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考物理南通解析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5中考物理南通解析试卷

‎2015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物理试卷 ‎ ‎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2分)(2015•南通)立定跳远测试中,小明想:地球自转会影响成绩吗?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  A. 向东跳有利 B. 向西跳有利 ‎  C. 向南或向北跳有利 D. 向各个方向跳都一样 考点: 惯性现象.‎ 专题: 运动和力.‎ 分析: 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惯性大小只和质量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的形状、位置等都无关.‎ 解答: 解:立定跳远测试中,跳起之前,人与地面具有相同的速度.由于惯性,跳起来之后人依然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在相同的时间内,人转过的距离与地面转过的距离相等,所以无论跳远运动员向那个方向跳起,结果都一样.所以选项A、B、C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惯性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生活中有很多惯性的例子,要求学生善于发现日常生活中惯性现象.‎ ‎ ‎ ‎2.(2分)(2015•南通)下列光理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  A. ‎ 光的色散 B. ‎ 钢笔移位 C. 小孔成像 D. ‎ 水中倒影 考点: 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 专题: 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 (1)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小孔成像,激光准直等;‎ ‎(2)光的反射是指光线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出去的现象,比如平面镜成像,看见不发光的物体;‎ ‎(3)光的折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比如透镜成像,光的色散;‎ 根据四幅图中形成的原理不同,对其进行分类,并选出符合要求的选项.‎ 解答: 解:A、从图中可以看出,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由于不同色光的折射率不同,所以出现的色散现象,属于折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钢笔移位”,是由于光线通过玻璃、空气进入人的眼睛时,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而形成的现象,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小孔成像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现象.故C符合题意;‎ D、平静的水面相等于平面镜,水中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属于光的反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 此题主要通过各种事例考查了学生对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的理解.要注意这几种现象的本质,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区分.对于生活中的现象要善于总结.在日常生活中学习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 ‎ ‎3.(2分)(2015•南通)将复写纸夹在两张白纸之间后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分别取两个盛有等量冷水和热水的相同铝质易拉罐压在纸上.一段时间后,发现纸上留下痕迹的颜色深浅不同.该现象说明(  )‎ ‎  A. 分子热运动与温度有关 B. 分子间存在引力 ‎  C. 分子间存在斥力 D. 分子间有空隙 考点: 分子的运动.‎ 专题: 分子热运动、内能.‎ 分析: 解决本题需掌握: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越激烈.‎ 解答: 解: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盛有热水易拉罐下的复写纸温度比较高,其分子运动比较剧烈,扩散得比较快,所以,纸上的颜色比较深;故选项A正确,选项BCD错误.‎ 故选A.‎ 点评: 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称为热运动是因为分子的运动和温度有关.‎ ‎ ‎ ‎4.(2分)(2015•南通)获2015年科技创意大赛一等奖的“校园脚踏式发电装置”,是利用脚踩踏板带动线圈运动发电的.下图能反映其工作原理的是(  )‎ ‎  A. B. C. D. ‎ 考点: 电磁感应.‎ 专题: 电动机、磁生电.‎ 分析: 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会产生感应电流,这叫做电磁感应现象.据此结合描述现象解答.‎ 解答: 解:“校园脚踏式发电装置”,是利用脚踩踏板带动线圈运动发电,这种装置起到电源的作用,其工作原理为电磁感应现象;‎ A、此图是电磁继电器,是可以实现远程控制的开关,其主体是电磁铁,应用了电流的磁效应;不能反映其原理,故A错误;‎ B、此图是电磁感应现象,开关闭合后,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就会产生感应电流;能够反映其原理,故B正确;‎ C、此图中导体位于磁场中,但不是不是闭合电路,即使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也不能够产生感应电流,不能够反映其原理,故C错误;‎ D、此图中开关闭合后,小磁针发生偏转,说明电流周围存在磁场,是电流的磁效应,不能够反映其原理,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电磁感应现象以及电磁部分中的几个重要实验的理解和掌握,综合性较强.