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10 发布 |
- 37.5 KB |
- 3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清测试卷全套(附答案)
检测内容: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得分________ 评价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化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C ) A.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光电现象 B.生命有机体的形成及功能 C.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 D.矿产资源、地域分布和自然环境 2.(湘西中考)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C) A.冰雪融化 B.酒精挥发 C.粮食酿酒 D.蔗糖溶解 3.如图所示仪器中可以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是( C ) 4.(德清期中)化学性质探究的中心环节是(C) A.解释与结论 B.假设与预测 C.化学实验 D.反思与评价 5.(呼伦贝尔期末)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两瓶气体的简单方法是(D) A.观察颜色 B.闻气味 C.测量密度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6.(衡阳中考)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著名诗句中只含有物理变化的是(C)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B.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7.把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装有呼出的气体和普通空气的集气瓶内,观察到木条在空气瓶内继续燃烧,而在呼出的气体瓶内熄灭。由此说明( B ) A.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 B.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的小 C.呼吸过程中消耗了空气 D.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8.(益阳中考)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 9.下列描述中,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D ) A.盐酸易挥发 B.金属具有导电性 C.酒精易溶于水 D.常温下,氮气很稳定 10.正确量取18 mL水,应选用的仪器是( B ) ①5 mL量筒 ②20 mL量筒 ③50 mL量筒 ④胶头滴管 A.①④ B.②④ C.③④ D.④ 11.某人用托盘天平称量了5.1 g食盐(1 g以下用游码),称后发现砝码放在了左盘,食盐放在了右盘。则所称食盐的实际质量为( D ) A.5.3 g B.5.1 g C.5.0 g D.4.9 g 12.小刚在量取液体时,开始俯视读数为15 mL,倒出一定量液体后又仰视读数为5 mL,则小刚倒出的液体的体积( B ) A.大于10 mL B.小于10 mL C.等于10 mL D.无法确定 31 二、填空题(共16分) 13.(8分)将下列各仪器名称前的字母序号填在与其用途相对应的题目后面。 (1)用来夹试管的工具是__A__。 (2)贮存固体药品的仪器是__E__。 (3)常作为反应用的玻璃容器是__C__。 (4)用于洗涤仪器内壁的工具是__F__。 (5)用于夹持燃烧镁条的工具是__G__。 (6)检验物质可燃性,进行固体燃烧实验的仪器是__D__。 (7)用于加热浓缩溶液、析出晶体的瓷器是__B__。 (8)加热时常垫在玻璃容器与热源之间的用品是__H__。 14.(3分)(海淀期中)如图是取用液体和加热液体的实验操作。 (1)操作1中用滴管滴加液体时,正确的是B(填“A”或“B”)。 (2)操作2中加热液体,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由试管底部(填“底部”“中部”或“口部”)套入和取下。 (3)操作3中倾倒液体时不宜过快的原因是A(填字母)。 A.防止倾倒过快而洒出 B.容易控制液体的加入量 15.(5分)(甘州月考)请把下列错误的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填在横线上。 (1)用过的胶头滴管未经清洗去取另一种试剂:污染被吸取的药品。 (2)给外壁有水珠的试管直接加热:试管炸裂。 (3)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对着他人:液体沸腾溅出时伤人。 (4)用嘴吹灭酒精灯:引起火灾。 (5)取用细口瓶中液体时,细口瓶的标签没有正对着手心:液体流出腐蚀标签。 三、简答题(共22分) 16.(8分)为验证铁矿石冶炼成铁属于化学变化,兴趣小组的同学分别取了一小块铁矿石和铁块,记录并进行了如下活动,但由于时间紧张,记录顺序前后颠倒、较乱,现整理如下: (1)需解决的内容主要有:如何判断铁矿石与铁块是不同的物质; (2)对铁矿石和铁块分别进行通电测试,发现铁块导电,铁矿石不导电; (3)铁块是不同于铁矿石的一种物质; (4)分别用磁铁吸引铁矿石和铁块,发现铁块能被磁铁吸引,而铁矿石不能; (5)通电的方法不如用磁铁吸引的方法简便易行。 你认为以上探究活动环节中,属于提出问题的是(1)(填序号,下同);属于收集证据的是(2)(4);属于获得结论的是(3);属于反思评价的是(5)。 31 17.(14分)天津港曾发生特大爆炸事故,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经事后调查,爆炸可能是储存在仓库里的金属钠与水反应而引起的。下列是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实验记录,请仔细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从煤油中取出一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净表面的煤油后,用小刀切下一小块,切口呈现出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光泽迅速消失、变暗,这是钠与空气中氧气迅速反应生成氧化钠的缘故。将这一小块钠投入水中,钠浮于水面,剧烈反应,急速游动,并熔成一个闪亮的液态小球,逐渐缩小,最后完全消失。 (1)金属钠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①常温下为银白色固体; ②密度比水小; ③硬度小(或质软); ④熔点较低等。 (2)金属钠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①常温下易与氧气反应; ②常温下易与水反应。 (3)在实验室中,金属钠通常必须保存在煤油中,其原因是防止金属钠接触空气中的氧气或水蒸气发生反应而变质。 四、实验题(共26分) 18.(16分)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中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含量是否相同,设计了如下简单的实验方案,其主要操作步骤如图所示。请根据图示回答: 31 (1)第一步需要做什么?应如何操作? __分别用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气体待用,用另两个集气瓶收集两瓶空气待用__。 (2)下表是他们的探究方案,请你填写: 探究内容 实验方法 判断依据 二氧化碳含量是否相同 __将相同浓度、相同体积的澄清石灰水分别滴入盛有呼出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__ __根据石灰水浑浊程度的不同判断二氧化碳含量的不同__ 氧气含量是否相同 __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盛有呼出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__ __根据木条燃烧情况的不同判断氧气含量的不同__ 水蒸气含量是否相同 __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块呼气__ __根据玻璃片上水雾的不同判断水蒸气含量的不同__ 归纳总结也是学好化学的一种重要的方法,现请你概括总结你已经知道的二氧化碳的性质:__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__。 19.(10分)在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以后,请你填写下列空格: 31 (1)下列各项中,__①③⑥⑦⑨⑩__(填序号)是需要燃烧才能观察到的现象。 ①自顶端起约1 cm以内的烛体是温的、柔软且易塑型;②原料是半透明、微臭、无味的白色固体;③蜡烛顶端、烛芯底部周围有无色液体,呈凹状;④一白色烛芯贯穿中轴,并延长至蜡烛顶1 cm;⑤形状为圆柱形,顶部为圆锥形尖出;⑥烛芯周围和烛焰上端呈明亮的黄色;⑦吹熄后,能看见烛芯周围有白烟上升,并慢慢消失;⑧质软,可用指甲刮出痕迹;⑨若风吹至蜡烛一边,另一边凹形顶端的蜡烛将熔成液体并沿烛体落下;⑩受空气流的影响,火焰会闪动,且生出黑烟。 (2)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__水雾__,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后发现__澄清石灰水变浑浊__。结论:蜡烛燃烧以后的生成物有水和二氧化碳。 (3)如图所示,将桌面上两支燃着的且高低不同的蜡烛用一大烧杯罩住,最先熄灭的是__高的一支蜡烛__,其原因是__蜡烛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使生成的二氧化碳受热,分布在烧杯的上部,且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__。 检测内容: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得分________ 评价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河南中考)空气中含量最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C)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氖气 2.下列四种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C ) A.矿泉水 B.纯净的空气 C.氯酸钾 D.澄清石灰水 3.(自贡中考)目前未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监测项目的是(C)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氮 C.稀有气体 D.可吸入颗粒物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B.氧化反应是指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合反应 C.凡是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在纯氧中也不能燃烧 D.蜡烛的燃烧过程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31 5.(宜昌中考)打赢蓝天保卫战,我们在行动。下列做法不属于防治大气污染措施的是(D) A.大力削减燃煤污染 B.深化治理工业污染 C.精准管控扬尘污染 D.严格控制噪音污染 6.(内江中考)下列有关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不成立的是(A) A.二氧化碳无色无味,可用于灭火 B.稀有气体在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造多种电光源 C.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填充食品袋防腐 D.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于金属的焊接 7.(长葛期中)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现象描述正确的是(B) A.硫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红磷燃烧,发出黄色火焰,产生大量白雾 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8.如图为空气的成分示意图(按体积计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灯泡内和食品包装袋中均可充入a作为保护气 B.c能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 C.空气中PM2.5含量高,说明空气质量好 D.a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约为78% 9.在氯酸钾分解制氧气的反应中用到了二氧化锰,下列有关二氧化锰说法不正确的是(B) A.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发生改变 B.反应前后质量发生了改变 C.反应前后物理性质可能发生改变 D.也可以在其他的某些反应中作催化剂 10.在“探究氧气的性质”实验中,李强同学取一段铁丝窗网上的细铁丝,在自己收集到的氧气中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造成此实验失败的原因不可能是( C ) A.收集到的氧气太少或纯度太低 B.铁丝生锈 C.集气瓶底部没有铺一层细沙 D.铁丝的一端没有系火柴梗 11.化学概念间有包含、并列、交叉等不同关系。下列选项符合如图所示关系的是( A ) A B C D X 化合反应 纯净物 物理变化 化学反应 Y 氧化反应 混合物 化学变化 化合反应 12.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检查如图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推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则能观察到( B ) 31 A.瓶中液面明显上升 B.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 C.瓶内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D.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 二、填空题(共26分) 13.(8分)在下列物质中选择适当物质填空(均填字母): A.空气 B.二氧化硫 C.红磷 D.水 E.氧气 F.氮气 G.稀有气体 (1)能支持燃烧的气体是__E__。 (2)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__B__。 (3)与氧气反应能产生大量白烟的是__C__。 (4)属于混合物的是__AG__。 (5)常温下为液态物质的是__D__。 (6)空气中按体积计算含量最高的是__F__。 (7)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气体是__B__。 (8)通电时,各种电光管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的气体是__G__。 14.(8分)请按要求书写文字表达式,并注明反应的基本类型。 (1)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的反应:__硫+氧气二氧化硫(化合反应)__。 (2)有三种物质生成,且其中一种是氧气的反应:__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分解反应)__。 (3)产生大量白烟的反应:__磷+氧气五氧化二磷_(化合反应)__。 (4)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产生黑色固体的反应:__铁+氧气四氧化三铁(化合反应)__。 15.(10分)A、B、C、D、E、F、G、H都是第一、二单元里见过的物质,它们之间有如下的转化关系。已知A为暗紫色固体,E、F常温下为液体,B为能支持燃烧的无色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 E过氧化氢;Q二氧化硫;M四氧化三铁。 (2)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③过氧化氢水+氧气; 31 ④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三、简答题(共8分) 16.(8分)(乐亭期中)如图是铁丝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燃烧时可以观察到以下现象: a.螺旋状的细铁丝慢慢变短;b.火星四射;c.放出大量的热量;d.生成一种黑色的固体。 其中最能说明该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d(填字母)。 (2)写出该燃烧反应的符号表达式:Fe+O2Fe3O4。 (3)铁丝的一端系一根火柴的作用是利用火柴在空气中燃烧放出的热,引燃铁丝。 (4)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在集气瓶里放少量水的作用是防止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下来炸裂瓶底。 四、实验题(共26分) 17.(10分)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两套装置图,已知加热条件下,铜粉能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固体,请结合图示回答有关问题: (1)根据下表提供的实验数据,完成下表: 硬质玻璃管 中空气的体积 反应前注射器 中空气体积 反应后注射 器中气体体积 实验测得空气中 氧气的体积分数 25 mL 15 mL 9 mL __15%__ (2)装置一和装置二中气球的位置不同,__装置二__(填“装置一”或“装置二”)更合理,理由是__能让空气更易流通,使氧气与铜粉充分反应__。 (3)若实验测得的结果偏小(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21%),可能的原因有哪些?__铜粉的量不足__;__未待装置完全冷却至室温就读数(其他合理答案也可)__(列举两条)。 18.(16分)(宁远期中)某兴趣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实验,请回答: 31 (1)指出仪器名称:①试管;②长颈漏斗。 (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填字母)。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若用F装置收集该气体,则气体从c(填“b”或“c”)端进入,若F装置中出现紫红色,最可能的原因是A装置中试管口没有放一团棉花。 (3)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还需要用到的药品是二氧化锰,能否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后的剩余物代替该物质?