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子生专用2020中考物理挑战压轴题专题11物理方法专题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尖子生专用2020中考物理挑战压轴题专题11物理方法专题含解析

压轴题11 物理方法专题 ‎1.在测定一个未知电阻的阻值时,小明和小亮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其中是电阻箱,S1为单刀双掷开关。‎ ‎(1)闭合开关S后,把开关S1接到触点1,调节滑动变阻器R,使电压表有个合适的示数U;把开关S1接到触点2后,小明和小亮采取了不同的实验操作。‎ 小明的操作:保持滑片P的位置不变,只调节电阻箱,直到电压表示数为U;‎ 小亮的操作:同时调节滑动变阻器R和电阻箱,直到电压表表示数为U。‎ 你认为两人的操作中,_____的操作是正确的。‎ ‎(2)选择正确的实验操作后,电阻箱上各旋钮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其读数为_____Ω,则待测电阻的阻值应为_____Ω。‎ ‎(3)下列实验中,所用方法与上述相同的是(______)‎ A.探究二力的合成时,用合力来代替两个力的作用效果 B.探究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时,保持压力一定 C.探究力与运动的关系时,推理出小车在不受力时的运动情况 D.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时,用U型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来体现液体压强的大小 ‎【答案】小明108108A ‎【解析】‎ ‎【详解】‎ ‎(1)[1]S闭合,S1接触1时,调节滑动变阻器,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阻值为。电压表示数为U,所以:‎ 40‎ ‎①‎ S1接触2时,只调节电阻箱,电压表示数为:‎ ‎②‎ S1接触2时,调节电阻箱与滑动变阻器,电压表示数为: ‎ ‎③‎ 由①②式得:‎ 不变,。由①③式得:‎ 时,,时,,所以小明操作正确。‎ ‎(2)[2][3]电阻箱的电阻为:‎ 所以;‎ ‎(3)[4]本实验采用等效替代的方法测的阻值;‎ A.探究二力的合成时,用合力来代替两个力的作用效果,A项符合题意;‎ B.探究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时,保持压力一定,B项不符合题意;‎ C.探究力与运动的关系时,推理出小车在不受力时的运动情况,C项不符合题意;‎ D.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时,用U型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来体现液体压强的大小,故D项不符合题意;‎ ‎2.小阳用图所示的实验器材测量平均速度:‎ ‎(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 40‎ ‎(2)该实验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_____________;‎ ‎(3)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为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则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小阳还想探究不同质量的物体从斜面上滑到低端的平均速度是否相同,他应该让质量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的小车,从同一斜面的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高度由静止滑下,通过测量小车到达斜面低端所用的________来比较平均速度.‎ ‎【答案】停表大于不同相同时间 ‎【解析】‎ ‎(1)该实验的原理是:.‎ ‎(2)由原理可知,测量长度需要用刻度尺,测量时间需要用停表.‎ ‎(3)因为下车下滑时速度越来越快,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大于上半段的平均速度.‎ ‎(4)在探究不同质量的物体从斜面上滑到低端的平均速度是否相同时,应该让质量不同的小车,从同一斜面的相同高度由静止滑下,通过测量小车到达斜面低端所用的时间来比较平均速度.‎ 点睛:题通过斜面小车实验来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对速度的计算,是一道基础题,在解决(4)时要注意控制变量.‎ ‎3.从高空下落的物体,速度越来越大,所受到的空气阻力也会随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因此物体下落一段距离后将以某一速度做匀速运动,通常把这个速度称为收尾速度。(如雨滴从高空下落,到接近地面时就匀速下落)研究发现,相同条件下,空气对不同材料的球形物体的阻力大小与球的半径和速度都有关系。下表为某同学研究的实验数据。‎ 小球编号 ‎1‎ ‎2‎ ‎3‎ ‎4‎ 小球质量(×10−2kg)‎ ‎2‎ ‎5‎ ‎45‎ ‎40‎ 小球半径(×10−3m)‎ ‎0.5‎ ‎0.5‎ ‎1.5‎ ‎2‎ 小球的收尾速度(m/s)‎ ‎16‎ ‎40‎ ‎40‎ ‎20‎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求:编号为2、3的小球在达到收尾速度时所受到的空气阻力之比。‎ ‎【答案】1:9‎ ‎【解析】‎ 40‎ ‎【分析】‎ 首先确定实验探究目的:研究的是物体受到的阻力大小与半径和速度的关系;根据题干中的意思可知,当物体达到收尾速度时处于平衡状态,即mg=f;对比不同编号的数据可以知道小球受到阻力与球的半径和速度的关系;‎ ‎【详解】‎ 处于首尾速度的时候,物体做匀速运动,即受力平衡,此时f=mg;因小球2、3在收尾速度时处于平衡状态,进行受力分析可知:mg=f,则f1:f2=m1g:m2g,‎ 即f1:f2=(5×10−2kg×10N/kg):(45×10−2kg×10N/kg)=1:9‎ ‎【点睛】‎ 小球1、2对比得到,小球质量比为2:5,即在收尾是阻力之比为2:5,此时小球速度比为2:5,半径1:1,所以得出结论:f与v成正比.‎ 小球2、3对比得到,小球质量比为1:9,记在收尾时阻力之比为1:9,此时小球速度比为1:1,半径1:3, 所以得出结论:f与r2成正比.‎ ‎4.现有四个用同一种材料制成的实心正方体,它们的质量如图所示,请根据图中的情景,提出一个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________.‎ ‎【答案】相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是否有关.‎ ‎【解析】‎ 四个用同一种材料制成的实心正方体,属于同种物质,据图可知它们的质量不同,体积不同,故可探究的问题是:相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是否有关.‎ ‎5.物理学中把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速度计算公式为:速度=路程/时间,即v=.初中物理中还有很多这样定义的物理量,如以后将要学习到的密度、压强、功率、热值等,这种定义物理量的方法叫做比值定义法.高中物理中也有很多这样定义的量,如:速度的变化量与时间的变化量的比值叫加速度(注:速度的变化量用△v表示,它等于前后速度之差;时间的变化量用△t表示,它等于前后时间之差.加速度用字母a表示,国际单位是m/s2).由加速度的定义可知:‎ ‎(1)若一个物体开始运动的速度v0=2m/s,经过5s后它的速度变为vt=6m/s,则这个物 40‎ 体在5s内的速度变化量△v=______m/s.‎ ‎(2)若问题(1)中的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每秒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相等),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大小a=______m/s2.‎ ‎(3)加速度的定义公式a=______.‎ ‎(4)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甲)所示,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以速度v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时间为t时通过的路程s;匀加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乙)所示,其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速度由v0到vt,运动时间为t时通过的路程s.用v0、t、a写出s的表达式,s=______.‎ ‎(5)小王同学通过仔细的观察,发现实心球在空中竖直下落时就在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同时她还在资料上查找到:在地表附近,物体自由下落的加速度是10m/s2.于是小王在同学帮助下,测量学校教学楼的高度.