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国各地中考化学试题-四川省凉山州(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年全国各地中考化学试题-四川省凉山州(解析)

‎2019年四川省凉山州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请把符合题意要求选项的宇母填涂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 ‎1.(2分)(2019•凉山州)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 B.贾不贾,白玉为堂,金作马。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 C.爆竹声中除旧岁,总把新桃换旧符 ‎ D.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2.(2分)(2019•凉山州)一天一个苹果,医生远离我。刚刚削了皮的青苹果果肉略显浅绿色,当暴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果肉的颜色由浅绿色变为黄色,这与空气中的哪一种物质有关(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3.(2分)(2019•凉山州)你一定很熟悉王安石的《咏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从这首诗中我们可知(  )‎ A.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且在不断地运动着 ‎ B.分子间有间隔,物质的热胀冷缩就是由于分子间隔的变化面造成的 ‎ C.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 D.分子和原子都是肉眼可见的微粒 ‎4.(2分)(2019•凉山州)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选项 ‎ 反应物及反应条件 ‎ 化学反应方程式 ‎ 实验现象 ‎ A ‎ 铁丝在氧气中点燃 ‎ 4Fe+3O22Fe2O3‎ ‎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 B ‎ 磷在空气中点燃 ‎ 4P+5O22P2O5‎ ‎ 产生大量白雾,放出大量的热量 ‎ C ‎ 将CO2‎ ‎ CO2+H2O═H2CO3‎ 通入到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中 ‎ 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由紫色变为蓝色 ‎ D ‎ 将H2通入CuO片刻并加热 ‎ CuO+H2Cu+H2O 黑色的粉末逐渐变为亮红色,试管口有冷凝的液体滴下 A.A B.B C.C D.D ‎5.(2分)(2019•凉山州)下列离子能在pH=10的无色溶液中共存的是(  )‎ A.Fe3+、Mg2+、Cl﹣、SO42﹣ B.K+、Na+、SO42﹣、NO3﹣ ‎ C.Na+、NH4+、NO3﹣、Cl﹣ D.H+、Cl﹣、K+、NO3﹣‎ ‎6.(2分)(2019•凉山州)漂白粉可用于环境和自来水的消毒,它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反应:Ca(ClO)2+H2O+CO═CaCO3↓+2R,生成的R具有强氧化性,不稳定,见光易分解,可杀灭细菌和病毒,其微观反应为:‎ 则下列说法不符合化学原理的是(  )‎ A.中的化合价为+1价 ‎ B.向的稀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可能会变浑浊 ‎ C.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之一是 ‎ D.和是氧化物 ‎7.(2分)(2019•凉山州)红葡萄酒具有养颜,软化血管、抗癌等保健功能。红葡萄酒中含有花色苷,其化学式为C16H16O6,下列说法符合化学原理的是(  )‎ A. ‎ B. ‎ C. ‎ D.‎ ‎8.(2分)(2019•凉山州)除去食盐溶液中的Na2SO4和CaCl2杂质的操作有:①加入过量BaCl2溶液;②过滤;③加入适量盐酸;④蒸发结晶;⑤加入过量Na2CO3溶液。‎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①⑤②③④ B.③①⑤②④ C.①③⑤④② D.⑤③②①④‎ ‎9.(2分)(2019•凉山州)下列图示,能正确反映化学反应原理的是(  )‎ A.等质量的铝和锌与等质量分数、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 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水 ‎ C.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适量的铁粉 ‎ D.在密闭容器中一定质量的碳粉与足量氧气充分燃烧 二、填空题(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2分,共16分)‎ ‎10.(5分)(2019•凉山州)如图是元素周期表部分元素的信息,根据所给信息按要求填空。‎ ‎(1)写出一个三原子分子且含有10个电子俗称生命之源的物质的化学式   。‎ ‎(2)写出一个四原子分子,且一个分子内有10个电子,溶于水,水溶液显碱性的气体的化学式   。‎ ‎(3)写出三种第一元素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   。‎ ‎(4)写出16号元素的离子符号   。‎ ‎(5)一种金属氧化物当含少量Fe3+的杂质时,叫红宝石,当含少量Fe2+的杂质时,叫绿宝石,写出这种金属氧化物的化学式   。‎ ‎11.(5分)(2019•凉山州)海洋是一个聚宝盆。我国钓鱼岛海域蕴藏了丰富的水资源、油气资源。‎ ‎(1)丙烷(C3H8)是石油的成分之一,写出丙烷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我国渔民长期在钓鱼岛以捕鱼为生。鱼中含有丰富的   (填字母,只有一个选项)。‎ A.糖类 B.维生素 C.脂肪 D.蛋白质 ‎(3)若将海水取回后滴加硝酸银,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2.(2分)(2019•凉山州)2019年5月16日,我国“海洋六号”科考船在深海的冷泉周围收集到可燃冰。在深海潜水器或潜水艇中可用过氧化钠(Na2O2)来除去动物呼吸作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并提供呼吸所需的气体,且生成一种俗称纯碱的物质,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3.(2分)(2019•凉山州)铝碳酸镁咀嚼片的主要成分是AlMg(OH)3CO3可治疗胃酸过多症,写出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4.(2分)(2019•凉山州)如图是硝酸钾和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图(如图1所示),某化学兴趣小组用物质R进行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按要求完成以下问题。‎ ‎(1)t1℃时将50g的氯化铵加入到80g的水中,此时所形成溶液的质量等于   克。‎ ‎(2)①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②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填“<”“>”或“=”)。‎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2分,共11分)‎ ‎15.(11分)(2019•凉山州)实验室现有高锰酸钾、盐酸,二氧化锰、氯酸钾,过氧化氢、硫酸、颗粒状的碳酸钙和实验装置及仪器:‎ 按所给药品,实验装置及仪器,完成下列各题:‎ ‎(1)将A与D相连,写出制取一种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写出制取能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 ‎(3)若所制得的气体不纯,应将混合气体通过   装置(填字母)的   端口(填序号)除去杂质,并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写出检验(3)中所得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 ‎(5)B虽然操作简便,但无法控制反应速率。请从图二中选取   (填序号)取代B中的单孔塞,以达到控制反应速率的目的。‎ 四、计算题(共5分)‎ ‎16.(5分)(2019•凉山州)某工厂化验室用15%的氢氧化钠溶液洗涤一定量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该产品中其它物质不与氢氧化钠反应),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与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值关系如图所示。‎ ‎(1)图中A点表示的意义是   。‎ ‎(2)求这一石油产品中残余硫酸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2019年四川省凉山州中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请把符合题意要求选项的宇母填涂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 ‎1.(2分)(2019•凉山州)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 B.贾不贾,白玉为堂,金作马。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 C.爆竹声中除旧岁,总把新桃换旧符 ‎ D.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考点】E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512: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判断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雨雪变化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 B、玉石、金银雕刻、雨雪变化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 C、燃放烟花爆竹过程中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质,是化学变化;‎ D、铁棒磨细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 故选:C。‎ ‎【点评】判断变化是否属于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是化学变化,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不是化学变化。‎ ‎2.(2分)(2019•凉山州)一天一个苹果,医生远离我。刚刚削了皮的青苹果果肉略显浅绿色,当暴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果肉的颜色由浅绿色变为黄色,这与空气中的哪一种物质有关(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考点】68:氧气的化学性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522: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根据刚刚削了皮的青苹果果肉略显浅绿色,当暴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果肉的颜色由浅绿色变为黄色,是因为青苹果中的亚铁离子被氧化成了铁离子,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刚刚削了皮的青苹果果肉略显浅绿色,当暴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果肉的颜色由浅绿色变为黄色,是因为青苹果中的亚铁离子被氧化成了铁离子,与空气中的氧气有关。‎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果肉的颜色由浅绿色变为黄色的原因(亚铁离子被氧化成了铁离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2分)(2019•凉山州)你一定很熟悉王安石的《咏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从这首诗中我们可知(  )‎ A.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且在不断地运动着 ‎ B.分子间有间隔,物质的热胀冷缩就是由于分子间隔的变化面造成的 ‎ C.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 D.分子和原子都是肉眼可见的微粒 ‎【考点】BA: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511: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通过分析诗句意思,可以应用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观点来解释。‎ ‎【解答】解:诗句中说到在远远的地方就能闻到梅花的香味,是因为梅花中含有香味的分子在不断的运动,飘入到作者鼻孔中的原因。说明了分子是不断地运动的。‎ 故选:A。‎ ‎【点评】引用古代名人的诗句立题起点很高,强化了学科之间的衔接,提高了学习兴趣。但归结到化学角度上来,就是说明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 ‎4.(2分)(2019•凉山州)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选项 ‎ 反应物及反应条件 ‎ 化学反应方程式 ‎ 实验现象 ‎ A ‎ 铁丝在氧气中点燃 ‎ 4Fe+3O22Fe2O3‎ ‎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 B ‎ 磷在空气中点燃 ‎ 4P+5O22P2O5‎ ‎ 产生大量白雾,放出大量的热 量 ‎ C ‎ 将CO2通入到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中 ‎ CO2+H2O═H2CO3‎ ‎ 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由紫色变为蓝色 ‎ D ‎ 将H2通入CuO片刻并加热 ‎ CuO+H2Cu+H2O 黑色的粉末逐渐变为亮红色,试管口有冷凝的液体滴下 A.A B.B C.C D.D ‎【考点】68:氧气的化学性质;6Q: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G5: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HK: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522: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523: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A、根据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结合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氢气具有还原性,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故选项错误。‎ B、磷在空气中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错误。‎ C、将CO2通入到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中,生成碳酸,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由紫色变为红色,故选项错误。‎ D、将H2通入CuO片刻并加热,生成铜和水,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会观察到黑色的粉末逐渐变为亮红色,试管口有冷凝的液体滴下,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二氧化碳、氧气、氢气的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烟和雾的区别、物质颜色的变化。‎ ‎5.(2分)(2019•凉山州)下列离子能在pH=10的无色溶液中共存的是(  )‎ A.Fe3+、Mg2+、Cl﹣、SO42﹣ B.K+、Na+、SO42﹣、NO3﹣ ‎ C.Na+、NH4+、NO3﹣、Cl﹣ D.H+、Cl﹣、K+、NO3﹣‎ ‎【考点】99: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9R: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533: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pH为10的水溶液显碱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OH﹣.