能(填“能”或“否”)。 (4)常温下实验室可用大理石固体和稀盐酸溶液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已知二氧化碳可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则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BC(填字母)。 五、计算题(共4分) 19.(4分)在一密闭容器中充满空气,经测定其中氮气的体积是100 mL,则其中氧气的体积约为多少? 解:设氧气的体积为x。 = x=25 mL 答:氧气的体积约为25 mL。 检测内容: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得分________ 评价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常州中考)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A) A.氢气 B.水银 C.氯化钠 D.金属镁 2.(怀化中考)加碘食盐、葡萄糖酸锌口服液中的“碘”“锌”指的是(D) A.原子 B.分子 C.离子 D.元素 3.(襄阳中考)辰辰一进家门就闻到饭菜的香味,这主要是因为(D) A.分子很小 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可以再分 D.分子在不断运动 4.(巴中中考)下列结构示意图表示阳离子的是(D) 5.(江西中考)考古学家通过测定碳14含量等方法将人类生活在黄土高原 31 的历史推前至距今212万年。碳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相对原子质量为14,则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为(A) A.6 B.8 C.14 D.20 6.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D ) A.1 个氖原子——Na B.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亚铁离子——Fe3+ C.4个氢分子——4H D.3个硝酸根离子——3NO3- 7.正确使用和理解化学用语是重要的学科素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H2O、H2CO3中均含有氢分子 B.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C.Na+、Mg2+、Al3+原子核内质子数均为10 D.表示的粒子都是阴离子 8.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C) A.同种分子排列方式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B.在干冰中,分子因相互作用而静止不动 C.同种原子按不同方式结合,可以构成不同的物质 D.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后,原子核发生了变化 9.(海南中考)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的局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C) A.砷和硒均属于金属元素 B.锗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x小于69.72 C.镓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1 D.Se2+的核外电子数为34 10.不同元素的原子,在①中子数、②质子数、③电子总数、④电子层数、⑤最外层电子数、⑥核电荷数中肯定不相同的是( B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⑥ C.②④⑥ D.②⑥ 1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B ) A.若两种粒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同,则这两种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B.若两种粒子属于同种元素,则这两种粒子的中子数不一定相同 C.若两种粒子属于同种元素,则这两种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定相同 D.若两种粒子的质子数相同,则这两种粒子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 12.已知R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A与其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在数值上相等。若R2+核外有x个电子,则其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 C ) A.A-x+2 B.A+x+2 C.A-x-2 D.A+x-2 二、填空题(共16分) 13.(6分)在①分子、②原子、③质子、④中子、⑤电子、⑥离子这些微粒中: (1)能构成物质的微粒有__①②⑥__。 (2)显电中性的微粒有__①②④__。 (3)质量最小的微粒是__⑤__。 (4)一定带正电荷的微粒有__③__。 (5)一定带负电荷的微粒有__⑤__。 (6)可能带正电荷也可能带负电荷的微粒有__⑥__。 31 14.(10分)(任城区期中)“用微粒的眼光看世界”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思想方法。请用分子的相关知识填写下列空白。 (1)肉眼看不到分子,说明分子很小。 (2)诗句“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3)不同的花儿有不同的香味,说明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4)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得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5)蔗糖溶于水后液面低于原水线(如图),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三、简答题(共24分) 15.(8分)(邵阳中考)下图中①是钾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A、B、C、D、E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钾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9。 (2)图A中x=8。 (3)图A、B、C、D、E五种粒子共表示4种元素。 (4)C粒子的化学性质与A、B、C、D、E中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E(填字母) 16.(8分)如图是氢分子(H2)和氧分子(O2)运动的示意图。根据图回答: (1)仔细观察上述粒子运动的示意图,分子运动速率最快的是①(填序号)。 (2)在A、B和C中,能比较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的是②③(填序号)。 (3)从图中可见,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与分子种类有关。 (4)举一个能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的生活实例: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 17.(8分)(娄底期中)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它的内容十分丰富。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试根据上表回答下列问题: 31 (1)妍妍同学考查后发现,第三周期开头的是金属(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尾部是稀有气体元素。表中x=20;若某种钙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则它的中子数为20。 (2)碳元素的核电荷数是6,不同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核内质子数不同。 (3)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填“得到”或“失去”)电子成为S2-(填离子符号),硫离子与硫原子的化学性质不同(填“相同”或“不同”)。 四、实验题(共20分) 18.(12分)(铁岭月考)如图1所示,将滴有酚酞的滤纸条放在试管里,如图所示放在实验桌上: (1)用胶头滴管吸取浓氨水,滴在脱脂棉上。胶头滴管的用途是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滤纸条上滴有酚酞试液处由右到左依次变红;从微观角度看,此现象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3)小明同学在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条上没有变色,而试管口所塞的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错误操作可能是将酚酞试液和浓氨水滴反了;这一实验还说明,两种试剂中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4)与图2课本中装置相比,用图1的装置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其优点是实验更环保、更节约。 