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10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虹桥中学2019-2020第二学期初四(五四制)学年阶段测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虹桥中学初四学年阶段测试(语文)2020-4-20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3分)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簇新(cù) 坎坷(kě) 追溯(shuò) 任劳任怨(yuàn) B.游弋(yì) 囫囵(hú) 阔绰(chuò) 随声附和(hé) C.惬意(qiè) 婆娑(suō) 嗔怒(chēn) 诲人不倦(huǐ) D.模拟(mó) 洗涤(dí) 戳穿(chuō) 大发雷霆(tíng) 2.(3分)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愕然 滞碍 抑扬顿挫 浑为一谈 B.筹画 怅惘 巧妙绝伦 物竟天择 C.热忱 镌刻 销声匿迹 根深谛固 D.娇媚 旁骛 沥尽心血 杂乱无章 3.(3分)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近日,中国派抗疫医疗专家组赴俄罗斯,与俄方交流分享经验,提供防控和诊疗指导与培训,激发俄媒关注。(将“激发”改为“引发”) B.随着中国各地解封,使购车者成群结队地回来了。(删去“随着”,或者“使”) C.美国马里兰州凯撒医疗集团旗下医院的一名管理人员4月7日在收到一批防护物资时难掩不住激动的心情。(删去“难”或者“不住”) D.法国总统马克龙散布电视讲话称,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而实施的“禁足令”将延长到5月11日。(将“散布”改为“发布”) 4.(3分)关于下列文学名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楼梦》作者为曹雪芹,它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B.《战国策》是西汉司马迁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共33篇,分国编次。 C.《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长篇小说,是“凡尔纳三部曲”(另两部为《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和《神秘岛》)的第二部。 D.《红星照耀中国》,让世界第一次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真实面貌。 5.(3分)对下面这首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A.词中描写了出猎的壮阔场面,表现出词人的英雄气概,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B.词中“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这样的言外之意: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我仍能跃马疆场,迎击来犯之敌。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运用典故,拿冯唐自许,希望朝廷派人赦免他的罪名,让他为国建功。 D.从艺术表现力上说,词中一连串表现动态的词,如发、牵、擎、卷、射、挽、望等,十分生动形象。 6.(3分)依次填入空缺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的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春,是那样的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混沌无涯。一声雷,_____;一阵杜鹃啼,_____ 一阵风起, _________ 。 ①就猛然间惊醒了一山桃花 ②便让每一棵柳吐出一团团洁白轻柔的飞絮 ③则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③①② D.①③② 7.