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醉翁亭记》导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醉翁亭记》导学案

‎11.醉翁亭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积累文言词语,掌握一些常用文言实词的词义和重要虚词的用法。 ‎ 识记作家作品。 ‎ 过程与方法 学习本文写景、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理解文中所表现的作者的旷达情怀和美好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肩负民族、胸怀天下”的远大理想。‎ 学习 重点 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研读景物描写的语句,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 ‎ 学习 难点 理解作者以“醉”写“乐”的笔法,理解“醉”与“乐”的关系。结合背景体会作者寄情山水排遣郁闷的心情及“与民同乐”的思想。 ‎ 学法 指导 朗读法;讨论点拨法;品评鉴赏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 环节一 新 课 导 入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中国古人历来有一种山水情怀。他们寄情山水,抒怀言志,山水亦因人而胜,因文而名。安徽滁州琅琊山的醉翁亭,便是因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千古美文《醉翁亭记》而闻名于世的,就让我们循着先生的记述,来一次醉翁亭之游,去感受山中的美景,去聆听先生的心音。‎ 环节二 一、助学资讯 ‎1.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欧阳文忠公集》。 ‎ ‎2.背景介绍:庆历五年,‎ 自 主 学 习 ‎ 范仲淹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分辨,得罪了当权派,被贬滁州(在今安徽)任知州。被贬后,他心情郁闷,经常去滁州城西南十里的琅琊山游玩,并与山寺中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庆历六年,智仙建亭于琅琊山酿泉旁,以为游息之所。欧阳修登亭“饮少辄醉”,故给它取名为“醉翁亭”,并写下了《醉翁亭记》这篇流芳千古的美文。‎ 二、字词积累 ‎1.读准字音。 ‎ 环滁(chú) 壑(hè)  琅琊(láng yá)  潺潺(chán) ‎ 辄(zhé)  霏(fēi)  暝(míng)  晦(huì) 伛偻(yǔ lǚ) ‎ 弈(yì) 肴(yáo)  翳(yì) 提携(xié)  蔌(sù) ‎ 酒洌(liè)  觥筹(gōng) 颓然(tuí) ‎ 环节二 自 主 学 习 ‎2.积累词语。  ‎ ‎(1)一词多义 乐:不知太守之乐其乐(第一个“乐”意动用法,以……为乐;第二个“乐”,乐趣) 归: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回去) 云归而岩穴暝(聚拢) 谓:太守自谓也(命名) 太守谓谁(为,是) 而: 而年又最高(表递进) 溪深而鱼肥(连词,表并列) ‎ 杂然而前陈者(表修饰) (2)词类活用 名之者谁 (名:名词作动词,取名、命名)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意动用法“以……为乐”) 山行六七里 (山: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杂然而前陈者 (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 翼然临于泉上 (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 故自号曰醉翁也(号:名词作动词,取号) (3)古今异义 醉翁之意不在酒 (古义:情趣;今义:意思或愿望。)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古义:离开;今义:到、往) 颓然乎其间者 (古义:醉醺醺的样子;今义:颓废的样子) 野芳发而幽香 (古义:花;今义:芳香)‎ 射者中 (古义:投壶;今义:射箭)‎ 三、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多媒体播放优美的山水画,播放课文朗读,学生边赏画面边听读,感受骈句的节奏美、韵律美。‎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阴/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2.