‎ ‎ ‎ ‎5.(2分)(2015•南通)蹦床比赛时,从接触蹦床到运动到最低点的过程中,运动员的(  )‎ ‎  A. 动能一直增大 ‎  B. 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  C. 机械能增大 ‎  D. 动能最终转化为蹦床的弹性势能 考点: 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 专题: 机械能及其转化.‎ 分析: (1)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和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 ‎(2)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和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3)机械能等于动能和势能之和.‎ 解答: 解:‎ AD、运动员从接触蹦床到最低点的过程中,一开始重力大于弹力,速度还会有一段继续的增大;当重力等于弹力,速度达到最大,此时动能最大;当重力小于弹力时,动能主要转化为弹性势能,速度减小,动能减小,弹簧势能增大.从整体来看,动能先增大,但最终是减小的,故A错误、D正确;‎ B、从上述分析可知,动能主要转化为弹性势能,而不是重力势能,故B错误;‎ C、由于存在空气的阻力等因素,机械能不守恒,机械能减小,故C错误.‎ 故选D.‎ 点评: 掌握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根据能量的影响因素判断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大小的变化.同时还可以借助受力情况进行分析.‎ ‎ ‎ ‎6.(2分)(2015•南通)水平桌面上,甲、乙两相同的杯中盛有不同浓度的盐水.现将两相同的物块分别放入杯中,待物块静止时,两杯中液面恰好相平,如图所示.则(  )‎ ‎  A. 甲杯中物块受到浮力较大 ‎  B. 乙杯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较大 ‎  C. 向甲杯中缓慢加盐,物块受到的浮力一直增大 ‎  D. 向乙杯中缓慢加水,物块受到的浮力一直减小 考点: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专题: 浮沉的应用.‎ 分析: 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判断两者所受浮力关系和液体密度关系,再根据p=ρgh判断对杯底的压强关系.‎ 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密度时,物体下沉;当物体密度等于液体密度时,物体在液体中悬浮;若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时,物体将漂浮在液面上.‎ 解答: 解:A、物体在甲中下沉,受到的浮力小于物体重;在乙中漂浮,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重;因此甲杯中物块受到浮力较小,故A错误;‎ B、物体在甲中下沉,ρ甲<ρ物,在乙中漂浮,ρ乙>ρ物,则ρ乙>ρ甲,两杯中液面恰好相平,由p=ρgh可知,乙杯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较大,故B正确;‎ C、若向甲杯中缓慢加盐,则甲的密度增大,当甲的密度等于物块的密度时,物块悬浮,此时浮力等于其重力,当甲的密度大于物块的密度时,物块漂浮,此时浮力等于其重力,因此向甲杯中缓慢加盐,物块受到的浮力不是一直增大,故C错误;‎ D、在乙中漂浮,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重;当向乙杯中缓慢加水,则乙的密度减小,当乙的密度等于物块的密度时,物块悬浮,此时浮力等于其重力,因此向乙杯中缓慢加水,物块受到的浮力不是一直减小,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浮沉条件的应用,一定要掌握物体浮沉情况与密度的关系.同时要搞清不同状态下(漂浮、悬浮)物体所受重力与浮力的大小关系.‎ ‎ ‎ ‎7.(2分)(2015•南通)如图,把装有水的酒杯放在桌上,用润湿的手指摩擦杯口边缘使其发声,改变水量发现发出的声音不同.对此同学们提出四个问题,其中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  )‎ ‎  A. 手指摩擦为什么能使杯发出不同声音?‎ ‎  B. 声音是由水振动产生的吗?‎ ‎  C. 音调为什么会随水量变化而变化?‎ ‎  D. 音调和水量多少有什么关系?‎ 考点: 频率及音调的关系.‎ 专题: 声现象.‎ 分析: 明确用手摩擦杯口时,其发声的原因与发声物体是什么,然后再进一步判断对其发声的音调产生的影响.这里的“声音不同”是指音调,则应围绕音调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 解答: 解:如图的实验中,当用手指润湿后沿着杯口边缘摩擦时,是杯子和水发生了振动,当水量越大时,杯子和水越难振动,因此可以得出杯中的水量越大,音调越低,水量越小,音调越高.由题意可知,这里的“声音不同”是指音调,则应围绕音调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即探究“音调和水量多少有什么关系?”是最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 故选D.‎ 点评: 在分析音调的变化情况时,明确振动的物体是什么,影响因素是什么,在探究时,则要选择最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进行实验探究.‎ ‎ ‎ ‎8.(2分)(2015•南通)如图,小明用一轻质杠杆自制简易密度秤的过程中,在A端的空桶内分别注入密度已知的不同液体,改变物体M悬挂点B的位置,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在M悬挂点处标出相应液体的密度值.下列关于密度秤制作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 每次倒入空桶的液体体积相同 ‎  B. 秤的刻度值向右越来越大 ‎  C. 悬点O适当右移,秤的量程会增大 ‎  D. 增大M的质量,秤的量程会增大 考点: 杠杆的应用.‎ 专题: 简单机械.‎ 分析: 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F1L1=F2L2对各个选项注意分析即可.