(7分)按课文原文填空。 (1) ,悠然见南山。(《饮酒》) (2)水何澹澹, 。(《观沧海》) (3) ,自将磨洗认前朝。(《赤壁》) (4)安得广厦千万间,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 ,愁云惨淡万里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伤心秦汉经行处, 。(《山坡羊 潼关怀古》) (7) ,崔九堂前几度闻。(《江南逢李龟年》) 二、 阅读 (一)阅读文言文《出师表》回答8—10题。(8分)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8.(2分)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夙夜忧叹(早晚) B.深人不毛(不长草的地方) C. 当奖率三军(军队的统称) D.至于斟酌损益(革除) 9.(4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②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稚言。 (2分)“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文中指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选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 。 (二)阅读《疫情期间吃些什么能补齐”抵抗力”?》,回答11到14题。(11分) ①“宅家”吃饭营养搭配有哪些讲究? ②能量要充足,谷薯类食物要保证,每天应摄入250 — 400g, 包括大米、面粉类、杂粮如玉米、荞麦和薯类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类食物应充足,包括瘦肉类、鱼、虾、蛋等,每日保证150— 200g, 奶类(优选酸奶制品)、大豆类食物要多选,坚持每天一个鸡蛋,奶及奶制品300ml,这样比平时多吃20g优质蛋白质,保证您的“抵抗力”。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蔬菜每天不少于5种,最好500g以上。其中一半为深色蔬果类。水果保证200 — 350g。新鲜蔬果以及坚果等植物作物中富含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E等,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调节免疫作用。油脂来源丰富,适量增加必需脂肪酸摄入。烹调用富含n-9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和硬果类多油性食品,如花生,核桃,开心果等。总脂肪供能比达到膳食总能量25%—30%。保证充足饮水量,每天1500—2000ml,多次少量、有效饮水;可以饮温开水或淡茶水。饭前饭后菜汤、鱼汤、鸡汤等也是不错选择。 ③哪些措施帮您提高“免疫力”? ④预防病毒侵袭,除了吃饱饭之外,还要注重生活细节:避“邪” :尽可能减少损害免疫力的行为。不要接触、购买和食用野生动物;注意厨房食物处理生熟分开,动物食物要烧熟、煮透;家庭用餐实行分餐制或使用公勺公筷。禁烟酒,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优选大豆及制品、蘑菇类食物、枸杞、黄芪等含有黄酮、甜菜碱等抗氧化物质的食物,瘦牛、羊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左旋肉碱,都有助于增强抵抗力。多补新鲜的蔬菜、维生素也是抗氧化的源泉。每天睡眠时间不低于7小时。保持适量运动,尽量不参加集体活动,适当增加日照时间。主动运动时间不少于30分钟,是增加吸收代谢和体能的好办法。 ⑤人参、鹿茸、燕窝能否补齐“抵抗力”? ⑥很多朋友开始寻求传统“药食同源”来帮助,首先找到最补的,首当其冲的就是人参、鹿茸、燕窝。实际上这些食材并非人人适用,而且短期内对“抵抗力”无法产生立竿见影的作用,吃的不合适还会吃出问题。 ⑦不过,对于食欲较差、原本体质虚弱的进食不足者来说,如果不能通过食物摄入足够营养,也可通过部分强化食品、保健食品以及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补充营养的不足。这其中包含有蛋白质粉(包括乳清蛋白、乳铁蛋白、大豆蛋白等蛋白质产品)。