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章生命之源-水4-3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粤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章生命之源-水4-3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粤教版

1 4.3 质量守恒定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探究活动能说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从微观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培养从质的变化和 量的变化全面理解化学变化的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在课堂中,教师复习、组织、引导、点拨,使学生能大胆推理建立假说并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 实验来验证假说,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 乐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学习质量守恒定律,使学生树立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难点:从化学反应的实质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以及质量守恒的应用。 三、教材分析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化学规律,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它 的应用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本节教材在初中化学里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元素符 号、化学式、分子和原子的初步知识,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节课的 教学将引领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开始了从“质”到“量”的过渡,也为之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的 教学构建了理论铺垫,所以本课内容不仅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四、学情分析 (1)学生的知识状况:已了解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反应的实质,初步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化学反应。 除了生物课上学过生态平衡,物理课上学过能量守恒外,未接触任何关于《质量守恒定律》方面的知识。 (2)学生的能力状况:初步掌握了简单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而对化学探究学习方法的了解尚处于 启蒙阶段。 (3)学生的心理状况:九年级学生两级分化严重,社会环境因素对他们影响也较大。一部分学生有厌学 的趋向,对学习有抵触情绪。尤其对我们农村学校来讲,留守儿童较多,家庭管理跟不上,教学双边活动 很难开展,但学生刚开始化学学习,情绪和心理都处于比较兴奋、好奇状态,所以得细心的引导和指导。 五、教法与学法导航 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法和激趣教学法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 六、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 课件、实验器材 学生准备:复习化学变化的实质、预习新课 七、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引发问题→分析推理,建立假说→设计实验,进行求证→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得出结论, 分析结论→利用成果,解决问题 创设情境,引发问题 做实验:纸的燃烧。 提问:纸的燃烧属于什么变化,怎么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学生回答: 引导: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种类发生了变化,那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是否发生了变化呢? 同学们的猜想与假设(对学) 2 若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有变化,则可能有几种情况? 分组讨论,交流得出有如下三种情况: (1)m 反应前 m 反应后(举例) (2)m 反应前 m 反应后(举例) (3)m 反应前 m 反应后(举例) 实验探究,交流讨论(群学) 仪器、药品:50ml 烧杯(2)、硫酸铜溶液、铁钉(3)、托盘天平带砝码、氢氧化钠溶液、锥形瓶(带单孔 橡胶塞)、胶头滴管、铜粉、坩埚、坩埚钳、泥三角、酒精灯、石棉网、镊子、钥匙、50ml 量筒、碳酸钙、 稀盐酸、试管。 请选择上述仪器、药品设计如下实验(可选择): 1、铁钉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仪器、药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2、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仪器、药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3、加热铜粉: 仪器、药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4、碳酸钙与稀盐酸的反应: 仪器、药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学生归纳:(展示与交流) 假设 正确 怎么解释实验 3、实验 4 结论? 小结: 问题讨论: 为什么参加化学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化学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复习化学变化的实质 投影:水分子分解示意图,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认识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 问题:怎样用微观的观点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3 化学反应前后 质量守恒 从宏观和微观角度看质量守恒定律,可将质量守恒定律归纳为: “六个不变” 宏观方面: 总质量不变 、 种类不变、 的质量不变。 微观方面: 的种类不变、 不变、 不变。 “两个一定改变” 宏观方面: 一定改变; 微观方面: 的种类一定改变。  “二个可能改变” (教师) 可能改变; 可能改变。 课堂总结: 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1、只有化学变化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2、守恒的是“总质量”,即“参加反应的各反应物的总质量”和“生成物的总质量”。 如沉淀、气体等都 应考虑进去。 3、 “参加”,意味着没有参加反应(剩余)的物质的质量不能算在内。 八、学习效果检测 1、在 A+B→C+D 的反应中,5 克 A 和一定的 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3 克 C 和 10 克 D,则 B 的质量是( ) (A)18 克 (B)7 克 (C)8 克 (D)6 克 2、现有化学反应 A+B=C,若 mg A 和 ng B 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 C 的质量是( ) A、等于(m+n)g B、小于(m+n)g C、大于(m+n)g D、不大于(m+n)g 3.化学反应前后:①物质的化学性质 ② 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 ③元素的种类 ④分子的数目 ⑤参加反 应的反应物质量总和与生成的生成物质量总和. 其中一定不发生变化的是 ( )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⑤ C. ②③⑤ D. ①③④ 4.下列叙述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 A.5g 酒精与 5g 水混合得到 10g 酒精溶液 B.10ml 氢气与 10ml 氧气反应生成 20ml 水 4 C.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后,试管内固体药品减少的质量等于生成氧气的质量 D.水蒸发成水蒸气的质量等于水的质量 5、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试推断蜡烛中一定含有_____元素,可能含有___元素。 九、作业: 课本 P114 7、8 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以探究实验为主,遵守了以学生学习为主的教育理念,让学生的在实验探索中体念,在发现 中学习。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激励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习的创新思维能力,把“教”与“学” 变成“探究”与“再发现”的过程。但是本节课由于农村中学学生基础差,实验操作不够熟练,所以在做 探究实验所用时间过多,从而导致时间不是很够用,而且有一部分学生无法进行独立分析讨论,如何得出 结论理解不透彻。对这部分学生,只能通过加强课外辅导帮助他们掌握这部分内容。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