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大量共存,本题还要注意溶液呈无色透明,不能含有明显有颜色的铜离子、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等。‎ ‎【解答】解:pH为10的水溶液显碱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OH﹣。‎ A、Fe3+、Mg2+分别与碱性溶液中的OH﹣结合成氢氧化铁沉淀、氢氧化镁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B、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正确。‎ C、NH4+与碱性溶液中的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氨气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D、H+与碱性溶液中的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共存的问题,判断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还要注意是在酸性溶液中共存及特定离子的颜色。‎ ‎6.(2分)(2019•凉山州)漂白粉可用于环境和自来水的消毒,它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反应:Ca(ClO)2+H2O+CO═CaCO3↓+2R,生成的R具有强氧化性,不稳定,见光易分解,可杀灭细菌和病毒,其微观反应为:‎ 则下列说法不符合化学原理的是(  )‎ A.中的化合价为+1价 ‎ B.向的稀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可能会变浑浊 ‎ C.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之一是 ‎ D.和是氧化物 ‎【考点】A3: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B3: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D6: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132: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分析】A、根据化合价原则分析;‎ B、根据次氯酸的性质分析;‎ C、根据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分析;‎ D、根据氧化物的定义分析。‎ ‎【解答】解:A、为次氯酸,由于氢显+1价,氧显﹣2价,则可推出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故A正确;‎ B、由于次氯酸易分解生成了盐酸,滴加硝酸银,溶液会变浑浊,故B正确;‎ C、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之一是氧气,故C正确;‎ D、和分别是次氯酸和氧气,都不是氧化物,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通过微粒模型图考查了一些化学基础知识,难度不大,了解模型图的意义是解答的基础。‎ ‎7.(2分)(2019•凉山州)红葡萄酒具有养颜,软化血管、抗癌等保健功能。红葡萄酒中含有花色苷,其化学式为C16H16O6,下列说法符合化学原理的是(  )‎ A. ‎ B. ‎ C. ‎ D.‎ ‎【考点】D1: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D8: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D9:元素质量比的计算.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513: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A、根据花色苷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B、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常常省略不写。‎ C、根据1个花色苷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花色苷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但其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小,属有机小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花色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04,故选项说法错误。‎ C、1个花色苷分子是由16个碳原子、16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的,则1个花色苷分子由38个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D、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1×16):(16×6)=12:1:6,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8.(2分)(2019•凉山州)除去食盐溶液中的Na2SO4和CaCl2杂质的操作有:①加入过量BaCl2溶液;②过滤;③加入适量盐酸;④蒸发结晶;⑤加入过量Na2CO3溶液。‎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①⑤②③④ B.③①⑤②④ C.①③⑤④② D.⑤③②①④‎ ‎【考点】9E:氯化钠与粗盐提纯.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527: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分析】根据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过滤要放在所有的沉淀操作之后,加碳酸钠要放在加氯化钡之后,可以将过量的钡离子沉淀,最后再用盐酸处理溶液中的碳酸根离,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可以将硫酸根离子沉淀;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除钙离子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转化为沉淀,但是加入碳酸钠溶液要放在加入的氯化钡溶液之后,这样碳酸钠会除去反应剩余的氯化钡;完全反应后,再进行过滤,最后再加入盐酸除去反应剩余的碳酸根离子,最后进行蒸发,所以正确的顺序为:①⑤②③④。‎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考查了粗盐提纯中离子的除杂,除去多种杂质离子时,要考虑除杂的顺序、后面加入的试剂要能除去前面加入的过量的试剂。‎ ‎9.(2分)(2019•凉山州)下列图示,能正确反映化学反应原理的是(  )‎ A.等质量的铝和锌与等质量分数、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 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水 ‎ C.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适量的铁粉 ‎ D.在密闭容器中一定质量的碳粉与足量氧气充分燃烧 ‎【考点】85:金属的化学性质;98:酸碱溶液的稀释;C7:碳的化学性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13D:元素化合物知识型.‎ ‎【分析】A、根据若消耗硫酸相同,则生成氢气质量相同,故开始两斜线重合,后因硫酸过量,铝消耗硫酸多,进行分析判断。‎ 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溶液始终显碱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碳粉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等质量铝和锌分别和足量稀硫酸反应,若消耗硫酸相同,则生成氢气质量相同,故开始两斜线重合,后因硫酸过量,铝消耗硫酸多,生成氢气多,拐点高些,‎ 故选项图象错误。‎ 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溶液始终显碱性,pH不可能小于7,故选项图象错误。‎ C、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6,生成的铜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4,置换出铜的质量大于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所得溶液的质量比反应前溶液的质量减小,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图象正确。‎ D、在密闭容器中一定质量的碳粉与足量氧气充分燃烧,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少,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图象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是一道图象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 二、填空题(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2分,共16分)‎ ‎10.(5分)(2019•凉山州)如图是元素周期表部分元素的信息,根据所给信息按要求填空。‎ ‎(1)写出一个三原子分子且含有10个电子俗称生命之源的物质的化学式 H2O 。‎ ‎(2)写出一个四原子分子,且一个分子内有10个电子,溶于水,水溶液显碱性的气体的化学式 NH3 。‎ ‎(3)写出三种第一元素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 HCl、H2SO4、NaOH 。‎ ‎(4)写出16号元素的离子符号 S2﹣ 。‎ ‎(5)一种金属氧化物当含少量Fe3+的杂质时,叫红宝石,当含少量Fe2+的杂质时,叫绿宝石,写出这种金属氧化物的化学式 Fe2O3和FeO 。‎ ‎【考点】C5: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513: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1)根据水是生命之源进行分析;‎ ‎(2)根据气体溶于呈碱性进行分析;‎ ‎(3)根据氢元素在化合物中显+1价进行分析;‎ ‎(4)根据离子的书写方法进行分析;‎ ‎(5)金属元素显+2、+3价进行书写。‎ ‎【解答】解:(1)水是生命之源,并且一个分子中含有三个原子且和10个电子,化学式为:H2O;‎ ‎(2)初中学习的气体中能溶于水呈碱性的物质是氨气,并且一个氨气分子中含有四个原子和10个电子,化学式为:NH3;‎ ‎(3)因为氢元素显+1价,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有:HCl、H2SO4、NaOH;‎ ‎(4)16号元素是硫元素,最外层有6个电子,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符号为:S2﹣;‎ ‎(5)Fe3+、Fe2+与氧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Fe2O3和FeO。‎ 故答案为:‎ ‎(1)H2O;‎ ‎(2)NH3;‎ ‎(3)HCl、H2SO4、NaOH;‎ ‎(4)S2﹣;‎ ‎(5)Fe2O3和FeO。‎ ‎【点评】本题考查了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物质的性质、化学式的书写等知识,掌握相应的知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1.(5分)(2019•凉山州)海洋是一个聚宝盆。我国钓鱼岛海域蕴藏了丰富的水资源、油气资源。‎ ‎(1)丙烷(C3H8)是石油的成分之一,写出丙烷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C3H8+5O23CO2+4H2O; 。‎ ‎(2)我国渔民长期在钓鱼岛以捕鱼为生。鱼中含有丰富的 D (填字母,只有一个选项)。‎ A.糖类 B.维生素 C.脂肪 D.蛋白质 ‎(3)若将海水取回后滴加硝酸银,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gNO3+NaCl=AgCl↓+NaNO3 。‎ ‎【考点】G5: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J4: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528:化学与生活.‎ ‎【分析】(1)根据丙烷和氧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进行书写化学方程式;‎ ‎(2)根据六大营养素进行分析;‎ ‎(3)根据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钠进行书写。‎ ‎【解答】解:(1)丙烷和氧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3H8+5O23CO2+4H2O;‎ ‎(2)鱼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3)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钠,化学方程式为:AgNO3+NaCl=AgCl↓+NaNO3;‎ 故答案为:‎ ‎(1)C3H8+5O23CO2+4H2O;‎ ‎(2)D;‎ ‎(3)AgNO3+NaCl=AgCl↓+NaNO3。‎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六大营养素的食物来源,难度不大,掌握相应的知识是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 ‎12.(2分)(2019•凉山州)2019年5月16日,我国“海洋六号”科考船在深海的冷泉周围收集到可燃冰。在深海潜水器或潜水艇中可用过氧化钠(Na2O2)来除去动物呼吸作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并提供呼吸所需的气体,且生成一种俗称纯碱的物质,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2O2+2CO2=2Na2CO3+O2 。‎ ‎【考点】G5: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513: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写、配、注、等)进行书写即可。‎ ‎【解答】解:用过氧化钠(Na2O2)来除去动物呼吸作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并提供呼吸所需的气体(氧气),且生成一种俗称纯碱的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 故答案为:‎ ‎2Na2O2+2CO2=2Na2CO3+O2。‎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化学方程式书写经常出现的错误有不符合客观事实、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写条件、不标符号等。‎ ‎13.(2分)(2019•凉山州)铝碳酸镁咀嚼片的主要成分是AlMg(OH)3CO3可治疗胃酸过多症,写出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lMg(OH)3CO3+5HCl=MgCl2+AlCl3+4H2O+CO2↑ 。‎ ‎【考点】G5: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513: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写、配、注、等)进行书写即可。‎ ‎【解答】解:铝碳酸镁咀嚼片的主要成分是AlMg(OH)3CO3可治疗胃酸过多症,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氯化镁、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Mg(OH)3CO3+5HCl=MgCl2+AlCl3+4H2O+CO2↑。‎ 故答案为:‎ AlMg(OH)3CO3+5HCl=MgCl2+AlCl3+4H2O+CO2↑。‎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化学方程式书写经常出现的错误有不符合客观事实、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写条件、不标符号等。‎ ‎14.