其次是维生素一族,包含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D等微量营养素都有抗氧化的能力。第三是益生菌制剂和益生元,已经有很多临床证据表明其在预防病毒感染中发挥有益作用。还有就是深海鱼油,每日补充富含EPA的深海鱼油有助于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抵抗力。 【编辑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11.(3 分)阅读全文,选出下列做法符合原文的一项( ) A.张明的妈妈觉得小明食欲不好,现在又是疫情期间,为了立竿见影,早餐准备了人参粥。 B. 李红身体健康,食欲很好,她的妈妈觉得服用保健品会补充营养不足,就为她准备了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D等微量营养素。 C. 王英爱吃水果,小英的妈妈觉得新鲜的水果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能帮助肠道更健康,免疫功能更强大,就经常为小英准备水果作为一日三餐。 D.刘峰爱喝奶,他的爸爸就为他订购了200ml鲜奶和100ml酸奶。 12.(2分)判断下列各句使用的说明方法。(一个括号里写一种说明方法) ⑴烹调用富含n-9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和硬果类多油性食品,如花生,核桃,开心果等。 ( ) ⑵能量要充足,谷薯类食物要保证,每天应摄入250 — 400g, 包括大米、面粉类、杂粮如玉米、荞麦和薯类等。( ) 13.(2分) 对于食欲较差、原本体质虚弱的进食不足者来说,如何补充营养的不足?请简洁地说一说。 14.(3)请根据文章内容为自己设计一份科学营养的一日三餐的菜谱(写出菜名即可)。 (三)阅读《花生失窃记》,回答15-----19题(15分) 花生失窃记 晴朗的午后,正在阳台上看书,如一丝飞絮飘过,儿时的一件往事忽然浮现出来。 ②那时,我家住在城乡结合部的一幢旧砖楼里,是个二楼朝东只有12平米的小房子,东窗之外,一墙之隔就是个名曰“关虎屯”的村子。顾名思义,该村的民风想必剽悍难训,你想啊,连老虎都敢关的人还怕什么?但好在有墙,我们可以对他们“敬而远之”。 ③一个夏日的早上,妈妈在东窗台晒了满满一簸箕花生。下午收,却发现只剩一半了,傍晚,我们正百思不得其解,“砰砰砰”,一阵敲门声响起。 ④门打开,只见一个满脸皱纹的老头,一手拎着麻袋,一手死死攥着个首如飞蓬的黝黑男孩。那少年低着头,眼睛不停地往四下里搜索,被拽着的手扭来扭去,随时准备挣脱抓着他的铁腕,落荒而逃。进门坐定后,少年偷偷地抬起头,迅速地瞥了一眼我们那狭小简陋的家,似乎能看到他黑黑的脸庞上掠过一片红云。面对一脸诧异的我们,老头申明来意:他是隔壁关虎屯的农民,他的儿子和另一个小子偷了我们的花生,等他发现时,花生已经被他们吃掉了不少,他特意领着不肖子来赔礼道歉,好让他记住:有些事不能做,就是不能做! ⑤说实话,眼前这一幕着实令我们吃惊,原本我们也猜到花生是被人偷了,而且多半是关虎屯的人,但鉴于他们一向的“恶名” ,根本没指望这点花生还能失而复得,只是在检讨自己的失误,没想到竟有人登门谢罪,老头在我们眼里变得和蔼可亲起来,而少年也不过稍稍有点顽劣罢了。后来,两家大人又说了些什么,我已经记不大清了,只记得,一方急着道歉,还要打孩子。另一方则忙着劝:孩子还小,不懂事,教育教育就行了,千万别打孩子! ⑥而我好奇的是,他们究竟是怎么偷走花生的。在我看来,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们之间有高墙之隔,站在墙上又够不着我家窗台。偷花生变成了一种挑战:它既考验你的胆量,又衡量你的智慧。在老头唠唠叨叨的叙述中,我试着还原这一过程。 ⑦夏日午间,四周一片寂静,人们午睡正酣,枝头的树叶也一动不动地耷拉着脑袋。只有南窗下的泥地里,几只觅食的母鸡在东啄啄西叨叨,时不时的“咕咕咕”地炫耀着她们的发现,偶尔还有几声蝉鸣撕扯着灼热而慵懒的空气。 ⑧这时,一只竹竿偷偷伸来,试探性地碰了几下簸箕。见无人察觉,才奋力捅,“啪啦”一声,几乎一半的花生翻出去,一头栽进一只大张着口的袋子里。有几颗花生眼看要掉在地上,随着一个漂亮的滑步和一声快活的口哨,他们平安地和朋友们会合了。袋口有一双兴奋得发亮的眼睛向他们靠近,“好,都装好了!俺马上回来。”竹竿立刻轻轻巧巧地消失在墙的另一侧。 ⑨在牙齿的配合下,袋口被干净利落地快速扎好。这时的袋子,像一夜之间身怀六甲的人,大腹便便却还要承载主人想飞的愿望。“接住!”负重的袋子像早期跳高运动员,一个俯卧式贴着墙头飞了过去,姿势虽不雅观,效果倒还不错。 ⑩墙那边只听“好咧”,紧接着“扑通”一声!