本文共用了25个“而”字,读时应分清轻重。请指出下面句子中的“而”‎ 哪个要重读,哪个要轻读,其中有什么规律。‎ ‎①渐闻水声潺潺而(重)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 ‎②朝而(轻)往,暮而(轻)归, ‎ ‎③四时之景不同,而(重)乐亦无穷也。 ‎ ‎④禽鸟知山林之乐,而(重)不知人之乐; ‎ ‎⑤人知从太守游而(轻)乐,而(重)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 总结规律:凡表示转折或递进的,要重读;凡起连接作用的,要轻读。 ‎ ‎3.朗读课文,理解文意,理清思路。‎ ‎(1)移步换景,引出醉翁亭。 ‎ ‎(2)朝暮四季之景。‎ ‎(3)宴酣之乐。 ‎ ‎(4)与民同乐。 ‎ 环节三 合 作 探 究 一、品读课文,鉴赏美点 ‎1.感受赏景之乐。 ‎ ‎(1)指名朗读第二自然然,想象画面。 ‎ ‎(2)本段写景有什么特点?‎ 利用时间推移,抓住朝暮及四季特点,描绘了对比鲜明的晦明变化图及四季风光图:“野芳发而幽香”春意盎然,“佳木秀而繁阴”暑气逼人,“风霜高洁”秋高气爽,“水落石出”一片寂然。 ‎ ‎(3)本段的景物描写传达出作者怎样的心情?‎ 作者写山山水水,花草树木,都蕴涵着作者深深的情怀,因而作者感叹:“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这句话把景与情直接联系了起来。 ‎ ‎(4)再读写景文字,读出欣喜、热爱之情。 ‎ ‎2.领略众宾之欢。 ‎ ‎(1)课文是如何描写人们欢乐的场面呢? ‎ 滁人游,前呼后应,扶老携幼,自由自在,热闹非凡;‎ 太守宴,溪深鱼肥,泉香酒冽,美味佳肴,应有尽有;‎ 众宾欢,投壶下棋,觥筹交错,说说笑笑,无拘无束。 ‎ 太守醉,见此其乐融融的景象,太守自然酒不醉人而人自醉了。‎ ‎(2)如何理解太守的醉?‎ 太守是太高兴了,因为能与老百姓一起同乐,这是以醉写出他的快乐。‎ 3. 领会太守之乐。‎ ‎(1)文中列举了哪几种乐?‎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即禽鸟乐、游人乐、太守乐。‎ ‎(2)这几种乐有什么区别?‎ 这是几种不同层次的乐,鸟乐是本能享受山水之乐,宾客的乐是随从太守而乐,境界不高。只有乐其乐——与民同乐才是最高层次的乐。进而点明太守不仅乐于山水,更重要的在于与民同乐这一文章主旨,也含蓄地表明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抱负。‎ 二、归纳美点 ‎(1)描写形象、精练,融情入景,情景交融。‎ 无论绘景还是写人,都只有寥寥数字,着墨不多,但能抓住特征,生动传神。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 ‎(2)句式灵活,骈散结合。‎ 有的单句成对,有的双句成对,有的三句成对,它们工整贴切,形式和谐,节奏明快,易诵易记。加之对散穿插,富有变化,摇曳多姿。‎ ‎(3)韵律独特,回环往复。‎ 全文共用了21个“也”字和24个“而”,产生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使行文显得潇洒自如,增强了语调的节奏感和委婉的抒情气氛,也使作者怡然自乐的情致得以尽情地抒发。‎ 三、课堂小结 ‎ 欧阳修在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中发挥了特殊的作用,他一扫唐五代文坛浮艳文风,建立了清新、秀美、刚健、婉转的文学风格,这篇散文便是他对文学主张最好的艺术实践。它不仅给我们带来了优美的画面、淳朴的人情,也展现了先生那旷达自适、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操。‎ 环节四 点 拨 归 纳 文 章 主 旨 全文以“乐”字为线索,通过描写琅琊山的美景以及人们游山的欢乐,勾勒了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教 学 板 书 醉翁亭记 欧阳修 醉景:山水、朝暮、四时 太守醉   醉人:滁人游,众宾欢     以醉写乐 醉情:与民同乐 环节五 拓 展 延 伸 请自选角度,比较《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说说它们的异同。‎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经典美文,教学时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大意、品味文章思想内涵、陶冶情操的作用,让学生在诵读中对文章语言进行加工再造,通过想象,体会语言形象,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把优美的语言升华再现。‎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