‎ 解答: 解:A、在液体体积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质量越大,因此只有每次倒入空桶的液体体积相同,才能通过杠杆平衡条件得出液体质量的大小,从而判断液体密度的情况,故A正确;‎ B、当A端的空桶内的液体密度越大时,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可知,在M悬挂点处标出相应液体的密度值越大,故应将M向右移动,故B正确;‎ C、悬点O适当右移,阻力臂减小,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F1L1=F2L2,可知秤的量程会减小,故C错误;‎ D、增大M的质量,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F1L1=F2L2,秤的量程会增大,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关键是正液体体积相同确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同时在处理方程的时候也要注意技巧.‎ ‎ ‎ ‎9.(2分)(2015•南通)重2N的文具盒,放在今年中考物理化学答题卡上,用相机下对它拍摄的全景图片如图.请估测文具盒对答题卡的压强最接近于(  )‎ ‎  A. 100Pa B. 200Pa C. 300Pa D. 400Pa 考点: 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专题: 压强、液体的压强.‎ 分析: 首先应知道文具盒对答题卡的压力等于其重力,然后估测出文具盒的面积,即受力面积,再利用p=计算即可.‎ 解答: 解:文具盒对答题卡的压力F=G=2N,‎ 根据生活经验可知,文具盒的面积大约为S=100cm2=1×10﹣2m2,‎ 文具盒对答题卡的压强p===200Pa.‎ 故选B.‎ 点评: 此题考查压强的大小计算,关键是估测出文具盒的面积,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 ‎ ‎10.(2分)(2015•南通)图示电路中,电源为恒流源,能始终提供大小恒定的电流,R0为定值电阻,移动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则下列表示电压表示数U、电路总功率P随电流表示数I变化的关系图线中,可能正确的是(  )‎ ‎  A. B. C. D. ‎ 考点: 电功率的计算.‎ 专题: 电能和电功率.‎ 分析: 由图R0与R并联,电压表测电源电压,电流表测R支路的电流.‎ 电源提供电流一定,根据并联电路特点分别表示出U与I和P与I的表达式,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 由图R0与R并联,电压表测电源电压,电流表测R支路的电流.‎ 若电源提供的电流恒定为I总,‎ AB、根据并联电路特点可知:‎ U=U0=I0R0=(I总﹣I)R0=﹣IR0+I总R0,‎ 其中I、I总、R0为定值,由U=﹣R0I+I总R0,可知U与I的图象为一次函数,且﹣R0<0,故AB错误;‎ CD、由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电路消耗总功率:P=UI总=(I总﹣I)R0×I总=﹣I总R0I+I总2R0,‎ 其中I、I总、R0为定值,由P=﹣I总R0I+I总2R0,可知P与I的图象为一次函数,﹣I总R0<0,且I不能为0,P不会为0,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并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的应用,要抓住电源是恒流源,关键是得出U与I和P与I的表达式,利用数学知识分析判断它们之间的关系.‎ ‎ ‎ 二、非选择题(共70分)‎ ‎11.(3分)(2015•南通)“阳光动力2号”太阳能飞机4月飞抵南京,向世人展示了创新和环保理念.飞机飞行时利用 电磁波 与地面取得联系;太阳能属于 可再生 (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飞行时螺旋桨将空气推向后方,同时获得向前的推力,说明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 考点: 电磁波的传播;力作用的相互性;能源的分类.‎ 专题: 信息的传递;运动和力.‎ 分析: (1)真空不能传播声音,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2)由可再生能源与不可再生能源的分类要求来看,可以从自然界源源不断地得到的能源称之为可再生能源;一旦消耗就很难再生的能源称之为不可再生能源.‎ ‎(3)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解答: 解:(1)电磁波的播不需要介质,可以在空中传播,也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而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所以飞机飞行利用电磁波与地面取得联系.‎ ‎(2)太阳能可从自然界源源不断的获得,属可再生能源.‎ ‎(3)飞机起飞时螺旋桨向后推动空气,对空气施加力的作用,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因此空气对飞机施加向前的反作用力,飞机就前进了.‎ 故答案为:电磁波;可再生;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电磁波的传播、能源的分类、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等知识,虽然综合性强,但都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 ‎ ‎ ‎12.(4分)(2015•南通)用图示装置探究“斜面机械效率”,实验记录如下表.‎ 实验次数 物体种类 物重G/N 斜面高h/cm 沿斜面的拉力F/N 斜面长s/cm 机械效率η/%‎ ‎1 木块 4 15 1.1 90 60.6‎ ‎2 小车 4 15 90 ‎ ‎(1)沿斜面拉动物体时,应使其做 匀速直线  运动.‎ ‎(2)根据图中测力计的示数,可知第2次实验的机械效率为 95.2 %.由实验可得初步结论:斜面倾斜程度相同时, 摩擦力 越小,机械效率越大.‎ ‎(3)第1次实验中,木块所受摩擦力为 0.43 N.‎ 考点: 斜面机械效率的测量实验.‎ 专题: 测量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从实验操作方便的角度考虑,要测量沿斜面的拉力,就要让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因为只有这样,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稳定,测量才够准确;‎ ‎(2)先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然后根据η=×100%=×100%求出机械效率;比较两次机械效率的大小即可判断;‎ ‎(3)先根据W有=Gh和W总=Fs分别求出有用功和总功,然后根据W额=W总﹣W有求出额外功,克服摩擦力做功就是额外功,利用f=求出摩擦力.