19.(8分)在化学晚会上,小林同学表演了一个化学小魔术“空瓶生烟”(如图Ⅰ所示),A瓶中充满氯化氢气体,B瓶中充满氨气,抽开毛玻璃片,瓶中充满浓浓的白烟。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表示氢原子, 31 用“”表示氮原子,用“”表示氯原子,上述反应过程可用图Ⅱ表示。 31 ①变化的文字表达式为__氨气+氯化氢―→氯化铵__。 ②氨气和氯化氢气体的化学性质__不同__ (填“相同”或“不同”)。 ③该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__氢原子、氮原子和氯原子__。 (2)如果两个瓶子是质地较软的塑料瓶,我们将会观察到塑料瓶变瘪了,原因是__由于反应物为气体,生成物为固体,使瓶内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变小,使瓶变瘪__。 五、计算题(4分) 20.(4分)已知一个氧原子的质量为2.657×10-26 kg,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 kg,试计算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结果取整数) 解: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16。 答: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 31 检测内容: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得分________ 评价________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山西中考)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绝不容许生态环境继续恶化,要给子孙后代留下一条清洁美丽的万里长江。”为保护长江沿线的自然环境,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 A.增大绿地面积 B.兴建火力发电厂 C.垃圾就地焚烧 D.污水直接排放 2.(邵阳中考)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 A.冰水共存物是纯净物 B.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水分子很小,在化学变化中不可以再分 D.电解水的实验中,得到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1∶2 3.(禹城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B.加入肥皂水,产生泡沫多的是硬水 C.硬水通过活性炭吸附后可以变成软水 D.软水一定是纯净物 4.下列微观模拟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单质的是( C ) 5.(武汉中考)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B) A.四个氢原子:H4 B.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O2 C.硫酸根离子:SO4-2 D.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6.人工智能可以使种子、肥料、杀虫剂得到数字化管理,实现智能管理。对这件事意义的表述错误的是(D) A.可以有效地节约淡水 B.可以有效地减少水体的污染 C.可以有效地节约农药和化肥 D.可以有效地降低水的硬度 7.(泰安中考)“天宫二号”太空舱利用NiFe2O4作催化剂将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已知Fe元素的化合价为+3,则Ni元素的化合价为(B) A.+1 B.+2 C.+3 D.+4 8.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D ) A.钢、氧化镁、二氧化碳 B.氮气、氧气、食醋 C.干冰、水、果汁 D.臭氧、冰水、矿泉水 9.关于化学符号中数字“2”的含义,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 ) A.N2:表示氮气分子的个数为2 B.2Al:表示铝原子的个数为2 C.S2-:表示一个硫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 31 D.MO:表示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 10.有①N2O5、②X、③N2O3、④N2、⑤NH3五种物质,它们是按照氮元素的化合价由高到低顺序排列的,则X可能是下列物质中的( A ) A.NO2 B.NaNO2 C.NH4Cl D.N2O 11.(毕节中考)H1N1流感疫情曾在我国大面积爆发。实践表明,出现这种疫情时可用过氧乙酸(C2H4O3)消毒杀菌。下列有关过氧乙酸的叙述错误的是(B) A.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其分子中含有臭氧(O3) C.既是纯净物,也是化合物 D.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6∶l∶12 12.类推的思维方法在化学学习中应用广泛。例如:水(H2O)→过氧化氢(H2O2);氧化钠(Na2O)→过氧化钠(Na2O2)。由此可推断过氧化钙的化学式为( B ) A.Ca2O B.CaO2 C.Ca2O2 D.CaO3 二、填空题(共10分) 13.(6分)用化学符号填空: (1)2个氧原子:__2O__。 (2)硫酸根离子:__SO42-__。 (3)负二价的硫元素:____。 (4)氯化钠:__NaCl__。 (5)2个氢分子:__2H2__。 (6)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和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__Al2O3__。 14.(4分)(邵阳中考)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应该了解水、爱护水。 (1)从江河等水源取出的水经静置、沉淀、过滤等操作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然后加入活性炭,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除去异味。 (2)可用肥皂水鉴别生活用水是硬水还是软水,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三、简答题(共16分) 15.(6分)按要求各写出一个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有水生成的化合反应:__氢气+氧气水__。 (2)有水生成的分解反应:__过氧化氢水+氧气__。 (3)有水参加的分解反应:__水氢气+氧气__。 16.(10分)(长春一模)自来水厂净水的主要操作流程如图所示,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明矾常用作絮凝剂,是因为它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胶状物,氢氧化铝的化学式为Al(OH)3。 (2)进行过滤操作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C。 A.玻璃棒靠在滤纸任意一方 B.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 C.滤纸的边缘要高于漏斗口 D.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 (3)试剂M通常选择活性炭。 (4)净化后的水变为蒸馏水的操作是蒸馏(填“蒸发”或“蒸馏”), 31 该变化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四、实验题(共28分) 17.(10分)自然界的水含有各种杂质,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净化。 (1)如图1所示是用空塑料饮料瓶、带导管的单孔橡胶塞、蓬松棉、纱布、活性炭、小卵石、石英砂等材料自制的一个简易净水器。 ①根据上述净化材料的特性,B层放置的材料最好是__石英砂__。 ②该净水器不同位置的纱布所起的主要作用不同,其中第二层纱布的主要作用是__阻挡石英砂进入A层__。 ③你认为上述简易净水器__不可以__(填“可以”或“不可以”)将硬水变成软水。 (2)实验室为了配制溶液,常用如图2所示的装置制取净化程度较高的蒸馏水。 ①在连接好装置后,应先进行__检查装置气密性__的操作,再加入水和沸石进行蒸馏; ②在烧瓶中加入沸石的目的是__防止烧瓶中的热水暴沸__。 18. (18分)研究“水”可从多角度展开。 (1)水的电解: ①观察现象:按如图所示装置,通电一段时间后,试管A、B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2∶1__,负极产生的气体为__H2__,检验B中气体的现象是__带火星的木条复燃__。 ②微观分析:该反应中发生分解的微粒名称是__水分子__。 ③结论:水由__氢、氧元素(或H、O)__组成。 (2)水的净化:生活污水处理过程中,加絮凝剂的作用是吸附杂质使之沉降,所得的纯净水属于混合物(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3)水的用途: ①碘与锌在常温下反应速度很慢,若滴入几滴水则反应剧烈,水在此反应中的作用是__加快反应速度(或催化作用)__。 31 ②下列实验中,对水的主要作用分析不全面的是__A__(填字母)。 A.a图中的水的作用是便于观察烧瓶内气压变化 B.b图集气瓶中的水的作用是排尽空气且便于观察H2何时集满 C.c图中的水的作用是防止熔融物炸裂集气瓶 五、计算题(共10分) 19.