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阻和变阻器教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电阻和变阻器教案

‎ ‎ 第十四章 探究电路 第一节 电阻和变阻器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1、 教学内容:本节包括三部分:电阻、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变阻器。‎ 由于本节的内容较多,且都比较重要,所以我决定用2课时来完成本节的教学内容,今天我只对第1课时谈谈我对这节课的设计。‎ ‎2、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要学的“电阻”是电学中的又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本节课是在学习了电流、电压以后紧接着的一节实验探究课,它为后边学习变阻器、以及欧姆定律、电阻的串、并联等打下基础,本节的内容仍然是学好电学的关键。‎ ‎3、教学目标: ‎ ‎(1)知识与技能目标: ‎ A、知道电阻的概念、单位及换算、电阻的电路图符号。‎ ‎ B、理解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利用“控制变量法”和“归纳法”对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进行实验探究,在探究过程中使学生经历从猜想到制定实验方案,然后进行实验的探究过程。 ‎ ‎(3)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态度和表达自己观点、尊重他人的意识;在交流讨论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从猜想到制定实验方案的过程,理解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2) 学习难点:实验方案的制定;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 二、说学情 ‎(1)学生对“控制变量法”已经有所了解,但还不是很熟练。‎ ‎ (2)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 - 7 -‎ ‎ ‎ ‎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择以及学法指导:‎ ‎(一) 教法 ‎1、教学中主要突出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设计采取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探索、交流讨论等方式,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2、用师生问答的方式,强调师生的平等地位,鼓励学生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采用实验探究结合媒体展示进行教学,使学生更形象直观地感受理解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二)学法指导:‎ 本节课可以给学生提供以下4种机会:‎ ‎1、提供大胆猜想的机会:用亲切的语言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猜想。‎ ‎2、提供思考、设计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思维,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方案。‎ ‎3、提供交流、合作的机会:鼓励学生敢想敢说,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 ‎4、提供成功的机会:赞赏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中能感受如何发现问题,并更多地体验成功的乐趣。‎ 四、教学准备:‎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 演示实验用器材:电池、各种电阻器、废旧电路板、开关、电流表、电阻率演示器、导线。‎ 学生用:学案 ‎ 五、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 课件展示电路板。‎ 2、 给学生展示几种电路板实物。‎ 这些电路板上有很多的元件,其中有一种叫“电阻”的元件,它在各种用电器中都有,你们想认识它、了解它吗?请随老师一起进入今天的这节新课的学习吧。‎ - 7 -‎ ‎ ‎ ‎(设计说明: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电阻”就在身边,所学的知识很有用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达标导学 1、 电阻的概念、符号、单位,电路图符号 ‎(1)电阻的概念 ‎ 通过学生已有“水在水管中流动会受到阻力”的生活经验类比“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也会受到阻力”,从而导出电阻的概念。‎ ‎ (设计说明: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易于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2)符号:R ‎ (3)单位及换算。‎ ‎ 欧姆,简称欧。 用符号“Ω”表示。 ‎ ‎ 千姆(KΩ) 兆姆(MΩ) ‎ ‎ 1KΩ=1000Ω 1MΩ=1000000Ω ‎ (4)电路图符号 ‎ 实物展示,了解他们常用在收音机中、电视机等电器中。‎ 实物投影几种用电器的电路图图纸,让学生找出其中的电阻。‎ ‎ (设计目的:让学生熟悉电阻的电路图符号,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和生活实际相联系。)‎ ‎ (5)电阻的作用:调节电器中的电流和电压。‎ ‎2、实验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提出问题: 你家的输电线用什么材料制成?为什么不用铁丝?‎ ‎ 你家安装的电线为何比总电线细?‎ ‎ 师: 是因为对电阻大小的要求不同,那么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呢?