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测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测试题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测试题 ‎(适用:第一单元、第二单元)‎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课题属于化学学科研究领域的是(  )‎ A.我国即将发射的“嫦娥二号”探月卫星轨道的计算 B.发射“神舟”系列飞船的火箭所需新型燃料的研制与生产 C.“神舟”八、九、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空间站雏形)的对接 D.儿童“手足口病”传播途径的调查 ‎【考点】什么是化学.‎ ‎【难度】易 ‎【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 ‎【分析】根据化学研究的内容考虑,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就可以解答本题,知道化学是学什么的.‎ ‎【解答】解: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从而可知B项符合此范围,属物质的性质、变化规律及组成的范畴,其它选项均不属于.‎ A、C是天体物理研究的范畴,D是生物医学研究的范畴.‎ 故选B ‎【点评】此题是对化学研究范畴的考查,是选项过程的具体探讨,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2.2015年初,我国台湾省出现严重旱灾,百万户居民用水遭限制,因此,我们要增强节约用水的意识.下列做法与节约用水无关的是(  )‎ A.用淘米水浇花 B.开发利用地下水 C.使用节水龙头 D.用喷灌、滴灌方法给农作物浇水 ‎【考点】爱护水资源.‎ ‎【难度】易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节约用水,就是要提高水的利用效益,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和改变习惯可以减少大量农业和生活用水.‎ ‎【解答】解:A、用淘米水浇花,属于一水多用,提高了水的利用率,节约了用水,故A不符合题意;‎ B、开发利用地下水,与节约用水无关,故B符合题意;‎ C、使用节水龙头杜绝了水资源的浪费,可以节约用水,故C不符合题意;‎ D、用喷灌、滴灌的方法给农作物浇水,分别可节水40%和70%以上,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考查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方法,要理解和熟记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知识.‎ ‎3.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水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 B.春天百花盛开,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C.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液体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之间有间隔 D.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考点】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难度】易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水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而不是体积)变大,故选项解释错误.‎ B、春天百花盛开,花香四溢,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C、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液体总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 D、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4.下列操作或做法正确的是(  )‎ A.未经老师允许,擅自把实验室的药品带回家 B.用滴管滴加液体完毕,把它放在桌面上 C.在实验室中用尝味道的方法鉴别食盐和蔗糖 D.实验完毕把仪器洗涤干净,并整理好实验桌 ‎【考点】常用的化学实验仪器、仪器的连接与洗涤.‎ ‎【难度】易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及其产生的后果进行系统的探究分析,及相互推导的能力.‎ ‎【解答】解:‎ A、化学药品不用带出实验室,更不能擅自把实验室的药品带回家.‎ B、用滴管滴加液体完毕,应用水把把冲洗干净,放在烧杯中.‎ C、在实验室里不能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D、实验完毕把仪器洗涤干净,整理好后放在实验桌上,以便下次使用.‎ 故选D.‎ ‎【点评】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掌握好基本实验操作方法和教材中常见物质的性质实验或制取实验操作方法;然后,将正确的操作与题中给出的操作相互对照,找出错误所在.‎ ‎5.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 A.生成新物质 B.产生气体 C.产生沉淀 D.发光 ‎【考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 ‎【难度】易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在化学变化中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变化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但要注意有这些现象时并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在于是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产生气体、产生沉淀、有发光放热的现象,都不能说明产生了新物质,不是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是对化学变化特征的考查,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 ‎6.水的污染主要来自(  )‎ ‎①天然水与空气、岩石与土壤长期接触;‎ ‎②工业生产中废气、废液、废渣的任意排放;‎ ‎③水生动物的繁殖;‎ ‎④城市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 ‎⑤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使用不当.‎ A.④⑤ B.②④⑤ C.①②③ D.②③④⑤‎ ‎【考点】爱护水资源.‎ ‎【难度】易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根据造成水污染的因素进行分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以及农业废水的任意排放造成了水体污染.