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题22对人吸入和呼出气体的探究(课时练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题22对人吸入和呼出气体的探究(课时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时练 第2课时——对人吸入和呼出气体的探究 能力进阶 ‎1.区别瓶内是人体呼出的气体还是空气,最简便的方法是(  )‎ A.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 B.把点燃的木条放在瓶口 C.把点燃的木条伸入瓶中 D.观察颜色 ‎2.用排水法收集一瓶人体呼出的气体的操作顺序为(  ) ①在水下立即用玻璃片将集气瓶的瓶口盖好,然后取出集气瓶正放在桌上 ②把盛满水的集气瓶连同玻璃片一起倒立在水槽中 ③将集气瓶盛满水,用玻璃片先盖住瓶口的一小部分,然后推动玻璃片将瓶口全部盖住 ④将饮料管小心的插入集气瓶内,并向集气瓶内缓缓吹气,直到集气瓶内充满呼出的气体.‎ 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②③①④ D.④③‎ ‎3.为证明人体呼出的CO2含量明显高于空气中CO2,采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瓶1和瓶2中所装试剂均为澄清石灰水 B.吸气时,应将A打开、B关闭,呼气时,则相反 C.吸气时,瓶1试剂中出现气泡,液体变浑浊 D.通过瓶1和瓶2中的不同现象,证明人体呼出的CO2含量明显高于空气中CO2‎ ‎4.请你设计实验,探究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中氧气、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否相同(写出实验方法、现象及结论). (2)下表是他们的探究方案,请你填写完整:‎ 探究内容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结论 氧气含量是否相同 水蒸气含量是否相同 二氧化碳含量是否相同 8‎ ‎5.人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但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究竟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的最终产物呢?为了证实这个问题,有人采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1)人吸气时,应将活塞A________(填“打开”或“关闭”,下同),活塞B________。‎ ‎(2)人呼气时,活塞A、B具体的操作是______ ______,此时可观察到Ⅱ瓶内的现象是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Ⅰ瓶中所装试剂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Ⅱ瓶中所装试剂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上述操作反复进行,能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的二氧化碳不是来自空气,而是人体代谢的最终产物。‎ ‎6.某同学为探究动物的呼吸作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过程中小白鼠的生命活动,忽略水蒸气和温度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数小时后发现 ,U型管内的液面A处 (填“上升”或“下降”),B处 (填“上升”或“下降”).实验结束后,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发现 .该实验说明动物吸入 气体,呼出 气体. ‎ ‎7.某实验测出的人的呼吸中各种气体的体积分数如下表所示:‎ 气体 吸入空气 呼出气体 氮气 ‎78%‎ ‎75%‎ X ‎21%‎ ‎15%‎ Y ‎0.03%‎ ‎3.68%‎ 水蒸气 ‎0.06%‎ ‎5.44%‎ 其他 ‎0.91%‎ ‎0.88%‎ ‎(1)X、Y是氧气和二氧化碳中的一种,其中X是 ,Y是 。 (2)因参与人体新陈代谢而消耗的气体是 。 (3)证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你的实验方法是 。 (4)氮气在呼吸过程中没有参与化学反应.但在呼出气体中体积分数却减小,原因是 。‎ ‎8..‎ 8‎ 初三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在做“对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课题时,对收集呼出气体的方法进行研究,他们将集气瓶盛满水,塞上带长短两根导管的双孔橡皮塞,如图,打开A、B两端的止水夹,在A端向瓶内吹气,待水全部排出后,关闭A、B两端的止水夹,即收集到一瓶呼出 的气体. (1)能否从B端向瓶内吹气? ,理由是 ‎ ‎ . (2)请你设计一种不需要打开橡皮塞便能向瓶内加入澄清石灰水的简便方法(可选择你所需要的用品) .‎ 真题面对面 ‎1.如图是小明在做“检测人体呼出气体成分”的实验示意图.小明是在检测人体呼出气体中所含的(  )‎ A.水蒸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氮气 ‎2.下列是某化学学习小组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有什么不同”的探究活动中提出的一些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A.证明呼出的气体含二氧化碳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判断呼出的气体含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 C.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水蒸气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片上结下水珠 D.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氧气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能使木条燃烧更旺 ‎3.甲为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成分对比图,CO2含量变化直有这么大? (1)利用图乙所示 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标上A;取一个同样装有空气的集气瓶,标上B.