张开怀抱迎接战利品的“海盗”,没料到,这袋劫掠来的花生竞“重如泰山”。一个立足未稳,一屁股坐在地上。这时,墙这边的少年已经施展飞檐走壁的功夫,翻过了这座我们心中的“天然屏障”,一把拉起自己的同伴,带着他们的“战利品”,一溜烟跑了个无影无踪。 一阵夹着干草香的热风轻轻吹过,一切又回复到夏日午后的安静和慵懒之中。 “俺俩本来是打赌嘞,看谁能翻过这道墙。谁知道,看见簸箕里的花生,俺就馋了……后来,俺想着城里人有钱,不吃白不吃。再后来……再后来……没想到你们……对不起,俺错了!俺以后再也不偷东西了……”我还在发呆,少年已经结结巴巴地向我们道歉了。 多年后想起此事,少年红着脸道歉的模样,似乎仍在眼前,我忽然明白,当年这件事无论对他,还是对我,都是人生重要的一课。 15.(3分)下列对第②段传递的信息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交代了儿时“我”家特殊的居住环境和简陋的生活条件。 B.写“关虎屯”民风剽悍,与下文老头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 C.两次出现的“墙”既指实际的墙,也指我们之间心灵的墙。 D.无论城里还是乡下,人们在城乡结合部的生活都充满挑战。 16.(3分)品味第④段中的画线句,分析“他黑黑的脸庞上”为什么会“掠过一片红云?” 17. (3分)第⑤段画线句“眼前这一幕,着实令我们吃惊”的原因是什么? 18. (3分)文章第段已经结束了回忆,为什么还要补充第段的内容? 19.(3分)23.对“人生重要的一课”所阐释的道理,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无论何时,都要坚守做人的底线。 B.对待他人不能心存成见、先入为主。 C.发自内心的善意能改变这个世界。 D.沟通能消除人与人之间的误解和隔阂。 (四)阅读《疫情下中国对外关系的三重角力》回答第20——23题。(11分) 疫情下中国对外关系的三重角力 ①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207个国家和地区,确诊病例已超百万,势头至今未见衰减。可以想见,多少年后,当人们回顾21世纪20年代初新冠肺炎的全球大流行,也许会看到,人类社会即将因这一重大疫情而走入新的重大变局。 ②疫情对中国的历史性影响,将绝不止于公共安全卫生和经济社会发展层面,还会在很大程度上重塑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我们认为,现阶段,中国对外关系面临三重角力,能否在此过程中兴利除弊,化危为机,将从根本上决定着后疫情时代中国面临着怎样的国际新格局。 ③第一,人类命运共同体与“逆全球化”之间的角力。近年来,美欧主要国家出现“逆全球化”,受其影响,疫情发生后,西方国家各扫门前雪的心态十分突出,使此次疫情防控成为自冷战以来人类在重大危机面前最为涣散的一次国际合作。不仅如此,病毒的跨国传播加剧了部分人对全球化的批判,一些西方学者甚至因中国前期停工停产提出要反思对中国的过分依赖,“逆全球化”借疫情进一步蔓延的风险可见一斑。与此同时,从最初的隔岸观火到后来深陷其中,疫情的发展也让西方很多有识之士意识到,人类文明已经回不到以邻为壑就可独善其身的时代,各国唯有顺应潮流、加强合作,才能更好应对全人类的共同挑战,这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传播提供了新的时代条件。 ④第二,中国新型大国形象与西方传统“中国观”之间的角力。尽管随着改革开放推进,中国正“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但除朝鲜问题等少数议题外,中国在全球事务和地区热点问题上的影响力总体有限。而当前,面对疫情这个全球第一热点问题,美国自顾不暇,欧洲国家各自为营,美欧联盟更加松散,中国前期抗疫的成功,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也史无前例为自己赢得了“走进”世界舞台中央的重大机遇。当然,中国权威和声望的大幅上升并不符合西方政治集团的传统“中国观”,在其策划下,一波波封堵和抹黑行动接连而至,而其制造的“炮弹”则侧重于与西方各国民众传统“中国观”形成呼应,以达至取信于人的目的。正因如此,尽管在疫情的下半场,中国在对外援助方面积极作为,但始终面临“嘴仗”不断的局面,主要交火点就集中在“中国隐瞒疫情”“中国援助有政治目的”“中国产品假冒伪劣”这些符合西方社会一贯认知的话题上。由此看来,在赢得国内抗疫主动后,能否抓住机遇提升国际事务中的“中国位置”,塑造世界各国人民心中不同于以往的“中国形象”,无疑是对中国的能力智慧又一重大考验。 ⑤第三,中国制度话语权与意识形态包围圈之间的角力。