首先让同学在教学楼的楼顶上,让一个实心小球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小王在底楼测出小球落地时经历了2s,则小球着地时的速度是______m/s,教学楼楼顶距地面的高度是______m.‎ ‎【答案】40.8v0t+at22020‎ ‎【解析】‎ ‎【分析】‎ ‎(1)末速度与初速度之差就是速度的变化量;‎ ‎(2)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叫加速度,根据加速度的定义求出即可;‎ ‎(3)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写出表达式;‎ ‎(4)根据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分别用v0、t、a表示出即可;‎ ‎(5)小球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a=,据此求小球着地速度;再利用s=v0t+at2求楼 ‎【详解】‎ ‎(1)物体在5s内的速度变化量△v=vt-v0=6m/s-2m/s=4m/s;(2)由加速度的定义可 40‎ 得,物体的加速度大小: a=0.8m/s2;(3)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可知,加速度的定义公式:a=;(4)由题知,图乙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速度由v0到vt,运动时间为t时通过的路程s;且由图知,图乙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长方形的面积和三角形的面积之和,所以通过的路程:‎ s=S长方形+S三角形=v0t+×(vt-v0)×t=v0t+××t2=v0t+at2;‎ ‎(5)因为小球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运动),‎ 则加速度a=,可得v-0m/s=a×2s,则着地时的速度:v=10m/s2×2s=20m/s;‎ 教学楼楼顶距地面的高度:h=v0t+at2=0m/s×2s+×10m/s2×(2s)2=20m.‎ 的高度.‎ ‎6.爱好摄影的小权同学,探究了“凸透镜成像规律”后,对如图所示的两张同一个场景的两张照片产生了浓厚的探究兴趣.结合你学到的物理知识,请你帮助小权同学提出一个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并说明需要控制的变量.‎ ‎【答案】见解析 ‎【解析】‎ 分析:照相机成像原理: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同一场景的两张照片大小不同,可能是由于拍摄的同学与景物的距离不同造成的,可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进行分析.‎ 解答: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像的大小跟物距是否有关?‎ 实验器材:透镜、光具座、光屏、点燃的蜡烛.‎ 控制的变量:透镜的焦距、物的大小.‎ 故答案为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像的大小跟物距是否有关?‎ 40‎ 实验器材:透镜、光具座、光屏、点燃的蜡烛.‎ 控制的变量:透镜的焦距、物的大小.‎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一定要掌握物距、像距、物体、像大小之间的关系.‎ ‎7.综合实验,请完成“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导体长度的关系”的实验设计方案:(可以配图说明).‎ ‎______,________.‎ ‎【答案】见解析见解析 ‎【解析】解:要探究电阻大小与长度的关系,需使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相同,长度不同;‎ 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照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 ‎②用刻度尺和钳子截出10cm长的镍铬合金丝接入AB间,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③用刻度尺和钳子截出20cm长的镍铬合金丝接入AB间,重复上述实验.‎ ‎④用刻度尺和钳子截出30cm长的镍铬合金丝接入AB间,重复上述实验..‎ ‎⑤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表格如下:‎ 长度/cm ‎10‎ ‎20‎ ‎30‎ 电流I/A ‎8.小磊探究电阻大小跟导体长度的关系.他选择了材料和横截面积都相同、长度不同的多 40‎ 根金属丝,在相同条件下,测量这些金属丝的电阻,并记录数据如表.请你分析表中数据归纳出电阻R与导体长度L的关系式:R=_____.‎ ‎【答案】(0.07Ω/cm)•L ‎【解析】解:由表中数据知,在导体材料与导体横截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导体的电阻阻值与导体长度成正比;设R=kL,将表中的R=2.1Ω,L=30cm0.3m代入得:2.1Ω=30cm×k,则k=0.07Ω/cm,则R=(0.07Ω/cm)•L.‎ 点睛:分析表中数据可看出电阻与导体长度成正比,设出它们的函数关系时,然后从表中找出一组数据,代入,确定电阻R与长度L的关系.‎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如图是一种草坪喷水器,它是通过向外喷水而使自身转动的.小明和小芳为了探究草坪喷水器的旋转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设计了如下实验:在离可乐罐底1cm的罐体上,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打一个孔,将细绳系在可乐罐的罐顶中心,把可乐罐浸入水中,灌满水后,快速把可乐罐提到水面上方,如图所示,将可乐罐在10s内旋转的圈数记入下表中.改变孔的大小和数目,重复上述实验,得到下表数据.‎ ‎(1)通过分析表中第__________次的实验记录,可以得出:孔的数量一样时,孔越大,转速越________;‎ ‎(2)通过分析表中第1、2、3次的实验记录,可以得出:孔的_____一样时,_____________;‎ 40‎ ‎(3)实验中,在可乐罐上打孔时,钉子戳入罐体后,要以罐体的直径为基准旋转90°,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4、6(或2、5、7)快大小孔的数量越多可乐罐的转速越快使罐体受到的作用力的力臂最大 ‎【解析】‎ ‎(1)问题是孔的数量一样时,孔的大小与转速的关系,故我们要找出孔的数量一样的数据:有1、4、6(或2、5、7).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当孔变大时,单位时间内转过的圈数多,即转速快.(2)分析1、2、3可得,孔的大小一样,而孔的数量越多可乐罐的转速越快.(3)为了使罐体转动,应让水的作用力沿切线方向,即使罐体受到的作用力的力臂最大.‎ 点睛:本题为探究题,注意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并结合题目中的问题进行分析.‎ ‎10.请按物理研究的方法将以下四项归类:‎ A、在研究单摆的运动时,提出了摆的等时性。‎ B、在研究光的传播时,用光线表示光的传播。‎ C、在研究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的情况时,引入“合力”的概念。‎ D、研究机械运动时,引入“匀速直线运动”。‎ 其中,_____________属于“等效替代”法;_________属于“建立模型”法;_________属于“控制变量法”。(以上均选填字母)‎ ‎【答案】CB、DA ‎【解析】A,在研究单摆的运动时,单摆运动的周期可能与摆的质量、摆线的长度、摆动幅度等因素有关,因此在研究单摆的运动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B.在研究光的传播时,用光线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和径迹,采用了“建立模型法”。‎ C.在研究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的情况时,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和几个力产生的效果相同,则这一个力是另几个力的合力,引入“合力”的概念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 D.研究机械运动时,如果物体运动经过的路线是直线,且运动的快慢不变,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采用的是建立模型法。‎ 因此其中C属于“等效替代法”;B、D属于“建立模型法”;A属于“控制变量法”。‎ ‎11.某中学的物理兴趣小组,想探究水平抛出的小球从抛出到落地的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大家经过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1:小球从抛出到落地的时间,可能与小球的质量有关。