(2分)(2019•‎ 凉山州)如图是硝酸钾和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图(如图1所示),某化学兴趣小组用物质R进行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按要求完成以下问题。‎ ‎(1)t1℃时将50g的氯化铵加入到80g的水中,此时所形成溶液的质量等于 112 克。‎ ‎(2)①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 ②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填“<”“>”或“=”)。‎ ‎【考点】7N: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7R:溶质的质量分数.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515: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解:(1)t1℃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是40g,所以将50g的氯化铵加入到80g的水中,此时所形成溶液的质量等于80g+×80g=112克;‎ ‎(2)①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20%,②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37.5%,所以①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②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故答案为:(1)112;‎ ‎(2)<。‎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2分,共11分)‎ ‎15.(11分)(2019•凉山州)实验室现有高锰酸钾、盐酸,二氧化锰、氯酸钾,过氧化氢、硫酸、颗粒状的碳酸钙和实验装置及仪器:‎ 按所给药品,实验装置及仪器,完成下列各题:‎ ‎(1)将A与D相连,写出制取一种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2KClO32KCl+3O2↑ 。‎ ‎(2)写出制取能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 。‎ ‎(3)若所制得的气体不纯,应将混合气体通过 F 装置(填字母)的 ① 端口(填序号)除去杂质,并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HCO3+HCl=NaCl+H2O+CO2↑ 。‎ ‎(4)写出检验(3)中所得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CO2+Ca(OH)2=H2O+CaCO3↓ 。‎ ‎(5)B虽然操作简便,但无法控制反应速率。请从图二中选取 Ⅲ (填序号)取代B中的单孔塞,以达到控制反应速率的目的。‎ ‎【考点】4O: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G5: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534: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1)根据装置的特点选择药品并书写化学方程式;‎ ‎(2)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 ‎(3)根据二氧化碳和氯化氢气体的性质进行分析;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书写化学方程式;‎ ‎(4)根据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书写化学方程式;‎ ‎(5)根据装置的特点和要求进行分析。‎ ‎【解答】解:(1)装置A中有酒精灯,试管口没有棉花,适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 ‎(2)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3)若二氧化碳中含有少量氯化氢气体,氯化氢可以和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反应,二氧化碳不知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反应,可以把混合气体通过F装置的①端口除去杂质,氯化氢气体和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 ‎(4)二氧化碳能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H2O+CaCO3↓;‎ ‎(5)B虽然操作简便,但无法控制反应速率。请从图二中选取Ⅲ取代B中的单孔塞,以达到控制反应速率的目的。‎ 故答案为:‎ ‎(1)2KClO32KCl+3O2↑;‎ ‎(2)CaCO3+2HCl=CaCl2+H2O+CO2↑;‎ ‎(3)F ①NaHCO3+HCl=NaCl+H2O+CO2↑;‎ ‎(4)CO2+Ca(OH)2=H2O+CaCO3↓;‎ ‎(5)Ⅲ。‎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四、计算题(共5分)‎ ‎16.(5分)(2019•凉山州)某工厂化验室用15%的氢氧化钠溶液洗涤一定量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该产品中其它物质不与氢氧化钠反应),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与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值关系如图所示。‎ ‎(1)图中A点表示的意义是 酸碱恰好中和 。‎ ‎(2)求这一石油产品中残余硫酸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考点】G6: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193: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1)根据溶液的pH值判断反应的情况;‎ ‎(2)根据氢氧化钠的质量结合化学方程式计算硫酸的质量。‎ ‎【解答】解:(1)图中A点时pH=7,表示溶液呈中性,酸碱恰好中和;‎ ‎(2)A点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的质量为40g×15%=6g;‎ 设石油产品中残余硫酸质量为x H2SO4+2NaOH═Na2SO4+2H2O ‎98 80‎ x 6g ‎ 解得:x=7.35g 故答案为:(1)酸碱恰好中和;(2)石油产品中残余硫酸质量为7.35g。‎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 考点卡片 ‎1.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 ‎【知识点的认识】所谓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实际上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第一个层面,是指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第二层面,是指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取方法。它们的具体内容分别介绍如下:‎ 第一个层面,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分别又分为两种和三种。前者有“固体加热型”和“固液常温型”两种装置;后者有“排水法”、“向下排空气法”和“向上排空气法”三种装置。具体如图所示:‎ 第二个层面,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取方法,具体来说是这样的:‎ ‎1.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的选取的依据是气体制取的反应原理,即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如果是用固体或固体混合物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制取气体,那么就要选择合适的仪器组装成上图中的“固体加热型”的装置(或直接选取该装置),来进行实验制取该气体。如果是用固体和液体混合物在常温的条件下反应制取气体,那么就要选择合适的仪器组装成上图中的“固液常温型”的装置(或直接选取该装置),来进行实验制取该气体。但是,还需要注意的有:(1)在“固体加热型”的装置中,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铁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应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内的导管不能伸的太长,刚露出橡皮塞即可。(2)在“固液常温型”的装置中,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应浸在液面下,瓶内的导管不能伸的太长,刚露出橡皮塞即可。‎ ‎2.常用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取的依据是气体的溶解性、密度及其是否与水或者空气的成分发生反应等。如果气体是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的,并且不与水发生反应,那么该气体可选取上图中的“排水法”的装置来收集。如果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小,并且不与空气的成分发生反应,那么上图中的该气体可选取上图中的“向下排空气法”的装置来收集。如果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并且不与空气的成分发生反应,那么上图中的该气体可选取上图中的“向上排空气法”‎ 的装置来收集。但是,还需要注意的是:(1)排水法收集气体时,要先在集气瓶中装满水,倒立于水槽中,瓶底不能有气泡;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把导管口放在瓶口内开始收集气体;导管口一开始冒气泡时,不宜立即收集,因为此时的气体中混有空气。当收集满气体(瓶内的水全部排净)时,要在水下用毛玻璃片盖好后取出;若收集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大,就将集气瓶正方在桌面上备用;若收集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小,就将集气瓶倒方在桌面上备用。(2)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一定要将导管伸到集气瓶的底部,并且收集的时间要稍微延长一点;以防瓶内的空气排不干净,使收集的气体的纯度不高。若选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还要注意用毛玻璃片盖住一半瓶口,以防密度更大的气体进入瓶内,使收集的气体的纯度不高。‎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是通过设置实验、问题情景,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来探究常用气体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组装和选取,以及实验注意事项等。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中考重点是根据实验、问题情景信息,考查学生分析探究并选择、判断、填写相关的实验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考查学生对氧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的掌握情况,以及对这类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及其依据,还有氧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有时还需弄清图示信息等等;然后,结合实验、问题情景信息,细致地分析题意和实验图等,并根据气体的制取原理来组装、选配、判断或者选择气体的发生装置;再根据气体的溶解性、密度及其是否与水或者空气发生反应等来判断、选用收集装置;或者评价、改良某一装置等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给出的装置来推断气体的制取原理、气体的性质、仪器的名称、其中的错误以及实验注意事项等等。‎ ‎2.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的化学性质 ‎ ‎【知识点的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主要是指氧气具有助燃性和氧化性,还有能支持呼吸.即它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可以与非金属、金属、化合物等多种特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反应剧烈程度因条件不同而异,可表现为缓慢氧化、燃烧或爆炸等,但在反应中都放出大量的热.具体情况如下:‎ ‎1.氧气与非金属反应,例如:(1)木炭在氧气里剧烈燃烧,发出白光,生成无色、无气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即二氧化碳);(但是,当氧气不充足时,会生成一氧化碳)(2)硫在氧气里剧烈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即二氧化硫);(3)红磷在氧气里剧烈燃烧,生成大量的白烟(即五氧化二磷),发出白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而白磷可以与空气中氧气的发生缓慢氧化,达到着火点(40℃)时,引起自燃,(4)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罩一干冷烧杯在火焰上会有水雾生成. ‎ ‎2.氧气与金属反应,例如:(1)镁在氧气中或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粉末状物质(即氧化镁);(2)红热的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物质(即四氧化三铁);(3)铜在氧气中或在空气中加热,会逐渐变成黑色的固体(氧化铜).‎ ‎3.氧气与化合物反应,例如:(1)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即二氧化碳);(2)甲烷(沼气)在氧气中燃烧火焰明亮呈蓝色,生成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即二氧化碳),罩一干冷烧杯在火焰上还会有水雾生成.(3)酒精(乙醇)在氧气中或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生成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即二氧化碳),罩一干冷烧杯在火焰上还会有水雾生成.(4)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在空气中燃烧发黄光,集气瓶的内壁有水珠出现,并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即二氧化碳).(5)葡萄糖在酶作用下经缓慢氧化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能量,供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体温的需要. ‎ ‎4.呼吸作用是生物从自然界里吸入氧气,而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实际上它是一种缓慢氧化. ‎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实验、问题情景,让学生阅读、思考后,根据所学的氧气的化学性质,以及反应现象、文字表达式或化学方程式等,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并且,经常将其与“蜡烛燃烧实验”、“金属的化学性质”、“氢气、一氧化碳、甲烷、酒精等可燃气体的化学性质”、“呼吸作用”、“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等联系起来考查.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对氧气的化学性质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考查氧气的助燃性(故意将其与可燃性替换),有氧气参与的反应的现象、文字表达式或化学方程式等,以及燃烧和燃烧的条件等等. ‎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氧气的化学性质,尤其是有氧气参与的反应的现象、文字表达式或化学方程式等,以及燃烧和燃烧的条件等等;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以及实验装置图等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联系起来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3.