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10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 复习学案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表解知识点 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扩大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扩大 二战爆发的背景 德国吞并奥地利后,把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政府首脑在德国签订慕尼黑协定,把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国,纵容德国的侵略。这是英法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表现,加快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二战全面爆发 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标志着二战的全面爆发。此后,德国先后占领丹麦、挪威等北欧国家,以及包括法国在内的许多西欧国家。英国遭到猛烈轰炸。意大利加入德国一方作战。 二战的扩大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标志着二战扩大。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第二天,美国对日本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世 界 反 法 西 斯 战 争 的 胜 利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及反法西斯国家的协同作战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法西斯,国际反法西斯国家逐渐走向联合。1942年1月1日,26个国家代表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斯大林格勒战役 1942年7月,德军分兵两路进攻苏联战略重镇斯大林格勒。苏军进行了英勇抵抗后,发动了冬季反攻。 诺曼底登陆 1944年6月,英美等反法西斯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开辟了第二战场,使德国陷入了东西两面夹击的局面。 雅尔塔会议 1945年2月,美国、英国、苏联三国首脑在苏联的雅尔塔召开会议。讨论对德问题、成立联合国问题以及苏联对日参战的问题。为战后世界格局的确立奠定基础。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 斯大林格勒战役 1943年,苏军一反被动局面,展开对德军的全面进攻,这成为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转折点。 中途岛战役 1942年,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美军转守为攻。 阿拉曼战役 北非战争的转折点。 意大利投降 1943年,法西斯集团开始瓦解。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标志 1945年5月8日,德国战败并无条件投降。同年8月15日,日本战败并无条件投降。 历史意义 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 性质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6 (二)剖析重、难点 1.慕尼黑阴谋 慕 尼 黑 阴 谋 背景 德国扩军备战,吞并奥地利后,把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 时间 1938年9月 地点 德国的慕尼黑国家德、意、英、法四国政府的首脑 内容 从狭义上讲,是指1938年,英法等国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出卖给德国的慕尼黑协定。它是一个大阴谋。从广义上讲,人们把帝国主义大国为了自身利益,纵容侵略,出卖其他国家的阴险行径,统称为慕尼黑阴谋。 影响 助长了法西斯国家侵略的气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是英法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表现。同时,又加快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德意法西斯在二战中扩张的过程 1939~1942年德意在欧洲的扩张 (1)进攻顺序为:先是中欧的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再是向东进攻波兰,然后向西进攻北欧的丹麦、挪威,西欧的比利时、荷兰、卢森堡、法国、英国等。法国战败、英国遭到猛烈轰炸之后,德国又掉头向东进攻苏联,特别是苏联首都莫斯科、重镇斯大林格勒。总体上呈现出逆时针进攻方向。在法国被占领前,德国的扩张是一路顺利。之后,德国遇到了顽强的抵抗。 6 (2)德国在扩张之初顺利进展和后来遇到挫折的原因分析:二战爆发后,英法虽然对德国宣战,但在绥靖政策的指导下,实际上是宣而不战。原因是它们鼓励德国在灭亡波兰之后进攻苏联。反映了当时的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敌视。德国就是在这种纵容之下,出其不意地向西进攻,使得英法措手不及,出现了敦刻尔克的狼狈撤退、英国遭到猛烈轰炸甚至法国被占领的情况。之后,英国等反法西斯国家认清德国法西斯的真实意图后,不再以苏联作为主要对手,而是联合一切反法西斯力量共同抗敌,使德国扩张进程步步受挫。这体现出世界反法西斯和法西斯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主要矛盾。 3.第二次世界大战大事年表 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 1940年四五月英国遭到轰炸,法国投降。 1941年6月 苏德战争爆发。 1941年12月7日 日本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2年1月1日 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1945年2月 英、美、苏三国首脑在雅尔塔召开会议。 1942年 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战役。 1943年 意大利投降。 1944年6月 诺曼底登陆。 1945年5月8日 德国战败投降。 1945年8月15日 日本战败投降。 4.二战中的重要国际会议 1942年华盛顿会议 雅尔塔会议 时间 1942年1月1日 1945年2月 地点 美国的华盛顿 苏联的雅尔塔 人物 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代表 罗斯福(美)、丘吉尔(英)、斯大林(苏) 内容 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保证将用自己的全部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 对德问题:打败之后,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 成立国际组织问题:取代国联,成立联合国。 苏联对日参战的问题: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本法西斯的作战。 