‎ 40‎ 猜想2:小球从抛出到落地的时间,可能与小球水平射出的速度有关。‎ 猜想3:小球从抛出到落地的时间,可能与小球下落的高度有关。‎ 为了检验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精心设计了实验,找来精密计时器,一个可将小球以任意所需速度射出的弹射器,并将弹射器水平固定在铁架台上,按图所示进行实验,得到下表中数据。请你通过分析,回答下列的问题:‎ ‎(1)为验证猜想1,应选用序号为_______________的实验;‎ 为验证猜想2,应选用序号为_______________的实验;‎ 为验证猜想3,应选用序号为________________的实验。‎ ‎(2)实验结论:小球从抛出到落地的时间与_______________有关。‎ ‎(3)该探究实验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5、61、3、42、4、7小球下落的高度控制变量法 ‎【解析】‎ ‎(1)大家猜想水平抛出的小球从抛出到落地的时间与小球的质量、小球水平射出的速度和下落的高度有关。为了验证猜想1,应控制小球水平射出的速度和下落的高度不变,表中2、5、6符合,三次时间相同,这说明小球从抛出到落地的时间与质量无关;为了验证猜想2,应控制小球的质量和下落的高度不变,表中1、3、4符合,三次时间相同,这说明小球从抛出到落地的时间与小球水平射出的速度无关;为了验证猜想3,应控制小球的质量和水平射出的速度不变,表中2、4、7‎ 40‎ 符合,三次时间不相同,这说明小球从抛出到落地的时间与小球下落的高度有关;‎ ‎(2)通过上述分析小球下落的时间不同,故与小球下落的高度有关.‎ ‎(3)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而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从而研究这个因素对事物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12.建筑工地上,工人们需要将一堆建材运到10m高处。姜荣同学设计安装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装置中每个滑轮重100N,工人利用该装置每次提升一块重900N的建材,该工人拉绳子的速度是0.8m/s,在施工过程中:‎ ‎(1)该工人提升建材时的有用功率是多少?‎ ‎(2)该装置的机械效率是多少(不计绳重和摩擦)?‎ ‎(3)孙萍同学想用电动机做动力替代人工作,将该装置改造成简易的起重机(吊起物体的速度限定在0.4m/s),她到仓库找到了两台电动机,铭牌上的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她要选用其中的一台。请你帮她选择,就你所选的电动机,说明如何使用该装置才能做到合理配置。‎ 型号 额定电压 额定功率 DJ-Ⅰ ‎220V ‎0.8kW DJ-Ⅱ ‎220V ‎3.0kW ‎【答案】(1)360W;(2) 90%;(3)见解析 ‎【解析】‎ ‎【分析】‎ ‎【详解】‎ ‎(1)每次提升建材时所做的有用功为 40‎ 建材上升速度为 每次提升建材上升所用时间为 每次提升一块建材的有用功功率为 ‎(2)不计绳重和摩擦时,人的拉力为 每次提升一块建材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 每次提升一块建材人所做的总功为 每次提升一块建材该装置的机械效率为 ‎(3)一次提升1块建材的有用功率为360W,若一次提升8块建材,有用功率为2.88kW,选择3kW的电动机,效率最高;若每次提升2块建材,有用功率为0.72 kW,选择的0.8kW的电动机,效率最高。‎ 答:(1)该工人提升建材时的有用功率是360W;‎ ‎(2)提升一块建材该装置的机械效率是90%;‎ ‎(3)一次提升1块建材的有用功率为360W,若一次提升8块建材,有用功率为2.88kW,选择3kW的电动机,效率最高;若每次提升2块建材,有用功率为0.72 kW,选择的0.8kW的电动机,效率最高。‎ ‎13.物理学中常用磁感应强度(用字母B表示)来描述磁场的强弱,它的国际单位是特斯拉(符号是T),为了研究“电磁铁产生的磁场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 40‎ 设计了如甲所示的电路,R2的阻值为10Ω,R为磁敏电阻.其阻值随磁感应强度B变化的图像如图乙.‎ ‎(1)当S1断开,S2闭合时,电压表的示数为3V,则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多少A?‎ ‎(2)再闭合S1,移动滑动变阻器R1的滑片,当电流表示数为0.2A时,求该磁敏电阻所在位置的磁感应强度?‎ ‎(3)保持R1的滑片位置不变,换线圈匝数更多的电磁铁,放在同一位置,电流表示数变小,就得到结论: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磁性越强.对吗?为什么?‎ ‎【答案】(1) 0.3A;(2) 0.4T;(3)不对,没有控制通过电磁铁的电流相等.‎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图象可知,当R没有磁性时,R=10Ω,根据欧姆定律得,电流表的示数为 I==0.3A;‎ ‎(2)电源电压为:‎ U=I(R+R2)=0.3A×(10Ω+10Ω)=6V;‎ 当电流表示数为0.2A时,此时电路的总电阻为:‎ R'==30Ω;‎ 则R的阻值为:‎ R=R'-R2=30Ω-10Ω=20Ω,‎ 对照图象可知,此时的磁感应强度为0.4T;‎ ‎(3)保持R1的滑片位置不变,换线圈匝数更多的电磁铁,由于电磁铁的阻值发生了变化,导致电流变化,没有控制电流相同,故无法完成实验.‎ 答:(1)此时电流表的示数是0.3A;‎ 40‎ ‎(2)此时的磁感应强度为0.4T;‎ ‎(3)不对,没有控制通过电磁铁的电流相等.‎ ‎【点睛】‎ 此题是一道电与磁知识综合应用的创新题,需要知道欧姆定律的公式,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电流的大小和线圈的匝数有关.‎ ‎14.阅读《我国的“二十四节气”》回答问题。‎ 我国的“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这二十四节气依次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它们将一年划分为不同的时期。按照各个节气所反映的现象不同可划分为以下3类:天文类、气候特征类和物候现象类。‎ 按天文类是如何划分的呢?在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太阳光在地球上某地的入射方向和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在不断变化,如图甲所示,这个夹角叫太阳高度角,也叫太阳高度。如图乙所示,太阳高度越大,光束越集中,单位面积的地表上太阳辐射的强度就越大。当太阳直射时,太阳高度角为90°,辐射强度最大。如图丙所示,太阳直射点由南向北达到赤道和北回归线时,分别是春分和夏至;由北向南达到赤道和南回归线时,分别是秋分和冬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也是按天文类划分的,表示每个季节的开始。‎ 40‎ 第二类是反映气候特征的。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反映了气温的变化情况;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白露、寒露、霜降反映了水蒸气的液化、凝华现象,也反映出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第三类是反映物候现象的。小满、芒种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惊蛰、清明反映自然物候现象,人们可以根据物候现象从事相应的农业活动。‎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太阳高度越大,光束越集中,单位面积的地表上太阳辐射的强度就_________;‎ ‎(2)“瑞雪兆丰年”,其中雪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 (填物态变化)而形成的;‎ ‎(3)下列节气的命名与物态变化无关的是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A.夏至      B.白露     C.大雪      D.霜降 ‎(4)根据文章,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过程中,处于北半球的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变化趋势应是气温逐渐______;(填“升高”或“降低”)‎ ‎(5)根据文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A.太阳高度角越大,单位面积的地表上太阳辐射的强度越小 B.春分和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 C.谷雨节气是按照物候现象进行分类的 D.从白露、寒露到霜降三个节气反映的气温依次升高 ‎【答案】越大凝华A升高B ‎【解析】‎ ‎【分析】‎ ‎【详解】‎ ‎(1)[1]由材料知,太阳高度越大,光束越集中,单位面积的地表上太阳辐射的强度就越大。‎ ‎(2)[2]“瑞雪兆丰年”,其中雪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形成的。‎ ‎(3)[3]A.