‎ 解答: 解:(1)沿斜面拉动物体时,为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稳定,便于读数,所以应尽量使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2)由图可知,第2次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拉力F=0.7N,‎ 则斜面的机械效率η=×100%=×100%=×100%≈95.2%.‎ 比较两次的机械效率可知,第2次机械效率大,斜面的倾斜程度相同,小车所受的摩擦力小,由此可得结论:‎ 斜面倾斜程度相同时,摩擦力越小,机械效率越大.‎ ‎(3)由第1次实验的数据可知,‎ 沿斜面拉木块做的有用功W有=Gh=4N×0.15m=0.6J,‎ 拉力做的总功W总=Fs=1.1N×0.9m=0.99J,‎ 则额外功W额=W总﹣W有=0.99J﹣0.6J=0.39J,‎ 由W额=fs得,木块所受摩擦力f==0.390.=0.43N.‎ 故答案为:(1)匀速直线;(2)95.2;摩擦力;(3)0.43.‎ 点评: 本题考查了实验注意事项、实验数据分析、以及斜面机械效率计算的掌握情况,应用控制变量法、认真分析实验数据即可正确解答,尤其要注意摩擦力的求法,是最容易出错的地方.‎ ‎ ‎ ‎13.(4分)(2015•南通)“神舟”飞船穿越大气层返回地面时,与大气层摩擦,通过 做功 方式,将 机械 能转化为内能.为避免飞船因高温而损坏,其外壳涂有的烧蚀材料在升温后,可迅速 升华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气体,并 吸收 大量的热.‎ 考点: 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 专题: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子热运动、内能.‎ 分析: 解决此题要知道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物体在熔化和升华过程都需要吸收热量,依据选项进行分析即可.‎ 解答: 解:“神舟”飞船穿越大气层返回地面时,与大气层摩擦,通过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飞船的内能,温度升高;‎ 外壳涂有的烧蚀材料在升温后,可迅速升华成气体,并吸收大量的热,保护了飞船.‎ 故答案为:做功;机械;升华;吸收.‎ 点评: 此题考查了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和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放热现象.注意烧蚀层同时会发生熔化和汽化,但这里是变为气体,所以只能填升华,是易错点.‎ ‎ ‎ ‎14.(5分)(2015•南通)某电压力锅额定电压为220V,加热功率为1100W,保温功率为100W.‎ ‎(1)在使用电压力锅时,应选用 三 线插座,其在加热状态下发热体的电阻为 44 Ω,‎ ‎(2)压力锅易将食物煮熟的原因是通过增大锅内气压使水的沸点 升高 .若将质量2kg、初温为20℃的水加热至120℃,水吸收的热量为 8.4×105 J.〔c水=4.2×103J/(kg•℃)〕‎ ‎(3)若家中仅使用压力锅正常工作0.5h,标有“1200imp/kW•h”的电能表指示灯闪500次,则加热、保温时间之比为 11:4 .‎ 考点: 热量的计算;电能表参数的理解与电能的求法.‎ 专题: 电和热综合题.‎ 分析: (1)三孔插座比两孔插座中多出的一个孔是用来接地线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触电;根据P=变形可求得在加热状态下发热体的电阻;‎ ‎(2)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根据公式Q=cm(t﹣t0)求出水升温需要吸收的热量;‎ ‎(3)根据电能表闪烁的次数求出用电器消耗的电能;再根据P=分别求得加热、保温时间即可.‎ 解答: 解:(1)该电压力锅应该选用三孔插座,是为了防止电热安全压力锅的金属外壳因漏电而发生触电事故,故使用比两孔插座中多出的一个接地孔的三孔插座;‎ 由P=可得,在加热状态下发热体的电阻R===44Ω;‎ ‎(2)高压锅密闭较好,内部压强大,水的沸点高,这样高压锅内的温度就会更高一些,就会更快煮熟食物.所以高压锅是利用增大锅内气体的压强,提高水的沸点来提高锅内温度的.‎ 水吸收的热量Q吸=c水m(t﹣t0)=4.2×103J/(kg•℃)×2kg×(120℃﹣20℃)=8.4×105J.‎ ‎(3)由表盘参数可知,电路消耗1kW•h电能,指示灯闪烁1200次,‎ 工作指示灯闪烁了500次消耗的电能W=×500imp=kW•h=1.5×106J,‎ 设加热时间为t1,则保温时间为t2=1800s﹣t1,‎ 由P=可得,P加热t1+P保温(1800s﹣t1)=1.5×106J,‎ 即1100W×t1+100W(1800s﹣t1)=1.5×106J,‎ 解得t1=1320s,‎ 则t1=480s,‎ 加热、保温时间之比==.‎ 故答案为:(1)三;44;(2)升高;8.4×105;(4)11:4.‎ 点评: 本题考查了对电能表各参数的理解以及电功率和电能的计算,关键是对电能表各参数的正确理解以及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将课本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是一道好题.‎ ‎ ‎ ‎15.(5分)(2015•南通)在研究凸透镜及其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按图示位置放置时,光屏上恰能呈现烛焰倒立、 缩小 的清晰实像,此时光在光屏上发生 漫 反射;当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后,为使光屏上再次呈清晰像,应将光屏向 右 (选填“左”或“右”)移动.‎ ‎(2)小华测焦距f时,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在透镜下方的白纸上呈现一光斑时,测得光斑到透镜的距离为l,将白纸再远离透镜一段距离,发现白纸上又出现了相同大小的光斑,则l 小于 f(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小华取一发光的小电灯放在凸透镜主光轴上离光心距离为l处,在透镜另一侧将白纸沿主光轴远离透镜过程中,纸上的光斑大小将 逐渐变大 .