时间变长,鸡蛋的______会变小,从而使鸡蛋的密度变小。可以判断, 实验中漂浮在水面上的鸡蛋存放时间较久。 【答案】钝端 1 号、2 号、3 号 质量 【解析】解:(1)鸡蛋的钝端指的是较大的那一端,此端有两层卵壳膜围成的空腔叫气室,胚盘是胚胎 发育的部位,里面含有细胞核。 所以一般情况下,我们要观察到鸡卵结构中的气室,应该敲开鸡蛋的 钝端; (2)气室的体积越大,重心越低,沉于水底鸡蛋的钝端与尖端的连线与水平底面之间的夹角θ越大,所 以图中 3 枚鸡蛋气室占整个鸡蛋的体积比从高到低排序为 1 号、2 号、3 号; (3)自然状态下,随着鸡蛋存放时间变长,水分排出的越多,鸡蛋的质量会变小,根据ρ = m V知鸡蛋的密 度变小。 故答案为:(1)钝端;(2)1 号、2 号、3 号;(3)质量。 (1)鸡蛋的钝端指的是较大的那一端,有气室; (2)气室体积越大,重心越低; (3)根据密度公式ρ = m V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了学生根据题中信息分析解答能力,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 27.[来源: 2020 年浙江省衢州市中考物理试卷]小科骑自行车时发现,在不同的路面上,停止踩脚踏板, 车都能继续运动一段距离。于是小科作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车运动的距离可能与路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猜想二:车运动的距离可能与车速有关。 为验证猜想,他用丝绸、棉布、小球、斜面和长木板进行模拟实验,如图所示。 (1)验证猜想一,应分别将丝绸、棉布铺在______(选填“斜面”“长木板”或“斜面和长木板”)上, 并完成实验。 24 (2)请用所给的器材,设计一个验证猜想二的实验方案(要求简要叙述实验步骤和预期实验结果):______。 (3)小科实验结束后反思,若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那么可以通过比较起始速度相同的同一 小球,在不同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或______来判断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答案】长木板 先后三次将小球从斜面的不同高度处静止释放,测量并记录小球在粗糙程度相同的 水平面上运动距离;如果三次小球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面上运动距离不同,说明小球在水平面上的运 动距离与速度有关 时间或小球速度改变的快慢 【解析】解:(1)探究车运动的距离可能与路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时,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实验中需要 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通过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来得出结论,所以需要把丝绸、棉布铺在长木 板上; (2)探究车运动的距离可能与车速有关时,需要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速度不同,所以实验步骤 为: 先后三次将小球从斜面的不同高度处静止释放,测量并记录小球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面上运动距离; 如果三次小球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面上运动距离不同,说明小球在水平面上的运动距离与速度有关; (3)若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那么可以通过比较起始速度相同的同一小球,在不同水平面上 运动的距离或运动的时间、小球速度的变化的快慢来判断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故答案为:(1)长木板;(2)先后三次将小球从斜面的不同高度处静止释放,测量并记录小球在粗糙程度 相同的水平面上运动距离;如果三次小球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面上运动距离不同,说明小球在水平面 上的运动距离与速度有关;(3)时间或小球速度改变的快慢。 (1)实验中通过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距离的大小来判定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探究车运动的距离可能 与路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时,需要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探究车运动的距离可能与车速有关时,需要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速度不同; (3)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实验中通过转换法来体现阻力的影响。 本题主要考查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过程和科学推理过程,这一实验结果的得出方式是我们应该特别注 意的,同时,实验中还用到了控制变量的方法,也是我们应该注意的。 28.[来源: 2020 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物理试卷]为研究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满足什么条件时,才能使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进行如下实验。 25 (1)选用轻薄塑料片作为图甲实验研究对象的原因是______。 (2)将图甲中静止的研究对象转到虚线位置,松手后发现研究对象发生转动。据此可以得出结论:作用 在物体上的两个力需要满足的条件是______,物体才处于静止状态。 (3)如图乙,若启动电动机继续进行研究:当弹簧测力计示数与物体重力大小相等时,观察物体的运动 状态;当弹簧测力计示数与物体重力大小不相等时,再观察物体的运动状态。继续这项研究的目的是 ______。 