夏至的意思是指夏天的到来,与物态变化无关,故A符合题意;‎ B.白露中的露是由水蒸气液化而形成的,属于物态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大雪中的雪,是由水蒸气凝华而形成的,属于物态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霜降中的霜是由水蒸气凝华而形成的,属于物态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4]由丙图可知,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过程中,是春分到夏至的时间,故温度是逐渐升高的。‎ ‎(5)[5]A.太阳高度越大,光束越集中,单位面积的地表上太阳辐射的强度就越大,故A错误;‎ 40‎ B.太阳直射点由南向北达到赤道时为春分,由北向南达到赤道时是秋分,故这两个节气太阳直射赤道,故B正确;‎ C.谷雨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是反映气候特征,故C错误;‎ D.白露、寒露、霜降反映了水蒸气的液化、凝华现象,也反映出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故D错误。‎ 故先B。‎ ‎15.请阅读《研究物理问题常用的方法》并回答问题。‎ 研究物理问题常用的方法 在学习物理过程中,我们不仅学习到了具体的物理知识,还接触到了许多物理研究方法,其中控制变量法、模型法、类比法、等效替代法和转换法等是研究物理问题时常见的方法。比如在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需要控制电阻不变,这是用了控制变量法;在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需要将实际的硬棒抽象为没有质量的杠杆模型,这是用了模型法;学习电流的概念时将电流与水流类比,这是用了类比法;耳熟能详的“曹冲称象”,使大量石块对船的作用效果与大象对船的作用效果相同,从而通过称量石块的质量得出了大象的质量,这是用了等效替代法。‎ 转换法在很多地方也有运用。将不可见、不易见的现象转换成可见、易见的现象,或者将难以测量或测准的物理量转换为能够测量或测准的物理量,都是用了转换法。比如通过微小压强计 U 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反映液体内部的压强的大小;通过电流的热效应和磁效应判断电流的存在;根据磁体吸引大头针数量的多少判断磁体磁性的强弱;在电热丝加热煤油的实验中用煤油温度的变化反映电流通过电热丝产生热量的多少等等,都用到了转换法。‎ 此外,很多测量仪器也利用了转换法。比如用实验室常见的液体温度计测温度时,我们是根据温度计中液柱的长短来识别温度高低的,这就是将温度的测量转化为长度的测量。同理,利用电流表测电流时,我们是在量程确定的情况下根据电流表指针偏转的角度来识别电流大小的,这就是将电流的测量转化为角度的测量。‎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在研究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时,分别用两个力和一个力将皮筋拉到相同的位置,这里用到的方法是______;在研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深度的关系时,需要在同一种液体中改变微小压强计探头的深度,保证这样的实验条件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 40‎ ‎;在研究磁场时我们引入了磁感线来描述磁场的强弱和方向,这里用到的方法是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每空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A.控制变量法 B.等效替代法 C.转换法 D.模型法 ‎(2)在做“探究物体的重力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三个完全相同的木桩被从正上方静止释放的铁块撞击后,陷入沙坑中的情况如图所示。在此实验用到了转换法,实验中我们是通过______来反映各铁块对木桩做功的多少,从而比较各铁块的重力势能大小。‎ ‎【答案】BAD木桩陷入沙坑的深度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在研究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时,分别用两个力和一个力将皮筋拉到相同的位置用两个力的合力代替了一个力的效果,这种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2]在研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深度的关系时,需要在同一种液体中改变微小压强计探头的深度,都是控制要研究的因素改变,保证其它因素不变,使用了控制变量法。‎ ‎[3]磁感线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它只是为了研究磁场引入的一中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用的方法是模型法。‎ ‎(2)[4]探究物体的重力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是通过木桩陷入沙坑的深度来间接知道重力势能大小,这种方法称为转换法。‎ ‎16.请阅读《物理实验中的图像法》回答问题 物理实验中的图像法 物理实验中的图像法是一种整理、分析数据的有效方法,图像中的图线可以直观、简洁地显示出因变量随着自变量变化的趋势或规律。如果想要将物理实验数据绘制成图像,可以按照下面的步骤来进行。‎ 40‎ 第一步,建立坐标轴、标注物理量和设定分度。首先建立坐标轴,通常用横轴代表自变量,纵轴代表因变量,在坐标轴上分别标注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名称及单位;然后,设定坐标分度值。为了使绘制的图线比较均匀地分布在整幅坐标纸上,而不要偏在一角或一边,坐标分度值可以不从零开始。在一组数据中,自变量与因变量均有最低值和最高值,分度时,可用低于最低值的某一整数值作起点,高于最高值的某一整数值作终点。‎ 第二步,根据数据描点。描点时根据数据在坐标纸上力求精准地画出对应的点。‎ 第三步,绘制图线。绘制图线时不要把数据点逐点连接成折线,而应依据数据点的整体分布趋势,描绘出一条直线或光滑曲线,让尽可能多的点在图线上,或让数据点比较均匀地分布在图线两旁,这样绘制出的图线比图上的任何一个数据点更适合作为进行分析预测的依据。‎ 例如,小宇记录了自己沿直线步行过程中的时间及所对应的路程,图26中的黑点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坐标纸上描出的数据点,利用这些数据点绘制出了图中的直线。利用这条直线可以清楚地看出小宇步行的过程近似为匀速运动,还可以利用图线上的点计算出小宇步行过程中的速度,进而用速度预测出他在某一段时间内步行的路程。‎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所示的图像,预测小宇步行10s的路程为_________ m。‎ ‎(2)下表是某同学记录的物体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实验数据。‎ 时间/min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温度/℃‎ ‎80‎ ‎72‎ ‎64‎ ‎59‎ ‎55‎ ‎51‎ ‎47‎ ‎46‎ ‎45‎ ‎①若要绘制上述物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应选择图下中______图更合理。(选填“甲”或“乙”)‎ ‎②请在你选择的图中描出第20min时的温度数据点,并绘制出本次实验中物体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40‎ ‎(______)‎ ‎【答案】10乙 ‎【解析】‎ ‎【详解】‎ ‎(1)由图s-t图像知道,路程和时间成正比,即说明小宇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象知道,当路程s=1m时,运动时间是t=1s,所以,小宇的速度是:v=st‎=‎‎1m‎1s=1m/s;‎ 故小宇步行10s的路程是:s′=vt′=1m/s×10s=10m;‎ ‎(2)①由表格数据知道,最高温度为80℃,最低温度为45℃,为了能够更准确的反映物体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纵坐标需要从低于最低温度的40℃开始即可,故图乙更合理;‎ ‎②由表格数据知道,描出该各点,连接图象,如下图所示:‎ 40‎ ‎17.如图甲所示,小明在“研究气泡的运动规律”的实验中,发现气泡运动得较快,测量时间的误差较大。如何使气泡运动得慢一些?气泡的运动快慢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小明做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跟气泡的大小有关;‎ 猜想二:跟玻璃管与水平面的坡角∠α有关;‎ 于是小明课后找了几位同学一起探究“气泡运动的快慢与气泡的大小、坡角有什么关系”。