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2年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2012年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一、(第Ⅰ卷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 ‎1.(2分)历史课上同学们畅所欲言,内容涉及: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战,秦国成为战国后期富强的封建国家等。据此判断同学们所谈论的主题是(  )‎ A.商鞅变法 B.文景之治 C.孝文帝改革 D.王安石变法 ‎2.(2分)“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其中“汉武”最主要的功绩是(  )‎ A.创立中央集权 ‎ B.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 ‎ C.稳固大一统局面 ‎ D.统治期间出现盛世局面 ‎3.(2分)北京奥运火炬“祥云”的设计理念是“渊源共生,和谐共融”。下列思想家的思想能体现这一理念的是 ‎①孔子 ②孟子 ③墨子 ④韩非子(  )‎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4.(2分)“19世纪70年代以后,所有西方政府都引进了公务员考试制度来测试申请政府工作者的才能,而不是依据人际关系或者家庭出身来录用人员,这其实是不知不觉的模仿了中国在一千多年前就发明了的事物。”这“事物”是指(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科举制 ‎5.(2分)“孽子孤臣一雅儒,填膺大义抗强胡.丰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台湾入版图.”这首诗是张学良先生为赞颂一位民族英雄而创作的.这位民族英雄是(  )‎ A.郑和 B.戚继光 C.郑成功 D.康熙帝 第28页(共28页)‎ ‎6.(2分)如图所示君臣礼仪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趋势是(  )‎ A.封建制度的完善 B.生活习惯的变化 ‎ C.社会文明的进步 D.君主权力的强化 ‎7.(2分)清末,有个人住在香港岛,原来每年都要向清政府纳税,但后来税收却要交给英国统治者。你认为这种转变会发生在(  )‎ A.虎门销烟后 B.《南京条约》签订后 ‎ C.清政府被推翻后 D.新中国成立后 ‎8.(2分)有关以下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是其导火线 ‎ ‎②“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是其斗争目标 ‎ ‎③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 ‎④它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第28页(共28页)‎ ‎9.(2分)1921﹣1949年,中国共产党奋斗了整整28年。“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这五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她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不朽业绩。其中与“灯塔指引”相对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中共成立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10.(2分)某学校网站开辟的“人民解放战争”专栏中选用了以下两张图片。所拟小标题最合适的是(  )‎ A.由战略防御到战略反攻 B.由战略防御到战略决战 ‎ C.由战略反攻到战略决战 D.由重点进攻到全面进攻 ‎11.(2分)拿破仑曾说:中国是一只沉睡的雄狮,它一旦醒来,整个世界都会为之颤抖.标志着雄狮醒来,有了“站起来”的“尊严”开始于(  )‎ A.中华民国成立 B.五四爱国运动 ‎ C.抗日战争胜利 D.新中国的成立 ‎12.(2分)下列选项中能够体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创新精神的是(  )‎ ‎①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②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过程中的赎买政策 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④“一国两制”构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3.(2分)下表反映了安徽省凤阳县粮食生产三年跨了三大步的情况,这种变化直接得益于(  )‎ 年代 ‎1980年 ‎1981年 ‎1982年 第28页(共28页)‎ 粮食产量 ‎5.02亿公斤 ‎5.70亿公斤 ‎7.15亿公斤 A.乡镇企业的发展 ‎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 C.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 D.人民公社制度的实行 ‎14.(2分)“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实现“地理大发现”通过的活动是(  )‎ A.张骞出使西域 B.玄奘西游天竺 ‎ C.郑和下西洋 D.新航路开辟 ‎15.(2分)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把文艺复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等历史作为研究性学习的重点。经过研究,他们把这一时期的历史特征概括为(  )‎ A.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 ‎ B.革命时代 ‎ C.蒸汽时代 ‎ D.电气时代的社会巨变 ‎16.(2分)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写道:17 世纪,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英国“抢占了先机”和“傲视全球”的史实表现分别是(  )‎ A.通过新航路的开辟,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航海条例》加强了海外贸易 ‎ 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 ‎ D.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了海上霸主和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第28页(共28页)‎ ‎17.(2分)列宁曾经很欣慰的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主要得益于1921年开始实施的(  )‎ A.废除农奴制改革 ‎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C.新经济政策 ‎ D.完成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 ‎18.(2分)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性事件是(  )‎ A.德军入侵波兰 B.德军入侵苏联 ‎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诺曼底登陆 ‎19.(2分)探究历史,寻求共性,奥妙无限.‎ ‎①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从1961年的5 233亿美元上升到1971年的10 634亿美元,…1970年美国农产品比1950年增长了2倍 ‎ ‎②20世纪50﹣70年代,西欧经济持续繁荣 ‎ ‎③日本在1960~1965年间的年平均经济增长率10%.‎ 上述史实描述的共同的主题是(  )‎ A.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变化 ‎ B.二战后西欧经济的恢复 ‎ 第28页(共28页)‎ C.战后日本的崛起 ‎ D.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20.(2分)当今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下列事件,最能表明这一点的是(  )‎ A.马歇尔计划的实行 B.联合国的成立 ‎ C.独立国家联合体的结成 D.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8分)‎ ‎21.(2分)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兴盛的前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内容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击浮云,诸侯尽西来.