将两根同样的小木条点燃后同时伸入A瓶和B瓶,A瓶中的木条先熄灭,这个实验现象 (选填“能”或“不能”)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更多. (2)用大针筒将100mL人体呼出气体压入20mL澄清石灰水(如图丙),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用同样的方法将100mL空气压入另一瓶20mL澄清石灰水中,请说出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并解释原因 。‎ ‎4.‎ 8‎ 小李同学和王老师为探究人体呼出的气体和空气成分的差异,进行的实验如下:小李同学用玻璃管向盛满水的集气管中吹气,用排水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将另一集气瓶充满新鲜的空气,将两根燃着的小木条,分别移到两只集气瓶口处,移开玻璃片,慢慢伸入集气瓶中,观察实验现象;王老师将塑料袋内的空气排尽,然后向袋内吹气,收集一定体积呼出的气体,利用仪器测定气体成分(见下表) 室内空气与正常呼吸方式呼出气体中部分气体的含量(体积分数)比较 成分 室内空气 正常呼出的气体 变化值 氧气 ‎20.77%‎ ‎17.17%‎ ‎3.60%‎ 二氧化碳 ‎0.056%‎ ‎3.67%‎ ‎3.61%‎ 水蒸气 ‎1.98%‎ ‎2.50%‎ ‎0.52%‎ ‎(1)人呼出的气体中除含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外,还含有主要物质是 ; (2)小李同学用排水法收集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量偏小,理由是 ; (3)小李同学进行实验时,发现伸入盛有如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燃着的小木条先熄灭,其原因可能是 (写一点即可); (4)①由表可以看出,室内空气与正常呼出的气体相比较, (填名称或化学式)的含量变化较大且变化值基本相同;‎ 参考答案 能力进阶 ‎1.C 提示:A.把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木条都无明显变化,故选项错误; B.把点燃的木条放在瓶口,木条都无明显变化,故选项错误; C.把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燃烧无明显变化,则是空气;若木条熄灭,则是呼出的气体,故选项正确; D.二者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故选项错误; 2.B 提示: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首先将集气瓶装满水,然后将集气瓶和玻璃片一起放入水槽,将饮料管插入集气瓶,并吹气,直到集气瓶内充满呼出的气体,然后在水下立即用玻璃片将集气瓶的瓶口盖好,取出集气瓶正放在桌上即可。 3.C 提示: 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瓶1和瓶2中所装试剂均为澄清石灰水,故正确; B.根据人吸气时,活塞A打开,活塞B关闭.人呼气时,活塞A关闭,活塞B打开瓶.正确; C.‎ 8‎ 吸气时,瓶1试剂中出现气泡,液体无浑浊,故错误; D.通过瓶1和瓶2中的不同现象,证明人体呼出的CO2含量明显高于空气中CO2,故正确; 4.‎ 探究内容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及结论 氧气 含量是否相同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入盛有呼出气体与空气的集气瓶中 据木条燃烧的情况判断氧气含量情况 水蒸气 含量是否相同 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向其中一块吹气 通过观察玻片上的水雾情况判断水的含量 二氧化碳 含量是否相同 将石灰水分别滴入盛有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集气瓶 根据石灰水变浑浊的程度判断二氧化碳的含量 提示:根据氧气能助燃的性质检验氧气含量;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检验二氧化碳的含量;利用水蒸气遇冷凝结的方法检验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 ‎5.(1)打开 关闭 (2)活塞A关闭,活塞B打开 (3)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验证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提示 (1)吸气时,打开活塞A,关闭活塞B,空气从导管进入Ⅰ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后,除去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人体;呼气时,关闭活塞A,打开活塞B,呼出的气体通过Ⅱ瓶内的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的二氧化碳是人体代谢的产物。‎ ‎6.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上升;下降;木条熄灭;氧气;二氧化碳 提示:小白鼠呼吸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氧气被小白鼠吸收掉,石灰水吸收了二氧化碳而变浑浊,木条因缺氧气而熄灭;故容器内气体压强也变小,U形管内液面会有变化A处上升B处下降.故可知动物吸入 氧气气体,呼出 二氧化碳气体. 7.(1)氧气;二氧化碳;(2)氧气;(3)对着干冷的玻璃片上呼气;(4)呼吸产生了气体,使气体的总体积增加.‎ 提示:(1)由于人吸入的气体是空气,体积分数占21%的X是氧气,二氧化碳占0.03%,则Y是二氧化碳. (2)呼吸作用是人体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故因参与人体新陈代谢而消耗的气体是氧气. (3)由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片会被凝结成水珠,所以对着干冷的玻璃片呼气,与没有对着哈气的玻璃片进行对照. (4)由表中数据可知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增加量要比空气中减少的体积多,也就是说氮气含量虽然没变,呼出气体的总量却增大了,所以氮气的体积分数减少了. 8.(1)不能;因为如果从B端向瓶内吹气,瓶中的水不能排出. (2)可用注射器吸取澄清的石灰水,然后扎在橡皮塞上向瓶中注入石灰水。‎ 8‎ 提示:(1)从B端吹气时集气瓶内的水不会被排出,所以不能从B端向瓶内通气。(2)此为开放性实验题,只要符合条件的设计均可,此处我采用注射器进行实验,用针头从橡皮塞扎入,把预先吸入的澄清石灰水注射入集气瓶中。