得到的数据如下(玻璃管内径8mm,气泡通过路程为80cm,玻璃管内液体为水):‎ 表一 表二 表三 气泡大小1cm 坡角/°‎ 时间/s 速度/cm·s-1‎ 气泡大小2cm 坡角/°‎ 时间/s 速度/cm·s-1‎ 气泡大小4cm 坡角/°‎ 时间/s 速度/cm·s-1‎ 实验序号 ‎1‎ ‎15 ‎ ‎14.80‎ ‎5.41‎ 实验序号 ‎6‎ ‎15 ‎ ‎22.47‎ ‎3.56‎ 实验序号 ‎11‎ ‎15 ‎ ‎18.20‎ ‎4.40‎ ‎2‎ ‎30 ‎ ‎13.10‎ ‎6.11‎ ‎7‎ ‎30 ‎ ‎14.84‎ ‎5.39‎ ‎12‎ ‎30 ‎ ‎13.40‎ ‎5.97‎ ‎3‎ ‎45 ‎ ‎14.70‎ ‎5.44‎ ‎8‎ ‎45 ‎ ‎12.16‎ ‎6.58‎ ‎13‎ ‎45 ‎ ‎12.50‎ ‎6.40‎ 40‎ ‎4‎ ‎60 ‎ ‎17.70‎ ‎4.52‎ ‎9‎ ‎60 ‎ ‎13.77‎ ‎5.81‎ ‎14‎ ‎60 ‎ ‎13.50‎ ‎5.93‎ ‎5‎ ‎90 ‎ ‎32.40‎ ‎2.47‎ ‎10‎ ‎90 ‎ ‎19.95‎ ‎4.01‎ ‎15‎ ‎90 ‎ ‎19.10‎ ‎4.19‎ ‎(1) 实验中,小明将标有刻度的玻璃管一端放在水平桌面上,另一端抬高,如图甲所示。为了完成实验,他还需要的器材有刻度尺、秒表、滴管、棉线和_______;‎ ‎(2) 计时的起点“0”刻度线没有设定在玻璃管的底端,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表一(或表二、表三)的数据,可以发现气泡运动的快慢随坡角的变化关系是:_______;‎ ‎(4)分析表中第____________(填表中实验序号)次实验数据可知,气泡运动的快慢与气泡的大小有关。在分析过程中,小明他们运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选填“类比法”、“转换法”或“控制变量法”);‎ ‎(5) 要使气泡运动得慢一些,小明他们选择的气泡大小为 2cm,坡角大小应为_______(选填“5°”、“45°”或“90°”);请你猜想气泡运动的快慢还可能与_______有关。‎ ‎【答案】量角器刚开始时气泡不是匀速运动气泡大小一定,随着坡角增大,气泡运动速度先增大后减小1、6、11(或2、7、12或3、8、13或4、9、14或5、10、15)控制变量法5°液体种类(或者玻璃管粗细)‎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因要研究气泡的运动快慢跟玻璃管与水平面的坡角∠α的关系,故要用到量角器。‎ ‎(2)[2]气泡由玻璃管的底端由静止开始运动,因刚开始时气泡不是匀速运动,计时的起点“0”刻度线没有设定在玻璃管的底端。‎ ‎(3)[3]分析表一(或表二、表三)的数据,大小一定的气泡,随着坡角增大,气泡运动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4)[4][5]研究气泡运动的快慢与气泡的大小有关要控制坡角大小不变,只改变气泡大小,故分析表中第1、6、11(或2、7、12或3、8、13或4、9、14或5、10、15)次实验数据可知,气泡运动的快慢与气泡的大小有关。在分析过程中,小明他们运用的科学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40‎ ‎(5)[6][7]要使气泡运动得慢一些,小明他们选择的气泡大小为2cm,由表二数据可知,坡角大小应为5°;你猜想气泡运动的快慢还可能与液体种类(或者玻璃管粗细)有关。‎ ‎18.学校要开运动会,几个同学讨论怎样才能把铅球掷得更远。‎ 小宁认为:铅球掷出的距离,可能与掷出铅球时的速度大小有关;‎ 小祥认为:铅球掷出的距离,可能与掷出铅球时的射出仰角(投掷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有关。‎ 小斌说:“我们还是通过实验来探究吧”。于是,他们制作了一个小球弹射器(如图所示),它能使小球以不同速度大小和方向射出,弹射方向与水平的仰角,可由固定在铁架台上的量角器读出。‎ 他们通过5次实验得到下表中的数据:‎ 实验序号 射出速度v(m/s)‎ 射出仰角θ 射出距离(水平距离)s(m)‎ ‎1‎ ‎5‎ ‎30°‎ ‎2.9‎ ‎2‎ ‎10‎ ‎30°‎ ‎9.5‎ ‎3‎ ‎10‎ ‎45°‎ ‎10.8‎ ‎4‎ ‎10‎ ‎60°‎ ‎9.1‎ ‎5‎ ‎15‎ ‎30°‎ ‎20.7‎ 请你根据上述所收集的信息和相关证据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验证小宁的猜想,应选用序号为________三组的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在___________一定时,物体________越大,射出距离越远;‎ ‎(2)为了验证小祥的猜想,应选用序号为________三组的实验数据,能得出:射出仰角θ为_______时,物体射出距离最远;‎ 40‎ ‎(3)小斌认为要使(2)中的结论更可靠,还需要完善实验方案,你认为小样还能做的改进是:_________。‎ A.选择射出仰角为45°多次实验,求平均值 B.选择射出仰角为45°附近不同角度多次实验 C.选择不同的射出速度,在射出仰角为45°反复多次实验,求平均值 ‎【答案】1、2、5射出仰角θ速度2、3、445°B ‎【解析】‎ ‎【分析】‎ ‎【详解】‎ ‎(1)[1][2][3]要探究射出距离与射出速度的关系,就必须保持射出仰角一定,只改变射出速度。从表格中数据来看,序号1、2、5的射出仰角都是30°,射出速度不同,序号1的射出速度是5m/s,射出距离是2.9m;序号2的射出速度是10m/s,射出距离是9.5m;序号5的射出速度是15m/s,射出距离是20.7m。由此可得出结论:在射出仰角θ一定时,物体抛出的速度越大,抛出的距离越远。‎ ‎(2)[4][5]要探究射出距离与射出仰角的关系,就必须保持射出速度一定,只改变射出仰角。从表格中数据来看,序号2、3、4射出速度都是10m/s,射出仰角不同,序号2的射出仰角是30°,射出距高是9.5m;序号3的射出仰角是45°,射出距离是10.8m;序号4的射出神角是60°,射出距离是9.1m。当射出仰角是45°时,物体抛出的距离最远。‎ ‎(3)[6]为获得更准确的结论,选择射出仰角为45°附近不同角度多次实验,然后得出规律。故应选B。‎ ‎19.如图所示,小水塘平静的水面上漂浮着一个乒乓球,小帆试图用扔石子激起水波的方法将乒乓球推向水塘边。她发现小石子扔进水中,激起了一圈圈水波向外扩展,而球几乎只在原处“蹦蹦跳跳”,并未随水波向外水平移动。‎ 小帆猜想其中原因可能是:‎ A.小石子使水产生的振动不够强,水波太小,水对乒乓球的水平推力太小;‎ 40‎ B.乒乓球浸入水中深度过浅,水对它的水平推力太小;‎ C.向外逐渐扩展的水波,是被石子击中的那部分水,将竖直方向的振动向外依次传播而形成,而水并未水平移动,故对乒乓球没有产生水平推力。‎ 为了验证猜想,她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 ‎①安全起见,选择一个水深较浅(膝盖以下)的水池。将质量不同的小木块、小纸船、乒乓球置于平静水面以O为圆心的同一圆上(它们浸入水的深度不同),如图所示;‎ ‎②用手替代石子,以一定的频率沿竖直方向拍打水面O点处;‎ ‎③拿走纸船和木块,改变拍打水面的方向,观察乒乓球的运动情况。‎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在验证猜想A时,她用不同的力度沿竖直方向拍打水面,若发现乒乓球没有水平移动,则说明:球是否能水平移动与水波大小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 ‎(2)实验方案①②是为了验证猜想____(选填序号字母)。实验时,若观察到三个物体都只在原位置上振动,小帆由此得到:“乒乓球是否水平移动与浸入深度无关。”‎ 你认为这一结论是否可靠?原因是:____。‎ ‎(3)实施方案③时,若发现除了竖直拍打外,其他拍打方向均能使乒乓球在水平方向上移动,说明当时小帆所扔的石子几乎是以__________方向入水。要验证猜想C,再提供几个相同的乒乓球,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 ‎【答案】无关B不可靠。原因是小木块、小纸船、乒乓球的质量不同。竖直将几个乒乓球分别放在以O点为圆心的不同同心圆上,用手以一定频率沿竖直方向拍打水面O点处,观察乒乓球的运动情况。‎ ‎【解析】‎ ‎【详解】‎ 第一空.沿竖直方向用不同的力度拍打水面,能出现不同大小的水波,但乒乓球并没有水平移动,则说明球是否能水平移动与水波大小无关。‎ 40‎ 第二空.方案①中,改变了小木块、小纸船、乒乓球浸入水的深度,说明是探究它们是否能水平移动与浸入水中的深度的关系,即验证B猜想。‎ 第三空.方案①中使用的小木块、小纸船、乒乓球的质量不同,浸入水的深度也不同,即有两个变量,所以小帆得出的结论不可靠。‎ 第四空.实施方案③时,发现除了竖直拍打外,其他拍打方向均能使乒乓球在水平方向上移动。而当时小帆所扔石子时,乒乓球在水平方向上并没有移动,说明当时小帆所扔的石子几乎是竖直落水的。‎ 第五空.小帆的猜想C认为,向外逐渐扩展的水波,是被石子击中的那部分水,将竖直方向的振动向外依次传播而形成,而水并未水平移动,所以要验证该猜想,应将几个乒乓球分别放在以O点为圆心的不同同心圆上,用手以一定频率沿竖直方向拍打水面O点处,观察乒乓球的运动情况。‎ ‎20.某兴趣小组计划探究“铝棒的发声”.同学们使用一根表面光滑的实心铝棒,一只手捏住铝棒的中间部位,另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粘少许松香粉,在铝棒表面由手捏部位向外端摩擦,可以听见铝棒发出声音,而且发现在不同情况下铝棒发声的频率是不同的,为了探究铝棒发声频率的影响因素,该兴趣小组找到不同规格的铝棒、虚拟示波器等器材进行探究.