‎ ‎(1)材料一中的“秦王”是谁?“秦王扫六合”有什么意义?‎ 材料二:‎ ‎(2)西汉的疆域与秦朝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有何意义?‎ 材料三:1759年夏天,大小和卓带着妻孥旧仆逃奔巴达克山,清军派人与巴达克当地部族交涉,大、小和卓被巴达克山部首领执杀,把尸首送交清朝.‎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为加强对新疆的统治,当时清朝还采取了什么措施?请你为以上三则材料拟定一个主题.‎ 第28页(共28页)‎ ‎22.(2分)中国从鸦片战争时起,先进的国人前仆后继向西方寻找真理,事实上就是追求中国的近代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语)开始有所认识…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1)材料一中的“自强运动”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依据材料归纳晚清政府开展“自救运动”的原因 材料二:康有为说: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 武昌起义时,孙中山正在美国.离美回国前夕,他明确表明:中国政治的唯一出路是建立民主共和国取代君主专制政治制度.‎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和孙中山的政治主张有何不同?‎ 材料三:胡适说,北大是因为三个兔子而成名的,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陈独秀,三是小兔子胡适本人(三人年有长幼,但都属兔).‎ ‎(3)上述人物均在哪一运动中发挥了巨大作用?选择其中一位简述他在这场运动中的事迹.‎ ‎(4)上述材料体现了中国人学习西方经历了哪些发展历程?‎ ‎23.(2分)随着科技进步和各国经济的发展,近现代史上,国际关系发生了一系列巨大变化:‎ 材料一:‎ 第28页(共28页)‎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敢于向英国发起挑战的主要原因。双方的争斗给国际关系带来什么重大影响?‎ 材料二:列宁指出:“靠《凡尔赛和约》来维持整个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毛泽东指出:“华盛顿会议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2)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建立了哪一国际体系?根据材料分析,这一体系中暴露出那些主要矛盾?‎ 材料三:‎ ‎(3)材料三反映了战后初期怎样的国际格局?这种格局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形成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24.(2分)新中国自成立以来外交历经风雨,不断向前发展,谱写出新的篇章。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发表了题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重要讲话,提出了建设和谐世界的主张。‎ 第28页(共28页)‎ ‎(1)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什么政策?新中国成立后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什么方针?‎ 材料二:周恩来说:“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从尼克松与周恩来握手的时刻起,“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2)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中美两国签署了哪一重要文件?70年代中国的外交事业还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材料中所说的“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的含义是指什么?‎ ‎(3)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但是还存在一些影响和平与稳定的因素,你能谈一谈有哪些因素吗?‎ 第28页(共28页)‎ ‎2012年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第Ⅰ卷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 ‎1.(2分)历史课上同学们畅所欲言,内容涉及: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战,秦国成为战国后期富强的封建国家等。据此判断同学们所谈论的主题是(  )‎ A.商鞅变法 B.文景之治 C.孝文帝改革 D.王安石变法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的知识点,应把握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影响。‎ ‎【解答】依据题干信息“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战,秦国成为战国后期富强的封建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商鞅变法的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建立县制等。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福强的封建国家。‎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要熟记商鞅变法的有关内容。‎ ‎2.(2分)“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其中“汉武”最主要的功绩是(  )‎ A.创立中央集权 ‎ B.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 ‎ C.稳固大一统局面 ‎ D.统治期间出现盛世局面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注意识记相关的知识点.‎ ‎【解答】‎ 第28页(共28页)‎ 本题考查学生对汉武帝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汉武帝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出现了大一统局面:政治上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削弱诸侯王权,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加强中央的经济权。废止旧货币,由中央铸造五铢钱,在全国通行。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私人不得铸造货币和经营盐铁。文化上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通过这些措施,西汉王朝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得到了巩固和发展,西汉出现了强盛的局面。‎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识记和分析能力,本题以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为情景命题,构思新颖,问题设计自然巧妙,是很好的命题形式,秦皇汉武是我国历史上两个著名的封建君主,他们的作为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起到了很大的影响,希望同学们对历史人物要进行全方位的细致的掌握.‎ ‎3.(2分)北京奥运火炬“祥云”的设计理念是“渊源共生,和谐共融”。下列思想家的思想能体现这一理念的是 ‎①孔子 ②孟子 ③墨子 ④韩非子(  )‎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了古代思想家思想主张。‎ ‎【解答】题目给出北京奥运火炬“祥云”的设计理念是“渊源共生,和谐共融”。设问考查下列思想家的思想能体现这一理念的选项。在题目给出的四人中韩非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他主张改革,提倡法治。他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深受秦国国君的赏识。与题干的主题无关。‎ 故选:B。‎ ‎【点评】解答组合选择题,排除法是比较好用的,一般题目排除一个即可获取正确答案。‎ ‎4.