‎ 考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根据像距和物距的大小关系判定成像的特点;‎ 漫反射时,能够不同的位置看到同一个物体;‎ 近视镜是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2)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可会聚在焦点,此时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成等大的光斑,光屏可能在焦点前后位置.‎ 解答: 解:(1)由图知,像距小于物距,所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能够从不同方向看到光屏上的像,所以光在光屏上发生漫反射;‎ 近视镜是凹透镜,当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后,光线将比原来发散,所以像将原理凸透镜,为使光屏上再次呈清晰像,应将光屏向右移动;‎ ‎(2)将白纸再远离透镜一段距离,发现白纸上又出现了相同大小的光斑,说明开始光屏在焦点前,后一次在焦点后,即l小于f,将发光的小电灯放在凸透镜主光轴上离光心距离为l处时,光线通过凸透镜后是发散的,所以将白纸沿主光轴远离透镜过程中,纸上的光斑大小将逐渐变大.‎ 故答案为:(1)缩小;漫;右;(2)小于;逐渐增大.‎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及凸透镜及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要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 ‎ ‎16.(6分)(2015•南通)按照题目要求作图.‎ ‎(1)如图甲,小球悬挂在弹簧下端处于静止,请画出小球所受力的示意图.‎ ‎(2)如图乙,通过滑轮组向下用力提升物体,请画出滑轮组的绕线.‎ ‎(3)如图丙,小磁针静止在通电螺线管左侧,请标出磁感线方向及小磁针的N极.‎ 考点: 力的示意图;滑轮组的设计与组装;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专题: 图像综合题.‎ 分析: (1)小球处于平衡状态,一定受力平衡,受到重力和弹簧的拉力,重力的作用点在重心上,方向竖直向下,拉力的作用点在重心上,方向竖直向上.‎ ‎(2)根据向下用力的要求先确定绳子的末端,然后顺次绕线.‎ ‎(3)根据安培定则可确定螺线管的NS极,根据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判断小磁针的磁极.根据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N极出来,回到S极判断磁感线方向.‎ 解答: 解:(1)小球受重力和拉力,重力竖直向下画,标上符号G,拉力竖直向上画,作用点在弹簧与小球的接触点,标出符号F,注意两个力长度相等,如图:‎ ‎(2)根据拉力方向向下先确定末端拉力,然后依次绕线,如图所示:‎ ‎(3)由安培定则可知,图中通电螺线管的右端为N极,左端为S极,根据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可判定小磁针的右端为N极、左端为S极.根据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N极出发,回到S极,可以标出磁感线的方向.如图.‎ 故答案为:‎ 点评: (1)平衡状态的物体,一定受到平衡力的作用;作出力的示意图,要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2)此题考查了有关滑轮组的组装,在绕线时有时根据绳子的末端拉力确定滑轮组的绕线,有时根据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来确定滑轮组的绕线,遵循奇动偶定的原则.‎ ‎(3)知道螺线管的电流方向、磁极、小磁针的磁极、磁感线中的任意一者,都可以根据磁极间的作用和安培定则判断另外几者.‎ ‎ ‎ ‎17.(9分)(2015•南通)2015年,南通建造的世界首座海洋生活平台“希望7号”出海试航.若试航中平台的排水量为2.5×104t,以5m/s的速度匀速直线航行5km,所受阻力是平台重的0.016倍.取g=10N/kg,q燃油=4×107J/kg.求:‎ ‎(1)平台受到的浮力; ‎ ‎(2)平台所受牵引力的功率;‎ ‎(3)若平台燃油机动力系统效率为40%,该试航过程至少需要燃烧的燃油质量.‎ 考点: 功率的计算;热机的效率.‎ 专题: 比热容、热机、热值;功、功率、机械效率.‎ 分析: (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即可求出浮力;‎ ‎(2)根据二力平衡求出牵引力的大小,利用W=Fs求出牵引力做的功,由t=求出航行时间,利用P=求出功率;‎ ‎(3)根据Q放=求出燃油放出的热量,再利用m=即可求出燃油质量.‎ 解答: 解:(1)平台的排水量为m排=2.5×104t=2.5×107kg,‎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 平台受到的浮力F浮=G排=m排g=2.5×107kg×10N/kg=2.5×108N.‎ ‎(2)平台漂浮时,G=F浮=2.5×108N,‎ 平台所受的阻力f=nG=0.016×2.5×108N=4×106N,‎ 因为平台匀速直线航行,根据二力平衡条件,‎ 平台所受的牵引力F牵=f=4×106N,‎ 平台航行的路程s=5km=5×103m,‎ 牵引力做的功W=Fs=4×106N×5×103m=2×1010J,‎ 由v=得,t===1×103s,‎ 则平台所受牵引力的功率P===2×107W.‎ ‎(3)由η=得,‎ 燃油燃烧放出的热量Q放===5×1010J 由Q放=mq得,‎ 燃油质量m===1.25×103kg.‎ 答:(1)平台受到的浮力2.5×108N; ‎ ‎(2)平台所受牵引力的功率2×107W;‎ ‎(3)若平台燃油机动力系统效率为40%,该试航过程至少需要燃烧的燃油质量为1.25×103kg.‎ 点评: 本题考查了浮力、功率及效率的计算相关的物理知识,综合性很强,计算量比较大,具有一定的难度,明确排水量的含义(排开水的质量)是本题的关键.‎ ‎ ‎ ‎18.(9分)(2015•南通)图示电路中,滑动变阻器铭牌上标有“50Ω1A”字样,电压表量程0﹣15V.闭合开关S1、S2,断开开关S3,调节变阻器滑片P至某位置,电压表示数为6.0V,电流表示数为0.50A,灯泡正常发光;再闭合开关S3,电流表示数变为0.75A.‎ ‎(1)求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 ‎ ‎(2)求灯泡的额定功率; ‎ ‎(3)只闭合开关S1、S2,改变电源电压并移动滑片P,使电路安全工作,求电路10s消耗的最大电能.‎ 考点: 欧姆定律的应用;电功率的计算.‎ 专题: 欧姆定律;电能和电功率.