实验前同学们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A:铝棒发声的频率可能和铝棒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B:铝棒发声的频率可能和铝棒的长度有关 猜想C:铝棒发声的频率可能和手捏铝棒的部位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A,同学们选择4根铝棒,每次均捏住铝棒的中间部位,由手捏部位向外端摩擦,实验所得的数据记录于下面的表格中,在2%的误差允许范围内(频率相差在70Hz以内)的测量值可以认为是相等的.‎ 实心铝棒 铝棒长度L/×10﹣2m 横截面积S/×10﹣5m2‎ 频率f/Hz ‎1‎ ‎71‎ ‎2.9‎ ‎3500‎ ‎2‎ ‎78‎ ‎2.9‎ ‎3146‎ ‎3‎ ‎71‎ ‎5.2‎ ‎3530‎ ‎4‎ ‎78‎ ‎11.7‎ ‎3134‎ 40‎ ‎(1)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铝棒的发声频率与横截面积是___的.(选填“有关”或“无关”)‎ ‎(2)为了验证猜想B,同学们选择横截面积均为2.9×10﹣5m2的铝棒,实验所得的数据记录于下面的表格中,同学们从表中前两列数据很难得出频率f与长度L之间的关系,他们利用图象法处理数据,画出了频率f与长度的倒数1/L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可知发生频率f与铝棒的长度L的关系是____.‎ 实心铝棒 铝棒长度L/×10﹣2m 频率f/Hz 铝棒长度倒数1/L(m﹣1)‎ ‎1‎ ‎50‎ ‎5000‎ ‎2‎ ‎2‎ ‎71‎ ‎3500‎ ‎1.4‎ ‎3‎ ‎78‎ ‎3146‎ ‎1.28‎ ‎4‎ ‎91‎ ‎2700‎ ‎1.1‎ ‎5‎ ‎105‎ ‎2375‎ ‎0.95‎ ‎(3)同学们又通过实验探究了铝棒发声的频率和手捏铝棒部位的关系,在实验过程中,有同学们将发声的铝棒一端插入水中,可以看到____现象,有同学用手迅速握住正在发声的铝棒,可以听见声音很快衰减,原因是______.‎ ‎【答案】无关反比例水花四溅振幅减小,响度减小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表格中的信息可知,当铝棒长度都为0.71m时,横截面积不同,频率为3500hHz和3530Hz,由于这两个频率在2%的误差允许范围内(频率相差在70Hz 40‎ 以内),故频率是相同的,故结论为:铝棒的发声频率与横截面积是无关的;‎ ‎(2)由图象可知,频率f与长度的倒数1/L的关系是一条直线,即成正比,故发生频率f与铝棒的长度L的关系是成反比;‎ ‎(3)有同学们将发声的铝棒一端插入水中,铝棒振动,故可以看到水花四溅;有同学用手迅速握住正在发声的铝棒,可以听见声音很快衰减,原因是铝棒的振幅减小,响度减小.‎ ‎21.阅读短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热阻 当物体或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温度差时,就会发生热传递.传导是热传递的一种方式,物体对热量的传导有阻碍作用,称为热阻,用R表示.物体的热阻与物体在热传导方向上的长度l成正比、与横截面积S成反比,还与物体的材料有关,关系式为,式中λ称为材料的导热系数,不同材料的导热系数一般不同.房屋的墙壁为了保温,往往使用导热系数较小的材料.如果墙壁一侧是高温环境,温度始终为t1;另一侧是低温环境,温度始终为t2,墙壁中形成稳定的热量流动,则单位时间内从高温环境传导到低温环境的热量Q与墙壁两侧的温度差成正比,与墙壁的热阻成反比.‎ ‎(1)热量传导过程和电流相似,温度差相当于电路中(_______)‎ A.电流 B.电压 C.电阻 D.电功率 ‎(2)铜汤勺放在热汤中,把手很快就会烫手,而塑料把手的汤勺不会烫手.由此可知铜和塑料的导热系数大小:λ铜_____λ塑料(填“>”“<”或“=”).‎ ‎(3)如图甲所示,热量在墙壁中传导,虚线标出的墙壁正中间处的温度为_____.‎ ‎(4)如图乙所示,热量在墙壁中传导,在传导方向上的长度为l1,横截面积为S,导热系数为λ1;在墙壁一侧紧贴一层保温层,保温层与墙壁面积相同,在热传导方向上的长度为l2,导热系数为λ2,则单位时间内从高温环境传导到低温环境的热量Q = _____.‎ 40‎ ‎【答案】B>‎ ‎【解析】‎ ‎【详解】‎ 第一空.热传递的条件是温度差,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热量传导过程和电流相似,温度差相当于电路中的电压;‎ 第二空.铜汤勺放在热汤中,把手很快就会烫手,而塑料把手的汤勺不会烫手.说明塑料的传热性能差,根据可知,导热系数越小,热阻越大,导热能力越差,因此铜的导热系数大于塑料的导热系数,即λ铜λ塑料;‎ 第三空.墙壁中形成稳定的热流运动,相同时间内减少的温度相同,因此墙壁正中间处的温度为;‎ 第四空.单位时间内从高温环境传导到低温环境的热量Q与墙壁两侧的温度差成正比,与墙壁的热阻成反比,则单位时间内从高温环境传导到低温环境的热量Q=‎ ‎22.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题 理想实验法 理想实验法(又称实验推理法)是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把可靠事实和理论思维结合起来,可以深刻地揭示自然规律。它是在实验基础上经过概括、抽象、推理得出规律的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但得出的规律却又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科学家们为了解决科学理论中的某些难题,以原有的理论知识(如原理、定理、定律等作为思想实验的“材料”,提出解决这些难题的设想作为理想实验的目标,并在想象中给出这些实验“材料”产生“相互作用”所需要的条件然后,按照严格的逻辑思维方法去“处理”这些思想实验的“材料”,从而得出一系列反映客观物质规律的新原理,新定律,使科学难题得到解决,推动科学的发展。理想实验法又称推理法。初中阶段我们接触过伽利略理想实验,‎ 40‎ 如图甲所示的是伽利略著名的斜面理想实验,实验设想的步骤有:‎ ‎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该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 ‎②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 ‎③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将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运动 ‎④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 ‎(1)请将上述步骤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______(只填写序号)‎ 牛顿曾研究过这样一个问题:他发现人掷出去的石头总会偏离掷出方向落回地面,于是牛顿提出了一个“大炮”的设想,如图乙所示的是他画的“大炮”草图在地球上的一座高山上架起一只水平大炮,以不同的速度将炮弹平射出去,射出速度越大,炮弹落地点就离山脚越远.他推想:当射出速度足够大时,炮弹将会如何运动呢?牛顿通过科学的推理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这就是只要这炮的威力足够大,炮弹的速度足够快,炮弹就可以围绕地球不停的转而不会掉下来。故事中牛顿实际也用到了理想实验的研究方法。‎ ‎(2)研究中牛顿基于的可靠事实是______。‎ ‎(3)牛顿当年的推测已经变成现实,人们应用他的推论,利用现代科技制成了______。‎ ‎(4)想想看,之前初中物理学习中,在研究什么问题时用到过理想实验的方法?请举一例______。‎ ‎【答案】②④①③人掷出去的石头总会偏离掷出方向落回地面人造卫星牛顿第一定律 ‎【解析】‎ ‎【详解】‎ 40‎ 第一空.斜面理想实验中,小球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滚下,可以让小球到达水平面上时保持相同的初速度;如果斜面光滑,则小球不受阻力作用,会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然后逐渐减小斜面的倾角,发现小球仍然会达到原先释放时的高度;那么可以推断,若将斜面变为水平面,那么小球为了达到原先释放时的高度会一直运动下去;因此,正确的顺序排列为②④①③‎ 牛顿发现人掷出去的石头总会偏离掷出方向落回地面(可靠事实),我们知道这是重力作用的效果,是石头的重力去改变石头运动方向,他从石头落回地面的距离不同,分析预测用相同的力去改变同一物体运动方向时,运动速度越大,物体的运动方向越不易改变,即物体的运动方向改变较小,会落回离掷出点更远的地方。所以牛顿设想:在地球的一座高山上架起一只水平大炮,以不同的速度将炮弹平射出去,射出速度越大,炮弹落地点就离山脚越远。于是牛顿通过科学的推理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抛出物体的速度足够大时,物体将离开地球,绕地球旋转,做圆周运动;现在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应用他的推论,制成了人造地球卫星。‎ 第二空.人掷出去的石头总会偏离掷出方向落回地面 第三空.人造地球卫星 第四空.