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10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九年级物理全册 20磁场
《磁现象 磁场》 教学模式介绍: “传递-接受”教学模式源于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后来由前苏联凯洛夫等人进行改造传入我国。在我国广为流行,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自觉不自觉地都用这种方法教学。该模式以传授系统知识、培养基本技能为目标。其着眼点在于充分挖掘人的记忆力、推理能力与间接经验在掌握知识方面的作用,使学生比较快速有效地掌握更多的信息量。该模式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认为知识是教师到学生的一种单向传递的作用,非常注重教师的权威性。 “传递-接受”教学模式的课程环节: 复习旧课——激发学习动机——讲授新知识——巩固运用——检查评价——间隔性复习 设计思路说明: 1、复习旧课:你都知道生活中的哪些磁现象? 2、激发学习动机:历史故事的悬疑造成知识的“悬疑”,牢牢抓住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出本节的课题。 3、讲授新知识:通过介绍罗盘和司南,引入新课。通过实验介绍磁性、磁体、磁极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磁化方法,认识磁现象和磁体。通过分析磁场中磁体受到磁力作用,发生偏转的现象,认识磁场。通过观察条形磁体的磁场分布,引入磁感线。通过分析实验现象感知地磁场的存在。介绍宋代学者沈括对磁偏角的记载,对蓄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4、巩固运用:通过习题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材分析 9 本节内容是电与磁的基础,为后面建立电与磁的联系、了解电磁现象等提供铺垫。本节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一些磁现象,建立起磁场的概念,掌握研究磁场的方法,为学生学习“电生磁”及“磁生电”打下基础。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磁场是实际存在的。磁体的磁场比较抽象,学生较难理解,可以利用磁场对外的作用来认识磁场。为了形象的描述磁场的分布和方向,给磁场建立模型,即利用磁感线来表示磁场。磁体外部的磁场方向总是从磁体的N极指向S极,磁场是客观存在的,而磁感线是不存在的。 本节重点是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会用磁感线描述磁体周围的磁场状况;难点是认识磁场的存在,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磁体有吸铁(钴、镍)性和指向性以及磁化现象。 2、知道磁体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以及地磁场的南、北极。 3、知道磁感线可用来形象的描述磁场,知道磁感线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 过程与方法: 1、观察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感知磁场的存在。 2、观察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及概括能力。 3、通过感知磁场的存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使学生认识磁场的存在,渗透科学的思维方法----转换法、模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对航海事业的发展做出的贡献,进一步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9 2、通过感知磁场的存在,知道磁感线和地磁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探索科学的志向。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磁体的指向性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会用磁感线描述磁体周围的磁场; 转换法、模型法的应用。 【教学难点】感知磁场,建立磁场模型并探究磁感线的形状。 课前准备 教师使用:条形、蹄型磁体,铁、钴、镍片,多媒体、软铁棒、铁架台、铜币、玻璃等 学生使用:铁屑、小磁针、条形磁体、大头针、细线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你都知道生活中的哪些磁现象? 二、激发学习动机 1、【故事引领】:大家听说过这样的故事吗? 阿房宫“以磁石为门”,“朝者有隐甲怀刃,入门而胁止”,说的是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建造了规模宏大的阿房宫,为了防范刺客,聪明的工匠们修建了奇特的阿房宫的北门,一旦有人身怀铁器,立刻就会被发现。 2、【设疑】:工匠们是怎样做到的呢? 9 三、 讲授新知识 (一)磁现象 1、【信息传递】:大话磁石 距今两千几百年的春秋战国时期,古书《管子》上曾记载:有人发现了一种能吸铁的“石头”,它好象慈祥的母亲吸引孩子一样,所以,当时给它起名叫“慈石”,后来才改叫“磁石”。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磁铁,通俗的名字叫“吸铁石”。 2、【展示图片】:形形色色的磁体 3、【做一做】:用一个条形磁体靠近铁、钴、镍币、铜片和玻璃,你有什么发现? 4、磁性:磁体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 5、【演示】:观察条形磁体不同部位所吸铁屑的多少。 9 6、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两个部分。 能够自由转动的磁体,静止时指南的那个磁极叫南极或S极,指北的那个磁极叫北极或N极。 