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 ‎【知识点的认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 ‎1.二氧化碳无毒,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还不能供给呼吸(它是一种窒息性气体).‎ ‎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O3=H2O+CO2↑. ‎ ‎3.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使之变浑浊;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 ‎4.二氧化碳能与炽热的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高温¯2CO ‎5.二氧化碳与水被绿色植物利用,而进行光合作用的反应,合成有机物(主要是淀粉).‎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CO2+6H2OC6H12O6+6O2. ‎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实验、问题情景,让学生阅读、思考后,根据所学的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以及反应现象、化学方程式等,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并且,经常将其与“灭火”、“呼吸作用”、“碳酸或紫色的石蕊试液的性质”、“二氧化碳的检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或高炉炼铁”、“光合作用”等联系起来考查.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经常考查二氧化碳的前三个化学性质,以及有关的化学方程式等. ‎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尤其是有二氧化碳参与的反应的现象、化学方程式等,以及碳酸或紫色的石蕊试液的性质等;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以及实验装置图等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联系起来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4.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知识点的认识】所谓固体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 就是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用字母S表示,单位为克/g),横坐标表示温度(用字母t表示,单位为℃),根据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不同,画出的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固体溶解度曲线的作用可从点、线、面和交点四方面来理解.具体如下:‎ ‎1.点,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个点(即饱和点)表示的是某温度下某种物质的溶解度.即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对应有相应的温度和溶解度.温度在横坐标上可以找到,溶解度在纵坐标上可以找到.溶解度曲线上的点有三个方面的作用:(1)根据已知的温度可以查出有关物质的溶解度;(2)根据物质的溶解度也可以查出它所对应的温度;(3)可以判断或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或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2.线,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曲线的坡度越大,说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越大;反之,说明受温度影响较小.溶解度曲线也有三个方面的应用:(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一般规律是:大部分固体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如硝酸钾;只有少数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食盐(氯化钠);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减小,如熟石灰.(2)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或比较某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 (3)根据溶解度曲线,选择分离、提纯某些可溶性混合物的方法(即选用蒸发结晶还是降温结晶);并且,还可以判断或比较析出晶体的质量大小(即曲线越陡,析出的晶体就越多).‎ ‎3.面,对于曲线下部面积上的任何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不饱和溶液;曲线上部面积上的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饱和溶液,且溶质有剩余.如果要使不饱和溶液(曲线下部的一点)变成对应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向该溶液中添加适量的溶质使之到达曲线上;第二种方法是蒸发掉过量的溶剂. ‎ ‎4.交点,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是相同的;并且,此时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的.‎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相关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对固体溶解度的溶概念和意义、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等相关问题的分析、推断、表达的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并且,经常将其与“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特点及其相互转变方法”、“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和意义”、“溶质质量分数及其有关计算”、“物质的溶解和结晶方法”等关联起来考查.凸显了命题的能力立意.由于这类题目的信息量大,涉及的知识点多,所以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是重要的中考考点,并且还是中考化学的热点.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查找某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比较不同物质在相同温度下的溶解度的大小,判断温度对物质溶解度的影响,判断结晶方法及析出晶体的多少,溶质质量分数及其有关计算,以及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其相互转变方法的综合考查,是近几年中考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和理解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和意义,溶质质量分数及其有关计算,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其相互转变方法,以及物质的溶解和结晶的方法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推理,最后,按照题目的要求,认真地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爱心提示:做这方面的题时,还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 ‎1.掌握好溶解度曲线的画法、意义、作用,善于从溶解度曲线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例如,要弄清曲线的横、纵坐标分别表示什么意义,明确曲线的趋势、陡度及其含义,理解曲线上的点和其它位置的点所表示的意义.‎ ‎2.归纳、整合好溶液的相关知识,并能结合溶解度曲线及设置的问题情景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5.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的质量分数 ‎【知识点的认识】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是指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其含义是指100份质量的某溶液中含多少份质量的该溶质.溶质的质量分数的一般计算公式是:;特殊计算公式(使用于饱和溶液)是:.‎ 值得注意的是:①溶质的质量分数只表示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并不代表具体的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 ②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比值,没有单位;一般用百分数表示.③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式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单位必须统一.④计算式中溶质质量是指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的质量,没有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质量不能计算在内.⑤当计算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即该温度下该溶质质量分数的最大值)时,才可以使用特殊计算公式来计算.‎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相关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对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的相关问题的分析、推断、计算的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并且,经常将其与“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意义”、“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质量守恒定律”等关联起来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并且,经常以计算题或计算型的填空题的形式出现.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其有关计算,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意义,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质量守恒定律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其有关计算,固体溶解度概念、意义,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和质量守恒定律的综合考查,是近几年中考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和理解溶质的质量分数及其有关计算方法,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意义,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以及质量守恒定律解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推理,最后,按照题目的要求,认真地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爱心提示:在解答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综合性题目时,也就是,计算反应后溶液中某溶质的质量分数时,需特别注意的是:‎ ‎1.如果某溶质反应前有,反应生成物中也有,并且反应后的溶液为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那么该溶质的质量应该是原来的质量与反应生成的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之和;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可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计算,即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反应前各组份的质量之和﹣气体的质量﹣沉淀(或杂质)的质量;然后将所求的两个质量相除,再乘以100%,就可求得反应后溶液中该溶质的质量分数了.‎ ‎2.如果反应后的溶液已是某溶质的饱和溶液(此时,会给其溶解度或有关信息),那么判定饱和后,就可根据所给的溶解度来计算该溶质的质量分数了.‎ ‎3.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下面所对应的物质质量不能直接写成溶液质量,一定要写参加化学反应的溶质实际质量.‎ ‎4.若已知溶液的体积或求溶液的体积,要用m=ρV这个公式进行换算.‎ ‎5.计算过程中,单位一定要统一.‎ ‎6.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属的化学性质 ‎【知识点的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在初中阶段要求掌握三个:‎ 一、金属能与氧气反应(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 ‎1.铁与氧气的反应:常温下,干燥的空气中铁很难与氧气反应.在潮湿的空气中,铁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而生成铁锈(主要成分:Fe2O3;铁锈呈红色,结构疏松,易吸水,加快铁器的腐蚀);还有铁经过缓慢氧化后,形成的化合物也可认为是氧化铁,即4Fe+3O2=Fe2O3.在纯氧中,铁丝能够被点燃,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在点燃前,先将铁丝打磨,在集气瓶中留有少量细砂或水,防止高温溅落物炸裂瓶底 )即3Fe+2O2点燃¯Fe3O4.由上述实验现象,可以看出:“同种物质,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现象可能不同,生成物有可能不同.”‎ ‎2.镁与氧气的反应:常温下所看到的镁条呈黑色,用砂纸打磨后呈银白色.做镁条燃烧实验时,要注意用坩埚钳夹持,在下面垫上石棉网.镁条被点燃后,剧烈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形成白烟,放出大量的热;即2Mg+O2点燃¯2MgO.‎ ‎3.铝与氧气的反应:铝在空气容易形成致密的氧化物,故其抗腐蚀性能很好.铝箔在纯氧中能够剧烈燃烧,即4Al+3O2点燃¯2Al2O3.‎ ‎4.铜与氧气的反应:在加热的情况下,铜能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物质(氧化铜);即2Cu+O2△¯‎ ‎2CuO.即使在纯氧中,铜也不能被点燃.在潮湿的空气中,铜能被腐蚀,形成绿色粉末状固体﹣﹣铜绿[Cu2(OH)2CO3];即2Cu+O2 +CO2+H2O=Cu2(OH)2CO3.‎ 总之,大多数金属一般都能与氧气反应,只是难易及剧烈程度不同而已,由此可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反之亦然.‎ 二、金属能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 ‎1.镁、铝、锌、铁、铜与稀盐酸的反应:现象、结论如下表所示.‎ ‎2.镁、铝、锌、铁、铜与稀硫酸的反应:现象、结论如下表所示. ‎ 总之,大多数金属一般都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根据金属能否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或反应的剧烈程度,可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反之亦然.‎ 需要注意的是:(1)金属应是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H)前面的金属;(2)酸应是不具有强氧化性的酸,例如盐酸、稀硫酸,不包括浓硫酸和硝酸;(3)单质铁与酸发生置换反应时生成亚铁盐;(4)K、Ca、Na除与酸反应外,还能与水在常温下发生置换反应(如2Na+2H2O=2NaOH+H2↑),其余金属则不能(初中阶段大体上了解即可).