研究牛顿第一定律时用到了理想实验的方法:‎ 让滑块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滑到表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木板上,发现水平木板越光滑,滑块滑得越远,在这一可靠的事实基础上,推理出假如木板绝对光滑,滑块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23.科学研究表明:金属杆受到拉力会伸长,在一定范围内,金属杆的伸长与它所受到的拉力F成正比.现有一金属杆,长为8m,横截面积为0.4cm2,实际使用时要求金属杆受到拉力后的伸长不超过0.4cm.由于直接对这一金属杆测试有困难,故选用同种材料制成的样品进行测试,测试时样品所受的拉力始终为2000N,通过测试取得数据如下.‎ 长度l(m)‎ 横截面积cm2‎ 伸长cm ‎1‎ ‎2‎ ‎1‎ ‎4‎ ‎4‎ 40‎ 请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在对样品进行测试时,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这样设计有何优点?答:______.‎ ‎(2)分析样品测试数据可知,金属杆伸长的长度(伸长量)跟它的长度和______有关.‎ ‎(3)根据(2)及金属杆的伸长量还与它所受到的拉力F成正比,可以得到金属杆伸长量的表达式ΔL =______.比例系数用k表示,拉力,长度和横截面积分别用F、L和S表示 ‎(4)该金属杆P能够承受的最大拉力为______N.‎ ‎【答案】将微小的形变放大横截面积5000‎ ‎【解析】‎ ‎【分析】‎ ‎【详解】‎ ‎(1)可以将金属杆伸长的长度放大(将微小形变放大),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 ‎(2)由表中数据,比较第一、三栏或第四、五栏可得出:在金属杆的长度相同时,金属杆伸长的长度与金属杆的横截面积成反比;比较第一、二栏或第三、四栏可知,在金属杆的横截面积相同时,金属杆伸长的长度与金属杆的长度成正比;从而得出,金属杆伸长的长度还跟金属杆的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 ‎(3)(4)由金属杆的伸长量与金属杆的长度和横截面积及它所受到的拉力F的关系,可以得到金属杆伸长量的表达式:ΔL=k,0.4cm=k-----①;0.16cm=k----②,①÷②得:F=5000N.‎ ‎24.阅读下列材料:‎ 何时更粘 40‎ 何时更粘初春的早晨,晓丽去农贸市场买蜂蜜,售货员将蜂蜜用勺子盛出,往瓶子里倒。晓丽发现蜂蜜向下流动得比较缓慢,不像流水那样。“咦!淌得这么慢!”售货员笑着说:“我的蜂蜜质量好,太粘了!”晓丽心想:“对了,蜂蜜比水的粘性大。看来,不同的液体粘性的大小不同。可是…为什么在家里倒蜂蜜时好像不是这么粘呢?难道真是如同售货员所说的质量好吗?以前也是在这里买的呀!”‎ 晓丽带着疑惑,走在回家的路上,她想到这样的问题:是否有什么因素使得蜂蜜的粘性有时大有时小呢?也就是说物质的粘性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晓丽百思不得其解。她突然想到:蜂蜜由于粘性能粘住东西,这和磁铁能吸住小铁钉的现象有些相似。而在做火烧磁铁的实验时发现温度越高,磁性越弱。那么,液体的粘性又会怎样呢?会不会也有相似的关系呢?‎ 晓丽根据磁性与温度的关系,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假设:物质的粘性也可能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粘性越小。‎ 也就是说,如果让同一种液体从相同的斜面流下,温度低时需要的时间长,温度高时需要的时间短。‎ 蜂蜜 温度 流淌时间 在冰箱中 较低 较长 在室内 一般 一般 经微波炉加热 较高 较短 想到自己的假设,晓丽兴奋起来,赶回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将蜂蜜分装入三个小瓶,一瓶放在冰箱,一瓶放在室内,另一瓶放在微波炉加热一会儿。然后找三支相同的试管,让爸爸妈妈帮忙,用三支滴管分别从三个小瓶中各取一滴蜂蜜,同时,分别滴到同样倾斜放置着的试管内壁上,观察各滴蜂蜜流到试管底部的时间并进行比较。‎ 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晓丽顺利完成了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如下:‎ 晓丽和爸爸妈妈一起又用其他几种物质做了相同的实验,并对这些实验现象进行了分析。晓丽像科学家那样得出了结论。请你回答:‎ 40‎ ‎(1)晓丽得出的结论是:有些物质,随着温度升高,它的粘性_____。‎ ‎(2)这一结论可以用如图的_____图象表示。‎ ‎(3)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晓丽运用了转换法,通过这种科学方法,晓丽将不能直接测量的粘性大小转换成可以测量的_____。‎ ‎【答案】变小B流淌时间 ‎【解析】‎ ‎【详解】‎ ‎(1)由表中记录的数据知:蜂蜜温度越高,其流淌时间越短,说明液体的粘性越小,故可得出:有些物质,随着温度升高,它的粘性变小;‎ ‎(2)随着物体温度的升高,它的粘性变小,所以符合的图象只有B;‎ ‎(3)这里运用了转换法,由题意知,将不能直接测量的粘性的大小转换成可以测量的流淌时间。‎ ‎25.1901年,挪威人伯克兰造出世界上第一台电磁发射器,首开电磁炮先河.为了认识电磁炮的一些特性,小柯制作了一个电磁炮模型,其原理如下图.螺线管通电后,铁制撞针迅速前移,推动炮弹射出炮管.‎ ‎(1)小柯要增强电磁炮中螺线管磁场,下列方法可行的是(选填字母).‎ A.增加螺线管的线圈匝数 B.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 C.增大通过螺线管的电流 ‎(2)炮弹的动能影响它的威力.直接测量动能小柯遇到困难,所以,他通过测量同一炮弹的射程(炮弹出射点离落地点间的水平距离)来间接比较.此研究方法与下列(选填字母)实验所用方法相同.‎ 40‎ A.用刻度尺测物体长度 B.用量筒测液体体积 C.用压强计研究液体内部压强 ‎(3)小柯测得的一项实验数据(取多次实验的平均值)如下表.‎ 实验次数 ‎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第4次 ‎ 第5次 ‎ 撞针质量(克) ‎ ‎0.1 ‎ ‎0.2 ‎ ‎0.3 ‎ ‎0.4 ‎ ‎0.5 ‎ 射程(米) ‎ ‎0.48 ‎ ‎0.54 ‎ ‎0.81 ‎ ‎0.46 ‎ ‎0.41 ‎ 小柯得出了“当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撞针质量为0.3克时电磁炮的射程最远”的结论.‎ 小妍觉得这个结论还不可靠,建议再取不同质量的撞针进行实验.你认为选择撞针质量范围在克之间进行进一步实验比较合理.‎ ‎【答案】(1)A C (2)C (3)0.2—0.4‎ ‎【解析】‎ 试题分析:(1)通电螺线管磁场的强弱与电流的大小、线圈的多少和铁芯的有无有关.‎ ‎(2)把测量动能的大小,转化成测量同一炮弹的射程,这是利用了转换思想,把不易测量的物理量转换成易测量的物理量.这与利用压强计测量液体的压强方法类似,把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转化成U型管中液面的高度差不同,形象易于比较.‎ ‎(3)根据表格中信息知道撞针在0.2—0.4之间时,电磁炮的射程最远.‎ ‎【考点定位】电与磁物理实验方法 ‎2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流体的阻力 40‎ 日常生活中存在这样的现象:飞机、轮船、汽车等交通工具运行时,受到空气阻力;人在水中游泳、船在水中行驶时,受到水的阻力;百米赛跑时,奔跑得越快,我们感到风的阻力越大。这是什么原因呢?‎ 查阅相关资料得知:物体在流体中运动时,会受到阻力作用,该阻力叫做流体阻力。流体阻力大小跟相对运动速度大小有关,速度越大,阻力越大;跟物体的横截面积有关,横截面积越大,阻力越大;跟物体的形状有关,头圆尾尖(这种形状通常叫做流线型)的物体受到的阻力较小。物体从高空由静止下落,速度会越来越大,所受阻力也越来越大,下落一段距离后,当阻大到与重力相等时,将以某一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这个速度通常被称为收尾速度。‎ 某研究小组做了“空气对球形物体阻力大小与球的半径和速度的关系”的实验,测量数据见下表。(g取10N/kg)‎ 小球编号 ‎1‎ ‎2‎ ‎3‎ 小球质量(g)‎ ‎2‎ ‎5‎ ‎45‎ 小球半径(×10﹣3m)‎ ‎5‎ ‎5‎ ‎15‎ 小球的收尾速度(m/s)‎ ‎16‎ ‎40‎ ‎40‎ ‎(1)骑自行车上学,上身直立比猫腰伏下身子时受到的空气阻力大,这是因为_____越大,受到的流体阻力越大的缘故。‎ ‎(2)半径相同的小球,质量_____(选填“大”或“小”)的收尾速度大。‎ ‎(3)下落速度达到收尾速度时,三个小球中_____号小球受到的流体阻力大。‎ ‎【答案】横截面积大3‎ ‎【解析】‎ ‎【详解】‎ ‎(1)由资料内容可知,流体的阻力与相对运动速度大小、物体的横截面积、物体的形状有关,当骑自行车上学,上身直立比猫腰伏下身子时横截面积大,受到的空气阻力大;‎ ‎(2)由1、2数据知,小球的半径相同,球的质量越大,收尾速度越大;‎ ‎(3)根据收尾速度的概念,当球以收尾速度运动时,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受的阻力等于其重力,所以f=G=mg,3号球的质量最大,重力最大,阻力最大。‎ ‎27.