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语文九下曹刿论战教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语文九下曹刿论战教学案

第21课 曹刿论战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文中常用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正确翻译课文。‎ ‎2.了解背景,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 ‎3.掌握本文围绕“论战”为中心选择、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4.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 ‎5.学习曹刿为国家着想、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知识链接】‎ ‎《左传》: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解说《春秋》的一部著作。其中记载着春秋时代各国的内政、外交、军事等方面的活动。原书名为《左氏春秋》,汉以后称为《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这部书既是一部比较完整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相当精彩的散文著作。‎ 背景:齐襄公在国内做了一些坏事,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恐怕被连累,离开齐国避祸。公元前685年齐国发生内乱,国君被杀,住在鲁国的公子纠和住在莒国的公子小白都抢着先赶回齐国,想做国君。鲁庄公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去,哪知公子小白抢先赶回了齐国,做了国君,就是齐桓公。齐桓公起兵迎击。当时齐强鲁弱,鲁军大败,齐桓公胁迫鲁庄公杀了公子纠。从此两国结下深仇大恨。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再次兴兵攻鲁,战于长勺。‎ ‎【学法指津】‎ 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文言重点词语,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要在整体把握文意基础上,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选材、组材,详略得当的特点,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 ‎【自主学习】‎ ‎2.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 ‎ ‎3.理清课文线索。‎ 人物活动线索:  请见—(  )—参战—(  )‎ 事件发展线索: (  )— 备战—(  )—释战 ‎“‎ ‎【合作探究】‎ ‎1.“何以战”这三个字唤起下文分析战争的条件,突出了曹刿重视战前的政治准备。鲁庄公认为要作哪几方面的准备呢?对于这三方面的准备,曹刿又是如何评价的?       ‎ ‎     ‎ ‎2.曹刿是怎样帮助庄公选择时机的呢?‎ ‎   ‎ ‎3. 曹刿是如何回答鲁庄公,论述战胜齐国的原因?‎ ‎           ‎ ‎4.本文记事哪些详写,哪些略写?为什么这样处理?‎ ‎5.曹刿、鲁庄公是怎样的人?(用“从……中可以看出……”的句式说话。)‎ ‎【释疑解惑】‎ ‎ 学完本课后,你还有什么疑惑没有 解决,请提出来,大家一起来研讨。‎ ‎【拓展创新】‎ ‎1.根据文中的句子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找出、理出相应的成语。    例: 齐人三鼓——一鼓作气       ‎ 望其旗靡——      彼竭我盈——    小信未孚——      惧有伏焉 --- ‎ 故克之——      未能远谋——    三而竭——      观其辙——    ‎ 故逐之一—      难测也——‎ ‎2.课外搜集历史上以弱胜强的战例,并简要分析弱者取胜的原因。并以《我看……之战》为题写一篇文章。‎ ‎【自测提升】‎ 一、积累与运用(6分)‎ ‎1.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奔弛       待遇        追溯        再接再厉 B.和谐       秘决        闲暇        焕然一新 C.干燥       蔓延        书籍        无精打采 D.婉约       吟诵        尊命        鸦雀无声 ‎2.下列诗文名句的作者均为同一朝代的是 ‎①采菊东篱下             ②海内存知己              ③往来无白丁 ‎④一览众山小             ⑤把酒问青天 A.②③④        B.①③⑤        C.③④⑤        D.②④⑤‎ ‎3.选出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入句子最恰当的一项。( ) (2分) 一个人小时候喜欢的味道,会“蛊惑”他的一生。最野蛮的要数夜来香了,白天倒温和,一到晚上, ,烈得近不可闻;梅花香得凛然, ,即使是最豪奢的新贵站在她面前,也会受到威胁;柑橘花的 香是潮湿的, ,飞不远,让人觉得就在周围,觉得牢靠。(改编自素罗衣《初识一瓣香》) ①像酒精勾兑的假酒 ②像翅膀沾了雾气的虫子 ③像不肯俯就的没落贵族 A、③②① B、②①③ C、①③② D、②③① ‎ 二、课内阅读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4~8题。(17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日:“小惠未编,民弗从也。”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日:“未可。”齐人三鼓。刿日:“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日:“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4.