【答案】减小研究对象的自重对实验的影响 在同一直线上 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满足什么条件, 物体才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解析】解:(1)由于小卡片的质量很小,重力远小于卡片受到的拉力,所以其重力可以不考虑; (2)图甲中静止的研究对象转到虚线位置,此时两个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松手后发现研究对象发生转 动,这表明二力平衡时,这两个力需要满足的条件是在同一条直线上,物体才处于静止状态; (3)当弹簧测力计示数与物体重力大小相等时,可以观察到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弹簧测力计示数与 物体重力大小不相等时,可以观察到物体做变速运动,所以研究的目的是: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满足 什么条件,物体才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故答案为:(1)减小研究对象的自重对实验的影响;(2)在同一直线上;(3)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满足 什么条件,物体才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1)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实验中,用到了小卡片,是因为小卡片的质量很小,其重力远小于卡片受到的 拉力,重力可以忽略; (2)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一直线,同一物体; (3)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此题考查了二力平衡的条件的探究过程。在该实验中,为了探究两个力是否平衡,要用到控制变量法的 思路。探究其中的一个条件时,要控制其他条件相同。这也是根据实验步骤确定实验目的主要依据。 26 29.[来源: 2020 年浙江省丽水市中考物理试卷]在游泳时,小金发现越往深水区走,越感到胸闷,由此 猜想液体内部压强可能与液体的深度有关。于是用液体压强计对此进行了探究。 步骤一:将金属盒放入水中深度 5 厘米处,观察现象; 步骤二:将金属盒放入水中深度 15 厘米处时,发现金属盒的位置不动,但 U 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逐 渐减小; 步骤三:调整好器材后,重新实验。在深度 5 厘米处观察到现象如图(甲)A 所示,在深度 15 厘米处观察 到现象如图(甲)B 所示。 得出结论:同种波体内部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面增大。 请完成下列问题: (1)该实验过程用到的科学方法有______(填字母); A.转换法 B.控制变量法 C.类比法 (2)步骤二中金属盒在水里的位置不动,但 U 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逐渐减小的原因是______; (3)小金反思:只进行两次实验就得出结论,结论是不可靠的。还需改变深度更换液体进行多次实验。 其目的是______; (4)对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深度关系的进一步思考。图(乙)为一圆柱形容器,容器内装有密度为ρ的液 体,a 点在深度为 h 处的水平横截面上,横截面上方的液柱对横截面产生的压力大小等于该液柱的重力。 根据压强公式 p = F S,推导出 a 点所在横截面受到的液体压强pa与深度 h 之间的关系式是pa =______。 【答案】AB 装置漏气 得出普遍性的结论 ρgh 【解析】解: (1)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是通过液体压强计 U 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来判断的,高度差越大说明此时的 液体压强越大,采用了转换法; 液体压强与液体的深度和密度有关,根据控制变量法,研究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控制另外一个 27 因素不变; 该实验过程用到的科学方法有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选 A、B; (2)步骤二中金属盒在水里的位置不动,但 U 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逐渐减小的原因是装置漏气; (3)改变深度更换液体进行多次实验,其目的是得出普遍性的结论; (4)图(乙)为一圆柱形容器,容器内装有密度为ρ的液体,a 点在深度为 h 处的水平横截面上,高为 h 的液柱的重力 G = mg = ρVg = ρShg,因横截面上方的液柱对横截面产生的压力大小等于该液柱的重力, 根据压强公式 p = F S,a 点所在横截面受到的液体压强pa与深度 h 之间的关系式是: pa = F S = ρShg S = ρgh。 故答案为:(1)AB;(2)装置漏气;(3)得出普遍性的结论;(4)ρgh。 (1)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是通过液体压强计 U 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来判断的,高度差越大说明此时的 液体压强越大,采用了转换法; 液体压强与液体的深度和密度有关,根据控制变量法,研究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控制另外一个 因素不变; (2)液体压强计是通过管内的气体传递橡皮膜上受到的压强的,如果装置漏气,U 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 会逐渐减小; (3)用归纳法得出普遍性的结论要满足 2 个条件:一是样本要有代表性,二是样本数量足够多; (4)根据密度公式和重力公式,得出高为 h 的液柱的重力,因横截面上方的液柱对横截面产生的压力大 小等于该液柱的重力,根据压强公式 p = F S得出液体压强pa与深度 h 之间的关系式。 本题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考查转换法、控制变量法、归纳法的运用及 p = ρgh 的推导。 30.[来源: 2020 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物理试卷] 在做“探究动能大小与质量关系”的实验时,小明想:小球从相同高度滚下,若小球材质和斜面倾角不 同,到达水平位置时的速度会相同吗? (1)图甲是用挡板控制大小不同的两个小球在斜面上起始位置的两种方案,小明实验时选择 AA 方案而不 28 能选择 BB 方案的原因是______。 (2)小明选择大钢球、小钢球、木球以及可调整倾角的斜面进行实验。分别让球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 开始释放,利用测速仪测出球到达水平位置时的速度如表所示。 10° 20° 30° 40° 50° 60° 大钢球 2.67 2.67 2.67 2.75 2.88 2.97 小钢球 2.67 2.67 2.67 2.75 2.88 2.97 木球 2.67 2.67 2.67 2.67 2.74 2.89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要使球到达水平位置时的速度与球是钢质或木质无关,则斜面倾角不可能是______。 A.15° B.25° C.35° D.45° (3)小明利用图乙装置做“探究动能大小与质量关系“的实验时,通过观察球撞击相同塑料软片的数目 来比较球的动能大小((图中未画出固定塑料软片的装置))。老师指出此装置不适合体积不同的两个球做 实验,原因是______。 【答案】 B 方案中两球从起始位置到水平位置的高度差不同 D 塑料软片对不同体积的小球的阻力不同 【解析】 解: (1)图 AA 中挡板水平放置,两小球从起始位置到水平位置的高度差相同,图 BB 中挡板与斜面垂直放置, 29 两小球从起始位置到水平位置的高度差不同,为来控制大小不同的两个小球在斜面上从起始位置到水平 位置的高度差相同,实验时选择 AA 方案而不能选择 BB 方案; (2)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斜面倾角为 10°、20°、30°时,大钢球、小钢球、木球达到水平面时的速度 相同,斜面倾角为 40°、50°、60°时,大钢球、小钢球、木球达到水平面时的速度不同,所以要使球 到达水平位置时的速度与球是钢质或木质无关,则斜面倾角不可能是 40°以上,故 D 符合题意; (3)体积大小不同的小球从塑料软片下面通过时受到的阻力不同,无法“探究动能大小与质量关系”。 故答案为:(1)B 方案中两球从起始位置到水平位置的高度差不同;(2)D;(3)塑料软片对不同体积的小 球的阻力不同。 (1)从 AA、BB 两图中挡板的放置方式对体积大小不同的小球高度影响进行分析; (2)根据表中斜面倾角和小球达到水平位置时的速度进行分析; (3)体积大小不同的小球从塑料软片下面通过时受到的阻力不同,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决此类问题要会利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是中考探究实验考查的重点,设计实验时,要考虑到实验 的影响因素。 31.[来源: 2019 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物理试卷]某科技节,同学们进行了如图的“纸桥承重”比赛。 (1)纸桥放重物会被压弯,这是因为力能使物体发生______。 (2)比赛时需要知道每座参赛纸桥本身的质量(不超过 50 克),三位同学选择的测量工具分别是: ①量程为 1 牛的弹簧测力计; ②量程为 10 牛的弹簧测力计; ③量程为 100 克的天平。 你认为哪位同学选择的测量工具最合适,并说明理由______。 (3)压在纸桥上的重物质量一定时,通常重物跟桥面的接触面积越大,桥越不容易损坏,因为______。 【答案】(1)形变;(2)①,纸桥的质量是 50g,纸桥的重力是 0.5N,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在测量范围内 量程越小,测量越精确;(3)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小。 30 【解析】解:(1)纸桥放重物会被压弯,这是因为力能使物体发生了形变。 (2)m = 50g = 0.05kg G = mg = 0.05kg × 10N/kg = 0.5N。 在测量范围内量程越小,测量越精确,所以选择量程为 1N 的弹簧测力计。 (3)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小,不容易损坏纸桥。 故答案为:(1)形变;(2)①,纸桥的质量是 50g,纸桥的重力是 0.5N,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在测量范围 内量程越小,测量越精确;(3)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小。 (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知道纸桥的质量求出重力,在在测量范围内量程越小,测量越精确。 (3)不容易损坏是压强小,从压强的两个影响因素考虑。 物理上的测量工具很多,无论什么测量工具,在测量范围内量程越小,测量越精确。 32.[来源: 2019 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物理试卷]如图是探究浮力大小影响因素的实验。 (1)丁图中圆柱体所受浮力为______牛。 (2)换用饱和食盐水或酒精重复上述实验,可以探究浮力大小跟______的关系。 (3)要探究浮力大小和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关系,还应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_。 【答案】(1)5;(2)液体的密度;(3)测出空桶的重力、小桶和溢出液体的总重力。 【解析】解: (1)由甲知,圆柱体的重力 G = 6N;由图甲、丙知,圆柱体浸没在水中后所受浮力F浮 = G − F = 6N − 1N = 5N; 丁图中圆柱体排开水的体积不变,则所受浮力仍然为 5N; (2)换用饱和食盐水或酒精重复上述实验,保持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液体的密度不同,可以探究浮力 大小跟液体的密度的关系; (3)要探究浮力大小和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关系,需要测量的量有四个:物体重力、物体浸在液体中时弹 簧测力计的示数、空桶的重力、小桶和溢出液体的总重力;所以还应进行的实验操作是测出空桶的重力、 31 小桶和溢出液体的总重力; 故答案为:(1)5;(2)液体的密度;(3)测出空桶的重力、小桶和溢出液体的总重力。 (1)根据图甲得出物体的重力大小;由图甲丙根据 F 浮= G − F 得出所受浮力的大小; (2)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得出浮力大小跟液体密度有关; (3)用溢水法收集物体排开的水,将溢水杯装满水,然后将物体浸入水中,用其他容器(需先测出其重 力)接住溢出的水,然后再测出装有溢出的水的容器的总重力,两者之差就是物体排开水的重力。 在“探究浮力的大小”实验中,用“称量法”测出物体受到的浮力,即F浮 = G − F拉;用两次称重测出物 体在液体中排开液体的重力,进行比较得出: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的重力。 33.[来源: 2019 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物理试卷]现有一根两端开口的直玻璃管,将其下端蒙上橡皮膜。 描述橡皮膜外表面在以下不同情境中的形状变化。 (1)向管内缓缓注水,观察到橡皮膜向外凸。随着加入的水量增多,橡皮膜向外凸的程度会______(选填 “变大”“变小”或“不变”) (2)将注入水后的玻璃管放人装有水的水槽中,慢慢向下移动到如图所示的位置,橡皮膜向外凸的程度 会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当玻璃管移动到管内液面和水槽液面恰好相平时,橡皮膜的形状是______(选填“凸面”“凹面”或 “平面”),试说明理由。______ 【答案】(1)变大;(2)变小;(3)平面;玻璃管内外液体密度相等,且深度也相等,因此橡皮膜受到上 下两面儿液体的压强相等,受力面积相同,所以上下受到的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使橡皮膜水平。 【解析】解:(1)向管内缓缓注水,水的密度不变,水的深度增加,根据 p = ρgh 得到,水对橡皮膜的 压强增大,水对橡皮膜的压力增大,橡皮膜向外凸的程度会变大。(2)将注入水后的玻璃管放入装有水 的水槽中,慢慢向下移动,橡皮膜受到水向上压强增大,压力增大,管内水对橡皮膜向下的压力不变, 所以橡皮膜向外凸的程度会变小。 (3)当玻璃管移动到管内液面和水槽液面恰好相平时,玻璃管内外液体密度相等,且深度也相等,因此 橡皮膜受到上下两面儿液体的压强相等,受力面积相同,所以上下受到的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使 32 橡皮膜水平。 故答案为:(1)变大;(2)变小;(3)平面;玻璃管内外液体密度相等,且深度也相等,因此橡皮膜受到 上下两面儿液体的压强相等,受力面积相同,所以上下受到的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使橡皮膜水平。 (1)液体产生的压强跟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在液体密度一定时,液体越深液体产生的压强就越大, 在液体深度一定时,液体密度越大,液体产生的压强就越大。 (2)从橡皮膜上下受到的压力进行分析。 (3)在液体的密度和深度相同时,液体产生的压强是相等的。 本题通过橡皮膜形变程度,反映橡皮膜的受力情况,这是一种转换的方法,题目中还用到了控制变量法, 这两种方法都是物理上常用的实验探究方法。 34.[来源: 2019 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物理试卷]气体的密度与压强有关。为测量实验室内空气的密度, 小明在实验室按如图所示步骤进行实验: ①如图甲,将一打足气的足球,放入装满水的容器中,测得溢出水的体积为 426 毫升。 ②如图乙,将 500 毫升装满水的量筒倒置于水槽中,用气针和乳胶管将足球中的气体慢慢排入该量筒, 同时调整量筒的位置,当量筒内外水面都与 500 毫升刻度线相平时,停止排气。共排气 10 次。 ③如图丙,拔除气针和乳胶管,把排气后的足球放入装满水的容器中,测得溢出水的体积为 420 毫升。 (1)图乙中,当量筒内外水面都与 500 毫升刻度线相平时停止排气,其目的是______。 (2)根据测得的数据,计算实验室中空气的密度。 【答案】使量筒内的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 【解析】解:(1)图乙中,当量筒内外水面都与 500 毫升刻度线相平时停止排气,其目的是使量筒内的 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便于测量排出空气的体积。 (2)图甲中,足球漂浮,则足球的重力: G1 = F浮 1 = ρ水gV排 1 = 1 × 103kg/m3 × 10N/kg × 426 × 10−6m3 = 4.26N, 图丙中,足球漂浮,则足球的重力: G2 = F浮 2 = ρ水gV排 2 = 1 × 103kg/m3 × 10N/kg × 420 × 10−6m3 = 4.2N, 33 则排出空气的质量: m气 = G气 g = (G1−G2) g = (4.26N−4.2N) 10N/kg = 6 × 10−3kg, 排出空气的体积: V气 = 10 × 500cm3 = 5 × 10−3m3, 所以实验室中空气的密度: ρ气 = m气 V气 = 6×10−3kg 5×10−3m3 = 1.2kg/m3。 答:(1)使量筒内的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2)实验室中空气的密度为 1.2kg/m3。 (1)从便于测量排出空气的体积的角度分析解答; (2)物体漂浮浮力等于重力,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分别求出图甲和图丙两种情况下足球受到的浮力,其浮 力之差即为重力之差,也就是排出空气的重力,再利用重力公式求出质量,根据题意求出体积,最后利 用密度公式计算空气的密度。 此题为气体密度的测量,关键是根据题意,结合物体浮沉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求出排出空气的质量。 35.[来源: 2019 年浙江省衢州市中考物理试卷]如图为小科制作的两个实验装置。 (1)图甲为“光路演示仪”,A、B、C 为相同的中央有小孔的纸板,D 是光屏,E 为底座。实验时, 打开激光笔,调整纸板 A、B、C 的位置,光屏 D 上出现了亮斑,发现此时三块纸板上的小孔在一直 线上,则可推知光在均匀空气中是沿____传播的。接着在激光笔与光屏之间大范围喷烟,能观察到 激光笔发出光的传播路线,原因是烟将激光笔发出的光____到观察者眼中。 (2)图乙为“力学演示仪”,小科将一个去顶可乐罐的上端用细线吊在横杆上(可乐罐可自由转动), 在罐壁等高的 A、B 两处沿水平方向斜扎两个同样大小的小孔,先用手指堵住小孔,再往罐子里加 34 满水,待罐子保持静止后松手,水从两小孔中喷出(俯视时喷水方向如图丙),罐子随即转动。请在 相应位置图中的虚线圆圈上用箭头表示出可乐罐转动方向。 【答案】(1)直线;反射; (2) 。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和光的直线传播。 (1)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人眼看到物体的条件:物体发光或反射光,物体发的光或反射的光能 进入人的眼睛。 (2)根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进行判断。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是解决可乐罐转动的关键。 【解答】(1)打开激光笔,调整纸板 A、B、C 的位置,光屏 D 上出现了亮斑,发现此时三块纸板上的小 孔在一直线上,则可推知光在均匀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空气特别干净时,我们看不到光线,当空气 中有烟雾或水雾时,烟雾或水雾会发生反射,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 (2)如丙图,B 点的水受到容器给的向左的力向左运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给容器 B 点一个向 右的力,使 B 向右运动。A 点的水受到容器给的向右的力向右运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给容 器 B 点一个向左的力,使 A 向左运动。转动方向如图: 故答案为:(1)直线;反射; 35 (2) 。 36.[来源: 2019 年浙江省衢州市中考物理试卷]托盘天平是一种精密测量仪器,某实验室天平的配套砝 码及横梁标尺如图。 (1)小科发现砝码盒中的砝码已磨损,用这样的砝码称量物体质量,测量结果将____。 (2)小科观察铭牌时,发现该天平的最大测量值为 200g,但他认为应为 210g。你认为小科产生这种 错误想法的原因是____。 (3)小江认为铭牌上最大测量值没有标错,但砝码盒中 10g 的砝码是多余的,而小明认为砝码盒中 所有的砝码都是不可缺少的。你认为谁的观点是正确的,并说明理由:____。 【答案】(1)偏大 (2)小科认为砝码的总质量是 205g,标尺的最大刻度是 5g (3)小明的观点正确,因为少了 10g 砝码,运用其他砝码及游码无法完成某些 200g 以内的质量值的称量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天平的测量,此题的难点在(3)小题的判断。 (1)天平的使用规则及注意事项是学生需掌握的重点知识。天平测物体质量时,左盘物体质量等于右盘 砝码质量(移动游码相当于给右盘增减砝码),读数时为 m物 = m砝码 + m游码; (2)小科认为砝码的质量是 205g,标尺的最大刻度是 5g; (3)少了 10g 砝码,运用其他砝码及游码无法完成某些 200g 以内称量,从而确定小明正确。 36 【解答】(1)砝码磨损后,自身质量变小;当测量同一物体的质量时,需要增加砝码或多移动游码,才 能使天平重新平衡,则测量结果大于物体实际质量。 (2)小科观察铭牌时,发现该天平的最大测量值为 200g,而由图可知砝码的总质量是 205g,标尺的最大 刻度是 5g,所以小科认为该天平的最大测量值应为 210g;即:小科产生这种错误想法的原因是他认为 砝码的总质量是 205g,标尺的最大刻度是 5g; (3)当被测物体的质量为 162g 时,则需要的砝码有 100g、50g、10g,游码需拨至标尺上的 2g 处,如果 少了 10g 的砝码,无法利用其他砝码及游码使天平平衡,无法测得其质量;可知小明的观点正确,因为 少了 10g 砝码,运用其他砝码及游码无法完成某些 200g 以内的质量值的称量。 故答案为:(1)偏大;(2)小科认为砝码的总质量是 205g,标尺的最大刻度是 5g;(3)小明的观点正确, 因为少了 10g 砝码,运用其他砝码及游码无法完成某些 200g 以内的质量值的称量。 37.[来源: 2019 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物理试卷]归纳与演绎是科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科学方法,下表是 兴趣小组归纳“根据ρ = m V,运用浮力知识间接测量固体密度”的方法,请回答: 方 法 实验器材 操作过程 思维过程 数据处理 适用范 围 一 弹簧测力 计 烧杯 水 ∵ m = G g V物 = V浮 = F浮 ρ水g ∴ ρ物 = m物 V物 = G F浮 ρ水 = F1 F1 − F2 ρ水 (1)ρ物 =__ ____ 千克/米 3 ρ物 > ρ浮 二 量筒 细铁丝 水 …… (2)ρ物 =______ (用V1、V2、V3、ρ水表示) …… ρ物 < ρ浮 【答案】3 × 103 ρ水(V2−V1) V3−V1 【解析】解:(一)根据 G = mg 知, 物体的质量:m = G g = 9N 10N/kg = 0.9kg, 物体受到的浮力为:F浮 = G − F = 9N − 6N = 3N, 37 根据F浮 = ρ液gV排知, 物体的体积:V物 = V浮 = F浮 ρ水g = 3N 1.0×103kg/m3×10N/kg = 3 × 10−4m3, 物体的密度ρ物 = m物 V物 = 0.9kg 3×10−4m3 = 3 × 103kg/m3。 (二)因为物体漂浮在水中, 所以 G = F浮 = G排 = ρ水(V2 − V1)g, 所以m物 = m排 = ρ水(V2 − V1), 物体的体积:V物 = V3 − V1, 物体的密度:ρ物 = m物 V物 = ρ水(V2−V1) V3−V1 。 故答案为:(一)3 × 103;(二) ρ水(V2−V1) V3−V1 。 (1)利用 G = mg 算出物体的质量,根据称量法F浮 = G − F 算出浮力,利用F浮 = ρ液gV排算出物体排开液体 的体积,也就是物体的体积,利用密度公式算出密度; (2)利用漂浮条件F浮 = G = ρ液gV排算出物体的质量,利用排开水的体积就是物体的体积,根据密度公式 算出物体的密度。 本题考查了没有量筒和天平测量物体密度的两种特殊的方法,掌握阿基米德原理和浮沉条件是解题的关 键。 38.[来源: 2018 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物理试卷]将普通塑料水管进行改装,能做多个实验。将塑料水管① 侧面开口并标上刻度,再将塑卷水管②在侧面不同高度开两个大小合适的口。 (1)将两根塑料管按图甲连接,选合适的滑块放入管①,将一钢球从管②的口放入后,静止释放。观察 并记录______。取出钢球,将滑块移回原位,将钢球从另一个口放入,重复实验。该实验可验证动能大 小与______的关系。 (2)将两根塑料管按图乙连接验证“重力势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请你写出实验步骤。______ 38 【答案】滑块被撞击后移动的距离;速度大小;将一钢球从管②的一口放入后,静止释放,观察滑块被 撞击后移动的距离;取出钢球,将滑块移回原位,将另一质量不同的钢球从同一个口放入,重复实验。 