①将50cm3的水与50cm3的酒精充分混合后,测得混合液的总质量为90g 40‎ ‎,则混合液的总体积_____(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下同)100cm3,密度_____ 0.9×l03 kg/m3。‎ ‎②如图,为了形象地说明宇宙在膨胀,我们可以把粘有小塑料粒的气球看成是宇宙,把_____看成是宇宙中的天体。气球膨胀时,任意小塑料粒周围的其他小塑料粒都在离它远去。这里主要运用的一种思维方法是_____(选填“等效法”、“类比法”或“转换法”)。‎ ‎【答案】小于大于小塑料粒类比法 ‎【解析】‎ ‎【分析】‎ ‎(1)解答本题需把握: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体积小,组成物体的分子间存在间隙。‎ ‎(2)“宇宙大爆炸”是根据天文观测研究后得到的一种设想,大约在150亿年前,宇宙所有的物质都高度密集在一点,有着极高的温度,因而发生了巨大的爆炸,大爆炸以后,物质开始向外大膨胀,就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宇宙。‎ ‎【详解】‎ ‎(1)由于分子间存在间隙,所以将50cm3的水与50cm3的酒精充分混合后,混合液的总体积小于100cm3;若混合后总体积为100cm3,测得混合液的总质量为90g,则密度为:。但混合后总体积会减小,质量不变,根据可知,混合液的密度大于0.9×103kg/m3。‎ ‎(2)为了形象地说明宇宙在膨胀,课本上将一个粘有小塑料粒的气球看着宇宙,小塑料粒看成是宇宙中的天体,气球膨胀时,任意小塑料粒周围的其他小塑料粒都在离它远去。,这里运用的是主要一种思维方法是类比法。‎ 故答案为:(1)小于;大于;(2)小塑料粒;类比法。‎ ‎【点睛】‎ 分子动理论记住三句话: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的引力和斥力,分子间有间隙。‎ ‎28.如图1为汤姆生发现电子后,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原子像一个实心球体,正电均匀分布在球体内,电子像西瓜籽那样嵌在其中.如图2为卢瑟福研究原子内部结构的α 40‎ 粒子散射实验图,实验结果发现,大部分a粒子几乎不受任何阻挡地穿过金箔,只有少数粒子发生了偏转.‎ ‎(1)卢瑟福的实验支持还是否认了汤姆生的原子结构模型?请说明理由.‎ ‎(2)建立符合卢瑟福实验的原子结构模型(可以文字叙述,也可作图说明).‎ ‎【答案】否认了汤姆生的原子结构模型,原因是:大部分a粒子几乎不受任何阻挡地穿过金箔,只有少数粒子发生了偏转;说明原子不是一个实心球体,原子核很小,里面有很大的空间;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解析】‎ ‎(1)大部分a粒子几乎不受任何阻挡地穿过金箔,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原子核很小.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原子核带正电.因而汤姆生提出了一个被称为“西瓜式”结构的原子结构模型,电子就像“西瓜子”一样镶嵌在带正电的“西瓜瓤”中的观点存在的缺陷.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而非“嵌着葡萄干的面包”或“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2)解:卢瑟福的实验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点睛:(1)汤姆生提出了一个被称为“西瓜式”结构的原子结构模型,电子就像“西瓜子”一样镶嵌在带正电的“西瓜瓤”中,其原子结构模型也存在缺陷.(2)卢瑟福的实验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29.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光纤通信 光纤通信是光在用玻璃纤维做的“导线”中传送信号.这种光“导线”是英国物理学家丁达尔首先发现的.‎ 40‎ ‎1870年,丁达尔做了一次有趣的表演.他在一个大桶的侧壁上开了一个小孔,然后在大桶内装满水,让水从小孔流出,形成一股弯弯的水柱落到地面,接着,他在水面上用光源照射桶中的水.当盖上桶盖,再把屋子里的灯关掉以后.看到射入水中的光竟随着水从小孔流出.并且同弯弯的水流一起落到地面,在地面上形成一个光斑.‎ 丁达尔的这个发现启发了科学家们,他们利用拉得很细的玻璃丝光纤来作为光的“导线”,实验证明:不管玻璃丝怎样弯曲,从它的一端射入的光都会顺着它弯曲地传播,而从另一端射出,这种纤维就叫做光导纤维.‎ 能传送光的光导纤维可以传送声音信号,也可以用来传送图象信号.光导纤维传送声音和图象的原理与电话相类似,但它要把声音和图象的电信号变成相应强弱变化的光信号.在“光话”或“光视”的一端有一个编码器,它把所有要传送的声音或图象(或其他信息)转换成数字信息,比方说编成一个0和1组成的数码,发光器就根据数码中的数字,有光表示1,无光表示0,通过光导纤维射出一串明暗不同的光信号,传到另一端的接收器后,由那里的译码器复原成声音或图象,这样,对方就像用电话或电视传输一样,直接听到声音或接收电视节目.‎ 光纤通信应用的场合很多,除了“光话”“光视”外,还可用于计算机网络、厂矿内部的通信,光缆传输的电视、铁道系统的通信等.‎ ‎(1)科学家们由丁达尔的实验发明了光导纤维,这个过程中所采取的思维方法是(______)‎ A.归纳 B.类比 C.发散 D.推理 ‎(2)光导纤维作为光的导线具有什么样的特点_________?‎ ‎(3)请你完成下列表示光导纤维传送声音和图象的框图(如图所示)______.‎ ‎【答案】B由材料可知,光导纤维作为光的导线,不管玻璃丝怎样弯曲,从它的一端射入的光都会顺着它弯曲地传播,而从另一端射出 ‎【解析】‎ ‎ (1)根据1870年,丁达尔做了一次有趣的表演,可知科学家们由丁达尔的实验发明了光导纤维,这个过程中所采取的思维方法是类比;(2)‎ 40‎ 由材料可知,光导纤维作为光的导线,不管玻璃丝怎样弯曲,从它的一端射入的光都会顺着它弯曲地传播,而从另一端射出;(3)在“光话”或“光视”的一端有一个编码器,它把所有要传送的声音或图象(或其他信息)转换成数字信息,发光器就根据数码中的数字,有光表示1,无光表示0,通过光导纤维射出一串明暗不同的光信号,传到另一端的接收器后,由那里的译码器复原成声音或图象,故图框中分别填:编码器;译码器,如图:.‎ 点睛:类比手法主要是应用在物理和化学探究实验上.所谓的类比,就是由两个对象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性质,推断它们在其他性质上也有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推理形式.‎ ‎30.请阅读下面的文章:‎ 物体的惯性 一辆空车和一辆装满货物的车,在相同的牵引力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空车的质量小,在较短的时间内可以达到某一速度,运动状态容易改变。装满货物的车,质量大,要在较长的时间内才能达到相同的速度,运动状态难改变。质量小的物体,运动状态容易改变,我们说它的惯性小。质量大的物体,运动状态难改变,我们说它的惯性大。‎ 惯性的大小在实际中是经常要加以考虑的。当我们要求物体的运动状态容易改变时,应该尽可能减小物体的质量来减小物体的惯性。相反,当我们要求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易改变时,应该尽可能增大物体的质量来增大物体的惯性。‎ 通过上述阅读,请你回答以下问题:‎ A、阅读上述文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物体的惯性与物体的_____有关。‎ B、请你解释一下:为什么歼击机在战斗前要抛掉副油箱?‎ 答:歼击机在战斗前要抛掉副油箱,是为了减小飞机的_____来减小飞机的_____,使自身的_____容易改变,以提高歼击机的灵活性。‎ C、请你注意:在本文第一自然段的叙述中较好的体现了“控制变量”这种研究方法,这一自然段所控制是:两车受到的_____相同和两车的_____相同。‎ ‎【答案】质量质量惯性运动状态牵引力速度的改变量 ‎【解析】‎ ‎【分析】‎ ‎(1)质量决定了惯性的大小,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40‎ ‎(2)根据任何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进行填空;‎ ‎(3)认真阅读短文,从中找出两辆车的相同量和改变量。‎ ‎【详解】‎ ‎(1)因为惯性的大小与质量有关,并且从短文中也可以看出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2)歼击机在战斗前要抛掉副油箱,是为了减小飞机的质量来减小飞机的惯性,使自身的运动状态容易改变,以提高歼击机的灵活性。‎ ‎(3)因为资料中提到在相同的牵引力的作用下,以及空车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某一速度,而装满货物的车在较长时间内才能达到相同的速度,因此控制两车受到的牵引力和速度的改变量相同。‎ 故答案为:(1).质量 (2). 质量 (3). 惯性 (4). 运动状态 (5). 牵引力 (6). 速度的改变量 ‎【点睛】‎ 通过对此事例的探究,加强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利用物理知识来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40‎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