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4分)‎ ‎ (1)肉 食 者 谋 之 (2)弗 敢 加 也 ‎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1)小惠未徧( ) (2)小信未孚( )‎ ‎(3)公将鼓之( ) (4)再而衰( )‎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7.选文详略得当,详写_________,略写_________,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4分)‎ ‎8.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但从选文可以看出,他身上也有不少值得肯定的地方。请找出一处作简要分析。(3分)‎ 三、课外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9~11题。(7分)‎ ‎ ‎ 楚庄王欲伐陈,使人视之。使者曰:“陈不可伐也。”庄王曰:“何故?”对曰:“其城郭高,沟洫深,蓄积多也。”宁国曰:“陈可伐也。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城郭高,沟洫深,则民力罢矣。兴兵伐之,陈可取也”。庄王听之,遂取陈焉。‎ ‎【注释:①陈:国名。 ②洫:护城河 ③宁国:楚国大臣。 ④罢:通“疲”】‎ ‎21.曹  刿  论  战   ‎ ‎【自主学习】‎ ‎1. 记述了公元前684年齐、鲁两国长勺之战的经过。‎ ‎2.人物活动线索:请见—问战—参战—分析;‎ 事件发展线索:迎战—备战—胜战—释战 ‎【合作探究】‎ ‎1.(1).三方面: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                      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③“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对于第一个准备,曹刿的评价是“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对于第二个准备,曹刿的评价是“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对于第三个准备,曹刿认为“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2.战斗刚开始,不待齐军疲倦,庄公就急于出战(“公将鼓之”;“鼓”,名词作动词,“击鼓”);当鲁军刚获胜,庄公又急于去追击(“公将驰之”),曹刿又阻止了庄公的过急行动。他懂得攻击和追击都必须把握有利的时机,要根据双方的士气和实力的变化作出正确判断。曹刿的两个“可矣”,使得战争出现“齐师败绩”和“遂逐齐师”的大好形势。‎ ‎3.  一层说明为什么要选择“齐人三鼓”(“彼竭”)的时机进行攻击。“夫战,勇气也”(这是个判断句,“也”表示判断),“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和“三”后面省略“鼓”),“彼竭我盈,故克之”(敌方的勇气已经消失而我方的勇气正盛,所以我们打败了敌人)。“彼竭我盈”四个字高度概括了进攻时的最佳战机。‎ ‎       一层解释他“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看到敌人“辙乱”“旗靡”才追击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夫”,发语词,议论或说明时,用在句子开头,没有实在意义)。可见曹刿考虑问题周到,行动谨慎,观察仔细,善于抓住时机,故而夺取了战争胜利。‎ ‎4.本文重点是写“论战”,故战前对话写得详;战争过程写得略;曹刿用谋写得详;庄公问计写得略。‎ ‎5.‎ 曹刿作为一名军事家的“远谋”。曹刿请见,表现他的爱国热情;曹刿问战,表现他的政治远见;曹刿参战,表现他卓越的军事才能;曹刿论战,表现他过人的谋略。‎ 鲁庄公作为国君见识 “鄙”: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无能;他急于求战,急于攻击,说明他军事上的无知。但他又并非昏君,而是一位缺乏军事才能的明君:备战见刿,三问三答,实事求是,虚心听意见;庄公作战用刿,亲自参与打仗,表现他礼贤下士,任人唯贤;庄公战后问刿,不因胜而白喜,表现他为求真知而不耻下问。‎ ‎【拓展创新】‎ ‎1. ‎ 望其旗靡——所向披靡       彼竭我盈——恶贯满盈       ‎ 小信未孚——不孚众望        惧有伏焉——危机四伏        ‎ 故克之——克敌制胜  攻无不克   未能远谋——足智多谋 深谋远虑 三而竭——弹精竭虑 精疲力竭     观其辙——南辕北辙 重蹈覆辙  ‎ 故逐之一——逐鹿中原 追亡逐北   难测也——莫测高深 心怀叵测 ‎ ‎【自测提升】‎ 一、积累与运用 ‎ ‎1.C  2.A  3.C 二.课内阅读 ‎4. (1)肉食者/谋之(2)弗敢/加也 ‎5.(1)通“遍”,遍及,普遍 (2)为人所信服(3)击鼓进军(4)第二次 ‎6.我看到他们的车印凌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7.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或:曹刿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双方交战的过程 ‎8. ①“公将战”表现鲁庄公面对强敌毫不畏惧。‎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表现鲁庄公取信于民(或:勤政爱民)。 ‎ ‎③“公与之乘”表现鲁庄公礼贤下士。‎ ‎④“公问其故”表现鲁庄公不耻下问。‎ ‎⑤鲁庄公发现曹刿才华出众,加以重用,表现鲁庄公知人善任。‎ ‎⑥在作战时机的选择上,两次遭到曹刿否定,鲁庄公毫不介意,表现鲁庄公胸怀宽广,从善如流。‎ 三、课外阅读 ‎9.伐:攻打,进攻。 上:国君,君主。‎ ‎10.城墙很高,护城河很深,积蓄的粮食财物很多 ‎11.二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使者看重的是“地利”,而宁国看重的是“人和”,所以二人意见截然相反。‎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