‎ ‎【解答】解:①天然水与空气、岩石和土壤的长期接触不会造成水体污染,故①错误;‎ ‎②工业上废气、废渣和废液的任意排放能造成水体污染,故②正确;‎ ‎③水生动物的繁殖不会造成水体污染,故③错误;‎ ‎④城市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能造成水体污染,故④正确;‎ ‎⑤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的使用不当能造成水体污染,故⑤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水资源的保护,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要求同学们熟知造成水体污染的原因,以便灵活应用.‎ ‎7.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分子、原子、离子都能构成物质 B.气体压缩为液体,分子体积变小 C.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D.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考点】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难度】易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A、根据构成物质的微粒分析.‎ B、根据微粒的特征分析;‎ C、根据分子的性质解答;‎ D、根据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来分析.‎ ‎【解答】解:‎ A、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故正确.‎ B、气体压缩为液体,分子间隔变小,分子体积不变,故错误;‎ C、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故正确;‎ D、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钠原子和钠离子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其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故正确;‎ 答案: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分子、原子、离子的理解与掌握.本题知识点较多但难度不大,平时要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 ‎8.下列四种性质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有本质区别,这种性质是(  )‎ A.颜色 B.状态 C.硬度 D.可燃性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 ‎【难度】易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解答】解:‎ 物质的颜色、状态、硬度等方面的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物质的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物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如果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如果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9.氯酸钾是一种白色晶体,加热到400℃以上,可缓缓分解放出氧气,在军工企业,常用来生产炸药.上述对氯酸钾的描述中,没有涉及的是(  )‎ A.物理性质 B.制法 C.用途 D.化学性质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 ‎【难度】易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根据题干分析物质的性质、制法和用途等.‎ ‎【解答】解:A、氯酸钾是一种白色晶体,描述的是氯酸钾的物理性质;‎ B、由题意可知,对氯酸钾的描述中,没有涉及的是制法;‎ C、氯酸钾在军工企业,常用来生产炸药,描述的是氯酸钾的用途;‎ D、氯酸钾在加热到400℃以上,可缓缓分解放出氧气,有新物质生成,描述的是氯酸钾的化学性质.‎ 故选B.‎ ‎【点评】本题较为简单,了解常见物质的性质、制法、用途等知识即可分析解答.‎ ‎10.下列有关蒸发过程描述正确的是(  )‎ A.蒸发可以在烧杯中进行 B.蒸发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停地搅拌 C.结束实验后用手拿开蒸发皿 D.等蒸发皿中完全蒸干后再停止加热 ‎【考点】水的净化.‎ ‎【难度】易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蒸发操作过程中要高温使水分蒸发,要在蒸发皿中进行;‎ B、蒸发过程中,为防止液滴飞溅,要用玻璃棒不停地搅拌;‎ C、实验结束后,蒸发皿的温度很高,要用坩埚钳将它移走;‎ D、蒸发过程中,蒸发至有较多固体析出时就停止,余温能将剩余的水分蒸发.‎ ‎【解答】解:A、蒸发要在蒸发皿中进行,A答案不正确;‎ B、蒸发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停地搅拌,以防止液滴飞溅,B答案正确;‎ C、蒸发皿的温度很高,要用坩埚钳将它移走,不能用手拿,以防烫伤,C答案不正确;‎ D、蒸发至有较多固体析出时就停止,余温能将剩余的水分蒸发,不要等蒸发皿中完全蒸干后再停止加热.‎ 故选B.‎ ‎【点评】此题重点考查了蒸发的过程以及实验中的注意事项,本实验带有一定的危险性,实验中一定要严格操作步骤.‎ ‎11.根据如图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硫属于金属元素 B.硫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6‎ C.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7‎ D.在化学反应中,硫原子容易失去电子 ‎【考点】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元素周期表介绍.‎ ‎【难度】易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可知其质子数,而相对原子质量在周期表中已标出;非金属元素:带石字旁且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则“硫”为非金属元素;由硫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其最外层电子数为6,容易得到两个电子变成阴离子.‎ ‎【解答】解:A、硫的名称中含有“石”字旁且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个,所以是非金属元素,故错误;‎ B、由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硫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6,而硫离子则是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所以其核外电子数是18,故错误;‎ C、由图示中硫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7,故正确.‎ D、由硫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其最外层电子数为6,容易得到两个电子变成阴离子,故错误.‎ 故选:C.‎ ‎【点评】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了解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会识别和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掌握元素的简单分类是解题的关键.