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历史九上日本明治维新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冀教历史九上日本明治维新学案

九年级历史 16日本明治维新 导学学案 一、课程标准 简述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探讨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所起的作用。‎ 二、学习目标 ‎1、了解幕府统治危机,掌握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2、理解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的异同。‎ ‎3、理解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 三、自学指导 ‎1、阅读课文,总结或在课本中标注以下问题:‎ ‎(1)明治维新前,幕府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表现。‎ ‎(2)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3)明治维新后,日本发展的特点。‎ ‎2、合作探究 ‎(1)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比较。‎ 明治维新 戊戌变法 时代 背景 国内 国际 领导者 参加者 改革措施 政治方面 经济方面 社会生活方面 军事方面 ‎2、日本明治维新有什么影响?‎ 四、拓展阅读 ‎1、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总结 ‎2、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日本的侵略 ‎1853年7月,美国东印度洋舰队司令官海军准将培里率领由4艘军舰组成的舰队,驶进江户湾的浦贺港,要求幕府派官阶相等的代表接受美国总统的国书。幕府答应军舰须先开赴长崎,才能进行谈判。培里悍然拒绝,宣称如日本不同意则诉诸武力。幕府毫无准备,唯恐引起战争,终于接受了美国总统的国书。培里通知日本政府,次年春间来听取答复。美国舰队随即离开浦贺港,到琉球和中国进行侵略活动。1854年2月,培里率十艘军舰在神奈川河口停泊,向日本政府提出最后通牒。幕府被迫接受美国要求,3月在神奈川(横滨)签 订《日美亲善条约》,规定“伊豆之下田,松前之箱馆(函馆)两港,日本政府准许美国船停泊,以便补给柴薪、饮水、食料及其他需用物品”;“日本政府若将此次对于美国未曾准许事予其他外国时,当亦对美国予以相同之准许”;“无须另行谈判”等。条约虽然没有关于自由通商的条款,但日本大门从此打开,结束了200多年闭关自守的局面。不久,英、俄、荷等国援引美国先例,和日本政府签订了类似的条约。美国不满足于已取得的特权。1858年7月,美国驻日总领事哈里斯又强迫幕府签订《日美友好通商条约》,规定“美国总统得派遣外交代办驻居于江户”;“除下田、箱馆二港之外”,增开神奈川、长崎、新、兵库;“允许美国人居留商埠,居留者可以出钱租地”;“侵犯日本人之美国人,当由美国领事法庭审判之”等。同年,荷、俄、英、法等国都一一相继援例,迫使日本政府缔结了类似条约。‎ 开港以后,日本对外贸易激增。1860年,输出为470多万美元,输入为160多万美元;1867年,输出为1 200多万美元,输入为2 160多万美元。8年间输出输入贸易总值增加5倍多,其中输出只增加2.5倍,而输入增加了13倍。输出品主要为原料和食品,如生丝、棉花、蚕卵纸、茶叶、海味、铜、油等,输入则以工业品为主,如棉织品、毛织品、船只、武器等。以上情况说明,日本已经开始沦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日本金、银比价为1∶5,而国际比价为1∶15,黄金价格只及国际牌价的1/3。开港以后,西方商人和各国使馆人员便利用差额,以墨西哥银元套购日本黄金,攫取巨利,造成日本黄金大量外流。仅1859年6月至年底的半年里,从日本流出的黄金就达100万两。‎ ‎3、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的成败比较 从内部条件和社会背景上。第一,日本实现近代化的条件优于中国。由于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两国封建社会内部都已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但在19世纪中叶,这两个国家都还不具备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充分的社会经济前提。只是由于遭到西方国家的殖民侵略,日中两国才被迫将“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的任务提上自己的历史议事日程。由于日本经济发展的普遍水平略高于中国,因此它实现近代化的条件也比中国更有利一些。第二,日本幕府统治与清朝统治虽然同样面临严重的危机,但情况有所不同。在明治维新前,日本幕府统治已成为众矢之的。其危机主要体现在:一是日本存在着猛烈而持续的农民起义和市民暴动,它有力地冲击着幕府的统治和腐朽的封建制度。二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和分化也日益激烈。旧的统治阶级──武士等级,不仅在其上层存在着尖锐复杂的矛盾,日益贫困化的广大下级武士对上层的不满情绪也发展到“恨主如仇”的严重程度,一部分武士甚至向资产阶级转化,这就使幕府陷入极端孤立的地位。此外,强藩的离心倾向也越来越大。1864、1865年幕府两次发兵征讨长州藩,标志着幕府与强藩的矛盾也已公开化。而日本封建制度因其僵化的土地所有制和封闭式的社会结构,不但无法调节这些矛盾,本身也陷于瓦解。而中国戊戌维新时却没有出现这样的形势。自从1864年欺骗利用。在统治阶级内部,掌握清政府大权的满族贵族,对外向外国侵略势力投降妥协,勾结起来共同绞杀中国人民革命;对内则向汉族地主实行让步,依靠曾国藩、李鸿章为首的军阀官僚镇压农民起义,办理国防外交,使清朝封建政权暂时得以维持。