‎ ‎(设计说明:由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用电中导线的选择不同来导出实验探究,这样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使他们进入接受知识、发展思维的最佳状态)‎ 猜想:(由学生回答)‎ - 7 -‎ ‎ ‎ ‎ (1)可能与长度有关,越长电阻越大。‎ ‎ (2)可能与粗细有关,越粗电阻越大。 ‎ ‎ (3)可能与材料有关。‎ ‎ (4)可能与电流,电压有关。‎ ‎(5)可能与温度有关 让学生回忆,初二物理中,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决定动能、势能的大小有哪些因素”的实验中,我们采用了什么方法?‎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大胆猜想,从而导出制约问题的因素有多个方面,所以实验探究应采用控制变量法)‎ 实验设计与进行实验:‎ ‎[问]: 为了验证猜想1可以怎样来设计这个实验呢?‎ ‎[交流讨论]:分小组讨论,然后将设计的实验方案填在学案上。‎ ‎[收集方案、点评]:教师收集几组具有代表性的设计方案,再点评。‎ ‎[归纳小结]: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小结,得出最后的实验方案。‎ 导线 AB CD 材料 相 同 长度 ‎1‎ ‎0.5‎ 截面积 相 同 电流 电阻 ‎[进行实验]:教师请两个同学配合进行演示。‎ 分析论证: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填写教材P65的空白。‎ 用同样的办法对横截面积、材料、温度等因素对电阻的影响进行探究。‎ - 7 -‎ ‎ ‎ ‎(设计说明:在整个实验探究过程中,教师只起引导的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实验探究,在实验探究中,注意让学生领会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实施和在探究此类问题中的重要性,充分体现让学生自身去感受知识产生过程的新课程理念。)‎ ‎[媒体展示] 通过媒体展示再现实验的整个过程 ‎(设计说明:通过媒体展示可以再现实验的整个过程,也可以弥补演示实验可见度小的毛病,使学生的印象更深刻。)‎ ‎3、课堂练习设计(投影展示)‎ ‎ (1)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 ),导体的电阻由它的( )、( )、( )决定的,还与( )有关。‎ ‎ (2)一般导体被均匀拉长后,它的电阻将( ),这是因为( )变大,且( )变小的原故。‎ ‎ (3)白炽灯的灯丝断了一截,若搭上以后仍能使用,则灯丝的电阻将( )。‎ ‎ A 增大 B 减小 C 和原来一样 D 无法判断 ‎(设计说明:通过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要点,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有长度、横截面积、材料等)‎ ‎(三)课堂小结 ‎ 在这节课中,你有哪些收获呢?‎ ‎(同组的同学互相交流讨论,然后教师在每一个组中选一位同学做小结)‎ ‎(设计说明:把课堂小结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小结自己这节课有哪些收获,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 作业设计 (不同学生分别完成不同组习题)‎ ‎(A组)‎ ‎(1) 叫电阻,电阻的符号是 ,其单位是 。‎ - 7 -‎ ‎ ‎ ‎(2)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 )、( )、( )、( )。‎ ‎ (3)350Ω= KΩ= MΩ 0.7 MΩ= KΩ= Ω ‎(B组)‎ ‎(1) 在相同电压下,把长度、横截面积均相等的锰铜线和镍铬合金线分别接入电路中,通过锰铜线的电流( ),表明锰铜线对电流阻碍作用( )。‎ ‎(2) 将一段导线对折后接入电路中,对折后导线的电阻与原来相比(不考虑温度对电阻的影响)(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 ‎ ‎(C组)‎ ‎ (1) 有两只定值电阻分别标有“2A,10Ω”和“1A,5Ω”字样,若将它们串联起来使用,则电路中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应为( )‎ A、1A B、2A C、3A D、1.5A ‎ (2 ) 把甲、乙两段电阻线接在相同的电压下,甲线中的电流大于乙线中的电流,不计温度对电阻的影响,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 A、当它们材料、粗细都相同时,甲线长乙线短 B、当它们材料、长度都相同时,甲线粗乙线细 C、当它们长度、粗细都相同时,两线的材料一定不同 D、甲乙两线的材料、长度、粗细不可能 完全相同 ‎(3) 将一段导体均匀地拉长为原来的两倍,则它的电阻变为原来的 倍。‎ ‎(设计说明:将作业难易程度分成三个层次,要求不同学生分别完成不同组习题,这样能够体现分层教学的思想,有利于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板书设计 电阻和变阻第一节 - 7 -‎ ‎ ‎ 一、电阻的概念、符号、单位,电路图符号。 二、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 ‎1.概念: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1. 长度:‎ ‎2.符号:R 2. 横截面积:‎ ‎3.单位:欧姆(Ω) 3. 材料:‎ ‎ 千姆(KΩ) 兆姆(MΩ) 4. 温度 ‎ 1MΩ=1000000Ω 1KΩ=1000Ω ‎4. 电路图符号、示意图 六、课堂教学过程设计理念:‎ 在本节课的设计过程中我的想法是要打破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以讲授灌输为主线的教学套路,构建以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创新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我充分运用了远教资源,结合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具有创新意识。‎ - 7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