(2分)“19世纪70年代以后,所有西方政府都引进了公务员考试制度来测试申请政府工作者的才能,而不是依据人际关系或者家庭出身来录用人员,这其实是不知不觉的模仿了中国在一千多年前就发明了的事物。”这“事物”是指(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科举制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科举制度相关知识的内容。“考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第28页(共28页)‎ ‎【解答】禅让制和世袭制是王位传承制度,分封制是地方行政制度,均与考试无关,故排除ABC;科举制是用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的制度,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科举制度历来是历史考查的重点,同学们要注意理解和掌握。‎ ‎5.(2分)“孽子孤臣一雅儒,填膺大义抗强胡.丰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台湾入版图.”这首诗是张学良先生为赞颂一位民族英雄而创作的.这位民族英雄是(  )‎ A.郑和 B.戚继光 C.郑成功 D.康熙帝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相关知识.‎ ‎【解答】明朝后期荷兰殖民主义者侵占中国台湾。明末清初,郑成功下决心赶走侵略军。1662年初,侵略军头目被迫到郑成功大营,在投降书上签了字。至此,郑成功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复了沦陷38年的中国神圣领土台湾。‎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 ‎6.(2分)如图所示君臣礼仪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趋势是(  )‎ A.封建制度的完善 B.生活习惯的变化 ‎ C.社会文明的进步 D.君主权力的强化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趋势.‎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结合题图中人们朝见皇帝的姿势,由坐姿到站姿再到跪着朝见,可以充分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趋势君主权力的强化。‎ 故选:D。‎ 第28页(共28页)‎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和运用基础知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7.(2分)清末,有个人住在香港岛,原来每年都要向清政府纳税,但后来税收却要交给英国统治者。你认为这种转变会发生在(  )‎ A.虎门销烟后 B.《南京条约》签订后 ‎ C.清政府被推翻后 D.新中国成立后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南京条约》内容的识记情况,通过内容可以判断出题目所给情景的发生时间。‎ ‎【解答】鸦片战争中,1842年中国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对中国危害最大。结合题意,可知这种转变应该发生在《南京条约》签订后。‎ 故选:B。‎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南京条约》内容的掌握和应用,该条约的危害也是考查的重点,应熟练掌握。‎ ‎8.(2分)有关以下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是其导火线 ‎ ‎②“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是其斗争目标 ‎ ‎③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 ‎④它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第28页(共28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五四运动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 ‎【解答】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19年五四运动发生在北京,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北京,以学生为主力;第二阶段在上海,以工人为主力。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是其导火线,“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是其斗争目标,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故选:A。‎ ‎【点评】本题要求学生掌握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重点是导火线、口号、意义。培养学生记忆分析能力。‎ ‎9.(2分)1921﹣1949年,中国共产党奋斗了整整28年。“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这五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她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不朽业绩。其中与“灯塔指引”相对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中共成立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分析】本题考查中共七大的相关知识。‎ ‎【解答】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灯塔指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45年4月23日─6月11日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召开。大会通过的新党章规定,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这次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故选:D。‎ 第28页(共28页)‎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重点掌握中共七大,难度中等。‎ ‎10.(2分)某学校网站开辟的“人民解放战争”专栏中选用了以下两张图片。所拟小标题最合适的是(  )‎ A.由战略防御到战略反攻 B.由战略防御到战略决战 ‎ C.由战略反攻到战略决战 D.由重点进攻到全面进攻 ‎【分析】本题考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和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战略决战的史实。‎ ‎【解答】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牵制了国民党军队,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1948年至1849年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进行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国民党的主力基本上被歼灭。‎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和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战略决战的史实的识记能力。‎ ‎11.(2分)拿破仑曾说:中国是一只沉睡的雄狮,它一旦醒来,整个世界都会为之颤抖.标志着雄狮醒来,有了“站起来”的“尊严”开始于(  )‎ A.中华民国成立 B.五四爱国运动 ‎ C.抗日战争胜利 D.新中国的成立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新中国成立的知识点,重点理解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第28页(共28页)‎ ‎【解答】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从此站起来了,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新中国成立的知识点的识记能力.‎ ‎12.