意义 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为彻底战胜法西斯国家,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雅尔塔会议进一步协调了盟国的行动,加快了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伐;然而又具有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对战后世界格局的确定具有重大的作用。 6 5.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性质和影响 (1)原因: 第一,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法经济困难重重,而战败的德国则在美国的扶植下,经济很快恢复,并取得很大的发展。德、日两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它们对英法等国主宰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日益不满,加剧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第二,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德日等国建立起了法西斯专政,并为了摆脱危机,进行对外扩张。法西斯国家的对外扩张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 第三,英法美等国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2)性质: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3)影响: 第一,战争给人类造成前所未有的破坏与灾难,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在这场大战中,几千万人失去了生命,无数财产被破坏。 第二,战争摧毁了法西斯主义,争取和平进步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第三,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战后,建立了联合国,社会主义力量壮大起来了。在二战中为战胜法西斯国家而进行的新式武器的研究,在战后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6.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及启迪 (1)原因:首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在于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德、意、日企图用武力推行法西斯主义,是非正义的,历史证明“多行不义必自毙”,法西斯势力可得逞于一时,但是最终难以逃脱彻底覆灭的命运。维护世界和平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正义的事业和力量必胜。 其次,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使世界反法西斯的力量大大超过了法西斯集团的力量,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历史证明,团结就是力量,联合才能胜利。世界人民团结起来,就能保卫和平,制止非正义战争。 6 (2)启迪: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人民是战胜法西斯的决定力量,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是能够团结起来,共同迎接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国与国应该加强合作,维护和平,谋求共同的发展。 (三)学法指导 1.选择题 选择题从题干的形式上可以分以下五种类型:①肯定式;②否定式;③组合式;④材料解析式;⑤因果式。 “肯定式”和“否定式”的选择题在题干上通常会出现这样一些关键词:“是”、“不正确的是”、“不符合的是”等类似的词。这类的选择题一般比较简单,考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例】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 A.德国吞并奥地利B.德国占领苏台德地区 C.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D.九一八事变 【答案】C 组合式选择题的题干一般是给出多个历史事件让学生进行排序。这些历史事件之间存在一种逻辑关系或者是时间上存在着先后顺序关系。这类型的题目不仅考察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还考察了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例】以下历史事件按发生时间排列,正确的顺序是() ①莫斯科保卫战②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 ③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④斯大林格勒战役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①③②④D.①③④② 【答案】A 因果式的选择题,顾名思义如果题干是“因”,那么就要选择“果”的选项。反过来题干是“果”,就要找“因”的选项。只要明确了因果关系,这类选择题就比较容易做了。 【例】导致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B.美国改变以往的“中立”态度 6 C.世界人民与法西斯国家的矛盾激化 D.苏联参战,加强了战争的反法西斯性质 【答案】C 2.材料解析题 材料解析题不仅考察阅读理解能力,更重要的还可以培养在分析、归纳、比较、概括等基础上,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和阐述的能力。 材料不论是文字、图片或者表格,可以是独段、单个的,也可以是多段文字,一组图片和表格。做材料题的一般技巧:材料题先看问题,再看材料效率高;材料文章分层次,标点符号可帮忙;题头结尾加出处,关键信息仔细瞧;时空不清别忙做,再看一遍定分晓。答题思路要清晰,首问答对须做到;材料之间啥关系,结合史实靠岸牢;最后一问提档次,理论实践结合紧;结束之前重新看,检查少问与少答。 【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8年秋,英国首相张伯伦从德国返回后,对群众说:“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我建议你们安然睡觉去吧!” 材料二:1940年5月13日丘吉尔在下院发表演说时讲到:“我没有别的,只有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贡献给大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英国首相去德国做什么?他认为他给英国带回了什么?英国对德国的行为采取了什么政策? (2)根据材料二,英国伦敦被哪个国家轰炸?英国首相丘吉尔的演说反映了英国的政策是什么? (3)两段材料有没有矛盾之处?说明了什么?为什么? 【答案】(1)参加慕尼黑会议;带来了和平;绥靖政策。 (2)德国;全力对德作战。(3)有矛盾。说明了英国对德政策出现了变化。变化的原因是:张伯伦当政时期,英国对德采取绥靖政策,目的要把战争的祸水东移,让德国进攻苏联,为此不惜牺牲其他国家的利益。然而,英国不仅没有把祸水东移,而且英国本土遭到德国疯狂轰炸,盟友法国沦陷。面对这种情况,丘吉尔上台后,英国被迫全力应战。 6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