‎ 分析: (1)开关S1、S2闭合,断开开关S3,L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电流,根据欧姆定律计算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 ‎(2)三个开关都闭合,L短路,只有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根据欧姆定律计算电源电压;由开关S1、S2闭合,断开开关S3,灯泡正常发光,从而求得灯泡的额定功率;‎ ‎(3)根据电压表量程以及灯泡正常发光电压确定最大的电源电压,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最大,由W=UIt计算电路10s消耗的最大电能.‎ 解答: 解:‎ ‎(1)由题,开关S1、S2闭合,断开开关S3,L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电流,‎ 根据I=得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R滑===12Ω;‎ ‎(2)三个开关都闭合时,L短路,只有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 则:U总=U滑=I′R滑=0.75A×12Ω=9V,‎ 开关S1、S2闭合,断开开关S3时,灯泡恰好正常发光,‎ UL=U源﹣U=9V﹣6V=3V,‎ 灯泡的额定功率:P=ULI=3V×0.5A=1.5W;‎ ‎(3)只闭合开关S1、S2,改变电源电压并移动滑片P,使电路安全工作,‎ 由电压表量程可知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最大:U滑′=15V,‎ 调节滑片灯泡正常发光,此时电路中电流最大,‎ 此时变阻器连入阻值R滑′===30Ω<50Ω,在变阻器调节范围之内,‎ 所以此时的电源电压:U源′=U滑′+UL=15V+3V=18V,‎ 电路10s消耗的最大电能:W=U源′ILt=18V×0.5A×10s=90J.‎ 答:(1)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12Ω; ‎ ‎(2)灯泡的额定功率为1.5W; ‎ ‎(3)只闭合开关S1、S2,改变电源电压并移动滑片P,使电路安全工作,电路10s消耗的最大电能为90J.‎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串联电路特点、欧姆定律公式应用和电能的计算,关键是正确求出电源电压的大小.‎ ‎ ‎ ‎19.(8分)(2015•南通)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中,提供的器材有:电源(电压9V)、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R、电阻箱R0、开关及导线若干.‎ ‎(1)小明连接的图甲电路中存在连线错误,只需改动一根导线,即可使连线正确.请在接错的导线上打“×”,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画出正确的接法.‎ ‎(2)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在移动变阻器滑片P时,两电表示数突然都变为零,则电路故障可能为 B .‎ A.R短路 B.滑片P接触不良 C.R0短路 D.R0断路 ‎(3)排除故障后实验时,改变R0的阻值,测出对应的电流I.当R0的阻值变大时,为完成探究,应将滑片P向 左 (选填“左”或“右”)端移动.‎ ‎(4)将R0阻值换为50Ω,电流表示数如图乙,请在图丙I﹣坐标中补描该点并作出I﹣关系图象.‎ ‎(5)连线时发现有一个错误数据点,反思产生原因,小明回忆是某次将R0的阻值由 20 Ω变换为错误数据点对应阻值时,未调节滑片P就读取电流而造成的.‎ 考点: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要掌握电压表、电流表和滑动变阻器的接法,注意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2)常见电路故障有断路与短路,分析清楚电路结构,根据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判断电路中出现断路或短路;‎ ‎(3)要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需要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箱R0的阻值,同时保持其两端电压一定;‎ 电阻箱R0的阻值变化,两端电压相应变化,要保持电阻箱R0两端电压不变,就要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整接入电路的阻值大小;‎ ‎(4)知道R0阻值算出,如图乙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在图丙I﹣坐标中补描该点,然后用平滑的曲线把各点连接起来,作出I﹣图象;‎ ‎(5)根据图象找出错误数据点和与其相邻的数据点,分别算出它们对应的电阻值,结合欧姆定律判断即可.‎ 解答: 解:(1)由图知,电压表串联在了电路中,且电阻箱R0未正常接入电路.电路如图,应将电压表与电阻箱R0并联.‎ ‎(2)由图可知,电阻箱R0与滑动变阻器R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测电阻箱R0两端的电压;‎ A、如果滑动变阻器R短路,整个电路仍然是通路,电流表、电压表示数都不为零,故A不符合题意;‎ B、如果滑片P接触不良,整个电路断路,电流表、电压表示数都为零,故B符合题意;‎ C、如果电阻箱R0短路,电压表示数为零,电流表示数不为零,故C不符合题意;‎ D、如果电阻箱R0断路,电流表示数为零;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示数不为零,故D符合题意.‎ ‎(3)当R0的阻值变大时,电阻箱R0分压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大,为保持电阻箱R0两端电压不变,应移动滑片,增大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 增大滑动变阻器的分压,从而减小电阻箱R0两端电压,保持电压不变,所以滑片P应向左端移动.‎ ‎(4)由图乙可知,电流表的示数I=0.12A.