‎ ‎12.下列化学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取液体后的胶头滴管,平放在桌面上 B.用镊子夹取块状药品 C.把块状固体横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直立起来 D.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悬空垂直于容器上方 ‎【考点】化学药品的取用.‎ ‎【难度】中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块状药品使用镊子取用.‎ C.根据向试管中装块状固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滴管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分析判断.‎ ‎【解答】解:A、滴管使用时不能放在实验台上,会污染实验台,故A错误;‎ B、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有些块状的药品可用镊子,故B正确;‎ C、向试管中装块状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故C正确;‎ D、根据胶头滴管加液时,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应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0.5 cm处;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发光、发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化学变化一定有发光发热现象 C.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 D.物质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 ‎【难度】易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化学变化中常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伴随着发光、发热等现象,但有发光、发热现象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解答】解:A、发光、发热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灯泡发光放热,故错误;‎ B、化学变化中常常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但化学变化中不一定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故错误;‎ C、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故正确;‎ D、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故错误;‎ 故选C.‎ ‎【点评】判断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的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物理变化.‎ ‎14.通过化学反应不能生成的是(  )‎ A.一种新分子 B.一种新原子 C.一种新离子 D.一种新单质 ‎【考点】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难度】易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通过化学变化可以生成新分子、新离子、新单质.‎ ‎【解答】解:A、通过化学变化能生成新分子,例如氢气燃烧生成新分子水分子.‎ B、通过化学变化不能生成新原子,因为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C、通过化学变化能生成新离子,例如锌和稀盐酸反应能生成新离子锌离子.‎ D、通过化学变化能生成新单质,例如铁和硫酸铜反应能生成新单质铜.‎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各种微观粒子在化学变化中的变化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5.微粒是构成化学物质的基础,下列对微粒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仅有碳原子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 B.原子中一定含有质子、中子、电子 C.NaCl是由离子构成的,所以HCl也是由离子构成的 D.Cl﹣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考点】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原子的结构;离子.‎ ‎【难度】易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A、根据碳原子构成的物质的种类分析;‎ B、根据构成原子的粒子分析;‎ C、根据构成物质的粒子分析;‎ D、根据氯离子的结构特点分析.‎ ‎【解答】解:A、仅有碳原子构成的物质不一定属于纯净物,金刚石和石墨的混合物,仅有碳原子构成,故A错误;‎ B、原子中一定含有质子、电子.有的原子中不含有中子,例如氢原子,故B错误;‎ C、HCl是由分子构成的,故C错误;‎ D、Cl﹣的离子结构示意是,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微粒的知识,微粒是构成化学物质的基础,应加强微粒知识的学习.‎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5分)‎ ‎16.(22分)请用化学符号表示.‎ ‎(1)4个硫原子   ;‎ ‎(2)钙元素   ;‎ ‎(3)氮气   ; ‎ ‎(4)氧气   ;‎ ‎(5)碳元素   ; ‎ ‎(6)铁元素   ; ‎ ‎(7)地壳中含量居第二位的元素   ;‎ ‎(8)二氧化硫   .‎ ‎(9)过氧化氢   ;‎ ‎(10)五氧化二磷   ;‎ ‎(11)四氧化三铁   .‎ ‎【考点】元素;元素符号.‎ ‎【难度】中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书写元素符号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化学符号周围的数字表示不同的意义: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或分子个数;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几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元素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4个硫原子表示为4S;钙元素表示为Ca;氮气表示为N2;氧气表示为O2;碳元素表示为C;铁元素表示为Fe;地壳中含量居第二位的元素是硅元素,表示为Si;二氧化硫表示为SO2;过氧化氢表示为H2O2;五氧化二磷表示为P2O5;四氧化三铁表示为Fe3O4.