(2分)下列选项中能够体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创新精神的是(  )‎ ‎①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②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过程中的赎买政策 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④“一国两制”构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三大改造、“一国两制”构想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相关内容。‎ ‎【解答】三大改造过程中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实行了赎买政策,这是一大创举。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构想。改革开放时期,我国在农村进行“包产到户”,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大发展。三者都能够体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创新精神。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是效仿苏联,并不具有创新精神。‎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考查的是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分析、理解的能力。对于三大改造、一国两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相关知识点要着重掌握。‎ ‎13.(2分)下表反映了安徽省凤阳县粮食生产三年跨了三大步的情况,这种变化直接得益于(  )‎ 年代 ‎1980年 ‎1981年 ‎1982年 粮食产量 ‎5.02亿公斤 ‎5.70亿公斤 ‎7.15亿公斤 A.乡镇企业的发展 ‎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 第28页(共28页)‎ C.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 D.人民公社制度的实行 ‎【分析】本题考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我国农村的影响。‎ ‎【解答】1978年,在安徽凤阳小岗村首先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自负盈亏,农民拥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农业生产获得连年丰收。题目中的表格内容反映的是安徽凤阳小岗村包产到户后几年粮食产量增产的史实,正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结果。‎ 故选:B。‎ ‎【点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开始富裕起来了。我国的改革开放是历年考查的重点,要熟练掌握。‎ ‎14.(2分)“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实现“地理大发现”通过的活动是(  )‎ A.张骞出使西域 B.玄奘西游天竺 ‎ C.郑和下西洋 D.新航路开辟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航路开辟的准确认识.‎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彼此分裂,不同地域文明交流各自孤立的状态,推动了世界各地联系的日益紧密,标志着世界历史的真正开端。‎ 故选:D。‎ ‎【点评】注意准确识记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5.(2分)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把文艺复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等历史作为研究性学习的重点。经过研究,他们把这一时期的历史特征概括为(  )‎ A.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 ‎ B.革命时代 ‎ 第28页(共28页)‎ C.蒸汽时代 ‎ D.电气时代的社会巨变 ‎【分析】本题考查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解答】文艺复兴是十四世纪中叶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的,后来扩展到西欧各国,并于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以宣传人文主义为核心思想解放运动。它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使本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确立资本主义制度。故文艺复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表现了欧美国家在思想与政治领域的社会巨变。‎ 故选:A。‎ ‎【点评】重点识记文艺复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的内容及影响。‎ ‎16.(2分)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写道:17 世纪,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英国“抢占了先机”和“傲视全球”的史实表现分别是(  )‎ A.通过新航路的开辟,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航海条例》加强了海外贸易 ‎ 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 ‎ D.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了海上霸主和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分析】本题以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君主立宪制和工业革命.‎ ‎【解答】材料中17世纪的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是指英国较早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是指通过英国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 第28页(共28页)‎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 ‎17.(2分)列宁曾经很欣慰的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主要得益于1921年开始实施的(  )‎ A.废除农奴制改革 ‎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C.新经济政策 ‎ D.完成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 ‎【分析】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 ‎【解答】结合所学可知,1921年,苏俄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到1925年底,苏联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资本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 故选C。‎ ‎【点评】重点识记新经济政策的内容、特点与影响.‎ ‎18.(2分)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性事件是(  )‎ A.德军入侵波兰 B.德军入侵苏联 ‎ 第28页(共28页)‎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诺曼底登陆 ‎【分析】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 ‎【解答】结合所学可知,1939年 9月1日,德国从西南、西北、北部三个方向突然侵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英法与9月3日对德宣战。‎ 故选:A。‎ ‎【点评】重点识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及主要事件的影响。‎ ‎19.(2分)探究历史,寻求共性,奥妙无限.‎ ‎①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从1961年的5 233亿美元上升到1971年的10 634亿美元,…1970年美国农产品比1950年增长了2倍 ‎ ‎②20世纪50﹣70年代,西欧经济持续繁荣 ‎ ‎③日本在1960~1965年间的年平均经济增长率10%.‎ 上述史实描述的共同的主题是(  )‎ A.