‎ 电阻箱的阻值R0=50Ω,则==0.02Ω﹣1,在坐标系中补描对应的坐标点(0.02,0.12),然后用平滑的曲线把各点连接起来,作出I﹣图象如图所示:‎ ‎(5)由图象可知,错误的坐标点是(0.04,0.20),=0.04Ω﹣1,解得:R0=25Ω,此时的电流I=0.20A;‎ 与错误坐标点(0.04,0.20)相邻的坐标点分别是(0.033,0.20)和(0.05,0.30),它们对应的阻值分别为30Ω和20Ω,电流分别为0.20A和0.30A;‎ 如果将R0的阻值由30Ω变成25Ω,未调节滑片P,总电阻变小,电源电压不变,根据欧姆定律I=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大(读取的电流值应该大于0.20A),不符合错误数据点;‎ 如果将R0的阻值由20Ω变成25Ω,未调节滑片P,总电阻变大,电源电压不变,根据欧姆定律I=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小(读取的电流值应该小于0.30A),符合错误数据点;‎ 所以小明是将R0的阻值由20Ω变换为错误数据点对应阻值时,未调节滑片P就读取电流而造成的.‎ 故答案为:(1)见上图;(2)B;(3)左;(4)见上图;(5)20.‎ 点评: 本题考查了连接实物电路、电路故障分析、滑动变阻器作用、滑动变阻器调节等问题,是常考问题,一定要掌握;本题难点是探究电流跟电阻关系的实验中,为了保持电阻箱两端的电压不变,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得出电阻箱R0与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阻值关系.‎ ‎ ‎ ‎20.(7分)(2015•南通)一质量均匀分布、正反面相同的长方形木板,以中线MN为界,对比观察左右两部分,发现粗糙程度可能不一样,哪一侧更粗糙?同学们进行了研究.‎ ‎(1)①小华将滑块放木板上,通过细线和固定的测力计相连,如图甲.水平向右拉动木板,待示数稳定时,记下滑块经过左、右两部分时测力计的示数F左和F右,若F左>F右,则木板的 左 侧更粗糙,实验时 不需要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匀速拉动木板.‎ ‎②小华左右手戴上同样的手套,木板水平对称地放在左右手上,现左手向左、右手向右,使两手距离快速增大,若木板向左运动,则木板 左 侧更粗糙.‎ ‎(2)小明用图乙实验装置,进行如下操作:‎ A.将轻弹簧的一端分别固定在板上MN左右两侧的P、Q点,另一端分别与同一滑块接触.‎ B.移动滑块使弹簧压缩相同的长度,由静止释放滑块,使滑块越过MN但不滑离木板.‎ C.分别测出滑块越过MN后滑行的距离x1和x2.‎ 小明想根据x1和x2的大小关系判断木板的粗糙程度,小华提出疑义.‎ ‎①为能根据x1和x2的大小关系作出正确判断,请指出小明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 不能确定滑块经过中线MN时的速度相同 .‎ ‎②简述改进方法: 将弹簧的一端固定在中线MN上,另一端分别与同一滑块接触,移动滑块使弹簧压缩相同的长度,由静止释放滑块,使滑块不滑离木板,分别测出滑块滑行的距离x1和x2 .‎ ‎(3)小红使滑块分别从左右两侧滑上木板,测出滑块运动的速度,作出滑块从两端分别运动至MN过程中的速度v和时间t的关系图线如图丙,则图线 b (选填“a”或“b”)所对应的接触面更粗糙,判断的依据是 b图线物块的速度变化快 .‎ 考点: 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①按图中的装置拉动木板时,滑块相对于桌面静止,拉力与摩擦力的大小相同,拉力越大,说明摩擦力越大,物体表面越粗糙;‎ ‎②根据实验现象,木板向左运动,说明左侧摩擦力大,则左侧更粗糙;‎ ‎(2)根据控制变量法,应控制滑块越过中线时的速度相同,可据此对小明的实验方案提出意见并改进;‎ ‎(3)根据接触面越粗糙,对滑块的阻力越大,滑块的速度减小会越快,相反,滑块的速度减小会越慢,据此对照图象可做出判断.‎ 解答: 解:(1)①如图甲,水平向右拉动木板,待示数稳定时,记下滑块经过左、右两部分时测力计的示数F左和F右,若F左>F右,则说明左侧摩擦力大,即木板的左侧更粗糙;‎ 实验时,滑块相对于桌面是静止的,因此受力平衡,不需要匀速拉动木板.‎ ‎②小华左右手戴上同样的手套,木板水平对称地放在左右手上,现左手向左、右手向右,使两手距离快速增大,若木板向左运动,则说明左侧摩擦力大,即木板左侧更粗糙.‎ ‎(2)①根据小明的实验过程可知,若依据小明的实验,根据x1和x2的大小关系判断木板的粗糙程度并不科学,因为这一实验过程不能确定滑块经过中线MN时的速度相同,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要求.‎ ‎②对小明的实验可做出这样的改进:将弹簧的一端固定在中线MN上,另一端分别与同一滑块接触,移动滑块使弹簧压缩相同的长度,由静止释放滑块,使滑块不滑离木板,分别测出滑块滑行的距离x1和x2.‎ ‎(3)由图象可知,在相同时间内,a的速度减小的慢,b的速度减小的快,说明b受到的摩擦阻力更大,则图线b所对应的接触面更粗糙.‎ 故答案为:‎ ‎(1)①左;不需要; ②左;‎ ‎(2)①不能确定滑块经过中线MN时的速度相同;‎ ‎②将弹簧的一端固定在中线MN上,另一端分别与同一滑块接触,移动滑块使弹簧压缩相同的长度,由静止释放滑块,使滑块不滑离木板,分别测出滑块滑行的距离x1 和x2;‎ ‎③b; b图线物块的速度变化快.‎ 点评: 在本题的探究实验中,关键要抓住一点,即接触面粗糙程度对摩擦力的影响.同时还要熟练运用控制变量法以及二力平衡条件等进行分析,能准确从图象中读取信息等.‎ ‎ ‎ ‎21.(10分)(2015•南通)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扫地机器人 扫地机器人是一款能自动清扫的智能家用电器,如图甲.‎ 机器人通过电动机旋转产生高速气流,将灰尘、杂物吸入集尘盒;其防滑轮皮采用凸凹材质制成;底部安装有塑料刷,用于清扫吸附在地板上的灰尘及轻小物体;前端装有感应器,通过发射、接收超声波或红外线来侦测障碍物.当剩余电量减为电池容量的20%时,机器人会主动寻找充电器充电.表一为某扫地机器人的部分参数.电池容量指放电电流与放电总时间的乘积.‎ 表一:‎ 额定工作电压 12V 额定功率 30W 电池容量 2500mAh 工作噪音 <50dB 机器人中吸尘电机的吸入功率是衡量其优劣的重要参数,测得某吸尘电机的吸入功率与真空度、风量间的对应关系如表二.真空度指主机内部气压与外界的气压差.风量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吸尘电机排出的空气体积.吸尘电机吸入功率与输入功率的比值叫做效率.‎ 表二:‎ 真空度(Pa) 400 450 500 550 600‎ 风量(m3/s) 0.025 0.02 0.017 0.015 0.013‎ 吸入功率(W) 10.00 9.00 8.50 7.80‎ ‎(1)机器人工作时,主机内部的气压 小于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大气压而产生吸力.若该机器人向障碍物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0.001s收到回波,则其发射超声波时与障碍物间的距离约为 17 cm.