‎ ‎【解答】解:(1)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4个硫原子表示为4S;故答案为:4S ‎(2)书写元素符号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钙元素表示为Ca;故答案为:Ca ‎ ‎(3)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几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氮气表示为N2;故答案为:N2‎ ‎(4)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几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氧气表示为O2;故答案为:O2‎ ‎(5)书写元素符号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碳元素表示为C;故答案为:C ‎(6)书写元素符号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铁元素表示为Fe;故答案为:Fe ‎ ‎(7)书写元素符号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地壳中含量居第二位的元素是硅元素,表示为Si;故答案为:Si ‎ ‎(8)二氧化硫表示为SO2;故答案为:SO2‎ ‎(9)过氧化氢表示为H2O2;故答案为:H2O2‎ ‎(10)五氧化二磷表示为P2O5;故答案为:P2O5‎ ‎(11)四氧化三铁表示为Fe3O4,故答案为:Fe3O4‎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化学式和离子符号的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的书写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要加强练习,理解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7.(8分)小明在完成浑浊河水的过滤实验,请你帮助他完成下列问题:‎ ‎(1)将一些浑浊的河水倒入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少许净水剂   ,搅拌使其溶解.‎ ‎(2)将烧杯中的上层清液倒入另一只烧杯中,余下液体按照如图所示进行过滤:‎ ‎①写出过滤装置中用到的仪器、用品的名称:‎ A.   ,B   ,C.   ,D.   .‎ ‎②过滤时应注意:‎ 漏斗内液体的液面应   (填“高”或“低”)于滤纸边缘.‎ ‎③液体应沿玻璃棒注入漏斗中,此时的玻璃棒的作用:   .‎ ‎④漏斗下端应靠在烧杯内壁上,目的是:   .‎ ‎⑤过滤后得到的液体是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⑥若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可能的原因是:   、  ‎ ‎  .‎ ‎【考点】水的净化;过滤.‎ ‎【难度】中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1)净化水常用的净水剂是明矾;‎ ‎(2)①据常用仪器回答;‎ ‎②过滤时液面应低于滤纸的边缘;‎ ‎③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④漏斗下端应靠在烧杯内壁上,是为了防止过滤所得的滤液溅出;‎ ‎⑤过滤只能除去不溶性杂质,水中还含有一些可溶性杂质;‎ ‎⑥据实验注意事项分析滤液浑浊的可能原因.‎ ‎【解答】解:(1)净化水常用的净水剂是明矾,明矾溶于水可形成胶状物吸附杂质,达到净化水的目的;‎ ‎(2)①据常用仪器可知:标号仪器、用品分别是玻璃棒、滤纸、漏斗、烧杯;‎ ‎②过滤时液面应低于滤纸的边缘,防止浑浊的水沿滤纸和漏斗之间的缝隙流下,达不到过滤的目的;‎ ‎③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④漏斗下端应靠在烧杯内壁上,是为了防止过滤所得的滤液溅出;‎ ‎⑤过滤只能除去不溶性杂质,水中还含有一些可溶性杂质,所以过滤后得到的液体是混合物;‎ ‎⑥若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可能的原因是:滤纸破损,浑浊 的水直接进入滤液;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浑浊的水沿滤纸和漏斗之间的缝隙流下;还有可能是过滤所用的仪器不干净;‎ 故答案为:(1)明矾;‎ ‎(2)①玻璃棒、滤纸、漏斗、烧杯;‎ ‎②低;‎ ‎③引流;‎ ‎④防止滤液溅出;‎ ‎⑤混合物;‎ ‎⑥滤纸破损、过滤时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合理均可).‎ ‎【点评】掌握常用净水剂、及过滤的注意事项并结合装置图和题意即可顺利解答.‎ ‎18.(8分)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实验结束后发现放在桌子上的试管已经破裂,请你分析造成试管破裂的可能原因(写出四种):   、   、   、   .‎ ‎【考点】物质的加热.‎ ‎【难度】中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根据实验室里给固体药品加热的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造成试管炸裂的原因可能是:试管口朝上倾斜、试管底部接触到灯芯、加热时试管外壁有水、未给试管预热等.‎ ‎【解答】解:实验室里给固体药品加热时,试管破裂可能是由于试管受热不均匀,也可能是在高温时突然冷却等引起的.如试管没有预热,就直接加热会造成试管受热不均匀;加热时试管外壁有水,导致加热时试管受热不均而炸裂试管;试管底部接触到灯芯导致试管受热不均炸裂;试管口没有向下倾斜,造成生成的水倒流到试管底部炸裂试管;刚加热完的试管立刻用冷水清洗等.‎ 故答案为:没有给试管均匀预热;试管外壁有水滴;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试管底部接触灯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实验室里给固体药品加热的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难度不大.‎ ‎19.(17分)填写仪器名称,选择仪器下方的字母填写在相应横线上:‎ a   b   c   d   e   f   g   h   ‎ 用来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   ;用于固定和支持各种仪器的仪器是   ;用作量取一定量液体体积的仪器是   ;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是   ;用作配制溶液和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的是   ;用于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的是   .‎ ‎【考点】常用的化学实验仪器.‎ ‎【难度】难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回忆基本操作,归纳仪器的名称和用途,得出答案.‎ ‎【解答】解:a是铁架台,b是漏斗,c是量筒,d是试管,e是集气瓶,f是烧杯,g是胶头滴管,h是酒精灯;‎ 用来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胶头滴管;用于固定和支持各种仪器的仪器是铁架台;用作量取一定量液体体积的仪器是量筒;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是酒精灯;用作配制溶液和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的是烧杯;用于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的是集气瓶.‎ 故答案为:铁架台;漏斗;量筒;试管;集气瓶;烧杯;胶头滴管;酒精灯;g;a;c;h;f;e ‎【点评】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了解常见仪器的作用和名称,是同学们必须掌握的知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