(4分)(益阳中考)2019年4月,多家媒体报道,中科院专家的研究成果中完整阐明了抗癌活性物质汉黄芩素(C16H12O5)的合成机制,成功解析了一种使用2 000多年的药用植物中的珍贵化学物质合成途径。请计算: (1)汉黄芩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4。 (2)汉黄芩素中各元素质量的最简整数比m(C)∶m(H)∶m(O)=48∶3∶20。 20.(6分)硝酸铵(NH4NO3)受撞击或受热后会发生爆炸性的分解,可用作炸药,又因其含氮量比较高,也用作化学肥料。 (1)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5%。 (2)100 g硝酸铵中含氮元素的质量为35g。 (3)165g硫酸铵[(NH4)2SO4]中氮元素的质量与100 g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相等。 检测内容: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得分________ 评价________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l—35.5 K—39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黔东南州中考)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B) ①原子数目;②分子数目;③元素种类;④物质种类;⑤原子种类;⑥物质的总质量。 A.①④⑥ B.①③⑤⑥ C.①②⑥ D.②③⑤ 2.我们日常食用的蔗糖,如果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加热会生成炭黑和水。这说明( B ) A.蔗糖是由炭黑和水组成的 B.蔗糖是由C、H、O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C.蔗糖是由C、H、O元素组成的混合物 D.蔗糖中含有炭黑和水 3.下列现象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B ) A.m g水受热形成m g水蒸气 B.煤燃烧留下的煤灰比原煤的质量少 C.10 g食盐溶于70 g水中得到80 g食盐水 D.湿衣服晾干后,质量变小 4.(齐齐哈尔中考)火箭推进器中盛有N2H4和H2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2H4+2H2O2===R+4H2O,其中R的化学式为(D) 31 A.NO2 B.N2O4 C.NH3 D.N2 5.根据化学方程式2AgBr2Ag+Br2↑,无法获取的信息是( D ) A.反应条件及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之比 B.反应物的某种化学性质 C.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粒个数比 D.反应物和生成物的体积比 6.(丰润期中)将m g磷放在n g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的质量为(C) A.一定等于(m+n) g B.一定小于(m+n) g C.可能小于或等于(m+n) g D.以上答案均不对 7.在2A+B===2C反应中,已知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4,则B的相对分子质量是(D) A.16 g B.16 C.32 g D.32 8.(天水中考)把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分别放入一个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6.4 3.2 4.0 2.8 反应后的质量(g) 5.2 x 7.2 2.8 A.x等于2 B.d是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 C.c不是化合物 D.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 9.(潍坊中考)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及反应过程中两个时刻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图中a、b、c、d分别表示相应物质的质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b的数值为14 B.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C.反应过程中乙与丁发生改变的质量比为5∶6 D.充分反应后生成丙的质量为37.5 g 10(陕西中考)“宏观-微观-符号”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内容和方法。甲、乙、丙是三个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下列各项分析正确的是(D) A.3个过程发生的均是化学变化 B.图示的所有物质均为化合物 C.三个变化前后原子、分子、离子数目均发生了改变 31 D.三个变化后的物质中,均含有同一种分子 11.在反应2A+5B===2C+4D中,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22。若1.3 g A与一定量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 g D。则在此反应中B和D的质量比为( C ) A.4∶9 B.8∶1 C.10∶11 D.13∶44 12.实验室常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现对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进行加热,加热过程中涉及的相关量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 D ) A B C D 二、填空题(共10分) 13.(4分)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1)__4__CO+__1__Fe3O4__3__Fe+__4__CO2 (2)__2__CH3OH+__3__O2__2__CO2+__4__H2O (3)__2__Al+__6__HCl===__2__AlCl3+__3__ H2↑ (4) __1__C+__2__CuO__2__Cu+ __1__CO2↑ 14.(6分)(常州中考)化学变化是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转变成生成物的过程。如图是某化学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 (1)图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O22O3。 (2)下列关于图示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B。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C.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 (3)图示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之比为1∶1。 三、简答题(共18分) 15.(8分)火柴是生活必需品,火柴头上深色物质的主要成分是氯酸钾(KClO3)、二氧化锰(MnO2)、硫磺和硫化锑(Sb2S3),火柴盒侧面涂有一层红褐色物质(红磷和玻璃粉),划火柴时,发生氧化反应,引燃木条。写出其中的四个主要化学方程式: (1)一种含氧物质在催化剂作用下,借助摩擦,产生热量,放出氧气:2KClO32KCl+3O2↑。 31 (2)Sb2S3燃烧生成Sb2O3和SO2:2Sb2S3+9O22Sb2O3+6SO2。 (3)硫和氧气反应:S+O2SO2。 (4)红褐色物质和氧气反应,并产生白烟:4P+5O22P2O5。 16.(10分)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对化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通过称量下列各组试剂在密闭容器内混合前后的总质量,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__C__(填字母)。 A.蔗糖和水 B.酒精和水 C.铁和氯化铜溶液 (2)在氧气中点燃红磷的实验过程,固体变化如图1所示。 ①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②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__8.0__g。 (3)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2所示: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2F2+2H2O===4HF+O2__。 ②参加反应的甲物质和生成的丙物质分子数目比为__1∶2__。 四、实验题(共26分) 17.(14分)(吉林期中)甲、乙、丙三组同学从不同的角度研究质量守恒定律。 (1)甲组研究反应:2H2+O22H2O,他们从该反应中获取的信息有: ①该反应的反应物是氢气和氧气; ②该化学反应的条件是点燃; ③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原子个数不变; ④反应的生成物是水; ⑤2个氢气分子和1个氧气分子化合生成2个水分子。 (2)乙、丙两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实验,图中试剂混合前后物质的总质量分别表示为m(前)、m(后)。