(设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D .‎ A.地面有静电时,轻小物体会吸附在地板上而不易清扫 B.采用凸凹材质的轮皮,可增大机器人与地面间的摩擦 C.机器人工作时发出的声音不会对人的听力造成损伤 D.当遇到玻璃门等透明障碍物时,使用红外线感应器效果较好 ‎(3)该机器人正常工作时的电流为 2.5 A;充满电后至下一次自动充电前能够连续正常工作的最长时间为 48 min.‎ ‎(4)由表二数据可知,当风量为0.015m3/s时,若吸尘电机的输入功率为25W,此时其效率为 33 %;上述风量下,10min内通过吸尘电机提出的空气质量为 11.7 kg.(取ρ空气=1.3kg/m3)‎ ‎(5)光敏电阻是制作灰尘传感器的常用元件.图乙为某光敏电阻的控制电路,电源电压U0恒定,RG为光敏电阻,其阻值随空气透光程度的变化而变化,R0为定值电阻.当光敏电阻分别为6Ω和18Ω时,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6V和3V,则R0= 6 Ω;为监测空气的透光程度,现将电压表表盘的相关刻度值转化为对应的总阻值(R0+RG),则转化后表盘上从左到右相邻两刻度线对应阻值的减小量将 减小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考点: 回声测距离的应用;欧姆定律的应用;电功率与电压、电流的关系.‎ 专题: 声现象;欧姆定律;电能和电功率.‎ 分析: (1)由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先根据s总=vt算出总路程,利用s=即可求出发射超声波时与障碍物间的距离;‎ ‎(2)①静电现象,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②增大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和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③声音的强弱等级用分贝来表示.0dB是人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40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70dB会干扰生活、影响工作;‎ 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的影响;超过150dB的噪声环境,会使双耳完全失去听力;‎ ‎④红外线的物理特性有:热作用强;穿透云雾的能力强;‎ ‎(3)知道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根据I=求出机器人正常工作时的电流;‎ 先算出消耗的电池容量Q=Q1﹣Q2,再利用t=求出连续正常工作的最长时间;‎ ‎(4)由表格中数据可知,吸入功与于真空度和风量的关系,求出吸尘电机吸入功率,再根据η电机=×100%求出吸尘电机的效率;‎ 根据风量和时间求出空气的体积,再利用m=ρ空气V通过吸尘电机提出的空气质量;‎ ‎(5)根据串联电路电流相等的特点,利用欧姆定律I=列出光敏电阻在不同阻值的电流方程,联立即可解得定值电阻的阻值;‎ 利用欧姆定律I=找出电压表示数与对应的总阻值(R0+RG)的关系,即可判断表盘上从左到右相邻两刻度线对应阻值的减小量.‎ 解答: 解:(1)由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可知机器人在工作时,由于转动的扇叶处气体的流速大,压强小,‎ 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将灰尘、杂物吸入集尘盒,故主机内部的气压小于大气压而产生吸力.‎ 由v=得,‎ 超声波从发射到收到回波所通过的总路程:‎ s总=vt=340m/s×0.001s=0.34m,‎ 则其发射超声波时与障碍物间的距离:‎ s===0.17m=17cm ‎(2)A.地面有静电时,由于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所以轻小物体会吸附在地板上而不易清扫,故A正确;‎ B.采用凸凹材质的轮皮,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机器人与地面间的摩擦,故B正确;‎ C.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机器人工作时发出的声音小于50dB,所以不会对人的听力造成损伤,故C正确;‎ D.当遇到玻璃门等透明或半透明障碍物时,其将直接穿过而不产生任何回波,这样扫地机器人就无法感应到前方有障碍物,‎ 于是也就无法做出减速的工作了,所以不能使用红外线感应器,使用超声波感应器较好故D错误.‎ 故选:D.‎ ‎(3)由P=IU得,‎ 机器人正常工作时的电流I===2.5A.‎ 充满电后的电池容量Q1=2500mAh,下一次自动充电前的电池容量Q2=ηQ1=20%×2500mAh=500mAh,‎ 消耗的电池容量Q=Q1﹣Q2=2500mAh﹣500mAh=2000mAh,‎ 正常工作时的电流I=2.5A=2500mAh,‎ 由I=得,‎ 连续正常工作的最长时间t===0.8h=48min.‎ ‎(4)由表格中数据可知,吸入功率等于真空度与风量的乘积,‎ 当风量为0.015m3/s时,吸尘电机吸入功率P吸入=550Pa×0.015m3/s=8.25W,‎ η电机=×100%=×100%=33%.‎ 当风量为0.015m3/s时,t=10min=600s,‎ 通过吸尘电机提出的空气体积V=0.015m3/s×600s=9m3,‎ 由ρ=得,‎ 通过吸尘电机提出的空气质量m=ρ空气V=1.3kg/m3×9m3=11.7kg.‎ ‎(5)由电路图可知,光敏电阻RG和定值电阻R0串联,电压表测定值电阻R0两端的电压,‎ 当光敏电阻RG1=6Ω时,电压表的示数U1=6V,光敏电阻两端的电压U=U0﹣U1,‎ 此时电路中的电流I1==,即=…①‎ 当光敏电阻RG2=18Ω时,电压表的示数U1=3V,光敏电阻两端的电压U′=U0﹣U2,‎ 此时电路中的电流I2==,即=…②‎ 联立①②可解得:U0=12V,R0=6Ω.‎ 设电压表示数为U,此时电路中的电流I==,‎ 即U=,电源电压U0恒定,R0为定值电阻,‎ 由此可见,电压表的示数U与总阻值(R0+RG)成反比,则转化后表盘上从左到右相邻两刻度线对应阻值的减小量将减小.‎ 故答案为:(1)小于;17;(2)D;(3)2.5;48;(4)33%;11.7;(5)6;减小.‎ 点评: 本题涉及到力学、声学、光学、电学等物理知识较多,跨度大,综合性很强,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仔细分析判断.学生要熟练掌握电功率公式、电流的定义式、欧姆定律、效率公式的综合应用,理解电池容量的含义和效率公式的应用是关键.‎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