【解析】解:(1)将两根塑料管按图甲连接,选合适的滑块放入管①,将一钢球从管②的一口放入后, 静止释放。通过观察滑块被撞击后移动的距离来表示钢球动能的大小,将滑块移回原位,将钢球从另一 个口放入,在质量相同时,改变滑块的高度,可验证动能大小与速度大小的关系; (2)研究重力势能与质量关系时控制高度一定,使用质量不同的钢球; 实验步骤:将一钢球从管②的一口放入后,静止释放,观察滑块被撞击后移动的距离;取出钢球,将滑 块移回原位,将另一质量不同的钢球从同一个口放入,重复实验。 故答案为:(1)滑块被撞击后移动的距离;速度大小; (2)将一钢球从管②的一口放入后,静止释放,观察滑块被撞击后移动的距离;取出钢球,将滑块移回 原位,将另一质量不同的钢球从同一个口放入,重复实验。 重力势能与两个因素有关:高度、质量。利用转换法体现重力势能的大小;要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 即研究重力势能与高度关系时控制质量一定;研究重力势能与质量关系时控制高度一定。 在设计实验和写结论时常用控制变量法来分析。在研究物理量的变化时常用转换法来分析。 39.[来源: 2018 年浙江省湖州市中考物理试卷]某科学兴趣小组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进行 了改进:将数显设备、气体压强传感器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量装置按如图所示连接。装置气密性良好, 调节右边敞口容器和集气瓶里的水而相平,此时集气瓶内气体的体积为V1.关闭活塞,点燃燃烧匙内的 红磷,立即塞紧瓶塞,待火焰熄灭后,过一段时间打开活塞,观察到集气瓶中的水位上升,待集气瓶内 的水面不再上升时,集气瓶内的体体积为V2.然后向右边容器内加人一定量的水至两边水面再次相平, 此时集气瓶内的气体体积为V3,在点燃红磷至打开活塞这一过程中,观察到数显设备显示集气瓶内的气 体压强先上升后下降,再趋于稳定。 请回答: 39 (1)数显设备显示,开始一段时间集气瓶内气体压强上升,这是因为温度升高导致的气压变化量 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氧气量减少导致的气压变化量。 (2)基于数显设备显示的气压变化,“过一段时间打开活塞”中的“一段时间”指的是火焰熄灭后到 ______所经历的时间。 (3)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集气瓶中减少的氧气体积为______(选填“V1 − V2“、“V1 − V3”或“V2 − V3“)。 【答案】大于 集气瓶内的温度恢复到室温后(或数显设备的示数已不变,或集气瓶内的气压保持稳 定) V1 − V3 【解析】解:(1)实验开始时,红磷燃烧放热,由于温度升高导致的气压变化量大于氧气量减少导致的 气压变化量,所以开始一段时间集气瓶内气体压强上升; (2)在实验结束后,不要急于打开活塞,防止发生危害事故,原则上必须等到集气瓶内的温度恢复到室 温后(或数显设备的示数已不变,或集气瓶内的气压保持稳定)才能打开活塞; (3)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参加反应的氧气即为集气瓶内减少的氧气,则减少的氧气体积为:V1 − V3; 故答案为:(1)大于;(2)集气瓶内的温度恢复到室温后(或数显设备的示数已不变,或集气瓶内的气压 保持稳定);(3)V1 − V3。 (1)根据压强变化的原因来分析; (2)根据实验中的注意事项来分析; (3)根据参加反应的氧气来分析。 本题通过“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考查了学生对气体压强与温度的关系、实验安全性原则的理 解以及有关物理量的求解等知识,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40.[来源: 2018 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物理试卷]在“观察从斜面滑下的小车在水平面上的运动”活动中, 小车在相同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沿斜面下滑到达底端在毛巾、棉布和木板上向前运动一段距离,分别 停在如图所示位置。 40 (1)小车在相同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是为了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______相同。 (2)小车所受阻力越小,运动距离越远。如果运动的物体在______的理想情况下,它将保持原 来的速度一直运动下去。300 多年前,伽利略曾采用类似的方法得出相同的推论。 (3)实验中,小车在棉布、木板表面克服阻力做功的功率分别是P1、P2,则P1______P2.(填“>”、“=” 或“<“) 【答案】速度;不受任何阻力;> 【解析】解:(1)实验中,每次都让小车从同一个斜面的相同位置由静止开始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到达 斜面底端时具有相同的速度,这是控制变量法的要求。 (2)由实验现象可知,图中小车在不同材料表面滑行时,水平面粗糙程度越小,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 小车运动的越远。 在此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理,可以得到:运动物体不受任何阻力的理想情况下,它将保持匀速直 线运动。 (3)因小车达到水平面时初速度相同,小车的动能相同,最终速度为 0,小车的动能全部转化为内能,大 小等于克服阻力做的功,故小车在棉布、木板表面上克服阻力做功相等,即W1 = W2;但在木板表面滑行 时间长,根据 P = W t知木板表面功率小,棉布表面功率大,即则P1 > P2。 故答案为:(1)速度;(2)不受任何阻力;(3) >。 (1)在进行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时,我们主要研究的是摩擦阻力对小车运动情况的影响,因此,需控制 小车在水平面的速度相等,这样才能得出其不同摩擦阻力下,对小车运动状态的影响。再根据不同表面 的摩擦大小,可判断小车前进距离的远近; (2)分析实验现象可知,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其前进的距离会越远,据此进一步做出极端假设,即小 车不受外力时,会永远运动下去。这一实验是牛顿第一定律得出的基础,再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推理才 最终得出了这一著名的定律。 (3)从小车的动能全部转化为内能,大小等于克服阻力做的功分析,在木板面积阻力小,滑行距离远, 时间长,根据 P = W t分析功率的大小。 本题主要考查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过程和推理过程,这一实验结果的得出方式是我们应该特别注意的, 同时,实验中还用到了控制变量的方法,也是我们应该重点学习的。 41 41.[来源: 2018 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物理试卷]相关资料表明,大部分重大交通事故是因为汽车超载超 速造成的。兴趣小组决定对超载超速问题进行一次模拟探究,经讨论后认为,可以用小球作为理想模型, 代替汽车作为研究对象,如图,将小球从高度为 h 的同一斜面上由静止开始滚下,推动同一小木块向前 移动一段距离 s 后停下。完成甲、乙、丙三次实验,其中h1 = h3 > h2,mA = mB < mC (1)把小球放在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沿斜面滚下是为了控制______相同。 (2)实验中超载超速带来的危害程度用______表示; (3)研究超载带来的危害时,选择甲、乙、丙三次实验中的______进行比较; (4)为比较超载超速带来的危害程度,兴趣小组利用上述器材进行定量研究。得到数据如下表: 小球 质量/克 高度/厘米 木块滑动距离/厘米 A 10 5 10 B 20 5 18 C 30 5 29 D 10 10 38 E 10 15 86 请根据上表数据分析,货车超载 20%与超速 20%两者相比,潜在危害较大的是______。 【答案】速度 小木块移动的距离 甲、丙 超速 20% 【解析】解:(1)把小球放在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沿斜面滚下是为了控制小球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大 小相等; (2)超载是指汽车的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将木块推动得越远,说明动能越大,故实验中超 载超速带来的危害程度用木块被推动的距离来表示; (3)超载是指汽车的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将木块推动得越远,说明动能越大,故需要需要 高度相同,质量不同的小球,图中甲丙符合要求; 42 (4)表格中对应的实验数据可知速度对物体的动能影响更大,当超速 20%发生交通事故时,由此造成的危 害更严重。 故答案为:(1)速度;(2)小木块移动的距离;(3)甲、丙;(4)超速 20%。 (1)实验中通过控制小球滚下的高度来控制小球滚下的速度; (2)动能的大小通过木块被推动距离来表示; (3)根据控制变量法来分析超载带来的危害; (4)分析表格数据得出结论。 本实验中研究动能大小的决定因素时运用了控制变量法,反映动能多少时运用了转换法。从图中现象发 现质量、速度的不同是此题的关键。 42.[来源: 2018 年浙江省舟山市中考物理试卷]某课外兴趣小组同学利用弹簧测力计和量筒研究“浮力 大小与排开液体多少的关系”,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和数据记录表格: ①在量筒中加入水,读出量筒内水面位置的刻度。 ②把系有细线的铁块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测出铁块的重力。 ③把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铁块浸没在盛有水的量筒里,再次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④读出量筒内水面位置升高后的刻度 ⑤计算铁块排开水的体积。求出铁块排开的水受到的重力。 铁块浸没时弹簧测力计 的示数/N 铁块在水中受到的 浮力/N 水的体 积/cm3 水和铁块的总 体积/cm3 排开水的体 积/cm3 排开的水受到的 重力/N 实验过程中,小组同学发现设计的表格中缺少一项,该项是______。补充完整后,完成实验。分析 数据得出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实验后,该组同学进行了反思: 43 (1)量筒中不能加入太多的水,否则无法直接测出______,从而不能得出实验结论。 (2)通过以上实验得出结论不可靠,理由是______。 A.没有进行多次重复实验 B.没有换用其它液体进行实验 C.没有进行物体部分浸入水中时的实验 【答案】铁块的重力/N;水和铁块的总体积或水的体积;ABC 【解析】解: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的公式:F浮 = G排和根据称量法F浮 = G − F 测量浮力,需要用弹簧测力计 测量空气中物体的重力和水中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故表格少“铁块的重力/N”; (1)向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不能太少,否则不能把固体完全浸没,也不能加入太多的水,否则在放 入物体后超过量筒的量程不能测量出排开水的体积,从而不能得出实验结论; (2)为得到普遍性的规律,应换用不同液体进行多次重复实验以及进行物体部分浸入水中时的实验,多 测几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故 ABC 正确; 故选 ABC。 故答案为:铁块的重力/N;(1)水和铁块的总体积或水的体积;(2)ABC。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的公式:F浮 = G排和F浮 = G − F 可判断缺少的内容; (1)向量筒中不能加入太多的水,应该注“适量”水,水要能浸没物体,而且在放入物体后不能超过量 筒的量程; (2)为得到普遍性的规律,应换用不同液体进行多次重复实验以及进行物体部分浸入水中时的实验,多 测几组数据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了阿基米德原理的探究和实验的注意事项等知识,熟练阿基米德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4 小题) 43.[来源: 2020 年浙江省衢州市中考物理试卷]有经验的司机驾驶车辆经过跨江大桥时,会提前打开车 窗,以防车辆不慎落水时错失自救良机。在门窗紧闭的情况下,车辆坠入水中较深时,车内人员无法打 开车门和除下车窗玻璃逃生,可选用安全锤等尖锐物体砸碎窗玻璃,让水快速进入车内,待水较多时就 容易推开车门或爬出车窗逃生。请解释门窗紧闭的车辆坠入较深水中,车内人员逃生时所遇上述现象的 原因和采取相应措施的理由。 