‎ 真题面对面 ‎1.A 提示:氯化钴试纸常用来检验水是否存在,图中小明在做“检测人体呼出气体成分”的实验示意图是在检测人体呼出气体中所含的水蒸气.故选A.‎ ‎2.D 提示:A、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呼出的气体使石灰水出现浑浊,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此项说法正确,不合题意; B、判断呼出的气体含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说法正确,不合题意; C、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能在玻璃片上结下水珠,此项说法正确,不合题意; D、呼出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不旺,甚至熄灭,说明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变少,故此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3.(1)排水 不能 ‎(2)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因为空气中虽然有二氧化碳,但是二氧化碳含量低,100mL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极少,不会变浑浊 提示:(1)根据图示可知:利用图乙所示是排水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将两根同样的小木条点燃后同时伸入A瓶和B瓶,A瓶中的木条先熄灭,这个实验现象不能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更多,因为氮气也不支持燃烧; (2)分别向装有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并震荡.空气瓶中没有明显现象,呼出气体瓶中石灰水变白色浑浊,原因是: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因为空气中虽然有二氧化碳,但是二氧化碳含量低,100mL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极少,不会变浑浊. 4.(1)氮气; (2)二氧化碳能够溶解于水也能够和水发生反应; (3)呼出的气体由于人体已消耗了大部分的氧气,氧气含量低; (4)①O2和CO2或氧气和二氧化碳。‎ 提示: (1)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增多,少量氧气减少,但是呼出气体中大量的还是氮气; (2)二氧化碳能够溶解于水也能够和水发生反应,故用排水法收集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量偏小; (3)呼出的气体由于人体已消耗了大部分的氧气,故伸入燃着的木条后会木条会熄灭; (4)①根据表中信息可知,O2和CO2的含量变化较大且变化值基本相同; ‎ 8‎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时练 第3课时——科学探究方法 能力进阶 ‎1.我们在进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时,主要采用的试验方法是(  )‎ A.模仿 B.对比 C.推理 D.假设 ‎2.可乐饮料中含有二氧化碳气体,要证明这种气体的存在,可采取的措施为(  )‎ A.将可乐饮料中的气体收集在集气瓶中,用燃着的火柴检验 B.将可乐饮料中的气体收集在集气瓶中,然后闻气味 C.将可乐饮料中的气体收集在集气瓶中,然后观察颜色 D.在瓶口上方放一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 ‎3.俗话说“桂花香,蟹黄肥”.温州是盛产螃蟹的地方,青色的螃蟹煮熟后颜色会变成红色.一些同学认为这种红色物质可能就象酸碱指示剂一样,遇到酸或碱颜色会发生改变.就这些同学的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实验 B.做结论 C.观察 D.假设 真题面对面 ‎1.下表列举了法拉第《蜡烛的故事》中涉及的部分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对问题的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  )‎ 选项 问题 对问题的回答 A 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主要成分是烛油蒸气 B 火焰为什么向上?‎ 热气流上升,形成对流 C 火焰明亮的原因是什么?‎ 与火焰中的碳颗粒有关,碳颗粒会影响火焰明亮程度 D 火焰不同部位温度高低如何比较?‎ 用一张纸在火焰中心一掠,观察纸张的变色情况 A.A B.B C.C D.D ‎2.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猜想”,猜想是依据已有知识、经验,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合理的假设.下列对“影响食物腐败快慢的因素”的猜想不合理的是(  )‎ A.温度高低 B.氧气含量 C.食物多少 D.食物种类 ‎3.丽捡到一枚白色鹅卵石,这会不会是大理石呢?将其放在食醋中,有气泡产生.小丽认为鹅卵石中可能含有碳酸盐.在此过程中,没有应用的科学方法是(  )‎ 8‎ A.猜想 B.实验 C.推理 D.归纳 参考答案 能力进阶 ‎1.B 提示:我们在进行“对人体呼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时,主要采用的试验方法是收集人体呼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通过实验比较各成分的含量的不同,故使用的实验方法是对比法,故选B ‎2.D ‎ 提示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D 真题面对面 ‎1.D ‎ 提示:A.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属于结论; B.火焰为什么向上?属于解释原因; C.与火焰中有碳颗粒有关,碳颗粒会影响火焰明亮程度,属于实验现象分析; D.用一张纸在火焰中心一掠,观察纸张的变色情况属于设计的实验方案.‎ ‎2.C ‎ 提示 食物的多少不会影响食物腐败的快慢。‎ ‎3.D 提示:“小丽捡到一枚白色鹅卵石,首先猜想会不会是大理石呢?”这是应用了猜想的方法;“将其放在食醋中,有气泡产生.”这是通过实验的方法将其放在食醋中,发现有气泡产生.“小丽认为鹅卵石中可能含有碳酸盐.”这是根据在检验碳酸根离子时,将盐酸滴入,出现气体,做出了鹅卵石中可能含有碳酸盐的推理.综合以上分析,在此过程中,没有应用到归纳的科学方法. ‎ 8‎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