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变化 ‎ B.二战后西欧经济的恢复 ‎ C.战后日本的崛起 ‎ D.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分析】本题考查美国、西欧、日本经济发展情况.‎ ‎【解答】①据材料可知,该材料叙述的是美国经济发展情况。②二战后西欧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经济的措施,20世纪50~70年代,西欧经济持续繁荣。③日本在1960﹣1965年的经济平均增长10%.这说明日本经济发展情况。故共同点为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变化情况。‎ 第28页(共28页)‎ 故选:D。‎ ‎【点评】本题掌握美国、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相关知识.‎ ‎20.(2分)当今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下列事件,最能表明这一点的是(  )‎ A.马歇尔计划的实行 B.联合国的成立 ‎ C.独立国家联合体的结成 D.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应重点掌握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解答】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建立,它以明确的规则、相互的承诺为各国经济交往搭建了一个共同的平台。为了顺应经济全球化,2001年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故选:D。‎ ‎【点评】要注意为了顺应经济全球化出现的国际组织,以及中国加入的国际组织。‎ 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8分)‎ ‎21.(2分)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兴盛的前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内容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击浮云,诸侯尽西来.‎ ‎(1)材料一中的“秦王”是谁?“秦王扫六合”有什么意义?‎ 材料二:‎ 第28页(共28页)‎ ‎(2)西汉的疆域与秦朝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有何意义?‎ 材料三:1759年夏天,大小和卓带着妻孥旧仆逃奔巴达克山,清军派人与巴达克当地部族交涉,大、小和卓被巴达克山部首领执杀,把尸首送交清朝.‎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为加强对新疆的统治,当时清朝还采取了什么措施?请你为以上三则材料拟定一个主题.‎ ‎【分析】(1)本题考查秦的统一及其意义.‎ ‎(2)本题考查西域都护的设立.‎ ‎(3)本题考查清朝对新疆的统治的相关知识和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解答】(1)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击浮云,诸侯尽西来”是对秦王嬴政灭掉六国,实现统一业绩的赞颂,嬴政原是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221年称始皇帝.他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 ‎(2)仔细观察秦朝和西汉的疆域图可知,西汉比秦朝增加了西域地区.张骞通西域后,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据材料三“大小和卓带着妻孥旧仆逃奔巴达克山,清军派人与巴达克当地部族交涉,大、小和卓被巴达克山部首领执杀,把尸首送交清朝”可知是粉碎大小和卓叛乱,为加强对新疆的统治,清朝乾隆时期,平定了大小和卓的叛乱后,并设置了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纵观三则材料可以看出,这些措施都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巩固了我国的边疆.‎ 故答案为:‎ ‎(1)秦始皇(嬴政);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实现了统一.‎ ‎(2)西汉比秦朝增加了西域地区;今新疆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粉碎大小和卓叛乱;伊犁将军;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第28页(共28页)‎ ‎【点评】本题考查秦的统一及其意义、西域都护的设立和清朝对新疆的统治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综合掌握历史知识的能力.‎ ‎22.(2分)中国从鸦片战争时起,先进的国人前仆后继向西方寻找真理,事实上就是追求中国的近代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语)开始有所认识…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1)材料一中的“自强运动”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依据材料归纳晚清政府开展“自救运动”的原因 材料二:康有为说: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 武昌起义时,孙中山正在美国.离美回国前夕,他明确表明:中国政治的唯一出路是建立民主共和国取代君主专制政治制度.‎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和孙中山的政治主张有何不同?‎ 材料三:胡适说,北大是因为三个兔子而成名的,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陈独秀,三是小兔子胡适本人(三人年有长幼,但都属兔).‎ ‎(3)上述人物均在哪一运动中发挥了巨大作用?选择其中一位简述他在这场运动中的事迹.‎ ‎(4)上述材料体现了中国人学习西方经历了哪些发展历程?‎ ‎【分析】(1)本题考查洋务运动以及原因.‎ ‎(2)本题考查康有为和孙中山的政治主张的不同点.‎ ‎(3)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 ‎(4)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 ‎【解答】‎ 第28页(共28页)‎ ‎(1)材料一“开始有所认识…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中的“自强运动”可知是洋务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统治集团内部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即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2)结合材料“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和材料“中国政治的唯一出路是建立民主共和国取代君主专制政治制度”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主张维新变法,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孙中山主张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3)据材料“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陈独秀”“三是小兔子胡适本人”可知他们发起的是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罗网,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条件.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文章中提出了文学改良的八项主张,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4)洋务运动打着“自强”“求富”的旗号兴办了一批近代工业,最主是学习西方的技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时期,意识到中国制度的落后,开始学习西方的制度,新文化运动时期,打着“民主”与“科学”的旗号,主要学习西方的思想,故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是先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再学习政治制度,最后学习思想文化.‎ 故答案为:‎ ‎(1)洋务运动;清朝内外交困.