44 【答案】答:车辆沉人水中越深,水的压强越大,水对车门和车窗产生较大的压力,车内人员无法将车 门推开; 水对车窗玻璃的压力越大。玻璃对窗框的压力就越大,玻璃与窗柜之间的摩擦力也就越大,越不易降下 车窗玻璃; 用安全锤或其他尖锐物品砸玻璃时,受力面积小,增大了对玻璃的压强,容易砸碎玻璵; 较多的水进入车内,使得车门内外受到水的压力大小相接近,人容易推开车门而逃生。 【解析】①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②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③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用安全锤的尖端砸玻璃,受力面积小,增大了 对玻璃的压强,容易砸碎玻璃; ④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本题将力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事例相结合,既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又从侧面普及了安全知识,具有 很强的现实意义。 44.[来源: 2019 年浙江省衢州市中考物理试卷] “南孔圣地,衢州有礼”,衢州市民积极践行“文明出 行”的各项规定,比如骑电瓶车的规定为:出行要戴头盔(头盔外部材枓坚硬,内部材料松软),不带 12 岁以上的人,不超速行驶。请运用科学知识,从安全角度解释该规定的科学道理。 【答案】答:(1)由规定知不带 12 岁以上的人,若带上 12 岁以上的人,电瓶车的总质量一般会明显增 大,电瓶车的惯性将较大,容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2)一定速度的电瓶车质量大时,动能大,发生交通事故时将造成更大的伤害; 45 (3)头盔外部材枓坚硬,能抵抗一定程度来自外部的力量,减小对头部的伤害; (4)头盔内部材料松软,发生碰撞时刻增大头部的受力面积,减小压强; (5)超速行驶的电动车在遇到紧急情况刹车时制动距离长,容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6)一定质量的超速行驶的电瓶车因速度过大,动能会很大,发生交通事故时将造成更大伤害。 【解析】 (1)质量大,惯性大;(2)影响动能的因素是质量和速度;(3)头盔外部材枓坚硬,减小对头部的伤害;(4) 压强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 本题以“文明出行”的各项规定为背景,考查了影响动能的因素、减小压强的方法等知识,是一道开放 性的题目。 【解答】【解答】 (1)由规定知不带 12 岁以上的人,若带上 12 岁以上的人,电瓶车的总质量一般会明星增大,电瓶车的 惯性将较大,容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2)一定速度的电瓶车质量大时,动能大,发生交通事故时将造成更大的伤害; (3)头盔外部材枓坚硬,能抵抗一定程度来自外部的力量,减小对头部的伤害; (4)头盔内部材料松软,发生碰撞时刻增大头部的受力面积,减小压强; (5)超速行驶的电动车在遇到紧急情况刹车时制动距离长,容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6)一定质量的超 速行驶的电瓶车因速度过大,动能会很大,发生交通事故时将造成更大伤害。 45.[来源: 2018 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物理试卷]夏季是溺水多发季节,在野外游泳有很多不安全因素。 如清澈的溪流看上去较浅,实际上却较深;岸边潮湿,容易长有青苔,人在上面行走更容易摔倒;水面 下可能会有暗流或漩涡,人在其附近容易被卷入。万一溺水,人在水下长时间缺氧会导致呼吸和心跳停 止。请你解释上述内容所涉及的科学道理。 【答案】答: (1)河底反射的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远离法线, 折射光线向水面偏折,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看到的“河底”比河底的实际位置浅一些; (2)岸边潮湿长有青苔,使接触面更光滑,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摩擦,人更容易摔倒; (3)相对于漩涡边沿,旋涡中心水的流速大、压强小,外侧流速小压强大,形成一个向旋涡中心的压力 差,从而人被压入漩涡中。 46 (4)人在水下长时间缺氧会导致细胞不能进行正常的呼吸作用,不能给人提供能,所以会导致呼吸和心 跳停止。 【解析】(1)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这是光的折射; (2)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有: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压力;变滑动为滚动;使接触面脱离接触; (3)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水流速大,压强小; (4)缺氧导致细胞不能进行正常呼吸。 此题考查光的折射现象的具体运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减小摩擦的方法等多个知识点,考查学生 的综合分析能力,要求学生对题目所涉及的内容要熟练掌握,并能学以致用。 46.[来源: 2018 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物理试卷]取一根吸管,在离吸管末端三分之一处,剪一水平切口 P,从切口处折弯吸管,把吸管放进水里,让切口离水面约 2 − 3cm,用力吹气,如图所示,发现切口处 有水沿水平方向喷出。请你运用科学知识解释此现象形成的原因。 【答案】答:往管中吹气,切口 P 处气体流速增大,压强减小,杯中的水在外界大气压强作用下沿吸管 上升到切口 P 处,上升的水在长管气流的作用下,沿水平方向喷出。 【解析】首先根据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流速越小,压强越大结合大气压,可 知水在吸管内上升的原因,然后根据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可知水会水平向前喷出。 对于流体压强问题,要明确被研究的物体,物体的哪两个侧面流体流速不同,判断两个侧面的压强情况, 判断物体在压强差作用下的运动情况。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