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10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21-2解一元二次方程21.2.2 公式法
第 21 章:一元二次方程 21.2 解一元二次方程 21.2.2 公式法 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 1 . _____________ 移到方程右边. 2 . 二次项系数化为1; 3 . 将方程左边配成一个 _______________ 式。 (两边都加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 用 _________________ 写出原方程的解。 常数项 完全平方 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平方根的意义 一、知识回顾 学习目标: 1. 理解用配方法推导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 过程,明确运用公式求根的前提条件是: b 2 -4ac≥0 2. 会用公式法解简单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 二、目标展示 解 : 移项,得 : 配方,得: 由此得 : 二次项系数化为 1 ,得 (1). 用配方法解方程: 请问: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什么? 三、新课讲解 1 、探究新知 ( x - ) 2 = 3 4 21 16 x - =± 3 4 4 (2). 用配方法解一般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 方程两边都除以 a ,得 解 : 移项,得 配方,得 即 用配方法解一般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 即 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 特别提醒 ∵ a ≠0 , 4 a 2 > 0 , 当 b 2 - 4 ac ≥0 由上可知,一元二次方程 的根由方程的系数 a , b , c 确定.因此,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可以先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 ,当 时, 就得到方程的根,这个式子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 求根公式 ,利用它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 公式法 ,由求根公式可知,一元二次方程 最多 有两个实数根。 将 a , b , c 代入式子 ( 2 ) 当 时,有两个 相等 的实数根。 ( 1 )当 时,有两个 不等 的实数根。 ( 3 )当 时, 没有 实数根。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 一般的,式子 b 2 -4ac 叫做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通常用希腊字母“ ∆ ”来表示,即 ∆=b 2 -4ac 2 、归纳总结: 解: 例2 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 (1)x 2 - 4x -7=0 a=1, b= -4 ,c= -7 ∆=b 2 - 4ac =1 2 - 4×1×(-7)=44>0 即 : 3 、例题讲解: 解: 例2 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 (2) 解:方程可化为 : 例2 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 (3) 解:方程可化为 : 例2 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 (4) ∴方程无实数根。 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3 、代入求根公式 : 2 、求出 b 2 - 4 ac 的值 , 1 、把方程化成一般形式,并写出 a 、 b 、 c 的值。 4 、写出方程的解: 注意:当 时,方程无解 。 1. 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 四、课堂练习 (1)3 x 2 -6 x -2=0 (2)4 x 2 -6 x =0 (3) x 2 +4 x +8=4 x =11 (4) x (2 x -4) =5-8 x 解: 师生互动 巩固新知 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 ( 1 ) 解 : ( 2 ) ( 3 ) 解: 化为一般式 x 1 = x 2 =- 解: 化为一般式 2. 求本章引言中的问题,雕像下部高度 x (m) 满足方程 解:得 精确到 0.001 , x 1 ≈ 1.236 , x 2 ≈ - 3.236 但是其中只有 x 1 ≈1.236 符合问题的实际意义,所以雕像下部高度应设计为约 1.236m 。 1 、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 x 2 -2 x + m =0 有两个实根,则 m 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________ . 注意: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根,说明方程可能有两个不等实根或两个相等实根的两种情况。 解: b 2 -4 ac =(-2) 2 -4×1× m= 4-4 m ≥0 ∴ m ≤1 五、课堂检测 2 、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 kx 2 -2 x -1=0 有两个不等的实根,则 k 的取值范围是 ( ) A. k >-1 B. k >-1 且 k ≠ 0 C. k <1 D. k <1 且 k ≠0 解 : ∵ b2 -4ac=(-2)2-4k(-1)=4+4k > 0 ∴k > -1 又∵ k≠0 ∴ k > -1 且 k≠0 小结与反思 1、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是用什么方法推导出来的? 2、试默写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试说出根的判别式;如何用根的判别式判定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 3、说出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聚。 作业:p17 4、(2)、(4) 5、(3)、(4)配方法 (5)、(6)公式法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