‎ ‎(2)康有为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孙中山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3)新文化运动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是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胡适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4)先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再学习政治制度,最后学习思想文化.‎ ‎【点评】本题考查洋务运动以及原因、康有为和孙中山的政治主张的不同点和新文化运动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综合掌握历史知识的能力.‎ 第28页(共28页)‎ ‎23.(2分)随着科技进步和各国经济的发展,近现代史上,国际关系发生了一系列巨大变化:‎ 材料一:‎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敢于向英国发起挑战的主要原因。双方的争斗给国际关系带来什么重大影响?‎ 材料二:列宁指出:“靠《凡尔赛和约》来维持整个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毛泽东指出:“华盛顿会议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2)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建立了哪一国际体系?根据材料分析,这一体系中暴露出那些主要矛盾?‎ 材料三:‎ ‎(3)材料三反映了战后初期怎样的国际格局?这种格局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形成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分析】(1)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 第28页(共28页)‎ ‎(2)本题考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 ‎(3)本题考查两极格局和世界格局多极化。‎ ‎【解答】(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国敢于向英国发起挑战的主要原因是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技领先,经济发展迅速,超过了英国,双方的争斗的结果是德意奥形成了三国同盟,英法俄形成了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2)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通过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和1921年﹣1922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根据材料可知,这一体系中暴露出战胜国相互间的矛盾,“靠《凡尔赛和约》来维持整个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 ‎(3)材料三反映了战后初期两极格局,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是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当时只是美国开始敌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而苏联还未采取针锋相对的措施,直至北约的建立,苏联才采取针锋相对的措施,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一起建立华约,对抗北约,两极格局形成。1991年随着苏联解体,两极格局不复存在,世界格局出现了多极化趋势,在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过程中,经济实力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故答案为:‎ ‎(1)原因;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技领先,经济发展迅速超过了英国;影响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 ‎(2)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矛盾:战胜国相互间的矛盾、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 ‎ ‎(3)格局:两极格局;方向:多极化;因素:经济实力。‎ ‎【点评】理解在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过程中,经济实力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24.(2分)新中国自成立以来外交历经风雨,不断向前发展,谱写出新的篇章。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第28页(共28页)‎ 材料一: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发表了题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重要讲话,提出了建设和谐世界的主张。‎ ‎(1)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什么政策?新中国成立后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什么方针?‎ 材料二:周恩来说:“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从尼克松与周恩来握手的时刻起,“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2)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中美两国签署了哪一重要文件?70年代中国的外交事业还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材料中所说的“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的含义是指什么?‎ ‎(3)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但是还存在一些影响和平与稳定的因素,你能谈一谈有哪些因素吗?‎ ‎【分析】(1)本题考查冷战政策。‎ ‎(2)本题考查尼克松访华和20世纪70年代外交成就。‎ ‎(3)本题考查影响和平与稳定的因素。‎ ‎【解答】(1)二战结束后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他提出的“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被称为“杜鲁门主义”,它的出台标志着美苏之间冷战的开始。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2)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中美两国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日建交,1979年中美建交;材料中所说的“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的含义是指中美两国结束了长达二十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第28页(共28页)‎ ‎(3)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但霸权主义或强权政治、地区冲突、种族矛盾等仍然威胁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故答案为;‎ ‎(1)冷战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求同存异。 ‎ ‎(2)《中美联合公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两国对抗结束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3)霸权主义或强权政治、地区冲突、种族矛盾等。‎ ‎【点评】理解霸权主义或强权政治、地区冲突、种族矛盾等仍然威胁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0/9/7 7:30:16;用户:张海燕;邮箱:lishi0014@xyh.com;学号:30475252‎ 第28页(共28页)‎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