统治阶级内部虽然有洋务派、顽固派以及帝党、后党之争,但总的说来守旧势力还很强大。‎ 从力量对比上。在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尚不成熟的条件下,能否实现近代的社会变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旧的统治阶级营垒中是否能分化出一支革新的力量以及这支力量的 实力情况。在日本明治维新时,幕府的势力已经十分脆弱,陷于极端孤立的境地。维新势力以中下级武士为核心,抬出天皇为旗帜,与反幕府的强藩相结合,既有基地,又有军队,广大农民和市民也积极参加和支持反幕武装,因此组成了强大的维新阵营,一举推翻了幕府旧政权。中国的情况则不然。由地主、商人、高利贷者和官僚结成的“四位一体”,同现存的经济和政治制度有着密切的利害关系,传统文化的核心──儒学又是它们的共同思想准则。而且,这股反动势力还有强大的外国侵略势力的支持。因此,在这个具有特殊凝聚力的统治营垒中是很难分化出与之相对抗的革新势力的。如中国的维新势力仅以有资产阶级倾向的士大夫知识分子为核心,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联合少数官僚。既没有基地,也无兵权、财权,“与守旧党比,不过千与一之比,其数极小”(严复语)。因此,守旧势力一反扑,维新势力顷刻瓦解。‎ 从政策措施的实施上。日本幕府统治被推翻后,明治政府发布命令,采取了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改革措施,如奉还版籍(1869年)、废藩置县(1871年)、改革封建身份(1869至1873年)、废除封建俸禄(1876年)、地税改革(1873年)、教育改革、殖产兴业、修改不平等条约,最后制定宪法(1889年)、召开国会(1890年),使日本成为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的“百日维新”中,尽管光绪帝也颁布了一系列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变法诏书,但由于资产阶级维新势力并未掌握政权以及守旧势力的强大,根本不可能实施。‎ 从国际环境上。日本明治维新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末,当时世界还处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夺取殖民地的高潮也尚未开始。而西方列强在东亚侵略的主要目标是地大物博的中国,加上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特别是中国太平天国运动对西方列强力量的牵制,都为日本明治维新提供了一个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日本维新派本身也比较注意外交斗争策略,尽量利用英法、英俄之间的矛盾。而中国戊戌维新已经到了19世纪90年代末,世界资本主义已经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列强通过争夺殖民地的高潮已经基本上把世界瓜分完毕。中国成了列强在东方争夺的“惟一富源”,出现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这时帝国主义列强绝不愿意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国际环境对中国维新运动很不利。‎ 九年级历史 16日本明治维新 检测学案 ‎1、下列国家中,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与日本相似的是 A、俄国 B、英国 C、法国 D、美国 ‎2、19世纪60年代,俄国推行了农奴制改革,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这两个国家社会改革的共同点是 A、教废除了农奴制度 B、都阻碍了社会进步 C、都改变了社会性质 D、都没能实现国家富强 ‎3、几乎在日本明治维新的同时,中国清政府内部也掀起了一场旨在学习西方技术,富国强兵的自救运动,历史上称之为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4、下列场景能够正确反映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社会现象的有 ‎①近代工厂逐渐增多 ②土地买卖日趋频繁 ③新式学校发展迅速 ‎ ‎④天皇权力逐渐增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明治维新最重要的历史意义是使日本 A、彻底铲除了封建制度残余 B、推翻了幕府的长期统治 C、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D、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6、19世纪80年代末期,日本确立了以侵略中国和朝鲜为主要目标的大陆政策,这说明明治维新后强大起来的日本已走上了 A、资本主义道路 B、帝国主义道路 C、军国主义道路 D、冒险主义道路 ‎7、下列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性质相同的有 ‎①中国戊戌变法 ②俄国1861年改革 ③法国大革命 ④日本大化改新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8、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性质的革命或改革中不包括 A、美国南北战争 B、俄国农奴制改革 C、日本明治维新 D、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 ‎9、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性质是什么?对日本有哪些影响?‎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