‎ 三、金属能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即盐溶液)反应 分别将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将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和硫酸铝溶液中,进行实验.现象、结论下面的图表所示. ‎ 总之,部分金属能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根据金属能否把另一种金属从它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可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反之亦然.‎ 需要注意的是:(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而与H的位置无关.但K、Ca、Na等金属例外,由于它们过于活泼,与盐溶液不发生置换反应,而是先与溶液中的水发生置换反应(初中阶段大体上了解即可).如把钠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虽然反应[2Na+2H2O=2NaOH+H2↑,CuSO4+2NaOH=Cu(OH)2↓+Na2SO4‎ ‎],最终没有单质铜生成.(2)铁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时,生成二价亚铁盐.(3)用同种金属置换不同的盐溶液,盐中金属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较后的金属首先被置换出来.用不同的金属置换同种盐溶液,盐中金属先被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较前的金属置换出来.另外,若有一种金属和多种混合盐溶液反应,最先反应的是最不活泼的那个金属的盐溶液.例如,锌粒与氯化亚铁和硫酸铜和硝酸汞的混合溶液反应,最先反应的是硝酸汞,当硝酸汞被消耗完时,硫酸铜才与锌粒反应,同理,硫酸铜反应完后,锌才会和氯化亚铁反应.还有,当多种金属与一种盐溶液反应时,最活泼的金属先反应.例如,把打磨光亮的镁带、铝丝、铜丝一起放入硝酸银溶液中,镁被消耗完后,铝才和硝酸银反应,铝反应完后,铜跟硝酸银反应.‎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金属的化学性质的理解或掌握情况,以及对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实验现象及结论(包括反应化学方程式)等相关问题的分析、推断、表达的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并且,经常将其与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关联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命题方式是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来分析、推断、选择或解答有关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包括反应化学方程式)、金属的制备、金属的应用、生活中有关金属的实际问题,或者是反过来考查,或者是对所给的有关金属性质及用途的表达进行判断,等等.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和提炼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金属的性质及用途,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或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我们身边生活中常用、常见金属及合金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和理解金属的性质及用途、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从生活、电视、网络中了解到的有关金属及合金的信息,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推理,最后,按照题目的要求,认真地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爱心提示:要想做好这方面的题目,除了学好教材中的有关金属的化学性质等知识以外,还要做到以下两点:‎ ‎1.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注意留意、理解、搜集和熟记我们身边经常用到和见到的金属及合金的有关知识,以及最新的有关金属方面的科技前沿信息,等等.‎ ‎2.要特别注意灵活运用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相互联系(即性质用途),根据它们之间的联系来分析、推断和解答,将会是事半功倍的.‎ ‎7.酸碱溶液的稀释 酸碱溶液的稀释 ‎【知识点的认识】酸碱溶液的稀释就是向溶质质量分数较大的酸、碱的浓溶液加水,将其变成溶质质量分数较小的稀溶液的过程.不过,这只是一般的酸碱溶液的稀释来说的;如果对于浓硫酸来说,则正好相反.稀释浓硫酸时,应该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里.可以将其简记为:“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如图所示.‎ 这是由于水的密度较小,把水倒进浓硫酸时,水会浮在浓硫酸上面,而浓硫酸溶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的热,使水立刻沸腾,造成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这是非常危险的.‎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酸碱溶液的稀释,特别是浓硫酸的稀释方法及其原因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命题方式是:有时以实验图的形式出现,有时以文字的形式出现,还有时图文并茂等.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中考的重点是浓硫酸的稀释方法及其原因等.‎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理解和熟记浓硫酸的稀释方法及其原因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实验、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联系起来综合分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对症下药,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但要注意如果要表达填空时,切记要准确、简练、无错别字.‎ ‎8.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知识点的认识】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如图所示:‎ 其具体内容是酸性溶液的pH值<7;中性溶液的pH值=7;碱性溶液的pH值>7.可简记:“小酸大碱中7”;其含义是:“pH值<7为酸性,pH值>7为碱性,pH值=7为中性.”并且其中的“小酸大碱”还可暗示:“pH值越小,溶液的酸性越强;pH值越大,溶液的碱性越强.”‎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或者是解答与之相关问题的能力等.命题方式是根据溶液的酸碱性来推断其pH值大小,或者是根据溶液的pH值大小来推断其酸碱性强弱,有时对给出的有关表达进行判断或评价,有时还要求进行误差分析,等等.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以及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的理解和掌握情况.特别是,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的应用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当然,也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实验、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联系起来综合分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对症下药,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 ‎9.氯化钠与粗盐提纯 氯化钠与粗盐提纯 ‎【知识点的认识】氯化钠俗称食盐,其物理性质是一种白色晶体,易溶于水,并且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有咸味,密度为2.165g/cm3,熔点801℃,沸点1461℃.其化学性质是PH值呈中性,其水溶液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不容于稀硝酸的沉淀(即氯化银;同时,这也是氯离子的检验方法);电解熔融的氯化钠能够分解得到金属钠和氯气.氯化钠的用途主要是常用来做调味品、防腐剂、融雪剂(降低雪的熔点);农业上,常用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医疗上,还用氯化钠来制生理盐水(0.9%‎ ‎ 氯化钠溶液);工业上,还常用来制取氯气、烧碱等.‎ 粗盐提纯主要是指将粗盐中含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用过滤的方法除去,然后蒸发水分得到较纯净的精盐的过程.具体的操作步骤、方法如下:‎ ‎1.溶解:用托盘天平称取5.0g粗盐,用量筒量取10mL水倒入烧杯里.用药匙将该粗盐逐渐加入盛有10mL水的烧杯里,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直加到粗盐不再溶解时为止.观察所得食盐水是否浑浊.然后,在天平上称量剩下的粗盐,计算在10毫升水中大约溶解了多少克粗盐.‎ ‎2.过滤:如图所示:,过滤该食盐水.待滤纸内无水时,仔细观察滤纸上的剩余物及滤液的颜色.如滤液仍浑浊,应该再过滤一次.如果经两次过滤滤液仍浑浊,则应检查装置并分析原因(例如,滤纸破损,过滤时漏斗里的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仪器不干净等).找出原因后,要重新操作.‎ ‎3.蒸发:把所得澄清滤液倒入蒸发皿.如图所示:,把蒸发皿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滤液(使液体均匀受热,防止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 ‎4.计算产率:用玻璃棒把固体转移到纸上,称量后,回收到教师指定的容器中.将提纯前后食盐与粗盐作比较,并计算精盐的产率.‎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氯化钠与粗盐提纯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固体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氯离子的检验、常见金属的冶炼方法、酸碱盐的应用、工农业生产及生活实际、医疗及健康、混合物的分离方法、物质的溶解、过滤、蒸发结晶、有关实验基本操作(或现象、结论)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氯化钠与粗盐提纯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或评价表达的正误,或实验注意事项等.特别是,对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氯化钠用作调味品(或防腐剂、融雪剂、农业选种的试剂、配制生理盐水的原料)、氯化钠与硝酸银溶液的反应及其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过滤和蒸发的操作及其注意事项的考查,以及对误差分析的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氯化钠与粗盐提纯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实验、图表信息)等,联系起来综合分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1.在粗盐提纯的过程中,3次用到了玻璃棒;但它所起的作用却不尽相同:(1)溶解时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2)过滤时的作用是引流;(3)蒸发时的作用是搅拌,使液体均匀受热,防止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 ‎2.对于氯化钠的性质和用途,可以联系着“性质用途”的关系;并且,要巧妙地利用这个互推关系来理解和识记,效果会更好.‎ ‎3.在进行误差分析时,首先要细致地检查实验的全过程,然后逐一分析每一个错误或误差,最后综合起来分析、判断即可.‎ ‎10.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知识点的认识】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就是指当不同的离子或物质存在于同一溶液中时,如果不能相互结合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等特殊物质,则说明它们是能够共存的;例如,氯化钠和硝酸钾在同一溶液中是能够共存的.如果能够相互结合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等特殊物质的话,则说明它们是不能够共存的;例如,氯化钠和硝酸银在同一溶液中是不能够共存的(因为其中的氯离子和银离子能够相互结合生成氯化银沉淀).‎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常见常用的酸碱盐的性质、化学反应的实质、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与实质、物质的鉴别和推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和部分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及其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常见常用的、特殊的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和部分酸碱盐的溶解性的考查,以及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和部分酸碱盐的溶解性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实验、图表信息)等,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的分析和探究,可以联系着化学反应的实质和复分解的条件与实质来思考推断它们是否共存.‎ ‎2.当考虑离子或物质之间是否能够结合生成沉淀时,可以联想着部分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及其导记口诀来分析探究之.‎ ‎3.一般的技巧是:当组成物质的阳离子或阴离子相同时,这样的物质是能够共存的(因为将其中的阳离子或阴离子交换时,还是原来的组合,并不会产生新的特殊物质).‎ ‎11.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知识点的认识】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就是指氧化物的具体辨析,也就是从氧化物的组成特点上,来分析判断一下某物质是不是氧化物.所谓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物质.根据氧化物的概念,不能看出氧化物的组成特点是含有两种元素,并且其中一种必须是氧元素(如二氧化硫、五氧化二磷和氧化铜等).‎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氧化物的概念及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物质的微粒性、物质的组成和构成、物质的分类、元素的名称(或分类、元素符号)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氧化物的概念及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物质的分类、有关概念和氧化物的辨析(或判断)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物质的简单分类、有关概念和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值得一提的是:‎ 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时,切不可将其和物质的简单分类孤立开来;要注意氧化物的概念是建立在化合物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要判断某物质是不是氧化物,要先看看它是不是纯净物,是不是化合物,然后,再从组成上识别它是不是氧化物.而不能只根据物质的元素组成,不管它是否为纯净物中的化合物,就盲目地来妄加判断;否则将会事倍功半.