请根据图示回答: ①乙组实验中,m(前)>m(后),原因是二氧化碳气体逸出,若所用试剂不变,改进的方法是将烧杯改成密闭容器。 ②丙组实验中的反应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符合(填“符合”或“不符合”)。 ③丙组实验中有时会出现:红磷燃烧后,瓶塞突然“冲出”瓶口,请你分析此现象的可能原因,并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以避免这种现象发生。 可能原因:红磷燃烧放出热量,装置内的气压增大。 改进实验装置:把玻璃棒改成玻璃管,在玻璃管上装一个气球。 18.(12分)金属钴(Co)在国防工业中有重要应用。某矿石中含有钴的氧化物(CoO、Co2O3),研究人员在实验室用硫酸酸浸的方法提取钴元素,并探究最佳提取条件。 (1)写出下列化合物中Co元素的化合价:CoO__+2__,Co2O3___+3___。 31 (2)酸浸时钴的氧化物发生如下反应: 反应Ⅰ CoO+H2SO4===CoSO4+H2O 反应Ⅱ 2Co2O3+4H2SO4===4CoSO4+O2↑+4H2O 反应Ⅲ Co2O3+2H2SO4+Na2SO3===2CoSO4+2H2O+Na2SO4 反应后溶液中含钴元素的微粒是__Co2+__ (填化学符号)。 (3)为探究最佳提取条件,将矿石在一定条件下酸浸4小时,测量钴元素的浸出率部分数据如下: 编号 矿石用 量(g) 硫酸用 量(g) Na2SO3 用量(g) 温度 (℃) 钴元素浸 出率(%) 1 85.71 12.62 0 85 56.39 2 85.71 6.31 0 85 49.98 3 85.71 6.31 0 65 43.33 4 85.71 6.31 0.43 65 73.95 5 85.71 6.31 0.86 65 74.77 ①实验研究了哪些因素对钴元素浸出率的影响:__硫酸用量、亚硫酸钠用量、温度__。 ②根据上表数据,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升高,钴元素的浸出率__增大__。 ③工业生产中采用实验__5__ (填编号)的提取条件更合理。 五、计算题(共10分) 19.(10分)某校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做制取氧气的实验。他们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6.0 g放入试管中进行加热,并在不同时刻测定试管内剩余固体的质量,结果记录如下表。分析表中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反应时间/min 1.0 1.5 2.0 2.5 3.0 3.5 剩余固体质量/g 5.1 4.5 4.3 4.08 4.08 4.08 (1)氯酸钾中钾、氯、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78∶71∶96(填最简整数比)。 (2)生成氧气的质量为1.92 g。 (3)原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是多少? 解:设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x。 2KClO32KCl+3O2↑ 245 96 x 1.92 g = x=4.9 g 原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为6.0 g-4.9 g=1.1 g。 答:原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为1.1 g。 检测内容: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得分________ 评价________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l—35.5 Ca—40 Cu—64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31 1.(江西中考)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中“墨”的主要成分是(A) A.碳 B.硅 C.磷 D.碘 2.我国科学家率先用石墨烯制成新型电池,该材料有望生产出“纸一样薄的手机”“一分钟充满电的电池”等产品。下列关于石墨烯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B) A.具有还原性 B.常温下化学性质活泼 C.具有导电性 D.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3.(西宁中考)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说法错误的是(D) 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B.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C.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D.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化学性质也相同 4.关于H2、CO、C三种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都是目前最理想的清洁燃料 B.与金属氧化物发生的反应都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在氧气中燃烧,都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D.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后,一定有化合物产生 5.下列关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比较不正确的是(C) A.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 C.CO2可用于光合作用,CO可用于人工降雨 D.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6.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性质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B ) A.金刚石用来切割玻璃——金刚石质地较硬 B.焦炭用来冶炼金属——焦炭具有可燃性 C.石墨做电极材料——石墨具有导电性 D.木炭可以除异味——木炭具有吸附性 7.(瓯海期末)常见的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如下图,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其中能选用的装置是(A) 8.关于碳循环和氧循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碳循环和氧循环分别是指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 B.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变化 C.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既涉及碳循环,又涉及氧循环 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9.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都正确的是(D)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木条复燃 集气瓶中已集满氧气 B 将二氧化碳通过紫色石蕊试液中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31 C 将一氧化碳气体通过灼热的铜 铜的表面变黑 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D 将集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置于水槽中 试管中水面上升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10.实验室里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B) A.酒精灯加上网罩是为了便于实验观察 B.当洗气瓶中不再有气泡冒出,则说明试管中反应已经完成 C.实验完成后,应先停止加热,再将洗气瓶中液面下的导管移到液面上 D.反应前后,固体减轻的质量等于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 11.如图所示,甲瓶中盛放的是浓H2SO4(干燥气体),乙瓶中放的是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若关闭阀门Ⅰ,打开阀门Ⅱ,紫色小花不变色;若关闭阀门Ⅱ,打开阀门Ⅰ,紫色小花( A ) A.变红色 B.变蓝色 C.变白色 D.不变色 12.甲、乙、丙、丁都是含碳的物质,它们有如下关系:(1)甲+丙乙;(2)乙+O2丙;(3)常温下丁能分解成丙。则甲、乙、丙、丁分别是(D) A.C、CO、CO2、CaCO3 B.C、CO2、CO、H2CO3 C.C、CO2、CO、CaCO3 D.C、CO、CO2、H2CO3 二、填空题(共10分) 13.(6分)回答下列问题: (1)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两者分子构成不同。 (2)金刚石可做钻探机的钻头是因为金刚石的硬度大。 (3)石墨常用于制作铅笔芯是因为石墨质软。 (4)CO有毒是因为它极易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缺氧而死。 (5)石墨可用作电极是因为石墨可以导电。 (6)活性炭可用于消毒面具是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14.(4分)低碳生活能减少能源消耗,从而节约资源、减少CO2的排放。 (1)下列做法不属于低碳生活的是__C__(填字母)。 A.使用节能灯 B.双面使用打印纸 C.多用一次性塑料袋 (2)自然界“消耗CO2”的主要途径是__植物的光合作用__。 (3)从火力发电厂的尾气中捕捉的CO2纯度很高,可制成固态做食品保鲜剂,固态二氧化碳俗称__干冰__。 (4)“低碳生活”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请写出一个属于“低碳生活”的例子:__日常生活中可以坐公交车,减少私家车的使用__。 三、简答题(共18分) 15.(10分)每年冬季,都是一氧化碳中毒的多发期,仅2018年12月24日一天,大连市就发生了7起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其中1起事件是包厢聚餐吃火锅,导致六人一氧化碳中毒。通过了解,他们使用两个炭火锅,在狭小通风不良的包厢聚餐了1.5小时后先后中毒。 (1)一氧化碳中毒俗称__煤气__中毒,中毒机理是血液中的__血红蛋白__和CO结合,导致人体缺氧而窒息甚至死亡。 31 (2)请写出上述中毒事件中 CO 产生的主要反应化学方程式:__2C+O22CO__。 产生较多的 CO 存在的客观因素是__包厢结构封闭、狭小,不利于空气流通__(从包厢的建筑结构特点作答)。 (3)为了避免 CO 中毒,在使用以含有碳元素的液化石油气为燃料的热水器时除了要注意通风透气外,还需要注意什么安全事项?请你任答一点注意事项:__注意燃气管道的密封性__。 16.(8分)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E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D是能供给呼吸的气体单质,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甲所示。“—”表示相互间能反应,“→”表示能转化,部分反应条件、反应物、生成物已略去。图乙表示的是A、C的相关信息。 请回答下列问题: (1)E的化学式为__CaCO3__。 (2)C的用途之一为__冶炼金属__。 (3)①②③三个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都可能为__化合反应__。 (4)C→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CO+CuOCu+CO2__。(任写一个) 四、实验题(共28分) 17.(8分)(朝阳期末)用如图仪器和药品,设计一套完整的检验一氧化碳还原性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装置连接顺序依次为(在横线上填写字母):A→C→D→B→D。 (2)B装置中生成3.2 g的铜,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的质量为1.4g。 (3)C装置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2CO。 (4)最后操作是连接D装置,其作用是检验生成的气体中有二氧化碳。 18.(10分)某同学设计如下图所示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 请回答: (1)实验1采用了科学探究中的控制变量法,该实验控制的变量是水。 (2)实验1中干石蕊纸花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 31 盖紧瓶盖振荡后观察到的现象是纸花由紫变红,涉及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H2O===H2CO3。 (3)实验2是在实验1的基础上设计的创新改进实验,将二氧化碳缓慢通入竖直放置的玻璃管中,能观察到第④(填序号)号棉球先变色,通过此现象可获得关于二氧化碳的另外一条物理性质是密度比空气大。 19.(10分)(安徽中考)下图是实验室中常见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仅器a的名称是锥形瓶。 (2)用装置A进行实验时,首先应③(填序号)。 ①加药品 ②加热 ③检查装置气密性 (3)用A装置制取气体的不足之处是不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4)若要收集干燥的CO2,可将含有水蒸气的CO2从装置B(盛装浓硫酸)的m(填“m”成“n”)端导入;再用装置E(填“C”“D”或“E”)收集。 (5)向集满CO2的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五、计算题(共8分) 20.(8分)重质碳酸钙粉体产业为我市一大支柱产业,产品远销全国各地。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粉体中碳酸钙含量进行了探究,小组成员从一包粉体产品中取出样品5.10 g放入烧杯中,并逐滴加入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假设样品中的杂质不参与反应),实验测得烧杯中物质总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总质量关系如下表所示。 稀盐酸的总质量(g)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烧杯中物质总质量(g) 14.66 24.22 m 43.34 52.90 62.90 72.90 (1)碳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100__。 (2)表中m=__33.78__。 (3)求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解:根据题意,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50.00 g+5.10 g-52.90 g=2.20 g。 设5.10 g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2.20 g = x=5.00 g 则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100%≈98.04% 答: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98.04%。 31 检测内容: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得分________ 评价________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铜仁中考)为了安全,在加油站、纺织厂和矿井内等场地,都标有“严禁烟火”字样或图标。下列图标与燃烧和爆炸无关的是(C) 2.(南京中考)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B) A.氨气 B.氢气 C.氮气 D.二氧化碳 3.(攀枝花中考)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D) A.天然气 B.石油 C.煤 D.乙醇 4.工业上常把煤块粉碎后使其充分燃烧,其目的是( A ) A.减少煤的浪费 B.减少氧气的消耗 C.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D.减少酸雨的形成 5.(杭州中考)据报道,我省某民营企业研发的“天鹊”火箭发动机试车成功,这种火箭发动机用液态氧作助燃剂,液态甲烷作燃料,多项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甲烷是有机物 B.甲烷具有可燃性 C.液态氧是由氧原子直接构成的 D.一定条件下液态氧和液态甲烷能发生化学反应 6.(鄂州中考)下列灭火方法中不正确的是(C) A.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B.贵重图书资料着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C.电器短路着火,未切断电源直接用水浇灭 D.家中燃气泄漏着火,关闭燃气阀门 7.(天水中考)为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甘肃天水,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B) A.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B.生活垃圾就地焚烧处理 C.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D.废旧金属回收再利用 8.(长沙中考)2019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1个“防灾减灾日”,了解防灾减灾的相关知识,有利于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下列关于火灾、灭火与逃生的说法错误的是(C) A.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坐火车 B.遇火灾,如果火势较大,立即拨打119电话报警 C.生活中常用水来灭火,其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从火场中逃生时,应有序撤离着火区域 9.(青岛中考)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在有限空间里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B.用煤炭烧锅炉时不断鼓入空气,可使煤炭燃烧更剧烈、更充分 C.实验桌上少量酒精着火时可用湿布盖灭,是因为降低了酒精的着火点 D.森林起火时,可在大火蔓延线路前砍掉一片树木,建立隔离带灭火 10.