【温馨提示】:磁体能指南北是指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的磁体静止时指南北,且磁体两极总是成对出现,磁体断开、或吸合时,仍然只有两个磁极。 7、【指南针】 公元1世纪初,东汉学者王充在《论衡》中记载“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我国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发现了磁体的这种特性,制造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指南针——司南,并最早将它应用在了航海事业上。 8、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小组实验】两个磁体相互靠近,你能看到什么现象? 结论: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9、【小魔术】:铁棒变磁体 铁棒原来没有磁性,不吸引大头针,将铁棒在磁铁上按一定的方向摩擦几下,能单独吸引一些小的区别针。 9 磁化:一些物体在磁体或电流作用下获得磁性的现象 10、磁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电冰箱门磁性密封条 银联卡 磁带、录像带 指南针 (二)磁场 1、【做一做】:用条形磁体靠近静止在桌面上的小磁针 (1)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2)小磁针是否受到力的作用? 2、磁场:在磁体周围存在的一种人眼看不到的物质,能使磁针偏转,它虽然看不见,摸不到,但确实是实际存在的。 (【设计意图】:通过演示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采用类比、推理等形式得出结论,有利于学生建立磁场的概念。) 3、【实验演示】:重复拨动静止在磁体旁边的小磁针,松手,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结论:磁场具有方向 4、【小游戏】:给小磁针排排队 把几个不同的磁针放在磁场中的不同位置,观察小磁针N极所指的方向。 9 磁场方向:小磁针放在磁场中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定为该点磁场的方向。 5、【教师点拨】:我们把小磁针在磁场中的排列情况,用一些带箭头的曲线画出来,可以方便、形象的描述磁场,这样的曲线叫做磁感线。 6、【小组实验】:把玻璃板放在条形磁铁上,在玻璃板上均匀撒上铁屑,轻敲玻璃板,观察现象。 7、【画一画】:你能否在白纸上将铁屑排成的曲线画出来? 【过程点拨】:在磁体周围撒上碎铁屑,这些铁屑被磁化后,就是一个个小磁针,这些小磁针在磁场的作用下会沿一定的方向排列,这些方向就是小磁针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铁屑多的地方表示磁力作用强,铁屑少的地方表示磁力作用弱。所以铁屑的分布及排列就表示了磁场的分布情况。 8、【找规律】:仔细观察,磁体周围磁感线有怎样的规律? 【教师点拨】 (1)磁感线只是帮助我们描述磁场,是假想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2)磁体外部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N极出发,回到S极。磁感线越密集,磁性越强。 (3)任何两条磁感线都不能相交; (4)磁感线是闭合曲线。 (5)磁感线上任意一点的方向,与该点的磁场方向相同。 9、【想想做做】:如何画出蹄形磁体的磁感线呢? (三)地磁场 1、【问题】小磁针静止时为什么指向南北,磁体在地球上为什么有指向性呢? 9 2、【点拨】根据地面上磁体的指向性,小磁针的N极总是指北,说明地磁的南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地磁的北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 3、【多媒体展示】地磁场的分布及其方向。 磁偏角:地理两极与地磁两极并不重合,磁针所指南北方向与地理南北方向略有偏离。 【知识拓展】沈括记载磁偏角的现象比西方早400多年。 沈括,中国宋代科学家,在其著作《梦溪笔谈》中最早提及磁偏角:“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 **引题反馈•原来如此 聪明的工匠们利用磁石修建了阿房宫的北门,磁石有吸引铁的性质,一旦有人身怀铁器,立刻就会被吸引、发现。 四、巩固运用 五、检查评价 1、课堂检测 9 2、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一、案例中的“亮点” 磁场和磁感线概念都比较抽象,所以这节课讲起来并不容易,对这些较为抽象的概念我们要多通过具体的实验帮助学生在大脑中建立相应的直观感性认识,为学生的思维储存必要的具体形象。 1、小实验要多做。尽量采用演示的方式,让大多数学生看得见,感受得真。或用挂图的形式将铁屑的分而情况展示出示,为学生画图打下良好的基础。 2、学生多动笔画。光看是解决不了什么问题的,知识必须落实到每个图上,所以要多让学生画,在画中感受知识的微妙关联,感受美的熏陶。 3、再现物理场景的展现。同时教学中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积极创设课堂情景,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之中。 4、渗透物理学的常用研究方法。例如,转换法和理想模型法等。这样学生对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将对物理知识领会的更加深刻,同时也学到了一些研究物理问题的思维方法,增强了学习物理的能力。 5、注重学生学法的指导。注重学生学法的指导。用问题引领,任务驱动,实验探路的方法,尽可能组织学生运用合作,小组学习等形式进行实验,开展学习。 二、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 1、本节知识点零碎,实验过程时间考虑欠妥略显紧张。 2、学生往往急于动手实验,忽视实验规则。 3、问题设计要精,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避免出现教师提出的问题大而无当,内涵外延不明确,使学生无从下手。 9 9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