‎ ‎12.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微粒观点的应用 ‎【知识点的认识】微粒观点的应用就是从物质的微粒性角度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也就是,运用分子、原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的知识来分析解释实际问题.例如,水受热变成了水蒸气,是由于水受热时,水分子获得的能力大,运动加剧,分子间隔逐渐变大,从而使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 而模型图的应用是指把看不见的、抽象的微观粒子,用能够看到的模型图的形式形象展现出来,以便用来解释抽象的概念、化学反应或实际问题等.例如,分析图1中的模型图可知:(1)A表示的是某种原子(因为原子模型之间没有连接起来);当该原子是能够直接物质的原子(即金属元素的原子、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和能够构成固态非金属的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时,该图还能表示由这种原子直接构成的单质.(2)B表示的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因为原子模型之间连接起来了,即原子结合构成了分子),还表示由该分子构成的单质.(3)C表示的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还表示由该分子构成的化合物.(4)D表示的是两种由同种原子构成的不同的分子,还表示由这两种分子构成的混合物.(5)原子模型之间没有连接起来的表示是原子;原子模型之间连接起来的表示是分子(即原子结合构成了分子).(6)单质是只含有一种原子或分子(指由同种原子构成的)的物质;化合物是只含有一种分子(指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的物质;混合物是含有多种分子的物质.又如,分析图2中的模型图可知:(1)2个甲分子反应生成1个丙分子和3个乙分子.(2)参加反应的甲物质属于化合物,反应生成的丙物质和乙物质都属于单质.(3)该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知,1个乙分子中含有2个A原子.(5)甲、乙、丙的化学式分别是BA3(或A3B)、A2和B2.(6)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BA3(或A3B)=B2+3A2(由于不知条件和物质的状态,所以暂时不够全面).(7)该反应的类型是分解反应. ‎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尤其是借助微观粒子反应模型图考查分子、原子知识是近年中考的新亮点.此类试题提高了试题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并且,经常将其与物质的组成和构成、物质的分类和类别辨析、分子和原子的辨析、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反应类型、质量守恒定律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运用分子观点来分析解释实际问题和运用模型图分析解答有关物质的组成、构成、分类和化学反应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运用微粒观点解释实际问题时,要先看看与哪种粒子有关,然后再联系着该粒子的有关性质进行分析解答之.‎ ‎2.运用模型图来解答有关题目时,要先留意单个原子模型图的说明(即原子模型图所代表的意义和相应的元素符号),然后再逐一分析,综合考虑.尤其是,在解答用模型图来表示化学反应的题目时,一定要特别细心地进行全面思考才行;一般要做到以下“六抓”:(1)抓分子、原子的性质,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2)抓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原子不能再分,但原子能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3)抓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4)抓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5)抓反应基本类型及反应物、生成物的类别;(6)抓单个分子的构成情况;等等.‎ ‎13.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知识点的认识】分子的定义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而分子的特性主要有这样4个:“质量小,体积小,总是在不停的运动,彼此间有间隔”.并且,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物质的组成和构成、物质的分类和类别辨析、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分子与原子的联系和本质区别、溶解现象与溶解的原理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分子的彼此之间有间隔,总是在不停的运动;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以及它与原子的概念、联系和本质区别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以及分子与原子的联系和本质区别等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分子的定义的理解,不要只局限于它的内涵,要站在全局的立场上,全面地领会.也就是,分子确实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但是反过来说“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就是分子”是不正确的.因为,原子或离子也是能够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从根本上说,物质的化学性质是由构成它的粒子所保持的.可是构成物质的粒子,不仅仅是分子,还有原子或离子等.当然,由分子直接构成的物质的化学性质确实是分子保持的;例如,水的化学性质就是由构成它的水分子保持的,构成水分子的氢原子和氧原子是不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而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中是没有分子存在的,此时该物质的化学性质就是由构成它的原子所保持的;例如,金属(如铁、铜等)、固态非金属(如碳、硫)、稀有气体(如氦气、氖气等)这三类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其中是不含分子的,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也就不是由分子保持的了,而是由构成它的原子保持的.还有,由离子构成的物质中也是没有分子存在的,此时该物质的化学性质就是由构成它的离子所保持的;例如,氯化钠的化学性质就是由构成它的钠离子和氯离子共同保持的.‎ ‎2.分子的主要特性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四个字.在利用它们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时,一定要先看看与分子的哪一个特性有关,然后再根据该特性进行细致地分析解答之.‎ ‎3.在解释有关物质的性质或变化等问题时,一定要联系着分子与原子的概念、联系和本质区别来进行思考、分析.‎ ‎14.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知识点的认识】元素周期表的具体内容,如图所示:‎ ‎。‎ 一、元素周期表的特点是:‎ ‎1.横向共有7个横行,每一横行叫做一个周期;就是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各种元素按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或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起来;因此,每一周期的特点是:每一周期中元素的原子的电子层数是相同的,而最外层电子数却依次增多一个;还有,元素周期序数等于该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 ‎2.纵向共有18个纵行,每一个纵行叫做一个族(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就是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各种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列起来;因此,每一主族(过渡元素之外的,即除了最外层电子层以外的电子层的电子数都是排满电子的化学元素)的特点是:主族中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而电子层数依次增多一层;还有,族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3.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一个单元格的构成及其含义都是一样的,就拿第13个单元格来说吧,如图所示:,该单元格由四部分构成,其中的“13”是原子序数,“Al”是元素符号,“铝”是元素名称,“26.98”是相对原子质量。‎ ‎4.在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元素位居左边,非金属元素一般位居右边(只有氢位居左上角),稀有气体元素位居表的最后一列。‎ 二、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有:‎ ‎1.可以根据其中的单元格的任意一部分信息(如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或相对原子质量等),查找出其余的各个信息或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2.原子的结构决定了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而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也可以反映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某些性质。所以,我们可以根据位置去推测它的原子结构和某些性质。概言之,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和元素在表中的位置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3.科学家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指导下,对元素的性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为新元素的发现和预测它们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提供线索。‎ ‎4.由于在周期表中位置靠近的元素性质相近,在周期表的一定区域内寻找元素,发现物质的新用途被视为一种有效的方法。例如,通常用来制造农药的元素,如氟、氯、硫、磷等在周期表里占有一定的区域。对这个区域里的元素进行充分的研究,有助于制造出新品种的农药。又如,可以在周期表里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处找到半导体材料;在过渡元素中寻找优良的催化剂和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等等。‎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元素周期表的发现者、物质的组成和构成、物质和元素的性质和类别辨析、核外电子的排布、原子与离子的相互转化、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结构示意图、常见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化学符号和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元素符号、原子序数(即核电荷数)及其类别辨析,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些规律及其应用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指导下,利用元素之间的一些规律性知识来分类学习物质的性质,就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可循了。‎ ‎2.对于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一个单元格的构成及其含义,一定要牢记在心。‎ ‎3.关于元素周期表,在初中阶段主要了解和识记前三行(即第一至第三周期)即可。其具体内容,如图所示:。‎ ‎15.碳的化学性质 碳的化学性质 ‎【知识点的认识】碳的化学性质主要有三个:‎ ‎1.常温时,具有稳定性.例如,我国古代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虽年深日久仍不变色;就是利用了碳的这个性质.‎ ‎2.点燃时,具有可燃性.不过,它的燃烧还有两种情况:(1)当碳在氧气或空气里充分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同时放出大量的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十O2点燃¯CO2;(2)当碳燃烧不充分的时候,生成一氧化碳,同时也放出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十O2‎ 点燃¯2CO.利用该性质,可以把碳用作燃料.例如,在以煤(主要成分是碳)为燃料的煤炉里,就经常发生这两个反应.‎ ‎3.高温时,具有还原性.也就是说,在较高温度下它能夺取某些含氧化合物里的氧,使其它元素被还原.如题所示:,就是利用木炭来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现象是氧化铜由黑色逐渐变成红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十2Cu高温¯2Cu十CO2↑.还有,工业上经常用焦炭把铁从它的氧化物矿石里还原出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2O3十3C高温¯4Fe十3CO2↑.‎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碳的化学性质及其反应现象、化学方程式和用途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碳单质的用途、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铁的冶炼、金属的化学性质、空气的污染、物质的推断和鉴别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碳的化学性质及其反应现象、化学方程式和用途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反应现象、用途等有关的表达,来推断碳的化学性质及书写化学方程式,或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碳的不充分燃烧与空气污染、碳的还原性与冶金、碳还原氧化铜的反应现象和化学方程式及有关的实验操作等,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碳的化学性质及其反应现象、化学方程式和用途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联系起来综合分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虽然碳单质的物理性质有所不同,有的还相差很大,但是,由于它们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所以其化学性质是相同的.‎ ‎2.关于碳单质的化学性质及用途,可以根据“性质用途”这个相互关系来互推巧记和理解.但是,根据性质推断物质的用途时,还要考虑到其经济价值和对环境的影响等.‎ ‎3.在典型实验木条还原氧化铜时,若用酒精灯加热,可加一网罩以使火焰集中并提高其温度;最好使用酒精喷灯.在实验结束时,要先把导气管移出液面,再移走并熄灭酒精灯(以防有水倒吸到试管里,炸裂试管);并且,要待试管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在纸上(以防刚生成的铜再次被氧化变黑,变成氧化铜).‎ ‎16.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知识点的认识】化学式的书写分两种情况:‎ ‎1.单质的化学式的书写:此时又分为两种:(1)由原子构成的单质,用组成该单质的元素的元素符号来表示它的化学式.例如,铁的化学式为Fe;硫的为S;氦气的为He;等等.(2)由分子构成的单质,要先写出组成该单质的元素的元素符号,再在其右下角标出该分子的构成(即该分子中所含的原子个数);才能完成其化学式的书写.例如,氧气的化学式为O2;氮气的为N2;氢气的为H2;等等.‎ ‎2.