充分燃烧1 kg天然气和煤所产生CO2和SO2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31 ( B ) A.等质量的煤和天然气充分燃烧,产生CO2的量接近,但产生SO2的量却相差较大 B.煤、天然气充分燃烧产生的CO2和SO2都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 C.煤、天然气及石油等是重要的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D.由图示可知,提倡将煤改为天然气作燃料,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 11.(天津中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A.将装有某气体的试管管口靠近酒精灯火焰产生爆鸣声,说明该气体是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 B.向等量的硬水和软水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肥皂水,产生的泡沫不一样多 C.燃着的木条分别在空气样品和人体呼出气体样品中燃烧的现象不同,说明两种样品中氧气含量不同 D.向盛有粉尘的金属罐中快速鼓入空气,点火发生爆炸,该粉尘可能是面粉 12.打火机给人们带来了方便,图示是普通电子打火机的实物照片。下面可以做到符合燃烧条件能打火的组合是( A ) A.①③⑤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二、填空题(共10分) 13.(5分)有下列六种物质:氧气、酒精、氢气、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用化学式填空: (1)点燃前,需检验气体纯度的是__H2、CH4、CO__。 (2)在冶金工业上可用作还原剂的单质是__H2__。 (3)高粱、玉米和薯类经发酵、蒸馏可制得的绿色燃料是__C2H5OH__。 (4)引起煤气中毒的主要物质是__CO__。 (5)最清洁的燃料是__H2___。 31 14.(5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 (1)煤主要含有碳元素,将煤作为燃料,主要是利用碳与氧气反应放出的__热量__;氧气不充足时,煤中的碳燃烧会产生__一氧化碳__等物质污染空气。 (2)将石油加热炼制,可得到用作汽车燃料的产品之一__汽油(或柴油)__。压缩天然气也可用作汽车燃料,主要成分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CH4+2O2CO2+2H2O__。 (3)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人们正在开发和使用的新能源之一是__太阳能(合理即可)__。 三、简答题(共22分) 15.(10分)我国煤电资源丰富,由于当地煤炭含硫量大,燃煤烟气的大量排放对大气环境带来较大影响。为改善空气质量,某电厂采用高速旋转雾化器来处理燃煤烟气,并将烟气中的二氧化硫转化为副产品石膏(主要成分CaSO4)。简易流程见下图: (1)写出流程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SO2+H2O===H2SO3__。 (2)流程③中通入氧化空气的目的是__使亚硫酸钙转化为硫酸钙,获得石膏__。 (3)煤电工业的发展为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提供了保障,但是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又严重影响着大气环境质量。请你从能源开发和利用的角度,提出两项合理建议:__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加强对燃煤脱硫处理等__。 (4)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人们积极寻找不含碳元素的燃料,经研究发现NH3燃烧的产物没有污染,且释放大量能量,有一定应用前景。 ①NH3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14∶3__; ②将NH3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4NH3+3O26H2O+__2N2__。 16.(12分)(威海中考)燃烧是人类最早有意识利用的化学反应,火的使用标志着人类文明的伟大进步。 (1)原始人使用木柴燃烧释放的热能烘烤食物,告别了茹毛饮血的野蛮时代。现在,人们仍然利用燃料燃烧蒸煮食物,家用液化气的成分之一丙烯(C3H6),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3H6+9O26CO2+6H2O。从微观角度分析丙烯液化与丙烯燃烧两个过程的主要区别:前者丙烯分子不变,后者丙烯分子发生改变。 (2)燃烧产生的高温可用于冶炼金属。木炭在高温条件下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CuO2Cu+CO2↑,铜的使用使人类社会迈入青铜器时代。 (3)在大棚中燃烧沼气可以提高作物产量,沼气的主要成分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CDE。 A.参加反应的的质量比为16∶32 31 B.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都不变 C.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D.点燃沼气前,需要检验纯度防止发生爆炸 E.生成的可做气态肥料 (4)结合上述事例,谈谈燃烧的价值:燃烧为人类提供了有用的物质和能量。 四、实验题(共24分) 17.(12分)资料:白磷着火点为40 ℃,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五氧化二磷能污染空气,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 (1)在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课堂上,老师利用图甲所示进行实验。实验时观察到的现象是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2)小明同学设计了乙、丙2个对比实验,完成了探究过程,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入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入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入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的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才能燃烧的事实是②④(填序号,下同);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③④。 (3)结合老师与小明设计的实验,小强设计了实验装置丁,小明与小强的实验都比老师的实验有个明显的优点,这个优点是防止污染空气。 (4)乙醇是一种清洁燃料,但在氧气不足时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现有207 g乙醇与一定量的氧气点燃后发生如下反应:3C2H5OH+8O2xCO2+2CO+9H2O 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4; ②计算该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的质量:84 g。 18.(12分)根据相关实验回答问题。 (1)小明依据呼出气体成分认为:吹的气流中有较多的__二氧化碳__气体,使蜡烛缺氧熄灭。小聪认为蜡烛熄灭是因为吹的气流带走了__热量__,使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 (2)小红依据灭火的原理经过进一步思考认为,也可能因为吹的气流移走了可燃物——蜡蒸气,使蜡烛熄灭。为此她查阅了相关资料并进行了以下两个实验: 查阅资料:蜡烛的着火点大约是190 ℃,酒精灯火焰的温度在400~1 000 ℃;蜡烛燃烧实际是石蜡蒸气在燃烧。 实验1:如图甲,把带柄金属活塞从左端位置迅速向右推,右端蜡烛火焰立即熄灭。 实验2:如图乙,先将带柄金属活塞放到左端位置,点燃酒精灯,当温度计的示数达到280 ℃以上时,点燃右面的蜡烛,把带柄金属活塞从左端位置迅速向右推出,右端蜡烛火焰立即熄灭。 【实验结论】蜡烛一吹就灭的原因:__移除了可燃物__。 (3)【实验分析、讨论】 ①实验2中用两盏酒精灯的目的是__保证长铁筒内的温度达到蜡烛的着火点以上__。 ②小红为验证自己的想法,做了实验1和实验2两个实验,主要是应用了科学探究方法中的__控制变量__法。 31 (4)【拓展应用】下列生产生活中灭火方式与上述实验灭火原理一致的是__A__。 A.消防用大功率风力灭火机灭火 B.用干冰灭火 C.用锅盖盖灭油锅着的火 D.用水灭火 五、计算题(共8分) 19.(8分)乙醇是一种清洁燃料,但在氧气不足时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现有276 g乙醇与一定量的氧气点燃后发生如下反应:3C2H5OH+8O2nCO2+2CO+9H2O。 (1)若该化学方程式已配平,则n=__4__。 (2)计算该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解:设该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的质量为x。 3C2H5OH+8O24CO2+2CO+9H2O 138 56 276 g x = x=112 g 答:该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的质量为112 g。 31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