长期以来,西方一些国家不断对中国制度提出批评和质疑,宣扬中国扼杀自由、没有人权、不够民主等,构建起对中国的意识形态包围圈。此次疫情,则给中国的话语体系提供了最为生动的注解。比如,4万多名医务人员支援湖北,深刻彰显了中国的制度优势;比如,从中央到基层,各行各业的党员奋战在抗疫一线,表明对中国共产党绝对不能简单按照西方传统政党学来理解,等等。在意识形态总体西强我弱的今天,能否通过把这些抗疫故事挖深讲好,从制度层面进一步正本清源,打破围堵、争取话语权,是疫情下中国与世界互动另一条值得观察的重要主线。 ⑥当然,中国对外关系的三重角力每一重都不轻松,我们不能过高自我估计;但更不能觉察不到变局中的危与机,坐等疫情搅动后新的世界潮流向于我不利的方向涌去。若能加强对外援助的顶层设计,明确重点援助领域,树立合适受援国典型,让疫情援助与“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形成政治合力,中国则更加可能在纷繁复杂的多重角力中破题。 ⑦我们相信,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不仅能够持续控制好国内疫情,也一定有智慧、有能力妥善处理疫情下的对外关系,交出一份无愧后人的高分答卷。(节选自中评社社评) 20.(3分)作者认为疫情下中国对外关系的三重角力分别指什么?请选出回答错误的一项( ) A. 中国制度话语权与意识形态包围圈之间的角力。 B. 中国严控疫情与西方国家病毒的跨国传播的角力。 C.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逆全球化”之间的角力。 D. 中国新型大国形象与西方传统“中国观”之间的角力。 21. (2分)文章第④、⑤段画线语句分别使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第④段( ) 第⑤段( ) 22.(3分)请根据文章内容解释“逆全球化”是什么意思? 23.(3 分)对文章第②段意思阐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疫情已基本被控制,将不会对公共安全卫生和经济社会发展层面产生历史性影响。 B. 疫情对重塑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将产生历史性的影响。 C.中国如果能严控疫情,就能迎来后疫情时代的国际新格局。 D.大力发展公共安全卫生和社会经济,有利于我国兴利除弊,化危为机。 三、作文(50 分) 24、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一)命题作文 追寻理想目标的过程中,总有一种力量支撑人走下去,它能使人面对险境不慌乱,面对风雨也能勇敢。 勇气、信心、坚持……这些都是真正制胜的力量。 请以“真正的力量”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 ①将题目抄在答题卡的第一行(题目前空四格) 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③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④不少于 800 字 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二)材料作文 一个年轻人要去远方,途中,遇一条恶狗挡道。年轻人并不与它对峙,而是绕道而行。 一路人见了,对年轻人说,“一条狗都让你怕了,又怎么去远方呢?”年轻人说,“我不是怕狗,而 是不想与狗纠缠”。 路人说,“在通往远方的途中,会遇到许许多多像‘恶狗挡道’一样的障碍,你不去一一战胜它们, 那怎能到达远方呢?” 年轻人回答说,“正因为通往远方的途中有许许多多的障碍,所以才要有选择地去避开它,如果一遇 障碍,就非要去扫平它,反而误了行程。有时,避开障碍,绕道而行,不失为一条更有效的捷径”。 路人摇摇头,笑了笑,转身而去。 这个故事至少告诉我们这样一些启示:“避开障碍不是怯懦,而是智慧”;“逃避永远不能成功”; “既要有直面的勇气,也要有转身的智慧”。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所写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和改写,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③不少于 800 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