化合物的化学式的书写:(1)是要先按照“左正右负”的原则[即正价元素或原子团写在左边,负价元素或原子团写在右边;但甲烷(CH4)、氨气(NH3)除外],书写出组成该化合物的元素的元素符号;(2)是采用交叉法(即交叉正、负化合价的数值),找到并标出各元素符号右下角所要标注的原子或离子个数;即可得到该化合物的化学式.‎ 而化学式的意义一般是指宏观上表示该物质及该物质的元素组成,微观上表示该物质的构成.如果构成该物质的粒子是原子,那么它还能表示元素和一个该原子;如果构成该物质的粒子是分子,它除了表示一个该分子外,还表示该分子的构成;等等.当然,有时根据物质的化学式,结合所给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还能计算出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其中的元素质量比或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等等.具体的表述是这样的:(1)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的意义,以铁(Fe)为例,它除了表示铁这种物质、铁由铁元素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以外,还能表示铁元素和一个铁原子,等等.(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的意义,以水(H2O)为例,如图所示:‎ ‎.另外,根据水的化学式(H2O)还可以计算出:①水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8;②水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8;③水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1.11%,氧元素的是88.89%;等等.(3)由离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的意义,以氯化钠(NaCl)为例,它既表示氯化钠这种物质,又表示氯化钠由钠元素和氯元素组成,还表示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等等.‎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物质的组成、构成、分类及其类别辨析,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化合价的规律和原则,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常见物质的化学式的书写和意义,教材之外的典型物质的化学式的意义,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时,首先,要分析、判断一下该物质是单质还是化合物,其中含有什么元素或原子团(是化合物再考虑),是化合物时还要考虑该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然后,再相应的书写规律和方法进行规范书写其化学式即可.另外,如果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时,若右下角的个数含有约数,一般要约分;但是,过氧化氢(H2O2)等过氧化物,以及淀粉[(C6H10O5)n]和葡萄糖(C6H12O6)等有机物除外.‎ ‎2.在表述化学式的意义时,要注意其宏观和微观描述方式的不同,宏观上一般“组成”来描述,而微观上一般用“构成”来描述.还有当化学式前面有了数字时,就只有微观意义,而没有宏观意义了(因为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3.对于化合物的化学式的读法也是有规可循的.具体以氧化物、酸、碱和盐的顺序剖析如下:(1)氧化物一般称呼为“氧化某”,但是,当某元素有两个化合价时,常把高价的称呼为“氧化某”,低价的称呼为“氧化亚某”;并且,有时还需要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的数字来区分其名称.例如:氧化铁(Fe2O3)、氧化亚铁(FeO)和四氧化三铁(Fe3O4)等.当氧元素不显﹣2价时,一般称呼为过氧化某或超氧化某.例如:过氧化氢(H2O2)、过氧化钠(Na2O2)和超氧化钾(KO2)等.(2)酸的称呼分为两种:①把含有氧元素的酸称呼为“某酸”.其中的“某”是氢、氧元素之外的元素名称;当某元素有两个化合价时,常把高价的称呼为“某酸”,低价的称呼为“亚某酸”;例如:硫酸(H2SO4)、亚硫酸(H2SO3)等.②把不含氧元素的酸称呼为“氢某酸”;例如:氢氯酸(俗称盐酸,HCl)、氢硫酸(H2S)等.(3)碱一般称呼为“氢氧化某(或亚某)”;例如:氢氧化铁[Fe(OH)3]、氢氧化亚铁[Fe(OH)2]等.(4)盐的称呼也分为两种:①把不含氧元素的盐称呼为“某化某或亚某”,例如,氯化铁(FeCl3)、氯化亚铁(FeCl2)等.②把含有氧元素的酸称呼为“某酸某或亚某”,例如,硫酸铁[Fe2(SO4)3]、硫酸亚铁(FeSO4)等.‎ ‎4.涉及到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时,一定要联系着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公式和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来进行.‎ ‎17.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知识点的认识】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是指根据化合价的原则,结合着常见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来推算化学式中某种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或者是来推断化学式;或者是推算化学式中某原子或原子团的个数;等等.‎ 例如,计算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多少?‎ 解析:在SO2里,O为﹣2价,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硫元素肯定为正价.设:硫元素的化合价为x,列:x+(﹣2)×2=0,解得:x=+4.答: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 又如,含有氯元素的酸有多种,高氯酸是其中的一种.已知高氯酸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7价,则高氯酸的化学式是(  )‎ A.HCl B.HClO C.HClO3 D.HClO4‎ 解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结合高氯酸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7价,氢元素为+1,就不难看出选项A是明显不对的;观察比较后三个选项可得,它们只是含有的氯原子的个数不同而已;又知氧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2价.因此,可以设:氯原子的个数为x,列:(+1)+(+7)+(﹣2)x=0,解得:x=4.故选项D是正确的.‎ 同理可得,交通警察常用装有硫酸酸化的重铬酸钾(K2CrxO7)的仪器检测司机是否酒后驾驶,因为乙醇分子可以使红色的重铬酸钾变为绿色硫酸铬.已知重铬酸钾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那么,重铬酸钾的化学式中x的值为 2.‎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常见元素与原子团的化合价、化合价的规律和原则、化合价和离子的表示方法、化学式的书写和有关计算”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化学式与化合价的相互推算或根据化合价推算化学式中的原子个数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原理和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化学式推算化合价时,首先要辨析一下物质的类别,如果是单质,其中的元素的化合价也就不用推算了,根据“在单质中,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的原则可知,其化合价为零;如果是化合物,然后再设未知量,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结合已知元素的化合价(即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或题中给出的某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等),列等式求解即可.但是,列等式时,一定要注意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下角的个数不能忽略了;还有,化合价的正、负(特别是负价)也不容忽视.最后,求解的结果一定要带有正、负号,特别是,正号不能省略不写.‎ ‎2.根据化合价推断化学式或推求化学式中的部分原子(或原子团)的个数时,比较明显的采用交叉正、负化合价数值的方法即可,复杂一点的,要先设未知量,然后,再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结合已知元素的化合价,列等式求解即可.‎ ‎18.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 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 ‎【知识点的认识】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是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就是相对分子质量(符号Mr).‎ 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利用公式:“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与相应原子个数的乘积和”来进行计算.‎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符号的意义、化学式的意义及有关的其它计算、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及有关计算”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相对原子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的相互推算,利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来推算化学式中的原子个数(即右下角的数字)”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从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不难看出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是建立在相对原子质量的基础上的.因此,相对分子质量的标准与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是一样的,也是以一种碳原子(即碳﹣12原子)质量的1/12(即1.66×10﹣27kg)作为标准的.‎ ‎2.某分子的实际质量=该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碳﹣12原子实际质量的1/12(即1.66×10﹣27kg).‎ ‎3.相对原子质量的国际单位制单位为“一”,符号是“1”一般不写.‎ ‎4.利用公式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时,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一定要用试卷上给出的数值来计算.还有,其中的原子个数一般是相应元素符号的右下角的数字(没有数字时,默认为是1);但是,如果某元素在同一化学式中出现多次,那么该元素的原子个数应该是该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之和;如果某元素符号被括号括起来了,那么该元素的原子个数应该是该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与括号的右下角的数字的乘积.‎ ‎19.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知识点的认识】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是指利用相对原子质量,根据化学式来计算某物质中所含的元素的质量比.计算公式是:“元素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与相应原子个数的乘积比”.当然,如果知道了物质中各元素的实际质量,就可以利用元素的实际质量来直接相比即可.‎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符号的意义、化学式的意义及有关的其它计算、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及有关计算”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利用相对原子质量和化学式来计算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或者是利用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来反推化学式中的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原子个数(即右下角的数字)”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虽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公式中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相对质量而不是其实际质量,但是计算出来的元素的质量比与利用元素的实际质量计算出来的是相等的.因为,各元素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是一样的,都是以一种碳原子(即碳﹣12原子)质量的1/12(即1.66×10﹣27kg)作为标准的;当然,可以利用该标准推算出原子的实际质量(即某原子的实际质量=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碳﹣12原子实际质量的1/12),但是当用来计算元素的质量比的时候,这个标准又以约数的形式被约分掉了;所以,按照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公式,采用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来计算,是根本不会影响各元素的质量比的.‎ ‎2.利用公式计算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时,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一定要用试卷上给出的数值来计算.还有,其中的原子个数一般是相应元素符号的右下角的数字(没有数字时,默认为是1);但是,如果某元素在同一化学式中出现多次,那么该元素的原子个数应该是该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之和;如果某元素符号被括号括起来了,那么该元素的原子个数应该是该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与括号的右下角的数字的乘积.‎ ‎3.利用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来反推化学式中的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原子个数(即右下角的数字)时,可以先将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原子个数设为x,然后再代入公式进行计算即可.‎ ‎4.有时还会利用某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来计算其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例如,如果已知或已求氧化铁(Fe2O3)中的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3(即56×2:16×3),那么就可以推算出氧化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0%[即7÷(7+3)×100%],也可以推算出氧元素的为30%.‎ ‎20.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知识点的认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方法是根据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即有无新物质生成)来进行细心地分析、判断.‎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物理变化的特点、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变化时的现象和能量的变化”‎ 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方法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新物质的理解和判断,运用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来判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中新物质来说,关键是个“新”字.并且,这里的“新”是相对的,而不是指自然界中原来没有的物质才算是新物质,只要是相对于变化前的物质是新的(即和变化前的物质不是同种物质),就认为是有新物质生成.‎ ‎2.运用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来判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时,可以参考着化学变化常伴随的一些现象;例如,发光、放热或吸热、变色、放出气体、出现沉淀等.但是,也不要被这些表面现象所迷惑了;因为有时虽然有这些现象出现了,也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的发光、放热,就不是化学变化而是物理变化.因此,在判断某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时,一定要抓住变化前后的物质的本质进行分析,看它们是不是同一种物质.如果它们是同一种物质,那么该变化就是物理变化;如果它们不是同一种物质,那么该变化就是化学变化.‎ ‎21.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知识点的认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一般有四步:‎ ‎1.根据实验事实,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分别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画一条短线;当反应物或生成物有多种时,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 ‎2.配平化学方程式,并检查后,将刚才画的短线改写成等号(表示式子左、右两边每一种元素原子的总数相等).‎ ‎3.标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因为化学反应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如点燃、加热(常用“△”号表示)、催化剂、通电等.并且,一般都写在等号的上面,若有两个条件,等号上面写一个下面写一个,等等.‎ ‎4.注明生成物中气体或固体的状态符号(即“↑”、“↓”‎ ‎);一般标注在气体或固体生成物的化学式的右边.但是,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或固体时,其状态符号就不用标注了.‎ 书写文字表达式的步骤一般分为两步:‎ ‎1.根据实验事实,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名称分别写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标出一个指向生成物的箭头(即“→”);当反应物或生成物有多种时,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 ‎2.标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因为化学反应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如点燃、加热、催化剂、通电等.并且,一般都写在箭头的上面,若有两个条件,箭头上面写一个下面写一个,等等.‎ 书写电离方程式的步骤一般也分为两步:‎ ‎1.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分别写出反应物的化学式和电离产生的阴、阳离子符号,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画一条短线;阴、阳离子符号的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 ‎2.将阴、阳离子的原形的右下角的个数,分别配在阴、阳离子符号的前面,使阳离子和阴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的总数相等(即溶液不显电性);检查好后,将刚才画的短线改写成等号即可.当然,也可以,根据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利用最小公倍数法,在阴、阳离子符号的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即溶液不显电性).‎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或电离方程式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书写和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的读法和含义、溶解现象和溶解原理、物质的微粒性、物质的构成、物质的电离、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分析、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或电离方程式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或电离方程式,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可以联系着质量守恒定律、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书写及其意义、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常见物质的状态等相关知识细心地进行书写.并且,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可以简记为“写、配、标、注”四个字.‎ ‎2.在书写电离方程式时,可以联系着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物质的电离、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分析、化学式和离子符号的书写、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等相关知识,来理解、分析和书写即可.其中,最关键的是从化学式的哪个地方电离开来,产生相应的阴、阳离子;技巧是根据元素或原子团的正、负化合价来将其分离开来,切记原子团要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不可将其划分开来.还要注意,电离出来的阴、阳离子的电荷总数一定是相等的,即整个溶液不显电性.‎ ‎22.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知识点的认识】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的步骤一般分为六步:‎ ‎1.设未知量,即﹣﹣﹣的质量为x.‎ ‎2.书写用到的化学方程式(即写→配→标→注),特别是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是至关重要的.‎ ‎3.将用到的物质的质量关系标注在相应的化学式的正下方;上行是相对质量关系(即利用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乘以相应的化学计量数得来的),下行是纯物质质量(即已知量和未知量x).‎ ‎4.列计算用到比例式,即上行的相对质量比等于下行的实际质量比.‎ ‎5.求算结果,注意一定要有单位.‎ ‎6.写出简明的答案,一般是问什么就答什么.‎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的格式,以“工业上,高温煅烧石灰石(主要成分为CaCO3)可制得生石灰(CaO)和二氧化碳.如果制取10t氧化钙,需要碳酸钙多少吨?”‎ 为例,介绍如图所示:.‎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步骤和格式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书写化学方程式、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意义、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的读法和含义、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主要是以计算题为主.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步骤和格式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的读法和含义、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步骤和格式,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的审题是非常关键的,一般是抓住“三找”;即一找化学反应方程式,二找已知量和未知量x,三找用到的相对质量关系.‎ ‎2.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步骤和格式,一般可以简记为:“六步七行”.其中的“六步”,又可以对应着简记为:“设、方、质(分为相对质量和实际质量两行)、比、算、答”.‎ ‎3.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1)设未知量x时,x的后面不要带单位;(2)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时候,切记严格地按照“写→配→标→注”步骤细心书写;(3)找质量关系时,最好先找下一行的实际质量关系(即已知量和未知量),然后再对应着找上一行的相对质量关系.并且,切记将它们都写在相应的化学式的正下方,分居上下两行.(4)列比例式时,要按照“上一行的相对质量比等于下一行的实际质量比”的顺序来列;保证是对应比相等.(5)求算x时,可以参考着化学方程式下面的两行质量关系中的上下或左右的倍数关系来求算.当没有倍数关系时,再按照一般的方法来求算便是.(6)在写答案时,只需要简明扼要地答出关键语句即可.‎ ‎23.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 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 ‎【知识点的认识】氢气的化学性质主要有三个:‎ ‎1.常温时,具有稳定性.‎ ‎2.点燃时,具有可燃性.如图所示;纯洁的氢气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的火焰,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的烧杯的话,内壁上会有水珠生成,拿烧杯的手感觉发烫(即该反应放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十O22H2O.不过,它的燃烧还有特别需要注意的情况;那就是当氢气不纯时,点燃容易发生爆炸现象.另外,氢气还可以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的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即氯化氢).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十Cl22HCl.还有,氢气还可以与氮气在催化剂、高温、高压的条件下化合生成氨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H2十N22NH3.‎ ‎3.加热时,具有还原性.也就是说,在加热的条件下,它能夺取某些含氧化合物里的氧,使其它元素被还原.如题所示:.就是利用氢气来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现象是:氧化铜由黑色逐渐变成红色,试管口有水滴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uOCu+H2O.但是,实验操作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反应前,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有水倒流到试管底部,使其炸裂;同时,也有利于氢气在试管底部聚集参与反应),将氢气验纯后先通一段时间氢气,然后再加热(目的是为了尽可能的排净玻璃管内的空气,防止氢气与其中的空气混合后,被点燃发生爆炸);反应后,继续通入氢气,直到试管及其中的固体冷却后,再停止通氢气(目的是为了使固体冷却,防止刚还原出来的铜再次被氧化).‎ 氢气燃烧实验,如图所示:.在带尖嘴的导管口点燃纯净的氢气,可以看到,纯净的氢气在空气里安静地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用一个冷而干的烧杯罩在火焰火焰的上方时,烧杯内壁上有水珠生成,拿烧杯的手感觉发烫(即该反应放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十O22H2O.‎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及其有关操作注意事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氢气的用途和物理性质及其验纯、氢能源的开发、金属铜的冶炼原理、氧化还原反应、金属的化学性质、反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意义”‎ 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及其有关操作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氢气的燃烧现象及其验纯、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现象和操作注意事项、有关的文字表达式或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及其有关操作注意事项,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从生产、生活、电视、报纸或网络中了解到相关信息等,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空气里如果混有氢气的体积达到总体积的4.0%~74.2%,点燃时就会发生爆炸.这个范围叫做氢气的爆炸极限.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我们在使用氢气时,要特别注意安全.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2.对于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现象和操作要领,可以编成如下顺口溜来导学、导记等.例如,可以编成:(1)氢气验纯管下倾,先通氢气后点灯.黑色变红水滴下,熄灯冷却再停氢.(2)氢气是“早出”、“晚归”,酒精灯是“迟到”、“早退”.等等.‎ ‎ 3.要特别注意灵活运用物质的性质与变化或用途之间的相互联系(即性质变化或用途),根据它们之间的联系来相互分析、推断和解答有关的问题等,将会是事半功倍的.‎ ‎24.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 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 ‎【知识点的认识】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主要是指蛋白质、糖类、油脂和维生素这四种营养素.富含它们的具体物质分别如下:‎ ‎1.蛋白质主要存在于动物的肌肉组织中,其余存在于血液、皮肤、软组织、毛发、蹄、角中.另外,许多植物(如大豆、花生)的种子里也含富含蛋白质.如图所示:‎ ‎.‎ ‎2.糖类主要存在于植物种子或块茎中,如稻、麦、马铃薯等.如图所示:.‎ ‎3.常见的油脂有花生油、豆油、菜子油、牛油和奶油等;脂肪的来源多是从牛奶、蛋黄、植物种子,如花生、大豆、芝麻、核桃等食品中摄取.如图所示:.‎ ‎4.维生素富含于水果、蔬菜、种子食物、动物肝脏、肌肉、鱼类、鱼肝油、蛋类、牛奶和羊奶等.如图所示:.‎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均衡营养与健康、甲醛的性质与人体健康、生物学的有关知识”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的判别、均衡营养与健康”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从生产、生活、电视、报纸或网络中了解到相关信息等,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蛋白质、糖类、油脂和维生素这四种有机营养素的名称不能用错别字.它们的富含物质,尤其是常见常用的一定要记住.‎ ‎2.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的判别方法,就是根据蛋白质、糖类、油脂和维生素这四种有机营养素的富含物质来分析、判别的.‎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19/6/21 9:38:32;用户:初中化学;邮箱:xmflshbhx@xyh.com;学号:27628524‎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